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院式教学到“学院+”教学

合集下载

大学课程设计的演化历史

大学课程设计的演化历史

大学课程设计的演化历史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大学课程的设计也随之不断演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大学课程设计的演化历史。

1. 传统教学模式在过去,大学教育中的课程设计通常是针对专业知识的培训,而且通常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的。

传统教学的核心思想是教授知识给学生,而学生的角色则是被动地接受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在许多校园里仍然存在。

2. 经验式学习1980年代之前,大学课程设计是基于经验型教育的多元化设计。

学生通过跟导师或实践经验学习案例,来获得经验和知识。

通过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等课程,学生可以将课堂学习与日常生活相结合。

这种经验型学习方式,强调学生从实践中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基于问题的学习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社会教育观念的改变,基于问题的学习成为一种主要思路。

基于问题的学习是基于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对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知识。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且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理论知识和技能知识。

4. 探究式学习经过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发展,探究式学习已然形成。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帮助学生的学习,而非仅仅传授知识。

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实验、活动等方法,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

5. 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现代技术和信息化已经进入了大学课程设计。

通过网络等现代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获得丰富多样的资源和信息。

现代技术为课程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活动手段。

例如,以网络为平台,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进行在线学习和交流。

他们可以与自己的同学和老师在线交流,分享和学习他们的经验和知识。

总的来说,大学课程设计的演化历史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不断开拓新的教育领域。

因此,我们应该在设计和开发课程时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个性,使教学更有针对性,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要。

同时,也需要透过基于现代技术和信息化的思路来创新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造就更多的教育精英来引领未来的发展。

培训教学实现“由教到学、由讲到练、由看到做”

培训教学实现“由教到学、由讲到练、由看到做”

培训教学实现“由教到学、由讲到练、由看到做”内容摘要培训教学实现“由教到学、由讲到练、由看到做”是培训工作适应企业发展新形式、安全生产新要求的重要举措,强化培训理念、转变教学观念、促进质量提高的重要举措。

通过“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线,通过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设计等措施提高培训质量效果。

关键词:教、学、讲、练、看、做目录一、培训教学实现由教到学 (1)1.展示培训内容的趣味性 (1)2.增强学生主体性 (1)3.注重联系实际性 (1)二、培训教学实现由讲到练 (2)1.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2.构建学生的分析能力 (2)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三、培训教学实现由看到做 (3)1.重视安全警示培训 (3)2.重视专项培训教育 (3)3.注重岗位实训培训 (4)培训教学实现“由教到学、由讲到练、由看到做”一、培训教学实现由教到学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怎样把培训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1.展示培训内容的趣味性“培训内容枯燥。

”是参加过培训的学生反映最多的问题。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在培训过程中能够掌握知识多少的关键。

学生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对视频动画有着浓厚的兴趣。

如:瓦斯爆炸演示;提升设备的运行;采煤机的工作过程;掘进机的工作工程等。

由于这些视频都是直观的演示,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培训的浓厚兴趣。

此外,由于学生多喜欢实际操作,因此,在培训中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2.增强学生主体性在培训过程中,实验现象往往是形成兴趣的思维基础,重视实验教学是培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很多知识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展现变化过程(如瓦斯爆炸实验),找出变化规律,从而得到培养能力的目的。

在教学中应着重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培养探究精神,提高探究能力。

从课堂到校园,市骨干教师培训探索教育新模式

从课堂到校园,市骨干教师培训探索教育新模式

从课堂到校园,市骨干教师培训探索教育新模式。

在传统的培训模式中,教师主要是通过传统的面授课程来学习教学知识和技能。

但是,面对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这种培训模式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当前教育工作的需求。

因此,市骨干教师培训开始探索更为先进、科技化和个性化的培训模式来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在新的培训模式中,市骨干教师培训借助信息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等高科技手段,采用个性化、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为教师提供更为全面、准确、高效的教育知识和技能。

具体来说,这种培训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教学辅导和自主学习。

市骨干教师培训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教育知识平台,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培训模式。

