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历年易错题集锦 光(1)
高考物理易错题汇总及深度解析
高考物理易错题汇总及深度解析一、命题特点:高考试题的选取与命制强调注重基础考查但同时区分能力,信息题与估算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均来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往往隐藏相关知识点或给出多个信息混淆知识点。
高考试题要求考生掌握基础知识、具有基本的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设置一定的陷阱,这些陷阱往往体现在计算出错、理解出错、知识点无法区分、过程复杂等细节上。
下面通过几个类型的易错题进行分析。
二、典型例题分析【例1】 (宁夏·20)一有固定斜面的小车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小球通过细绳与车顶相连。
小球某时刻正处于图示状态。
设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为N ,细绳对小球的拉力为T ,关于此时刻小球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小车向左运动,N 可能为零B .若小车向左运动,T 可能为零C .若小车向右运动,N 不可能为零D .若小车向右运动,T 不可能为零【解析】:对小球受力分析,当N 为零时,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右,加速度向右,故小车可能向右加速运动或向左减速运动,A 对C 错;当T 为零时,小球的合外力水平向左,加速度向左,故小车可能向右减速运动或向左加速运动,B 对D 错。
【易错分析】不能正确运用临界条件简化解题思路,解题时抓住N 、T 为零时受力分析的临界条件,小球与车相对静止,说明小球和小车只能有水平的加速度,作为突破口。
斜面模型是高中重要模型之一,要彻底研究斜面,对平时训练过的斜面上的问题进行汇总,比如斜面平抛问题、物体沿着斜面上滑与下滑情景、斜面上的平衡问题等,一定会有所收获。
【例2】 (全国Ⅰ·21)一束由红、蓝两单色光组成的光线从一平板玻璃砖的上表面以入射角θ射入,穿过玻璃砖自下表射出.已知该玻璃对红光的折射率为1.5.设红光与蓝光穿过玻璃砖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在θ从0°逐渐增大至90°的过程中A .t 1始终大于t 2B .t 1始终小于t 2C .t 1先大于后小于t 2D .t 1先小于后大于t 2【解析】:设折射角为α,玻璃砖的厚度为h ,由折射定律n=sinθsinα ,且n=c v,在玻璃砖中的时间为t=h vcosα ,t = h vcosα = hn ccosα = hsinθcsinαcosα = 2hsinθcsin2α,对红光的折射角α1,蓝光的折射角α2,则t 红 : t 蓝= sin2α2sin2α1,由于α1 >α2 ,故在2α1≤90°,即α1≤45°时总有t1<t2 ,要入射角θ从0º逐渐增大至90º的过程中总成立,要求红光的折射率n1=sinθsinα1 >2,由于题干给定n1=1.5,故总有t1<t2 ,B 正确。
高中物理高三试题解析高中物理易错题分析集锦——光学
第13单元:光学[内容和方法]本单元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棱镜、光的色散、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法线、折射率、全反射、临界角、透镜(凸、凹)的焦点及焦距、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谱、红外线、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电磁波谱、光电子、光子、光电效应、等基本概念,以及反射定律、折射定律、透镜成像公式、放大率计算式,光的波粒二象性等基本规律,还有光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本单元涉及到的方法有:运用光路作图法理解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等的成像原理,并能运用作图法解题;根据透镜成像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判断物象变化情况。
[例题分析]在本单元知识应用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解题操作过程不规范导致计算错误;将几何光学与物理光学综合时概念不准确;不善于用光路图对动态过程作分析。
例1 光从玻璃射入空气里时传播方向如图13-l所示,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错解分析】错解:如图13-2所示,α为入射角,β为折射角。
错解原因一是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不加分析地认定玻璃与空气总是上下接触的;二是对光的折射及其规律未吃透,将题设文字条件与图形条件结合起来的分析能力差。
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射入空气里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题设文字条件是“从玻璃射入空气”,因此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结合题设所给图形,可知CD为界面,AB为法线。
【正确解答】如图 13-3所示,α′为入射角,β′折射角(CD左面为玻璃,右面为空气)。
【小结】解光的折射现象的题目,首先应对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呢?还是光线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作出判断。
为了保证你每次做题时,能够不忘判断,建议同学们做光的折射题时,先画出光路图,标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向,在界面处标出哪一个是光密媒质,哪一个是光疏媒质。
然后再解题。
例2 一束白光从玻璃里射入稀薄空气中,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1.53,求入射角为下列两种情况时,光线的折射角各为多少?(1)入射角为50°(2)入射角为30°【错解分析】错解:r=30°3′r=19°4′此解法中没有先分析判断光线是从光疏媒质进入光密媒质,还是从光密媒质进入光疏媒质,会不会发生全反射。
陕西省名校高考物理易错易混100题精粹word含答案
陕西省名校高考物理易错易混100题精粹word含答案一、解答题1.如图,MN下方足够大的空间有一长方体玻璃介质,其折射率,玻璃介质的上边界MN是屏幕,玻璃中有一个正三棱柱的真空区域。
三棱柱轴线与纸面垂直,图中竖直截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20cm,顶点C紧靠屏幕,距离可忽略。
底边AB与屏幕平行,一束激光在竖直截面内垂直于AB边射向AC边的中点O,结果在屏幕MN上出现了两个光斑。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求两个光斑之间的距离。
2.如图所示,M、N为中心开有小孔的平行板电容器的两极板,相距为D,其右侧有一边长为2a的正三角形区域,区域内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在极板M、N之间加上电压U后,M板电势高于N板电势.现有一带正电的粒子,质量为m、电荷量为q,其重力和初速度均忽略不计,粒子从极板M的中央小孔S1处射入电容器,穿过小孔S2后从距三角形A点a的P处垂直AB方向进入磁场,试求:(1)粒子到达小孔S2时的速度;(2)若粒子从P点进入磁场后经时间t从AP间离开磁场,求粒子的运动半径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3)若粒子能从AC间离开磁场,磁感应强度应满足什么条件?3.回旋加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置于真空中的D形金属盒半径为R,两盒间有狭缝(间距),匀强磁场与盒面垂直,被加速粒子的质量为,电荷量为,加在狭缝间的交变电压如图乙所示,电压值的大小为,周期为T,与粒子在磁场中的周期相同。
一束该种粒子在时间内从A处均匀地飘入狭缝,其初速度视为零.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次数与回旋半周的次数相同,假设能够出射的粒子每次经过狭缝均做加速运动;粒子重力不计,不考虑粒子在狭缝中的运动时间,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求:(1)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2)粒子从飘入狭缝至动能最大所需的总时间;(3)实际中粒子的质量会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加速后的质量与原来质量的关系:,则①粒子质量增加后估计最多还能再加速多少次(需要简述理由)?②若粒子质量最终增加,那么粒子最终速度为光速的多少倍(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如图所示,在高出水平地面的光滑平台上放置一质量、由两种不同材料连接成一体的薄板A,其右段长度且表面光滑,左段表面粗糙。
高中物理易错题精选(含答案有解析分章节)
⾼中物理易错题精选(含答案有解析分章节)⾼考物理易错题精选讲解1:质点的运动错题集⼀、主要内容本章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即时速度、线速度、⾓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圆周运动的规律。
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与距离(路程)、速度与速率、时间与时刻、加速度与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不同。
⼆、基本⽅法本章中所涉及到的基本⽅法有:利⽤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法研究平抛运动的问题,这是将复杂的问题利⽤分解的⽅法将其划分为若⼲个简单问题的基本⽅法;利⽤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图像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的⽅法,这也是形象、直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种基本⽅法。
这些具体⽅法中所包含的思想,在整个物理学研究问题中都是经常⽤到的。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加以体会。
三、错解分析在本章知识应⽤的过程中,初学者常犯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对要领理解不深刻,如加速度的⼤⼩与速度⼤⼩、速度变化量的⼤⼩,加速度的⽅向与速度的⽅向之间常混淆不清;对位移、速度、加速度这些⽮量运算过程中正、负号的使⽤出现混乱:在未对物体运动(特别是物体做减速运动)过程进⾏准确分析的情况下,盲⽬地套公式进⾏运算等。
例1 汽车以10 m/s 的速度⾏使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为5m/s 2 ,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的距离是多少?【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 0=10m/s 加速度a=5m/s 2,据S=2021at t v -,则位移S=9521310??-?=7.5(m )。
【错解原因】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变为零。
⼆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 对应时间t ,这段时间内a 必须存在,⽽当a 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意义。
由于第⼀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 永远地存在;由于第⼆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 什么时候不存在。
高考物理易错题汇总及答案.
