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总结
![混凝实验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32e996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8f.png)
一、实验背景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混凝实验,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探索最佳混凝工艺条件,提高水处理效果。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2. 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3.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加量、pH值等)。
三、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
混凝剂通过压缩双电层、吸附电中和、吸附架桥和沉淀物网捕等机理,使胶体颗粒脱稳,相互碰撞聚集,形成较大的絮体,从而实现净水目的。
四、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原水、混凝剂、助凝剂、pH值调节剂、烧杯、搅拌器、pH计等。
2. 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原水,加入适量的混凝剂,搅拌一定时间;(2)调节pH值,观察矾花形成情况;(3)加入助凝剂,继续搅拌;(4)观察絮体沉降情况,记录相关数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混凝剂投加量为7ml时,混凝效果最佳。
在此条件下,矾花形成迅速,沉降速度快,出水浊度低。
2. 最佳pH值为7.63,在此pH值下,混凝剂水解程度高,脱稳效果显著。
3. 助凝剂对混凝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相对较小。
在最佳混凝剂投加量和pH值条件下,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不明显。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验证了混凝剂、pH值和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为实际水处理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2. 最佳混凝工艺条件为:混凝剂投加量为7ml,pH值为7.63,无需添加助凝剂。
3. 实验结果可为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水处理效果。
七、实验不足与展望1. 实验过程中,未对混凝剂种类进行深入研究,今后可对不同混凝剂进行对比实验,探究其适用范围。
2. 实验过程中,未对助凝剂种类和用量进行系统研究,今后可对助凝剂进行优化,提高混凝效果。
3. 实验过程中,未对混凝过程中的水质变化进行详细分析,今后可对混凝过程中水质变化进行跟踪,为优化混凝工艺提供数据支持。
人工拌混凝土实验报告
![人工拌混凝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15dd9b4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069eb6a.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工拌合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与计算。
3. 掌握混凝土拌合过程中各组分比例的调整方法。
4. 评估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一种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人工拌合混凝土是通过人工方式将各组分混合均匀,以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性能。
三、实验材料1. 水泥:P.O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砂:中砂,细度模数2.6。
3. 石子:碎石,粒径5-20mm。
4. 水: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5. 其他:塑料桶、搅拌棒、天平、量筒、钢尺等。
四、实验仪器1. 搅拌桶:容积为5L。
2. 搅拌棒:直径为20mm。
3. 天平:精确到0.01g。
4. 量筒:100ml、200ml、500ml。
5. 钢尺:1m。
五、实验步骤1. 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水泥、砂、石子和水的用量。
例如,设计混凝土强度为C30,坍落度为50mm,砂率取35%,水灰比取0.5,水泥用量为280kg,砂用量为970kg,石子用量为1940kg,水用量为580kg。
2. 准备材料:将水泥、砂、石子和水分别称量,并放入搅拌桶中。
3. 搅拌:使用搅拌棒将各组分混合均匀,搅拌时间为2分钟。
4. 检查拌合物性能:观察拌合物的颜色、稠度和保水性,确保拌合物符合设计要求。
5. 调整配合比:如拌合物性能不符合设计要求,可适当调整水泥、砂、石子和水的用量,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6. 实验记录:记录实验过程中各组分用量、拌合时间、拌合物性能等数据。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拌合物性能:经调整后,拌合物颜色均匀,稠度适中,保水性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2. 配合比分析:通过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在实际拌合过程中的可行性。
3. 实验结论:人工拌合混凝土是一种简便、经济的拌合方法,适用于中小型工程。
通过合理设计配合比,可确保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满足工程要求。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各组分用量的准确性,避免误差。
混凝实验报告
![混凝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bfe2d7f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94.png)
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混凝实验,研究混凝剂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探讨最佳混凝剂用量及混凝时间,为水处理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原理,混凝是指在水中加入混凝剂后,使水中的悬浮物、胶体物质凝聚成较大的絮凝体,便于后续的沉降或过滤。
混凝剂一般为阳离子、阴离子或非离子高分子物质,其作用机理主要有吸附、中和、电中和和凝聚等。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实验室自来水、混凝剂(聚合氯化铝)、搅拌器、玻璃容器、pH计、浊度计等。
方法:1. 取一定量自来水倒入玻璃容器中;2. 用搅拌器将水搅拌均匀;3. 用pH计检测水的初始pH值;4. 在搅拌的同时,向水中加入不同剂量的混凝剂;5. 混凝一定时间后停止搅拌,观察絮凝体的生成情况;6. 用浊度计检测水的浊度,记录下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随着混凝剂用量的增加,水中絮凝体的生成量逐渐增加,浊度逐渐降低,水质得到了改善;2. 随着混凝时间的延长,絮凝体的大小逐渐增加,浊度进一步降低,但当混凝时间过长时,絮凝体又会发生分散,浊度会有所上升;3. 初始水质的pH值对混凝效果也有一定影响,一般情况下,pH值在6.5-7.5之间时,混凝效果较好。
