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和讽刺情景测试对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

合集下载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规范(2020版)

孤独症谱系障碍一、概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类起病于发育早期,以持续的社交互动与社交交流能力缺陷及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

该障碍患病率日益增高,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2 年报道的患病率为1/150,2020 年上升为1/54。

我国患病率低于美国,但也呈现上升趋势。

该障碍男性更易罹患,通常为慢性终身性病程,常常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是导致儿童精神残疾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并导致严重的疾病负担,是一个近年来受到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疾病。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晰。

大量研究表明,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由生物学因素导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

其中,遗传因素是最主要的因素,遗传度为 0.7~0.9。

孤独症谱系障碍为多基因复杂疾病,数百个基因与其相关。

同时,表观遗传机制也参与发病。

免疫因素也与该障碍相关。

环境因素可增加个体发病风险,包括父母生育年龄大、第一胎或第四胎之后、母亲妊娠前肥胖或体重不足、母亲妊娠前和妊娠期糖尿病、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病毒感染、服用某些药物、暴露于环境污染、先兆流产、宫内窘迫、出生窒息、低出生体重等。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可导致个体脑发育异常,包括额叶、颞叶等多个脑区灰质发育异常、杏仁核等多个脑区局部脑功能异常、面孔加工网络等多个脑网络功能连接异常等,某些神经递质系统(如5-羟色胺系统)或神经肽(如催产素)等通路也存在异常,从而使个体出现面孔识别、情感认知、心理理论能力、执行功能、中央信息整合能力等发展受损,产生孤独症谱系障碍症状。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一)临床特征1.起病年龄与起病形式孤独症谱系障碍起病于发育早期,多在 36 个月以内。

其中,约2/3 的患儿于出生后逐渐起病,约 1/3 的患儿在经历 1~2 年的正常发育阶段后退行性起病。

2.核心症状ICD-11 和DSM-5 将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核心症状分为两大领域,即社交互动与社交交流能力的持续性缺陷,以及受限的、重复的行为模式、兴趣或活动。

孤独症谱系障碍《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介绍(完整版)

孤独症谱系障碍《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介绍(完整版)

孤独症谱系障碍《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介绍(完整版)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以社会和/或交流障碍、限制性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国际ASD专家开发出适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核心分类组合,为全面描述ASD相关功能提供评估工具。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是一种以社会和/或交流障碍、限制性刻板行为和兴趣狭窄为核心症状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包括孤独症、阿期伯格综合征及未定型的广泛性发育障碍[1,2]。

粗略估计ASD世界的患病率为1%~2%[3]。

ASD作为一种广泛关注的公共健康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患者和其家人的生活质量。

ASD的主要功能特点表现为ASD个体在教育、就业、社会关系、自理能力和家庭生活方面面临困难[4,5,6]。

身体和精神方面的共患病也很常见,ASD患者过早死亡的可能性大于普通人群[7,8,9]。

此外,许多ASD 患者的生活满意度很低[10]。

尽管如此,ASD个体功能水平和预后的个体差异非常大。

已知影响ASD预后的因素包括智力、社会人口学因素、循证治疗等服务的有效性及家庭支持情况[11,12,13,14]。

一直以来主要是从现象学的角度来观察ASD,但研究结果表明有必要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评估ASD,而不仅仅局限于其行为表现,同时应考虑到与健康功能相关的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通过影响日常生活的系统化功能和因素为功能和残疾提供了综合、全面的框架,这一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可以满足这种需求[15]。

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教育和行为疗法的选择

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教育和行为疗法的选择

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教育和行为疗法的选择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两种常见的儿童神经发育障碍,对儿童的学习和社交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面对这两种障碍的治疗过程中,干预教育和行为疗法是被广泛采用和证实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教育和行为疗法的选择。

1. 干预教育方法干预教育方法是指通过教育措施来改变和提升儿童的认知、语言、社交和适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和问题解决技巧。

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干预教育方法包括:1.1 应用行为分析(ABA)应用行为分析是一种基于行为科学原理的干预方法,它通过明确目标、使用正反馈与负反馈等手段来引导儿童行为的改变和成长。

