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张夏镇纸坊小学 2012年10月

一、本课题研究目的、选题意义

1、通过课题研究,试图探索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因素、特征研究,调查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途径及其评价指标,为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提供典型的案例。

2、《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列为具体的目标。可在,日常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上课很安静,都认认真真地听我讲课,却从来不提问题。平时我听其他教师的数学课时,发现他们的学生也从来不问问题,都是教师提出问题,带着学生学。冷静地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整个教学过程机械、沉闷、缺乏乐趣,学生也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的机会,更谈不上对现实情境提出自己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回答错误或是问得不好,就可能受到批评和嘲笑,这样让学生产生厌恶、烦燥。就出现了学生对老师的提问的兴趣越来越小,出现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的局面。一个习惯接受现成答案而不能产生问题的学生,何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至关重要,它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课题作为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_3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研究

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选题背景: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己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具体教学中,我还是较多地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很少涉及学生如何学,尤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而教育却是一个不断产生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产生新问题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却发现很少有学生提问,即便是问,也仅仅问某一道现成的题目,而不能或不善提出真正有质量的问题。并且长期以来,不少人认为掌握了数学知识就具备了数学水平。对知识的过度注重,也使自己在教学中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忽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应是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水平,以至于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仍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在提问这个具体环节上,师生的参与普遍失衡,而且是年级越高,现象越严重。而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所以,注重学生的可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发现和提出问题意识,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促动学生发展的要求。所以我特选择“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水平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课题实行研究,目的在于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为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题的研究意义

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都很强烈。但是往往在课堂上主动发言的学生总是那么寥寥无几,多数学生在等待别人的回答。自己却力不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实验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代表区教研室有幸参加了第二十中学在华东师大举行的为期一周的骨干教师研训班。研训过程中,专家由答记者招待会上我国记者提问问题的能力和国外相比欠佳这种社会现象,引发出我们时下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不足。“问题意识是灵感的火花,创新思维的源泉”,而反观我们的课堂上大都是老师提问题,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思考学习,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提问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就弱化了,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大打折扣。此事对我触动很大,作为一名教学研究人员,如何培养和提升我区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就时常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学习回来后,又恰遇我区“自能高效课堂”开题的机遇期,本课题中就有“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子课题”,基于此,由我牵头,依托我区二中(第二十中学)、等中学及部分骨干教师成立了的课题研究小组,并通过学习我们形成了如下共识:

1.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国外一位教育专家就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更是一语道破天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些句话正揭示了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创新人才的思维动力,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

2.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赵国权教授曾对部分中小学生及大学生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好问的及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在逐级递减。在小学,教师课堂提问的举手率为84%,初中为53%,高中为31%,而大学生能主动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则不足5%。然而调查研究表明,我国学生大多患有“问题意识缺乏症”,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和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更是越来越低,对于一些问题一是不敢问,二是不愿问,三是不知怎么问。可想而知,这样的学习是被动的,缺乏创新的。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实验课题研究报告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学习型”社会成为时代的需要,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喂学生,告诉学生现成答案,而在于指点方向,开阔思路,化解难点,提供典范。

2.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问题能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在情景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求的理念,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是一项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 ,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不断形成问题,不断产生这样一种心态:这个问题我没注意,这个问题我没发现,这个问题我还不懂⋯⋯,逐步在数学学习中产生过程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让学生要学习,要发现,要探索,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教育理论

就哲学而言,哲学强调由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向对人的内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自身命运和价值的思考。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描绘了他的教育观点,他认为学校应该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一社会中,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他鼓励教师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并帮助他们探索重要的社会的和智力的问题。杜威的门徒克伯屈认为学校学习中应该把儿童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去进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和选择。主体教育论要求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然而一切创造始于问题” ,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威的教育哲学和现代教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通海学校张军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实验的意义: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可是走进小学课堂,除了一些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以外,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也都还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都是听——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上每个学生提问和被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再加上现在的孩子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少兴趣,不爱发言,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

