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暖通工程设计中的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暖通工程设计中的优化
摘要:日常设计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部分设计师无暇顾及除设计本身外
的一些成本综合分析,下文将以冷冻水供回温差优化和车库防排烟系统设计优化
两方面对暖通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一些优化建议。
关键词:暖通空调;防排;优化;设计习惯;
在日常暖通空调和防排烟设计中,由于多种因素,设计师容易忽略了经济成
本分析,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浪费。
文中着重从冷冻水供回温差优化和车库防
排烟系统设计优化两方面对暖通工程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分析,以减少成本浪费。
1 空调系统设计中的冷冻水供回温差优化
在冷冻水循环系统中,根据Q=CMΔt公式,当制冷量不变的情况下,冷冻水
供回水温差Δt增大,则冷冻水循环水量变小。
文中结合某综合体项目(建筑面
积为55300m2,空调面积为34700m2)进行分析。
商业部分(除超市、影院外)的总制冷量为8160kW,采用三台单机制冷量为2461kW的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和一台单机制冷量为777kW的变频螺杆式冷水机组。
为了减小水泵因并联运行造成流量的衰减,故水泵与制冷机组采用一对一的连接
方式,分别采用三台大冷冻水泵、一台小冷冻水泵和三台大冷却水泵、一台大冷
却水泵;冷却塔与制冷机组采用采用一对一的连接方式,分别采用三台大冷却塔、一台小冷却塔,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
为了更明显的对比差异,制冷
主机参考约克,水泵参考东方泵业。
原设计采用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6℃/12℃,冷冻水总循环流量为1177m3/h,选用的主要设备如下: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参考型号YKGNE3P95EQH),变频螺
杆式冷水机组(参考型号YVWE240);大冷冻水泵(355m3/h,55kW,扬程37m,
参考型号DFW200-315,预算价约3.78万元),小冷冻水泵(112m3/h,18.5kW,
扬程37m,参考型号DFW80-200,预算价约1.35万元)。
若采用冷冻水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冻水总循环流量为1410m3/h,则
选用的主要设备如下: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参考型号YKGNE3P85EQH),变频螺
杆式冷水机组(参考型号YVWE240);大冷冻水泵(425m3/h,75kW,扬程37m,
参考型号DFG200-400,预算价约4.68万元),小冷冻水泵(135m3/h,22kW,扬
程37m,参考型号DFW125-200,预算价约1.62万元)。
通过以上设备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冷冻水供回温差Δt=6℃与Δt=5℃的差
异在于以下几方面:(1)Δt=6℃比Δt=5℃的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大一个型号(因为温差变大,导致制冷主机的效率略微变低),初投资每一台大约增加10%(约10万元),共计30万元;(2)Δt=6℃比Δt=5℃的冷冻水泵的功率小
85.5kw,每年运行120天,每日运行13小时,年负荷平均系数为0.7,负荷日平
均系数为0.8,当地电价为0.8283元/度,则每年运行耗电量可节约60kW·h,
且冷冻水泵的初投资共节省3万元;(3)Δt=6℃的冷冻水流量比后者较小,则
Δt=6℃的主、干管的管径及其配套的阀件均可以比Δt=5℃的小一个型号,这些
管道及阀件的成本(含施工)可以节约20.5万元;(4)Δt=6℃的总设备功率
较小,可以减小电气(空开、主电缆、配电柜等)成本,大约节省1.5万元;(5)Δt=6℃的系统冷冻水总流量较小,可以减小补水设备及管道成本(初投资
约0.6万元)、冷冻水系统的加药处理成本(约2万元/年)。
2 车库防排烟系统中的设计优化
常用车库通风及排烟的设计方案如下:方案一、通风和排烟系统合用一台风
机和一套风管。
方案二、通风和排烟系统分别独立设置一台风机,共用一套风管。
方案三、通风采用独立排风机+诱导风机,排烟采用独立一台排烟风机+独立一套
排烟风管。
其中,车库每一个防烟分区消防排烟量按GB 50067-20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的“表8.2.4车库的排烟量”选取,消防补风量≥消防
排烟量的50%;平时排风量按GB50736-2012《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
规范》中的第6.3.8条取换气次数法和稀释浓度法的最大值,平时送风量≥平时
排风量的80%;以上三种方案的补风系统均合用一台补风机,补风机风量=max