ABA方法被广泛认可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首选干预教育方法。

该方法最重要的特点是个别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计划,能够根据儿童的个体差异制定具体的干预计划,并通过长期的实践和评估来不断调整和改进。

1.2 社交技能训练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通常存在社交交往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技巧。

因此,社交技能训练是干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交技能训练包括引导儿童学习基本的沟通技巧、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以及培养合作和分享的能力。

通过系统的社交技能训练,儿童能够逐步提高社交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2. 行为疗法方法行为疗法方法是指通过特定的行为训练和策略来调节儿童的行为和情绪,以减轻自闭症谱系障碍和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症状。

行为疗法方法包括:2.1 认知行为疗法(CBT)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帮助儿童改变消极和不适应行为的心理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儿童能够学会认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情绪反应,并通过改变这些模式和反应来影响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对于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儿童来说,认知行为疗法常常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能够有效地减轻其症状,提高学习和注意力集中力。

儿童行为障碍的常见类型

儿童行为障碍的常见类型

儿童行为障碍的常见类型引言: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在儿童期间出现的、持续存在并对儿童正常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行为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涉及情绪、社交交往、学习能力和自我控制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儿童行为障碍的常见类型,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和行为障碍(conduct disorder)。

一、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孩子们常常无法持续关注任务,容易分散注意力,难以遵守规则和指令。

他们可能会表现出过度躁动、不能静坐和冲动行为,这些行为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ADHD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但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和环境因素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相关的行为障碍,主要特点是社交和沟通困难、刻板重复行为和兴趣的限制。

儿童在早期就表现出与人交往的困难,可能缺乏眼神接触、共享兴趣和理解他人的情感。

他们可能对特定的事物或主题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且往往坚持己见。

ASD的具体原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因素和大脑发育异常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三、行为障碍(conduct disorder)行为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表现为反社会行为和违反社会规范。

这些行为可能包括攻击性行为、欺凌、偷窃、虐待动物等。

行为障碍的儿童常常缺乏同情心和责任感,对他人的权益漠不关心。

行为障碍的原因复杂,涉及遗传、家庭环境、社会因素等多个方面。

四、其他常见类型除了上述三种常见类型的儿童行为障碍,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行为障碍也值得关注。

例如,情绪障碍(如抑郁症和焦虑症)可能导致儿童情绪不稳定、情感困扰和行为问题。

学习障碍(如阅读障碍和计算障碍)可能导致儿童在学习方面遇到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和自尊心。

结论:儿童行为障碍是一种常见且复杂的问题,对儿童的发展和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了解不同类型的行为障碍对于及早识别和干预至关重要。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常规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常规

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常规(一)定义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孤独症为代表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的总称,而在美国精神医学学会于2013年5月发表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中ASD具有新的含义,以社会交往和社会交流缺陷以及限制性重复性行为、兴趣和活动两大核心表现为特征。

它包含DSM-IV中四种独立的障碍:孤独样障碍(孤独症)、阿斯伯格障碍、儿童瓦解性障碍及广泛性发育障碍未分类。

四种独立的障碍实际是一种障碍在两大核心特征方面不同程度的表现。

除上述核心表现外还涉及感知、认知、情感、思维、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其中特异性的感知觉与认知功能障碍往往伴随患儿一生,严重阻碍发育期儿童综合能力发展。

儿童孤独症(childhood autism)也称儿童自闭症,是一类发生于儿童期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是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中最有代表性的疾病。

(二)病因目前病因不明,研究多集中在遗传基因、神经发育、神经生化、免疫及病毒感染等方面。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生物学因素(主要是遗传因素)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遗传学研究大多集中在基因异常方面,单核苷酸多态性和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是当前基因研究的热点。

认为该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疾病的发生受多个基因控制,单个基因对疾病的作用微小。

环境因素,特别是在胎儿大脑发育关键期接触的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发病可能性增加。

