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
实验六 细胞核的分离与核酸的鉴定
2、核酸的水解 、
磷酸 核酸 核苷酸 碱基 戊糖 • 定糖法(戊糖的差异) 定糖法(戊糖的差异)
(1)核糖核酸的鉴定
RNA
CHO
H C OH H C OH H C OH CH2OH
OH¯ OH 水解
β- D-核糖 -
浓HCl
HC HC O
CH C CHO
+ 3H2O
β- D-核糖 -
CH3
糠醛
CH3 HC CH C C O O OH CH3
沸水浴(10′) 沸水浴
冷却
加入5%三氯 加入 三氯 醋酸 (8ml) 2000r/min; 2000r/min;5′
搅匀后离心 上清液
2.鉴定:取试管三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鉴定:取试管三支,编号,按下表操作 1 2 3 编 号 细胞质水解液(滴) 细胞质水解液( 核液水解液( 核液水解液(滴) 5%三氯醋酸(滴) %三氯醋酸( 3,5一二羟基甲苯液(滴) 一二羟基甲苯液( 一二羟基甲苯液 20 10 30 20 10 30 30 30
一、分离细胞质与细胞核
1.破碎细胞
机械法 细胞破碎的方法 物理法 高速组织捣碎机 玻璃匀浆器 研钵 超声匀浆器 冻融法 自溶法 酶处理 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化学法
2.离心技术 离心技术
利用各细胞器在一定介质中的沉降速度的差 利用各细胞器在一定介质中的沉降速度的差 可采取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器分离出来。 异,可采取离心的方法,将细胞器分离出来。
实验6 实验6
细胞核的分离与核酸的鉴定
(Separation of cell nuclei and identification of nucleic acids) )
遵义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 曹桂群
6 实验六 复方氧化铝药片中铝、镁含量的测定P165
实验六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铝镁含量的鉴定一、实验内容1. 复方氧化铝药片中铝镁含量的鉴定二、预习内容1.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P32~34;2.实验样品的制备-P37~38;2. 复方氢氧化铝药片中铝镁含量的鉴定-P165。
三、预习思考题1. 为什么一般不采用EDTA标准溶液直接测定铝的含量?2. 指示剂PAN加的多少对终点的颜色有什么影响?3. 滴定Ca2+、Mg2+之前,加入三乙醇胺的作用是什么?4. 药片处理时为什么不直接取一颗研细后准确称取0.4500~0.5000g药粉,而是取5颗?5. 配位滴定为什么要使用缓冲溶液?6. 金属指示剂指示终点的原理?7. 铬黑T用作测定Mg2+离子的指示剂,其在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In-HIn2-In3-紫红蓝橙pH<6 pH6~11 pH>12铬黑T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显红色,使用铬黑T的最佳pH范围应在什么pH?8. 取样在组成和含量上要有。
液态样品的组成比较均匀,只要在即可。
固体样品视样品的均匀度及相应的粒度有不同的取样量的要求,在采集足够量样品并粉碎后,用四分法经多次缩分后得到相应质量的分析样品,如复方氧化铝药片中铝镁含量测定中药片的处理,。
气体样品则基本上都是采用的方法采集。
9. 试样在测定前要进行等预处理,定量分析一般采用,即将试样分解后制成溶液,然后进行测定。
10.分解试样的方法主要有:法、法、法和法。
本实验中进行的试样处理有:复方氧化铝药片中铝镁含量测定中药片的处理用、。
11. 溶样操作:准确称取适量待分析样品于洁净的烧杯中,适当烧杯,把盛有溶剂的量筒也,再用玻璃棒搅拌,使之完全溶解,溶解时放在烧杯中的玻璃棒。
在溶解会产生气体的试样时,先用少量水将其湿润成糊状,用洁净的表面皿将烧杯盖上,然后用滴管将溶剂自烧杯嘴逐滴加入,以防,溶解后用蒸。
对于需要加热溶解的试样,加热时要,冷却后。
实验活动6——简单配合物的形成
实验活动6——简单配合物的形成[实验操作]1.简单配合物的形成(1)[Cu(NH 3)4](OH)2的形成(2)[Ag(NH 3)2]Cl 的形成2.简单离子与配离子的区别Fe3+与SCN-结合形成配合物,反应离子方程式为:Fe3++3SCN-Fe(SCN)3[实验拓展]配合物的形成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对溶解性的影响某些难溶于水的金属氢氧化物、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氰化物,可以溶解于氨水中,或依次溶解于含过量的OH-、Cl-、Br-、I-、CN-的溶液中,形成可溶性的配合物。