(平时送风量,消防补风量)。
日常设计中,不少设计师和业主可能会觉得方案二增加了两台排风机的初投资,成本增加,故不选用方案二。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单个防火分区的主要预算(含施工)成本是风管和风机,且风管成本>风机成本。
我们应该从不同角度、
不同立场去综合考虑,选择更优的方案进行设计。
以某住宅项目的车库(层高3.9m)的一个防火分区为例,其风管采用镀锌铁
皮+防火包裹做法,计价软件采用海迈云计价平台V1.6.1,进行不同设计方案的
对比分析。
为了更明显的对比差异,风机等设备参考浙江上风。
方法一选用的主要设备:排风/烟风机×2(31500m3/h,余压530Pa,11kW,参
考型号HTFC-I-25),补风机×2(26000m3/h,余压350Pa,7.5kW,参考型号
HTFC-I-22)。
其对应的镀锌铁皮风管(δ=1.0mm的铁皮面积152.8m2,
δ=1.2mm的铁皮面积13.26m2,δ=1.5mm的铁皮面积506.82m2);车库内的最
大风管高度为400mm,出机房的主管2000mm×400mm(含防火包裹及风管下喷头)总占用净高至少600mm。
排风机房(3m×4.2m)×2,补风机房(3m×4.2m)×1,由于每个机房仅落地摆放一台风机,风机可以考虑90°进0°出,以减小机房长度。
方案一的总预算(含施工)约为36.4万元,设备(约8.7万元)占比23.9%,风管及防火包裹(约18.6万元)占比51.2%。
方法二选用的主要设备:排烟风机×2(31500m3/h,余压695Pa,11kW,参考
型号HTF-I-9),排风风机×2(25000m3/h,余压530Pa,11kW,参考型号HTFC-I-20),补风机×2(20000m3/h,余压350Pa,5.5kW,参考型号HTFC-I-22)。
其对
应的镀锌铁皮风管(δ=1.0mm的铁皮面积190.36m2,δ=1.2mm的铁皮面积
60.86m2,δ=1.5mm的铁皮面积318.28m2);车库内的最大风管高度为300mm,
出机房的主管1800mm×300mm(含防火包裹及风管下喷头)总占用净高至少
500mm。
排风机房(2.7m×4.8m)×2,补风机房(2.7m×4.8m)×1,由于每个
机房均落地装一台风机和吊装一台风机,会增加机房长度;由于排烟风机(吊装)宽度为1000mm和排风风机(落地装)的宽度为1400mm,可以减小机房宽度。
方
案二的总预算(含施工)约为34万元,设备(约9.9万元)占比29.1%,风管及
防火包裹(约15.2万元)占比44.7%。
方法三选用的主要设备:排烟风机×2(31500m3/h,余压695Pa,11kW,参考
型号HTF-I-9),排风风机×1(46000m3/h,余压350Pa,11kW,参考型号HTFC-I-30),补风机×2(18500m3/h,余压350Pa,5.5kW,参考型号HTFC-I-20),诱导
风机×51(850m3/h,射程10m,0.3kW,参考型号YDF-B-№3)。
其对应的镀锌铁
皮风管(δ=1.0mm的铁皮面积216.66m2,δ=1.2mm的铁皮面积181.1m2,
δ=1.5mm的铁皮面积15.5㎡);车库内的最大风管高度为300mm,出机房的主
管1500mm×300mm(含防火包裹及风管下喷头)总占用净高至少500mm。
排风机
房(2.3m×4.0m)×1和(3.2m×4.8m)×1,补风机房(2.7m×4.8m)×1。
方
案三的总预算(含施工)约为42万元,设备(约16.3万元)占比38.8%,风管
及防火包裹(约10.1万元)占比24%。
综上所述,从预算成本上,方案二(34万元)较优于方案一(36.4万元)
与方案三(42万元);从车库占用净高上,方案二和方案三均优于方案一;从机
房占地成本上,方案三优于方案一与方案二;从机房使用功能上,方案三优于方
案二与方案一(由于主楼正下方的剪力墙较多,大多间距<3m,方案一的机房偏大,不利于选用主楼下的无用空间/狭窄空间作为机房,可能会占用车位,造成
车位成本浪费;反之,方案二和方案三的机房可以充分利用主楼下的无用空间/
狭窄空间,无需占用任何车位);从节能方面上,方案二的平时通风用电成本优
于方案一与方案三(方案一的耗电量为37kW/h,方案二的耗电量为33kW/h,方
案三的耗电量为37.3kW/h)。
因此,方案二为最优方案(每个防火分区,方案二
比方案一节约2.4万元预算;当地下室防火分区数量较多时,预算较少)。
3 结语
暖通工程师应该充分思考、总结、优化自己的固有设计习惯,跟项目施工队
多交流,多学习现场经验,以避免一些纯理论的设计;将现场施工经验学以致用,形成自己的设计风格;应该多跟不同设备厂家沟通交流,了解不同厂家的设备差异,在设计中可以更好地预留设计条件,避免造成因预留条件不满足实际采购设
备的安装需求而产生的问题;应该跟业主多交流项目管控要点和目的,以更好地
控制设计要点、设计成本,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应该多跟审查师沟通学
习,多交流其他工程师的易错点,以更好地完成设计工作;应该多跟暖通前辈沟通学习,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尹晓林.暖通空调设计优化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0(14):124-125.
[2]张美荣.暖通空调温度控制系统设计[J].电子制作,2021(15):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