(三)临床特点刻板或重复的动作、使用物体或言语;坚持相同性,缺乏弹性地或仪式化的语言或非语言的行为模式;高度受限的固定的兴趣,其强度和专注度方面是异常的:对感觉输入的过度反应或反应不足,或在对环境的感受方面不寻常的兴趣。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一)诊断孤独症谱系障碍主要通过询问病史、精神检查、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并依据诊断标准作出诊断。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

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魏荣;景继;李博霞;梁玉琼【期刊名称】《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年(卷),期】2024(9)14【摘要】目的探究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收治的79例ASD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40)。

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

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两组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焦虑评分及Conners多动指数(CIH)总分均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评分及CIH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治疗后,观察组的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评分高于对照组,脑电生物反馈θ/β值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脑电生物反馈用于ASD 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治疗中可降低多动指数,改善注意力及智力水平。

【总页数】4页(P33-36)【作者】魏荣;景继;李博霞;梁玉琼【作者单位】西安中医脑病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94【相关文献】1.静宁颗粒联合脑电生物反馈治疗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2.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游戏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作用3.探讨脑电生物反馈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并短暂性抽动障碍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注意力水平的影响4.盐酸哌甲酯控释片单用与联合感觉统合训练对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共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疗效5.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盐酸哌甲酯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效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
• 多巴胺: 患儿多动与刻板行为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
• 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孤独症患儿的行为与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的行为类似,如成瘾者在中毒时表现 为社交退缩、对疼痛反应迟钝;戒断时表现为对刺激过敏、焦虑、心情不定。认为孤独症患儿体 内间歇性产生大量脑啡肽和内啡肽可能是病因之一。
孕产期病变的研究
测评
辅助诊断量表 • 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 (CARS量表 ) :由评定者 (医生 )使用 ,有 15个评定项目 ,每项按 1、2、
3、 4级标准评分,每级评分含义排序为“ 与年龄相当的行为表现 ”、“轻度异常 ” 、“中度 异常 ” 、“重度异常 ”,每一级又有具体的描述性说明。最高分60分 ,其中总分 < 30分为非 孤独症;总分 ≥36分 ,且至少有5项的评分高于3分 ,则评为重度孤独症;总分在 30-36之间 ,而 低于3分的项目至少有 5项 ,则评为轻度至中度孤独症。
。高功能孤独症与Asperger综合征是否不同,目前存在较大争议。
诊断分类
• 儿童瓦解性精神病:又称退化性孤独症。早期发育正常(2-4岁),逐渐出现典型孤独症表 现,预后差。
• Rett综合征:多为女性,早期发育大致正常,逐渐出现孤独症表现、肢体躯体运动功能障 碍(如失去双手握拿及操作东西的能力,双手扭动、摩擦或敲打,头部生长缓慢,脊椎侧弯 、磨牙、过度换气、走路差等)预后极差。
诊断和测评
• 美国儿科学会已经发布指南,要求初级保健工作者在第九个月的常规保健中,开始注意婴儿 的目光接触,与母亲交往的能力等,并且要求建立多级的预警机制,以其早期发现,相应的 ,针对一岁婴儿的筛查诊断量表也正在研究开发之中,“一岁孤独症量表”已经问世。
测评
筛查量表 • 婴幼儿孤独症量表( checklist for autism in toddlers, CHAT) :该量表由Baron -Cohen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情境训练效果评估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情境训练效果评估

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情境训练效果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患者在社交交往、沟通能力和行为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困难。

其中,社交互动能力的缺失是孤独症儿童普遍存在的特征之一。

为了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社交情境训练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康复干预方法。

本文旨在评估孤独症儿童的社交情境训练效果,并探讨该训练方法对患儿的影响。

一、社交情境训练概述社交情境训练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社交场景,帮助孤独症儿童学习和提升社交技能的训练方法。

该训练常常涉及角色扮演、社交游戏以及小组活动等,以增进儿童与他人的正面互动和合作能力。

二、社交情境训练的目标社交情境训练的目标是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能力、增进适应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

通过加强与他人的关联、配合和沟通,孩子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三、社交情境训练效果评估方法1. 观察评估:专业人士通过观察孤独症儿童在社交情境训练中的表现,包括互动频率、沟通表达、适应能力等,来评估其社交能力的改善程度。

