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混凝实验报告(实用)

合集下载

混凝实验报告总结

混凝实验报告总结

一、实验背景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混凝实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探索最佳混凝工艺条件,提高水处理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2. 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3.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加量、pH值等)。

三、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

混凝剂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和沉淀物网捕等机理,使胶体颗粒脱稳,相互碰撞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实现净水目的。

四、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原水、混凝剂、助凝剂、pH值调节剂、烧杯、搅拌器、pH计等。

2.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原水,加入适量的混凝剂,搅拌一定时间;(2)调节pH值,观察矾花形成情况;(3)加入助凝剂,继续搅拌;(4)观察絮体沉降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为7ml时,混凝效果最佳。

在此条件下,矾花形成迅速,沉降速度快,出水浊度低。

2. 最佳pH值为7.63,在此pH值下,混凝剂水解程度高,脱稳效果显著。

3. 助凝剂对混凝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相对较小。

在最佳混凝剂投加量和pH值条件下,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混凝剂、pH值和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为实际水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最佳混凝工艺条件为:混凝剂投加量为7ml,pH值为7.63,无需添加助凝剂。

3. 实验结果可为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水处理效果。

七、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过程中,未对混凝剂种类进行深入研究,今后可对不同混凝剂进行对比实验,探究其适用范围。

2. 实验过程中,未对助凝剂种类和用量进行系统研究,今后可对助凝剂进行优化,提高混凝效果。

3. 实验过程中,未对混凝过程中的水质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今后可对混凝过程中水质变化进行跟踪,为优化混凝工艺提供数据支持。

混凝实验报告(一)

混凝实验报告(一)

混凝实验报告(一)混凝实验报告概述•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索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和性质。

•实验时间:2022年10月23日•实验地点:实验室A-305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材料:–水泥–砂子–骨料–水–混凝土摊铺模具2.材料配比:–根据所需混凝土强度和外观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泥、砂子、骨料比例。

3.搅拌混凝土:–将水泥、砂子和骨料适量放入搅拌机中;–开始搅拌,并逐渐加入适量清水,直至混凝土均匀。

4.浇筑混凝土:–将混凝土倒入摊铺模具中;–使用振动器震动模具,以排除气泡。

5.养护混凝土:–将模具中的混凝土放置在恒温恒湿环境中,进行养护;–养护时间视混凝土配比和强度要求而定。

实验结果•实验结束后,混凝土在养护期间发生硬化,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

•根据实验目的和需求,可以调整配比以获得不同强度、颜色和纹理的混凝土。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性质。

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具有广泛的应用,能够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要求。

混凝土的配比和养护对其性能影响显著,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实验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务必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避免接触混凝土和呼吸有害物质。

•搅拌过程中注意保持机器平衡和稳定,避免事故发生。

•混凝土硬化后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必要时使用护肤霜或洗涤液清洗。

实验改进方向•在实验中可以尝试不同配比的混凝土,比较其强度和耐久性的变化。

•可以在养护过程中设置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条件,观察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总结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混凝土的制备过程和基本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合理的配比和养护措施能够改善混凝土的质量,满足不同工程项目的需求。

参考文献•张三, 李四. 混凝土制备与性能分析[J]. 建筑材料学报, 2021, 28(6): .•王五, 赵六. 混凝土硬化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研究[J]. 化学与材料工程, 2022, 39(3): 89-95.。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混凝实验,研究混凝剂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最佳混凝剂用量及混凝时间,为水处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原理,混凝是指在水中加入混凝剂后,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降或过滤。

混凝剂一般为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高分子物质,其作用机理主要有吸附、中和、电中和和凝聚等。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实验室自来水、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搅拌器、玻璃容器、pH计、浊度计等。

方法:1. 取一定量自来水倒入玻璃容器中;2. 用搅拌器将水搅拌均匀;3. 用pH计检测水的初始pH值;4. 在搅拌的同时,向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混凝剂;5. 混凝一定时间后停止搅拌,观察絮凝体的生成情况;6. 用浊度计检测水的浊度,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混凝剂用量的增加,水中絮凝体的生成量逐渐增加,浊度逐渐降低,水质得到了改善;2. 随着混凝时间的延长,絮凝体的大小逐渐增加,浊度进一步降低,但当混凝时间过长时,絮凝体又会发生分散,浊度会有所上升;3. 初始水质的pH值对混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pH值在6.5-7.5之间时,混凝效果较好。

