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吐蕃王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合集下载

吐蕃王朝的衰落(1)

吐蕃王朝的衰落(1)

吐蕃王朝的衰落(1)一、赤松德赞的业绩755年(天宝十四载),赤德祖赞为臣下谋害,子赤松德赞(742—797,《新唐书》作娑悉笼腊赞、乞立赞)继赞普位。

赤松德赞即位后,首先处死因叛逆获罪的贵族末氏和朗氏,籍没其财产,巩固王室权力。

随即进一步强化奴隶制的统治,继续推行扩展实力的战争,加重对属民的剥削,使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更趋尖锐。

吐蕃奴隶制社会自公元8世纪中叶起,已开始由全盛走向衰落。

赤松德赞在位期间,吐蕃王朝的职官制度有了进一步的完善,设置了九大尚论,即《新唐书》所记“尚论掣逋突瞿”。

告身制度此时更趋完备。

据《智者喜筵》记载,告身各等又有大小之分,大相佩大瑟瑟告身,副相和内大相佩小瑟瑟告身,内副相和整事大相佩大金告身,内小相和副整事佩小金告身,小整事佩银镀金告身,其下军政官员人等,分别佩大小银铜告身,最低一等的铁告身,赐给作战有功的勇士佩带。

在军事制度上,赤松德赞在原有四如的基础上,增置孙波如,五如下共设61东岱。

东岱,即千户所,由东本主其事。

此时,吐蕃的军政组织更加健全。

另外,通恰(藏语原意为观察使,汉文史籍作节度使)一职也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是占领地区的高级官员。

在赤松德赞时期,佛教在吐蕃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佛教自7世纪传入吐蕃后,虽然得到王室的大力扶植,但与传统的本教斗争激烈。

赤松德赞年幼即位,贵族那囊氏掌权,那囊氏与信奉本教的大臣极力反对佛教,王朝发布禁佛令:驱逐佛教僧侣,改大昭寺为屠宰场,将文成公主带往吐蕃的释迦牟尼像埋于地下,后又转移到芒宇(今西藏吉隆县一带),还有一些佛寺遭到摧毁。

赤松德赞成年后,力图发展佛教,在清除了反对佛教的贵族势力后,废除了前此颁布的禁佛命令。

请天竺寂护,莲花生等人主持兴建了首座剃度僧人出家的寺院——桑耶寺(在今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

建寺年代诸说不一,大致应在8世纪后半期)。

首批剃度出家的7人,史称“七试人”,都是贵族子弟,是为藏族历史上第一批佛教僧人。

是什么造就吐蕃王朝的覆灭?

是什么造就吐蕃王朝的覆灭?

是什么造就吐蕃王朝的覆灭?古代中原农耕文明最大的威胁一般而言都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然而在唐代在帝国的西部却崛起了一股强大的势力,事实上这股势力曾在号称当时全世界最强的大唐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之间异军突起,成为足以与两大帝国分庭抗礼的强劲对手——这个对手就是青藏高原上的吐蕃王朝。

这个王朝最鼎盛时期成为和东面的大唐以及西面的阿拉伯帝国、拜占庭帝国、法兰克王国并立的亚欧大陆一股强大的地缘势力。

事实上吐蕃是青藏高原上第一个统一政权,其实也是唯一的一个。

松赞干布统一西藏就向青海和湟地区的吐谷浑汗国扩张,为此还曾与唐朝爆发过冲突:松州之战唐军沉重打击了吐蕃,松赞干布随即与唐朝和亲,接受唐朝册封,吐蕃借此从唐朝引入先进科技、工艺及历法,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

与此同时吐蕃开始控制周边的泥婆罗(今尼泊尔)等小国并曾联合泥婆罗援助大唐使节王玄策攻破天竺。

松赞干布死后论东赞、论钦陵父子成为吐蕃的实际执政者并开始和唐朝直接对抗:公元670年论钦陵率军攻灭附属于唐朝的吐谷浑并在接下来的大非川之战中击败了唐朝名将薛仁贵,从此吐蕃尽占整个青藏高原。

此后为了夺取河西走廊、陇右、西域,控制丝绸之路,吐蕃军多次主动和唐军交战:青海湖之战论钦陵大败十八万唐军;素罗汗山之战论钦陵又大败武周军十余万人,乘胜夺取凉州。

西域的安西四镇也曾一度被吐蕃夺取。

正当论钦陵在和唐朝的战争中一再取胜之时吐蕃内部爆发了一场权力斗争:论东赞、论钦陵父子长期把控吐蕃国政,这令吐蕃王族及亲王族的大臣十分不满。

698年吐蕃赞普杜松芒波杰与大臣论岩合谋托以狩猎之名前往论钦陵的驻地阿秦地区(吐蕃人对吐谷浑故地的称呼),捕杀其党羽两千余人。

论钦陵欲发兵抗命,但部将却忠于赞普,因此兵溃自杀身亡。

此后吐蕃王族从权臣手中收回了权力。

704年杜松芒波杰在征讨六诏期间病死于军中,其子尺带珠丹继位。

由于年幼,政权由祖母没庐氏赤马类执掌。

尺带珠丹即位之初吐蕃没有强有力的统治者,且内无谋臣,外无良将,因此政局动荡不安。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面对强盛大唐,吐蕃帝国坚定执着;面对彪悍回纥,吐蕃帝国攻坚克难。