总结-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课题在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现已顺利完成中期实验研究,现将课题研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健全课题研究保障机制,激发实验教师的积极性。

1、是采取组长负责制,全面组织开展、监督实施、考核评价,及时将研究情况向课题实验小组成员通报。

2、是稳定课题实验教师和实验班级以及对照班教师与对照班级。

3、是优先给予政策和财力支持,包括评优、设备购置、外出学习、推荐参赛、论文评比等。

4、是学校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研究交流会,内容包括:学习交流、研究情况汇报、问题研究、资料展示、案例研讨等,并采取轮流主持。

5、是每学期举办一次课题研究成果展览,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成果资料,并计入教师考核。

6、是每学期开展一次课题教学研究课活动,定时定人进行。

7、是每位实验教师每月向课题组上交实验资料,课题研究情况小结、研究成果、教学研究随记或反思、学生活动资料等。

8、是每年必须参与上级组织的相关案例、论文的评选,每位教师不得少于1篇。

二、搭建课题研究交流平台,促进实验教师反思和提高。

(一)实践操作中锤炼,促进教师进行研究

为了使课题研究不流于形式,并且使每位组员都有自觉主动的参与意识,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在时间安排上给予保障,定于每两周一次课题组活动,严格执行期初制定的研究计划,其次,是放眼于课堂,进行专题研究,不断深入群体互动。

研究形式:从新授课到练习课研究,有同一内容的重建,同一单元不同内容的教学,跟踪实验教师,观察他们的课堂变化过程等等。每次教学内容的选择都有策划,例如,第一次研究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看是否适当。第二次研究课堂中问题情境创设是否有效。第三次研究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最佳。第四次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采用不同的问题情境进行对比教学研究。第五次对同类教材不同年级实验教师上研究课,对比观察这两位实验教师课堂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的差异性和关联性。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小结

小学科学课程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题小结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小结

【课题研究实施过程】

一、选定课题,制定方案。

去年九月份,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的需要,确定了要研究“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这方面的问题。于是,通过反复推销,最后确定课题名称为“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在学校领导的帮助下,对课题方案和思路进行了调整和修改,最后通过了立项,并确定了课题研究方案。

二、收集资料,学习理论

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教学改革的实践和实验研究的方向与成败。因此,在确立微课题后,我通过在网上查找资料和阅读书籍,进一步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以新课标为依据,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对本课题的认识。

(一)理论储备,充实自我。

在这期间,我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学习。其一按照课题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反思,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同时也关注本课题的国内外其他人的研究现状,希望自己的研究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其二是关于进行本课题研究所需要用到的一些理论知识,以使课题研究能在有力的理论支持下开展工作,使得课题工作更加地科学和到位。我坚持在工作之余自觉地阅览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浏览最新的教育网页,通过网络搜集、书藉整理、集体交流评析等多种途径学习,以便更好地充实自己。

(二)找准根源,把握方向。

我了解到目前我们的科学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甚至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质疑的这种意识,就只是会老师问了我再答。记得有一篇对比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文章是这样说的:中国的学生放学回家,关心孩子学习的父母总是会问“今天上课认真听课吗?老师的问题回答对了吗?”;而美国的家长不一样,美国的家长总是会问“今天上学提问题了吗?”这就是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区别,也是美国出了那么多的诺贝尔天才也中国却与诺贝尔无缘的区别。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

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没有问题的教学是枯燥的教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美国著名科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学生的学习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深入思考。那么,学生的学习也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

当前,受社会上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再加上现在的学生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乏兴趣,不爱发言,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再者,“发明千千万,起点始于问”。问是学生动脑筋的结果,这种心理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地会带着问题去思考。“以问题为纽带”的课堂教学,会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现、去探索。同时,新课标也强调了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学校提出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这个研究课题。

一、课题研究目标与思路

我们学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

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提升教师个人素质与科研能力。

1、育人目标

(1)通过研究,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通过研究,增强学生学好知识的信心,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总结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研究总结阶段总结