高考物理易错题汇总及答案气体 1、(06重庆)16.如图,某同学将空的薄金属筒开口向下压入水中。
设水温均匀且恒定,筒内空气无泄漏,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则被掩没的金属筒在缓慢下降过程中,筒内空气体积减小.A.从外界吸热B.内能增大C.向外界放热D.内能减小 2、(04广东)8.如图所示,密闭绝热的具有一定质量的活塞,活塞的上部封闭着气体,下部为真空,活塞与器壁的摩擦忽略不计,置于真空中的轻弹簧的一端固定于容器的底部.另一端固定在活塞上,弹簧被压缩后用绳扎紧,此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P E (弹簧处于自然长度时的弹性势能为零),现绳突然断开,弹簧推动活塞向上运动,经过多次往复运动后活塞静止,气体达到平衡态,经过此过程 A 、P E 全部转换为气体的内能B 、P E 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 、P E 全部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和气体的内能D 、P E 一部分转换成活塞的重力势能,一部分转换为气体的内能,其余部分仍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在交变电场下带电粒子的运动(此类型题目可参考v-t 图象,要抓住当v=0时力的方向来判断下一时刻的运动的方向) 1、(93高考)19.图中A 、B 是一对中间开有小孔的平行金属板,两小孔的连线与金属板面相垂直,两极板的距离为l 。
两极板间加上低频交流电压,A 板电势为零,B 板电势u=U 0cost ωt 。
现有一电子在t=0时穿过A 板上的小孔射入电场。
设初速度和重力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
则电子在两极板间可能 ( )(A)以AB 间的某一点为平衡位置来回振动(B)时而向B 板运动,时而向A 板运动,但最后穿出B 板 (C)一直向B 板运动,最后穿出B 板,如果ω小于某个值ω0, l 小于某个值l 0 (D)一直向B 板运动,最后穿出B 板,而不论ω、l 为任何值2、(94高考) (5分) 19.图19-11中A 、B 是一对平行的金属板。
在两板间加上一周期为T 的交变电压u 。
2010-2023历年高考二轮复习必备单项选择易错题集锦(一)
2010-2023历年高考二轮复习必备单项选择易错题集锦(一)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25题)1.70. ______ successful launch of China’s first lunar orbit “Chang’e-1” has sent _____ waves of excitement across the country.A.A; theB.The; theC.The; /D./; the2.61. If you have to plough the field anyway, you _____ as well plant crops at the same time.A.mightB.mustC.willD.should3.9. _____ all behavior is learned behavior is a basic assumption of social scientists. A.NearlyB.That nearlyC.It is nearlyD.When nearly4.59. The _____ of blood always makes him feel sick.A.viewB.lookC.sightD.Form5.54. She got _____ job in Manilia Manufacturing Company and gets paid by _____ hour.A.a; anB.a; theC.a; /D.the; the6.14. Many new games are designed on the computers all the time; people of all ages______ these games.A.are playingB.had playedC.have been playingD.Play7.98. I can’t get my car _______ on cold morning, so I have to try _______ the radiator with some hot water.A.run; to fillB.running; fillingC.running; to fillD.ran; filling8.84. Not far from the club there was a garden, ______ owner seated in it playing bridge with his children every afternoon.A.whoseB.itsC.whichD.That9.56. A major earthquake _____8.0 on the Richter scale strongly _____ Wenchuan County in Sichuan Province at 2;28 p.m. on May 12, 2008.A.measured; shakenB.measuring; shakingC.measured; shakingD.measuring; shook10.26. After having finished mopping the floor, he puts the mop back ______ it belonged. A.whereB.to whereC.to whichD.to the place11.40. ---When do you think we can meet again?--- Well, anytime you feel like ______.A.soB.oneC.thatD.It12.43. “All ______ present, and all ______ going on smoothly.” Said the secretary. A.are; isB.are; areC.is; isD.is; are13.50. Is there a gas station around _____ I can get some petrol?A.whichB.whatC.whereD.That14.45. When I met him the other day, it was the first time we _____ each other since we were at school.A.sawB.had seenC.were seeingD.have seen15.57. ---These boxes are too heavy for me to move.---Don’t worry; I’ll give you a hand ______ them.A.forB.toC.withD.On16.60. At the sight of the scene of war, my _____ race back more than 50 years to the dark days of 1940.A.mindsB.memoriesC.thoughtsD.Brains17.36. --- I don’t know whether I should accept the invitation to join Microsoft or get my master degree first.---- Don’t hesitate _______ will you get such an opportunity.A.and never againB.or never againC.and whereD.or where18.78. --- You _____ repay this debt this week according to the agreement.--- Don’t worry. I _______ pay it off before the deadline.A.must; willB.shall; mustC.should; am due toD.shall; am bound to19.22. --- No, I’m afraid he isn’t in. This is his secretary spea king. Can I help you?--- _______.A.Oh, you willB.Oh, that’s a pityC.I should think soD.Well, I look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20.91. ______ finding solutions, it is unthinkable to solve all the problems the same way throughout the country.A.As ifB.As ofC.As forD.As against21.79. Ming and Qing tombs have ______ relatively undamaged. They, ______, have suffered some damage from centuries of exposure, wars and deliberate destruction. A.left; neverthelessB.been remained; howeverC.survived; thoughD.excited; yet22.83. --- I’ve looked everywhere, but I haven’t found any black ink.--- Then, I’m afraid there is _______ left.A.no oneB.noneC.neitherD.Nothing23.23. _______ the plane have taken off on time?--- I’m afraid not. The fog was too thick then.A.WouldB.ShouldC.CanD.Must24.11. It is because people are likely to stay indoors ______ the virus can spread easily ______ people often catch colds.A.and, thatB.so, thatC.therefore, soD.that, that25.95. --- What about playing with the boys there in the water while learning swimming? --- In my opinion, ________.A.it makes senseB.it’s out of the questionC.it’s up to youD.it’s hard to say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2.参考答案:3.参考答案:4.参考答案:5.参考答案:6.参考答案:7.参考答案:8.参考答案:9.参考答案:10.参考答案:11.参考答案:12.参考答案:13.参考答案:14.参考答案:15.参考答案:16.参考答案:17.参考答案:18.参考答案:19.参考答案:20.参考答案:21.参考答案:22.参考答案:23.参考答案:24.参考答案:25.参考答案:。
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及答案(1)
