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a无机第五章1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五版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五版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五版习题答案无机化学是化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合成和应用等方面。

对于学习无机化学的学生来说,习题是检验自己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

而《无机化学五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其中的习题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无机化学五版》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无机化学知识。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础知识1. 无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无机物质。

无机物质是指不含有碳-碳键的化合物,主要包括金属、非金属和金属与非金属的化合物。

2. 无机化学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按照元素周期表分类、按照化合价分类、按照化合物的性质分类等。

3.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无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应用等方面。

其中,无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第二章:无机化合物的结构1. 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实验方法和理论计算方法进行研究。

实验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等,理论计算方法包括分子轨道理论、密度泛函理论等。

2. 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可以分为离子晶体结构、共价晶体结构和金属晶体结构等。

离子晶体结构由阳离子和阴离子组成,共价晶体结构由共价键连接的原子组成,金属晶体结构由金属原子组成。

3. 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对其性质和应用有重要影响。

例如,离子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溶解性,共价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硬度和熔点,金属晶体结构的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导性。

第三章:无机化合物的性质1.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熔点、沸点等,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性、氧化还原性等。

2. 无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其结构密切相关。

例如,离子晶体结构的化合物通常具有高熔点,共价晶体结构的化合物通常具有较高的硬度。

3. 无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其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

例如,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碱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碱。

第四章:无机化合物的合成1. 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溶液法、固相法、气相法等。

中级无机化学第五章PPT课件

中级无机化学第五章PPT课件
在开式-硼烷中, n+4个 氢中有两种结构上不同的氢 原子, 其中有 n 个为端梢的外向氢原子, 剩下的4个氢是桥式氢原 子。由上图B6H10的结构中可清楚地看到, 10个H中有6个端梢外向 H, 除此以外还有4个H, 每个氢连接2个B, 称作桥氢。
第8页/共114页
3 (蛛)网式(arachno)- 硼烷
5. 1 硼烷化学
硼烷是硼氢化合物的总称。 硼能形成多种氢化物, 如B2H6、 B4H10、B5H9。 除中性硼氢化物 之外, 还有一系列的硼氢阴离子, 如BH4-、B3H8-、BnHn2-(n=6~ 12)等。
第1页/共114页
5.1.1 制备、性质和命名
5.1.1.1 硼烷的制备
1 硼氢化物的合成
B2O3 + 2Al + 3H2 压力, AlCl3 B2H6 + Al2O3
第2页/共114页
较高级的硼烷一般可通过热解乙硼烷来制备:
100℃, 10MPa 2B2H6
B4H10 + H2
5B2H6 180℃ 2B5H9 + 6H2
150℃, 二甲醚 2B2H6
B4H10 + H2
此外, 不少高级硼烷还可以用其他一些方法来制备, 如
第9页/共114页
4 敞网式(hypho)-硼烷
除上述三种 主要的硼烷以外, 还有一种硼烷, 其“口”开得更 大, 网敞得更开, 几乎成了一种平 面型的结构, 称 为敞网式硼烷, 这类化合物为数 较少, 现举二例 如右。
在蛛网式-硼烷中, 有三种结构不同的氢原子, 除外向端梢和
桥氢以外, 还有另一种端梢的氢原子, 后者和硼原子形成的B-H键,
指向假想的基础多面体或完整多面体外接球面的切线方向, 因此,
这种氢原子又称切向氢原子。他们和处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完全的边或面上顶点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化学(第三版) 5-1

电子教案与课件:无机化学(第三版) 5-1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和同位素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是按该元素所含天然同位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丰度计算出的平均值。例如,Cl有 和 两种天然同位素:
则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4.969×75.77%+36.966×24.23%=35.453
同理,根据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和丰度,也可以计算出该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N =A -Z=12-6=6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和同位素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通常,用 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原子,则 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可表示如下:
的原子序数是_____,质子数是_____,中子数是 _____,电子数是_______,质量数是__。
二、同位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目 前已发现118种元素(包括人造元素)。元素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 排列的顺序号叫做原子序数。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和同位素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在研究原子核的组成时,人们还发现,许多元素都具有质 量数不同的几种原子。例如,氢元素具有三种不同质量数的原 子(如表4-2所示)。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表4-1为质子、中子和电子这 三种粒子的主要性质。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 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符号Z)决定于核内质子数。对任何原
上页 下页 返回 帮助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和同位素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子都有如下数量关系: 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第一节 原子的构成和同位素 第四章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的构成

