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课程的乡土化

合集下载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随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幼儿园的乡土课程建设逐渐得到关注。

乡土课程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中,围绕当地农村文化特色,对幼儿进行文化教育的课程内容。

建设乡土课程可以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文化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将结合实践,浅谈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一、了解当地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建设乡土课程的第一步是了解当地资源,深入挖掘文化内涵。

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民间艺术、传统饮食、民俗文化、乡土历史等都是可以开发的资源。

在课程建设中,可以选取一个主题,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

例如,以“水稻”为主题,可以从水稻的种植、收割、加工、食用等多个方面展开教学,让幼儿了解水稻的产业链和生态价值,懂得感恩种植者的劳动和付出。

二、完善教学内容,形成课程体系建设乡土课程必须遵循幼儿发展规律,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灵活运用。

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活动。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应针对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融入互动游戏、情景模拟等多种教育手段,以活泼有趣的方式呈现教育内容,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三、创新教学手段,增强课程体验乡土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习,在游戏中领悟乡土文化。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多种创新手段和方法,如实地调研、角色扮演、运动游戏、手工创作等,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让幼儿融入其中,真正体验课程内容,理解文化特点和内涵。

例如,在学习农耕文化时,可以组织幼儿到田间地头观察、体验,让幼儿亲身参与作业活动,学习种植技能和土地保育知识。

四、注重实践性,强调生活联系乡土课程建设要让幼儿理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内涵。

教学内容要注重实践性,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方面,不仅要让幼儿了解节日的起源和含义,还要让他们亲手制作节日食品、展示节日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乡土课程建设旨在通过融入乡土文化,推动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培养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心。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乡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内独特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地方特色的综合体现。

乡土文化资源包括民俗文化、传统手工艺、传统饮食、方言、传统节日等等。

在幼儿园课程中,充分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增强幼儿的身份认同感、爱国情感,丰富幼儿的文化知识,培养幼儿的协作与沟通能力,促进幼儿的综合素养发展。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幼儿园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活动来体验和感受乡土文化。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等,幼儿园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来庆祝这些节日。

学习制作灯笼、包粽子、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在幼儿园内举行展览和表演活动,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

这样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幼儿园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来开展游戏活动。

以乡村为背景的游戏活动可以帮助幼儿了解农村的生活、风俗习惯。

在幼儿园内布置一个小农场,模拟农家生活场景,让幼儿扮演农民、绣花娃娃等,体验种田、放牧等活动。

通过与物质的亲密接触,幼儿能够直观感受到农村的生活方式,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可以通过乡土文化的故事讲解来传递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乡村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和人生哲理,比如《牛郎织女》、《孔融让梨》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了解这些故事的背景、情节和寓意,引导幼儿发现故事中的美好品质和思想内涵,培养幼儿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幼儿园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来开展绘画、手工艺和音乐表演等艺术活动。

乡土文化绘画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比如学习绘制剪纸、绣花等传统手工艺品;乡土文化音乐表演可以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比如学习唱传统民歌、演奏乡音乐器等。

通过这些艺术活动,幼儿能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能。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传统节日活动、游戏活动、故事讲解以及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

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农村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农村地区也逐渐开始关注和重视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乡土教育资源是指农村地区特有的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如土地、农田、乡村风貌、传统文化等。

有效运用乡土教育资源可以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和形式,增强幼儿的乡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乡土教育资源可以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教材和教具。

乡土资源中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幼儿探索、观察和实践的对象。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走进乡村,观察农田、果树、天空等自然景观,让幼儿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参观乡村的老房子、老物件等物质文化遗产,引导幼儿了解乡村的历史和传统文化。

通过亲身经历和感受,幼儿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乡土资源。

乡土教育资源可以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内容和载体。

乡土资源中独特的风俗习惯、民间艺术等可以成为幼儿开展游戏、音乐、舞蹈等活动的素材。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乡村生活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主题,组织幼儿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如小米收割、采摘田园蔬菜、制作农民画、编织竹编等。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增加对乡土文化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乡土教育资源可以作为幼儿园实施课程整合的依据。

乡村地区多样的乡土资源可以与课程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实现跨学科的教学目标。

教师可以将农田种植和农民画制作纳入到自然科学和美术课程中,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幼儿对自然和艺术的认识。

乡土资源还可以与社会实践课程相结合,引导幼儿关注农村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乡土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能力。

教师应该对乡村地区的乡土资源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师还应该注重与家长和社区居民的合作,鼓励他们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共同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

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该加强对乡土教育资源的保护和开发,为农村幼儿园教育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农村幼儿园课程的乡土化

农村幼儿园课程的乡土化

农村幼儿园课程的乡土化牛桂红(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甘肃成县742500)摘要:本文从农村幼儿园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出发.探讨在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小学化”。

“城市化”的倾向。

从而说明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城市化”,更重要的是从本地区。

本园实际出发。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使课程乡土化。

以寻找生存之路。

创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并最终走上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乡土化乡土教材我国有十三亿人口。

九亿在农村,农村人口占到70%.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全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全民素质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农村幼儿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60%左右。