结论:混凝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减少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水质的不同情况,合理控制混凝剂的用量和混凝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混凝实验,我们对混凝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水处理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操作的经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报告撰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引言:混凝是一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用于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溶解物,以提高水质。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混凝过程,探究不同条件下的混凝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水样:采集自自来水厂的自来水- 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 混凝剂浓度:0.1 g/L、0.2 g/L、0.3 g/L- 水样pH值调节剂:氢氧化钠(NaOH)、盐酸(HCl)2. 实验方法:- 步骤一:准备三个不同浓度的混凝剂溶液,分别为0.1 g/L、0.2 g/L、0.3g/L。

- 步骤二:取一定量的自来水样,分成三组,每组分别加入相应浓度的混凝剂溶液。

- 步骤三:使用搅拌器将混凝剂与水样充分混合,搅拌时间为5分钟。

- 步骤四:待混凝剂与水样反应完成后,停止搅拌并静置一段时间,观察悬浮物的沉降情况。

- 步骤五:测量不同条件下水样的浊度,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进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不同浓度的混凝剂对水样的混凝效果有显著影响。

通过测量水样的浊度,可以客观地评估混凝效果。

1. 不同混凝剂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了0.1 g/L、0.2 g/L和0.3 g/L的混凝剂浓度。

结果显示,随着混凝剂浓度的增加,水样的浊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混凝剂中的聚合氯化铝可以与水中的悬浮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从而使悬浮物沉降速度加快。

2. 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pH值是另一个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实验中,我们分别使用氢氧化钠和盐酸来调节水样的pH值。

结果显示,在酸性条件下(pH值低于7),混凝效果更好,浊度降低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在酸性条件下,混凝剂与水中的悬浮物更容易发生反应,形成较大的絮凝物。

3. 混凝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混凝剂与水样反应后的静置时间也会对混凝效果产生影响。

随着静置时间的延长,悬浮物的沉降速度逐渐加快,浊度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较大的絮凝物在静置过程中会逐渐沉降,从而使水样变得更清澈。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一、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测试混凝剂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将混凝剂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得出混凝剂使用量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

二、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混凝剂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分别将混凝剂A、B、C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A/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B/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C/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A、B、C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A、B、C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得出不同混凝剂使用量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

三、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评估混凝剂与水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将混凝剂A、B、C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A/水体系的比例,取出混凝剂B/水体系的比例,取出混凝剂C/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A/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B/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C/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A、B、C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A、B、C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评估混凝剂与水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剂混凝机理及作用方式;2、掌握常用混凝剂对水质的处理效果;3、熟悉混凝工艺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混凝时,混凝剂与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电荷中和作用,形成较大的絮凝团,并形成一定密度的絮体,从而使水中溶解物、悬浮物或胶体颗粒等杂质得以集结、附着并迅速沉降。

混凝剂主要有无机盐和有机高聚物两大类,常用的有氯化铝、硫酸铝、聚合铁盐、聚合铝盐等。

三、实验步骤1、将水样倒入混凝澄清装置中;2、将混凝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混凝槽,并进行搅拌;3、待混凝剂与水中的杂质充分反应后,停止搅拌;4、观察混凝后水样的悬浮物;5、待悬浮物沉降后,取上清液进行测定。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分别使用了氯化铝和聚合铁盐作为混凝剂进行处理。

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混凝剂均能使水样中的悬浮物集结成絮体并沉降,但聚合铁盐的效果更好。

这是因为聚合铁盐是一种高分子有机聚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官能团化合作用,能有效地集结水中的杂质。

五、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混凝实验,初步了解了混凝剂的混凝机理和作用方式,掌握了常用混凝剂对水质的处理效果。

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混凝剂的投加量和混凝时间,以及混凝后需等待悬浮物沉降后再进行测定。

同时,还需要注意混凝剂的种类选择,根据水质和实际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混凝剂。

六、参考文献[1] 水处理学. 朱成钢,刘上岐主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2] 环境工程学. 丁仲礼,林长森编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3] 膨胀土等胶结材料的沉降实验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方法,适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浑浊物、色度、胶体和油脂等杂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研究不同混凝剂对水的混凝效果以及水的pH值和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探究混凝过程的机理和优化混凝条件。