但是,当面对一个从回纥分裂出来的小王国时,吐蕃帝国却轰然倒塌了。

所以,有时候真是一物降一物,老虎灭不了大象,但是老鼠却可以。

01.来之不易的高原帝国青藏高原,就问:这里怎么可能建立一个帝国吧?平均海拔4000米,而且雪山纵横、河流交错。

但是,各种机缘巧合之下,在大唐立国之时,这里就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吐蕃帝国。

所以,这是一个来之不易的帝国。

中原和草原的竞争逻辑是比效率,谁的土地开发最彻底、谁的人口组织最严密、谁的资源调动最高效,谁就能统一、谁就能称雄。

但是,造雪域高原却不能比效率,因为这里的土地和环境扛不住这么折腾,高原竞争就一点:比消耗,只有消耗低才能建立国家、建立帝国。

所以,中原的官僚政治,高原搞不了;草原的可汗政治,高原也搞不了。

因为无论是官僚政治还是可汗政治,都得玩成本最高的战争游戏。

而且,无论是中原还是草原,两相较量你死我活,内部较量更是有你没我,内战往往比外战更残酷。

所以,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去运行,不用建立帝国或国家,自己就能把自己玩死。

所以,吐蕃帝国首先是仰赖松赞干布家族几代人的天才基因,还得赶上各种机缘巧合,就是其他部落头领的智商和野心全不够,然后才建立了一个初步的帝国。

但是,帝国要生存下去,就需要资源。

指望收税,肯定没戏,这个手段只能中原帝国玩,连草原帝国也不能玩。

草原帝国玩什么?玩抢劫,就是去中原抢劫。

所以,维持高原帝国的第一个手段自然是抢劫,吐蕃帝国必然向东北方向的安多西藏渗透力量,势要把手伸进河西走廊和西域吸血,因为这里才有资源。

但是,草原可以一边放牧一边抢劫,甚至赶上水草丰美之时,不抢劫也能活。

但是,高原帝国的环境太糟糕,要维持帝国光靠抢劫还不够。

于是,松赞干布就开始使用宗教手段,用佛教信仰控制高原上的各个部落。

同时,僧人起码都能识字,所以僧人官僚就成了雪域高原的特殊统治手段。

吐蕃王朝为何猝然而亡?

吐蕃王朝为何猝然而亡?

吐蕃王朝为何猝然而亡?这篇五千字的长文,只能向您揭示吐蕃王朝崩溃的一角。

这个绵延二百多年,一度强大如斯的帝国,之所以会迅速覆灭,有着及其深刻的内在因素。

吐蕃王朝在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算得上一个特例!说真的,在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能够称得上王朝的少之又少,但吐蕃王朝显然足以傲然在列。

一方面,它存在的时间足够的长,从公元638年(唐贞观十二年)八月间,松赞干布统治下的吐蕃王朝第一次在松州(今松潘)城下和唐朝比划过一次后,直到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被刺身亡,吐蕃王朝崩溃止,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吐蕃一直都是东亚、西亚结合部地区,最重要的政治势力。

另一方面,在和很对年代绵长但没有多少存在的小国家相比,吐蕃王朝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庞然大物。

其疆域最大时,东方基本上与唐朝以陇山(六盘山)为界,河西走廊和拢右均被其鲸吞;北部一直延伸到宁夏的贺兰山麓,与唐朝为争夺灵州(今宁夏吴忠市)进行过连番血战,甚至一度染指鄂尔多斯高原;东南方向则收南诏(今大理)为属国,赐号“赞普钟”(赞普之弟),并攻下剑南的维州(今理县),时时威胁成都平原的安全;版图西部,除了将唐朝在西域地区,以安西四镇为代表的羁縻州统治彻底瓦解后,还向中亚地区拓展,尽收当年唐朝的属国,与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长期抗衡。

在阿拉伯史料中,“吐蕃可汗”“吐蕃国王”是令其非常头疼的存在。

帝国正南方,虽然喜马拉雅山脉是种天然阻隔,湿热的印度次大陆气候也不适合藏族生存,但史料记载,吐蕃依旧至少两次派军队染指中天竺,爆锤当地国家于恒河岸边立铁柱标示领土边界。

难怪唐史记述,其领土“尽据象雄、党项及诸羌之地,东接凉、松、茂等州,南临天竺,西陷龟兹、疏勒等四镇,北抵突厥,地方万里,诸胡之盛,莫与为比。

”这足以看出,吐蕃在其国力鼎盛期间,疆域扶摇万里,东攻大唐、西拒大食,在亚洲地区堪称鼎足而三。

但就像题主所问,这样一个实力强横的大帝国究竟是如何崩溃的呢?想要说明这个问题,需要从国内、国外两个层面来分析解读。

消失的国度——论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

消失的国度——论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

消失的国度——论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藏文传统史学著作认为,是末代赞普达磨灭法导致身死国亡,可也有人认为,吐蕃王朝的内讧,特别是佛教和苯教两派之间的斗争导致吐蕃王朝的分裂和灭亡。