这些系统基于学习者的知识水平和课程学习目标,量身定制教育方案,提供在线讨论、学习评估、练习考试等各种教育资源,满足教师不同阶段的需求。

二是实现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

市骨干教师培训中心提供在线课程、视频课程、直播授课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随时随地学习。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研究课程、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等课程的学习,培养渗透到实际教学中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水平。

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进行线下的学习交流、教学观摩活动,与其他骨干教师互动交流,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三是实现教学评估和实践探究研究。

市骨干教师培训中心在每个阶段进行面向课程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了解教师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同时,通过教学实践探究和研究,促进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和发展。

在市骨干教师培训探索教育新模式的过程中,教师的自主学习、学科交叉、教研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得到了充分发挥。

教师从从基础阶段到中级、高级的专业能力培养,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拓展到教育理论、教育思想和教育领导力的提升,都能够充分地体现出市骨干教师培训探索教育新模式的特点。

正如现在的教育改革一样,市骨干教师培训探索教育新模式也需要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升级。

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迅猛进步,大学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因此,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创新在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

这种单向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首先应该从教学内容入手。

首先,大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因此,大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其次,大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因此,大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除了教学内容的创新外,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还需要从教学方法入手。

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应该从教学方法入手。

首先,大学教学应更加注重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积极互动的教学方法。

通过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大学教学应更加注重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环境的创新除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外,大学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还需要从教学环境入手。

传统的大学教学模式往往以教室为主,学生在教室里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环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利弊及应对策略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利弊及应对策略
决策效率降低
由于管理层次增多,决策过程变得更加繁琐,需 要经过多个层次的审批和讨论,导致决策效率降 低。
学科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学科发展不平衡
学科建设缺乏统筹规划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后,学科建设主要由各学院自主进 行,缺乏全校性的统筹规划,导致学科发展不平衡。
学科发展不平衡
由于各学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不同,导致 一些学科发展迅速,而另一些学科则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不前。
推动学校整体发展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能够明确学校和院 系之间的职责和权限,推动学校整体 发展。
02
高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 优势
提高管理效率
减少管理层级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通过减少管理层级 ,使管理更为扁平化,提高了信息传 递的速度和决策效率。
学院内各学科的汇聚有利于跨学科的 合作与交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 养复合型人才。
,及时解决各种管理问题。
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院办学活力
制定全面的考核指标
学校应制定全面的考核指标,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成 果等方面,对学院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
加强过程管理
学校应加强过程管理,对学院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和指导,确保 学院能够按时完成工作任务。
建立奖惩机制
学校应建立奖惩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学院进行奖励,对表现不佳 的学院进行惩罚,激发学院的办学活力。
XX大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的实践案例
背景介绍
XX大学在实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 激励和约束学院办学行为,开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
01
实施过程
学校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 系,对学院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 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3篇)

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3篇)

第1篇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分析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

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将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以期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学习途径。

二、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概述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理论学习:学生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3. 实践操作: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

4.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发现不足,不断改进。

三、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优势1.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创新意识。

3.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发挥所学知识。

4. 促进教师成长: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

四、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模式实践策略1. 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学校应根据专业特点,构建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2. 优化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平衡,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其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4. 创设良好的实践环境: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如实验室、实习基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

让课堂从教学走向教育课堂教学

让课堂从教学走向教育课堂教学

让课堂从教学走向教育课堂教学以下是关于让课堂从教学走向教育课堂教学,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让课堂从教学走向教育课堂教学2010年5月20日,对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省庄二中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亲身带领全省各地的教育精英来到泰安市省庄镇第二中学召开创新教育课堂教学观摩现场会,省庄二中作为主会场非常荣幸地向省厅领导和教育界的诸位精英汇报了省庄二中的“精彩主持”。

省庄二中的“精彩主持”其典型特色是学生主持替代了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上的位置,从形式上突出了“主持”的作用。