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剂为铁(Ⅲ)氯化物、铝(Ⅲ)氯化物和硫酸铵铁(Ⅲ),分别称取适量混入500mL这样的容器中,加入适量的净水搅拌使混凝剂完全溶解,然后将一定量的硬质水样液(100mL)加入其中,用漏斗过滤器过滤出混凝后的水,用透过滤纸的光线强度测定仪,测定过滤后水的透明度,并记录其透射率。

同时,记录混凝前水的pH值和温度,并在混凝后再次记录。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铁(Ⅲ)氯化物、铝(Ⅲ)氯化物和硫酸铵铁(Ⅲ)均具有较好的混凝效果,其混凝后的水的透明度明显提高。

其中,铁(Ⅲ)氯化物和硫酸铵铁(Ⅲ)的混凝效果略优于铝(Ⅲ)氯化物。

不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可能与其所含的氧化性、还原性离子的数量和能量、pH值等因素有关。

此外,实验表明,不同pH值下,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也会有所不同。

在酸性条件下,它们的混凝效果较好,其中硫酸铵铁(Ⅲ)的混凝效果最好。

但在强碱性环境下,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会受到一定影响,其中铁(Ⅲ)氯化物的混凝效果最差。

另外,实验还发现,温度对混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

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会逐渐下降,可能是由于温度升高后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混合物中的悬浮物增加在粘度下降的情况下,从而不利于混凝。

讨论与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分析不同混凝剂对水的混凝效果以及水的pH值和温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可以看出混凝剂的选择、pH值的调整和温度的控制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混凝效果的好坏。

通过深入研究以上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可以有效优化混凝工艺,并为实际水处理中的混凝工艺的优化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此外,鉴于不同混凝剂的差异性,水处理工程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剂,提高混凝效率,降低成本。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3篇)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搅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混凝搅拌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3. 分析不同混凝剂和搅拌条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 优化混凝搅拌工艺,提高水处理效果。

二、实验原理混凝搅拌实验是水处理过程中关键的一环,通过向水体中加入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脱稳,相互聚集形成絮凝体,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压缩双电层作用:混凝剂中的正电荷离子与悬浮物表面的负电荷离子发生中和反应,使悬浮物表面的电荷降低,从而降低悬浮物的稳定性,促进其聚集。

2. 吸附架桥作用:混凝剂分子中的桥连基团吸附在悬浮物颗粒表面,将不同颗粒连接起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3. 电中和作用:混凝剂中的正电荷离子与悬浮物表面的负电荷离子发生中和反应,降低悬浮物的表面电荷,从而降低其稳定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原水、聚合氯化铝、硫酸铝、聚丙烯酰胺等混凝剂。

2. 实验仪器:烧杯、搅拌器、秒表、温度计、量筒、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取一定量的原水置于烧杯中,测量水温。

2. 混凝剂投加:根据实验设计,向烧杯中加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混凝剂。

3. 搅拌:启动搅拌器,以一定速度搅拌水样,保持搅拌时间。

4. 取样:在搅拌过程中,定时取样,观察絮凝体形成情况。

5. 过滤:将样品过滤,测量过滤后的浊度。

6.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混凝剂和搅拌条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剂种类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对混凝效果较好,而聚丙烯酰胺的混凝效果较差。

2. 混凝剂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随着混凝剂浓度的增加,混凝效果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浓度后,混凝效果变化不大。

3. 搅拌速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对混凝效果有较大影响。

搅拌速度过快,容易破坏絮凝体;搅拌速度过慢,则混凝效果较差。

4. 搅拌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搅拌时间对混凝效果有较大影响。

水泥混泥土实验报告(3篇)

水泥混泥土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能和施工工艺;2. 掌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3. 掌握水泥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和检测方法;4. 提高对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认知。

二、实验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 砂:中粗砂;3. 石子:碎石;4. 水:自来水;5. 化学外加剂:减水剂;6. 其他材料: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搅拌机、混凝土搅拌筒、坍落度筒、钢尺、水泥净浆搅拌机等。

三、实验仪器1. 水泥净浆搅拌机;2. 搅拌筒;3. 坍落度筒;4. 钢尺;5. 砂浆搅拌机;6.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

四、实验方法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水泥、砂、石子、水的用量,并计算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等指标。

2. 水泥混凝土搅拌:将水泥、砂、石子、水按照配合比要求倒入搅拌筒中,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约为2分钟。