同时,为满足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各种灵活多样的非正规幼儿教育也得到较大的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地区间自然和经济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在农村,尤其是边远贫困地区,幼儿教育事业才刚刚起步,远远不能满足儿童人园的需要。

而且幼教机构形式单一。

条件差,质量低。

功能单一。

这就使得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与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如何依靠目前的条件办好农村的幼儿教育,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笔者从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因地制宜,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发挥本地优势,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之路。

1.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幼儿教育如果没有课程的有力支持.任何美好的设想最终都只能是纸上谈兵。

对幼儿同来说,过去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现已被全面综合开放的课程观及全新的时代内容、促进发展的课程活动所代替。

唐淑等人在《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中指出:“幼儿同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并贯彻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中介,以引导和促进幼儿朝着社会所需要的方向发展。

”所以,幼儿园的课程其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经验.而不是系统传授成人世界现成的知识体系。

农村幼儿园乡土教案

农村幼儿园乡土教案

农村幼儿园乡土教案背景介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地区的人口纷纷向城市迁移,导致农村地区的公共资源相对匮乏。

其中,幼儿园的资源分配更是问题突出。

基于这样的情况,许多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普遍存在着教学资源不足,教育水平不高等问题。

因此,为了提高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乡土教案应运而生。

什么是乡土教案乡土教案是指以本地特色为基础,注重本土教育资源的利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及富有本地特色和文化传承的教材或活动,为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提供教学方案的一种教学策略。

农村幼儿园乡土教学策略1.注重本地特色农村幼儿园教学应注重本地特色的挖掘和利用。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地方特色的游戏、故事及其他相关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文化和传统,从而对家乡情感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2.引导学生体验乡土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实践进行教学,因为实践是认知的源泉。

在幼儿园教学中,应引导孩子们通过亲身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种植、养殖等以了解家乡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本地生活幼儿园教学的内容应当与本地的生活紧密联系,例如,可以针对家乡的传统节日进行教学,教授家乡的民间文化和习俗,通过孩子们对本土事物的了解,加强孩子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为孩子们积累了本土的知识和文化基础。

4.认真设计有趣的课堂互动互动教学是农村幼儿园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如小组讨论、集体活动等,所以应该针对孩子们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去设计有趣的课堂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和成长。

总结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策略方法,乡土教学在农村幼儿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促进作用。

通过寻找和挖掘本地特色教育资源,结合孩子们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加强知识的实践性、实用性、本土性,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将有助于农村幼儿园教学的提高和改善。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现象越来越普遍,很多乡村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遗忘。

因此,幼儿园作为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引导孩子了解并尊重乡土文化。

本文将探讨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一、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乡土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文化遗产,它是历史的见证,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更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表达。

传统的乡土文化资源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可以用于传承优良文化传统,丰富孩子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孩子了解更多的社会和生活经验,为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资源。

1.乡土文化教材的引入幼儿园可以通过在课程中引入一些乡土文化的教材来让孩子了解更多的乡土文化知识。

比如通过水墨画来介绍民间艺术,或者通过传统节日的故事来让孩子了解节日文化,通过小品、朗诵、戏剧等形式来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这种形式的引入,不仅能让孩子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自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和生活的情趣。

2.乡村游学乡村游学可以增强孩子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体验乡土生活的魅力和方式。

这种形式的学习,让孩子在游戏的同时,学习到很多有趣的东西。

例如,带孩子去参观传统手工艺制作,了解手工制品的制作过程和技巧;去参观传统村庄,了解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去观看民间文艺活动,了解民间文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通过实践和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到乡土文化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兴趣。

3.生活实践在幼儿园中,可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来让孩子接触到乡土文化,例如:在周年祭日中为孩子介绍食物、服饰和传统庆祝方式;让孩子参与种植、收获、塑料泥雕刻等活动,提升孩子的视觉、空间和动手能力等。

通过这些日常生活的实践,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

三、总结。

农村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乡土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

农村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乡土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

农村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乡土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农村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乡土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注重幼儿园的教育质量。

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课程将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村幼儿园美术特色课程中的乡土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着重分析其教育意义和实施方法。

二、乡土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的重要性1. 乡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乡土文化是指源自乡村地区的文化遗产和传统,具有独特的历史渊源和地域特色。

它承载着丰富的民俗风情、传统工艺和生活方式,是农村地区的重要文化资源。

将乡土文化融入美术特色课程,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乡土文化,还能够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2. 艺术创作实践的培养意义艺术创作实践是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幼儿从实践中感知、体验和表达艺术的过程。

通过艺术创作实践,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想象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将乡土文化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不仅能够使幼儿在创作中感受到家乡的独特魅力,还能够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艺术情感的发展。

三、乡土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的具体实施1. 选取适合乡土文化的主题在设计美术特色课程时,可以选取一些与乡土文化相关的主题,如田园风光、农耕生活、民间传说等,以此来引导幼儿了解和表达家乡的风土人情。

2. 利用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在艺术创作实践中,可以鼓励幼儿利用身边的自然材料进行创作,如利用土、木、草等制作手工艺品,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之美、乡土之韵。

