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1. 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4.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让学生了解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能够解释一些相关的现象。
3.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能够运用内能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分子热运动的微观机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夏天饮料杯口出现的雾气,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什么现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分子热运动的定义和特点,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内能的概念。
3. 例题讲解:分析一些与分子热运动和内能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分子热运动定义:分子无规则的运动特点:速度与温度有关2. 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引力:分子间的吸引作用斥力:分子间的排斥作用3. 温度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4. 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与分子热运动的关系:内能与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七、作业设计1. 题目:解释下列现象:a. 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时,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窗户上形成雾气。
b. 夏天,将冰块放入饮料中,饮料会慢慢冷却。
2. 答案:a. 冬天,室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子的热运动剧烈程度较高,遇到较冷的窗户玻璃时,水蒸气分子的动能减小,分子间的引力作用使水蒸气凝结成雾气。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3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11)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2)通过学习,领略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体会物理科学认识世界的奇妙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1、教学重点: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2、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二、教法和学法但由于分子的运动无法直接观察探究,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分析的方法组织教学。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要学生学习为学生愿学、想学、乐学,活跃课堂气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意引入新课创设情景,进行新课我们生活的的自然世界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物质,在远古,人们就猜想物质是由许多很小的微粒组成的,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证实了古人的猜想。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物质的内部世界:请看书思考而后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你对分子有哪些了解?2、用什么实验可以证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3、什么是扩散?生活中的扩散有哪些?扩散现象说明了什么?4、用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5、分析物质三态的内部结构有什么不同?(二)、教师点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板书)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巨大,体积有非常小,目前无法直接观察到分子的活动,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间接观察分子的活动,这也是物理学研究常用的方法。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教案
九年级物理教案教师:授课班级:课节1课时课题13.1分子热运动课型新课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方法实验、讲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彩缤纷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推测出物体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分子的热运动.教学难点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教学器材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空瓶、铅圆柱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物质:水、空气、石头、金属、动物、植物等都是物质。
而对于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一古老课题,很早就有过种种猜测,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气”,有的主张万物之源是“火”。
公元前5世纪墨子提出的物质的最小单位是“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德漠克利特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大小和质量不同的,不可入的,运动不息的原子组成。
此后经过近2000年的探索,直到17世纪末,才科学地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二、进行新课(1)分子和分子运动①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极小的微粒。
如果把分子看做球形,它的直径约10-10米,这是一个极小的长度,不仅肉眼看不到,即使用现代的显微镜也看不清分子。
由于分子极小,所以物体含分子数目大得惊人。
通常情况下,1厘米3空气里大约有2.7×1019个分子,如果人数的速度能达到每秒数100亿个,要数完这个数,也得用80多年。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
由于分子太小,目前尚无法直接观察分子的行为,但我们可以从宏观的实验现象,来判断分子的行为。
人教版 物理 九年级全册 第十三章第1节 分子热运动
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组成的,且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且运动的快慢跟温度有关。
2.通过实验以及弹簧弹力的类比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认识的兴趣,并使学生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2.体会物理方法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宏观扩散现象推测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教学难点】1.正确理解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体会物理方法在物理学探究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神奇的物质世界、物质的组成、气、液、固态的扩散、布朗运动)、烧杯、胶头滴管、热水、凉水、内聚力演示器(自制削铅器)、弹簧小球模型、弹簧测力计。
学生:红墨水、带细线的塑料平板、注射器。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从生活中熟知现象切入主题。
[故事讲述]小明刚进家门,对奶奶说:“奶奶,你炒的菜真香!”奶奶有点不高兴的说:“你这孩子,难道我煎好的鱼就不香了吗?”小明趴在奶奶耳朵旁边说了一句话,奶奶高兴的笑了起来。
[设置疑问]如果你是小明,你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板书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意图:通过熟知的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更好的体现物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听老师讲述生活片段,积极思考并尝试回答小明应该说些什么。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物质的构成[播放视频][提出问题]茫茫的宇宙及其中的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且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宇宙中的物质又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它们又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呢?[视频自学]观看视频,了解宏观宇宙及其组成物质的运动规律。
类比宇宙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猜想物质内部的组成及其运动规律。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如图所示,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之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抽掉玻璃板后,观察有什么变化发生?将蓝色硫酸铜溶液注入清水中,放置30天后。
观察现象。
2.扩散现象的总结(1)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以分子的形式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3)结论: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扩散现象的实质是分子(原子)的相互渗入。
(4)扩散现象的其他实例擦香水时,周围的人都能闻到;花开时,花香满园;长时期放煤的墙角变黑;糖放在水中,水变甜了。
3.影响扩散的因素对同样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条件,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如图所示,将一滴红墨水分别滴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扩散快慢的情况。
分析:在实验中热水温度高,扩散进行的快,冷水温度低,扩散进行的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慢。
即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4.分子热运动:物体中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又称分子热运动。
5.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的区别(1)从概念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是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而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从微观和宏观上判断,微观世界中分子的机械运动则是肉眼看不到的,而宏观世界中的物体的机械运动则是用肉眼能看见的。