(2)颜色的改变当简单离子形成配离子时,其性质往往有很大差异。
颜色发生变化就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根据颜色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是否有配离子生成。
如Fe3+与SCN-形成硫氰化铁配离子,其溶液显红色。
(3)稳定性增强配合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合物中的配位键越强,配合物越稳定。
当作为中心离子的金属离子相同时,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体的性质有关。
例如,血红素中的Fe2+与CO分子形成的配位键比Fe2+与O2分子形成的配位键强,因此血红素中的Fe2+与CO分子结合后,就很难再与O2分子结合,血红素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从而导致人体CO中毒。
强化训练1.向盛有硝酸银水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难溶物,继续添加氨水,难溶物溶解得到无色的透明溶液,下列对此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配离子[Ag(NH3)2]+中,Ag+提供空轨道,NH3提供孤电子对B.沉淀溶解后,生成物难电离C.配离子[Ag(NH3)2]+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D.反应前后Ag+的浓度不变答案A2.(2022年北京东城一模)X为含Cu2+的配合物。
实验室制备X的一种方法如下。
实验六 吸收实验.
实验六吸收实验1.实验目的(1)了解填料塔吸收塔的结构与流程;(2)测定液相总传质单元数和总体积吸收系数;(3)了解气体空塔速度和液体喷淋密度对总体积吸收系数的影响。
2.基本原理由于CO2气体无味、无毒、廉价,所以本实验选择CO2作为溶质,用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一般将配置的原料气中的CO2浓度控制在10%(质量)以内,所以吸收的计算方法可按低浓度来处理。
⎡⎤Y1-mX21NOL=ln⎢(1-A)+A⎥1-AY-mX11⎣⎦计算公式:LXdYLKXa==NOL⎰XX*-XZΩZΩ 12式中 KXa :以∆X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体积吸收系数,kmol / (m3·s);NOL:以∆X为推动力的液相总传质单元数;A:吸收因数L:水的摩尔流量,kmol /s;V:空气的摩尔流量,kmol /s;Z:填料层高度,m;Ω:塔的横截面积,m2 ;本实验的平衡关系可写成:Y= mX;式中 m:相平衡常数,m=E/P;E:亨利系数,E=f(t),Pa,可根据液相温度t查得;P:总压,Pa(取大气压)。
测定方法:(1)本实验采用转子流量计测得空气和水的体积流量,并根据实验条件(温度和压力)和有关公式换算成空气和水的摩尔流量。
(2)测定塔底和塔顶气相组成Y1和Y2(利用气相色谱分析得到质量分率,再换算成摩尔比)。
(3)塔底和塔顶液相组成X1、X2的确定:对清水而言,X2=0,由全塔物料衡算可求出X1 。
A=L/Vm; V(Y1-Y2)=L(X1-X2)3.实验装置与流程实验装置流程如图2-10所示。
自来水送入填料塔塔顶经喷淋头喷淋在填料顶层。
由风机送来的空气和由二氧化碳钢瓶来的二氧化碳混合后,一起进入气体混合贮罐,然后从塔底进入塔内,与水在塔内进行逆流接触,发生质量传递,由塔顶出来的尾气放空。
由于本实验为低浓度气体的吸收,整个实验过程可看成是等温操作。
填料吸收塔内径为100mm,塔内分别装有金属丝网波纹规整填料和θ环散装填料两种,填料层总高度Z=2 m.。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加深对酸和碱的主要化学性质的认识。
(2)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做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学有所用的快乐。
教学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2).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利用酸碱的性质鉴别物质教学准备试管、钥匙、玻璃棒、点滴板、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的铁钉。