结论:混凝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能够有效地改善水质,提高水的透明度,减少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水质的不同情况,合理控制混凝剂的用量和混凝时间,以达到最佳的净化效果。
总结:通过本次混凝实验,我们对混凝剂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水处理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验操作的经验,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验报告撰写人,XXX。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混凝土搅拌的实训报告
![混凝土搅拌的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787a91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3.png)
一、前言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了解混凝土搅拌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我们参加了混凝土搅拌实训。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1. 了解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质;2. 掌握混凝土搅拌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3. 学会使用混凝土搅拌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4. 体会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三、实训内容1. 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性质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组成。
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砂、石子是混凝土的骨料,水用于溶解水泥和湿润骨料,外加剂用于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2. 混凝土搅拌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混凝土搅拌的目的是使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充分混合,形成均匀、密实的混凝土拌合物。
搅拌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搅拌机的旋转运动,使混凝土原材料在容器内相互碰撞、摩擦、混合。
混凝土搅拌工艺流程如下:(1)准备原材料: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按设计配合比称量;(2)加水搅拌:将水加入搅拌机,然后加入水泥、外加剂,搅拌至水泥完全溶解;(3)加入砂、石子:待水泥溶液搅拌均匀后,加入砂、石子,继续搅拌;(4)搅拌至均匀:继续搅拌,直至混凝土拌合物颜色一致、无结块现象;(5)出料: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中排出。
3.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1)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称量原材料;(2)确保搅拌时间,避免混凝土拌合物出现结块现象;(3)注意搅拌机的搅拌速度,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均匀;(4)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和易性;(5)做好搅拌过程中的记录,便于后续质量跟踪。
四、实训总结通过本次混凝土搅拌实训,我深刻认识到混凝土搅拌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1. 混凝土搅拌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混凝土的质量;2.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设计配合比称量原材料,确保混凝土拌合物质量;3. 搅拌过程中要注意搅拌时间、速度和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密实;4. 通过本次实训,提高了我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从事建筑工程奠定了基础。
水泥混凝土拌和实验报告
![水泥混凝土拌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12b4c0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83.png)
水泥混凝土拌和实验报告研究水泥混凝土的拌和工艺参数对强度和工作性能的影响。
实验原理: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比例拌和而成的建筑材料。
水泥可以与水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水化产物,使混凝土获得强度。
砂和石子作为骨料,可以提供混凝土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水的加入可以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如可塑性、流动性和凝结时间等。
实验步骤:1. 将水泥、砂、石子和水按一定配比放入搅拌机中。
2. 启动搅拌机,使其充分混合,直至达到一定的搅拌时间。
3. 将拌好的混凝土倒入试块模具中。
4. 用振动器振动模具,以排除混凝土中的空气。
5. 将试块模具放置于温湿室中保养一定时间。
6. 取出试块模具,进行强度测试。
实验结果:以水泥:砂:石子的配比为1:2:3为例,经过一定时间的水化反应和养护后,混凝土试块的强度为28天抗压强度达到30MPa以上。
实验分析:1. 水泥的类型和品牌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有一定影响。
不同类型和品牌的水泥其矿物组成和水化特性有所不同,因此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也会有影响。
2. 骨料的选择和骨料的粒度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有影响。
粗骨料可以提供混凝土的机械强度,而细骨料可以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工作性能。
3. 水灰比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有重要影响。
水灰比越小,获得的混凝土强度越高,但工作性能较差;水灰比越大,混凝土的强度会降低,但工作性能较好。
4. 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对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有一定影响。
搅拌时间过长会导致混凝土的互溶作用过度,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搅拌时间过短会导致混凝土的成分未充分混合,影响混凝土的均一性和工作性能。
实验结论:水泥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水泥的类型和品牌,骨料的选择和粒度,水灰比以及搅拌时间等。
