玉米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玉米生理病害识别与防治

玉米生理病害识别与防治

河南农业年第期N NNONGY !!!!!!!!!!!!!!!!!!!!!!!!!!!!!!!!!!!!!!!!!!!!!!一、玉米低温障碍(一)症状。

玉米原产于热带,是一种喜温作物,对温度要求较高,一些年份由于气温低,播种至出苗遇有低温,出现出苗推迟,苗弱、瘦小,种子发芽率、发芽势降低等现象,四展叶期,植株明显矮小,表现生长延缓,光合作用强度、植株功能叶片的有效叶面积显著降低。

(二)防治方法。

1、玉米品种间耐低温差异很大,故应因地制宜选用适合当地耐低温、高产优质的玉米良种。

2、科学地确定播种期,适期早播,播种至出苗气温不能低于10℃。

3、苗期施用磷肥能改善玉米生长环境,提高抗寒力。

二、玉米盐碱害(一)症状。

土壤含盐量和酸碱度(pH 值)对玉米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可造成盐碱害,苗期表现为生长瘦弱,严重时接近枯萎。

碱害主要影响玉米的幼根和幼芽,轻者使玉米空秆增多且易倒伏;重者缺苗断垄,同时导致钙、锰、锌、铁、硼等微量营养元素固定而引发缺素症。

(二)防治方法。

1、种稻改良盐碱土。

2、平整土地。

3、洗盐压盐灌溉改良措施在有水利条件的地区,可用冲洗的方法改良盐碱地。

增加土壤有机质等培肥措施与提高复种指数、合理轮作等措施也可改良盐碱土。

三、玉米高温干旱(一)症状。

玉米幼株的上部叶片卷起,并呈暗色。

成株在氮肥充足情况下也表现为矮化、细弱,叶丛变为黄绿色,严重时叶片边缘或叶尖变黄,随后下部叶片的叶尖端或叶缘干枯。

干旱严重时,植株矮化并形成不规则褐色至黄色斑点。

(二)防治方法。

1、培育选项抗旱品种。

有条件的提倡用生物钾肥拌种,每667m 2用500g ,兑水25m l 化开后与玉米种子拌匀,稍加阴干后播种,能明显增强抗旱、抗倒伏能力。

2、灌水降温。

适时灌水,增加相对湿度,有效地削弱高温对作物的直接伤害。

3、根外喷肥。

用尿素、磷酸二氢钾水玉米生理病害识别与防治一、果园杂草的发生规律果园杂草的发生受气温、雨量、灌溉、土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区间、年度杂草种类、发生期和发生量差别较大。

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

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

《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治》综述(病害部分)题目: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课老师二0一二年十一月十八日玉米常见病害及防治【摘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是由于爱病害的影响,导致严重减产,有时甚至绝收,防治玉米病害已成为我国玉米生产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玉米;病害;防治;症状近年来,由于外来品种的大量增加,杂交品种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玉米病害发生危害加重。

主要发生较重的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锈病、玉米穗腐病、玉米灰斑病,疑似玉米霜霉病,此外还有玉米纹枯病、玉米瘤黑粉病、玉米干腐病、玉米茎腐病等。

1、玉米叶斑病1.1症状及危害特点:区分几种病害可以着重观察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病斑的大小和形状。

玉米大斑病的病斑最大,长梭形,长 5~10 厘米,其他几种病害的单个病斑都比较小,如小斑病病斑长度只有1~2 厘米,灰斑病和弯孢霉菌叶斑病的斑长度 0.5 毫米至3 厘米,呈椭圆形,锈病和炭疽病的病斑只有几毫米。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几个病斑愈合在一起,形状和大小也就很不规则了。

从病斑的颜色看,褐斑病最深,为褐色或紫褐色,锈病夏孢子堆黄褐色,灰斑病病斑浅灰色,后期变成灰褐色或黄褐色,其他几种多为病斑中间枯白色,边缘暗褐色,四周有浅黄色晕圈。

生长后期病斑都能产生一些传播病害的器官,如炭疽病在花的病斑上会长出许多小黑点(可以产生分生孢子),锈病散出黄褐色粉末(夏孢子粉),褐斑病组织破裂,散出褐色粉末(休眠孢子囊),天气潮湿时几种病斑背面都能长出颜色各异的霉层,大斑病的为黑色,小斑病的为褐色,灰斑病的为灰色。

1.2病原及生规律:几种病害的发生规律大体相似,病菌都以病残体越冬,借风雨传播,病害一般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高温高湿天气有利于病害流行。

1.3主要防治措施: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株残体,包括发病早期摘除下部病叶、收获季节清除田间秸秆和深耕灭茬;实行轮作,合理密植,适时早播,增施有机肥,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发病初期及时采取药剂防治。

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农业科学农业与技术2018, V ol.38, No.0849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侯杰(张家口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河北张家口 075000)摘 要:玉米在生长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及玉米内在原因,导致生理病害频发,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对玉米的优质高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本文对现阶段玉米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病害及症状进行分析,如缺粒与秃尖、空杆等,针对玉米常见的生理病害,在“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玉米病害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玉米生理病害;发生;防治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432033常见的玉米生理病害主要有倒伏、缺粒与秃尖、空杆等。

倒伏主要有茎折、茎倒和根倒,茎折和茎倒主要是茎秆弯折、倾斜,而根倒则是根部发生弯折;缺粒主要是玉米果穗一侧从玉米植株基部到玉米顶部没有籽粒,同时穗形多向一侧弯曲;玉米空杆病害的症状主要是玉米有果穗无籽粒、无果穗。

因此,为了促使玉米优质高产,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根据玉米病害的症状采取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玉米生理病害发生原因1.1 倒伏病害发生原因倒伏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肥水处理不当、自身因素及种植不当等。

肥水管理不当,是在玉米拔节阶段肥水处理不及时,导致氮肥过量引起倒伏;还有一种是由于播种中耕培土不及时造成玉米根部过浅,从而引起倒伏;而玉米自身的因素就是由于玉米自身植株过高或者根部发育差导致玉米易倒伏;种植不当主要是玉米种植过密或稀疏不均,从而导致玉米田不能良好地通风、透光,影响玉米的正常发育,造成玉米易倒伏。