学生主持人自己掌控了课堂的时间、空间;掌控学习的进程;掌控班内每一个主体表达、展示的顺序和学习秩序。

让学生自己来驾驭课堂,让课堂真正回归到学生的手中,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这样的课堂情景和学习氛围下,学生的自主意识被最大限度地唤醒了、激活了,实现了由“讲堂”到“学堂”的质的飞跃和兑变。

同时也张扬了他们的个性,有了个性,就有了课堂的生机和活力;有了个性,就有了创造性;有了个性也才有了生命的质量。

省庄二中的“精彩主持”的课堂教学,是宽松、自由的,·充满了鼓励和赞扬,和传统教育的死板、压抑相比,这里显然是更为轻松、快乐。

学校的课程十分的轻松,每天的家庭作业很少,基本上是一些预习的作业,或是制作一些标本,阅读一些课外书,搜集课堂上用的相关资料,或者是参加一些社会实践。

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辩论中思考,从而获得启示,将独立思考变成了一种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主持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是畅通的,同学之间学习的交流是直接的。

课堂上主持人和老师能够重视学生发表的意见,甚至鼓励学生去反驳其他同学和老师。

教育是活的,课堂上不是让学生去把握书本上的静态的知识,而是通过主持人和学生的相互的配合,充分地理解、思考、有所创新,来增进对知识的理解,进而产生智慧。

这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教学模式随着教学的实践(3篇)

教学模式随着教学的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遵循的教学方法和程序。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更新。

本文将从教学模式的历史演变、现状分析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教学模式的历史演变1. 古代教学模式在古代,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教师通过讲授、背诵、讲解等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通过记忆、模仿、重复等方式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造性思维。

2. 现代教学模式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现代教学模式逐渐兴起。

这一时期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班级授课制:以班级为单位,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个别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但教学成本较高。

(3)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但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4)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但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技巧。

3. 当代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代教学模式呈现出以下特点:(1)混合式教学: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这种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2)翻转课堂:将课堂上的教学活动与课后的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和实践。

这种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项目式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这种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模式现状分析1. 教学模式多样化当前,教学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各种教学模式相互借鉴、融合,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模式体系。

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

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

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升级。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听讲,而现代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

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已经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努力构建一个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首先,现代学校教育注重探索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探索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发散思维来获取知识和经验,而实践性学习则是通过实践操作来巩固知识和技能,促进创新和发展。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现代学校教育也倡导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首先要求学生相互沟通、分享信息,从而达到相互促进的效果。

其次,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各司其职、相互协作,因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

最后,合作学习中学生需要更多地交流和合作,从而提高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再次,现代学校教育强调学习的跨学科性。

现代社会中,各行各业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

因此,学校中的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学科的跨越和整合。

学生不仅仅需要单一的知识,还需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这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学科和领域。

最后,现代学校教育也注重的是创新教学和信息化教育。

创新教学旨在鼓励学生不断尝试新方法和模式来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而信息化教育则通过科技手段将各种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知识,并可以自主思考。

综上所述,现代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这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和使命。

试析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

试析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

试析高职教学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转变1. 引言1.1 高职教学模式的变革在高职教育领域,教学模式的变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

传统的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暴露出局限性和不足,教育工作者们开始意识到需要转向更注重学生需求和发展的学生中心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崛起,高职教育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从教师中心到学生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在高职教育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教学模式的变革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升教学质量。

教师中心教学模式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互动和探究性学习。

而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高职教学模式的转变需要教育工作者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促进教育方式的革新和提高教学效果。

只有不断改革创新,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才能使高职教育更加符合社会的要求,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内容已达到200字】1.2 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区别2000在高职教育领域,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以“教师中心”为核心,即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传授知识、引导学生学习。

而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向“学生中心”教学模式转变。

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学主体的转变。

在教师中心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他们制定课程、安排教学活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学生则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对象,缺乏主动性和探究性。

而在学生中心模式下,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问题、探究解决方案、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实现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深泉学院与可汗学院教学模式比较及借鉴