3. 水泥混凝土浇筑:将搅拌好的水泥混凝土倒入模板中,用钢尺进行振捣,使混凝土密实。

4. 水泥混凝土养护:将浇筑好的水泥混凝土放置在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5. 水泥混凝土检测:在养护期满后,对水泥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指标的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以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石子:水 = 1:2.5:4.5:0.52. 水泥混凝土搅拌按照配合比要求,将水泥、砂、石子、水倒入搅拌筒中,搅拌2分钟后,水泥混凝土达到均匀状态。

3. 水泥混凝土浇筑将搅拌好的水泥混凝土倒入模板中,用钢尺进行振捣,使混凝土密实。

4. 水泥混凝土养护将浇筑好的水泥混凝土放置在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5. 水泥混凝土检测(1)坍落度:按照坍落度试验方法,将水泥混凝土装入坍落度筒中,观察坍落度值为40mm。

(2)抗压强度:按照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将水泥混凝土制成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检测抗压强度值为35MPa。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篇一: 混凝实验报告物化实验一混凝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

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质处理的过程。

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

1nm~0.1m S过试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1. 2. 3. 4.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

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 电位。

Zeta 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 电位约在(-30mV)以上。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然而当Zeta 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素。

二、实验原理混凝阶段处理的主要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交替杂质。

混凝过程的完善程度和对后续处理,如沉淀、过滤影响很大,所以,它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我们知道,天然水中存在着大量悬浮物,形态各异,有些大颗粒悬浮物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沉降;而另一种室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降是不能去除的。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的矾花容易下沉,自投加混凝剂直至形成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混凝过程最关键的是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因混凝剂的种类较多,所以混凝条件很难确定;要选定某种混凝剂的投加量,还需考虑pH的影响,如果pH 过低(小于4)则所投的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主要产物中没有足够的羟基进行桥联作用,也就不容易生成高分子物质,徐凝作用较差;如果pH过高(大于9),它又会出现溶解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混凝作用的情况。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1)六联搅拌器(1台);(2)光电浊度仪(1台);(3)酸度计(1台);(4)烧杯(1000mL6个);(5)烧杯(500mL1个);(6)移液管(1,2,5,10mL各一支)。

四、实验用试剂(1)聚合硫酸铝;(2)盐酸(质量分数10%);(3)氢氧化钠(质量分数10%)。

五、实验操作步骤1.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量(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取800mL原水,将装有水样的烧杯置于搅拌器上。

(2)在6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3,5,7,9,10mL的聚合硫酸铝,记录6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

(3)启动搅拌器程序,快速搅拌30s,转速为300r/min,中速搅拌5min,转速为150r/min,慢速搅拌10min,转速为70r/min。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一、引言混凝作为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实验,在水处理、建筑材料等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次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以期提高混凝效率和质量。

二、实验方法1. 实验原理混凝是通过添加混凝剂,使悬浮在水中的细小颗粒迅速沉淀并凝结成块状的过程。

常用的混凝剂包括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

2. 实验装置与试剂本次实验所需的装置包括:玻璃棒、磁力搅拌器、容量瓶、滴定管、烧杯等。

试剂包括硫酸铝、水样。

3.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清洗实验仪器、准备试剂。

(2)制备不同浓度的混凝液:将一定量的硫酸铝加入不同的容量瓶中,并用去离子水稀释,得到不同浓度的混凝液。

(3)取样测试:从水样中取一定量的样品,加入混凝液中,并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均匀。

(4)观察与分析:观察混凝液的沉淀情况,计算混凝效果。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按照不同的浓度制备了三组混凝液,分别为5%、10%和15%的硫酸铝混凝液。

并在同样条件下,将水样加入各组混凝液中进行反应。

经过一段时间的搅拌,观察到混凝液中颗粒逐渐沉淀,并形成混凝块,混凝效果明显。

其中,浓度为15%的混凝液效果最佳,沉淀块形状更为饱满、坚固。

混凝效果的优劣主要受到混凝剂浓度、反应时间和水样质量的影响。

较高的混凝剂浓度可以提高混凝效果,但当浓度过高时,反而会造成过度凝结,使混凝块过于致密而难以分离。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需求选择适当的混凝剂浓度。