高考物理新物理方法知识点易错题汇编及答案(1)一、选择题1.如图,弹簧秤外壳质量为m 0,弹簧及挂钩质量忽略不计,挂钩拖一重物质量为m ,现用一方向沿斜面向上的外力F 拉着弹簧秤,使其沿光滑的倾角为θ的斜面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弹簧秤读数为( )A .sin mg θB .00m F m m +C .0m F m m +D .0•sin m mg m mθ+ 2.如图所示,A 、B 、C 三物块叠放并处于静止状态,水平地面光滑 其他接触面粗糙,以下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A .A 与墙面间存在压力B .A 与墙面间存在静摩擦力C .A 物块共受 3 个力作用D .B 物块共受 5 个力作用3.如图所示,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半球形匀质物体A 放在水平地面上,通过最高点处的钉子用水平细线拉住一质量为m 、半径为r 的光滑匀质球B ,则A .A 对地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B .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R r mg R + C .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mgD .细线对小球的拉力大小为r mg R4.如图所示,粗糙程度均匀的绝缘空心斜面ABC 放置在水平面上,∠CAB=30°,斜面内部O 点(与斜面无任何连接)固定有一正点电荷,一带负电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可以分别静止在M 、N 、MN 的中点P 上,OM =ON ,OM ∥AB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物体分别在三处静止时所受力的个数一定都是4个B.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支持力最大,静止在M、N点时受到的支持力相等C.小物体静止在P点时受到的摩擦力最大D.当小物体静止在N点时,地面给斜面的摩擦力为零5.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法C.引入重心﹑合力与分力的概念时运用了等效替代法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6.两个质量均为m的A、B小球用轻杆连接,A球与固定在斜面上的光滑竖直挡板接触,B球放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A、B均处于静止,B球没有滑动趋势,则A球对挡板的压力大小为A.mg tanθB.2tanmgθC.tanmgθD.2mg tan θ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直角劈B放在水平面上,在劈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A,用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于A上,使其沿斜面匀速上滑,在A上滑的过程中直角劈B 相对地面始终静止,则关于地面对劈的摩擦力F f及支持力F 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 f向右,F N<Mg+mg B.F f向左,F N<Mg+mgC.F f=0,F N=Mg+mg D.F f向左,F N=Mg+mg8.如图所示,物体B放在物体A上,正一起沿光滑的斜面向下滑动,已知A的上表面水平,下列对A、B两物体受力情况分析正确的是()A.B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作用B.A对B一定有沿斜面向下的静摩擦力C.A对B一定有水平向向左的静摩擦力D.B对A的压力大小应等于B的重力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45°的斜面顶端,用线沿平行斜面方向系一个质量是m的小球,若不计一切磨擦,当斜面体以a=2g的加速度向左运动,稳定后,线上的张力为A.0 B. C. D.10.物理学中建立概念运用许多科学方法,下列概念的建立有三个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有一个不属于这种方法,这个概念是()A.平均速度B.点电荷C.合力D.总电阻11.如图所示,三个木块 A、B、C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靠在竖直墙上,且处于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与墙的接触面可能是光滑的B.B受到A作用的摩擦力,方向可能竖直向下C.B受到A作用的静摩擦力,方向与C作用的静摩擦力方向一定相同D.当力F增大时,A受到墙作用的静摩擦力不变12.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和思路,以下关于所用研究方法或思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xvt∆=∆,当△t非常非常小时,x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C.伽利略对落体问题的研究思路是: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类比法13.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F作用下向上提升.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f,当一起向上做加速运动时,若木块不滑动,力F的最大值是()A. B. C. D.14.在物理学习中,概念、模型、方法需要同学们理解与掌握,如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质点、点电荷均为理想化模型B.合力与分力,合运动与分运动为等效替代关系C.位移、速度、磁感应强度,电流强度、功均为矢量D.电场强度、速度、密度等概念的引入均利用了比值定义法15.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体A、B叠放在水平面上静止不动,A与B间及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现用水平恒力F拉物体A,A与B恰好不发生相对滑动;若改用另一水平恒力拉物体B,要使A与B能发生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拉物体B的水平恒力至少应大于A.F B.2F C.3F D.4F16.关于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伽利略开创了运用逻辑推理和实验相结合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B.卡文迪许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测量引力常量时,应用了放大法C.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加速度Fam,该公式体现了比值定义法D.“总电阻”“交流电的有效值”等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17.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斜面A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动摩擦因数为μ,物体B与斜面间无摩擦.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作用下,A与B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者无相对滑动.已知斜面的倾角为θ,物体B的质量为m,则它们的加速度a及推力F的大小为()A.a=g sin θ,F=(M+m)g(μ+sin θ)B.a=g cos θ,F=(M+m)g cos θC.a=g tan θ,F=(M+m)g(μ+tan θ)D.a=g cot θ,F=μ(M+m)g18.如图所示,一斜面固定在地面上,木块m和M叠放在一起沿斜面向下运动,它们始终相对静止,m、M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M、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则()A.若m、M一起匀加速运动,可能有μ1=0,μ2=0B.若m、M一起匀速运动,一定有μ1=0,μ2≠0C.若m、M一起匀加速运动,一定有μ1≠0,μ2=0D.若m、M一起匀速运动,可能有μ1≠0,μ2≠019.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重要的物理规律都是由实验发现或由实验验证了的,下列有关物理实验中涉及的思想或方法说法正确的是( )A.(a)图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的实验图,该实验利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B.(b)图库伦的扭秤实验装置图,该实验利用了微小量放大法的思想C.(c)图为伽利略研究落体运动的规律,在该实验中伽利略通过减小斜面的倾角,直接验证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D.(d)图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图,该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的思想20.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之间不光滑,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错题集
高中物理错题集物理是一门理科基础课程,也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许多同学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今天我们就来针对一些高中物理常见的错题进行集中讲解。
1. 错题一:在下面的物理实验中,哪项实验中不可能产生永磁体?A. 用磁铁在螺线管上产生电流B. 用交流电产生磁场C. 用直流电通过一根导线产生磁场D. 用交流电产生电场解析:答案为D。
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规律,只有当磁场的磁通量随时间变化时才会在周围产生感应电场。
而在D选项中,用交流电产生的电场并没有磁场随时间变化,因此不可能产生永磁体。
2. 错题二:下面哪个物理现象不能用经典物理学来解释?A. 双缝干涉B. 光的光子效应C. 光的波动性D. 电子的波粒二象性解析:答案为B。
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光的光子效应,这一现象需要用到光的粒子性来解释,即光子的理论。
双缝干涉、光的波动性以及电子的波粒二象性都可以通过经典物理学或量子物理学来解释。
3. 错题三:在光的折射现象中,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 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B. 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小C. 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入射角越大,折射角也越大D. 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小解析:答案为B。
根据折射定律,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小。
光线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入射角越大,折射角越大。
4. 错题四:在下列哪个现象中,不涉及能量的转化?A. 摩擦力做功使机械能减小B. 摆线运动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C. 光合作用中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 弹簧振子的机械能守恒解析:答案为B。
摆线运动中,动能和势能会不断地相互转化,能量在系统内部进行转化,并不会产生能量的减少或增加。
其他选项中都涉及能量的转化过程。
5. 错题五:下列哪种说法表达了质子的性质?A. 质子质量与中子相等B. 质子带正电荷,质量接近中子C. 质子质量小于中子,且为正电荷D. 质子重子重带正电解析:答案为B。
易错点1 运动的描述 备战2022高考物理二轮易错题复习(解析版)
A. 平均速度
,当 充分小时,可表示该段过程某时刻的瞬时速度
B.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运动快慢 D. 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运动快慢
【答案】ABD 【解析】A.平均速度 = ,当 充分小时,可认为一个时间点,即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时间趋于无穷小时 的平均速度,故 A 正确; 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不变,即 跟 的比值不变,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同,故 B 正确;