3. 结合户外教学与参观体验可以组织幼儿到当地的民间艺术作坊、手工艺品展览馆等地进行参观与体验,让幼儿亲身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从而更好地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四、总结与回顾:乡土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的教育意义乡土文化与艺术创作实践的融合,不仅能够帮助幼儿了解与热爱自己的家乡及其文化,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巧用乡土资源 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巧用乡土资源 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巧用乡土资源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乡村振兴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如何巧用乡土资源,彰显自己的特色课程。

乡土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资源,促进幼儿们的全面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一下如何巧用乡土资源,彰显幼儿园特色课程。

幼儿园可以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开展户外教学活动。

乡村的自然环境独特而美丽,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最好的教室。

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去,让他们亲近大自然,学习耕种农作物,了解季节更替,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还可以利用当地的丘陵地形或者河流湖泊等自然地貌进行野外探究活动,让孩子们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的户外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幼儿园可以利用乡土文化资源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传统。

幼儿园可以邀请当地的老艺术家或者老师傅来教孩子们学习传统手工艺制作,比如剪纸、绣花、编织等。

或者组织孩子们参观当地的传统手工作坊,让他们了解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渊源。

还可以开展一些传统文化活动,比如舞狮、舞龙、古诗诵读等,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幼儿园可以利用农村的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农村社会资源丰富多样,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社会实践机会。

幼儿园可以组织孩子们走进农户家中,亲身参与农民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让他们了解农村的劳动生活,感受农业的辛勤和丰硕。

还可以邀请当地的老师、医生、警察等社会工作者来幼儿园开展讲座或者示范活动,让孩子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和认识面,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乡土文化传承方案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乡土文化传承方案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乡土文化传承方案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淡化,而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承担起传承乡土文化的责任。

那么,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传承乡土文化呢?一、营造浓厚的乡土氛围1. 提供乡土文化情境在教学环境中,可以布置乡土文化的展示墙,摆放一些乡土文化的物品,如簸箕、草鞋、打谷场景等,让孩子们通过观赏这些物品,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

2. 开展乡土文化实践活动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可以组织孩子们参与一些乡土文化的体验活动,如编织草帽、学习唱民歌等,让孩子们切实体验到乡土文化的乐趣。

二、融入乡土文化教育元素1. 选用本土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教材,如《乡村日记》、《小米和大米》等,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乡土文化。

2. 制定乡土文化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一些专门的乡土文化课程,让孩子们系统地了解乡土文化的起源、发展和内涵,培养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

三、家园共育,共同传承乡土文化1. 家园联系活动幼儿园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家园联系活动,邀请家长们前来共享一些乡土文化的故事或传统手工艺,让家长们和幼儿园共同参与到乡土文化的传承中来。

2. 家庭作业设计可以设计一些涉及乡土文化的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在家中和家人一起完成,如制作民间手工艺品、参与乡土文化的传统节日等,增强家庭传承乡土文化的亲身体验。

在乡土文化教学中,除了传承乡土文化本身,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他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中,不忘本土文化的底蕴。

通过浓厚的乡土氛围、融入乡土文化教育元素以及家园共育,共同传承乡土文化的方案,可以有效地在幼儿园教学中传承乡土文化,使孩子们在初入社会之际,就具有坚实的民族文化基础。

乡土文化是指特定地域内形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它包括了当地的民俗风情、民间艺术、民间文学、习俗礼仪以及民间传统工艺等。

在幼儿园传统文化教学中,乡土文化的传承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它是孩子们了解家乡、了解祖国的窗口,也是孩子们热爱民族、热爱生活的基础。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标签:农村;幼儿园;乡土资源;开发;利用一、农村幼儿园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的价值1. 有助于促进农村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儿童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儿童学习内容的重点应在实际经验与生活当中。

农村丰富的乡土资源是蕴藏于幼儿生活环境中的“活教材”,开发与利用这些乡土资源,有助于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 有助于促进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能够参与并积极投入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够使幼儿园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本课程,使幼儿园课程乡土化、个性化和多样化,而且也能够在促使教师对当地的乡土课程资源加深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提高工作兴趣和积极性,提升职业自我认同感,进而促进专业成长。

3. 有助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幼儿园文化建设。

在农村幼儿园课程中对其进行开发利用有利于加深幼儿对周围环境和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关注与热爱。

同时,还有助于构建适宜本园幼儿发展的特色园本课程。

二、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夠。

农村幼儿园由于师资队伍整体的专业素质偏低,教师普遍缺乏关于学前教育的科学理念与知识,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认识主要是基于个人生活经验的一种零散的认知状态,不够全面和深入。

这使得农村乡土资源的价值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

2.农村幼儿园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与深度不够。

农村幼儿园对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具体表现在教师开发与利用的乡土课程资源的内容范围较小,多以生活中常见的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而对其他诸如植物资源、风景名胜、历史人物、民间艺术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相对较少。

另外,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涉及的活动领域有限且对乡土资源教育价值挖掘得不够。