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先生说:“吐蕃之国势自贞元时开始衰弱,吐蕃之破败由于天灾及内乱。

”究竟哪些是导致吐蕃王朝走向灭亡的关键因素,本文试图做一些综合分析。

贵族之间的激烈纷争吐蕃上层贵族之间的激烈斗争,同样加速了王朝的没落和灭亡。

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世俗贵族之间的纷争,一是僧俗贵族之间的斗争。

吐蕃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由来已久,既有新旧贵族之间的纷争,又有宦与论之间的纷争。

吐蕃王室的联姻大多出于政治目的,而且基本都和大贵族家庭结亲,目的是屏藩王权,维护统治。

但是,由于当时赞普众娶嫔妃,这些妃子分别来自不同的大贵族家庭,均是不可忽视的势力。

在他们之间既存在相互依赖、维护其共同利益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相互争权夺利的问题,在诸如立王子、任用大臣等重大问题上,经常发生纷争,在王朝晚期也同样加剧,从而出现残杀大臣,乃至毒杀赞普的事件经常发生。

在外戚贵族和以功勋晋身的贵族之间,矛盾也不断升级,很难解决。

吐蕃末代赞普,达磨赞普被杀后,他的两个儿子允丹和奥松分别被贵族拥立为赞普,双方展开激烈火拼,直接导致了吐蕃王朝的崩溃。

吐蕃王朝处在上升时期,军事争夺的矛头一致对外,开疆拓土的战绩和战争中掠夺来的大量财富,极大地满足了军事贵族集团的贪欲,使他们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同时军事扩张连连获胜的大好形势,也冲淡和掩饰了他们之间事实存在的矛盾。

在赤松德赞时期,吐蕃王朝达到鼎盛,此后开始进入衰落过程,各种矛盾也凸现出来,进入晚期,军事贵族之间的冲突以及公开火并迅速上升,直接瓦解了吐蕃王朝的根基。

宗教纷争引发思想意识领域混乱在导致吐蕃王朝灭亡的诸多因素中,宗教纷争所产生的后果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十分复杂。

宗教在雅隆吐蕃早期历史上,以及吐蕃王朝的政治生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藏文史书宣称,苯教曾经在佛教传入吐蕃前,长期发挥着“护持国政”的作用。

灭佛反被佛灭?揭露吐蕃灭亡的真相

灭佛反被佛灭?揭露吐蕃灭亡的真相

灭佛反被佛灭?揭露吐蕃灭亡的真相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曾经强大无比,一统了周围小国,甚至还入侵了河西走廊,而这个老大王国却因为宗教而灭亡了。

吐蕃疆域郎达玛,吐蕃末代赞普。

他发动了轰轰烈烈西藏第二次灭佛运动,但是受到了佛教徒的反扑,遇刺身亡,自此吐蕃分裂,灭亡。

被打砸的佛像为什么达玛大王要这么迫切的灭佛呢,其实原因有很多:1.权力博弈当时的吐蕃王朝有许多人信仰苯教,苯教的大法师已经成为权贵甚至参与朝政,形成了赞普也无法轻易动摇的政治力量。

为了与之抗衡赞普们引入了佛教。

在经过几代赞普的努力之下,佛教教理被当时的部分贵族接受,佛教僧人也开始进入权力中心。

佛教势力强大是赞普和佛教僧人联手打压苯教的结果,目的就是为了把苯教僧人和僧人背后的贵族势力挤出权力核心。

而当佛教势力大的时候,自然开始打压佛教。

2.控制藏民吐蕃末期,以为前几代赞普偏爱佛教,所以佛教的势力深入西藏各个地方,出现了民只知喇嘛而不知官府的情况。

郎达玛心想这样可不行啊,这样下去这国家是我的还是僧人的啊。

3.不事生产当时的僧人是不种田(青稞?)的,全靠国家供养,而且僧人是不用服役和缴税的,所以当时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出家学佛而逃离沉重的赋役,人跑了谁来让他们吸血啊,大领主和贵族们对收入减少非常不满,人跑了谁来让他们吸血啊。

就联合起来向赞普施压,让他打压一下佛教。

现代的藏传佛教徒本来他只是想削弱一下佛教的,可是很多大贵族地主推波助澜,到处打砸寺庙,连文成公主带过来的佛像都被埋了起来(PS :佛教是从内陆传到西藏的,文成公主带过去的)。

虽然最后他被一个愤怒的僧人给刺杀了,但是佛教也从此一蹶不振上百年。

郎达玛他是一个成功的改革家,又是一个失败的国王,大胆的改革解除了宗教的束缚,但也给这个国家加上了最后的稻草。

吐蕃,烟消云散。

中国通通史吐蕃兴衰观后感

中国通通史吐蕃兴衰观后感

中国通通史吐蕃兴衰观后感中国历史悠久而辽阔,吐蕃作为其中的一支重要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吐蕃兴衰的历史,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触动和思考。