教学设计【课堂检测】1.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能产生蓝色沉淀的是() A.CuSO4B.FeCl3C.HCl D.H2SO42.某溶液可使酚酞溶液变红色,则该溶液会使石蕊溶液()A.变红B.变紫C.变蓝D.不变色3.苯甲酸(C6H5COOH)是常见的食品防腐剂。
某同学准备进行实验验证苯甲酸具有酸的某一通性,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铜B.铁锈C.锌粒D.紫色石蕊溶液4、如右图所示,田绘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
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田绘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放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后观察到酚酞溶液不变色。
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实验方法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归纳:酸与碱中和反应后一般存在三种情况:酸碱恰好反应;酸过量;碱过量。
总结梳理:学完本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作业:完成导学案板书设计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一、酸的化学性质二、碱的化学性质1、碱与指示剂的作用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2、酸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碱与酸的反应3、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3、碱与盐的反应4、酸与碱的反应。
实验六 触发器
实验六触发器一、实验目的1. 学习触发器逻辑功能的测试方法。
2. 熟悉基本RS触发器的组成、工作原理和性能。
3. 熟悉集成JK触发器和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触发方式。
二、实验原理触发器具有两个稳定状态,用以表示逻辑状态“1”和逻辑状态“0”,在一定的外界信号作用下,可以从一个稳定状态翻转到另一个稳定状态,它是一个具有记忆功能的二进制信息存储器件,是构成各种时序电路的最基本的逻辑单元。
1.基本RS触发器基本RS触发器是一种无时钟控制的低电平直接触发的触发器。
它具有置“0”、置“1”和“保持”三种功能。
通常S端为置“1”端,因为S=0时触发器被置“1”;R为置“0”端,因为R=0时触发器被置“0”;当S=R=1时,状态保持。
基本RS触发器可以用两个“与非门”(如图6-1)或两个“或非门”组成。
2.JK触发器在输入信号为双端输入的情况下,JK触发器是功能完善、使用灵活和通用性较强的一Q+K Q n,J和K是数据输入端,是触发器状态更新的种触发器。
其状态方程为:Q n+1=J n依据,若J、K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输入端时,组成“与”的关系。
Q与Q为两个互补输出端,通常把Q=0、Q=1的状态规定为触发器的“0”状态;而把Q=1、Q=0规定为“1”状态。
JK触发器输出状态的更新发生在CP脉冲的下降沿。
JK触发器通常被用作缓冲存储器、移位寄存器和计数器等。
3.D触发器在输入信号为单端输入的情况下,D触发器用起来比较方便。
它的状态方程为:Q n+1=D n,其输出状态的更新发生在CP脉冲的上升沿,所以又称为上升沿触发的边沿触发器。
触发器的状态只取决于时钟到来前D端的状态,D触发器可用作数字信号的寄存、移位寄存、分频和波形发生等。
4.触发器间的转换在集成触发器中,每一种触发器都有自己固定的逻辑功能。
我们可以利用转换的方法获得具有其它功能的触发器。
例如将JK触发器转换成T和Tˊ触发器,也可将JK触发器转换成D触发器。
三、实验仪器及器件1. DS1052E型示波器2. EL-ELL-Ⅳ型数字电路实验系统3. 器件:集成电路芯片74LS00 74LS112 74LS74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基本RS 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测试在实验仪上选用74LS00,按图6-1连接实验电路,即为基本RS 触发器。
6实验六母液配制