深泉学院与可汗学院教学模式比较及借鉴

深泉学院与可汗学院教学模式比较及借鉴深泉学院和可汗学院都是在教育领域有着很高声誉的学校。

他们都采用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接下来,我们将对深泉学院和可汗学院的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和借鉴。

一、深泉学院教学模式深泉学院提倡的教学方式是双管齐下,强调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人文教育,把学生的学术与创意能力等各种方面都引导出来,这种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双管齐下的教学模式:深泉学院的教学模式是双管齐下的,既注重学术成果,又重视体验式教育。

这种教学方式既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教育,又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强调现代教学技术:深泉学院的教学模式也强调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比如互动化语言学习、在线学习、智能化数据分析等,将把学术发展与现代科技有机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个人需求。

人文教育:深泉学院注重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还有人文教育的培养。

通过人文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让他们珍惜自己的身份和社会价值,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可汗学院提倡的教学方式是“翻转课堂”,强调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思考,这种教学方式也早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可汗学院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是一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形式,学生在家里通过观看视频和其他形式的资料学习课程,然后来到课堂上逐步展示自己的理解和知识。

实用性和创新性:可汗学院注重课程设计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强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备实际的应用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

1.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深泉学院和可汗学院都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未来的发展以及长期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有更好的应对策略。

2. 教学模式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关于由“教学”向“学教”转变

关于由“教学”向“学教”转变

关于由“教学”向“学教”转变课堂教学是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的形式,它是十九世纪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

工业革命机器化大生产需要一大批有技能的工人,适应于封建专制的个体“私塾”式的教育已无法承担此项功能,因此就改革成能够批量培养的,掌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的,以班级为单位,以课堂为载体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形式使学生由个体培养到大批量的培育,一批批适应大工业现代社会的人才应运而生。

新中国的教育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转变过来,伴随着祖国建设对人才的需要,在借鉴苏联教育体制的基础上,我国教育事业迅速发展,课堂教学也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对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就成了必然趋势,现就过去和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我们现行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做法。

一、以“教学”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从新中国成立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课堂教学的理论主要以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为支撑。

凯洛夫教育学以斯大林意识形态为准,将杜威等人的思想当做资产阶级的毒瘤,统统予以消除和抛弃,它最致命的缺陷就是对学生以及学生研究的否定,没有“学生”概念,把“教学”视为一个大概念,把“课程”视为一个小概念,导致教师缺乏课程意识,丧失课程开发能力,把课程窄化为学科,把学科窄化为教材,把教材窄化为知识点,最终把教学窄化为现成知识点的灌输,成为不折不扣的应试教育的“堡垒”。

这种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一般由“五环节”组成(引入――新课讲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它的重点是传授知识,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是一种“记忆型教学文化”,教师教的活动代替了学生学的活动,把教师的教放在第一位,学生的学被教师的教代替,不关心学生的心灵,大大窄化了教育的功能,侧重于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以“学教”为特征的科学教学模式正是基于以上的认识,新课程改革首先在目标上提出“三维”要求,不但重视“知识与技能”,还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更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人的学习不是机器人的学习,而是有情感和意志等全方位参与的活动,要从关注知识到关注人的转变。

大学教学法的发展与变革

大学教学法的发展与变革

大学教学法的发展与变革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大学教育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革。

教学法是教学的核心,而大学教学法的发展和变革,不仅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因素紧密相关,更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因素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大学教学法的历史和现状、发展趋势、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学教学法的历史和现状大学教学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著名哲学家,他们提出了“讲学”、“辩论”等基本教学法。

在中世纪欧洲,拉丁语文化的普及和尊重经典文化的传统,强调传统的文学、哲学、神学等学科,形成了以教士为主的大学教育传统。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才逐渐打破了这种传统,大学教育中开始注重个人发展、注重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总之,大学教学法的历史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目前大学教学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多元化教学方式在现代大学教学体系中,教学方式已经由最初的讲授、阅读、笔记,逐渐发展为多种学习方式,如:互动式教学、成果导向教学、案例教学、问题导向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方法将学生从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更加主动、积极的认知者。