2. 父母/教师评估量表:使用结构化的评估表格,父母或教师评价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行为和交往能力的提高情况,如Social Responsiveness Scale(SRS)等。

3. 自我评估量表:对于较大年龄的孤独症儿童,可以采用一些简化版的自我评估量表,了解他们对于自身社交情况的认知和评估。

四、社交情境训练效果评估的指标体系1. 社交技能提升:观察和评估孩子在社交情境训练中的互动和沟通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包括目光接触、非言语交流、合作能力等。

2. 适应能力改善:衡量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适应社交环境的能力是否增强,包括与其他孩子和成人的互动、适应不同情境等方面。

3. 行为问题减少:社交情境训练的积极影响可能导致行为问题的减少,如注意力不集中、焦虑等。

五、社交情境训练效果评估案例研究为了验证社交情境训练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跨区域的案例研究。

孤独症儿童日常执行功能与其核心症状及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关联

孤独症儿童日常执行功能与其核心症状及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关联

第 44卷第5期2023 年9月Vol.44 No.5September 2023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MEDICAL SCIENCES)孤独症儿童日常执行功能与其核心症状及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的关联刘锦明,陈庆欣,陈琪,翟坤,吴玉岚,陈慧婷,张以恒,金宇(1.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妇幼卫生学系,广东广州,510080)摘要:【目的】 探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日常执行功能与其核心症状及注意缺陷多动(ADHD)症状的关联,以及心理理论等其他认知能力对关联的调节作用。

【方法】 招募6~12岁ASD儿童,并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确定了86名儿童。

采用儿童韦氏智力测试(WISC-Ⅳ)、新异故事测试(SST)、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BRIEF)评估儿童的认知能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SNAP-Ⅳ)、社交反应量表(SRS)、重复刻板行为检查表-修订版(RBS-R)分别评估儿童的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社交障碍及重复刻板行为的严重程度。

统计方法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在控制新异故事分数、言语理解智商等因素的条件下,探索日常执行功能与注意缺陷多动症状、社交损害、重复刻板行为的关联。

【结果】 控制新异故事分数、言语理解指数(VCI)及其他因素后,ASD儿童的BRIEF总分及各指数与SNAP总分(b = 0.619~ 0.741,b’ = 0.637~ 0.755)、SRS总分(b = 0.928~ 1.200,b’ = 0.417~ 0.513)及RBS-R总分(b = 0.326~ 0.525,b’ = 0.339~ 0.520)均存在明显的正向关联(P< 0.05),并且与SNAP总分的关联更强(b’ =0.637~ 0.755,P< 0.01)。

除了日常执行功能,新异故事分数(b = -2.218~ -1.839)和年龄(b = 3.181~ 4.037)也是影响ASD儿童社交功能的重要因素(P< 0.01)。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摘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是具有严重临床和病因异质性的儿童发育障碍。

近年来,ASD的流行迅速增加,并且其被划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引发ASD疾病的原因仍然未知。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将发挥重要作用。

各种环境因素,如产妇在产期压力以及各种生物学因素的影响;据报道,有毒化学物质和污染物,感染和免疫代谢与ASD的爆发有关。

ASD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社会交往障碍、重复刻板行为和兴趣狭隘或感觉异常等。

这两大主征是诊断ASD的的必备条件。

ASD的治疗应基于个体化,并考虑早期干预和终生治疗。

[关键词]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治疗;研究进展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发育障碍,会对孩子的健康产生重大影响,并表现出严重的临床和病因异质性[1]。

美国儿童精神病学家坎纳教授于1943年首次报道了自闭症[2]。

该疾病通常在3岁之前开始,男女比例约为4:1。

在《美国诊断精神病学手册》(DSM-IV)的第四版中,ASD分为五类。

这些是自闭症,阿斯伯格综合症,和其他类别的发育障碍[3]。

DSM概念于2013年5月18日正式发布。

这彻底改变了自闭症相关疾病的原始诊断标准。

1ASD的病因学1.1ASD的遗传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双胞胎中ASD的发生率为60%至80%,双胞胎中ASD的发生率为3%至10%,同胞兄弟姐妹中ASD的发生率为3%至5%[4]。