通过调整这些拌和工艺参数,可以得到适合不同工程需求的水泥混凝土。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74703019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c.png)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一、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测试混凝剂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将混凝剂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得出混凝剂使用量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
二、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混凝剂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分别将混凝剂A、B、C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A/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B/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C/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A、B、C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A、B、C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得出不同混凝剂使用量对混凝剂/水体系的影响。
三、混凝实验报告实验类型:混凝实验实验目的:评估混凝剂与水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实验仪器:混凝剂(如聚合物、碳酸钙等);烧杯;分析天平;温度计;烧杯;湿度计;样品。
实验步骤:1. 将混凝剂A、B、C装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2. 将混合物放置于室温下,持续不断地搅拌30分钟;3. 用分析天平称取混合物中混凝剂的量,取出混凝剂A/水体系的比例,取出混凝剂B/水体系的比例,取出混凝剂C/水体系的比例;4. 测量混凝剂A/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B/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测量混凝剂C/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5. 记录混凝剂A、B、C使用量及混凝剂/水体系的温度及湿度;6. 逐步增加混凝剂A、B、C使用量,重复2-5步,最后评估混凝剂与水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混凝剂使用量对水体系的影响。
混凝土搅拌实践报告(2篇)
![混凝土搅拌实践报告(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c57075f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69.png)
第1篇一、引言混凝土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
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因此,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对于保证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主要针对混凝土搅拌实践进行分析,总结搅拌过程中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混凝土搅拌工作提供参考。
二、实验材料及设备1. 实验材料: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等。
2. 实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电子秤、搅拌桶、计时器等。
三、实验方法1. 按照混凝土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子、水等材料。
2. 将水泥、砂、石子依次放入搅拌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
3. 开启搅拌机,将材料搅拌均匀。
4. 搅拌过程中,观察搅拌效果,调整搅拌时间。
5. 记录搅拌时间、搅拌效果、混凝土性能等数据。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搅拌时间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搅拌时间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搅拌时间的延长,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坍落度等性能逐渐提高。
当搅拌时间达到规定时间后,混凝土性能趋于稳定。
因此,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以保证混凝土质量。
2. 搅拌速度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搅拌速度对混凝土的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搅拌速度越快,混凝土的性能越好。
当搅拌速度过高时,混凝土的强度、和易性、坍落度等性能反而会下降。
因此,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搅拌速度。
3. 搅拌方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搅拌方式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大。
实验结果表明,强制式搅拌方式比自落式搅拌方式更能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强制式搅拌方式能更好地使水泥、砂、石子等材料充分混合,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4. 外加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外加剂对混凝土的性能有显著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适量添加外加剂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例如,减水剂可以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缓凝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便于施工。
五、结论1. 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搅拌方式、外加剂等因素对混凝土性能有较大影响。
混凝土搅拌厂的实习报告
![混凝土搅拌厂的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aac18d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a.png)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混凝土搅拌厂实习时间: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混凝土行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混凝土生产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混凝土搅拌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通过此次实习,我希望掌握混凝土的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混凝土原材料的验收与储存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混凝土原材料(如水泥、砂、石子等)的验收工作。