(3)从引起运动的因素上判断,分子热运动时自发的,永不停息的,不受外界影响,而物体的机械运动则要受到外力的作用。
【教学点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固态、液态、气态的微观模型固态(1)分子排列紧密,相互作用力很强,所以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如教液态气态室里的同学)(2)分子排列较松散,没有固定位置,作用力较小,因而液体无确定形状,具有流动性。
(如走廊上的同学)(3)分子没有固定位置,间距很大,非常自由,作用力很小,因此气体也具有流动性,易被压缩。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的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理解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难点: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分子运动模型、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演示器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分子运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分子运动的无处不在。
2. 知识讲解:介绍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解释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以及分子间有空隙。
3. 实验观察:安排学生进行分子运动实验,观察分子运动的状况,分析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通过分子运动模型,讲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让学生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单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团队协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4. 分子间有空隙七、作业设计1.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分子热运动的特点。
2. 解释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3. 结合生活实例,说明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引入:(课前在教室的地面上偷偷地洒一些香水)◆探究活动1:在教室内喷洒香水,请同学们讨论香味是如何传播的?盛夏时节,百花绽放。
四溢的花香引来了长喙天蛾,它们悬浮在空中吸食花蜜。
花香是如何传播的呢?其实不是气味跑到了我们的鼻子里,而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
当它们到达我们的鼻子里时,我们就会闻到香味。
思考、交流分析归纳激发兴趣从学生熟知的现象入手来分析,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学生有亲切感,乐于探究。
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通过视频了解物质的构成。
1.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2.分子的大小:直径约为10-10m。
3.分子间有空隙。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思考、交流、总结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象。
◆探究活动2:扩散现象(1)气体扩散实验(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片):将空瓶子倒扣在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两瓶气体彼此进入对方,颜色混合均匀,变为浅红棕色。
实验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液体扩散实验(演示实验结合视频)(烧杯2个、硫酸铜溶液、漏斗)在烧杯里装一半清水,水下面注入硫酸铜溶液。
硫酸铜溶液的密度比水大,沉在下部,可以看到无色的清水与蓝色硫酸铜溶液之间有明显的界面。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硫酸铜溶液和水混合均匀。
实验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3)固体扩散实验(视频)实验现象:几年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合金。
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讨论、总结观察、思考、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有机的结合,激发兴趣。
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渗透实验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运动。
2.一般情况下,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3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人教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能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3). 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及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认识到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通过实验验证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利用弹簧的弹力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学生了解分子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素材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
使学生了解,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分子热运动【教学难点】1).从宏观出发,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出无法感知的事实。
2).用分子热运动观点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准备】盛有二氧化氮的广口瓶、空广口瓶、玻璃板、烧杯、红墨水、水、胶头滴管、两个铅柱和钩码、弹簧和橡胶球、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二、探究新知:(一)、物质的构成:原来这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请看图片。
(教师出示图片)【板书】: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如果把分子设想成球形,它的直径大约只有百亿分之几米,人们通常用10-10m为单位来量度。
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现在大型计算机每秒100亿次,如果人数数的速度也达到每秒100亿次,要想数完需要80多年。
学生观察、体会: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学生体会:分子体积特别小;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
(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那么组成物体的这些数目众多的分子,你认为它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同学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验证分子是否在运动。
:我们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瓶上的玻璃板。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第十三章内能13.1分子热运动教学设计
(3)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强调重难点知识。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请学生完成教材第十三章内能13.1节后的习题1、2、3,以巩固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分子动理论的知识点。
2.实践应用: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以下现象,并撰写一篇小短文:
4.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实验、讨论等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2.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和不足之处。
4.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3.实践应用和小短文作业,要求语言表达清晰,逻辑性强,体现出对分子热运动知识的深刻理解。
4.作业完成后,教师要进行认真批改,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科学探究方法: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科学思维。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分子热运动与宏观现象的关系。
2.基本概念: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分子热运动现象,收集数据,进行分析。
4.知识应用:运用分子热运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教学内容设计: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如热水中的红墨水扩散现象,引发学生对分子热运动的思考。
(2)基本概念:讲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扩散实验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掌握分子动理论知识,应用分子动理论分析典型实例。
本节通过使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渗透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且学生已有的有关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学生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
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
例如: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材分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属于“知道”这种较低层次的。
但是分子动理论是分子物理学和热学的基础,学生能真正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无疑对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和了解有关物体的内能是有好处的。
所以,努力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准备丰富的带有趣味性的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过程与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十三章内能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知道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2.难点:指导学生从对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推理,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课前准备】教师:两个规格相同的广口瓶、玻璃板一块、二氧化氮气体、铁架台、试管、滴管、蓝墨水、香水。