3. 乡土课程资源中家庭资源的利用率不够。

农村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很多家长都希望幼儿园给幼儿教一些科学文化知识,而对幼儿园开展的其他活动缺乏正确认识和必要支持。

幼儿园家乡班本课程研究报告:传承乡土文化的教学项目

幼儿园家乡班本课程研究报告:传承乡土文化的教学项目

幼儿园家乡班本课程研究报告:传承乡土文化的教学项目1. 项目背景家乡班是幼儿园的一种特色班级,旨在通过教学项目传承乡土文化,引导幼儿热爱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本课程研究报告将深入探讨家乡班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分析其特点和意义,并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总结和回顾。

2. 项目特点家乡班本课程的教学项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多元教学资源教学内容来源于家乡的风土人情、乡土风物、民俗文化等,教学资源包括家乡的古老建筑、传统手工艺、民间故事、传统节日等。

老师可以利用这些丰富的资源,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2 体验式教学活动通过参观家乡的有代表性的场所、参与家乡的传统活动,如踩高跷、赛龙舟等,让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家乡的文化,加深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2.3 融合传统文化教育在家乡班的教学项目中,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如民歌、童谣、传统手工艺制作等,使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传统文化知识,从小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 项目意义家乡班本课程的教学项目有着重要的意义:3.1 弘扬乡土文化通过教学项目,能够传承和弘扬家乡的乡土文化,培养幼儿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2 培养传统文化素养家乡班的教学项目融合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能够培养幼儿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情感体验,使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并爱上传统文化。

3.3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乡班本课程的教学项目不仅促进了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身体发展,也培养了他们的信息意识、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家乡班的文章写手,在撰写本课程研究报告的过程中,我对家乡班本课程的教学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为,传承乡土文化的教学项目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激发幼儿对家乡的热爱,并培养他们继承和发扬家乡的传统文化的意识。

这样的教学项目也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促进了他们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

幼儿园家乡美:乡土文化主题课程案例分享

幼儿园家乡美:乡土文化主题课程案例分享

幼儿园家乡美:乡土文化主题课程案例共享在幼儿园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热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乡土文化主题课程的开展,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自己家乡的了解,还可以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地方文化自信心。

今天,我们将共享一个乡土文化主题课程的案例,带您走进幼儿园的家乡美课堂。

1. 课程背景这个乡土文化主题课程是在某某幼儿园开展的,该幼儿园位于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小镇。

在这个小镇上,有着许多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是一个非常适合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地方。

2. 课程设计该课程以“发现家乡美,传承乡土文化”为主题,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引导幼儿了解和体验家乡的传统文化。

课程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家访探秘:老人们的口述历史幼儿园老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家访,邀请他们的爷爷奶奶或者其他家长的爷爷奶奶前来幼儿园,给孩子们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介绍家乡的传统习俗和风土人情。

这样的亲身经历,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到家乡的文化底蕴。

2) 亲身体验:学做传统手工艺品在课程中,幼儿园安排了手工艺老师来教孩子们制作家乡的传统手工艺品,比如编织竹篮、剪纸、刺绣等。

通过动手制作,幼儿们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手工艺的魅力。

3) 参观体验:走进传统村落幼儿园组织孩子们去参观家乡附近的传统村落,让他们亲眼看到传统民居建筑、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观赏非遗表演等,让孩子们在参与中学习,在亲身体验中感受。

4) 经典故事:认识家乡的民间传说在课程中,老师们还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孩子们介绍家乡的民间传说和传统文化,比如《孔融让梨》、《白蛇传》等,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认识家乡的传统故事。

3. 效果评估通过这个乡土文化主题课程的开展,幼儿们对家乡的认知得到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对家乡的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课程后期,孩子们还主动参与到了“我的家乡我爱你”艺术展示活动中,表现出对家乡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1. 引言1.1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意义乡土文化是指某一地域特有的民俗、传统习俗、语言、艺术等文化元素。

在幼儿园课程中应用乡土文化资源,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乡土文化资源还能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乡土文化资源还可以在幼儿园的艺术课程中得到应用。

幼儿通过欣赏、模仿和创作乡土文化的艺术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和艺术表现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通过参与乡土文化艺术活动,幼儿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自身文化自信心。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1.2 研究背景在中国,乡土文化是指各地方民族的文化传承和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乡土文化资源包括民俗、方言、节庆、传统手工艺等,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乡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和遗忘,对幼儿园学生来说,更是缺乏相应的了解和体验。

在幼儿园课程中引入乡土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还能丰富幼儿园教育内容,提升幼儿的综合素养。

研究显示,幼儿时期是儿童接受教育的黄金时期,教育内容和方式对儿童的发展和成长至关重要。

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可以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乡土文化资源还能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研究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还能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本研究旨在探讨乡土文化资源如何融入幼儿园课程,以及其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旨在借助乡土文化资源丰富幼儿园课程内容,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

农村幼儿园特色乡土课程的建构实践

农村幼儿园特色乡土课程的建构实践

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近年来,我们对农村幼儿园特色乡土课程的建构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我们充分挖掘农村特色资源,使之成为幼儿活动、学习的素材,丰富课程内容,建构园本课程体系,促进了幼儿全面发展。