成分 用量 (mg/L)
NH4NO3
1650
KNO3
1900
KH2PO4
225*
MgSO4·7H2O CaCl2·2H2O/无水 MnSO4·4H2O ZnSO4·7 H2O
370 440/332 22.3 8.6
KI
0.83
H3BO3 Na2MoO4·2 H2O CoCl2·6H2O
6.2 0.25 0.025
2.78
3.73
配制 250mL母液(200×) 用量(g)
/
/
/
1.0 g/ 50 mL (单独配)
/
0.05
/
0.025
/
0.1
/
0.025
*为烟草悬浮细胞培养基配方
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计算所配制的各母液成分的需要量(称取量)
2. (1)配制大量元素母液500 mL (20X)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配制微量元素母液500mL (200X)
(3)配制铁盐母液 500mL (200X)
(4)配制有机母液250mL (200X)
3. 植物生长物质母液的配制
2,4–D母液(1mg/mL):准确称量2,4-D 100mg,先用1~3mL 90%乙醇完全溶解后,加蒸馏水定容;也可以加入少量碱(如 1mol/L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溶液,使之中和成为钠盐或钾盐,在 水中溶解,再加水定容至100mL,即配成浓度为1mg/mL的母液。
母液种类成分用量mgl配制500ml母液20的用量g配制500ml母液200的用量g大量元素nh165016519001937037o无水44033244332微量元素mnso223znso086ki083062na0025cocl00025cuso母液种类成分用量mgl配制500ml母液200用量g配制250ml母液200用量g铁盐feso278278373373有机附加50ml单独配盐酸硫胺素维生素b1005烟酸050025甘氨酸2001盐酸吡哆醇维生素b6050025为烟草悬浮细胞培养基配方其他
实验六 叠加原理
实验六报告
1.根据实验数据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实验结论,即验证线性电路的叠加性与齐次性。
答:由表一可以看出U1单独作用和U2单独作用时测量的值相加等于U1、U2共同作用时测量的值,由此可以证明线性电路的叠加性;而2U2单独作用时的值则是U1单独作用时的值的2倍,由此可以证明电路的齐次性
2.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能否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试用上述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并作结论。
答:不能。
计算电阻R2的功率
P1=I1U1 P2=I2U2 P3=U3I3
由实验数据可得P1=I1U1=- 6.14W P2=I2U2=-14.71 P3=U3I3 =-1.79
因为P1+P2≠P3而且相差甚远,所以各电阻器所消耗的功率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得出
3.通过实验步骤6及分析表格6-2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答:当电路中的电阻被换成了二极管后,电路变成了非线性电路。
从表格中的数据也可以看出电路不再具有叠加性和齐次性。
4.心得体会及其他
答:此次实验加深了我对线性电路叠加性和齐次性的理解。
实验实验6
实验任务
2、测量无源一端口网络的入端电阻。将 电流源开路,同时将电压源短路,再将负 载电阻开路,用伏安法或直接用万用表测 量A、B两点间的电阻,即为该网络的入端 电阻RAB。
实验任务
3、将A、B两端左侧电路做戴维南等效 (请绘制等效电路图),重复测量UAB和IR 的关系曲线并与任务1所测得的数据进行 比较,验证戴维南定理。 4、将A、B两端左侧电路做诺顿等效(请 绘制等效电路图),重复测量UAB和IR的关 系曲线,并与任务1所测得的数据进行比 较,验证诺顿定理。
实验原理
如果这个含源一端口网络用等效电流源来 代替,其等效电流就等于这个含源一端口网 络的短路电流 ,其等效内电导等于这个含源 一端口网络各电源均为零时的无源一端口网 络的入端电导,这个结论就,测量UAB和IR 的关系曲线,特别注意要测出R=∞及R=0时 的电压和电流。
实验拓展
1、将实验线路图中的330Ω电阻换成非线性元 件,验证戴维南定理。 2、选择实验4中任一受控电压(流)源,串 (并)联在330Ω电阻支路上,再次验证戴维 南定理。 3、本实验中,当负载电阻R小于某一数值后, 电路将发生变化。试计算这一阻值,并解释这 一现象。
实验6 直流电路的 戴维南等效和诺顿等效
实验目的