1.2 缺粒与秃尖病害发生原因秃尖则是玉米果穗顶部无籽粒或籽粒细小,这是玉米缺粒的普遍形式。

玉米缺粒与秃尖发生的原因主要有2种:栽培管理不恰当和自然原因。

栽培管理不当是由于玉米种植过程中密度过大,影响了玉米个体的正常光合作用,无法为玉米形成果穗提高充足的养分,同时土地肥水管理不当及土壤缺磷也会影响正常的玉米果穗形成;自然环境对玉米果穗形成的影响主要是温度及水分的影响,如温度过高,超过38℃,而干旱环境或雨水过大也会导致花粉受精不良,影响玉米雌雄穗发育,在玉米授粉时无风、风力过大等因素也会导致玉米缺粒秃尖。

玉米上出现病害的原因有哪些

玉米上出现病害的原因有哪些

玉米上出现病害的原因有哪些烂皮病见于各种针、阔叶林,多由真菌引起。

被害枝、干的树皮局部变褐、发软,最后坏死、干裂或下陷,枝干被病斑环绕一周后枯死。

如林木抗病力增强,病斑外围可形成愈伤组织,限制病菌扩展。

板栗疫病是最严重的森林病害之一,那应该如何防治植物病害呢?消灭病原物或抑制其发生与蔓延;提高寄生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环境条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从而抑制病害的发生和发展。

一般以预防为主,因时因地根据作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采取具体的综合治理措施。

每项措施要充分发挥农业生态体系中的有利因素,避免不利因素,特别是避免造成公害和人畜中毒,使病害压低到经济允许水平之下,以求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那么玉米上出现病害的原因有哪些呢?1、耕作栽培制度的改变首先是大大提前了玉米的播种期,玉米大双覆技术使原有的70 cm垄距加大,播种期较正常播种期提前15~20 d左右。

在我省西部干旱(阿城、双城、肇源、肇东)和中西半干旱地区,农民为抢墒情,往往也采取提早播种,最早播种期为4月17日。

由于早春气温低,种子在土壤中萌动慢,生命力较弱,延长了幼苗出土时间,给土传病害病原菌侵染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其次玉米种植密度加大, 80年代以前推广应用的玉米品种株型多为平展或半平展,种植密度小,而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玉米品种株型多为耐密性的紧凑型,种植密度大,密度加大湿度增加给气传病害的发生与流行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同时施肥不科学,偏氮、缺磷、少钾,造成植株徒长,抗病能力下降。

此外,玉米大面积连作重茬种植,根际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恶化了玉米根系生活环境以及高产优质感病品种的大面积种植,从而导致玉米病害日趋严重。

2、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异东北三省玉米病害过去主要是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和玉米丝黑穗病,玉米抗病育种工作也主要针对这些病害进行,选育的杂交种多为单抗性品种;同时由于我国骨干玉米种质资源抗性遗传基础狭窄,血缘相近,极易引起病菌生理小种变异,使品种的抗性丧失如丹玉13只抗玉米大斑病1号小种。

玉米主要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玉米主要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玉米主要生理病害的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人们往往很重视自然界病虫的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而忽视了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

在生产实践中,玉米多种生理病害的发生,常造成严重的损失,而这些生理病害只要人们注意,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避免或减轻。

我们在玉米育种和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几种生理病害,通过采取防治措施,减轻或避免了此种病害带来的损失。

1 死苗和弱苗1.1 症状玉米发芽受阻,幼苗不能正常生长,植株矮小,叶片衰弱黄瘦,生长停止,形成弱苗,甚至死苗。

1.2 发生原因1.2.1 种子播种过深或过浅由于整地粗放或在田间土壤湿度过大时播种过深,种子由于缺氧而引起闷种死芽,即使长出幼苗也因地中茎的伸长,胚乳养分消耗过多而生长瘦弱,不易成活。

在土壤干旱、土温较高、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播种过浅,种子也因吸收不到充足的水分而导致发芽受阻,出苗迟缓或出土即干死。

有时,种子虽能在地表发芽,也终因根系不能深扎,形成弱苗,造成缺苗断垄,直接影响产量。

1.2.2 土壤结构不良,耕作不当玉米苗期对土壤结构特别敏感,土壤的漏耕地段和板结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升温,致使玉米的芽鞘不能穿破土层。

这种硬土块透水性差,其土壤微粒结构紧凑,种子因吸水困难而发芽受阻,造成种子发芽障碍或不出苗。

1.2.3 播种过早,播量不当因抢墒而过早播种,常遇春寒低温造成发芽缓慢,引起种子发霉或烂芽,结果导致缺苗或出苗不整齐。

播量不当,再加上种子质量差、发芽率低,造成出苗不齐不全。

若播量过多或间苗太迟,导致幼苗拥挤,光照不足,有机营养减少,形成弱苗。

1.2.4 地下害虫播种后种子被地下害虫啮食,这种情况在墒情不足的土壤和绿肥茬田种植玉米更为严重。

1.3 防治方法1.3.1 提高耕田质量要掌握宜耕期,土壤太湿翻耕后,因机械碾压形成不易打碎的硬土块;土壤太干则不易耕碎原有土块。

此外,要掌握耕翻深度,耕层过深对瘠薄地来说会形成耕作层肥土下翻,降低土壤肥力;耕层过浅,对一般土壤来说,又达不到熟化土壤、消灭病虫害的目的。

谈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谈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32 发 生原 因 -
玉米 缺粒 表现 为多 种形 式 。 是果 穗一 侧 自基部 到顶 一 部 整行 没 有籽 粒 , 形 多 向缺 粒 一侧 弯 曲 ; 是 整个 果 穗 穗 二 结很 少 籽粒 , 在果 穗 上 呈散 乱 分 布 ; 是果 穗 顶 部籽 粒 细 三 小 , 白色或 黄 白色 , 为秃尖 , 重 的秃 尖可 占整 个果 穗 呈 称 严
1 . 人 工去雄 .3 3 据测 定 , 生产 上采 用 的去 雄 技 术 能有 效
的斑点或条痕 , 拔节期植株细弱矮小 , 叶片淡绿 、 窄长 , 与
茎 的夹 角 小 。
12 发 生 原 因 _
削弱 顶 端 优 势 , 般 每 株 玉 米 雄穗 有 1 万 一 . 个 花 一 . 0 1 5万
影响玉米产量 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 空秆株在苗期 基部
为 圆 形 , 片 发 紫 , 端 浓 绿 发 紫 , 脉 相 间 有 白色 透 明 叶 顶 叶
1 . 合理用好肥 .2 3