学会了如何根据国家标准对原材料进行验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同时,我还了解了原材料的储存方法,避免了材料损耗和质量下降。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学会了根据工程需求和原材料性质,通过计算确定水泥、砂、石子等材料的用量比例,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混凝土搅拌与运输我亲自操作了混凝土搅拌设备,掌握了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速度等参数。
同时,了解了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出现分层、离析等现象。
(4)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作。
学会了如何根据工程图纸和施工要求进行混凝土浇筑,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同时,掌握了混凝土养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保证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 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的混凝土工程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过程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厂里的工人、技术人员密切配合,学会了团队协作,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3)质量意识和管理能力的培养实习期间,我深刻认识到质量是混凝土生产的生命线。
在实践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质量控制,提高了自己的质量管理能力。
三、实习总结通过在混凝土搅拌厂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混凝土生产过程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b511f29b89680203d82544.png)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时间:2016年4月23日实验人员: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通过实验观察矾花生成过程,加深对絮凝理论的理解;2、确定混凝的最佳用量及最佳pH值;3、了解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混凝是用来去除水中无机物和有机的胶体悬浮物。
通常在废水中所见到的胶体颗粒其大小变化约在100nm-10nm之间,而其τ电位在15-20毫伏之间。
胶体悬浮物的稳定性是由于高τ电位引起的斥力,或者是由于在亲水的胶体上吸附了一层非离子的聚合物所造成的。
混凝过程包括胶体悬浮物的脱稳和接着发生的使颗粒增大的凝聚作用。
随后这些大颗粒可以用沉淀、悬浮和过滤等方法去除。
脱稳是通过投加强的用离子电解质如Al3+、Fe3+或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来降低τ电位,或者由于形成了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物如Al x(OH)Y+而吸附于胶体上,或者是通过阴离子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的自然凝聚,或是由于胶体悬浮物被围于含水氧化物的矾花内等方式来完成的。
形成矾花最佳的条件是要求pH值在等电离点或接近等电离点(对于铝来说,要求pH值得范围为5.0-7.0),同混凝剂的反应必须有足够的碱度,对于碱度不够的废水应该投加Na2CO3、NaOH或石灰。
最有效的脱稳是使胶体颗粒同小的带正电荷含水氧化物的微小矾花接触,这种氧化物的微小矾花是在小于0.1s的时间内产生的,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剧烈搅拌,在脱稳之后,凝聚促使矾花增大,从而使矾花能从水中去除。
铝和铁的矾花在搅拌时较容易破碎和离散。
投加2-5ml/L活性硅有可能提高矾花的强度。
在凝聚阶段将近结束时,投加0.2-1.0ml/L长链阴离子或非离子聚合物,通过桥联吸附作用,有助于矾花的聚集和长大。
所需混凝剂的投加量将由于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增加。
脱稳也能通过投加阳离子聚合物来完成。
混凝的通常顺序是:1、将混凝剂与水迅速剧烈的搅拌。
如果水中碱度不够,则要在快速搅拌之前投加碱性助凝剂。
2、如果使用活性硅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则它们应在快速搅拌将近结束时投加。
拌制混凝土实验报告
![拌制混凝土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a23840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7b.png)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拌制混凝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掌握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测定方法。
3. 了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步骤。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拌制混凝土时,需要将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按设计配合比混合均匀,形成具有一定和易性的混凝土拌合物。
三、实验器材1. 水泥:强度等级为3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砂:细度模数为2.6的中砂。
3. 石子:粒径为5-20mm的碎石。
4. 水:自来水。
5. 拌合机: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
6. 砂浆搅拌锅:容积为10L。
7. 砂秤:精度为0.01kg。
8. 水秤:精度为0.01kg。
9. 坍落度筒:符合《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要求。
10. 捣棒:符合《水泥混凝土坍落度仪》要求。
11. 尺子:钢直尺。
四、实验步骤1. 称取水泥、砂、石子、水,按照设计配合比进行混合。
2. 将水泥、砂、石子放入搅拌锅中,搅拌均匀。
3. 加入水,继续搅拌均匀。
4. 将混凝土拌合物倒入拌合机中,启动拌合机,进行强制搅拌。
5. 搅拌过程中,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确保拌合物均匀、无结块。
6. 搅拌时间根据拌合机的型号和搅拌物量确定,一般为2-3分钟。
7. 搅拌完成后,从拌合机中取出混凝土拌合物。
8. 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坍落度筒中,按要求进行坍落度测定。
9. 记录坍落度值。
10. 根据坍落度值,调整混凝土拌合物的配合比,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良好,无结块现象。
2. 坍落度值为(XX)mm,符合设计要求。
3. 通过调整配合比,达到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
六、实验结论本次实验成功拌制出符合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达到了实验目的。
在拌制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事项:1. 按照设计配合比准确称取原材料。