A. 点电荷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电荷本身的大小 B. 质点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质量 C. 理想电压表忽略了电压表的内阻 D. 重心就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答案】A 【解析】A、点电荷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故 A 正确; B、质点作为理想化模型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故 B 错误; C、理想电压表认为电压表的内阻为无穷大,理想电流表忽略了电压表的内阻.故 C 错误; D、重心不是一个理想化模型.故 D 错误. 故选 A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位移都是理想化模型 B.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都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 C. 单位 m、kg、s、N 是一组属于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D. 在研究落体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时,伽利略运用逻辑分析首先提出了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轻重
无关
【答案】D 【解析】A.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而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不是 理想化的模型.故 A 错误; B.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下运动规律,而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的,故该定律不能用实验 验证.而牛顿第二定律可以用实验验证.故 B 错误; C.单位 m、kg、s 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而牛顿不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故 C 错误; D.在研究落体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时,伽利略运用逻辑提示了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比轻物下落快内部矛 盾,首先提出了落体运动的快慢与物体轻重无关的观点.故 D 正确。 故选 D。 4. 关于速度、速度变化、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024届河北省高三二轮复习联考物理高频考点试题(一)
2024届河北省高三二轮复习联考物理高频考点试题(一)一、单选题 (共6题)第(1)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长短差别很大,短的远小于一秒,长的可达数十万年,甚至更长。
已知铯136()半衰期为13天,衰变的方式既可为衰变,也可为衰变,核反应方程式为,,若实验室某容器中有100个铯136()原子,26天后去观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有的铯136一定剩下25个B.粒子是铯136的核外电子受激发电离出来的C.的比结合能大于D.衰变产生的粒子电离作用弱于粒子第(2)题某种气体—电子放大器的局部结构是由两块夹有绝缘介质的平行金属薄膜构成,其上存在等间距小孔,其中相邻两孔截面上的电场线和等势线的分布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在的线是等势线B.b点的电场强度比c点大C.b、c两点间的电势差的值比a、c两点间的大D.将电荷沿图中的线从d→e→f→g移动时电场力做功为零第(3)题如图所示,2022年7月25日我国问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在离地高度约为h=400km高空成功对接,若航天员可以记录连续两次经过北京上空的时间间隔T,假设对接后天和核心舱组合体在圆轨道上做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半径R=6400km,引力常量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接前,天和核心舱组合体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B.天和核心舱组合体内的航天员随意“漂浮”,所以不受地球引力作用C.对接前,航天员观察到问天实验舱速度很小,但此时问天实验舱在轨运行速度一定小于7.9km/sD.根据题给数据可估算出地球密度第(4)题跳台滑雪是最刺激的冰雪项目之一,如图为某滑道示意图。
长直助滑道AB与水平起跳平台BC连接,着陆坡足够长。
运动员(含雪杖)沿AB滑下,经过一段时间从C点沿水平方向飞出,最后落在着陆坡上的D点。
在不考虑空气阻力情况下,运动员( )A.在助滑道上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下滑力作用B.离开跳台在空中飞行时处于超重状态C.在离着陆坡最远时,速度方向与着陆坡平行D.在空中的飞行时间与离开C点时的速度无关第(5)题理论认为,大质量恒星塌缩成黑洞的过程,受核反应的影响。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物理光学易错题汇编含答案(1)
高考物理光学知识点之物理光学易错题汇编含答案(1)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的LC 振荡电路中,某时刻电流i 的方向为顺时针,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若A 板带正电,则电流i 在增大B .若电容器在放电,则电流i 在减小C .若电流i 减小,则线圈两端电压减小D .若只减小电容C ,则振荡电流周期变小2.如图所示为某时刻LC 振荡电路所处的状态,则该时刻( )A .振荡电流i 在增大B .电容器正在放电C .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D .电场能正在向磁场能转化 3.如图所示两细束单色光平行射到同一个三棱镜上,经折射后交于光屏上的同一个点M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如 果 a 为蓝色光,则b 可能为红色光B .在该三棱镜中a 色光的传播速率比b 光的传播速率大C .棱镜射向空气中a 色光的临界角比b 色光的临界角大D .a 光的折射率小于b 光折射率4.5G 是“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简称。
目前通州区是北京市5G 覆盖率最高的区县,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手机信号不好或不稳定的情况,5G 能有效解决信号问题。
由于先前的34G G 、等已经将大部分通讯频段占用,留给5G 的频段已经很小了。
5G 采用了比4G 更高的频段,5G 网络运用的是毫米波,将网络通讯速度提高百倍以上,但毫米波也有明显缺陷,穿透能力弱,目前解决的办法是缩减基站体积,在城市各个角落建立类似于路灯的微型基站。
综合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5G 信号不适合长距离传输B .手机信号不好或不稳定的情况有可能因为多普勒效应或地面楼房钢筋结构对信号一定量的屏蔽C.5G信号比4G信号更容易发生衍射现象D.随着基站数量增多并且越来越密集,可以把基站的功率设计小一些5.如图所示是利用薄膜干涉检查平整度的装置,同样的装置也可以用于液体折射率的测定.方法是只需要将待测液体填充到两平板间的空隙(之前为空气)中,通过比对填充后的干涉条纹间距d′和填充前的干涉条纹间距d就可以计算出该液体的折射率.已知空气的折射率为1.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B.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C.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D.d′>d,该液体的折射率为6.如图为LC振荡电路在某时刻的示意图,则A.若磁场正在减弱,则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B.若磁场正在增强,则电容器上极板带正电C.若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则电容器正在充电D.若电容器上极板带负电,则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减小7.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是横波B.电磁波只能在真空中传播C.在真空中,电磁波的频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大D.在真空中,电磁波的频率越大,传播速度越小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不论光源与观察者怎样相对运动,光速都是一样的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干涉现象C.波源与观察者互相靠近和互相远离时,观察者接收到的波的频率相同D.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若仅将入射光从红光改为紫光,则相邻亮条纹间距一定变大9.近期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起亚洲周边国家的强烈反应.“萨德”采用X波段雷达,工作的电磁频率范围在8×109〜12×l09Hz,而传统雷达多采用S波段雷达,其工作的电磁波频率范围在2×109〜4×109Hz.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电磁波的传播需要介质B.X波段电磁波的波长比S波段电进波的波长长C.当电磁波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会发生变化D.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S波段的电磁波比X波段电兹波更容易发生明显衍射10.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MN上形成的彩色光带落在bc区域内,e 为bc中点.现将一温度计放在屏上不同位置,其中温度计示数升高最快的区域为A.ab B.be C.ec D.cd11.下列应用没有利用电磁波技术的是A.无线电广播 B.移动电话 C.雷达 D.白炽灯12.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简称,目前世界各国正大力发展 5G网络.5G网络使用的无线电波通信频率在3.0 GHz以上的超高频段和极高频段(如图所示),比目前4G及以下网络(通信频率在0.3GHz~3.0GHz间的特高频段)拥有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率.未来5G网络的传输速率(指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量大小)可达10G bps(bps为bits per second的英文缩写,即比特率、比特/秒),是4G网络的50-100倍.关于5G网络使用的无线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更快B.在真空中的波长更长C.衍射的本领更强D.频率更高,相同时间传递的信息量更大13.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甲:单色光通过劈尖产生产生明暗条纹乙:单色光通过牛顿环产生明暗条纹丙:单色光通过双缝产生明暗条纹丁:单色光通过单缝明暗条纹A.四个实验产生的条纹均为干涉条纹B.甲、乙两实验产生的条纹均为等距条纹C.丙实验中,产生的条纹间距越大,该光的频率越大D.丁实验中,产生的明暗条纹为光的衍射条纹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波在真空中以光速c传播B.在空气中传播的声波是横波C.声波只能在空气中传播D.光需要介质才能传播15.图1、2是利用a、b两种单色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得到的干涉图样.下列关于a、b两束单色光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中,a光的频率比较大B.同一介质中,a光传播的速度大C.a光光子能量比较大D.同一介质对a光折射率大16.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γ射线,是按波长由长到短排列B.紫外线是一种紫色的可见光C.