拔节期到开花期 , 是果穗分化形
成和授粉受精的关键时期 , 、 肥 水必须及时供应 , 以促进果
穗的正常结实 , 这对防治空秆有积极作用。
AGRI CUL TURAL T ECHNOL OGY& EQUI EN 6 PM T 5


柴 瑞 娟 : 1 症 状 .
或 弯折 。根倒 是 由于根 系发 育不 良、 水 过多或 灌溉 后遇 雨 大 风而倒 。 茎折 主要 出现 在抽雄 前 , 因抽雄 前 生长较 快 , 多 茎秆 组 织脆嫩 或遭 虫 害 , 降低 抗风 能力 引起 的。
只要 1 0 0粒左右的花粉粒就可满足需要 。当雄穗露尖 0
时, 隔行 或 隔株 将 雄穗 拔 出 , 忌带 掉功 能 叶 。去 雄后 , 切 全

玉米生理病害防治措施

玉米生理病害防治措施

玉米生理病害防治措施在当前玉米生产过程中。

人们对害虫及侵染性病害的危害所造成的损失比较重视,而忽视了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

玉米常见的生理病害有空秆、秃尖、倒伏等,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

一、缺粒及秃尖1、发生原因玉米缺粒与秃尖除与遗传特性有关外,主要受不良气候环境和不当栽培管理的影响。

发生的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营养与肥水、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1)栽培管理不当:首先,如果密度过高,玉米群体内光照条件差,植株生长细弱窜高,体内养分无法满足果穗形成的需要,果穗发育迟缓,吐丝时雄穗大量散粉的时期已过,特别是果穗顶部抛丝较迟,不易得到花粉而造成秃顶。

其次。

土壤贫瘠。

肥水管理失调,影响果穗的分化形成,而雄穗的发育则较少受到影响。

导致果穗吐丝和雄穗开花不遇,受精结实受阻。

最后,土壤缺磷,导致玉米孕穗开花时糖代谢紊乱,影响果穗发育。

(2)防治方法:在拔节至开花期,果穗的分化与形成对肥水反应敏感。

需要量大,此时充足的肥水可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

能够收到穗大粒多的效果。

穗肥要以氮肥为主。

在抽穗前10~15d施入可以减少秃顶和缺粒。

二、空秆1、发生原因植株之间生长不平衡,由于种子大小不整齐、播种深浅不一、覆土厚薄不匀、施肥不均,造成幼苗参差不齐。

长势强弱不一,造成大苗欺小苗。

苗大的根深叶茂,生长旺盛,争光夺肥;苗小的则缺乏营养,生长细弱,发育不良,果穗的分化与发育受到抑制,自然正常发育果穗少。

(1)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良气候条件会增加空秆率。

穗分化的关键阶段(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水,根系瘦弱,植株矮小,光合作用受阻,就会影响雄穗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吐丝延迟,花粉生活力弱,花丝容易枯萎,不能授粉受精。

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阴雨连绵。

光照不足。

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

丧失授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

造成有穗无籽。

另外,如果田间积水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困难,吸收力减弱,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空秆。

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1 空 秆
() 1 确定 合理 密 度 。 理 密植就 是 要 因地 制 宜地 增加 单 合
位 面 积 种植 株数 , 扩大 绿 色叶面 积 和 根 系的吸 收面 , 有效 利
用光 、 、 、 、 等要 素 , 热 水 气 肥 生产 出更 多的干 物 质 。 生产 中可 根 据 土 、 、 及 品种 、 肥 水 种植 方式 、 田间管理 水 平来 确定 单 位 面 积 种植 的株 数 , 样 既可 保证 个体 的正常 发 育 , 这 又可 促 进 群 体 的充 分发 展 , 少空秆 的发 生 。 减 () 2 合理 用 好肥 水 。 节 到 开 花 , 果穗 分 化 形 成 和授 拔 是 粉 受精 的关键 时 期 , 肥水 必须及 时供 应 , 以促进 果 穗 的正 常 结实 , 这对 防 治空秆 有积 极作 用 。 () 工 去 雄 。 3人 据测 定 , 产 上 采 用 的去 雄 技 术 能 有效 生
高 光合 作用 效 率 , 增加 有 机物 质积 累 , 少 空秆 。 减 此外 , 除 拔
部分 雄 穗 , 将原 来 用于 开花 、 可 花粉 发 育及 后期 生长 所 需 的
养分 和 水分 转运 到 雌穗 , 使本 来 无效 的果 穗变 为 有效 , 而 从 降低 空秆 率 。
2 缺 粒 与 秃 尖
1 防 治 方 法 . 3
危 害所 造 成 的损 失 比 较 重视 , 忽 视 了 玉米 生 理病 害 的发 而 生 与预 防 。 玉米 常 见 的生理 病 害有 空秆 、 秃尖 、 倒伏 等 , 生产
实践素造 玉
1 发 生 原 因 . 2
削 弱顶 端 优 势 , 般 每株 玉 米雄 穗 有 1 万 ~ . 一 . 0 1 5万个 花药 ,

玉米主要生理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玉米主要生理病害发生原因与防治措施
1 、 症 状 玉 米 发 芽 受 到 阻碍 , 幼 苗不 能 正 常 生 长 , 导致植株矮小 , 叶 片
玉米 缺 粒 主 要 表现 果 穗 一 侧 从 基 部 到顶 部 整 行 没 有 籽粒 。 穗 形 多 向缺 粒 -N 弯 曲 ;整 个 果穗 结 很 少籽 粒 ,在 果穗 上 呈散 乱 分 布; 果 穗顶 部 籽粒 细 小 , 呈 白色 或 黄 白色 , 称 为秃 尖 , 严 重 的秃 尖 可 占整 个 果穗 的一半 以 上 , 秃 尖是 玉 米缺 粒 的主要 形 式 。
2、 发 生原 因
瘦小 , 生 长停 止 , 形成 弱 苗 , 甚至 死 苗 。
2 、 发 生原 因
( 1 ) 气候 条 件 。气 温过 高 , 超过 3 8 ℃, 雄 穗 就 不能 开放 , 大 风 大 雨 也 不利 于 开花 受 精 , 花粉 在 湿度 过 大 的条 件 下 , 会吸 水 结 团 引起 死亡。 影响 授粉 结 实 。 ( 2 ) 田间管 理 不 当 。栽 植 密度 过 高 , 会导 致 玉米 群 体 内光 照 条 件差 , 植 株 生长 细 弱 窜 高 , 果穗发育迟缓 , 不 易 得 到 花粉 而 造 成 秃
什么 是 玉米 生理 性病 害 在 玉米 的 生长 发 育 中 , 出现 因缺 少 某些 元 素而 导 致 的缺 素 症 , 就 叫 生理 性病 害 。玉米 生 理性 病 害主 要 表现 为玉 米 营养 代 谢失 调 ,