首先,吐蕃的兴起是建立在他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之上的。

吐蕃位于中国西南边陲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和天然的屏障。

这使得吐蕃能够在草原上建立骁勇善战的军队,并借助地理优势与中原王朝进行战争和交易。

吐蕃在与唐朝的战争中逐渐强大起来,成为当时西部草原地区的霸主。

然而,吐蕃的兴盛并非始终如一,他们也面临过诸多的挑战和困境。

首先,吐蕃在唐朝时期就开始受到唐朝的压迫和限制。

唐朝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削弱了吐蕃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基础。

其次,吐蕃在统治过程中也存在内部的矛盾和分裂。

内部权力的斗争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吐蕃逐渐失去了统一和稳定。

最终,吐蕃在后来的时期被唐朝逐渐收复,最终灭亡。

吐蕃的兴衰触动了我对历史中强国崛起和覆灭的思考。

一个国家的兴盛并非只是靠地理优势和资源之丰富,更重要的是具备强大的内外部控制能力和竞争力。

吐蕃在与唐朝的对抗中,未能建立自己的强大军事力量和自主经济体系,最终导致他们无法抵挡唐朝的压力。

与此同时,吐蕃内部的分裂和矛盾也削弱了他们的综合实力,令他们无法应对外来的挑战。

吐蕃的兴衰也给我带来了对于历史文化的思考。

吐蕃时期,他们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等方面与中原王朝形成了独特的交流和融合。

吐蕃吸收了中原王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信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吐蕃文化。

吐蕃的文化交流对于中国历史和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回顾吐蕃的兴衰历程,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之归结为成功或失败,更重要的是反思其中的原因和启示。

吐蕃兴衰给我们带来了诸多的启示,例如,一个国家的兴盛并非只是依靠地理和资源的优势,还需要具备强大的内外部竞争力;在面对外来文化和挑战时,一个国家要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主,不能完全依赖于他人。

吐蕃的历史告诉我们,历史的轮回和变迁是不可避免的。

吐蕃政权衰落灭亡简史

吐蕃政权衰落灭亡简史

吐蕃政权衰落灭亡简史(赤德祖赞赞普/来自网络)吐蕃的赤德祖赞赞普(704年—755年在位,吐蕃政权第36代君主)迎娶了唐中宗珍爱的养女金城公主后,唐蕃关系仍时有战事,后与金城公主一同促成唐蕃再次会盟,加强与唐朝的文化交流,从中原引进汉人任其王子赤松德赞之侍读,使学习汉文化;引入内陆宗教、医药、历算等文献资料入吐蕃,同时遣人赴印度等地习佛学,取佛经,并与唐朝会盟、划界、立界碑、开互市。

吐蕃国地域辽阔、人口稀少、自然环境恶劣,因此其政权对权臣贵族和边疆地区军事将领的控制力是一个难题。

赤德祖赞后期与唐朝交好的政策,引起了觊觎中原物华天宝、惯于侵袭唐朝边地之权贵们的不满和憎恨,赤德祖赞本人也因此被朗氏和末氏所杀,其子赤松德赞即位为赞普。

赤松德赞在位时期(755年—797年),正是大唐发生“安史之乱”,国势由盛而衰的阶段,赞普在镇压了谋害其父的朗氏与末氏贵族后,开始利用唐朝首尾不能兼顾的颓势,而在吐蕃四境向外扩张,深入唐境占领河西走廊和河湟地区以及关中平原西部边缘,曾一度攻入长安,被郭子仪和回纥联手击退。

吐蕃也攻击大食军队,双方在帕米尔以西和唐朝西域疆域内发生战事,互有胜负;在南部,吐蕃军队攻入南亚次大陆,占领了天竺国部分地方;在东部,威胁南诏与之继续结盟,共同对抗唐朝。

为了抑制信奉吐蕃人本土宗教苯教的权贵势力,赤松德赞大力弘扬佛教,不断从南亚次大陆佛教发源地和中原引入大德高僧,加强在全民中传播佛教文化。

不仅如此,赤松德赞还任用佛教僧人为相,开创了吐蕃政权僧人干预政治的先河,这也是在信仰佛教的众多族群中不多见的现象。

伴随着唐朝的衰落,吐蕃也从赤松德赞赞普始逐步走向衰落直至灭亡。

赤松德赞晚年一心礼佛,无心国政,遂让位于其子,自己则在“退居二线”后不久病死。

(金城公主/来自网络)牟尼赞普(797年——798年在位)即位后,继续坚持其父赤松德赞的政策,积极提升佛教地位而压制苯教,要求所有百姓必须向佛教寺院布施,还三次下令要求均贫富,这一点引起了包括他母亲哲蚌氏在内的保守势力不安。

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

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

试析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摘要】吐蕃王朝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个政权,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政权。

该政权统治时,西藏地区得到了较全面的发展,在西藏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该政权经过两百多年的统治后走向了灭亡。

本文简单介绍吐蕃政权的建立、发展,试图分析其灭亡的原因。

【关键词】吐蕃王朝;佛教;灭亡;原因吐蕃王朝是7~9世纪时古代藏族建立的政权,是一个位于青藏高原的古代王国,从松赞干布到达摩延续两百多年,是西藏历史上创立的第一个政权,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政权。