2.在线教育的兴起当今社会,虚拟现实、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与教育产生深度融合,同时,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及技术的便捷和灵活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和自由的学习空间和渠道。

在线教育的兴起,丰富了大学教学的方式和手段,为学生在学习上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想象空间。

3.国际化课程的开展当前,大学教育也越来越需要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行业思想家。

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教育应运而生。

国际化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历史和社会制度,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观念。

二、大学教学法的发展趋势1.兴趣导向型教育大学教学法的发展呈现出向兴趣导向型教育、趣味性教学的趋势。

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因此,在未来,大学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兴趣导向型的教育,体现出学生自主选择和个性化发展的特点,这也会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 从课堂到学校的转变

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 从课堂到学校的转变

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从课堂到学校的转变在当今教育领域,教师的教学创新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作为小学教师,如何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学校管理,实现从课堂到学校的转变,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一、课堂教学创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创新。

首先,引入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呈现单一的文字和图片,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因此,利用电子白板、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丰富的图像、音频和视频引入课堂,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运用互动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教师单向传授知识,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促进他们主动参与课堂,实现知识的探索和建构。

此外,个性化教学也是课堂创新的重要方向。

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都有差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学校管理创新除了课堂教学创新,小学教师还需要参与学校管理的创新。

首先,建立有效的教研机制。

教研是教师共同进步和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教学观摩和经验交流,促进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学习,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

其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家长是学生教育的重要参与者,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和合作是提高教育成效的关键。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工作坊、家校合作项目等活动,促进与家长的交流,了解和满足家长的需求,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此外,学校管理创新还包括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管理效能。

学校要合理规划和分配各种资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同时加强管理团队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为教师的教学创新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三、教师个人素养的提升要实现从课堂到学校的转变,小学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和专业能力。

首先,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

教与学过程的模式

教与学过程的模式

教与学过程的模式
教与学过程,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实现知识传授和学习的具体过程。

在教育行业中,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每一种
都有其独特的特点与适应场景。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教学模
式以及学习方式。

1.直接教授模式
直接教授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是最为常见的教学模式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将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学生则以被动的方式接
受和理解所学的内容。

这种模式适用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因为他们需
要更多的帮助来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

2.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学习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组织活动或课堂讨论题目,学生们协作完成课堂任务,共同完成课堂目标。

这种模式利用了学生
的个人能力和集体资源,可以使学生们之间实现更好的交流和互动。

3.问题导向学习模式
问题导向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来促进学生思维和个人发展。

教师在这种模式下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思考、总结问题,并引导学生自主寻找答案。

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是活跃的主体,有更好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在学习过程中,还有一些常用的学习方式,如演示、实验、讨论、案例分析等。

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性,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果。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况和学习需求,灵活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只有实现了
一种更加科学和灵活的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取得更好的
效果。

打造“学的课堂”着手于四个转变

打造“学的课堂”着手于四个转变

根据仪征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自2016年春学期开始,用三年时间,在巩固现有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转化“活力-探究”型课堂教学改革成果。

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突破口,实施课堂教学中“教的活力”向学生的“学的活力”的推进,努力打造“学的课堂”,进而全面深化我市课堂教学改革。

这样的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教师应该怎样着手,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自主学习的快乐?笔者认为:1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设计课改新形势下,生物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对学生思维的引导,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

抓住学生和生物学科特点,激发兴趣,寓教于乐。

初中学生求知欲很强,教师要抓住初中学生好奇、好动的年龄特征,引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生物的进化历程》教学时,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标本、化石等展示给学生,或者结合图片、视频等变枯燥为兴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从而优化教学设计,达到教学目标。

2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角色,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由客体变主体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注重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而探究性学习改变了学生的角色定位,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变“学知”为“应知、用知”。

例如,七年级上册“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一节有关植物吸水原理的内容,学生只从字面上较难理解。