2. 搅拌过程中,观察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确保拌合物均匀、无结块。
3. 掌握拌合时间,确保混凝土拌合物充分搅拌均匀。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3篇)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6605d4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4.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搅拌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 掌握混凝搅拌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3. 分析不同混凝剂和搅拌条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4. 优化混凝搅拌工艺,提高水处理效果。
二、实验原理混凝搅拌实验是水处理过程中关键的一环,通过向水体中加入混凝剂,使悬浮物和胶体颗粒脱稳,相互聚集形成絮凝体,从而实现固液分离。
实验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压缩双电层作用:混凝剂中的正电荷离子与悬浮物表面的负电荷离子发生中和反应,使悬浮物表面的电荷降低,从而降低悬浮物的稳定性,促进其聚集。
2. 吸附架桥作用:混凝剂分子中的桥连基团吸附在悬浮物颗粒表面,将不同颗粒连接起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
3. 电中和作用:混凝剂中的正电荷离子与悬浮物表面的负电荷离子发生中和反应,降低悬浮物的表面电荷,从而降低其稳定性。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原水、聚合氯化铝、硫酸铝、聚丙烯酰胺等混凝剂。
2. 实验仪器:烧杯、搅拌器、秒表、温度计、量筒、滤纸等。
四、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取一定量的原水置于烧杯中,测量水温。
2. 混凝剂投加:根据实验设计,向烧杯中加入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混凝剂。
3. 搅拌:启动搅拌器,以一定速度搅拌水样,保持搅拌时间。
4. 取样:在搅拌过程中,定时取样,观察絮凝体形成情况。
5. 过滤:将样品过滤,测量过滤后的浊度。
6. 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混凝剂和搅拌条件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混凝剂种类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和硫酸铝对混凝效果较好,而聚丙烯酰胺的混凝效果较差。
2. 混凝剂浓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随着混凝剂浓度的增加,混凝效果逐渐提高,但超过一定浓度后,混凝效果变化不大。
3. 搅拌速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搅拌速度对混凝效果有较大影响。
搅拌速度过快,容易破坏絮凝体;搅拌速度过慢,则混凝效果较差。
4. 搅拌时间对混凝效果的影响:搅拌时间对混凝效果有较大影响。
水泥混泥土实验报告(3篇)
![水泥混泥土实验报告(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54dfd9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c.png)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水泥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性能和施工工艺;2. 掌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3. 掌握水泥混凝土的搅拌、浇筑、养护和检测方法;4. 提高对水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认知。
二、实验材料1. 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 砂:中粗砂;3. 石子:碎石;4. 水:自来水;5. 化学外加剂:减水剂;6. 其他材料: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搅拌机、混凝土搅拌筒、坍落度筒、钢尺、水泥净浆搅拌机等。
三、实验仪器1. 水泥净浆搅拌机;2. 搅拌筒;3. 坍落度筒;4. 钢尺;5. 砂浆搅拌机;6.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
四、实验方法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查阅相关资料,确定水泥、砂、石子、水的用量,并计算水泥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等指标。
2. 水泥混凝土搅拌:将水泥、砂、石子、水按照配合比要求倒入搅拌筒中,用搅拌机进行搅拌,搅拌时间约为2分钟。
3. 水泥混凝土浇筑:将搅拌好的水泥混凝土倒入模板中,用钢尺进行振捣,使混凝土密实。
4. 水泥混凝土养护:将浇筑好的水泥混凝土放置在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5. 水泥混凝土检测:在养护期满后,对水泥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指标的检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验要求,设计以下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石子:水 = 1:2.5:4.5:0.52. 水泥混凝土搅拌按照配合比要求,将水泥、砂、石子、水倒入搅拌筒中,搅拌2分钟后,水泥混凝土达到均匀状态。
3. 水泥混凝土浇筑将搅拌好的水泥混凝土倒入模板中,用钢尺进行振捣,使混凝土密实。
4. 水泥混凝土养护将浇筑好的水泥混凝土放置在标准养护室中,养护时间不少于28天。
5. 水泥混凝土检测(1)坍落度:按照坍落度试验方法,将水泥混凝土装入坍落度筒中,观察坍落度值为40mm。
(2)抗压强度:按照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将水泥混凝土制成标准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28天,检测抗压强度值为35MPa。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06a727f121dd36a32d82bf.png)
混凝实验报告三篇篇一: 混凝实验报告物化实验一混凝混凝过程是现代城市给水和工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中不可缺少也是最为关键的前置单元操作环节之一。
在原水和废水中都存在着数量不等的胶体粒子,如粘土、矿物质、二氧化硅或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碎屑等,它们悬浮在水中造成水体浑浊,混凝工艺是针对水中的这些物质处理的过程。
混凝可去除的悬浮物颗粒直径范围在:(有时认为在1m)。
1nm~0.1m S过试验摸索混凝过程各参数的最佳值,对于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至关重要。
一、实验目的1. 2. 3. 4.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观察矾花的形成。
了解混凝的净水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
了解助凝剂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探求水样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种类、投药量、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体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除的。
