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课稿

一、说教材 《破阵子》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他力主抗金收复 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他的词题 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 苏轼的豪放派词⻛,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破 阵子》是作者在江⻄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 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格。了解词的知识,背诵课文。 2. 紧扣“壮”品味词句。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 气。 3.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鼓励学生从语言的⻆度品析词 4.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 度与观念。 三、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四、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有一位英雄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 营活捉叛徒,英雄的故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这位⻘年将军便 是当时年仅 23 岁的辛弃疾。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 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1.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他出生在北方。他在⻘ 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同时,由于辛弃疾是
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霹雳:弓弦的响声。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 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6.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 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 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 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7.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年时代抗金的 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 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小结全文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全词在 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成了一个 鲜明的对比。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 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诗。 2.如果你是辛弃疾的挚友陈亮,看到这首词后,你会对辛弃疾说 些什么?以此为主题写一篇 300 这左右的文章。 五、说板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第一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本周下午我们学习了新授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要学习的目标有两点,第一点理解诗词的大意;第二点体会诗词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流程是:一、进行诗词的背写,组内互评,进行订正;二、欣赏濮存昕的诗词朗诵,体会角声吹响,战马嘶鸣,沙场点兵的激烈的战斗氛围;三,多媒体展示课件,梳理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复杂情感;四、达标测评十分钟。
通过学案所设计的问题,很好的把握了这篇诗词的知识点。
整节课本着体现学生为主,合作探究,质疑提升,高效学习的宗旨。
不足之处:学生讨论展示环节,课堂气氛不太理想,未设计一些让学生自己提出一些拓展链接或者主观性问题等,今后会继续加强小组探究的模式,提高课堂质量,更加高效的完成课堂任务。
2012年9月10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信息•课文名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全唐诗》中的卢纶•出处:《全唐诗》卷七十一2. 教材背景•该课文选自《全唐诗》,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
•本课文是一首咏史体的诗歌,透过描写陈同甫破敌的场景,表达了对忠诚、勇敢和奋发向前的追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内容与主题。
•能够解读诗中的文学修辞手法,并理解其作用。
•理解诗歌创作背景与意义,探讨文学作品与历史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文章,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能够分析文学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欣赏能力。
•能够通过对作者背景的了解和对文本的解读,掌握文学作品的鉴赏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与热爱。
•培养学生对于勇气、忠诚和奋发向前的追求。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教学内容•诗歌背景介绍与作者简介•诗歌内容梳理与解读•文学修辞手法分析•与历史背景的联系探讨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与引发兴趣(5分钟)•展示《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标题,向学生介绍该课文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作者简介与背景介绍(10分钟)•介绍作者卢纶的生平与文学创作背景,让学生对作者有进一步的了解。
步骤三:诗歌内容梳理(15分钟)•分段解读诗歌,理清诗歌的基本情节和主题,并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步骤四:文学修辞手法分析(20分钟)•引导学生寻找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并分析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步骤五:与历史背景的联系探讨(20分钟)•介绍陈同甫的历史背景和他在唐朝的地位,与学生一起探讨诗歌与历史的关系,进一步理解诗歌表达的深层含义。
步骤六: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课堂要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监测学生对诗歌内容、文学修辞手法的理解情况,是否能够灵活运用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文章。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新人教版