因此,笔者安排了一个课后动手做的小实验,用较易取得的材料——萝卜,切成块状,中间挖一个凹槽,放入一些食盐,滴上2~3滴水,放置半小时后观察槽中水位的变化。

上课时,教师请学生来说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

这样,由一个课后的探究小实验,学生发现了问题,提出了问题,并主动去查阅资料、看课本,寻求问题的解决,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

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

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在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知识传授任务、保证教学过程顺利开展,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以及教学条件等,从教师的导入、传授、讲解、组织等环节设计教学过程。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内在特征、教学内容被传授的可能方式、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环境给教的活动提供的可能等,进行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直接、高效、有序地传递,支持教学环节的顺利推进。

尽管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也对学生的学有一定的考虑,但其中心是教,而不是学。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出现冲突时,则会主要依据教师的教进行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对于纯粹的陈述性知识的传授有一定效果,但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却收效甚微。

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出发,根据学生的起始水平、学习风格、学习环境等,设计从感知到学习到实践和评价的学习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展相应的促进学习的教的活动。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当教与学发生冲突时,教师需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修正教学过程,保证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活动。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依据学习过程设计,实现学习过程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可以保证教学过程按照学生的学习特征开展,从而促进学习。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的作用仍然是主导的,因为这一过程是教师设计完成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中实施的。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充分了解学生,切实基于学习过程设计教学过程。

由此可知,在新时期,教师的教学要真正实现由以教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转变。

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长期以来,教学一直被看成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这种认识过程以传递知识或搬运信息为己任,学习的过程则被视为是在头脑仓库中储存信息以备再现之用。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式的转变第一篇:教学方式的转变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认识世界、发展自身的过程。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这种方式往往出现“教”大于“学”,即教师教的知识学生无法全部吸收,只能掌握其中的一部分。

对于一些学困生,还可能会出现有“教”无“学”。

这种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造成师生负担过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

使一些学困生产生厌学情绪。

而单靠补课,对学习、纪律双困生效果不大。

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只有向课堂教学要效益。

因此,如何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哪些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互动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的整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使广大师生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关注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关注学困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现代教育实践表明并非如此,事实上,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互动形式,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多媒体之间等,因此,将教学活动界定为师生双边活动,难以反映教学活动的本质,显然,以此为基本出发点进行的教学改革也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提高课堂效率问题。

现代教育认为教学是一种多边活动,从信息论的观点分析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和信息论研究表明:以多种互动形式效果最好。

但教学效果是一个复杂的活动,其达成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应据实际灵活取舍。

“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问题,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基于此,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因此,要转变教育观念,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前提教学目标要从促进学生的发展出发,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从教学模式到教学形态——以“三导”教学模式为例

从教学模式到教学形态——以“三导”教学模式为例

赵宪字关于课堂教学研究,一直有着不同的称谓,内涵也一直在不断变化。

从教学模式到目前流行的教学形态,虽然逻辑关系不甚严密,却不乏一脉相承。

自从赫尔巴特提出“四段论”教学模式以来,以它为代表的“传统教学模式”成为20世纪上半叶教学模式的主导。

以后杜威打着反传统的旗号,提出了实用主义教学模式。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在“传统”与“反传统”之间来回摆动。

5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教学思想层出不穷,再加上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使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据乔伊斯和韦尔1980年的统计,教学模式有23种之多。

传播到我国,教学模式被演绎得更是纷繁众多。

语文教学模式顺应模式大潮,也是应接不暇。

改革开放以后比较有影响的是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和钱梦龙的“三主”教学模式。

在他们的影响下,稍有教研追求的老师都力求创造属于自己的语文教学模式。

也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开展了“三导”教学模式的研究,该模式经过十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但随着课堂教学形态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在进行着自我调整和变革,“三导”教学模式演化成了“三导”教学形态。