一、利用乡土自然资源,丰富区域活动课程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为区域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我们充分挖掘教师潜能,创新思路、交流做法、积累经验,形成了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体系。

1.科学规划课程,开发区域活动。

我们围绕“河南省农村学校应用性科研课题”《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构研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主题活动,充分发挥全园教师的创造力,对每项活动从目标、材料准备、操作方法、指导要点等方面认真规划,反复修改,开发了编织、布艺、线绳、粘贴、纸工、泥工六个系列的内容,形成了融观察、动手、益智、探究于一体的区域活动体系。

在小班设置了巧手坊、益智区、搭建区、豆豆书吧、娃娃家等区域。

中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强,在原有区域的基础上,每班重点设置了2至3个特色区域:“编织屋”内提供玉米皮、麦秆、彩绳等材料,开展编烟袋、戒指、蛋网、中国结等活动;“布艺坊”与民间手工艺相结合,开展缝制沙包、荷包、鞋垫、刺绣等活动;“粘贴坊”内根据提供的锯末、苍耳、种子、彩纸等材料开展各类粘贴活动。

同时结合孩子的个别差异和季节特点,我们不断调整、完善内容,为孩子提供了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较好的促进了幼儿能力和个性发展。

2.广泛收集材料,丰富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它为孩子和知识之间搭起了桥梁,是孩子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工具,是幼儿在区域中进行各类学习活动的有效载体。

我们收集的材料主要有四类:一是农村自然材料,二是农产品材料,三是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四是幼儿身边的材料。

我们发动家长、幼儿及教师广泛收集,并对材料进行有目的地筛选、清洗和归类,分装入盒,合理利用。

如玉米秆,长的当扁担挑着玩、当枪扛着玩、当马骑着玩,短的投放到建构区用来搭建、拼摆,再短的剪成小段、用来做风铃、眼镜、灯笼……收集的材料安全、卫生、经济、实惠,可操作性强,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乡土游戏在农村幼儿园中的作用

乡土游戏在农村幼儿园中的作用

乡土游戏在农村幼儿园中的作用乡土游戏是指源自农村地区的传统游戏,它是孩子们在乡村生活中常常玩耍的游戏,具有浓厚的乡土特色。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农村地区的传统乡土游戏逐渐被现代化的电子游戏所取代,孩子们的玩耍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乡土游戏在农村幼儿园中的作用依然不可忽视,它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观念。

本文将从乡土游戏的定义、历史渊源、作用和开展乡土游戏的方式等方面对乡土游戏在农村幼儿园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乡土游戏的定义乡土游戏是指在农村地区流行的游戏项目,它主要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然材料和简单的器具进行的游戏。

乡土游戏的形式多样,有地域性特征,包括跳绳、飞鸟、捉迷藏、踢毽子等各种各样的游戏。

这些游戏大多源自农村生活,与农民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内涵丰富,风趣幽默。

乡土游戏在农村幼儿园中广泛开展,既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交往能力,是农村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乡土游戏的历史渊源乡土游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乡土游戏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中国人勤劳朴实的农耕生活,也承载着丰富的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

乡土游戏与中国的传统节日、农事活动等紧密相连,如春节的放鞭炮、清明的踢毽子、端午的划龙舟等,这些游戏以不同的形式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

乡土游戏因为其浓厚的民俗特色与生活化的教育方式,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孩子们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2. 提高幼儿的实践能力乡土游戏注重实践,是一种通过动手操作、实际体验的游戏形式。

在这些游戏中,幼儿需要动手、动脑,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玩得好,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锻炼他们的身体,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可以帮助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

以下是一些关于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的建议:
1. 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深入挖掘当地的乡土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通过筛选和整理,将这些资源转化为适合幼儿学习的教育素材。

2. 创设乡土化的教育环境:幼儿园可以创设具有乡土特色的教育环境,如自然角、手工坊、民俗文化馆等,让幼儿在贴近自然的环境中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3.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户外游戏、角色扮演、故事会、手工艺等,让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提高幼儿的认知和技能水平。

4. 引导幼儿感受乡土文化: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到当地的博物馆、历史遗迹、民俗活动现场等地参观体验,让幼儿直观地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5. 促进家园合作:幼儿园可以积极与家长合作,引导家长参与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邀请家长到幼儿园协助开展教学活动、组织亲子活动等,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总之,将乡土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需要幼儿园教师不断地探索与实践,通过挖掘乡土资源、创设教育环境、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引导
幼儿感受乡土文化以及促进家园合作等方式,让幼儿在贴近自然的环境中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提高幼儿的认知和技能水平,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论如何让“乡土气息”走入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

论如何让“乡土气息”走入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

论如何让“乡土气息”走入农村幼儿园游戏化课程摘要:许多教师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让幼儿能够更快理解和掌握知识。

然而,由于农村幼儿园的教学力量和教学资源远低于城市幼儿园,因此,教师必须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并根据幼儿园的特征,利用本地资源进行游戏教学。