均匀变化的电场可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D.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波是横波17.在杨氏干涉实验中,从两个狭缝到达像屏上的某点的光走过的路程相等,该点即为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即k=0对应的那条亮条纹),双缝屏上有上下两狭缝,设想在双缝屏后用一块极薄的玻璃片遮盖上方的缝,则屏上中央亮条纹的位置将(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C.不动 D.可能向上移动,也可能向下移动18.下面是四种与光有关的事实:①用光导纤维传播信号②用透明的标准样板和单色光检查平面的平整度③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④水面上的油膜呈现彩色其中,与光的干涉有关的是(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源向静止的观察者运动,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小于声源的频率B.电磁波谱波长由长到短顺序是无线电波、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X射线、γ射线C.机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波源周围如果没有介质,就不能形成机械波D.宇宙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经过地球时,地球上的人观察到飞船上的时钟变快20.目前雷达发出的电磁波频率多在200MHz~1000 MHz的范围内,下列关于雷达和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A.真空中,上述频率范围的电磁波的波长在30m~150m之间B.电磁波是由恒定不变的电场或磁场产生的C.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越容易绕过障碍物,便于远距离传播D.测出从发射无线电波到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的时间,就可以确定障碍物的距离21.甲图是太阳光照射下,肥皂膜表面出现的彩色条纹;乙图是激光照射下,针尖的影子,它的轮廓模糊不清,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二者都是光的衍射现象B.二者都是光的干涉现象C.甲是光的干涉现象,乙是光的衍射现象D.甲是光的衍射现象,乙是光的干涉现象22.如图所示,LC振荡电路的导线及自感线圈的电阻忽略不计,某瞬间回路中电流方向如箭头所示,且此时电容器的极板A带正电荷,则该瞬间()A.电流i正在增大,线圈L中的磁场能也正在增大B.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正在增大C.电容器带电量正在减小D.线圈中电流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正在增强23.第一次通过实验捕捉到电磁波,证明了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正确性的科学家是( )A.法拉第B.安培C.奥斯特D.赫兹.比较24.如图所示,三束细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解为互相分离的a、b、c三束单色光a、b、c三束光,可知( )A.a为波长较长的光B.当它们在真空中传播时,a光的速度最大C.分别用这三种光做光源,使用同样的装置进行双缝干涉实验,a光的干涉条纹中相邻亮纹的间距最小D.若它们都从玻璃射向空气,c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大25.有些荧光物质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发出可见光,大额钞票的荧光防伪标志就是一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改用红外线照射荧光物质也可以发出可见光B.荧光物质发出的可见光的频率比红外线的频率低C.荧光物质中的电子吸收了紫外线光子的能量D.荧光物质发出可见光的过程是电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时产生的【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ABC.通过图示电流方向,知电容器在充电,则电容器上极板A带正电,下极B板带负电,振荡电流正在减小,电容器上的电荷量正在增加,由U=Q/C知AB两板间的电压在增加,线圈两端电压增加.故ABC错误.D.根据2T=可知,若只减小电容C,则振荡电流周期变小,选项D正确;故选D.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在LC振荡电路中,当电容器充电时,电流在减小,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增大,磁场能转化为电场能;当电容器放电时,电流在增大,电容器上的电荷量减小,电场能转化为磁场能.2.C解析:C【解析】【详解】通过图示电流方向为电流流向正极板,知电容器在充电,振荡电流减小,电容器上的电荷量正在增大,磁场能正在向电场能转化;故选C。
156条高考物理易错点,收藏起来零碎时间看看! 2(1)
156条⾼高考物理理易易错点,收藏起来零碎时间看看!1.⼤大的物体不不⼀一定不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不⼀一定不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不⼀一定是不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秒时指的是n秒末。
第n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
第n秒末和第n+1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不⼀一定等于路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不同。
9.打点计时器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释放物体前,应使物体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器的位置。
1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3.“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4.着重理理解速度的⽮矢量量性。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5.平均速度不不是速度的平均。
16.平均速率不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7.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不⼀一定⼤大。
18.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不⼀一定为零。
19.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不⼀一定⼤大。
(易错点)高考150个物理易错点.pdf
1、大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
2、平动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转动的物体不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3、参考系不一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为不动的物体。
4、选择不同的参考系物体运动情况可能不同,但也可能相同。
5、在时间轴上n 秒时指的是n 秒末。
第n 秒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 个1 秒。
第n 秒末和第n+1 秒初是同一时刻。
6、忽视位移的矢量性,只强调大小而忽视方向。
7、物体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一定等于路程。
8、位移也具有相对性,必须选一个参考系,选不同的参考系时,物体的位移可能不同。
9、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合适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10、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11、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时,应注意把两条白纸带正确穿好,墨粉纸盘夹在两纸带间;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时,应让纸带通过限位孔,压在复写纸下面。
12、“速度”一词是比较含糊的统称,在不同的语境中含义不同,一般指瞬时速率、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平均速率四个概念中的一个,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辨明“速度”的含义。
平常所说的“速度”多指瞬时速度,列式计算时常用的是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13、着重理解速度的矢量性。
有的同学受初中所理解的速度概念的影响,很难接受速度的方向,其实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而初中所学的“速度”就是现在所学的平均速率。
14、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15、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16、物体的速度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7、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18、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一定大。
19、加速度的正、负仅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
20、物体的加速度为负值,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21、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22、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
23、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也不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高考物理专题提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易错易混突破 版 精品优选公开课件
-μmgL1-2mgR1=12mv21-12mv20 小球在最高点受到重力 mg 和轨道对它的作用力 F,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 F+mg=mRv211 联立上式解得 F=10.0 N.
(2)设小球在第二个圆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为 v2,根据题意 有 mg=mRv222
0<R3≤0.4 m 或 1.0 m≤R3≤27.9 m 当 0<R3≤0.4 m 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始点 A 的距离为 L′,则-μmgL′=0-12mv20 L′=36.0 m 当 1.0 m≤R3≤27.9 m 时,小球到达最高点后返回,设返回 距离为 x,则-μmg(L1+2L+x)=0-12mv20,求得 x=5 m 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始点 A 的距离为 L″,则 L″=(L1+2L)-x,解得 L″=26.0 m.