自20xx年7月~20xx年6月,本课题一学期来,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同时也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出课题阶段性计划。

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现代教学观念,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三、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初步培养学生了学生课堂的问题意识

四、课题小组成员集体学习课题方案。

五、各课题成员根据教学内容教会学生通过上网、逛书店、请教他人等多种途径搜集图片、文字、影像等资料。

六、各课题成员定期交流课题研究情况。

总之,该课题的实验方案设计操作性强,学校也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良好保证,使课题顺利进展。为了使课题开展得更加扎实有效,我们诚邀上级心理教育领导、专家来我校指导工作,对课题研究的细节做精心指导。请多给我们提供提高与展示阶段成果的机会!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中期总结报告

一、引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重要的目标。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勇于探索,并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中期总结报告旨在回顾我们在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方面的实践研究,评估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然而,当前许多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仍存在缺乏问题意识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不敢提问、不愿思考、不会解决实际问题等。因此,我们开展了此项实践研究,旨在探索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等方法。我们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了解当前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课堂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了解学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和

进步。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总结出有效的培养策略和方法。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对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具有重要影响:

1、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学生应当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树立自信心,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更愿意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3、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应当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鼓励他们多思考、多提问、多实践。

五、结论与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通海学校张军

一、课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知识经济的日益发展,世界经济的激烈竞争,迫切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科学的真正进步。”

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学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益处。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严重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冷静的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大部分是以老师讲授为主,教师讲概念、讲例题、讲答案,一直讲到“学生没有问题走出教室”

。我们培养出来的都是“解题能手”“考试强手”,却与诺贝尔无缘。因此,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也是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实验的意义: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而有趣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之上的。可是走进小学课堂,除了一些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以外,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也都还是灌输——接受,学生学习方式基本都是听——练习——再现老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课堂上每个学生提问和被提问的次数明显减少,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再加上现在的孩子懒惰心理强,竞争意识淡薄,对学习缺少兴趣,不爱发言,长此以往,有的学生养成了不爱思考、不爱提问的坏习惯,学习劲头不足,不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根据新课程的理念,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问题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课题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这一课题。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小结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阶段小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实施阶段总结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于2013年2月正式开题。该方案的研究目标主要是:

1、教师通过理论学习、经验总结为创建开放性课堂寻找依据,通过课堂实际教学创建开放性课堂,为学生提问构建平台。

2、通过调查研究、家访、谈话、个案分析等找到学生不愿提问或提不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的原因进而有的放矢培养。

3、教师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科学的教育方法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4、通过问题的延伸和拓展结合实际来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确定研究目标后,我校首先成立了课题组,召开了课题开题会,由课题主持人向全体实验教师传达了课题实施方案,明确了研究目的和内容及实验教师的职责。并做了理论培训,使与会教师对问题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013年11月,学校教导处检查,教导处领导对该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语文课题组也就此项课题与教导处领导进行了探讨,教导处主任李继春,对此项课题给予了较大的关注,在探讨的过程中,给予了我们许多指导,最后,我们一致认为,“以问题意识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研究要想出成果,非常不容易。在征求了县教研室的意见之后,我校就实施方案进行了调整。将本次研究的重心放在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上来,并重新确定了本课题的实施方案。该课题的研究内容为:1、创建开放的、让学生自主提问的课堂。

2、引导学生善于发现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

3、在问题意识培养下让学生结合实际对问题的延伸及拓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敢问、会问、好问、善问,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语文课成为充满活力,放飞思维翅膀,培养学生能力的殿堂,真正提高语