1、验证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2、验证电压源与电流源相互进行等效转换的 条件。 3、了解实验时电源的非理想状态对实验结果 的影响。
实验原理
任何一个线性网络,如果只研究其中一条 支路的电压和电流,则可将电路的其余部分看 作是一个含源的一端口网络。这时可用一个等 效电压源来代替其对外部电路的作用,该电压 源的电动势等于这个含源一端口网络的开路电 压,其等效内阻等于这个含源一端口网络中各 电源均为零时的无源一端口网络的入端电阻, 这个结论就是戴维南定理。
实验6 进程管理(答案)
实验四进程管理1.目的和要求(1)练习Linux进程管理命令(2)了解如何监视系统运行状态(3)掌握查看、删除进程的正确方法(4)掌握命令在后台运行的用法(5)掌握进程手工、调度启动的方法2.实验环境硬件:PC机软件:ubuntu操作系统、虚拟机3.实验步骤1)进入系统,用top命令察看当前系统的状态,并识别各进程的有关说明信息,给出相应截图和解释说明2)用ps命令察看系统当前的进程,并把系统当前的进程保存到文件process中。
ps aux>process 或者ps -ef3)查看当前进程树ps axf4)查看系统当前有没有init进程?用ps –aux|grep init查看5)找出bash进程的父进程是哪个进程。
6)杀死bash进程,发生了什么事?7)输入“cat <回车>”按<Ctrl>-z 键,出现什么情况?输入fg命令出现什么情况?按<Ctrl>-c 键,出现什么情况?按<Ctrl>-z 键转入后台运行,fg把后台命令移回前台按<Ctrl>-c 键终止命令8)输入“find / -name ls*>temp &”,该命令的功能是什么?再次查看该进程,有什么结果?接着输入killall find命令后,再查看该进程,有什么结果?查找所有硬盘中ls开头的文件,并把文件名定向到temp中9)在前台运行2个睡眠进程后,均挂起;列出所有正在运行的作业:jobs在前台运行睡眠进程sleep 100000使用Ctrl-z 挂起进程在前台运行睡眠进程sleep 200000使用Ctrl-z 挂起进程10)在前台运行1个vi进程后,挂起;ViCtrl-z11)在后台运行1个睡眠进程。
sleep 300000 &12)列出所有正在运行的作业,并查看进程PIDjobs -l13)将第二默认作业在后台继续运行。
查看当前作业情况。
实验六
实验6 菜单、工具栏和状态栏
一.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菜单的编辑方法及菜单的属性设置。
(2)掌握工具栏的设置和工具栏事件的编写方法。
(3)掌握状态栏控件的用法。
二.内容和步骤
1:完成如下简易文本编辑器的设计,其中包括窗体布局界面、各项菜单(主菜单、子菜单、快捷菜单、按钮事件等功能(如图6-1和图6-2所示)的设计,而快捷菜单的生成是针对高级文本编辑框而言,即编辑菜单栏:剪切[&X]、复制[&C]、粘贴[&V]。
`
图6-1 程序运行界面1
图6-2 程序运行界面2
2:仿照第8章“简单文件编辑器”的例题,设计实现一个“图片编辑器”。
要求:设计界面包含菜单栏、工具栏、以及状态栏,具有打开、保存等简单功能。
6实验六骨折、脱位的临时固定方法与伤员的搬运
(三)对临时固定的器械的要求: 1、夹板的长度应超过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2、夹板两端空隙处、骨突处要垫衬棉花软布。 3、绑缚松紧要适当,注意观察末端循环。
注意:
如伤及重要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包扎过紧,超过一定的 时限,可致肌群缺血而致死,经过机化形成疤痕组织,经过逐 渐挛缩,形成特有畸形,并致重残。 (爪形手、爪形足)
3、肌肉强力收缩(牵拉暴力) 肌肉猛烈收缩引起撕脱性骨折。
例如:踝关节内翻,可引起外踝尖撕脱性骨折;突然下跪,股 四头肌猛烈收缩,可发生髌骨骨折。
4、疲劳性骨折(积累性暴力)
长时间的反复的直接或间接的力作用于骨骼的某一点上, 致使局部骨质发生组织改变而导致骨折。
例如:脚第二、三跖骨骨折胫;腓骨疲劳性骨折; 这一类骨折无移位,但是愈合缓慢。
六、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外露骨端应清除污物,进行消毒,纳入创口内,不易还纳 的,可覆盖纱布,原位包扎。
七、善后处理:
现场处理后,要送到医院去治疗,要求动作要轻快,防震 免 撞,随时观察,警惕休克。
开放性骨折要在6小时内送到医院。
八、功能锻练
(一)早期: 1、时间: 整复后1~2周内。
2、目的:
促进肿胀消退,防止关节粘连。
【实验原理】
对伤部进行临时固定,具有限制伤肢活动,避免加重 损伤等作用。正确良好的固定能迅速减轻病人疼痛, 减少出血,防止损伤脊髓、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也是搬运的基础,有利于转运后的进一步治疗。