-辛弃疾词作在当代的价值和影响。
-辛弃疾词作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文学素养的作用。
6.诗词鉴赏方法
-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分析手法等。
-针对辛弃疾词作的鉴赏技巧和要点。
7.学生创作实践
-借鉴辛弃疾词作风格进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学生创作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如选词炼句、情感表达等。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学科核心素养:文化传承与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学习《破阵子·为陈陈甫赋壮词以寄之》,学生将深入感悟辛弃疾词作中的豪放情怀和爱国精神,理解其文学价值和历史背景,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同时,培养学生对词艺术形式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其文学创作兴趣,鼓励学生在品味词作韵味的基础上,尝试创作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实现语言表达与创造的素养提升。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辛弃疾词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辛弃疾的生平、《破阵子》的艺术特色以及词作案例分析等。
强调辛弃疾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文化价值,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
其次,我发现学生在创作自己的词作时,选词炼句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帮助学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计划在课堂上增加更多的练习机会,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最后,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词作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感到困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和思考。
-辛弃疾词作的豪放派风格特点及其表现手法。
-辛弃疾词作中的爱国情怀、壮志未酬的情感表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一、说教材这首词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当中的第五首。
该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抒发了杀敌复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但是却壮志不酬的悲愤心情。
这首词基调豪迈高昂,大气磅礴,艺术成就极高。
构思层层递进。
整首词按照“醉态—梦境—现实”谋篇布局,有条不紊。
结构奇特巧妙。
这首词打破了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格式,梦境追忆,豪迈激昂,现实无奈,沉痛悲愤,中间八句一气呵成,二者对比鲜明,深化主题。
这种奇特巧妙的结构与内容配合得天衣无缝,显示了辛弃疾在艺术上的独特风格。
依据新课标要求,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这首词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和词人辛弃疾及其词风、代表作。
2、通过诵读,体味本文的意境并背诵全词。
3、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进取心和爱国情。
教学重点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的意境,学习欣赏词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词人的雄心壮志,感受豪放词派的艺术风格。
二、说学生初三学生有一定的古诗文知识储备,自主学习能力较强,这些对这首词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
三、说教法和学法依据这首词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拟采用诵读法、学案导学法和多媒体辅导教学,诵读贯穿整节课,多形式多层次诵读,以此为突破和方法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诗歌内容、情感和艺术特色。
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
设计用一课时。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满江红》靖康耻收拾旧河山(二)背景介绍(三)了解作者及其创作风格(四)题解(五)师生合作,文本感知与探究1、文本朗读(集体试读、明节奏、正字音、听示范朗读)2、文本翻译3、文本内容探究与情感分析①整体感知词的上片和下片分别着重写了什么内容?②找出本词的“词眼”。
③找出文中表现“壮”的句子。
④找出本词所用典故。
⑤“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⑥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九年级语文下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镇海中学陈志海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需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韩愈《送灵师》◆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课件

6 问题探究
问题思考:出示问题,让学生先自己思考,得出答案后小组交流。
悟读 ——作者情怀
问题一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为何要“梦回”?
一
写出了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着准备战斗的军队。 “秋”字点明季节,烘托出出征前肃杀的氛围,隐含词人 让企慕军中生活,渴望从军杀敌的壮志豪情。
悟读 ——作者情怀
问题三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描绘一下你从这两句中看到的场景。
一
比喻 将“弓弦发声”比作“霹雳”,
将激烈的战斗场面惊心动魄地描绘出
酒醉“挑灯看剑”的动作和神态, 是词人内心愁苦的体现。他闲居在家, 没机会去沙场,只能靠想象回忆曾经 的军旅生活。表现出词人时刻不忘杀 敌报国的志向。
悟读 ——作者情怀
问题二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这几句写了什么内 容?
一 八百里指牛,这里泛指酒食。写出战前的给养准备。 麾下指部下 五十弦原指瑟,这里泛指乐器。
五 说教学过程
1 导入课文 他是南宋著名词人,所描绘的田园风光和乡村生活朴素清丽、生机盎然。他 也是一位爱国英雄,年少就立下收复中原,报效国家的志向。21岁时组织抗金 义军,大败金兵。他一生经历坎坷,在朝廷任职期间备受排挤,壮志难酬。但 他恢复中原的爱国信念始终没有动摇。今天我们来学习《破阵子》,再次感受 辛词的风格。(板书)。
教学重点:诵读、理解词意。 教学难点:理解词人的悲愤之情。
四 说教法学法
教法:1、诵读法; 2、问题引导法; 3、交流讨论法; 4、点拨法。 学法: 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我是××组××号考生,今天我的说课篇目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词四首之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依据,教师必须能够深入透彻地分析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课文的重点。