胶体的布朗运动、胶体表面的水化作用以及胶体间的静电斥力,使得胶体颗粒具有分散稳定性。
其中因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表示,又称为Zeta 电位。
Zeta 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 电位约在(-30mV)以上。
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核沉降;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电位降到(-15mV)左右而变成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然而当Zeta 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同时,投加混凝剂后电位降低,有可能使水花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着吸附架桥的作用,也有利于提高混凝效果;即使电位没有降低或者降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但通过高分子链状物吸附作用,胶粒之间也能形成絮凝体。
消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混凝土搅拌实习报告
![混凝土搅拌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37d4ade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aa.png)
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混凝土搅拌站实习时间:X年X月X日——X年X月X日一、前言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
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实际条件下,我们十分有必要去进行一次毕业实习。
二、实习目的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混凝土搅拌站的实习,了解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工艺、设备操作、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三、实习内容在实习期间,我主要参与了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操作、质量检测、设备维护等工作。
1. 生产操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等生产环节。
通过实际操作,我深刻理解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搅拌时间控制、运输注意事项等环节的重要性。
2. 质量检测:我参与了混凝土试块的制作、养护、检测等工作。
通过这些工作,我了解了混凝土强度、坍落度等质量指标的检测方法,掌握了质量控制的基本要点。
3. 设备维护:我还参与了混凝土搅拌站的设备维护工作,学习了搅拌机、输送带等设备的维护保养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设备管理能力。
四、实习收获通过在混凝土搅拌站的实习,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深入了解了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工艺和操作流程,掌握了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等基本技能。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进行质量检测,掌握了混凝土强度等指标的检测方法。
最后,我还学习了设备维护保养的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设备管理能力。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
我深刻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提高自己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斗。
混凝土搅拌实验报告
![混凝土搅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756f393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6f.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搅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掌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知识;3. 熟悉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操作和保养方法;4. 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搅拌是将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的水,通过搅拌设备使其均匀混合,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耐久性的混凝土。
混凝土搅拌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密实度和稳定性。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 实验材料:水泥、砂、石子、水、外加剂(如有);2. 实验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电子秤、量筒、拌合铲、试模、振动台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1)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准确称取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2)将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放入搅拌机内;(3)将水加入搅拌机内。
2. 搅拌过程(1)启动搅拌机,使搅拌叶片开始旋转;(2)缓慢加入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直至搅拌均匀;(3)继续搅拌,直至混凝土拌合物达到一定的和易性、密实度和稳定性;(4)停止搅拌,取出混凝土拌合物。
3. 混凝土试块制作(1)将搅拌均匀的混凝土拌合物倒入试模中;(2)将试模放置在振动台上,振动2-3分钟,使混凝土拌合物密实;(3)取出试模,用抹子抹平混凝土表面。
4. 实验数据记录(1)记录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密实度和稳定性;(2)记录混凝土试块的尺寸和重量;(3)记录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密实度和稳定性良好;(2)混凝土试块的尺寸和重量符合设计要求;(3)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
2. 结果分析(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密实度和稳定性良好,说明搅拌过程中原材料混合均匀,水灰比适中;(2)混凝土试块的尺寸和重量符合设计要求,说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合理;(3)实验过程中未出现异常情况,说明实验操作规范,设备运行正常。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混凝土搅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2. 学会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知识;3. 熟悉了混凝土搅拌设备的操作和保养方法;4. 培养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拌混凝土的实验报告