合理密植 , 针 对 不 同品 种 确定 田间 密度 , 矮 秆 早 熟品 种 密 度 应 适 当高 些 , 高秆 晚 熟 品种 要 适 当稀植 ; 合理 用 好 肥 水. , 以促 进 果 穗 的 正常 结 实 ; 人 工去 雄 ? , 可拔 除部 分雄 穗 。

玉米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玉米病虫害及综合防治
玉米病 虫害及综合 防治
4 2 4 4)
摘要 : 玉米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 , 主要 生产于北方 , 有 黄 玉
大斑病有名煤纹病, 小斑病又名斑 点病。大斑病与 小斑病 是
米、 白玉 米 两种 。 其 中黄 玉 米 含 有 较 多 的 维 生 素 A, 对 人 的视 力 十 玉米上普遍发生 的两种病害 。发生轻是对产量影 响不大 , 严 重时 分 有 益 。 玉 米 不 仅 是 人 类粮 食 的 主 要 来 源 , 已成 为一 种 热 门 的 则能使叶片全部枯死 , 造成大量减产 。我 国 自大面积推广杂 交品 保健食品 , 经 常 出现 于 餐 桌上 , 并 风 靡 曾 经 以食 物 精 细 著 称 的 欧 种 以来 , 大斑 病 和 小斑 病 均 日益 严 重 , 直接威胁着 玉米的高产 、 稳
( 三) 综 合 防治 :
1 、 农业 防治 : ①选用抗虫 品种 ; ②处理秸秆 , 压低虫 口基数; ③ 改进耕作制度 , 缩小春播玉米 , 扩大夏播玉米 , 切断第一代桥梁田。
2 、 生物 防治:
施放赤 眼蜂 : 每6 6 7 盯放 1 万一 3万 只 , 在 始 卵期施 放 , 每天
( 一) 症状识别 : 玉 米 大 斑 病 与 小 斑 病 主 要 为 害 叶 片 1 、 大斑 病: 发 病初期为青褐 色水渍状 小斑点 , 几天 后很 快沿 叶脉上下扩展成梭 形大斑 , 边缘 暗褐 色 , 中央淡褐色 。天气 潮湿 时, 病斑 上密生黑褐色 霉层 , 为病菌 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2 、 小斑病 : 病 斑 小而 多 。 发 病 初 期 于 叶 片 上 长 生 暗 色 水 渍 状 小斑 点 , 逐 渐 扩 大 成椭 圆 形 , 长约 l c m , 一 张 叶 片 上 有 几 十 个 到 上 百个 病 斑 , 后期病斑常彼此联合, 叶片 干 枯 。 潮湿 情 况 下 , 病 斑 上 密 生 黑褐 色 霉层 为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 ( 二) 病原特征 : 玉 米 大 斑病 菌 与 小 斑 病 菌 无 性 世 代 同属 半 知 菌 亚 门 的 突 脐孢 属 和 离蠕 孢 属 。 大斑病菌分生孢子梗从病部气孔 伸 入, 暗褐色 , 单 生或 2 - 6 根丛 生, 不分枝 , 直立或稀有膝状 弯 曲, 多数 3 — 5隔膜 。分生孢子着 生在分 生孢 子梗顶端或弯处 , 孢子梭 形。 小斑病 菌分生孢 子梗从病 部气孔 深入 , 褐色 , 单从或 2 - 3根丛 生, 直立或膝状弯 曲, 具6 - 8个 隔膜 。 分生孢子褐色 , 近圆筒形 , 多 向一 方 弯 曲, 具3 一 l 0 个 隔膜 , 子囊壳黑色 , 近球形 。 玉米 大 斑病 菌 和 小 斑 病 菌 均 具 明 显 的 生 理 分 化 。大 斑 病 菌 可 分 化 为 1 号、 2号 、 3号三 个 生理 小种 ,我 国大 多 为 1号 小 种 。小 斑 病 菌 可 分 化 为 T 小种 , 0小种和 c小种 , 我 国的优势种 为 0 小种 。 ( 三) 发病规律: 两种病菌均 以分 生孢 子附着在病残 体上 或 以 菌丝潜伏在病残体上越冬故病残体是初侵染的主要来源 。 病株上 长 出的分生孢子 , 主要靠风 、 雨传播引起再侵染 。 不同的品种对大 斑病和小斑病的抗病力均有显著差异 。 一般 本 地 品 种 比引 进 国 外 品种 抗 病 、 当 地 培 养 的 自交 系 比引 进 的 自交 系 抗 病 , 白粒 型 比 黄 粒型抗病 。 高温、 多湿 、 时晴时雨是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最适合 的 发 病 条 件 。大 斑 病 以 2 6 — 3 0 ℃ 的 多湿 条 件 为 宜 , 而 小 斑 病 则 以 2 8 — 3 2 ℃的多湿 条件为宜。 在适 宜条件 下, 病菌侵入后只要 2 — 4天 即可 完 成 一 次 侵 染 过 程 , 出现症状。 ( 四) 综 合 防 治 采 用 以种 植 抗 性 品种 为 主 , 结合适期播种 、 消灭菌源 、 加 强 田 间管理和化学 防治 的综合 防治措施 。 1 、选用抗病杂交种: 在 培 育 自交 系 和 单 交 种 时 , 要 选 育 推 广 抗 病 高产 品种 。在 杂 交 种 制 种 时 , 引 用 本 国 自交 系 多 的 杂 交 种 比 较抗病 。 从 国 外 引 进 的 品 种 要进 行抗 病性 鉴 定 。 在生产实际中 , 还 要注 意病 原 生 理 小 种 的 变化 而 引起 的 抗病 性丧 失 问题 。 2 、栽培 防治 : 实行 田间套 作, 适 时早播 , 合理 密植 , 勤 中耕 , 科学灌水 。 调 节 农 田小 气 候 使 之 不 利 发 病 。 施足基肥 , 适 时 分 期 追 肥, 以促使植物生长健壮 , 提 高抗病性。 3 、化学防治 : 玉米抽雄灌浆 期是化学 防治的关键 时期。 每6 6 7 i n ' 用 7 0 %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l O O g ,或 5 0 % 多菌灵 可湿 性粉剂 l O O g , 或 6 5 % 代 森锌可 湿性粉剂 l O O g , 或7 0 % 代森 锰 锌可湿 性粉剂 l O O g , 或7 5 % 百菌清 可湿 性粉剂 1 0 0 — 1 6 0 g , 或 5 0 % 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5 0 一 l O O g ,或 5 0 %蒲 海 银 可 湿 性 粉 剂