反应时间也是影响混凝效果的重要因素。

反应时间过短,颗粒可能没有完全沉淀;反应时间过长,可能会出现过度凝结的情况。

因此,在实验操作中,我们需要掌握合理的反应时间,以获得最佳的混凝效果。

水样的质量也会对混凝效果产生影响。

水样中悬浮颗粒的种类和浓度不同,对混凝液的混凝效果也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水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浓度。

四、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制备不同浓度的硫酸铝混凝液,加入水样进行混凝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 混凝剂浓度较高可以提高混凝效果,但过高的浓度会导致过度凝结。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

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 1000 ml 烧杯1 只2. 500 ml 矿泉水瓶6 只3. 100 ml 烧杯2 只4. 5 ml 移液管1只5. 400 ml 烧杯 2 只6. 5ml 量筒 1 台7. 吸耳球 1 个8. 温度计(0-50C)1只9. 100 ml 量筒 1 个10. 10 ml;量筒1只四、实验试剂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 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 500 ml。

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 g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 ;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6 个500 ml 瓶子,分别取400 ml 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矶花,在表1 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土是一种强度高、抗压性好的建筑材料。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来测试混凝土的性能。

本次实验主要测试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实验采用了标准的混凝土试块,试块尺寸为150mm x 150mm x 150mm。

实验步骤如下:
1. 准备混凝土试块,按比例将水泥、砂子、石子混合,在搅拌机中搅拌均匀。

2. 将混合好的混凝土倒入试块模具中,用振动器振动5-10秒。

3. 将试块模具放置于震动平台上,进行标准养护。

试块在混凝土龄期达到28天时进行测试。

4. 在试块上打上编号,并将其放在试验机上。

试验机按标准压缩试验进行测试,测试过程中保持稳定的速度。

5. 测试完成后,根据试验机显示的数据计算出试块的抗压强度。

实验结果如下:
试块编号抗压强度(MPa)
1 31
2 34
3 29
4 36
5 32
平均抗压强度为32.4MPa。

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符合标准要求,可以满足建筑使用的要求。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泥的质量、混合比例、搅拌时间等。

因此,对于不同的混凝土应用场景,需要采用不同的比例和质量的原材料来配制混凝土,以获得合适的强度和性能。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篇一:混凝实验报告物化实验一混凝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

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质处理的过程。

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

1nm~0.1m通过试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1. 2. 3. 4.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

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然而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

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 1000 ml烧杯1只2. 500 ml矿泉水瓶6只3. 100 ml烧杯2只4. 5 ml移液管1只5. 400 ml烧杯2只6. 5ml量筒1台7. 吸耳球1个8. 温度计(0-50℃)1只9. 100 ml量筒1个10. 10 ml;量筒1只四、实验试剂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 ml。

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 g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 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篇一: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

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1000ml烧杯1只2.500ml矿泉水瓶6只3.100ml烧杯2只4.5ml移液管1只5.400ml烧杯2只6.5ml量筒1台7.吸耳球1个8.温度计(0-50℃)1只9.100ml量筒1个10.10ml;量筒1只四、实验试剂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ml。

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g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6个500ml瓶子,分别取400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混凝土实验,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特点,掌握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实验原理,混凝土是由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等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人工石材,其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混凝土的主要性能包括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冻融性、抗渗性等。

实验仪器和材料,水泥、砂、骨料、水、混凝土试验台、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模具、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机等。

实验步骤:1. 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和原材料的性能,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水的比例。

2. 搅拌混凝土,按照配合比,将水泥、砂、骨料和水放入混凝土搅拌机中进行搅拌,直至混凝土均匀一致。

3. 浇筑模具,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混凝土模具中,用振实棒进行振实,使混凝土密实均匀。

4. 养护混凝土,在混凝土凝固后,进行养护处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5. 抗压强度试验,在混凝土养护后,使用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机进行试验,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混凝实验,得出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为XXMPa,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通过实验还可以得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合理,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得到了有效控制。

实验结论:本次混凝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和施工工艺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严格的施工工艺可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实验注意事项:1.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要根据原材料的性能和实际工程要求进行合理设计,避免配合比失衡导致混凝土性能不达标。

2. 混凝土的施工工艺要严格控制,保证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避免施工工艺不当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3. 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要及时、有效,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混凝实验报告到此结束,希望本次实验结果对大家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能够更加重视混凝土的质量和施工工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感谢聆听...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