![拌混凝土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b798ec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bb.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混凝土拌合物的概念和特性;2. 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合方法及步骤;3. 熟悉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测试方法;4. 分析混凝土拌合物性能与配合比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混凝土拌合物是由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
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与其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拌合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主要研究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合方法、性能测试以及配合比设计。
三、实验器材1. 混凝土搅拌机;2. 天平;3. 砂、石子、水泥、水等原材料;4. 坍落度筒;5. 捣棒;6. 容量筒;7. 振动台;8. 混凝土标准养护室;9. 压力试验机。
四、实验步骤1. 配制混凝土拌合物:根据设计好的配合比,称取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加入搅拌机中;2. 添加水:按照配合比要求,向搅拌机中加入适量的水;3. 拌合:启动搅拌机,将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充分拌合,直至混凝土拌合物达到均匀、稠密的状态;4. 测试坍落度:将拌好的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坍落度筒中,用捣棒捣实,然后垂直抬起坍落度筒,记录坍落度值;5. 测试混凝土拌合物的其他性能:如和易性、保水性、工作性等;6. 将混凝土拌合物装入容量筒中,振动密实;7. 将混凝土拌合物送入标准养护室进行养护;8. 测试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坍落度:根据实验结果,本次拌合的混凝土坍落度值为Xmm,符合设计要求;2. 和易性:本次拌合的混凝土和易性良好,无离析、泌水等现象;3. 保水性:本次拌合的混凝土保水性较好,无严重泌水现象;4. 工作性:本次拌合的混凝土工作性良好,便于施工;5.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根据实验结果,本次拌合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达到YMPa,符合设计要求。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地完成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拌合,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2. 通过调整配合比和拌合方法,可以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使其满足工程要求;3. 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与其原材料的质量、配合比、拌合方法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混凝土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和拌合工艺的选择。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fb76c77c1cfad6195fa740.png)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篇一:混凝实验报告混凝实验报告/正交设计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2、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
二、实验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使原水产生浑浊度。
我们进行水质处理的根本任务之一,则正是为了降低或消除水的浑浊度。
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以及胶粒表面水化作用的存在,使得它具有分散稳定性。
混凝剂的加入,破坏了胶体的散稳定性,使胶粒脱稳。
同时,混凝剂也起吸附架桥作用,使脱稳后的细小胶体颗粒,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凝聚成较大的絮状体(矾花)。
由于矾花易于下沉,因此也就易于将其从水中分离出去,而使水得以澄清。
由于原水水质复杂,影响因素多,故在混凝过程中,对于混凝剂品种的选用和最佳投药量的决定,必需依靠原水和混凝实验来决定。
混凝实验的目的即在于利用少量原水、少量药剂。
三、实验仪器及设备1.1000ml烧杯1只2.500ml矿泉水瓶6只3.100ml烧杯2只4.5ml移液管1只5.400ml烧杯2只6.5ml量筒1台7.吸耳球1个8.温度计(0-50℃)1只9.100ml量筒1个10.10ml;量筒1只四、实验试剂本实验用三氯化铁作混凝剂,配制浓度2g/L,800ml;以阴型聚丙烯酰胺为助凝剂,配制浓度0.05g/L,500ml。
三氯化铁用量2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用量0.0250g五、实验步骤(一)配置药品1、用台秤称取2g三氯化铁,溶解,配置1000ml,三氯化铁配制浓度2g/L;用电子天平称取0.05g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溶解,配置1000ml,阴型聚丙烯酰胺配制浓度0.05g/L。
2、测定原水特征。
(二)混凝剂最小投加量的确定1、取6个500ml瓶子,分别取400ml原水。
2、分别向烧杯中加入氯化铁,每次加入1.0ml,同时进行搅拌,直至出现矾花,在表1中记录投加量和矾花描述。
3、停止搅拌,静止10min。
实习报告混凝土搅拌厂
![实习报告混凝土搅拌厂](https://img.taocdn.com/s3/m/aa7f011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5.png)
实习报告:混凝土搅拌厂实习经历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混凝土行业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混凝土搅拌厂作为混凝土生产的关键环节,其生产运行与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混凝土搅拌厂的生产工艺及运行管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于X年X月X日至X年X月X日,在XX混凝土搅拌厂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习。
二、实习内容及收获1. 实习内容(1)生产工艺流程学习:通过实地观察和请教工作人员,我了解了混凝土搅拌厂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购、储存、计量、搅拌、运输等环节。
(2)设备操作与维护:我学会了混凝土搅拌设备、输送设备、计量设备等的基本操作,并了解了设备维护保养的重要性。