在农村获得当地资源更方便,可以直接作为教学资源,并与现代教学内容相结合,成为促进幼儿园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介绍了乡土气息走入农村幼儿园的游戏化课堂分析。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近年来,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外流,农村教育资源和教学人员相对稀少,因此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挖掘农村资源,不断促进儿童全面识字的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幼儿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能够深入利用当地资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改变学习目标,促进农村幼儿智力的发展。

幼儿的主要特点是热爱游戏,因此,在幼儿园开设各种各样的游戏课程对幼儿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幼儿园应结合日常学习的具体条件,围绕幼儿园的实际扩大,为幼儿开设游戏课程、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的教材、游戏资源等。

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自学能力,为幼儿未来的发展、成长和学习做好准备。

一、分析农村幼儿园教学现状与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建立幼儿园的时间相对较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家长对教育和消费的看法。

幼儿园不是无用的,幼儿园不会把太多的知识传授给幼儿,它的重点是提高幼儿的身心发展,培养他们的学习热情,此外,幼儿园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培养幼儿的优势。

教师自身的整体素质是确保幼儿有序学习的关键一步。

但由于农村幼儿园管理不太严格,对教师整体素质的要求不太严格,因此许多教师的教学质量不符合正规标准,许多教师连最基本的师资培训都没有通过,这些因素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

二、推进农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必要性2.1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我们经常说,孩子们的笑容像天使一样闪闪发光,因为他们总是无忧无虑地玩耍、奔跑、跳跃、玩耍,他们总是充满活力。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乡土文化是指每个地域特有的传统文化,它包括了本地的风土人情、民间风俗、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

乡土文化是每个地方独特的宝贵资源,它承载了当地人的生活智慧和民族精神,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乡土文化资源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幼儿们了解本地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还可以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这些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包括民间故事、民俗活动、传统戏剧、传统手工艺等等。

将这些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可以丰富幼儿的学习内容,增加他们的知识量,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在语言课程中,可以讲解当地的民间故事,让幼儿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在手工课程中,可以教授当地的传统手工艺,让幼儿亲身体验并学习制作。

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幼儿的知识储备,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乡土文化资源可以为幼儿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乡土文化资源是当地特有的宝贵资源,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民俗以及人文景观,这些都可以成为幼儿园丰富的教学资源。

幼儿园可以组织幼儿观赏当地的传统民俗活动,如年画展览、舞龙舞狮表演等等;也可以带领幼儿参观当地的传统手工艺作坊,让他们了解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幼儿园还可以利用当地的乡土文化资源,举办各种活动,如民歌比赛、传统服饰秀等,引导幼儿了解和参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激发幼儿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乡土文化资源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到幼儿园的课程中,可以激发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

幼儿在学习当地的传统文化时,可以通过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欣赏传统戏曲和舞蹈等方式,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建设与探索摘要: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本地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尤其是对乡村资源的挖掘与利用。

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元素,以各种方式进行本土课程资源的整合,以达到对乡土课程资源的辅助与支持。

作为幼儿园老师,要改变自己的课程开发观念,对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对当地的课程进行优化,优化课程开发,拓展课程内容,将当地资源引入课程设计中,从而提高幼儿的文化品位。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育;乡土课程1乡土课程资源的特点1.1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地方课程资源的内涵广泛,既有自然资源,又有人文资源。

利用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既能拓宽学生的文化眼界,又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1.2乡土课程具有地域性特征我们的教育覆盖了许多不同的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点。

这就使得地方课程资源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

1.3乡土课程还需要继续开发虽然中国地方课程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全部开发出来。

为此,需要对当地的课程资源进行不断地探索、筛选和处理,以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2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的意义课程的构建要有针对性。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当地教育资源的定位,使其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以达到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目的。

首先,进行本土资源的发掘,进行本土课程的建设。

也就是说,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得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让课程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所建构的课程应该以培养儿童的良好文化素质为目标。

儿童在幼年时期,对于文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即教师教给他们的东西,他们会尽力去学。