【例7】(双选)如图5所示,轻质弹簧竖直放置在水平地面
上,它的正上方有一金属块从高处自由下落,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A.从金属块自由下落到第一次速度为零的过程中,重力
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B.压缩反弹后,金属块有可能不离开弹簧
C.金属块的动能最大时,弹力与重力相平
衡
D.金属块的动能为零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②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R3,根据动能定
理-μmg(L1+2L)-mgR3=0-12mv20
解得 R3=1.0 m 如图 74 所示,为了保证圆轨道不重叠,
R3 最大值应满足 (R2+R3)2=L2+(R3-R2)2
解得R3=27.9 m
图74
综合①、②,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第三个圆轨道的半 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
物理二轮复习中常见的24个易错点
【物理】高考二轮复习必不可少的查漏补缺——24个易错易混点第一讲运动1.考生易混淆的超重和失重问题(1)超重不是重力的增加,失重也不是重力的减少.在发生超重和失重时,只是视重的改变,而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变.(2)超重和失重现象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无关,只取决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3)在完全失重状态下,平常由重力产生的一切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2.对于平抛运动,考生应注意不能混淆速度和位移的矢量分解图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任一时刻任一位置处,根据运动的独立作用原理,速度可以分解,位移也可以分解.要注意这两个矢量图的区别与联系,不能混淆.在速度矢量图中,设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tanα=vy/v0=2y/x.在位移矢量图中,设位移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β,tanβ=y/x,因此有tanα=vy/v0=2y/x=2tanβ.3.考生应注意近地卫星与赤道上的物体的区别近地卫星离开地面运行,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也可以近似视为重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体在地球上随地球自转做圆周运动,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与对物体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4.考生应注意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GMm/r2中的r指的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在实际问题中,只有当两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定律才适用,此时r指的是两物体间的距离.定律也适用于两个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此时r指的是这两个球心间的距离.而向心力公式F=mv2/r中的r,对于椭圆轨道指的是曲率半径,对于圆轨道指的是圆半径,开普勒第三定律r3/T2=k中的r指的是椭圆轨道的半长轴.可见,同一个r在不同公式中的含义不同,要注意它们的区别.第二讲能量1.掌握一个有用且易错的结论:摩擦生热Q=f·Δs摩擦力属于“耗散力”,做功与路径有关,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发热产生的内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即Q=f·Δs.在相互摩擦的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所做功的代数和总是负值,其绝对值恰好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相对路程的乘积,也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理清两个易混、易错的问题(1)错误地认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所做的功总是大小相等、符号相反”.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具体例子, A、B为放置在光滑水平面上的两个带同种电荷的绝缘小球,同时无初速度地释放后在相互作用的斥力作用下分开,则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都做正功.两球质量相等时,位移的大小相等,做功数值相等.两球质量不相等时,位移的大小不相等,做功数值也不相等.若按住A球不动,只释放B球,则A对B的作用力做正功,B对A的反作用力不做功.所以,单纯根据作用力的做功情况不能确定反作用力的做功情况.(2)忽视细绳绷紧瞬间的机械能损失.细绳是力学中的一个理想化模型,它的质量和伸长量往往忽略不计,在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时,细绳对物体施加的力会发生突变,且作用时间极短,所以细绳由松弛变为绷紧的瞬间,往往会使沿绳方向的速度发生突变.由于物体的速度发生突变,物体的动能必有损失,求解时,通常在细绳绷紧瞬间,将运动过程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但前一阶段的末速度不等于后一阶段的初速度,由于能量的损失,速度要变小.第三讲场1.考生不易理解的三个概念——电场强度、电势、电容(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F/q,但E的大小、方向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检验电荷以及放入的检验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既不能认为E与F成正比,也不能认为E与q成反比.同理,电势也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放不放检验电荷以及放入的检验电荷的正负、电荷量的多少均无关.电势的正负符号表示大小,即正值大于负值.对电容的理解也是如此,电容由电容器本身决定,与电容器是否接入电路无关,即与电容器是否带电(电容器带电荷量)和两极板间电势差无关.(2)要区别场强的定义式E=F/q与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E=kQ/r2,前者适用于任何电场,其中E与F、q无关;而后者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E由Q和r决定. (3)场强与电势无直接关系,场强大(或小)的地方电势不一定大(或小),零电势点可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而场强是否为零则由电场本身决定.2.考生不易区分的电场线、电场强度、电势、等势面的相互关系(1)电场线与场强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表示电场强度越大,电场线上每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电场强度方向.(2)电场线与电势的关系:沿着电场线方向,电势越来越低.(3)电场线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差等势面也越密,电场线与该处的等势面垂直.(4)电场强度与等势面的关系:电场强度方向与通过该处的等势面垂直且由高电势指向低电势;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表示电场强度越大.3.考生应注意的一个重点——安培力将通电直导线垂直磁场方向放入匀强磁场中,其所受安培力大小为F=IL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既跟磁场方向垂直,又跟电流方向垂直,即F⊥B、F⊥I,安培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注意:安培力公式F=ILB中的L为通电导线的有效长度.若导线长度大于匀强磁场的区域,则导线的有效长度等于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若导线是弯曲的,则导线的有效长度等于其两端点的连线距离;若导线是闭合的,则导线的有效长度等于零,匀强磁场对闭合导线各部分作用力的合力为零.4.考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带电粒子在“场”中的运动(1)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本质是力学问题①带电粒子在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共存的复合场中的运动,其受力情况和运动图景比较复杂,但其本质是力学问题,应按力学的基本思路,运用力学的基本规律研究和解决此类问题.②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时,要注意各力的特点.如带电粒子无论运动与否,在重力场中所受重力及在匀强电场中所受的电场力均为恒力,它们做的功只与始末位置(在重力场中的高度差或在电场中的电势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而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只有运动(且速度不与磁场平行)时才会受到洛伦兹力,力的大小随速度大小的变化而变化,方向始终与速度垂直,故洛伦兹力对运动电荷不做功.(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基本模型有:①匀速直线运动.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的直线运动通常都是匀速直线运动,除非粒子沿磁场方向飞入不受洛伦兹力作用.因为重力、电场力均为恒力,若两者的合力不能与洛伦兹力平衡,则带电粒子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将会改变,不能维持直线运动.②匀速圆周运动.自由的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必定满足电场力和重力平衡,则当粒子速度方向与磁场方向垂直时,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使带电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③较复杂的曲线运动.在复合场中,若带电粒子所受合外力不断变化且与粒子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带电粒子做非匀变速曲线运动.