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

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朋友们经常种植的作物之一。

然而,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影响产量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帮助农民朋友们更好地开展玉米种植。

一、土壤问题1. 土壤质量不佳: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不适宜玉米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防范措施:选用适宜种植玉米的土壤,加强土壤的肥力管理,施加有机肥料,进行石灰化处理来调节酸碱度。

2. 土壤水分不足或过湿:缺水或过湿都会对玉米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防范措施:在播种前进行土壤水分测试,根据结果灌溉调节。

注意排水,避免长时间积水。

二、病虫害问题1. 玉米叶斑病:由真菌引起,会导致叶片变黄、枯萎,严重时影响产量。

防范措施:选用抗病玉米品种,定期喷洒杀菌剂,保持田间通风透气。

2. 玉米毒菌素:由霉菌雄黄毒素产生,会对人体和动物造成危害。

防范措施:选用无毒素或低毒素品种,加强玉米收获后的贮藏管理,防止霉变。

3. 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之一,会危害种子、叶片和果穗。

防范措施: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

三、气候问题1. 高温干旱:高温和干旱天气会导致玉米的生理代谢受到影响,产量下降。

防范措施:合理调控灌溉,提供充足水分。

选用适应高温的玉米品种。

2. 暴雨和洪涝:暴雨和洪涝会破坏玉米的根系和地下部分,导致植株倒伏或死亡。

防范措施:选择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按时修剪植株,确保合理密植。

四、管理问题1. 缺乏科学施肥:过少或过多的施肥都会对玉米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防范措施:进行土壤肥力测试,科学施肥,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要给予合理的肥料供给。

2. 不适当的田间管理:不及时除草、不合理的整地等都会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

防范措施:及时除草,合理的整地、松土和延伸。

以上是玉米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范措施的简要介绍。

当然,玉米生产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比如种子质量、灾害等,农民朋友们在实际种植过程中也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玉米空杆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玉米空杆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玉米空杆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摘要】在当前玉米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害虫及侵染性病害的风险所造成的损失非常重视,而轻视了玉米生理病害的发生与预防。

玉米常见的生理病害有空秆、秃尖、倒伏等,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

玉米生理病害是由多种原因造成,,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内部身分,即遗传身分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命力衰弱,种子发育不健全。

第二类是外界情形前提,如土壤、肥料、水分、空气与光照等前提不良,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形成生理病害。

为此,本文对玉米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空杆发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对减轻或避免玉米生产中生理病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玉米;空杆;发生原因;防治措施玉米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随着当前种植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近几年我县玉米播种面积进一步增大,密植品种的广泛应用,玉米空杆现象也有所增多,下面就出现的空杆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1.症状玉米通常都结1~2个穗,一般一个穗的居多,但在生产过程中,常出现空秆,影响产量的提高。

通过对我县的玉米地块进行调查,平均空秆率为7.6%,最低为1.9%,最高达10%以上,667m2减产50kg 以上,常见有先天不育型空秆和不稔穗型空秆。

2.病因2.1 先天不育型空秆又称“公玉米”,产生的原因是种子内在问题。

如种子生理机制衰退、新陈代谢失调、输导组织受障碍,致茎秆中的养分不能输送给果穗,幼穗腋芽因缺乏营养物质而不发育,但雄穗正常。

2.2 不捻穗型空秆是指植株上有幼穗雏型,但不抽花丝,不结籽粒。

其原因主要有:2.2.1 土壤瘠薄,养分不能满足玉米生育所需,生殖器官不能形成。

2.2.2 密度过大,群体郁蔽,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光合生产率低,个体瘦弱,影响雌穗发育。

2.2.3 管理跟不上,田间缺水少肥,造成植株早衰。

2.2.4 抽穗前出现掐脖旱或中期遇有低温冷害,影响或抑制了幼穗的分化,有时发育终止,造成空秆。

玉米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方法

玉米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方法

玉米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方法图:玉米丝黑穗病【专家解答】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常会受到病害的侵染,其中最为主要的病害有丝黑穗病、穗粒腐病、青枯病、病毒病,严重影响玉米的质量和产量。

现将玉米主要病害的症状识别与防治方法介绍如下:1.症状识别:苗期从玉米芽鞘入侵的系统性病害,症状表现主要在抽雄后。

病果穗外观比正常果穗短,基部大而端部尖,顶部没有花丝抽出。

有时一侧苞叶裂开,露出黑色粉末,病穗全部变成黑褐色的孢子堆,孢子不易飞散,其中混有玉米植株维管束的残余物。

天花发病的植株一般无花穗,刚抽出的花轴顶端变成一小堆黑色孢子堆,有时天花抽出后小花畸形变为叶状物。

图:玉米穗粒腐病玉米穗粒腐病由于危害玉米的病原不同而分为许多类型,主要的有镰刀菌腐病、曲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和色二孢属菌引起的干腐病等。

2.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收集病残体,烧毁或深埋并实行2—3年轮作;(3)选用包衣种;(4)加强田间管理,做到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及时防治玉米螟,因为玉米螟是穗粒腐病菌的侵染媒介;(5)贮藏时,保持通风、干燥、低温。

图:玉米青枯病玉米青枯病主要发生在灌浆末期,是一种暴发性的、毁灭性的病害,易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2.防治方法:除选用抗病品种外在栽培措施上应注意排水。

图:玉米病毒病玉米病毒病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

2.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选取优质抗病品种,用种衣剂加新高脂膜对种子进行拌种处理,能有效避地下病虫,隔离病毒感染,加强呼吸强度,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2)改进栽培技术:①要适期早播,避开蚜虫迁飞高峰期,减少病毒传播;②结合间、定苗,拔除病株带出园外烧毁或深埋,根除毒源;③栽培上要施足底肥,合理追肥,及时中耕除草。