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初中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心理学研究证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经验或实践上的一个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如何提出问题,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是新世纪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基础教育领域,提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设计环境,激发学生独立探索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意识与习惯。这种方法不是以设问组织课堂教学,也不是站在问题面前去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由教师创设提出问题的实际环境,刺激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在日本,当前数学教育研究有两个中心课题。其一就是“问题解决的教育”。我国的台湾地区对新教材提出了一个实用原则,强调让学生用数学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此外,在近20年间召开的20多次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也都将“问题解决”作为专题研究课题之一。“问题解决能力”是数学素养的核心,也是一种创新能力。因此,在21世纪的课堂教学上,大力实施“问题解决”的教育方法,对于培养孩子的主动求知、自主学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01年7月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发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小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规定:1——3年级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4——6年级学生“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报告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报告

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旧的课程标准下,学生被当作盛装知识的容器和记忆的工具,教师则成为传话筒和灌输机。而新课程改革倡导以自主探究为主的多元化学习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需要使学生树立问题意识,增强提问的能力。但是在实际课堂上往往是教师问,学生答,答案早已由老师设定好了。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沿着老师的思路得出老师想要的答案。没有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不到学生提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很少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创新品质是难以养成的。所以真对语文新课标的要求,根据学科特点,课堂教学教师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自主的探索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下素质教育的呼唤。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景,让学生有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课题成员与分工

孟丽丽:课题主持人,材料搜集整理,查阅资料,制作问卷,调查分析,材料总结。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把握国内外研究动态,并从不同角度对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借鉴已有的成功经验,为课题提供理论框架和指导。

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随机选取一定比例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现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我校语文课程的教育现状以及教师对此的看法,确定课题的努力方向。

“培养学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问题意识”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结题报告

常安二中2014年12月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是常安二中申报的县级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这一课题是我校实施课程改革,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此课题由我校教导主任负责于2011年申报,经宾县科学教育研究所批准立项.从2011年9月10日开题,至2014年12月结题。历时三年多时间,我校十多名教师经过不懈努力不断的学习研究、交流探讨、实验总结现已顺利结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现就我校“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课题报告如下:

课题提出的背景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要想把教育达到三个面向,就必须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重视人才的培养是世界各国科学教育的共识,在新的课程改革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而且要让学生学习大量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对科学发展有用的大量知识,目的是重视科学的研究,所以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新课程课堂研究的一个中心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和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和社会的共识。我们以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进为目标,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的课题.如何适应广泛深入的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是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和解决现实问题。

二、课题研究理论基础与事实依据

1、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是新课改的理念,以人本主义思想,群体动力理论和群体动力理论为支柱。提炼课堂教育教学理论效果,寻求课堂质量的有效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张夏镇纸坊小学

2012年10月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方法和评价。

(4)、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典型案例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归纳有关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理论、案例,为课题研究准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基础。

2、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前后,通过问卷调查、个人访谈等形式,记录原始数据,为研究的开展,结果的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和证据。

3、观察法:通过对学生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改变的观察,来确定是否取得预期效果。

4、经验总结法:在每一阶段结束的时候,都要利用已收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总结,为下一步课题的总结奠定基础。

五、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就是针对目前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现状,提出教师在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上进行深刻的变革,探索出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策略与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增强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与主体性。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是根据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通过计划、调查、实践和总结反思等几个环节,积极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内涵、特征与教学策略、方法途径。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2年9月)

1、根据济南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指南的要求,确定研究课题,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小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主要参加者,并给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学习型”社会成为时代的需要,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新课程的实施关键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把知识嚼烂了喂学生,告诉学生现成答案,而在于指点方向,开阔思路,化解难点,提供典范。

2.新课程教学中,问题是教师与学生传递思想、情感的纽带,是沟通师生认知活动的桥梁。问题能将教师的意图传达给学生,又能及时地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教师。学生能否在教学过程中真正主动参与,能否成为交互的、和谐的、高效的、完整的学习过程,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随着新课程的实施,需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数学,在情景中体验数学,培养学生初步形成探求的理念,培养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这是一项每位教师都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开启学生的思维之窗,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能不断形成问题,不断产生这样一种心态:这个问题我没注意,这个问题我没发现,这个问题我还不懂……,逐步在数学学习中产生过程性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现,不断探索,让学生要学习,要发现,要探索,为学生将来成为创造性人才奠定基础。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杜威的教育理论