自吐蕃政权之后,西藏地区再也没有出现类似可以统一整个西藏地区的强大政权。

但是盛极一时的吐蕃王朝在经历了百余年的统治后也走向了灭亡,难道仅仅是达摩灭佛造成的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吐蕃在公元877年结束可以说也带有一定的必然性。

历来很多人把吐蕃王朝的灭亡仅仅或者更多的归于达摩灭佛,这是不全面的,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一、军事征战与吐蕃的灭亡众所周知,吐蕃王朝是一个靠军事征伐建立的一个统一王朝。

松赞干布登基后,先平息内乱,稳定内部,巩固王权,迁都拉萨(逻些)建立西藏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吐蕃王朝。

随后他用武力使吐蕃的疆域扩展到北至吐谷浑,南至泥婆罗(今尼泊尔),天竺(今印度),东与唐朝相邻,形成了有史以来吐蕃疆域最大的时期。

不仅是松赞干布,吐蕃历代赞普都致力于用军事征伐扩大王朝的疆域。

吐蕃从建立至灭亡,先后与周边的各个政权发生过战争,有的甚至不止一两次。

其实吐蕃这样不断扩张领土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吐蕃王朝的建立者是藏族先民雅隆部,这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民族,对于领土有着极大的野心;其次,他们的社会生产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由于农业技术不发达,只有依靠更多的土地才能有更多的产出,畜牧业要不断迁徙,所以,从经济发展来看,军事征伐也是必要的;再次,吐蕃建立后,与北边的蒙古民族一直存在军事上纠纷,这也大多是为了领土或者民族尊严。

长期无休止的军事征战,给吐蕃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1)军事征战大量消耗王朝的财力、物力、人力。

以史为鉴:吐蕃怎么灭亡的?

以史为鉴:吐蕃怎么灭亡的?

以史为鉴:吐蕃怎么灭亡的?唐朝时期,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兴起,成为了青藏高原几千年历史上最为强大的政权。

公元618年,松赞干布在山南匹播城建立吐蕃国,吐蕃王朝曾经是世界非常强大的政权,可吐蕃王朝的强盛也不过是百多年历史,吐蕃王朝在历史光辉转瞬即逝,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吐蕃的覆灭呢?1、战争。

吐蕃太过于好战,与周边国家的战争过于频繁。

本来吐蕃就处于气候条件比较差的青藏高原,加之连年的对外战争,他的经济状况和粮食收入就减少了很多。

战争必须要有粮食,有军饷的支撑,还有人员的投入。

所以导致了许多农耕人民的减少和经济的赤字。

2、体制。

吐蕃的体制也是比较落后的,其扩张的程度过于加快,一度导致了他的重要地带如青海一带,都处在手下将领的权利范围之内。

所以吐蕃中央集权的程度很低,导致了许多权力的分散性,造成了许多叛乱的出现。

许多的帝王赞普都是死与内斗的谋杀之中。

3、外交。

常年的战争导致吐蕃王朝四面受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恶劣,让吐蕃王朝处于一个经济文化封闭的状态。

一旦吐蕃内部有了动乱,周边国家就会来侵犯,大大削弱了吐蕃的实力。

吐蕃与周边国家交恶太深也导致他的综合国力不断降低,吐蕃不断的进行了军事扩张,引起其他国家的全民进行反抗。

4、宗教。

吐蕃是个信佛的国度,吐蕃统治者对百姓的剥削力度非常大。

连年的战争也导致了百姓的赋税增加,所以统治者为了让百姓能够不反抗,利用大肆推广佛教的手段,让民众从佛教中找到真理解脱困难。

可是不断的有民众加入佛教,就意味着从事劳动生产的人口不断下降。

而佛教寺庙是不需要进行经济收税的,还需要有许多来自国家经济的赞助与支持。

让本来就远离农业区,经济基础比较差,靠青藏高原的河谷农业和游牧经济支撑的吐蕃,他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不断下降。

5、气候。

青藏高原的气候环境不断变差也是吐蕃灭亡的原因。

在吐蕃兴起的时候,青藏高原的气候一直处于温度上升的状态,所以吐蕃刚好利用这个时机强盛起来。

然而到了吐蕃王朝的后期,青藏高原的温度开始下降。

历史趣谈吐蕃为什么衰落?吐蕃衰落原因和信仰有关吗

历史趣谈吐蕃为什么衰落?吐蕃衰落原因和信仰有关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吐蕃为什么衰落?吐蕃衰落原因和信仰有关吗
导语:吐蕃王国是羌民族的一支所建的王国,包括现在的西藏、青海大部份,唐朝时十分强大,“天可汗”李世民和他的唐王朝所向无敌,征服了突厥和西
吐蕃王国是羌民族的一支所建的王国,包括现在的西藏、青海大部份,唐朝时十分强大,“天可汗”李世民和他的唐王朝所向无敌,征服了突厥和西域的绝大部分国家,唯独在吐蕃面前翻了跟头,吃过大亏。