此类问题,通常用能量观点分析解决,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若有轨道约束,或匀强电场或匀强磁场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时,粒子的运动更复杂,则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正确分析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受力情况并判断其运动的性质及轨迹是解题的关键,在分析其受力及描述其轨迹时,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并善于把空间图形转化为最佳平面视图.当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做多过程运动时,关键是掌握基本运动的特点和寻找过程的衔接点.第四讲路1.考生易错的电路中的电容器问题如果电容器与电路中某个电阻并联,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容器两端的电压等于该电阻两端的电压.另外,应该知道电容器充电时,随着电容器内部电场的建立,充电电流会越来越小,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压(电势差)越来越大.当电容器充电过程结束时,电容器所在的支路电流为零.2.考生应注意的动态电路的有关问题电路中局部的变化会引起整个电路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局”是电路问题的一个特点.处理这类问题的常规思维过程是:首先对电路进行分析;其次从阻值变化的那部分入手,由串、并联规律判断电路总电阻变化情况(若只有有效工作的一个电阻阻值变化,则电路总电阻一定与该电阻变化规律相同);再次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判断电路总电流、路端电压变化情况;最后根据电路特点和电路中电压、电流分配原则判断各部分电流、电压、电功率的变化情况.3.考生易错的非纯电阻电路问题非纯电阻电路是电流做功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但还有一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此时电功大于电热.以电动机为例,电动机工作时所消耗的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一小部分转化为热能.因此,对于电动机电路问题可用以下公式求解.电流做功时所消耗的总能量W总=UIt;工作时所产生的热能Q=W热=I2Rt;所转化的机械能W机=W 总-W热=UIt-I2Rt;电流做功的功率P总=UI;其发热功率P热=I2R;转化的机械能功率P机=P总-P 热=UI-I2R.4.考生应注意的电路故障问题分析电路的故障问题有:(1)给定可能故障现象,确定检查方法;(2)给定测量值,分析推断故障;(3)根据故障,分析推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等几种情况.分析的关键在于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电路的故障所在,画出等效电路,再利用电路规律来求解,通常情况下,电压表有读数表明电压表与电源连接完好,电流表有读数表明电流表所在支路无断路.5.考生易漏掉的非线性电路的求解问题非线性电路包括含二极管电路和含白炽灯电路,由于这类元件的伏安特性不再是线性的,所以求解这类问题难度较大.对这类问题的分析要用到图线相交法.要注意理解图像交点的物理意义.6.考生易混淆的几大规律(1)安培定则,又称右手螺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磁场)方向,判断磁场(电流)方向.(2)左手定则,用于根据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判断导体的受力方向;或根据粒子运动方向和磁场的方向,判断运动粒子的受力方向.(3)右手定则,用于根据导体的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4)楞次定律,用于根据磁通量的变化,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5)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用于计算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一定要理解记忆几大定律的表述,对于楞次定律还要注意掌握常用的几种等效推论.7.考生不易掌握的一个难点——感应电路中的“杆+导轨”模型问题(1)全面掌握相关知识:由于“杆+导轨”模型题目涉及的问题很多,如力学问题、电路问题、图像问题及能量问题等,同学们要顺利解题需全面理解相关知识,常用的基本规律有电学中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楞次定律、左手定则、右手定则、欧姆定律及力学中的运动学规律、动力学规律、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2)抓住解题的切入点:受力分析、运动分析、过程分析、能量分析.(3)自主开展研究性学习:同学们平时应用研究性的思路考虑问题,可做一些不同类型、不同变化点组合的题目,注意不断地总结,并可主动变换题设条件进行研究学习,在高考时碰到自己研究过的不同变化点组合的题目就不会感到陌生了.8.考生易混淆的交流电“四值”的运用问题交流电的瞬时值、最大值、平均值、有效值有不同用途,同学们要掌握它们的求解方法和用途.交变电流在一个周期内能达到的最大数值称为最大值或峰值,在研究电容器是否被击穿时,要用到最大值;有效值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来定义的,在计算电路中的能量转化如电热、电功或确定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的读数和保险丝的熔断电流时,要用有效值;在计算电荷量时,要用平均值;交变电流在某一时刻的数值称为瞬时值,不同时刻,瞬时值一般不同,计算电路中与某一时刻有关的问题时要用交变电流的瞬时值.9.考生易分析不清的输电线路与变压器电路的问题(1)正确理解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等效电路,尤其是副线圈的电路,它是解决变压器电路的关键.(2)正确理解电压比、电流比公式,尤其是电流比公式.电流比对于多个副线圈不能使用,这时求电流关系只能根据能量守恒来求,即P输入=P输出 .(3)正确理解变压器中的因果关系:理想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决定了输出电压;输出功率决定了输入功率,即只有有功率输出,才会有功率输入;输出电流决定了输入电流 . (4)理想变压器只能改变交流的电流和电压,却无法改变其功率和频率.(5)解决远距离输电问题时,要注意所用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画好输电线路的示意图,找出相应的物理量.第五讲实验1.考生易错的一个热点——打点计时器的使用及纸带分析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使用时,一般先接通电源,后松开纸带.每隔0.02 s打一次点,试题中给的各点常常是取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不一定是0.02 s .2.考生应注意是否满足实验条件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探究动能定理的实验中,只有满足砝码和砝码盘(或砂和砂桶)的质量远远小于小车的质量的条件,才能认为砝码和砝码盘(或砂和砂桶)的重力等于绳的拉力.3.考生应注意动能改变量与势能改变量是否相等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时,部分学生不计算动能的增加量,直接认为动能的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但是,实验中由于摩擦力的影响,减少的重力势能总是大于增加的动能,只是在相差很小时,我们才能认为机械能守恒.4.考生易漏的改装电压表问题用伏安法测电阻,若只给两块电流表而没给电压表时,需要把一块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来使用,所给的两块电流表一般情况是一块内阻是大约值,一块内阻是准确值,只能把内阻是准确值的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5.考生不易掌握的如何确定被测电阻是大电阻还是小电阻(1)已知被测电阻、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大约内阻值时,采用比较法:若RV/Rx>Rx/RA,则Rx是小电阻,采用电流表外接法;若RV/Rx<Rx/RA,则Rx是大电阻,采用电流表内接法.(2)三者电阻值都不知道时,采用试探法:分别接成电流表外接法和内接法,观察电压表和电流表示数的变化(相对值)的大小.若电压表示数变化(相对值)大,则是小电阻;若电流表示数变化(相对值)大,则是大电阻.。
高三物理错题集
1【知识点标签】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陷阱标签】推导计算 【题干】 如图,一个质量为m=10 kg 的物体A 放在倾角的斜面体上,给A 以F1=100N 沿斜面向上的力,A 恰好沿斜面匀速上升,若给A 以F2=20N 沿斜面向下的力,A 刚好沿斜面匀速下滑。
现将此斜面变为水平面,欲使A 水平匀速运动,则要对A 沿水平方向施多大F ?【错解/易错点】易忽略了的值可以具体计算出来。
【正解】解:当A 恰好能匀速上升时,有:100100sin 100cos θμθ=⋅+⋅⋅ ①当A 刚好匀速下滑时,有:20100sin 100cos θμθ+⋅=⋅⋅ ②联合①②,得:sin 0.4cos 0.6θμθ=⎧⎨⋅=⎩,所以3tan 2μθ=。
而2sin sin 221tan cos 211sin θθθθθ===-,所以32121μ=。
若使A 水平匀速运动,则3002121F fG μ===【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匀速运动时受力平衡的分析以及计算能力。
2【知识点标签】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陷阱标签】审题不细 【题干】如图,利用一块粗糙木板,可以将一个木箱推上一辆载重汽车,如果沿木板方向施推力,至少需要推力为F1,假设木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木箱质量为m ,货箱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
现用一水平力推它,至少需F2。
求F1:F2.【错解/易错点】误认为以F 2的力在水平面上推动木箱。
【正解】解:沿木板方向推动木箱时:1cos sin F mg mg μθθ=+ ① 用水平力推动木箱时:22cos (cos sin )sin F mg F mg θμθθθ=++ ② 所以:2cos sin cos sin mg mg F μθθθμθ+=-所以12:cos sin F F θμθ=-【点评】本题主要考察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以及审题能力。