宋天佑《无机化学》第5章.ppt

宋天佑《无机化学》第5章.ppt

4 对电子 正四面体 一种角度,109°28′
5 对电子 6 对电子
三角双锥 三种角度, 90°,120°,180°
正八面体 两种角度, 90°,180°
在常见的夹角中 90°是最小的。
5. 2. 3 分子构型与电子对空间构型的关系
在 ABn 型分子中,若配体的个 数 n 和价层电子对数 m 相一致,则 分子构型和电子对空间构型一致。
破坏 H2 的化学键,使之成两 个 H 原子要吸收能量,这个能量 与 H2 分子中化学键的键能有关。
H2 中两个 H 原子之间的特定 距离与 H2 中化学键的键长有关。
从电子云的观点考虑,可认为 H 的 1s 电子云在两核间重叠。
电子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大, 形成负电区。
两核吸引核间负电区,使 两个 H 原子结合在一起。
将对 H2 的处理结果推广到 其他分子中,形成了以量子力学 为基础的价键理论。
valence bond theory 简称 VB 法
5. 1. 1 共价键的形成
A,B 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 子,若两个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能 量相近且对称性相同,
当 A,B 相互接近时,两电子 能以自旋相反的方式结成电子对。
不考虑电子、电子对等。
电子 配体数 孤电子 电子对
对数
对数
构型
(m) (n) (m - n)
分子 构型
3
2
BB
1
A
三角形 V字形
电子 配体数 孤电子 电子对
对数Βιβλιοθήκη 对数构型(m) (n) (m - n)
分子 构型
4
3
1
正四面体 三角锥
电子 配体数 孤电子 电子对
对数
对数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课件第五章 s区元素

中级无机化学教学课件第五章 s区元素
第五章
s区元素
第五章:s区元素
要点
1 复习自由能、平衡常数的概念 2 辨别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定性 3 能计算离子键形成时的能量变化 4 能正确使用理论模型和热力学循环方法计算晶格能 5 熟悉晶格能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 6 能正确建立玻恩-哈伯热化学循环并用以计算各种
热力学量 7 冠醚的命名和结构特征 8 冠醚的配位性能和冠醚配合物的结构 9 影响冠醚配合物稳定性的因素
图 5 .8 N a + C l- 离 子 对 的 势 能 图 图5 . 85 .N8 aN+ aC+ lC- 离l - 离子 子对 对的 的势 势能 能随 核 间 距 的 变 化
当 r=随2随3核 6核间 p间距 m距的 的变时变化 ,化 其总能量较低。
第五章:s区元素
5.2.2 晶体中离子键形成的能量
习题: 2,5,6,7,8,9,11
第五章:s区元素
第五章:s区元素
第五章:s区元素
为了进行参比,对化学有用的另一特定条件是反 应物和产物都处于标准态, 此时Q=1, 在这种情况下,
ΔG=ΔG =-RTlnK
ΔG 的符号和数值的大小反映标准态体系对平衡态 偏离的方向和程度。
第五章:s区元素
在热力学上为不稳定的(如图中A
到C)。反之若产物的能量高于反
应物的能量, 则反应物在热力 热力学稳定性和动力学稳
学上是稳定的(如图中A到B)。
定性示意图
第五章:s区元素
动力学稳定性是从反应物与活化配合物之间的能量差,即反 应活化能来考虑的,若某一反应物转变为产物的趋势很大,反应 物在热力学上相当不稳定,但若实现这一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相 当大的话, 则在动力学上反应物又是相当稳定的了(如图中A到C)。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5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5章化学动力学基础
c、若第三步是速控步,则
同样利用稳态近似假设,可得出表观速率方程为
5.15有人提出反应2NO(g)+Cl2(g)=2NOCl(g)的反应历程如下:
NO + Cl2→NOCl2
NOCl2+ NO→2NOCl
如果第一个基元反应是速控步,该反应的表观速率方程应呈何形式?如果第二个反应是速控步,该反应的表观速率方程又呈何形式?
k正
k逆
r正
r逆
K
平衡移动方向
增加总压
升高温度
加入催化剂
答:
k正
k逆
r正
r逆
K
平衡移动方向
增加总压
不变
不变
增大
增大
不变
向逆反应方向
升高温度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向正反应方向
加入催化剂
增大
增大
增大
增大
不变
平衡不移动
试讨论: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用dn/dt,dζ/dt,dc/dt,(1/V)dc/dt以及(1/V) dζ/dt表达速率,速率方程中速率常数有什么差别?
5.4N2O在金表面上分解的实验数据如下:
t/min
c(N2O)/mol∙dm-3
0
20
40
60
80
100
0
(l)求分解反应的反应级数。
(2)制作该反应的动力学曲线。
(3)求速率常数。
(4)求N2O消耗一半时的反应速率。
(5)该反应的半衰期与初始浓度呈什么关系?
解:(l)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N2O浓度的减少量相同,可见反应速率与N2O的浓度无关。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级数为零。
5.12试对比阿仑尼乌斯活化能(表观活化能或实验活化能)、碰撞理论活化能和过渡状态理论活化能的物理意义,并由此说明表观动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的不同性。