孕穗期要喷施壮穗灵,可强化作物生理机能,提高授粉、灌浆质量,增加千粒重。

(3)化学防治:做好田间监测工作,发病初期,按照植保要求喷施针对性药剂,同时喷施新高脂膜提高防治效果。

玉米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

玉米主要病害识别及防治

玉米叶部病害防治小结
该类病害的病原菌多数可通过气流、风雨远距离传播。
条件适宜时,病原菌从侵入到再产生分生孢子传播危害仅 需要几天时间,易在生产上造成大面积暴发流行。
该类病害主要发生在玉米生长后期,此时植株高大,田间 郁闭,施药困难,所以,最有效的防治方法是种植抗病品 种。玉米品种对各种病害的抗性可查审定公告,或看产品 包装上的说明。
(三)穗部病害
该类病害发生在果穗上表现症状,直接降低玉米的籽粒产 量或品质。如丝黑穗病、疯顶病的发病率就是产量损失率。 穗腐病或瘤黑粉病造成的果穗霉变,直接减少籽粒的产量, 同时霉变籽粒产生毒素,如:玉米赤霉烯酮、脱氧雪腐镰 孢菌烯醇、黄曲霉素等人畜取食后引起中毒,造成更大的 危害。
1、玉米丝黑穗病
(2)、实行轮作拔除病株减少菌源 (3)、种子包衣:
2%立克秀按种子量0.2%拌种; 7.5%黑虫双全种衣剂1∶50包衣; 克•福•戊干粉种衣剂1∶250包衣。 (4)、提高播种质量、加强苗期管理
2、玉米黑粉病
玉米黑粉病又叫瘤黑粉病,在我省发生极为普遍。
识别特征
玉米黑粉病是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的任何部分都可被侵 染,在玉米的整个生育过程中陆续发病。一般苗期发病较 少,抽雄后迅速增多。叶片、茎秆、雄穗、果穗、腋芽甚 至叶鞘等相续感染而出现病瘤。病瘤外表有一层白色亮膜, 膜逐渐干化成为灰白色,最后破裂,散出大量黑粉
[发生规律]
菌源除来自本地病残体外,随气流远距离传播的 南方夏孢子也是北方锈病的菌源。田间叶片染病 后,病部产生的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蔓延扩展。生产上早熟品种易发病。温度适中, 多雨高湿气候利于病害发生。偏施氮肥发病重。 品种间差异明显。
[调查方法]
在玉米拔节后,注意调查玉米叶片上有无 锈病夏孢子堆,在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及 时防治。

玉米生理性缺素症田间简易识别及防治

玉米生理性缺素症田间简易识别及防治
2 缺 磷
21 症 状 识 别 .
将钾肥( 酸钾 、 硫 氯化 钾 或 复 合 肥 ) 基 肥 条 施 于 垄沟 作 内 , 纯 钾 ( 0)5 1 0 g h , 可 以施 用 有机 肥 或 秸 秆 施 K2 7  ̄ 5 k /m。还 还 田来补 充钾 肥 ; 长期 间缺 钾 ( 期 ) 追施 钾 肥 , 法是 生 前 可 方 以集 中施 为宜 , 一般 追施 4  ̄ 5 gh ( 0)根 外喷施 以硫 5 7 k / m K2 ; 酸 钾和 氯化钾 为宜 , 浓度 2 % %。
物缺 氮 。 1 . 防 治 方 法 3
土壤速 效钾 和 缓效 钾 比较 低 , 质 土壤 、 质 土壤 和有 砂 钙 机 质 含量 少 的土 壤易 缺钾 。 长期 不施 有机 肥 或钾 肥 , 、 、 氮 钙 镁 肥 或 新 鲜 有机 肥 料施 用过 量 , 种植 高 产 玉米 品 种 需 钾量
4 缺 锌
41 症 状 识 别 .
苗期叶 尖和 叶缘 出现 紫红 色 , 嫩株 尤 为严 重。 幼 茎秆 细 小。 生长 缓慢 。 随着 生长 。 部叶 片 由紫 红色 变成 黄 色 , 响 下 影
目的 。
1 缺 氮 11 症 状 识 别 .
基施有机肥和磷肥 , 有机 肥 、 镁 磷 肥 或 磷 矿 粉 可 撒 钙 施 , 磷酸 钙 、 过 重过磷 酸钙 和磷 酸 二铵 等可 条 施 、 中施 , 集 一 般 施 纯磷 ( : )5 10 g h ; 期 易缺 磷 地块 , 采 用 少 PO 7 - 5 k / m 苗 可 量水 溶性磷 肥 ( 如磷酸 二铵 ) 作种肥 , 纯磷 3  ̄ 5 gh ; 等 施 0 4 k / m2 生 长 期 间缺 磷可 采 取 土 壤追 施 磷肥 . 般 以水 溶 性 磷 肥 沟 一 施 , 效 果 不如 叶面 喷 施好 。 面喷 施 过 磷 酸钙 、 但 叶 重过 磷 酸 钙或 磷酸 二铵 均可 , 度 1  ̄ %。 浓 % 2

玉米生理障碍与生长异常的症状及原因

玉米生理障碍与生长异常的症状及原因

玉米生理障碍与生长异常的症状及原因李敏【期刊名称】《四川农业科技》【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1页(P42)【作者】李敏【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校 131300【正文语种】中文一、症状及发生原因1.红叶苗地温低、土壤湿度大或土壤紧实时,根系吸收能力减弱,幼苗代谢缓慢,叶片因叶绿素减少而发红。