所以,教师要设计符合地方文化的课程,让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最好的成长。

幼儿园的目标是培养幼儿的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让他们学会做事情,学会爱自己。

在此基础上,以提升儿童的整体素质为核心,从而推动儿童的全面发展。

再次,为使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应将教学资源融入幼儿的生活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文学讲稿.第2页. ②文学讲稿.第6页. ③长满书的大树.第139页. ④文学讲稿.第5页.
参考文献: [ 1] [ 美 ] 弗 拉 基 米 尔·纳 博 科 夫.文 学 讲 稿.上 海 三
联书店, 2005年4月版. [ 2] 黑马译.长满书的 大 树.湖 北 少 年 儿 童 出 版 社 ,
2005年9月版. [ 3] [ 英 ] 艾 登·钱 伯 斯.打 造 儿 童 阅 读 环 境 .南 海 出
2.2.2利用本地的土特产设计活动 陇 南 有 “天 然 药 库 , 千 年 药 乡 ”之 称 , 盛 产 当 归 , 文 党, 红、黄芪, 大黄等, 药材总量占全国的70%。野生动物 有300多种, 其中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贵动物20多 种, 被 称 为 “珍 惜 动 物 园 ”。陇 南 的 栗 子 、猴 头 菌 、娃 娃 鱼 、大 红 袍 花 椒 和 文 县 贾 昌 的 柿 饼 、武 都 樱 桃 、礼 县 八 盘 梨 、 两 当 狼 牙 蜜 、文 县 薇 菜 等 特 产 都 很 驰 名 。幼 儿 园 可 以 以 孩子所处的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 围绕这些 极具地方 特色的各种特产设计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 不仅 可以增长幼儿的见识, 还可以使他们对家乡的认识逐渐 深化、丰富, 并且产生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 2.2.3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乡土化从某种意义上说, 就是文化的乡土化。乡土 化正是一个特定的区域文化总和的现实体现, 正是这些 乡土文化使得每个农村幼儿园拥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陇 南 地 区 有 许 多 旅 游 景 点 : 宕 昌 县 哈 达 铺 的 “红 军 长 征 纪 念 馆 ”, 陇 南 市 的 华 夏 北 方 第 一 洞— —— “万 象 洞 ”, 成 县 的 “西 峡 ”、“杜 甫 草 堂 ”, 康 县 的 “关 山 夜 月 ”, 文 县 的 “天 池 ”等 。这 些 景 点 不 仅 体 现 出 大 自 然 造 化 的 神 奇, 还 有 许 多 美 丽 动 人 的 传 说 。除 了 这 些 旅 游 景 点 , 陇南地区还有极具地方色彩的各种民间习俗、节日。 例 如 : 三 月 三 放 风 筝 , 五 月 端 午 包 粽 子 、缝 香 兜 , 七 月 里 的 花 会 , 八 月 中 秋 做 花 糕 、蜜 糕 等 。这 些 都 是 伴 随 着 历 史 的 演 变 而 形 成 的 文 化 积 淀 , 也 是 看 得 见 、听 得 到 、 摸得着的鲜活的乡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设置中, 就 可以融进许多地区特色的文化资源: 可以有古老的名 谣 、传 统 民 间 游 戏 , 各 种 地 方 特 色 的 风 味 食 品 , 极 具 民 族 风 情 的 装 饰 品 。这 些 无 不 浸 透 着 浓 郁 的 农 村 特 色 和 乡土气息, 贴近农村幼儿生活, 易被幼儿接受。 2.2.4编制乡土教材 陈侠在《中国大百科全书— ——教育类》中 提 到 : “乡 土教材 ( regional subject matter) 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 史、政治、文化和民族状况等内容的教材。18世纪, 法国 思想家卢梭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 童以乡土地理知识……”因此 , 在 一般性教育目标和课 程目标指引下, 可以结合本地区的特点, 编制真正适合 于农村幼儿园使用的教材, 它应具有开放性和动态性。 不同的幼儿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修改 , 其 内容可 以 扩 大 到 “乡 土 历 史 、乡 土 社 会 、乡 土 自 然 、乡 土 文 学 等”。教给儿童乡土教材, 不但符合幼儿教 育中由远及 近 、由 具 体 到 抽 象 的 原 则 , 而 且 有 利 于 幼 儿 认 识 乡 土 、 热爱乡土情感的培养。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 国家和地方都有为数不 少的幼教课程研究者, 幼儿园或主管部门可以经常定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 乡土化 乡土教材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 九亿在农村, 农村人口占到 70%, 因 此 大 力 发 展 农 村 幼 儿 教 育 , 对 于 促 进 全 国 幼 儿 教育事业的发展, 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全民素质的 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目前, 我国农村幼儿学前一年 毛入园率达到60%左右。同时, 为满足边远地区及少数 民族地区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要, 各种灵活多样 的非正规幼儿教育也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 由于我国 地区间自然和经济条件存在着较大差异, 在农村, 尤其 是边远贫困地区, 幼儿教育事业才刚刚起步, 远远不能 满足儿童入园的需要。而且幼教机构形式单一, 条件 差, 质量低, 功能单一, 这就使得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 与 大 中 城 市 、经 济 发 达 地 区 之 间 存 在 相 当 大 的 差 距 。