无机化学课件 第五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1

无机化学课件 第五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1

2020/11/6
第11张共79 张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五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二、化学反应历程
反应机理 (反应历程):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历的 真实反应步骤的集合称为反应机理.也就是说, 一个反应由反应物到产物经历的一系列步骤 (实际途径)。
从微观上
基元反应 非基元反应
从宏观上
简单反应 复合反应
2020/11/6
第15张共79 张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五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理论要点
假设分子是无内部结构和内部运动的刚性 小球。
1.首要条件:分子间相互碰撞
2.但只有少数能量高的分子间碰撞, 才能
发生反应
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
2020/11/6
第16张共79 张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五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条件 1. 反应物分子必须具有足够大的能量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速率指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转变成为 生成物的速率,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 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浓度一般用 mol·dm-3 ,时间用秒(s),分(min)或小 时(h)为单位表示,故速率的单位常为:mol·dm-3 ·s-1 或mol·dm-3 ·min-1 。
ΔrGmө(278.15K) = -343.8kJ/mol
K=1.8×1060
实际:非常缓慢!
2020/11/6
第4张共79 张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五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掌握规律------改变反应速率
2020/11/6
第5张共79 张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五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5-1 化学反应速 率
C
t D t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无机5第五章 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

安徽安徽高中化学竞赛无机化学无机5第五章 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

第五章分子结构和共价键理论5. 0. 01 路易斯理论:路易斯理论认为分子中的原子都有形成稀有气体电子结构的趋势||,以求得自身的稳定||。

达到这种结构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实现的||。

路易斯理论解释了电负性差D c比较小的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的事实||。

5. 1. 01 氢气分子H2中化学键的本质:1927 年||,海特勒(Heitler)和伦敦(London)用量子力学处理氢气分子H2||,计算结果表明||,两个具有1s1电子构型的H 原子彼此靠近并保持一定距离时||,两个1s 电子以自旋相反的方式形成电子对||,使体系的能量降低||,低于两个H 原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这表明两个H 原子之间形成了化学键||。

从电子云的观点考虑||,可认为H 的1s电子云在两核间出现的概率大||,形成负电区||。

两核吸引核间负电区||,使两个H原子结合在一起||。

5. 1. 02 共价键的形成:若A||,B 两原子各有一个成单电子||,且两个电子所在的原子轨道能量相近且对称性相同||,当A||,B 相互接近时||,两电子可以自旋相反的方式结成电子对||。

于是体系能量降低||,即形成化学键||。

一对电子形成一个共价键||。

形成的共价键越多||,则体系能量越低||,形成的分子越稳定||。

因此||,各原子中的未成对电子尽可能多地形成共价键||。

5. 1. 03 共价配位键:考察CO 分子的成键情况:C原子的最高能级为2s2 2p2O原子的最高能级为2s2 2p4形成CO 分子时共用三对电子||,形成三个共价键||。

其中有一个共价键具有特殊性—— C 原子和O 原子各提供一个2p 轨道||,互相重叠||,但是电子是由O 原子独自提供的||。

这样的共价键称为共价配位键||,经常简称为配位键或配键||。

5. 1. 04 共价配位键形成的条件:共价配位键形成的条件是一个原子中有孤电子对||,而另一原子中有可与孤电子对所在轨道相互重叠的空轨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Cl 2 Cl ClO3 Cl 2 2e 2Cl Cl 2 12OH 2ClO3 6H2O 10e
① ②
①式×5 + ②式得:

6Cl2 12OH 10Cl 2ClO 6H2O

3
化简得:
3Cl2 6OH 5Cl ClO 3 3H2O 3Cl2 6NaO H 5NaCl NaClO 3 3H2O
法拉第:电化学的奠基人
法拉第的贡献: • 发明变压器、电动机和 发电机 • 电磁感应、磁力线 • 法拉第定律(电功转换)
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 (1791-1867) 英国化学家, 物理学家
第一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一、氧化还原反应
1. 氧化数
氧化数(氧化值):某元素一个原子所带的电 荷数,该电荷是假定每一个化学键中的成键 电子归于电负性更大的原子而求得。 确定氧化数的规则: 1) 单质中,元素的氧化数为零。 2) 单原子离子中,元素的氧化数等于离子 所带的电荷数;
例1: 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 KMnO4+K2SO3+H2SO4→MnSO4+K2SO4+H2O – 2– 2+ 2– (1) MnO + SO → Mn + SO 解: 4 3 4 (2) MnO4– → Mn2+ SO32– → SO42– (3) MnO4– + 8H+ + 5e– = Mn2+ + 4H2O ① SO32– + H2O = SO42– + 2H+ + 2e– ② (4) ①式×2 + ②式×5 得: 2MnO4– +5SO32– +6H+ =2Mn2+ +5SO42– +3H2O (5) 2KMnO4 + 5K2SO3 + 3H2SO4 = 2MnSO4 + 6K2SO4 + 3H2O
原电池符号: (–) Zn | ZnSO4(c1) || CuSO4(c2) | Cu (+) 书写原电池符号的规则: ① 负极 (–) 写在左边,正极 (+) 写在右边。 两边的表示极板材料。 ② “|”表示两相的界面;“||”表示盐桥。 盐桥的两侧是电解质溶液。溶液的浓度、 气体的分压要在括号内注明 。同相不同 物种用“, ”分开。 ③ 纯液体、固体和气体写在惰性电极 一边 用“ | ” 或“, ”分开。
①式×3 + ②式×2 得: 2 2Cr(OH)3 3Br2 10OH 2CrO4 6Br 8H2 O
2Cr(O H) 3 3Br 2 10KO H 2K 2CrO 4 6KBr 8H2O
例3:配平方程式 Δ Cl2 (g) NaOH(aq) NaCl(aq) NaClO 3 (aq)
4) 标准电极电势表
一些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25℃ )
电对 Li+/Li Na+/Na ┇ H+/H2 ┇ F2/F–
电极反应
氧化态 电子数 Li+ Na+ ┇ 2H+ ┇ F2 还原态 +e– +e– ┇ +2e– ┇ +2e–
E (电对) /V –3.04 –2.71 ┇ 0 ┇ 2.866
电极符号:Ag |AgCl |Cl–(c)
例:将下列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以原电池符 号表示。
2Fe2+ (1mol· L–1) + Cl2(100 kPa) → 2Fe3+(1mol· L –1) + 2Cl–(2mol· L–1) 解: 负极 Fe2+
正极 Cl2 + 2e–
Fe3+ + e–
2Cl–
3) 多原子离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 等于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 中性分子中,各元素氧化数的代数和为零。 5) 化合物中,一般: H — +1( –1); O — –2( –1,+1,+2); 碱金属 — +1;碱土金属 — +2。 6) 在所有氟化物中,氟的氧化数为 –1。 如: CO CO2 CH4 C2H5OH 碳的氧化数 +2 +4 –4 –2 又如: S2O32– S2O72– S4O62– Fe3O4 硫和铁的氧化数 +2 +6 +5/2 +8/3
3) 离子型氧化还原电极:将惰性导体浸入 含有同一元素的两种不同氧化值的离子 溶液中构成的电极。 电极反应:Fe3+ + e– Fe2+ 电极符号:PtFe2+(c2) , Fe3+(c1) 4)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将金属表面涂有 其金属难溶盐的固体,浸入与该盐具有 相同阴离子的溶液中所构成的电极。 电极反应:AgCl + e– Ag + Cl–
二、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1. 原电池
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产生电流,把化学 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原电池的内部变化
当盐桥连接电解质溶液时,外电路才有 电流通过。 盐桥起了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和保持溶 液电中性作用。 根据检流计指针偏转方向知: 电流方向:Cu→Zn
可知,电势: Zn—低,Cu—高
因而电极命名: Zn—负,Cu—正
(–) Pt∣Fe2+(1mol· L–1) , Fe3+ (1mol· L–1) || Cl–(2mol· L–1)∣Cl2(100 kPa)∣Pt (+)
4. 电极电势的产生
双电层理论
M s M
+++来自+ + + +
M n aq ze M
-
+ + + +
++++-
(a)活泼金属