品种间有差异。

温度回升后多能缓解。

2.黄叶苗(1)症状幼苗叶色淡绿,然后逐渐变黄,叶片细窄,植株矮小,生长缓慢,根系发育差。

(2)原因影响玉米生长的障碍因素均会造成幼苗生长不良。

如种子不饱满,禾苗不壮;播种过深,出苗弱;密度过大,妨碍生育;水渍苗,特别是低洼地块,排水不良;土壤缺肥;除草剂使用不合理;受到病虫危害以及灌溉水受污染等。

3.花叶苗(1)症状叶片上有黄绿或黄白相间的条纹,或黄绿斑驳。

(2)原因因矮花叶病、地下害虫为害、缺素症、遗传性条纹病等导致。

4.肥害(1)症状过多的可溶性氮、钾等肥料接近种子时,会抑制种子发芽或致出苗不齐、缺苗、生长缓慢、根系变褐、幼苗矮化、叶色变黄,甚至逐步枯死。

轻度叶面肥害发生时,叶片边沿褪绿变黄或变白枯死,叶面皱缩;严重时,叶面出现失水褪绿斑,并很快干枯。

肥料落入新叶中会烧伤生长点和叶片。

(2)原因施用化肥过量或施肥种类、方法不当以及施用劣质化肥导致植株生理或形态失常。

干旱天气根系生长缓慢、吸水受限时更易发生肥害。

发生肥害后要及时大水漫灌。

5.僵化苗(1)症状苗龄长而苗体小,地上部颜色较深,暗淡无光,硬脆无韧性,根系老化,发棵慢。

(2)原因土壤板结;化肥用量过大,种、肥隔离不足;播后土壤干旱;地温低。

(3)措施及时中耕,提高地温;叶面喷肥,促其快速恢复;治盐碱;底肥不施氯化钾等含氯肥料。

6.分蘖(1)症状出苗至拔节阶段,玉米植株基部节上的腋芽长出多个侧枝,称为分蘖。

(2)原因品种特性;苗期低温、干旱;群体密度过小;施肥过多;玉米粗缩病、霜霉病、疯顶病和丝黑穗病等病害引起。

玉米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及有效的防范措施

玉米常见病虫害发生特点、流行趋势及有效的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003-1650.2024.09.013随着近些年玉米品种同质化,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种植玉米,使得大田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逐年加大,危害程度逐渐加重,发生面积也在不断扩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

基层地区群众在进行玉米病虫害防控过程中,一味的使用化学农药开展病虫害防治,药物应用不规范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药物残留,影响到玉米品质和商品价值,不利于提高种植效益,同时也加重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流行范围。

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玉米常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希望对更好的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确保玉米栽培安全有一定帮助。

玉米是全球主要的粮食来源之一,对于人类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是农民的重要经济作物,加强病虫害防治可以减少作物损失,保证玉米的高产和良好的品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传统的农药使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病虫害综合防治强调绿色、可持续的防治策略,避免对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

再加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质量日益关注,病虫害综合防治能够确保玉米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提高市场竞争力。

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有助于延缓病虫害对农药的抗性产生。

通过轮作、病虫害监测、合理施药等措施,减少病虫害对农药的依赖,保持防治效果的持久性。

为此,就需要在玉米栽培管理过程中不断加强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要认真做好玉米病虫害流行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明确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特点,流行趋势,第一时间采取措施进行有效的防范,将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流行率降低到最小程度。

一、玉米病虫害的发生特点1、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也称为北方叶斑病),是由真菌Setosphaeria turcica(旧称Helminthosporium turcicum)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

这种病害在玉米生长季节中普遍存在,特别是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它的发展和传播尤为严重。

四种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四种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

四种玉米病害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方法李建军蒋立辉浦超群(浙江省嘉善县罗星街道农技水利服务中心314100)摘要:为促进南方玉米产业发展,介绍了南方玉米4 种主要病害玉米锈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粗缩病、玉米大斑病的发生规律,并对各病害的综合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病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1 玉米锈病1.1 发生流行情况玉米锈病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美洲中南部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该病于1949年在非洲玉米区持续几年暴发流行,1972~1974年在美国流行。

该病在我国发现较晚,以往只在华南、西南玉米产区发生,仅在海南省、台湾省有过病害报道,在我国其它玉米产区只是偶发性病害,从未发生大流行,但近几年来,我国华中、华北、东北、西北及黄淮平原玉米产区的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1998年该病首次北移,在江苏、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浙江等省暴发流行,损失较大,严重地块甚至绝收。

2000年该病又有蔓延趋势。

2004年该病再次在我国各玉米产区大范围肆虐流行,河南、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台湾等省都有发生,据河南省植保总站9月3日不完全统计,河南省玉米锈病发病面积66.7 万hm2,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27.80%,其中严重地区如周口、驻马店、商丘、南阳、漯河等的平均病田率达60%~90%,病株率达 31.2%~82.8%,病叶率达18.5%~53.0%,最高达84.7%,发病最严重的周口地区病田面积20 万hm2,占玉米种植面积的91.7%[1];据山东省莱州植保站报道,当地玉米锈病普遍发生,病田率达80%,一般地块病株率30%~50%,病叶率 15%~30%,单叶有孢子堆1~5 个,个别严重地块病株率在 60% 以上,病叶率在 50% 左右,孢子堆面积占叶面积的 20% 左右;河北省滦平县锈病发生面积5 333 hm2,其中制种田调查,“承单14”发病率为75%,“黑301”发病率为 85%,“鲁原 92”发病率为30%[2]。

玉米的病害及防治

玉米的病害及防治

玉米小斑病的危害图片
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措施
推广种植抗病高产品种,可有效减轻小斑病的 发生为害。
加强栽培管理,在拔节及抽穗期追施复合肥,促 进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力。
清洁田园,将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发病来源。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或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 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OO倍液,或农抗120水剂 100~120倍夜喷雾。从心叶末期到抽雄期,每7
玉米矮化花叶病的症状表现
玉米矮化花叶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但以 苗期最重,玉米感病后先在心叶出现褪绿小点, 发展成褪绿条纹,最后呈现深绿和浅绿相间的 花叶斑纹;苗期感病株型矮化;成株感病后株 型矮化不显著。
玉米矮化花叶病的传播途径
玉米矮化花叶病主要通过蚜虫带毒传播,凡对 蚜虫的繁殖、飞迁有利的气候,该病就重,不 利于蚜虫繁殖迁飞的地方,发病就轻。
玉米瘤黑粉病危害图片
玉米瘤黑粉病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治措施
种植抗病品种。 与非禾谷类作物轮作2-3年。 早春结合防治玉米螟及时处理玉米秸秆,收获后清除田
间病残体,秋季实行深翻土壤,减少初浸染来源。 加强水肥管理,在抽雄前后适时灌溉,避免受旱。让植
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性,但不能偏施氮肥,,氮肥 过多,茎叶茂盛,组织却幼嫩易感病,要适当增施磷 钾肥 及时防治玉米螟,尽量减少虫伤和耕作机械损伤。 药剂防治,用50%萎锈灵粉剂按0.5%的用量拌种, 苗期发病重时可用1%的波尔多液喷洒保护。
玉米丝黑穗病危害的图片
玉米丝黑穗病的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这是最有效的措施。 及时摘除病瘤或拔除病株,收获后清洁田园,减少初浸
染源,重病区避免连作, 安排2-4年轮作,因为丝黑 穗病具专化性,不侵染其他作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米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危害及防治对策
作者:王高帅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18年第07期
在当前玉米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害虫及侵染性病害所造成的损失比较重视,而忽视了玉米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与预防。