但后来吐蕃帝国似乎一夜之间就衰落下去,除了喇嘛教,其他再没有在中国历史上留下太多印迹,信仰喇嘛教后进取心衰退应该是帝国衰落的最重要原因。

佛教在历史上留下灿烂的文明,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其实无论是佛教还是其他宗教,个人信教会成为其最主要的精神寄托,对社会也有向善的促进作用。

但是当一个民族都沉湎于宗教的时候,在弱肉强食的时代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信仰并不能拒绝异族的征伐。

吐蕃帝国的衰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下嫁给吐蕃国王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下嫁后三十年,670年,吐蕃王国进攻唐帝国的西域,西域四镇全失。

中国大将薛仁贵从青海湖西击,一则希望影响西域的局势,一则希望驱逐侵入吐谷浑牧地的吐蕃部落。

但被吐蕃击败,全军覆没,只剩下薛仁贵和少数将领逃回,此战乃大名鼎鼎薛仁贵的最大败绩。

678年,中国再派大将李敬玄西击,再度全军覆没,副统帅刘审礼被吐蕃捉去。

692年,另一位大将王孝杰才收复西域,但696年王孝杰第二次向吐蕃攻击时,又告失败。

这几次大败是唐帝国巅峰时期罕见的失败,全部败于吐蕃之手。

安禄山兵变时,唐帝国把西部边界属于陇右战区和河西战区的军队,生活常识分享。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

陪伴唐朝走完一生的吐蕃帝国到底是如何覆灭的呢?唐朝时期,青藏高原兴起的吐蕃王朝曾一度是东亚最强大的帝国。

其最强盛时,领土版图囊括了整个中国西部地区。

其兵锋更是远及中亚地区和印度地区。

与同时期的大唐、回纥汗国和大食帝国争夺区域霸权。

那么,如此强盛的帝国是如何崛起的呢?关于吐蕃王朝崛起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四个方面。

可以归纳为九个字。

“天时、地利、人和”,还有“运气好”。

天时:隋唐时期,东亚处于暖季,就连东北也不例外。

比如被清朝文人称为人间地狱的宁古塔,在唐朝时,就是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

能把首都定在后来苦寒的宁古塔,这就足以可见隋唐时期的天气要比今天温暖。

由于当时的平均气温较高,雨水丰沛,气候湿润。

因而这就使得吐蕃人有条件在西藏的河谷地带实行大规模屯垦。

而农作物产量上升,又让吐蕃政权有充足的物质基础,进行各种上层建设以及军队的建设和训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吐蕃王朝控制的边缘地带大多是游牧部落,但其核心统治区,却是农耕文明。

也就是说,吐蕃的崛起是农耕文明征服了游牧文明,然后驱使游牧民族征战的结果。

一旦农业经济衰落了,整个吐蕃就会由内而外的土崩瓦解。

地利:青藏高原较为闭塞的地理环境,客观上让吐蕃可以在不受外力影响下,从容不迫地吞并周围政权,积蓄实力。

人和:从松赞干布爷爷达布聂西开始,连续几代吐蕃赞普都保持了虚心求救,积极向上的姿态。

与之同时,一些吐蕃贵族,如噶尔家族父子三人(禄东赞、赞悉若、论钦陵),也都是当时的人杰。

为吐蕃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说,正是在这些人杰的努力下,吐蕃才能从氏族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并夯实国家的执政基础,成为令人胆寒的强势帝国。

运气好:每每当吐蕃的扩张陷入困境时,周边政权和中原王朝总会“助攻”。

比如隋末唐初时,控制雅鲁藏布江北岸,实力要强于吐蕃的苏毗政权,就因为发生内讧被吐蕃趁虚而入。

据史料记载,吐蕃鲸吞苏毗之后:“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不仅版图扩大了数倍。

还第一次拥有了辽阔的牧场。

探索吐蕃国的兴起与衰亡2

探索吐蕃国的兴起与衰亡2

探索吐蕃国的兴起与衰亡2牟尼赞普的被害,表明了吐蕃奴隶主阶级内部斗争趋于激化的事实。

当时,吐蕃社会中的奴隶,被剥削、受奴役的程度更为深重。

平民也经不起两极分化的冲击,有很多人下降为奴隶。

到公元8世纪末叶时,吐蕃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斗争,已明显日益加剧。

798年(贞元十四年),牟尼赞普的幼弟赤德松赞(764—815,藏文史籍又称赛那累),在其师僧娘·定埃增桑布的协助下,即赞普位。

赤德松赞时,佛教僧侣在王朝中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他们在政治上拥戴赞普登位,为赞普排解疑难,深受赞普的信赖。