2
3) 甘汞电极
甘汞电极
电极反应:Hg2Cl2(s)+2e–
2Hg(l)+2Cl–(aq)
饱和甘汞电极: 25℃时 KCl为饱和溶液 E(Hg2Cl2/Hg) = 0.245V 标准甘汞电极:c(KCl)=1.0mol· L–1

E (Hg2Cl2/Hg) = 0.2801V
电极符号:Pt | Hg | Hg2Cl2 | Cl–(c)
E = 0.342V 负极反应: H2 2H+ + 2e– 正极反应: Cu2+ + 2e– 电池反应:H2 + Cu2+
2

Cu 2H+ + Cu
0.342V = E (Cu 2 / Cu) E (H / H 2 )
= E (Cu / Cu) 0.000
所以
E (Cu / Cu) = 0.342V
负极(电子流出): Zn
Zn2++2e– 氧化反应 Cu 还原反应 Zn2+ + Cu
正极(电子流入):Cu2++2e–
电池反应: Zn + Cu2+
电极上发生反应称为半反应,半电池反应 或电极反应。
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还原 反应的电极称为阴极。 对于原电池,阳极为负极,阴极为正极。
氧化态(物质):半反应中高氧化值(价态) 物质,作为氧化剂,获得电子。
还原态 ( 物质 ) :半反应另一端的低氧化值 (价态)物质,作为还原剂,给出电子。
氧化还原电对:同一半反应中的氧化态物质 和还原态物质构成。 氧化态/还原态 如:Zn2+/Zn ,H+/H2,MnO4– /Mn2+ 等。 一般书写半反应都用还原反应式表示 氧化态 + ze– 还原态
例2:配平方程式
Cr(O H) 3 Br 2 KO H K 2CrO 4 KBr 2 Br 解:Cr(OH)3 Br2 CrO4
Br2 Br


Cr(OH)3 CrO

2 4
Br2 2e 2Br


2 Cr(OH)3 5OH CrO4 4H2 O 3e
氧 化 能 力 增 强
Li Na ┇ H2 ┇ 2F–
还 原 能 力 增 强
代 数 值 增 大
标准电极电势代数值越大,表示在标准 条件下该电对中氧化态物质的氧化能力越 强;标准电极电势代数值越小,该电对中 还原态物质的还原能力越强。 对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判断 其氧化性时要看其为氧化态的电对,判断 其还原性时要看其为还原态的电对。
第五章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
第一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第二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伏特和化学电池组
1800年,伏 特用银片和 锌片组成电 池组,金属 片之间用盐 水浸湿的硬 纸板隔开。 这是世界上 第一个化学 电池。
伏特(隆巴第伯爵) Alessandro Guiseppe Antonio Anastasio Volta, 1745-1827 意大利物理学家
2. 氧化与还原
氧化还原反应:反应过程中有电子转移,或
者氧化数或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 还原剂:失去电子的物质。 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 氧化过程:失去电子元素氧化数升高的过程。
还原过程:得到电子元素氧化数降低的过程。
半反应式:分别表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 方程式。 氧化半反应: Zn – 2e– 还原半反应: Cu2+ + 2e– Zn2+ Cu
氧化值和化合价
氧化值是元素在化合状态时的形式电荷, 按一定规则得到,不仅可有正、负值,而 且可为分数。 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时原子的个数比, 它只能是整数。 多数情况下二者数值相同,也可混用,但 它们在数值上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在离子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等于其离子 单原子的电荷数。 在共价化合物中元素的氧化值和共价数不 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