就哲学而言,哲学强调由对外部世界的探索向对人的内部世界的探索以及对人自身命运和价值的思考。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描绘了他的教育观点,他认为学校应该是大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在这一社会中,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的问题解决的实验室。他鼓励教师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并帮助他们探索重要的社会的和智力的问题。杜威的门徒克伯屈认为学校学习中应该把儿童分成小组,并让他们去进行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和选择。主体教育论要求把教学活动看成是一种培养学生主体性的创造活动,然而一切创造“始于问题”,这就很明显地看出杜威的教育哲学和现代教

学为我们的课题提供了哲学基础。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其中之一是帮助学习者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3.哲学家波普尔曾说过:“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波普尔认为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科学家探索的逻辑起点应该是问题。他提出的科学进化公式“P1(问题)TT(假说)EE(否认)P2(问题),就是以问题作为科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式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四、研究的内容

(一)学生现状调查分析

1.创新精神方面

在调查中我发现班级中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概分成以下四个层次:

(1)与例题思路类似的问题都不能解决。这是最低一层的学生,他们往往是班级中的学差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教师忽视或想“挽救”又觉得“无药可救”的那几个学生。他们连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例题都不能理解,更缺乏主动提问意识。

(2)仅能解决与例题思路类似的问题。这是班级中多数学生的情况。他们具有一般意义上较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思维发散性不够,也仅满足于掌握教师传授的方法技能,缺乏创新意识。

(3)能发散思维超越例题思路。这是班级中的少数学生,常常是教师眼中的“尖子”,他们似乎天生具有这种意识和能力,对数形的敏感程度经常让教师暗里惊叹。他们不满足掌握教师传授的方法,还另辟蹊径寻找解题方法,寻找

成功的感觉。

(4)能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这在班级里是属凤毛麟角,整班难得一个。他们往往能根据问题情景,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也许比别人思考得深一点,也许是反向思维。与第三种学生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不满足于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自己有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肯定自我。

2.实践能力方面

在实践能力方面,我观察分析以下四个部分:

(1)计算能力

我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包括口(心)算、笔算能力与以前相比有明显的退化。这大概跟计算器的普及,教师、家长偏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有关,其实计算过程所需要的严密细致不说,计算尤其是口算中所蕴涵的算理算法的选择也是可贵的创新实践资源。

(2)简单的动手能力

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大量运用,表示数量关系的图表等被更为直观的FLASH动画替代。我发现不管高年级还是低年

级的学生,自己制作线段图、统计图表来分析数量关系的意识和方法正在逐步丧失,导致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越来越慢。

(1)几何图形的割补转换

几何图形的割补转换,我形象的称之为“头脑体操”,对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作用非常大。学生乐于尝试,但往往大多数又知难而退。。

(2)用假设尝试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认为这是创新思维的核心部分,但是掌握这种方法的学生很少。

五、实施策略

(一)、提供有“生命”的材料激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

有“生命”的材料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现实的、有价值的,它具有新颖性、探究性等特征。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有了学习欲望,才能投入地学。与其把“马拉来让它饮水,不如让他口渴”。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

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不能完全脱离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因而只能在感知的基础上完成抽象,形成概念。如果我们为学生提供有“生命”的教学内容,学生就会乐此不疲地去探究。

1.改变内容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天生具有好奇心,他们不断地努力去了解他们周围的世界。而现行省编义务教材新授课采用准备题—例题—试一试—练一练,练习课就是一些练习题,这种呆板的呈现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们根据儿童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因人、因时制宜地将教材的内容进行扩展、修改、重组、再创造,有效地促进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课堂引入时我们用游戏、故事、图片、模拟现实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效果很明显。比如在学习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我们的教师呈现这样的一条信息:城西纸箱厂最近要求设计一种新的硬纸板纸箱。要求正好装下24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盒。问学生:“你能设计出最好的方案吗?”学生各抒己见:我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