如何由原来的教学模式走入新的教学形态,我们试图通过“三导”教学模式的转化个例来讲述其演化轨迹和传承关系。

一、语文教学模式的通病呼唤着改变模式教学模式自出现以来就被人诟病,李镇西说:“语文学科与数理化学科最大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它的‘灵’与‘活’,即它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有灵魂的,是有思想感情的,因而它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活动的流动的,而不应该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李维鼎说:“那些称为‘模式’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体系只是建立模式的人‘习以为常’的做法,特殊性和局限性较为突出,‘照着做’时往往‘画虎类犬’,难以移植。

”江苏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高地,这里的名师群体基本上是主张去模式化的,这符合教学的本质特点和规律。

我们经常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教学模式关于结构和进程的设定,明显有着约束的局限,尽管很多笃信教学模式者反复强调模式不是机械死板,模式同样追求变化和创新;但模式一步步深入下去,怀疑它的人越来越多,用其他称谓替代模式的情况逐渐蔓延开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学院式教学到“学院+”教学
作者:王纯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44期
摘要:本文针对“互联网+”时代下的设计教学,结合视觉传达设计师生现状进行调研,提出“学院+”设计教学思路。

分析“互联网+”时代的设计教学给传统学院教育带来了不同的变化,探索基于传统学院式教学的互联网+教学的可行性,使新时代下的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以疏代堵,顺势而动。

关键词:互联网+;学院式教学;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4-0117-02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艺术设计教学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式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就是利用互联网的平台,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

互联网+教育的结果将会使未来的一切教与学活动都围绕互联网进行,老师在互联网上教,学生在互联网上学,信息在互联网上流动,知识在互联网上成型,线下的活动成为线上活动的补充与拓展。

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正以势不可挡之势侵占着学生有限的注意力与精力。

现在的“95后”设计艺术生是数字化时代里的“原住民”,是移动互联重度依赖者;有创新意识,追求自我但缺乏自控力,自学能力较差;思维跳跃性强,但表达缺乏逻辑和条理性。

互联网对现代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影响是我们无法单向干预的,作为教师如果不正视这个现实,坚守在固有传统的经验上,那么就会被自己的学生和先进的技术远远地抛在后面。

设计教育需要因势利导,以疏代堵,让“禁地”得到阳光利用,让视觉传达设计教学改革取得实效。

二、传统学院式教学模式的劣势
(一)课堂教学程序机械化
传统学院式教学中,老师以大纲和教材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标,千篇一律重知识掌握。

按照课前备好的教案中的程序进行操作,不同教师教授同一门课程为同步使得教学程式化、机械化。

教学案例更新慢,与网络时代脱轨,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

(二)学生课后学习缺乏方向性
学生自学能力较差,教师不给予查找网络资料的方法和课后监管,学生课下大海捞针式地获取学习资源,对于第一课堂的反馈会弱,无法提升学习质量。

传统学院式教学教师以纯课堂
教学为主,较少参与到学生的课下学习当中,学生更多是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节奏走,缺乏主动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表达能力弱。

(三)学生设计作品与市场脱轨
传统学院式教学教师教授课程布置作业,学生自主选题完成作业,虚拟课题占大部分比重,没有考虑到后期能否实际应用,最终的设计成果很多没有实际的市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学生缺乏整理与推广作品的能力,让作品静止在课程结束阶段,没有发挥实际效应。

三、“互联网+”时代下的“学院+”改革思路
“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入选2015年度十大学术热点,基于时代背景结合“95后”艺术生学习现状,提出“学院+”设计教学改革思路。

“+”是跨界、是变革、是开放、是重塑融合。

“学院+”教学思路就是以学院式点对点教学为基础,借助社会化互联网多对点的无线资源,从线上到线下,再从线下到线上,指导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生实践使作品产生综合价值。

“互联网+”时代的设计教学不会取代传统学院式教育,而且会让传统教育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统学院教育是点对点教学,老师单向传输知识给学生,而“互联网+”时代的“学院+”教学,学生从课堂学也从课下互联网上学,是老师和互联网多对点助学。