【实验器材】
各种长度和宽度的夹板、绷带、三角巾、棉花、担架 或床板等。
原则:
1、首先检查意识、呼吸、脉搏及处理严重出 血;
(三)从骨折后的稳定性分: 1、稳定性骨折: 骨折断面平整,经复位后,适当固定,位置不易移动。 例如:椎体压缩性骨折。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为不稳定骨折。
实验活动6: 盐、碱的化学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活动6:盐、碱的化学性质学生实验
报告单
实验活动6:盐、碱的化学性质学生实验报告单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究盐和碱的化学性质,研究其特点和反应性。
实验材料
- 盐:氯化钠、硫酸铜、硝酸铵等
- 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等
- 实验器材:试管、试管架、酒精灯等
- 其他辅助材料:清水、PH试纸等
实验步骤
1. 将试管中加入少量盐或碱样品。
2. 分别加入少量清水,观察溶解现象。
3. 使用PH试纸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4. 将盐或碱溶液分别与一些常见物质进行反应,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
1. 盐和碱在水中溶解时,会产生溶解热,溶解过程可以观察到
热化现象。
2. 盐和碱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试纸进行检测,碱性溶液
会使PH试纸变蓝,而酸性溶液会使PH试纸变红。
3. 盐溶液可以与亚硫酸钠反应产生硫化氢气体,与银盐反应生
成沉淀物等。
4. 碱溶液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并放出热量。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我们了解到盐和碱在水中的溶解性质和反应性质。
盐溶液具有酸碱性的特点,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碱溶
液在与酸反应时会产生盐和水,并放出热量。
实验思考
1. 盐和碱溶液的酸碱性如何影响其与其他物质的反应?
2. 通过本实验,你能得到哪些实际应用中的启示?
3. 你还有哪些关于盐和碱的相关问题或实验想法?。
6实验六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化学性质 能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紫色的的高锰酸
钾溶液褪色。
探究饮料中的维生素C
友情提示:
1、高锰酸钾溶液有腐蚀性,会对你的皮肤和 衣服造成一定得损伤,使用时要小心。
2、果汁放置时间过长会影响其中维生素C的 含量,应尽可能使用新鲜的果汁。维生素C 溶液也要现用现配。
探究二:不同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谁多呢
实验六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1497年7月9日到 1498年5月30日,葡萄 牙航海家达.伽马开辟了 欧洲到达印度的航线。
他的160个船员中,只 有51人回到了出发地—— 里斯本
其余人全部死于坏血病
坏血病起因
缺乏水果蔬菜 缺乏维生素C
维生素C的性质
物理性质 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
实验方案:
• ①向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相同浓度的高锰酸 钾稀溶液
• ②分别滴加不同的饮料,记录使颜色褪去 所需的滴数
• ③分析、比较、讨论不同饮料Vc的含量
饮料 种类
①
维生素C 水溶液
②
橙汁
③
苹果汁
所用 饮料 滴数
所用饮料滴数越多,说明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越少
注意:
1、胶头滴管的规格必须相同;若用 同一支滴管,每次使用前均要用蒸 馏水洗净并烘干;
所用饮料滴数与饮料中维生素C含量有怎样的关系呢?
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溶液的滴数越大,饮料中 维生素C含量越高。
想一想:
1、在日常生活中饮用果汁或烹制蔬菜时,为 了保持维生素C的含量,应注意哪些问题?
2、如果测得某种饮料的维生素C的含量较低 ,那么是否意味着该饮料的营养价值不高 ?决定饮料营养价值的因素还有哪些?