学生:相同烧杯两只、冷水、热水、木块、香皂一块、无针头注射器。
【教学过程】【情境引入】上课前老师在教室前面打开一瓶香水,整个教室的同学都很快能闻到香味,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够闻到香味?【互动新授】(一)物质的构成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课件出示自学指导题目:1.常见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2.一般分子的直径大约是多少?3.人们通常用来量度分子的单位是什么?学生根据自学指导题目,自主学习,回答出物质的组成,分子的大小数量级: 10-10 m。
教师进而提出问题:构成物质的分子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分子之间有没有作用力?(二)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学生小组实验: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能闻到香味。
然后教师演示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扩散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颜色,并告诉学生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
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两个瓶口相对,中间用一块玻璃板隔开。
然后抽掉玻璃板,让学生认真观察两瓶的气体颜色有什么变化?小组间讨论思考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得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并得出扩散的定义: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上述现象属于气体的扩散现象。
课件演示液体发生扩散的实验:在量筒中装一半清水,用细管在水的下面注入硫酸铜的水溶液。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学习目的】1、了解物质的构成;2、知道分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分散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作;3、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的上下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猛烈水平的标志;4、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了解固体、气体、液体的分子构成特点;5、知道分子动实际的初步知识。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的构成罕见的物质是由极端庞大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要点诠释: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
不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
要点二、分子热运动1、分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分散。
2、影响分散快慢的主要要素:〔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分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分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分散最慢。
3、分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1、分散现象只能发作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作分散现象的。
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分散现象。
2、分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分散现象。
3、分散是人可以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微观现象;分子的无规那么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那么运动〞,或〝分子的分散现象〞。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那么的运动,这种无规那么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的上下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猛烈水平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猛烈,分散越快。
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上去后,香味就逐渐增加了。
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13章 内能 第1节 分子热运动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课题§13~1 分子热运动设计思想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学生观察实验和生活实例展现,让学生经历了“问题—思考—探究实验—结论”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在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利用扩散实验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实验,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能够达到学以致用,掌握分子动理论知识,应用分子动理论分析典型实例。
本节通过使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渗透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且学生已有的有关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基础。
学生已基本能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比较等科学方法来探求新知识。
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
学生还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
例如:分子间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材分析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属于“知道”这种较低层次的。
但是分子动理论是分子物理学和热学的基础,学生能真正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要点,无疑对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和了解有关物体的内能是有好处的。
所以,努力创造演示实验的条件,准备丰富的带有趣味性的材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
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过程与方法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3.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初中_物理_人教版_九年级_第十三章内能_第1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教案:初中物理_人教版_九年级_第十三章内能_第1节分子热运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三章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分子的间歇以及分子运动的温度依赖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日常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子热运动的概念,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子热运动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难点:分子间歇的定义及其与温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如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引导学生思考温度与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之间的关系。
2. 新课导入:介绍分子热运动的概念,解释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分子无规则运动: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分子的运动特点。
4. 分子间歇:解释分子间歇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分子间歇与温度的关系。
5. 温度依赖性:讲解温度对分子运动的影响,让学生能够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一些与温度相关的现象。
6. 例题讲解:通过一些与分子热运动相关的例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7.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运用所学的分子动理论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子热运动1. 分子无规则运动2. 分子间歇3. 温度依赖性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分子热运动的概念。
2. 简述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3. 解释分子间歇的概念,并说明其与温度的关系。
4. 运用分子动理论解释为什么热水的温度比冷水的温度高。
答案:1. 分子热运动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分子热运动教案
第二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分子热运动。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运动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过程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
则的运动。
2、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知道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
越剧烈。
通过演示实验以及与弹簧的弹力类比使学生了解分子之间既存在斥力又存在引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教学重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教学难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教学用具:
分子内聚力演示器、烧杯、水、墨水等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引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些现象,例如墙里开花墙外香;炒菜时香气四处飘逸;到医院时闻到一股药味等,同学们还能举出其它的一些例子吗?这些现象为什么?