根据患ASD疾病的家庭关系中,遗传因素在ASD发病中发挥了90%以上的作用,表明遗传因素有助于ASD疾病诱发[5]。

在病因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使用基因组杂交微阵列(CGH)比较,在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中发现了多个拷贝数(CNV)变体:2q24缺失,3P14缺失和复制,1P36缺失,遗传CNV4q21-23。

3q27〜3q28缺失,7P21缺失,16P11缺失和重复,然后重复Xq24,重复15q11-15q13,然后缺失22q13[6]。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4. Conners量表:分为父母量表、教师量表及简明症状量表, 内容涉及注意力缺陷、多动⁃冲动和品行问题、学习问题、躯 体问题、焦虑问题等方面,用于ADHD症状、共患病及功能损 害评定。
5. 困难儿童问卷调查(questionnaire⁃children with difficulties, QCD 问卷):内容涉及清晨或上学前、学校、放学后、晚上、 夜晚、总体行为共6方面,用于ADHD社会功能评定。
1.具有遗传易感性的高危儿:有患ADHD的兄弟姐妹、父母或 其他亲属。
ADHD的早期识别
2.具有环境易感性的高危儿:(1)母亲孕期和围生期直接和间接 吸烟、饮酒、感染、中毒、营养不良、服药、产前应激,胎儿宫 内窘迫、出生时脑损伤、出生窒息、低出生体重等。(2)铅暴露、 双酚A等环境暴露。(3)长期摄入富含加工肉类、披萨、零食、 动物脂肪、氢化脂肪和盐等的西式饮食。(4)父母关系不良、父 母情绪不稳及教育方式不当(如消极、挑剔和严厉)等。
ADH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及分度
(1)诊断标准为12岁以前即持续出现注意缺陷和(或)多动、 冲动相关症状(各6项及以上)至少6个月且程度与发育水平不一 致的患儿需考虑ADHD。强调患儿核心症状至少存在于2个或以上 场合(如在学校、家中、诊室等),在社交、学业等功能上存在 明显的损害,且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进行解释。
ADH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语言障碍:多见于ADHD混合型和多动冲动为主型患儿,且共患语言 障碍的ADHD患儿表现出的学习能力更低。
3.特定学习障碍:共患学习障碍的ADHD患儿最需要特殊教育帮助。 ADHD 患儿共患阅读障碍比例较高,多见于ADHD注意缺陷为主型和混 合型患儿。
4.抽动障碍:ADHD是最常见使抽动障碍复杂化的共患病,约50%抽动 障碍共患ADHD。这类病例的社会功能损害程度通常由ADHD决定,因 此,药物治疗ADHD比控制抽动更重要,但抽动也是治疗目标之一。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其特征包括社交交往和沟通困难,以及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

对孤独症谱系障碍进行准确的诊断对于帮助患者获得早期干预和支持至关重要。

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美国精神病学会(APA)都发布了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进行准确诊断和治疗。

根据APA发布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社会沟通和行为特征。

在社会沟通方面,患者可能表现为与他人建立和维持社交关系的困难,包括缺乏对他人情感的理解和表达,以及缺乏与他人分享喜悦、悲伤或其他情感的能力。

此外,患者可能出现语言发育延迟或丧失语言能力的情况。

在行为特征方面,患者可能表现出刻板重复的行为模式,如重复摇晃身体、重复摆动手指等;同时,他们对于特定兴趣的过度专注和狭窄范围的兴趣也是孤独症谱系障碍的特征之一。

此外,根据WHO发布的《国际疾病分类(ICD-11)》,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也包括社交交往和沟通困难、刻板重复的行为和兴趣,以及对环境变化的过度敏感。

与DSM-5相比,ICD-11将孤独症谱系障碍与其他神经发育障碍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区分,更加注重患者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

在进行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时,临床医生需要综合患者的社会沟通、行为特征以及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进行评估。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情况,如智力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