2、所用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均相同;
实验六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报告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专业:临床医学年级:级班级:班姓名:学号:日期:2014,6,16 实验课程:有机化学实验实验名称:实验六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目的】1.学习制备乙酰水杨酸。
2.熟悉重结晶。
3鉴定水杨酸。
【实验原理】水杨酸是一个双官能团的化合物,它既是酚又是羧酸,因此它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它既可与醇反应,乙酸酐存在下,形成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而在过量甲醇存在下,产品则是水杨酸甲酯(冬青油)。
本实验用水杨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
原理如下:【试验药品】仪器与药品1、仪器5OmL锥形瓶、抽滤瓶、布氏漏斗、表面皿2、药品水杨酸、乙酸酐、浓硫酸、氯化铁溶液【实验步骤】一、制备粗乙酰水杨酸:1.用电子天平称量3.15g水杨酸加入锥形瓶中。
2.用移液管取乙酸酐4.5ml加入锥形瓶中。
3.在锥形瓶中加入浓硫酸5滴,在70°c水浴中摇晃20分钟。
4.再在锥形瓶中加入冷水50ml,搅拌,抽滤。
5.将抽滤后的晶体放入烘箱烘干,称量,计算产率。
二、制备精制乙酰水杨酸:1.用电子天平称量0.5g粗乙酰水杨酸加入烧杯中。
2.在烧杯中加入3ml 95%乙醇放在70°c的水浴箱中溶解,再拿出室温冷却。
3.在冷却之后的烧杯中逐滴加入70°c蒸馏水5ml左右至浑浊,放在70°c水浴箱变澄清透明。
4.将产生的溶液在冰浴中冷却振摇。
5.将溶液抽滤产生晶体并烘干。
三、定性鉴定:1.分别取水杨酸0.1g,粗乙酰水杨酸0.1g,和精制乙酰水杨酸0.1g放入3支试管中。
2.各加入10滴95﹪乙醇,搅匀。
3.在各试管中加入1滴氯化铁,观察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1.制备粗乙酰水杨酸经过称量后得到2.090g,原来的反应物水杨酸为3.15g。
C水杨酸=3.15/138=0.0231/ C水杨酸=1/C乙酰水杨酸C乙酰水杨酸=0.023m乙酰水杨酸= C乙酰水杨酸*M乙酰水杨酸=4.11g产率=2.090/4.11*100%=50.9%2.顺序依次为粗的阿司匹林、精制的阿司匹林、水杨酸。
实验活动6 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2中Al所作的电极(正极或负极)
(填“相同”或“不同”)。
(2)根据实验3完成下列填空:
①石墨为
极,电极反应式:
。
②电池总反应式:
。
(3)实验4中铝是
极(填“负”或“正”,理由
(4)另一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及电解质溶液能否与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本课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志鸿优化网
/
备用工具&资料
答案 (1)不同 (2)①正 6H++6e- === 3H2↑ ②2Al+6H+ === 2Al3++3H2↑ (3)负 铝与NaOH溶液可以发生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2Al+2OH-+2H2O
(2)将锌片插入盛有稀硫酸的烧杯里,观察现象;再插入铜片,观察现象;取出铜片, 插入石墨棒,观察现象。
电极材料 锌片 锌片、铜片
锌片、石墨棒
实验现象
解释
锌片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
Zn能与H+反应生成H2
锌片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铜片表面 Zn能与H+反应生成H2,Cu
无现象
不能与H+反应
锌片表面有大量气泡产生,石墨棒表 Zn能与H+反应生成H2,石
=== 2 AlO2- +3H2↑
(4)另一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及电解质溶液能否与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拓展实验】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铝电极在电池中的作用,设计并进行了以下一系 列实验,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电极材料
电解质溶液
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
1
Al、Mg
2
Al、Cu
3
Al、C(石墨)
大学计算机实验6 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实验6 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大学计算机实验 6 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系统中的某些关键技术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提高我们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我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和方法。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进行,使用的计算机配置为_____,操作系统为_____,安装了所需的实验软件,包括_____等。
三、实验内容(一)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1、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熟练掌握了文件和文件夹的创建、复制、移动、删除、重命名等操作。