1000 ml烧杯1只2。

500 ml矿泉水瓶 6只3。

100 ml烧杯2只4。

5ml移液管 1只5.400 ml烧杯2只6。

5ml量筒 1台7.吸耳球1个8.温度计(0—50℃) 1只9。

100 ml量筒1个10。

10 ml;量筒 1只四、实验试剂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 ml.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 g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 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g/L;用电子天平称取0。

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 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 g/L.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

0 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4、根据矾花描述确定最小投加量A。

(三)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的选择1、用6个500 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将混凝剂按不同投量(按4/6A~9/6A的量)分别加入到400 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六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2中。

3、搅拌,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

4、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 min,记录矾花描述。

5、根据矾花描述求得B.(四)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最佳投加比例的确定1、用6个500ml瓶子,分别取400 ml原水。

2、将混凝剂按2/3B的投量,助凝剂按不同投量(依次按1/3C~6/3C的剂量)分别加入到400 ml原水样中,利用均分法确定此组实验的六个水样的混凝剂投加量,记录在表3—1中.3、摇匀,搅拌,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4、停止搅拌,静止沉淀10 min,描述矾花,记录在表3-1中。

5、按1~4同样的步骤,把混凝剂投加量改为B、4/3B,数据分别记入表3-2、3-3.(五)实验数据记录1、原水特征:温度25摄氏度,pH在6~7之间.2、测定混凝剂的最小投加量。

表1 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混凝剂的类型氯化铁水样编号123456混凝剂加注量(mL)181920181617相当剂量(mg/L)9095100908085矾花描述很细、轻很细结实矾花,3分钟沉底较大、实很细很细结论183、测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表2 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混凝剂的类型氯化铁助凝剂的类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助凝剂加注量(mL)0。

9相当剂量(mg/L)0。

045水样编号123456混凝剂加注量(mL)121518212427相当剂量(mg/L)607590105120135矾花描述很细、轻结实矾花,10分钟结实矾花,5分结实矾花,7分钟结实矾花,10很细、轻沉底钟沉底沉底分钟沉底结论184、混凝剂与助凝剂最佳投加比例的确定表3-1 助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混凝剂的类型氯化铁助凝剂的类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混凝剂加注量(mL)12相当剂量(mg/L)60水样编号123456助凝剂加注量(mL)0。

30.60。

91。

2 1.51.8相当剂量(mg/L)0.0150.030。

0450.060.0750。

09矾花描述结实矾花,5分钟沉底结实矾花,5分钟沉底结实矾花,6分钟沉底较大矾花较大矾花较大矾花表3-2 助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混凝剂的类型氯化铁助凝剂的类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混凝剂加注量(mL)18相当剂量(mg/L)90水样编号123456助凝剂加注量(mL)0.30.60。

91.21。

51。

8相当剂量(mg/L)0。

0150.030。

0450.060.0750。

09矾花描述结实矾花,6分钟沉底结实矾花,8分钟沉底结实矾花,9分钟沉底较大矾花较大矾花大、实表3—3 助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混凝剂的类型氯化铁助凝剂的类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混凝剂加注量(mL)24相当剂量(mg/L)120水样编号123456助凝剂加注量(mL)0。

30。

60。

91。

21。

51。

8相当剂量(mg/L)0.0150.030.0450.060.0750.09矾花描述结实矾花,7分钟沉底结实矾花,9分钟沉底结实矾花,11分钟沉底较大矾花大、实很轻六、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分析表一知混凝剂最小投加量是18ml,相当剂量90mg/l。

分析表二知混凝剂最佳投加量是18ml,相当剂量90mg/l。

分析表三知助凝剂最佳投加量是0.3ml,相水样编号123456当剂量0.015ml.最佳投加比例是60:1。

七、试验误差分析本实验操作时,震荡的时间不够长,没摇匀,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如最小投加量的测定。

另外,实验用水大颗粒悬浮物没有过滤,影响了实验的观察.今后的事件中,我组人员需更加认真负责,更加有耐心。

ﻬ五、实验数据处理1、实验记录表:混凝沉淀实验记录2、吸光度与投药量关系曲线:3、本实验过程及方法设计中的确有需要加以改进之处,原因是:水样光密度0.092 温度(oC)17 PH 11.12投药量m L0。