玉米常见的生理性病害有空秆、秃尖、倒伏等,在生产实践中常造成严重的损失。

玉米生理性病害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内部因素,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

第二类是外界环境条件,如土壤、肥料、水分、空气与光照等条件不良,阻碍玉米的正常发育,形成生理病害。

因此,探讨玉米生理性病害的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对减轻或避免玉米生产中生理性病害造成的损失有重要意义。

一、空秆
(一)症状
玉米空秆是指植株不结果穗或有果穗而无籽粒的现象。

目前,玉米空秆率一般为5%~10%,严重的高达15%,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空秆株在苗期基部为圆形,叶片发紫,顶端浓绿发紫,叶脉相间有白色透明的斑点或条
痕;拔节期植株细弱矮小,叶片淡
绿、窄长,与茎的夹角小。

(二)发生原因
1.内部因素。

即遗传因素的影响,如品种抗逆性不强,种子生活力弱,种子发育不健全。

2.种植密度过大。

生产中不考虑品种特性、土壤地力和施肥水平,留苗过多,密度过高,田间布局不合理,造成玉米个体发育不良,空秆率增加。

3.植株之间生长不平衡。

由于种子大小不整齐、播种深浅不一、覆土厚薄不匀、施肥不均,造成幼苗参差不齐,长势强弱不一,造成大苗欺小苗。

苗大的根深叶茂,生长旺盛,争光夺肥;苗小的则缺乏营养,生长细弱,发育不良,果穗的分化与发育受到抑制,自然正常发育果穗少。

4.营养失调。

在玉米出苗后的雌穗分化阶段,如果营养不良,糖代谢缓慢,有机物积累少,植株瘦小叶黄,光合面积较小,不能满足果穗分化期对养分的需求,雌穗发育不良,空秆率提高。

玉米旺长阶段,矿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减弱,有机质向雌穗上分配的少,从而形成空秆。

5.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良气候条件会增加空秆率。

穗分化的关键阶段(喇叭口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水量最多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水,根系瘦弱,植株矮小,光合作用受阻,就会影响雄穗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吐丝延迟,花粉生活力弱,花丝容易枯萎,不能授粉受精。

玉米抽雄散粉时期,阴雨连绵,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黏结成团,丧失授粉能力,而雌穗花丝未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

另外,如果田间积水土壤缺氧,根系呼吸困难,吸收力减弱,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空秆。

(三)防治方法
1.确定合理密度。

合理密植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增加单位面积种植株数,扩大绿色叶面积和根系的吸收面,有效利用光、热、水、气、肥等要素,生产出更多的干物质。

生产中可根据土、肥、水及品种、种植方式、田間管理水平来确定单位面积种植的株数,这样既可保证个体的正常发育,又可促进群体的充分发展,减少空秆的发生。

2.合理用好肥水。

拔节到开花,是果穗分化形成和授粉受精的关键时期,肥水必须及时供给,以促进果穗的正常结实,这对防治空秆有积极作用。

3.人工去雄。

据测定,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一般每株玉米雄穗有1.0万~
1.5万个花药,每个花药大约有250个花粉粒,而每株玉米雌穗最多只要1000粒的花粉粒就可满足需要。

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切忌带掉功能叶。

去雄后,全田只剩一半雄穗。

授粉结束后,将剩余的一半雄穗再去掉。

植株去雄后,植株变矮,改善了中部叶层的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有机物质积累,减少空秆。

另外,拔除部分雄穗,可将原来用于开花、花粉发育及后期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转运到雌穗,使本来无效的果穗变为有效,从而降低空秆率。

二、缺粒与秃尖
(一)症状
玉米缺粒表现为多种形式:一是果穗一侧自基部到顶部整行没有籽粒,穗形多向缺粒一侧弯曲;二是整个果穗结很少籽粒,在果穗上呈散乱分布;三是果穗顶部籽粒细小,呈白色或黄白色,称为秃尖。

严重的秃尖可占整个果穗的一半以上,是玉米缺粒的主要形式。

(二)发生原因
玉米缺粒与秃尖除与遗传特性有关外,主要受不良气候环境和不当栽培管理的影响。

发生原因主要与品种、土壤肥力、气候、栽培管理、病虫害发生的严重程度等密切相关。

1.气候因素。

以温度的影响最显著,气温过高,超过38 ℃,雄穗就不能开放;气温在32~35 ℃,遇上干旱,空气干燥,可使花粉寿命变短或失去生活力。

同时,花丝也易枯萎,因而受精不良,影响玉米雌雄的发育,产生缺粒无尖玉米散粉。

玉米授粉时刮大风、无风或下大雨对开花受精也不利,花粉在大气湿度过大的条件下,会吸水结团引起死亡,影响授粉结实,刮大风或无风都可能授粉不良,造成秃尖缺粒。

2.栽培管理不当。

首先,如果密度过高,玉米群体内光照条件差,植株生长细弱窜高,体内养分无法满足果穗形成的需要,果穗发育迟缓,吐丝时雄穗大量散粉的时期已过,特别是果穗顶部抛丝较迟,不易得到花粉而造成秃顶。

其次,土壤贫瘠,肥水管理失调,影响果穗的分化形成,而雄穗的发育则较少受到影响,导致果穗吐丝和雄穗开花不遇,受精结实受阻。

最后,土壤缺磷,导致玉米孕穗开花时糖代谢紊乱,影响果穗发育。

另外,玉米各种叶斑病和玉米苗枯病、纹枯病、茎基腐病的发生,都可影响玉米正常的生长发育,致使玉米生长不良,尤其是玉米蚜虫在玉米抽雄时开始大量发生,致使玉米不能正常地开花授粉,造成缺粒秃尖。

(三)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

一是合理密植。

根据品种、地力和栽培方式,因地制宜地确定密度,以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满足中上部叶片对光的要求,促进雌雄穗的发育。

二是加强中耕除草、培土技术,尤其是拔节后培土,可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发育。

三是当遇到不良的气候条件而影响正常授粉时,要采用人工辅助授粉技术。

四是加强病虫害防治。

2.合理施用穗肥。

在玉米拔节期至开花期,果穗的分化与形成对肥水反应敏感,需肥量、需水量大,此时充足的肥水可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能够收到穗大粒多的效果。

穗肥要以氮肥为主,在抽穗前10~15 d施入可以减少秃顶和缺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