如何依靠目前的条件办好农村的幼儿教育, 这是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从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的 角度出发, 认为应因地制宜, 充分挖掘乡土资源, 发挥 本地优势, 以期找到一条适合农村幼儿园的发展之路。
1.农村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幼儿教育如果没有课程的有力支持, 任何美好的 设想最终都只能是纸上谈兵。对幼儿园来说, 过去以学 科为中心的课程现已被全面综合开放的课程观及全新 的 时 代 内 容 、促 进 发 展 的 课 程 活 动 所 代 替 。唐 淑 等 人 在 《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实践》中指出 : “幼儿园课程 是有目 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实施并贯彻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 的经验, 这种经验是幼儿园施加教育影响的一种中介, 以 引 导 和 促 进 幼 儿 朝 着 社 会 所 需 要 的 方 向 发 展 。 ”所 以, 幼儿园的课程其目标在于丰富幼儿的生活和学习 经验, 而不是系统传授成人世界现成的知识体系。 目前, 在我国农村幼儿园课程的设置中, 教学内容
1.4适合农村幼儿园的参考资料少、缺。 现在, 社会上关于学前教育的书籍五花八门, 种类繁 多, 可真正贴近幼儿园选用的却不多, 甚至是奇缺。许 多教师抱怨没有适用的教材, 当他们拿到一本本让他 们都感到陌生的教材时, 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就感到特 别费事, 而且被这些教材束缚了思想, 捆住了手脚。作 为活动主体的儿童, 其主动性便大打折扣, 兴趣不高。 所以, 这些以城市幼 儿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为依据的 书籍, 对于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农村幼儿来说, 只能是供 他们阅读的文字文本, 而不是感知体验的现实事物和 事 件 , 幼 儿 既 不 能 积 极 地 去 操 作 、探 索 , 也 没 有 条 件 感 受 、体 验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教育—财富蕴 藏 其 中 》 一书中指出 : “家庭、社区成员和社区内各 组织的参与 是确保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社区内的人文气 氛、环境布置、设施设备等 因素对教育者将产生重大影 响。所以, 农村幼儿生活的环境、接触到的事物, 影响着 他们心理的发展、知识经验的获得。因此 , 农村 的学前 教育中课程的乡土化和编写适合农村幼儿的乡土教材 就显得尤为重要。 2.农村幼儿园课程乡土化的意义及课程的乡土化 2.1课程乡土化的意义。 作为不同区域的幼儿教育, 农村和城市区分的地 域意义中, 蕴涵着鲜明的文化意义, 这就是农村幼儿教 育的乡土化问题。乡土化是地域问题, 同时也属于文化 范畴, 每个幼儿园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发展空间, 在这 一特殊的空间中, 不仅有着幼儿园发展的经济资源, 还 有 着 幼 儿 园 发 展 的 人 力 资 源 、教 育 资 源 、文 化 资 源 等 。 农村幼儿园只有扎根于家乡的土壤, 才能得到当地人 民的支持, 才能有发展的活力。 从幼儿身心发展来看, 真正贴近幼儿生活的那些 活 动 比 仅 仅 在 课 堂 上 、教 室 里 说 的 、学 的 要 重 要 得 多 。 因此, 要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走进 生活、走向社会 , 而这 些都需要在乡土环境中来实施。同时, 发挥乡土优势, 挖掘乡土资源, 才能创办农村特色的幼儿园。而放弃对 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 农村幼儿园则可能会 陷入简单 模仿城市的邯郸学步的尴尬境地。 2.2农村幼儿园课程的乡土化。 和城市幼儿园相比, 农村幼儿园的确有很大差距: 园 舍寒碜, 教师队伍水平不高, 玩、教具缺 乏, 适合的教材 少, 经费紧张。但是, 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 大自然丰富多 彩, 活动场地充足宽余, 相对人少、车少, 环境污染小, 噪 音小, 人为的危险不多。在课程的设置上, 笔者以甘肃省 陇南地区为例, 来谈谈农村幼儿园课程的乡土化。 2.2.1利用陇南的自然条件来进行课程设置
的 “小 学 化 ”、教 学 模 式 的 “城 市 化 ”倾 向 十 分 严 重 。不 少 农村幼儿机构采用的是小学低年级的课程, 大多数学 前班以上课为主, 每天上课节数、上 课时间和小学几乎 没有差别: 孩子们拥挤地 坐在教室里读、写、算 , 完全是 小学的管理方式, 幼儿园变成了幼儿学校。在农村, 很 多幼儿园都埋怨条件差, 羡慕城市的条件及环境设备。 有条件的村镇从城市购买昂贵的玩具、教具 , 但没有考 虑到是否实用, 单纯用城市的教材教农村的幼儿, 而没 有从农村的生活实际出发, 结果由于这些内容远离农 村生活实际, 和农村生活相差甚远, 孩子们很难听懂、 学 会 。农 村 幼 儿 园 课 程 设 置 出 现 “小 学 化 ”、“城 市 化 ”的 倾向, 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版公司, 2007年10月版. [ 4] 周兢, 余珍有.幼 儿 园 语 言 教 育.人 民 教 育 出 版
社, 2004年8月版.
123
○ 教育教学研究 2008年8月号下旬刊
教育, 且大多数未经过专业训练。而许多幼儿园为了节省 人力和资金, 也未将教师的培训计划引入幼儿园整体规 划之中, 使得教师观念得不到更新, 方法得不到改进, 能 力得不到提高。而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低、待遇差, 社 会地位不高又使得教师队伍流动频繁, 工作上信心不足, 缺乏活力和创新精神。所以, 在教学上, 许多教师只是单 纯教幼儿数数、认字, “移植”城市幼儿园的课程模式, 很 少 考 虑 城 乡 幼 儿 在 认 知 、生 活 经 验 、兴 趣 等 方 面 的 差 异 。 没有系统掌握幼儿教育的理论和方法, 不能有效地利用 本地区的教育资源, 缺少发现的眼睛、创新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