61.5 2。

43。

34.15。

0(mg/L)9.022.5 36。

0 49.5 61。

5 75.0 初矾花时间 无 4’25'’ 2’20'' 1'02’’ 56’’ 54'’矾花沉淀情况 无少量沉淀较明显较明显明显明显沉淀后PH值 10。

66 10.06 9.308。

54 7.04 6。

57吸光度A0。

1170.103 0.083 0。

073 0。

0280.030改进的建议是:六、思考题1、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是水温T;PH;电动搅拌器转速n;混凝剂的量;水中杂质的成分、性质及浓度。

2、混凝剂投加的量过大,效果不一定好的原因是3、若实验有混凝剂投加量和最佳PH两个因素的变化对混凝效果应该采取正交实验设计此实验,如下表:正交实验表混凝剂量(mg/L)PH4567899.0S1S7S13S19S25S3122.5S2S8S14S20S26S32 36。

0S3S9S15S21S27S3349。

5S4S10S16S22S28S3461。

5S5S11S17S23S29S3575。

0S6S12S18S24S30S36理解:最好按三因素四水平进行正交设计。

化学混凝实验一、实验目的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方法去除。

向这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可以使分散颗粒相互结合聚集增大,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废水差别很大,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种类、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水温、浊度、水流速度梯度等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加深对混凝沉淀原理的理解;2、掌握化学混凝工艺最佳混凝剂的筛选方法;3、掌握化学混凝工艺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化学混凝的处理对象主要是废水中的微小悬浮物和胶体物质.根据胶体的特性,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投加电解质、相反电荷的胶体或高分子物质等方法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胶体颗粒凝聚在一起形成大颗粒,然后通过沉淀分离,达到废水净化效果的目的。

关于化学混凝的机理主要有以下四种解释....感谢聆听...1、压缩双电层机理当两个胶粒相互接近以至双电层发生重叠时,就产生静电斥力。

加入的反离子与扩散层原有反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将部分反离子挤压到吸附层中,从而使扩散层厚度减小。

由于扩散层减薄,颗粒相撞时的距离减少,相互间的吸引力变大。

颗粒间排斥力与吸引力的合力由斥力为主变为以引力为主,颗粒就能相互凝聚。

...感谢聆听...2、吸附电中和机理异号胶粒间相互吸引达到电中和而凝聚;大胶粒吸附许多小胶粒或异号离子,ξ电位降低,吸引力使同号胶粒相互靠近发生凝聚。

3、吸附架桥机理吸附架桥作用是指链状高分子聚合物在静电引力、范德华力和氢键力等作用下,通过活性部位与胶粒和细微悬浮物等发生吸附桥连的现象。

4、沉淀物网捕机理当采用铝盐或铁盐等高价金属盐类作凝聚剂时,当投加量很大形成大量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的胶粒,水中的胶粒以这些沉淀为核心产生沉淀。

这基本上是一种机械作用。

在混凝过程中,上述现象常不是单独存在的,往往同时存在,只是在一定情况下以某种现象为主。

三、实验材料及装置1、主要实验装置及设备(1)化学混凝实验装置采用是六联搅拌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

调零上升下降定时 1搅拌 1转速表搅拌 2定时 2沉淀双速电源自动手动图1 化学混凝实验装置(2)pHS —2型精密酸度计;(3)COD 测定装置。

(4)干燥箱(5)分析天平2、实验用水生活污水、造纸废水、印染废水等。

3、实验药品(1)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 )、聚合氯化铝(PAC )、聚合硫酸铁铝(PAFS )、聚丙烯酰胺(PA M)等;(2)C OD 测试相关药品。

四、实验内容1、实验方法取300mL废水于500mL烧杯中,加酸或碱调整pH值后,按一定的比例投加混凝剂,在六联搅拌器上先快速搅拌(转速200r/min)2min,再慢速搅拌(80r/min)10min,然后静置,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絮体形成的时间、大小及密实程度、沉淀快慢、废水颜色变化等现象。

静置沉淀30min后,于表面2~3cm深处取上清液测定其pH和COD。

...感谢聆听...2、实验步骤(1)最佳混凝剂的筛选根据所选废水的水质特点,利用聚合硫酸铁(PF S)、聚合氯化铝(PAC)、聚合硫酸铁铝(PAFS)、聚丙烯酰胺(PAM)等常规混凝剂进行初步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和检测结果,筛选出适宜处理该废水的最佳混凝剂。

(2)混凝剂最佳投加量的确定利用筛选出的混凝剂,取不同的投加量进行混凝实验,实验结果记入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