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设置,如只读、隐藏等,以及如何查找和筛选特定的文件和文件夹。
2、任务管理器的使用学会了使用任务管理器查看系统中正在运行的进程、CPU 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能够通过任务管理器结束无响应的进程,优化系统资源的分配。
(二)办公软件的应用1、 Word 文档的编辑使用 Word 进行了文档的排版,包括字体、字号、颜色、段落格式的设置。
学会了插入图片、表格、页眉页脚等元素,以及如何进行文档的页面设置和打印预览。
2、 Excel 数据处理在 Excel 中,掌握了数据的输入、编辑和格式化。
学会了使用函数和公式进行数据的计算和统计,如求和、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等。
还掌握了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图表的创建,能够将数据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三)网络应用1、浏览器的使用熟悉了常用浏览器的操作,如网页的浏览、书签的添加和管理、历史记录的查看等。
学会了设置浏览器的主页、隐私和安全选项。
2、电子邮件的收发通过实验,掌握了电子邮箱的注册和设置,能够熟练地发送和接收电子邮件,包括添加附件、设置邮件格式和优先级等。
(四)多媒体软件的使用1、图片处理软件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进行了裁剪、调整大小、色彩调整、添加文字和特效等操作,提高了图片的质量和美观度。
2、音频和视频播放软件学会了使用音频和视频播放软件播放各种格式的文件,掌握了播放控制、音量调节、画面调整等基本操作。
实验六SDS实验报告
实验六SDS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临界胶束浓度和表面张力,探究SDS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行为,并了解其对化学反应的影响。
2. 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电子天平、试剂瓶、磁力搅拌器、扩散管、毛细管- 试剂:SDS、高纯水、乙醇3. 实验原理SDS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液体表面的表面张力。
在水溶液中,SDS分子会聚合形成胶束,当胶束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
4. 实验步骤4.1 测定临界胶束浓度(CMC)4.1.1 预处理检测毛细管- 用高纯水冲洗毛细管,确保其内外无气泡。
- 用乙醇洗净毛细管,提高其润湿性能。
4.1.2 制备一系列浓度的SDS溶液- 分别称取不同质量的SDS,溶解于一定体积的高纯水中,得到不同浓度的SDS溶液。
4.1.3 填充扩散管- 将预处理好的毛细管插入扩散管中,通过磁力搅拌器搅拌,保持溶液的均匀性。
- 用一定质量的SDS溶液填充扩散管。
4.1.4 扩散实验- 在一个固定温度下,记录SDS溶液从毛细管开始扩散到溶液终点的时间。
-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4.1.5 绘制扩散时间与SDS浓度的曲线- 将浓度作为横坐标,扩散时间作为纵坐标。
- 根据曲线的拐点,确定临界胶束浓度。
4.2 测定表面张力4.2.1 准备SDS溶液- 用高纯水配制一定浓度的SDS溶液。
4.2.2 表面张力计测定- 将表面张力计的叶片浸入SDS溶液中。
- 阅读并记录表面张力计上的数值。
5. 实验结果与分析5.1 CMC的确定-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SDS浓度与扩散时间的曲线。
- 通过拐点的位置确定CMC的值。
5.2 表面张力的测定- 通过实验测得的表面张力值,分析SDS溶液的表面活性。
6. 结论- 经过实验测定,确定了SDS的临界胶束浓度。
- 测定了SDS溶液的表面张力,了解了SDS在溶液中的表面活性行为。
7.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有害物质的接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六 logisim 实现单周期CPU
专业:计算机科学
姓名:强心星
学号:1121000213
指导老师:关桂霞
完成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硬布线控制器的思想及原理。
2.理解数据通路的搭建过程、控制信号的确定过程。
3.培养熟悉应用相关软件实现设计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设计一款支持mips的add,addi,and,beq,j,lw,sw指令的32为CPU
1.寄存器文件包括32个32位的寄存器
2.指令存储器空间256*32;数据存储器空间256*32
三、实验过程
Step 1.设计控制器:
控制信号:
RegDst:控制RF写寄存器编号,0:rd,1:rt;
RegWrite:控制RF写使能;0:不能写,1:可以写;
ALUSrc:控制ALU的B输入,0:来自RF的rd2,1:来自符号位扩展后的立即数
AlUControl:控制ALU功能
MemtoReg:控制RF写入数据;0:ALU运算结果;1:数据
NPCControl:控制Npc逻辑00:PC+4;10:BEQ指令;01:J指令MemWrite:控制Dm写使能;0:不能写;1:可以写
SeControl:控制立即数扩展方式;0:零扩展;1:符号位扩展
Step 2.NPC设计
NPC是通过NPCControl和ALU计算结果的零标志来选择
下一条指令的地址
ALU是运算器部分,用于计算数据和J指令的地址
RF是寄存器堆,用于存放数据
SE是选择立即数扩展方式
Step 6.设计顶层文件
Step 7. 向指令存储器存入指令并验证
实验指令是实验五的等差数列求和
五、实验心得
1)利用logisim实现电路,简单直观,但内容琐碎。
在运用到大程序
是,出错的几率很大,再加上本次实验两线太多,PIN用的很大,实验过程很艰难
2)在课上理解的BEQ和J指令的地址一直认为是取32位的高八位,
通过实验才意识到是低8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