娘·定埃增桑布由于拥戴赤德松赞有功,成为掌握吐蕃朝政的中心人物,唐人称之为“钵阐布”(一作钵掣逋)。

《新唐书》称“钵阐布者,虏浮屠豫国事者也”;《册府元龟》称之为“国政蕃僧”。

足见其政治地位之显赫。

赤德松赞为了表达他弘扬佛教的意愿,以及对娘·定埃增桑布的崇敬,曾先后两次授予娘·定埃增桑布盟书誓文。

赤德松赞还作出赞普从幼年到即位,要跟随高僧学习佛法,吐蕃全境臣民都必须信奉佛教,禁止以任何手段对佛教诽谤中伤,以及优礼僧人等多项规定。

在赤德松赞晚年(814),又下命令厘定翻译佛经的统一语词,为吐蕃文字的规范化和译经的系统化奠定了基础。

吐蕃自与南诏决裂,其南线军势减弱。

799年(贞元十五年),吐蕃以5万之众击南诏及嶲州(今四川省西昌市),遭到异牟寻和韦皋的有力抵抗,兵败西退,吐蕃南线将帅、属部又接连降唐。

为了摆脱困境,吐蕃在北线攻唐灵、盐二州,攻入麟州(今陕西省麟游县)。

801年(贞元十七年),唐德宗令韦皋攻吐蕃南线所据维(今四川省理县东北)、雅二州,以牵制吐蕃,异牟寻也积极配合唐军出击。

吐蕃遣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使论莽热领兵10万救维州,又大败,士卒死过半,论莽热被俘。

赤德松赞为了挽救败局,竭力发展佛教,以巩固王室集权,缓和阶级矛盾。

他重用钵阐布执掌朝政,钵阐布力主与唐言和。

804年(贞元二十年),吐蕃遣论乞冉及僧人南拨特计波等54人使唐。

吐蕃兴衰观后感

吐蕃兴衰观后感

吐蕃兴衰观后感吐蕃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民族政权,其兴起和衰亡对中国历史、西藏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观看吐蕃兴衰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变迁和民族命运的起伏,也对吐蕃政权的兴起和衰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吐蕃政权的兴起,与其领导者的决策和智慧密不可分。

在吐蕃建立初期,赤松德补作为吐蕃政权的创建者和推动者,以其出色的智慧和政治才能,使得吐蕃政权开始逐渐壮大。

在他的领导下,吐蕃政权不断地发展壮大,迅速扩张了领地并建立了自己的海外势力范围。

同时,吐蕃政权在文化、经济和军事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西藏地区的霸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吐蕃政权在内部和外部面临了诸多挑战和困难,最终导致了政权的衰亡。

在内部,吐蕃政权的人民矛盾日益加剧,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激化,统治集团内部也存在明显的和腐化现象。

在外部,吐蕃政权的对外扩张战争不断,引起了周边国家的反抗和联合抵抗,使得吐蕃政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军事压力。

同时,吐蕃政权的衰亡也与其自身政治体制和制度的弊端密切相关。

吐蕃政权的封建制度和贵族统治体制日益僵化,导致政权极度和腐化,丧失了维护国家利益的能力和决心。

此外,吐蕃政权在外交和国际关系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失误和疏忽,导致其在国际舞台上孤立无援,最终走向衰亡的道路。

通过观看吐蕃政权的兴衰,我认识到一个民族政权的兴起和衰亡不仅取决于其领导者的智慧和才能,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的政治体制和制度,维护国家的长远利益,保持民族的团结和整体力量。

同时,也要注重与周边国家的平等交往和合作,避免因为内外矛盾导致政权的衰亡和灭亡。

希望我们能够从吐蕃政权的兴衰中吸取教训,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共同携手推动民族的繁荣和发展。

吐蕃王朝的覆灭

吐蕃王朝的覆灭

吐蕃王朝的覆灭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王室内部互相争夺,使吐蕃陷于分裂。

吐蕃将领之间又发生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更大的灾难。

848年(大中二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

接着,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

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又重新为唐朝所控制。

吐蕃王朝自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据一方,互争权位,攻伐不己。

百姓相继起来,在各地举行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中规模较大的有两支:向南进驻大渡河流域。

(首领鲁耨月)向西北移居河西,主要是凉州一带(今武威)在凉州一带的温末集团,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原来分散的小部落,逐渐联合成为有一定实力的大部落,一个势力很强的地方政权(角嘶罗政权)。

东北部镇将混战是指公元843年,论恐热率兵二十万攻鄯州(今青海乐都)守将没卢氏尚婢婢,尔后,整个河西、陇右的吐蕃边将都卷入了这场混战,时达二十余年。

公元866年,论恐热为拓跋怀光所杀,战争才逐渐平息下去。

吐蕃尚延心率部众及河州、渭州、浑末部万帐投降于唐朝,唐朝将其安置在吐蕃东部附近。

2、发生在吐蕃本部的奴隶平民暴动。

从吐蕃东部开始爆发蔓延到吐蕃全境的平民和奴隶大起义,吐蕃王国灭亡。

公元869年,手工匠人首领韦·阔竭勒登从康氏区率领起义军向卫藏挺进,席卷拉萨一带,取得巨大胜利。

随后卫如的韦·洛波洛琼趁乱揭杆而起。

(没卢氏与贝氏混战)公元877年,起义军首领许布达泽等四人率军攻下山南穷结,将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的陵墓掘毁多处,取出的殉葬财物,则由几个首领们瓜分。