在进行评估时,临床医生通常会结合家长或监护人的观察和描述,以及对患者的行为观察和测试,来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总的来说,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社会沟通和行为特征,临床医生需要根据APA的DSM-5和WHO的ICD-11发布的诊断标准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

通过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干预,可以帮助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支持,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常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常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疗常规(一)定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s,AD 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之一,以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为主要特征。

智力可以正常或接近正常,伴有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低下。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ADH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现认为该病是多种遗传、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所致的一种综合征。

1.遗传因素ADHD具有高度的遗传性,是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复杂疾病。

2.生物因素(1)神经生化因素:神经系统的活动主要通过神经递质作为媒介进行信息交换。

5-羟色胺(5-HT)和去甲肾上腺素(NE)在脑内属于两种功能拮抗的中枢神经递质系统,ADHD患儿中枢神经递质两者之间存在不平衡。

(2)脑组织结构异常:ADHD儿童的脑结构和功能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存在差异,而且报告异常主要集中分布在脑的额叶、扣带回、纹状体及其相关的基底节结构和神经网络。

目前已证实前额叶和纹状体的体积小与脑抑制功能不足有关。

(3)轻度脑损伤和额叶发育迟缓:母亲患孕期综合征、毒血症、产程过长或早产等因素可导致胎儿大脑缺氧而引起损伤,凡影响额叶发育成熟的各种因素均可致病。

(4)神经电生理功能异常:ADHD患儿脑电图功率谱分析发现:ADHD患儿具有觉醒不足的问题,觉醒不足属于大脑皮质抑制功能不足,从而诱发皮质下中枢活动释放,表现出多动。

3.环境因素家庭不和睦以及父母教育不当的ADHD患儿会有更多的破坏性行为问题,社会心理压力以及不当的家庭教育很可能是导致ADHD发生的潜在因素。

轻微的铅负荷增高即有可能引起神经生理过程的损害,导致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易冲动等。

(三)临床特点1.ADHD三大核心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1)注意缺陷:难以将精力集中于所需完成任务当中;无法抵御干扰因素;注意力难以保持长久;难以完成任务的组织实施;常常无法完成任务。

孤独症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孤独症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孤独症筛查试题单选题ImPact项目帮助家长学习提升儿童()领域能力。

A社交、沟通B模仿C游戏•D以上都是关于调整沟通方式说法错误的是()A夸张化B描述孩子正在看、听、做的事情C用简单的语言、利用姿势和视觉线索,慢慢的说\做出姿势动作,强调重要字词•D需不断提问关于教授新技能错误的是()A可采用提示教授新技能B可采用奖赏教授新技能•C一开始活动就应该教授新技能D教授新技能要占跟儿童活动的一半时间ImPact项目关键技术包括()A关注您的孩子B调整沟通方式C教授新技能•D以上都是关注您的孩子策略使用正确的场景是()A跟随孩子引导的活动B让孩子跟随大人引导的活动C提醒孩子模仿大人•D阻止孩子想换到其他活动的行为目前国内外用于孤独谱系障碍或孤独症的诊断标准体系有()ADSM-5BICD-11CCCMD-3•D以上都是中国首个多中心ASD流行病学研究,6-12岁儿童中ASD患病率约为()A1/36•B1/142C1/44D万分之2-3下面哪项是孤独症的早期表现()A6月龄儿童能被逗乐(表现出大声笑),视力障碍,不注视人B10月左右儿童听力障碍,对自己名字无反应•C12月对于言语指令没反应,没有咿呀学语,没有动作手势语言D24月会叫“爸爸、妈妈”ASD常见的共患病可以是()A智力障碍B注意缺陷多动障碍C睡眠障碍•D以上都是ASD的诊断主要依靠()A头颅核磁B实验室检查C脑电图检查•D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行为观察、诊断量表听力障碍与孤独症儿童的鉴别重点是()A叫名字无反应B不听指令•C在唤起其注意后,通常具备与社交场合匹配的眼神交流、面部表情、手势、共同注意、分享快乐、模仿或象征性游戏D以上都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孤独症儿童的鉴别重点是()A人际关系差B不听指令•CADHD有完整的社交知识,会观察对方的眼神、察言观色使用肢体语言并做出适宜的回应D多动存在社交障碍,需要与孤独症鉴别的疾病有()A视力障碍B听力障碍C全面性发育迟缓•D以上都是抽动障碍与孤独症儿童的鉴别重点是()A反复发作的动作B反复发作的发声•C抽动障碍儿童的运动、发声可以自主短暂控制,不伴有社交障碍和狭隘兴趣D狭隘兴趣为了ASD的鉴别诊断,可选择的辅助检查有()A头颅核磁、脑电图检查B代谢筛查C听力、视力评估•D以上都是”预警征“初步可以筛出哪些残疾()A智力残疾B脑瘫C孤独症•D以上都是0-6岁共需使用“预警征”开展筛查()次A10•B11C12D13改良婴幼儿孤独症量表(M-CHAT)共有多少项()A20B9•C23D18M-CHAT适用的年龄段是()A24月龄及以上B18月龄以下C12-36月龄•D18~24月龄预警征筛查的灵敏度为()A77.7%B58.2%•C82.2%D69.5%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当界限分为68分时,灵敏度为()A67.5%B87.8%C47.3%•D57.9%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评定大约需要()分钟A1~5分钟•B10~15分钟C3~5分钟D20~30分钟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共有多少项()A20B53C68•D57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适用的年龄段是()A24月龄及以上B18月龄以下•C18个月~35岁D18~24月龄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当筛查界限分定为53分,阳性符合率为()A77.7%B58.2%C82.2%•D85.0%融合教育强调的是通过()达到相互适应,达到孩子和环境的和谐统一。