《词四首之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12课,本单元我们学习古文,这个单元的古诗文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通过阅读鉴赏经典作品,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汲取思想精华,运用历史的眼光审视当代作品的当代意义,获得情感的激励。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首词是作者作于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写给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该首词展现了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基于本单元的设计,明确教学三维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
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渗透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这首词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人辛弃疾及其代表作,掌握豪放派诗词的风格特点,学习分析诗词的艺术手法,熟练背诵并默写全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优秀教学设计篇1 【设计思想】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有将相之才而未展其用,将一腔忠愤寄之于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就是他的一首传世名篇。
何谓“壮词”?教材中注释为“雄壮的词”。
的确,宝剑、军营、军乐、阅兵、战马、弓弦,是多么雄壮的画面;“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何等豪壮的情感!但词人所抒发的情感果真是雄壮的吗?不!前九句词人驰骋想象,犹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翱翔天际,结句却陡然跌落尘埃,回到冷酷的现实,只能叹一声——“可怜白发生”,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感!一个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蹉跎一生,报国无门,只能“醉里挑灯看剑”,这是怎样的人生悲剧!读这首词若仅读出“雄壮”是远远不够的,“壮”中含“悲”,以“壮”写“悲”才是这首词的精髓。
而要真正读懂辛弃疾,就要了解他的生平,因此需要补充一些辛弃疾的生平史料,以帮助学生知人论世。
【教学目标】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想象,感受词中意境;结合材料,知人论世,走进辛弃疾的内心,体悟他英雄报国无门的悲壮之感;了解辛弃疾在词坛上的成就与地位,激起对辛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知人论世,涵泳品味【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流程】一、“壮举”导入辛弃疾是什么人?(学生可能会答:南宋词人)引导:他还是位武艺高强、侠肝义胆的英雄。
补充材料: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赴建康(今江苏南京)面见宋高宗,联络共同抗金之事。
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耿京,投降金朝,起义军已溃散,便立即率领50名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到建康,将叛徒交南宋朝廷处置。
《破阵子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破阵子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一.说教材《破阵子_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一首能勾起逝去家乡美好回忆的古诗。
这首诗源于古代典籍《楚辞》,是楚襄王世子歌翁吹笙以歌咏之,记录了楚国曾经英勇的斗士陈同甫上阵抗敌的壮丽场景,是延续楚辞一贯的主题的体现,即“勇冠三军而英雄出少年”的新颖作品。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的语言知识,提高理解本课新单词和句式的能力。
2.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史实,进一步加强对祖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3.培养学生的良好的观赏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和文学品质。
三.教学重点1.重点教育学生韵律诗文的意义和乐趣,引导学生对古诗文大爱的培养。
2.重点理解其中的历史由来,感受古代楚国斗士的英雄气概。
四.教学准备1.准备古诗课文、诗意图片和带有历史背景介绍的课件供学生提前预习。
2.学生可在课堂上引用以古诗文素材组成的古典散文或歌曲,让学生在融会与感悟中完善对本课的理解。
3.备有类似诗文的例句让学生逐步理解本课的语义表达。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热身1.开篇介绍,带领学生展开课堂讨论,提高学生上课热情。
2.以听力形式呈现本诗词,并询问学生本课所学英雄古代楚国陈同甫,要求学生通过探讨熟悉古代史实,对古代英雄进行讨论。
第二步:理解1.播放课件,介绍课文背景,讲解诗句,课件中安排了本首歌史实背景,树立古诗文正确理解的视角,让学生更清晰的理解本课的主题思想。
2.分析本古诗的作家手法,让学生学习诗人的创作习惯,让学生有感性的认知古诗典籍的藩篱,学会从故事融入诗句的技法。
第三步:拓展1.请学生以诗的形式思考当下的英雄少年,以问答形式提出学生们的想法,丰富谈论内容。
2.引入一些类似的古诗词和歌谣,与本诗文做对比讨论,延伸思考,形成更完善的让英雄同甫光荣情结。
第四步:小结1.总结本次古诗文学讲授,鼓励学生通过故事和古诗文,理解、运用语句丰富表达,培养文学的乐趣。
2.教师可以在本节课课程结束前,给学生出一道简答题让学生综合运用本节课的内容回答。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需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教材分析本文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选自《乐府杂录》,是一首为陈同甫赋的赞美诗。
本文的主题是表达对陈同甫的赞美,并赞颂他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旨在唤起人们的爱国精神和奋发向上的精神追求。
诗人通过丰富的形象和细腻的描写,展现出陈同甫无畏无惧的英雄形象,以及独树一帜的高贵品格和崇高理想。
同时,本文也反映出唐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展现了当时士人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关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掌握文言语法,熟悉诗歌的韵律和格律,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掌握赞美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懂得用形象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人文价值。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培养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使学生能够通过文学艺术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和语言技巧。