3【知识点标签】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规律 【陷阱标签】复杂推理 【题干】如图,重为G1的三角形滑块置于水平面上,滑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第115页第1题] (2013四川成都摸底)光导纤维由“内芯”和“包层”两个同心圆柱体组成,其中心部分是内芯,内芯以外的部分为包层,光从一端进入,从另一端射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B.内芯的折射率小于包层的折射率C.不同频率的可见光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相同D.若紫光以如图所示角度入射时,恰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改用红光以同样角度入射时,也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答案] A[解析] 光导纤维是依据全反射原理工作的,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包层的折射率,选项A正确B 错误;不同频率的可见光从同一根光导纤维的一端传输到另一端所用的时间不相同,选项C 错误;若紫光以如图所示角度入射时,恰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则改用红光以同样角度入射时,由于红光临界角大于紫光,所以不能在内芯和包层分界面上发生全反射,选项D错误。
[变式训练] (2011海南单科,18(2),中)一赛艇停在平静的水面上,赛艇前端有一标记P离水面的高度为h1=0. 6 m,尾部下端Q略高于水面;赛艇正前方离赛艇前端s1=0. 8 m 处有一浮标,示意如图. 一潜水员在浮标前方s2=3. 0 m处下潜到深度为h2=4. 0 m时,看到标记刚好被浮标挡住,此处看不到船尾端Q;继续下潜Δh=4. 0 m,恰好能看见Q. 求(ⅰ)水的折射率n;(ⅱ)赛艇的长度l. (可用根式表示)[变式答案] (ⅰ)(ⅱ)m[变式解析](ⅰ)标记P的光路如图n=====(ⅱ)Q点恰好被看到,则折射角为临界角Csin C==解得:l= m[第115页第2题] (2013浙江台州调研)如图甲所示,在平静的水面下有一个点光源S,它发出的是两种不同颜色的a光和b光,在水面上形成了一个被照亮的圆形区域,该区域的中间为由a、b两种单色光所构成的复色光的圆形区域,周边为环状区域,且为a光的颜色(见图乙)。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比b光大B.水对a光的折射率比b光大C.a光的频率比b光大D.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a光的干涉条纹比b光窄[答案] A[解析] 根据题意,a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较大,根据公式n=可知,水对a光的折射率较小,a光的频率较小,再根据关系式v=c/n可知,a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大,选项A正确,B、C错误;a光的频率较小,其波长较大,再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Δx=λ可知,在同一装置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a光的干涉条纹比b光宽,选项D错误。
[变式训练] (2013四川,3, 6分) 光射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 分析其后的传播情形可知( )A. 折射现象的出现说明光是纵波B. 光总会分为反射光和折射光C. 折射光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总是不同的D. 发生折射是因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变式答案] D[变式解析] 折射是横波、纵波共有的现象, 光是一种电磁波, 而电磁波是横波, A错误; 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而且入射角不小于临界角时, 就只有反射光而无折射光, B错误; 当入射角等于0°时折射光与入射光传播方向相同, C错误; 由惠更斯原理对折射的解释可知D正确。
[第115页第3题] (2013浙江温州适应性测试)如图所示,匀质透明球体的球心为O,半径为R,置于真空中。
一条光线CD平行于直径AOB射向球体,若CD与AOB的距离H=R,光线从D射入球体经一次反射后由E(图中未标出)再次折射回真空中,此时的出射光线刚好与入射光线平行,已知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c,则( )A.球体的折射率为n=2B.球体的折射率为n=2C.光线从D点射入到E点射出球体的总时间为6R/cD.适当改变入射点的位置,光线进入球体后,可在球体内发生全反射现象[答案] C[解析] 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i=60°,i=2r,所以r=30°,再根据折射定律,球体的折射率n==,选项A、B错误;光线从D点射入到E点射出球体的总路程为s=2·BD=2×2H=2R,光在球体中传播的速度v==c,所以t==,选项C 正确;光线进入球体后再次射向真空时的入射角始终等于r,并且满足i=2r,当适当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时,i的最大值为90°,所以r的最大值为45°,因为sin r<<==sin C,r所以光线进入球体后,不可能在球体内发生全反射现象,选项D错误。
[变式训练] (重庆市2013届高三九校模拟,11)(2)如图所示,△ABC为等腰直角三棱镜的横截面,∠C=90°,一束激光a沿平行于AB边射入棱镜,经一次折射后射到BC边时,刚好能发生全反射,求该棱镜的折射率n.[变式答案][变式解析] 作光路图如右图所示,根据折射率可得,,由几何关系得,解得n=.[第115页第4题] (2012北京理综,14,6分)一束单色光经由空气射入玻璃,这束光的( ) A.速度变慢,波长变短 B.速度不变,波长变短 C.频率增高,波长变长 D.频率不变,波长变长[答案] A[解析] 单色光从空气射入玻璃,光的频率f不变;波长λ=,其中λ0为光在空气中的波长,n为玻璃对空气的折射率,n>1,故波长变短;光速v=λf,故光的速度变慢,所以选项A正确。
[变式训练] (2012江西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34(2))如图所示,AOB是由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圆柱体横截面(O为圆心),透明物质折射率为.今有一束平行光以45o的入射角射向柱体的OA平面,这些光线中有一部分不能从柱体的AB面上射出,设凡射到OB面的光线全部被吸收,也不考虑OA面的反射,求圆柱AB面上能射出光线的部分占AB表面的几分之几?[变式答案] 能光能出射的面积为。
[变式解析] 如图画出射出AB面的两条临界光线。
射入O点光线经透明物质折射后,折射角为θ1,且传播方向不变,,得θ1=30°透明物质的临界角θ2,得θ2=45°则θ3=180°-θ2-θ1-90°=15°能射出AB面的光线的夹角θ4=90°-θ1-θ3=45°所以光能出射的面积为AB面的。
[第115页第5题] (2011全国,16,6分)雨后太阳光入射到水滴中发生色散而形成彩虹。
设水滴是球形的,图中的圆代表水滴过球心的截面,入射光线在过此截面的平面内,a、b、c、d 代表四条不同颜色的出射光线,则它们可能依次是( )A.紫光、黄光、蓝光和红光B.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C.红光、蓝光、黄光和紫光D.红光、黄光、蓝光和紫光[答案] B[解析] 由供选答案知四种光线红、黄、蓝、紫的频率为ν红<ν黄<ν蓝<ν紫,故其折射率n 红黄蓝紫,因折射率大,光在折射时,偏折程度大,故太阳光经水滴折射后,在水中传播,从上到下依次为红、黄、蓝、紫,再由光的反射定律,结合题图可知其反射后从上到下顺序颠倒,因此出射光依次为紫光、蓝光、黄光和红光,B正确,A、C、D均错。
[变式训练] (2012江西重点中学第二次联考,34(2))如图所示,AOB是由某种透明物质制成的圆柱体横截面(O为圆心),透明物质折射率为.今有一束平行光以45o的入射角射向柱体的OA平面,这些光线中有一部分不能从柱体的AB面上射出,设凡射到OB面的光线全部被吸收,也不考虑OA面的反射,求圆柱AB面上能射出光线的部分占AB表面的几分之几?[变式答案] 能光能出射的面积为。
[变式解析] 如图画出射出AB面的两条临界光线。
射入O点光线经透明物质折射后,折射角为θ1,且传播方向不变,,得θ1=30°透明物质的临界角θ2,得θ2=45°则θ3=180°-θ2-θ1-90°=15°能射出AB面的光线的夹角θ4=90°-θ1-θ3=45°所以光能出射的面积为AB面的。
[第115页第6题] (2011福建理综,14,6分)如图,半圆形玻璃砖置于光屏PQ的左下方。
一束白光沿半径方向从A点射入玻璃砖,在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折射光在光屏上呈现七色光带。
若入射点由A向B缓慢移动,并保持白光沿半径方向入射到O点,观察到各色光在光屏上陆续消失。
在光带未完全消失之前,反射光的强度变化以及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分别是( )A.减弱,紫光B.减弱,红光C.增强,紫光D.增强,红光[答案] C[解析] 光在传播时随入射角增大,反射光能量增强,折射光能量减少。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当折射光线变弱或消失时反射光线的强度将增强,故A、B两项均错;在七色光中紫光频率最大且最易发生全反射,故光屏上最先消失的光是紫光,故C项正确,D项错误。
[变式训练] (2013届河北唐山高三摸底考试,34(2)) [选修3—4](10分)如图所示,两面平行的玻璃砖下表面涂有反射物质,一束光线与上表面成30°角入射,在右端垂直标尺上形成了A、B两个光斑,A、B间距为8cm,已知玻璃砖的折射率为,在答题卡上画出形成两光斑的光路图。
并求此玻璃砖的厚度d。
[变式答案] 12cm[变式解析] 光路图如右图:光束入射角由得:由几何关系有:且代入数据解得:d=12cm[第115页第7题] (2011安徽理综,15,6分)实验表明,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各色光的折射率n随波长λ的变化符合科西经验公式:n=A++,其中A、B、C是正的常量。
太阳光进入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的情形如图所示。
则( )A.屏上c处是紫光B.屏上d处是红光C.屏上b处是紫光D.屏上a处是红光[答案] D[解析] 由公式可知,光的波长越长,折射率越小。
而在太阳光的可见光范围内,从红光到紫光的波长越来越短,即折射率越来越大,所以a处是红光,d处是紫光,则A、B、C错误,D正确。
[变式训练] (2013届浙江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摸底测试,16)高速公路上的标牌常用“回光返照膜”制成,夜间行车时,它能将车灯照射出去的光逆向返回,标志牌上的字特别醒目。
这种“回光返照膜”是用球体反射原件制成的.如图所示,反光膜内均匀分布着直径10um的细玻璃珠,所用玻璃的折射率为,为使入射的车灯光线经玻璃的折射、反射、再折射后恰好和入射光线平行,那么第一次入射的入射角是A.60° B.45° C.30° D.15°[变式答案] A[变式解析] 作光路图如右图所示,设入射角为,折射角为。
由于入射光线平行于出射光线,故由几何关系可得入射光线、出射光线均平行于OB,可得入射角,根据折射率可得,A项正确。
[第115页第8题] (2013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一束光线从折射率n=的玻璃进入真空中( )A.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为30°B.当入射角为30°时,折射角为45°C.当入射角为45°时,刚好发生全反射D.当入射角为60°时,可能有光线进入真空中[答案] BC[解析] 玻璃相对于真空为光密介质,从玻璃进入真空,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折射定律可得,当入射角为30°时,折射角为45°,选项A错误B正确;当入射角为45°时,折射角等于90°,刚好发生全反射,选项C正确;当入射角为60°时,一定没有光线进入真空中,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