儿童行为障碍的疾病诊断与鉴别

儿童行为障碍的疾病诊断与鉴别

儿童行为障碍的疾病诊断与鉴别引言:儿童行为障碍是指在儿童期间出现的一系列行为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

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和鉴别对于及早干预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儿童行为障碍的疾病诊断与鉴别的相关问题。

一、儿童行为障碍的常见类型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过度活跃和冲动行为。

这些症状可能导致学习困难、社交问题和情绪不稳定等。

2.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在社交互动、沟通和行为模式方面存在明显的困难。

这些困难可能导致他们在社交环境中感到不适应,并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 反社会行为障碍(CD):儿童表现出长期的违反社会规范、攻击性行为和缺乏同情心。

这些行为问题可能对他们的家庭和社交关系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1. 临床评估:医生或心理学专家通过对儿童的观察、采访和评估来确定是否存在行为障碍。

家长和教师的反馈也是评估过程中重要的参考。

2. DSM-5诊断标准:DSM-5是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最新版本,其中包含了儿童行为障碍的诊断标准。

根据该标准,医生可以确定儿童是否符合特定的行为障碍诊断。

3. 评估工具:使用标准化的评估工具,如父母和教师问卷,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儿童的行为问题。

这些工具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并帮助鉴别不同类型的行为障碍。

三、儿童行为障碍的鉴别诊断1.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孤独症谱系障碍的鉴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在一些症状上有相似之处,如注意力不集中和社交困难。

然而,孤独症谱系障碍还涉及到其他特征,如刻板重复行为和固定兴趣。

临床评估和综合评估工具的使用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障碍。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反社会行为障碍的鉴别: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反社会行为障碍都可能表现出冲动行为和注意力不集中。

然而,反社会行为障碍还涉及到其他问题,如违反社会规范和缺乏同情心。

医生需要通过综合评估来鉴别这两种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 g ni f i c a nc e o f t h e Me t a ph o r a n d Sa r c a s m S c e na r i o Te s t f o r di f f e r e nt i a l di ag n o s i s o f a u t i s m s pe c t r u m d i s o r d e r a nd a t t e nt i o n d e f -
1 03 0
中 国儿 童 保 健 杂 志 2 0 1 5年 l 0月 第 2 3卷 第 l 0期
C J C HC OC T2 01 5, Vo l 2 3, No . 2