3. 熟悉诗歌的韵律和格律。
教学难点1.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和用法。
2. 理解赞美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 熟悉古诗词的文化背景和意蕴。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课文的背景、结构、语言风格和文化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文章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法:通过分析诗句的句式和语法,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技巧和用法。
3. 阅读法:通过对诗句的韵律和格律进行逐句解读和理解,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而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对比法:通过比较现代汉语与古代文言文的差异,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题目,让学生思考本诗的主题和意境。
2. 通过图片或视频引入文章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3. 预测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课文讲解1. 课文结构和内容介绍。
2. 语言风格和表达方法的分析。
3. 情感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受。
三、语言技巧和用法分析1. 对古代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进行解释和分析。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前言本文将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例,介绍诗歌分析的基本方法及技巧。
理解诗歌文本诗歌背景该诗是王之涣在诗人陈同甫被召归京城,准备送行之际,为表达自己的敬意和不舍所作的一首壮词。
诗歌结构与韵律这首诗为七绝,四句一组,共计十二句,每句用八个字构成,其中每句的第二、四个字押韵。
诗歌主题从诗歌的具体内容可以看出,它主要讲述了陈同甫辞官归乡的经历以及他的品德和才华深受世人敬仰、令人称羡的形象。
王之涣用字精炼、意蕴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他对陈同甫的敬佩和不舍之情。
分析诗歌用词和词组•破阵子:这个词本意指战斗中突破敌阵的壮举,但在此处指陈同甫退休离京的离情别绪和他被世人所敬重的形象。
表现出一种用类比或借喻的修辞手法。
•容华:可以理解为美好的精神面貌。
•行藏:指人的为人处事,个人素养。
•岂恶之:意为“怎么会讨人厌呢?”反映作者对陈同甫高尚品德的评价。
句式和修辞手法本诗在句式和修辞手法方面的特点如下:•句式紧凑,高度概括。
四字句第二、四字押韵,在言简意赅之中表达深邃的思想。
•借用军事“破阵子”的隐喻,表达了陈同甫品格高贵,为人正直的形象,诗歌意境壮阔。
•运用反问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有气势和感染力。
总结通过对王之涣《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分析,我们了解到了分析诗歌文本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在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从诗歌的背景、结构和用词、句式等方面入手,分析主题并寻找其中的修辞手法。
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丰富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12.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需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说课稿12.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需要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我说课的题目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说课稿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从教材、教育教学思想。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教学评价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本单元以宋词文学为主,涵盖了词的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
通过鉴赏,体味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传情达意的。
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让学生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弃疾南来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词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饶闲居时期的创作,是写给在抗金主张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陈亮的。
二、说教育教学思想
根据新课标标准,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语文基础。
所以,这节课我遵循的教学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2、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
3、进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著名词人的生平,词的风格。
2、了解词的知识,当堂背诵课文。
3、紧扣“壮”品味词句。
过程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掌握停顿,节奏与语气。
2.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
3.鼓励学生从语言的角度品析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2.认识词人面生活与自身变化所持的态度与观念。
四、说教学方法
朗读教学法
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评论与争辩能力。
通过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合作,敢于质疑,不断提高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教师适时给予必要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品评鉴赏。
五、说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有一位英雄带骑兵五十人直闯有五万人的金兵大营活捉叛徒,英雄的故
事荡气回肠,令人心驰神往。
这位青年将军便是当时年仅23岁的辛弃疾。
他不仅是一位驰骋沙场的爱国战将,也是一位杰出的词人。
1、词的常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大家看,写在最上面的破阵子”是题目吗
不是,和我们已经学过的“沁园春”、“卜算子”一样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才是题目。
2、“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结合注释1,我们知道这首词是辛弃疾赋闲时写给他的好朋友陈亮的。