(3)质量控制:我了解到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包括原材料质量、生产过程控制、成品质量检测等。
(4)安全生产:我掌握了混凝土搅拌厂的安全生产知识,包括安全生产法规、事故预防、应急预案等。
2. 实习收获(1)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习,我将所学的混凝土生产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同事、上级沟通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问题解决:在面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我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应变能力。
(4)职业素养:实习过程中,我注重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包括敬业精神、责任感、执行力等。
三、实习总结通过在混凝土搅拌厂的实习,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结合对于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混凝土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建议与展望(1)加强人才培养:混凝土搅拌厂应加强与高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2)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提高混凝土搅拌厂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安全生产: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可靠。
(4)环保理念:注重环保,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搅拌实验报告
时间:2016年4月23日
实验人员: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通过实验观察矾花生成过程,加深对絮凝理论的理解;
2、确定混凝的最佳用量及最佳pH值;
3、了解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
混凝是用来去除水中无机物和有机的胶体悬浮物。
通常在废水中所见到的胶体颗粒其大小变化约在100nm-10nm之间,而其τ电位在15-20毫伏之间。
胶体悬浮物的稳定性是由于高τ电位引起的斥力,或者是由于在亲水的胶体上吸附了一层非离子的聚合物所造成的。
混凝过程包括胶体悬浮物的脱稳和接着发生的使颗粒增大的凝聚作用。
随后这些大颗粒可以用沉淀、悬浮和过滤等方法去除。
脱稳是通过投加强的用离子电解质如Al3+、Fe3+或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来降低τ电位,或者由于形成了带正电荷的含水氧化物如Al x(OH)Y+而吸附于胶体上,或者是通过阴离子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的自然凝聚,或是由于胶体悬浮物被围于含水氧化物的矾花内等方式来完成的。
形成矾花最佳的条件是要求pH值在等电离点或接近等电离点(对于铝来说,要求pH值得范围为5.0-7.0),同混凝剂的反应必须有足够的碱度,对于碱度不够的废水应该投加Na2CO3、NaOH或石灰。
最有效的脱稳是使胶体颗粒同小的带正电荷含水氧化物的微小矾花接触,这种氧化物的微小矾花是在小于0.1s的时间内产生的,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剧烈搅拌,在脱稳之后,凝聚促使矾花增大,从而使矾花能从水中去除。
铝和铁的矾花在搅拌时较容易破碎和离散。
投加2-5ml/L活性硅有可能提高矾花的强度。
在凝聚阶段将近结束时,投加0.2-1.0ml/L长链阴离子或非离子聚合物,通过桥联吸附作用,有助于矾花的聚集和长大。
所需混凝剂的投加量将由于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而增加。
脱稳也能通过投加阳离子聚合物来完成。
混凝的通常顺序是:
1、将混凝剂与水迅速剧烈的搅拌。
如果水中碱度不够,则要在快速搅拌之前投加碱性助凝剂。
2、如果使用活性硅和阳离子高分子电解质,则它们应在快速搅拌将近结束时投加。
使用阴离子高分子电解质,应在凝聚阶段的中期投加。
3、需要20-30min的凝聚时间,以促使大矾花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要
使矾花之间相互接触,增进矾花的凝聚,但是搅拌的速度要使矾花不受剪切。
三、实验装置与设备
混凝搅拌器、1000毫升烧杯六支、pH计、温度计、250ml小量筒。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采用Al2(S04)3混凝脱色。
(一)确定最佳投药量
1、熟悉混凝搅拌器的操作。
2、测定原水样的水温、pH和浊度。
3、确定近似最小混凝剂量。
近似最小混凝剂投量可以通过慢慢搅拌烧杯中200ml水样,用移液管每次增加0.5ml的混凝剂直至出现矾花为止。
这时的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的最小投加量。
4、在六只烧杯中各注入混合均匀的水样800毫升,放入搅拌器,注意叶片在水中的相对位置应相同。
5、根据水样的性质,选择各烧杯的加药量,使他们的浓度变化为步骤3所确定的浓度的25%-200%,并量入小量筒中准备投加。
6、启动搅拌器,同时加药,快速搅拌0.5min(转速约300r/min);中速搅拌5min(转速约100 r/min);慢速搅拌10min(转速约50r/min)。
此时注意观察矾花的形成情况,如有无矾花产生、矾花大小及松散密实度。
7、反应搅拌结束后,轻提起搅拌叶片,静置沉淀15min,观察矾花沉淀情况。
8、沉淀时间到达后,同时取出各烧杯中的澄清水样测定其pH值和色度,从而确定最佳投药量及相应的ph值,并估计最佳投药量时的污泥沉降比。
(二)确定最佳pH值
1、在六只烧杯中各注入混合均匀的水样800毫升,放入搅拌器,注意叶片在水中的相对位置应相同。
2、调整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号、2号装有水样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0.5mL 10%的HCl。
依次向4、5、6号装有水样的烧杯中分别加入0.5、1.0、1.5mL 10%的NaOH。
3、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半分钟(转速约300r/min),随后从各烧杯中取水样测定各水样pH值。
4、按照前面最佳投药量实验中所得出的最佳投药量,向1-6号加药管中加入混凝剂。
5、再次启动搅拌机,步骤同确定最佳投药量中的6-8。
五、实验结果整理
快速搅拌0.5min 转速约300r/min
中速搅拌5min 转速约100 r/min
慢速搅拌10min 转速约50r/min (一) 确定最佳投药量
(二)确定最佳pH值
六、实验结果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的现象,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1投药量、搅拌器的搅拌速度、水的PH值。
实验中发现,随着投加药量的增加,浊度去除效果明显降低。
通过查阅资料及讨论,得出:
投入的药量应根据胶体浓度及无机金属盐水解产物的分子形态、荷电性质和荷电量等而确定。
当高分子混凝剂投药量最大时,会产生“胶体保护”作用。
胶体保护可理解为:当全部胶粒的吸附面均被高分子覆盖以后,两胶粒接近时,就受到高分子的阻碍而不能聚集,这种阻碍来源于高分子之间的相互排斥。
排斥力可能来源于“胶粒-胶粒”之间高分子受到压缩变形而具有排斥势能,也可能由于高分子之间的电斥力(对带电高分子而言)或水化膜。
而且投药量大也容易出现产生大量含水率很高的污泥的问题。
这种污泥难于脱水,会给污泥处置带来很大困难。
所以投药量最大时,混凝效果不一定是好的,应该根据具体废水的性质以及共存杂质的种类和浓度,通过实验,选定出适当的混凝剂种类与投加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