科研 论著 ・
隐喻和讽刺情景测试对高功能孤独症谱系障碍与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鉴别诊断意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戴 美霞 , 林 勤英 , 金 宇 , 李咏梅。 , 唐春 ,静进
d e f i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d i s o r d e r , AD HD ) 儿童 在 隐喻和讽 刺情 景测试 ( me t a p h o r a n d s a r c a s m s c e n a r i o t e s t , MS S T) 的 表 现 特
征, 为 二 者 的鉴 别 诊 断提 供 依 据 。 方法
订 版 MS S T 和蜡 笔 盒 测试 进 行 检 测 和 分 析 比较 。结 果
<O . 0 1 ) ; A DHD 组 与 对 照 组 的 讽 刺 分 无 差 异 , 但 AS D组 得 分 明显 低 于对 照组 ( P <O . 0 1 6 7 ) 与 ADHD组 ( P <0 . 0 1 6 7 ) ; 蜡
依据 。
关键词 : 孤独症谱 系障碍 ; 注 意 缺 陷 多 动 障碍 ;隐 喻 和 讽 刺 情 景 测 试
中图分类号 : R1 7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8 — 6 5 7 9 ( 2 0 1 5 ) 1 0 — 1 0 3 0 — 0 4 d o i : 1 0 . 1 1 8 5 2 / z g e t b j z z 2 O 1 5 — 2 3 — 1 O — O 7
C0 r I P s 夕 0 g a u t h o r: - 厂 j NG Ji n, E- ma i l : j i n g J i n @ ma i l . s y s u . e d u . c n
Ab s t r a c t : 0b j e c t i v e To a n a l y s e t h e p e r f o r ma n c e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a u t i s m s p e c t r u u m d i s o r d e r ( AS D) a n d a t —
i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d i s o r d e r . DAIM e i — x i a , LI N Qi n — y i n g , JJ N
, LI Yo n g — me i , T AN G Ch u n , JI NG Ji n . ( 1 Fa c u l t y
o fMa t e r n a l a n d C h i l d He a l t h, S c h o o l o fPu b l i c He a l t h, S UN Y a t - S e n Un i v e r s i t y, Gu a n g z h o u, Gu a n g d o n g 5 1 0 0 8 0 , Ch i n a;2 T h e T h i r d Aff i l i a t e d Ho s p i t a l o f SU N Y a t - S e n Un i v e r s i t y, Gu a n g z h o u, Gu a n g d o n g 5 1 0 6 3 0, C h i n a )
t e n t i o n d e f i c i t h y p e r a c t i v i t y d i s o r d e r ( ADHD) wi t h t h e me t a p h o r a n d s a r c a s m s c e n a r i o t e s t ( MS S T) a n d t h e c r a y o n b o x t e s t ,
笔盒测试中 , AS D组 通 过率 ( 6 5 . 0 , 0 4 ) 低 于 ADHD 组 ( 8 7 . 5 ) ( P <0 . 0 5 ) 。 结 论 AS D与 A DHD 儿 童 的 隐 喻 理 解 能 力 均
较正常儿童差 , 但 A S D儿 童 表 现 出 特 异 性 的 讽 刺 理 解 能 力 缺 陷 。 因 此 , MS S T可 为鉴别 A S D和 A DHD 提 供 特 异 性 辅 助
1中 山 大 学 公 共 卫 生 学 院 妇 幼 卫 生 系 , 广东 广州 5 1 0 0 8 0 ; 2 中 山大 学 附 属 第 三 医院 , 广东 广 州 5 1 0 6 3 0
摘 要: 目的 探讨高功能孤独症谱 系障碍 ( a u t i s m s p e c t r u u m d i s o r d e r , AS D ) 儿童 和注意缺 陷多动 障碍 ( a t t e n t i o n 选取 A S D、 A DHD 和 对 照 组 儿 童 各 4 O 名( 三组年龄 、 智力水平均衡可 比) , 采 用 修 AS D 与 AD HD 儿 童 在 MS S T中的总分 、 隐喻分均低 于对照组 (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