我们知道,要理解诗必须先要了解作者。
那有谁能给我们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所涉及的辛弃疾和陈亮两个人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他出生在北方。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
同时,由于辛弃疾是在金人统治下的北方长大的,他也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规蹈矩的传统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种燕赵奇士的侠义之气。
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论议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隆兴初,与金人约和,天下忻然,幸得苏息,独亮持不可。
(《陈亮传》隆兴初年,南宋和金人签订和约,天下人都很高兴认为终于可以透口气了,唯独陈亮坚持不可。
)
4、这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我们知道文章有“文眼”,诗有“诗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诗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词或句子。
对与词来说,我们姑且称之为“词眼”。
这首词的“词眼”就在题目里,谁能把它找出来
“壮”。
这个字是本词的“文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大家能找出课文哪些地方表现了“壮”,这个“壮”字的含义又是什么呢这两个问题我们梳理了课文后再来回答。
1、首先,先听一下录音,大家在书上注音;然后我请几位同学试着为我们朗读一下。
2、学生朗读,理解这首词的含义。
3、齐读课文。
(朗读是学习语文必不可少的过程,它能帮助学生初步把握文意。
先由自由读、个人读、齐读,师范读,教师作好朗读指导。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培养自主学习词的有效方法就是让学生在多次阅读的基础上感知文意。
小组内交流解决疑难。
师生共同赏析,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在这个环节,让各小组讨论,思考出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启发思考。
通过探讨解决问题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自主解决问题,在学生回答结束以后,及时给予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
4、赏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回:醒。
沉醉中挑亮灯光抽出剑来细看,梦醒后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之声。
这时候作者回想梦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八百里:牛。
(典故)。
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个倒装句,正常的顺序为“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装,分给部下烤牛肉,以犒劳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乐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发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为25弦)。
翻:演奏。
“五十弦翻塞外声”中的“翻”字改为“弹”字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翻”字写出了战歌嘹亮,乐器轰鸣的热烈场面;如用“弹”字代之,就表现不出这种气氛。
“秋”仅仅表示这时是秋天吗?
明确:不,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饱餐一顿,琴瑟演奏出北疆苍凉的乐曲。
在肃杀的秋风中,战场上军队正在检阅准备出征。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这两句是宽泛对偶,这样看来与“如”字相对的“作”字是什么意思
明确:作:像。
这个字古今词义不同要注意。
的卢:额部有白色斑点的马。
霹雳:弓弦的响声。
战马像的卢那样飞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鸣使人心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么统一国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自己也赢得一世乃至死后的英名。
可惜白发已现两鬓。
5、作者为什么会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慨叹
明确: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报国欲死无战场”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情。
6、作者写这首词有什么用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这首词托名为安慰朋友,实则是抒发词人自己对青年时代抗金的战斗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坚决恢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还有壮志难酬的悲愤。
7、如何理解这首词
明确:这首词是词人爱国词篇中的代表作之一,虽是为鼓舞爱国壮士、好友陈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
词人以早年战斗生活为基础,融梦境幻觉为一体,描绘了一幅爱国将士驰骋沙场,雄伟壮阔的场面,全词内涵丰富,造语豪壮,结构谨严,构想奇特,以梦境贯穿上下片,自出机杼,情感雄奇高昂。
末尾“可怜”一句将感情一落千丈:词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
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词人的悲愤。
四、小结全文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
全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
前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
这种抑扬法赋予了本词特有的艺术魅力,有力地表现了词人满怀壮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首诗。
2/如果你是辛弃疾的挚友陈亮,看到这首词后,你会对辛弃疾说些什么以此为主题写一篇300这左右的文章。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的功能是简要全面的概括教学内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沙场秋点兵——豪迈场面(志士热情)
↓
可怜白发生——冷酷现实(朝廷冷漠)
七、教学评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目标指引着教师教的活动,也指引着学生学的活动。
学生正确掌握了本词的思想内容,对词人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能及时了解并熟悉课文,所提出的问题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巩固原有知识,整个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但具体的课堂教学还要根据当时的情景调整。
总结一下,本课的教学有以下特点:
1、全新引入,调动积极性。
2、师生互动有效教与学
3、愉快教学,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