在教学资源上,“互联网+”时代的设计教学在传统学院教育的资源基础上加入了网络在线培训课程和网络案例资讯,以线下第一课堂为基础,引导学生获取有效的网络平台工具,随时随地获取资源;在教学管理上,不仅仅是纯课堂的管理,需要从线下到线上,再从线上到线下整体控制,课后的网络学习和实践也成为了教师的关注点;在传播手段上,“互联网+”时代的“学院+”教育脱离封闭的校内作业展示,让信息透明化,通过社会化多渠道推广,提升学生网络知名度,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四、“学院+”教学改革对症下药
教育学生的关键在于查明病因,对症下药。

“学院+”教学改革是结合“95后”学生群体的问题下的药方。

(一)学院式教学+互联网
第一剂药,引导学生获取有效的网络平台工具。

“95后”学生是移动互联网重度依赖者,把网络平台工具中的专业信息植入“95后”学生生活方式当中,使其随时随地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网络工具收集资料获取最新案例。

比如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书籍装帧》这门课中,重点向学生推荐了和课程相关的网络平台信息比如书籍设计师微博、用来查书比价的APP、书籍周边专业网站、有启发性的淘宝店铺视觉设计、微信公众号等。

系统整理和课程相关的网络平台工具,详细介绍具体使用方法,使学生不是盲目地大海捞针地搜索,而是有方向多平台获取最有效的案例信息,学以致用。

课堂案例多以业界实例为主,导入行业领袖、资深设计师的基本资料,传达做专业事的方式方法,教会学生搜索信息的方式。

学生在校学习专业
基础和设计技能,课后通过互联网了解设计师作品、从业经验、职业规划,学习在线网络课程,关注北上广等各大城市的广告公司发布的第一手专业资料,为寒暑假实习及毕业求职打下基础。

(二)学院式教学+课后监管
第二剂药,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与管理。

《老子》中有句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老师不仅仅传递知识更要设计学习过程,让学习由“套餐”变成了“自助餐”,使因材施教变成现实。

学生在第一课堂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在第二课堂通过社会化学习方法学习。

但“95后”学生缺乏自控力,自学能力较差,因此对于第二课堂既要建立更要重管理。

教师可以布置用以消化知识点、关注社会动态、结合实际的实践作业,利用课余时间在QQ、微信上检查学生的设计过程,为学生答疑,分享互联网优秀案例链接;学生在课后分类整理网络资料,根据教师的明确要求认真完成实践课题,第二课堂的明确性让课后的网络学习真正落实,并充分反映到第一课堂当中,互相分享,使知识点消化得到最大化展示,为最终的商业设计做好基础调研铺垫,使学生第二课堂线下学习保质保量。

(三)学院式教学+社会化
第三剂药,指导实践塑造学生个人品牌魅力体。

从毕业设计和课程作业的选题源头上注重社会性和创新性,深度挖掘作品方向的实际意义,结课后为学生拓展和分享社会化资源等方式,教师鼓励学生参与大型专业赛事,增加经验值。

指导学生在摄影棚拍照、整理作品、对作品进行概念梳理综合排版,使学生设计前后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表现。

提高学生整理作品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借助网络工具建立学生自己的社会化网络、知识结构、人脉资源,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参加设计大赛、与企业对接等,从线上到线下,再从线下到线上,学生在设计主流网站中建立个人站点,分享平时作业和参赛作品,在微博平台分享自己的简历,凸显学生专业特色,塑造个人品牌魅力体,获取市场化认可。

五、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下的“学院+”设计教学,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体,市场是价值秤对学生进行多元评定,“学院+”使学生真正能达到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教学通过把学院式教学与互联网、课后监管、社会化重塑融合,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力量和自觉意识。

在“互联网+”战略的背景下我将继续探索“学院+”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符合时代信息的活水,以学院式教育为基础,让师生都能在“互联网+”的时代浪潮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王晨,刘男.互联网+教育: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大变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5.
[2]冯峰.观念:认识与表达[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9.
[3]百度百科.互联网+[EB/OL].http:///view/10991568.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