合作探究
前面我们学过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物理学中所说的分子包括多原子分子和单原子分子,分子很小,是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在一个物体中,分子的数目是巨大的,这么多的分子在物体中处于什么状态呢?提出你自己的猜想并说明自己的根据。
(例如这些分子是运动的或者这些分子是静止的。
)一、扩散现象
让学生观看教师用书的视屏资源(2)观察空气和二氧化氮的学生体会各个
例子,举例并力
图解释这些现
象。
思考、讨论、猜
想、回答,
学生观看视频,
感受各种扩散
现象的过程,总
结扩散的定义,
分析推理物体
内部分子的运
动情况。
从学生熟
悉的例子
入手,学习
新知。
学会猜想
必须是有
根据的。
联
系实际现
象。
让学生感
受各种情
况的扩散
现象,更形
象具体。
固
体、液体、
气体扩散
快慢的比
较。
扩散现象;水和硫酸铜溶液的
扩散;金和铅的扩散。
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各种扩散
现象,向学生说明(1)气体的
扩散现象:二氧化氮是红棕色、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要
注意把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
子放在空瓶子下面,由于二氧
化氮气体密度大,这样可以排
除重力的干扰。
(2)液体的扩
散:观察两种液体之间的部分。
(3)固体的扩散。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结论:1、气体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最慢。
2、两种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3、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二、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扩散现象,那么对同样的一个扩散实验,能否改变一个因素,从而改变扩散进行的快慢呢?同学们自己能设计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吗?
演示: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快慢。
由实验引入热运动的概念。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三、分子间的作用力
提出问题:既然分子在运动,学生阐述自己
的结论
对可能影响扩
散快慢的因素
进行猜想,并提
出自己的想法
和猜想的理由,
对自己的猜想
提出验证的方
法。
观察实验现象
,猜想产生这
种实验现象背
后隐藏着那些
物理规律以及
与分子运动有
关的因素
学生猜想并叙
述猜想的理由,
设计验证猜想
的方法。
让学生学
会自己总
结
说明通过
直接感知
的现象,推
测无法直
接感知的
事实是研
究物理问
题的常用
方法
通过实验
学会分子
之间有引
力和斥力
把抽象的
东西形象
化是研究
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
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既然物体里的分子能够运动,则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为什么物体既不容易压缩又不容易拉伸固体和液体呢?
演示实验:1、分子之间有引力,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块铅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
2、观看教师用书视频资源2,由弹簧连接的小球间的作用力说明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
结论: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之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观察实验现象
理解分子之间
有引力
观看视频资源
理解分子之间
既有引力又有
斥力
学生谈谈自己
学到了什么
物理问题
的常用的
方法
回顾新知
纳入知识
系统
远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平时我们很少看到两个物体能粘到一起,就是因为分子间的引力作用距离很小,在分子间离得很近时才能明显地显示出来。
课堂小结
解释开头所提出的问题
课堂练习一、动手动脑学物理。
二、补充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