这是吐蕃历史上范围最广,规模最大的农民和奴隶大暴动,沉重地打击了吐蕃奴隶制社会。

杀死了哦松的儿子贝科尔赞(在《藏族史略》中记:公元895年在娘若香波堡杀死统治该地的哦松的儿子贝科尔赞。

吐蕃曾兴盛200年,为何却在两年之内衰落?详解其灭亡的三种原因

吐蕃曾兴盛200年,为何却在两年之内衰落?详解其灭亡的三种原因

吐蕃曾兴盛200年,为何却在两年之内衰落?详解其灭亡的三种原因前言自古以来,青藏高原一直以其极高的海拔和恶劣的生存环境,令世人望而却步。

然而,就是在这片土地之上,曾经兴起了一个强盛的王朝——吐蕃。

在历代赞普的带领下,这个青藏地区第一个统一的国家政权,北抗回鹘,东御大唐,南攻南诏,西进大食。

开创了长达两百年的繁荣局面。

但如此强大的政权却在没有明显预兆的情况下,在两年内突然崩溃,从此再也没能崛起。

seo外链代发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曾经的高原雄鹰吐蕃王朝,突然崩溃了。

世人关于吐蕃王朝灭亡的原因众说纷纭,今天我们就挑选其中的三个方面来做详细的分析。

吐蕃帝国疆域图第一种原因:外部入侵当时的吐蕃王朝对手众多,强盛的回鹘,大唐,南诏,还有黑衣大食都是吐蕃的敌人。

这其中,与吐蕃发生冲突最多的当属回鹘和大唐。

就吐蕃与大唐的关系来说,虽然双方曾经历了长达一百八十年的战争碰撞,但长期的战争也消耗了两国的有生力量,因此唐朝与吐蕃自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长庆会盟”之后,就一直保持了和平的关系,没有再爆发大规模冲突。

关于两国这段友好历史的记载见于《册府元龟》:“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十二月,吐蕃……南诏蛮……各遣使朝贡。

开成元年(836年)十二月,以太子少詹事李景儒兼御史中压,充入吐蕃答贺正使。

”同时《新唐书》也记录了吐蕃使臣来唐朝贡的情景:开成四年,遣太子詹事李景儒往使,吐蕃以论集热来朝,献玉器羊马。

”因此,可以说吐蕃的灭亡和唐蕃之间的军事冲突没有直接的关系。

吐蕃士兵既然不是因为大唐,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吐蕃与回鹘之间的战争,最终将其拖垮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回鹘不但没能给予吐蕃致命的打击,反倒还给吐蕃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就在吐蕃灭亡前的三年内,回鹘汗国遭遇了重大的国内危机,并最终导致灭国。

公元839年(唐文宗开成四年),回鹘宰相作乱,为彰信可汗诛杀,另外一名宰相“掘罗勿”担心自己受到牵连于是起兵造反杀彰信可汗,并拥立“馺特勒”为汗。

中国历史-吐蕃王朝的崩溃

中国历史-吐蕃王朝的崩溃

中国历史:吐蕃王朝的崩溃一、达玛禁佛“灭法”赤祖德赞积极崇佛的政策,特别是极力提高僧人的政治地位,使钵阐布主管王朝的行政大权,引起了反对佛教的贵族势力的强烈不满,一部分贵族制造钵阐布·勃阑伽允丹与王妃属卢氏“私通”的谎言,致使赤祖德赞误杀钵阐布·勃阑伽允丹。

838年(唐开成三年、吐蕃彝泰二十四年),赤祖德赞被贵族杀害,原钵阐布·娘·定埃增桑布也被杀。

赤祖德赞之弟达玛(《新唐书》作达磨,藏文史籍作赤祖德赞之兄),被反佛教的贵族拥戴,继赞普位。

达玛在位仅四年(838—842)。

此时,吐蕃社会的阶级矛盾更趋尖锐,加以吐蕃农牧区又连续发生了空前的瘟疫、霜雹和洪涝灾害,反对佛教的贵族遂制造舆论,把一切自然灾害都归咎于信奉佛教所致,而达玛又是一个“嗜酒,好田猎,喜内,且凶愎少恩”的人,他原是受贵族拥戴才得以即赞普位的,自然他也要受到贵族的摆布。

据敦煌古藏文史料记载,达玛即赞普位初期,仍然依照吐蕃惯例,发愿礼佛弘法。

此时,他采取了和赤祖德赞截然相反的政策,下令封闭吐蕃境内的全部佛寺,焚毁佛教经典,佛像被抛入河中,强迫所有僧人还俗,不愿还俗者,被迫从事屠夫、猎人等违反佛教戒律的职业,有些高僧还遭到杀戮。

达玛镇压佛教的措施,在吐蕃境内雷厉风行,使佛教在吐蕃已经形成的势力,受到严重的挫折。

因此,尊信佛教的人视达玛为牛魔王下凡,而称他为“朗达玛”。

朗,藏语,意为牛。

达玛的禁佛措施未能维持很久,公元842年(唐会昌二年),他被佛教僧人拉隆·贝吉多杰刺死。

达玛的禁佛与赤祖德赞的崇佛,实质上是吐蕃奴隶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转移奴隶和平民的斗争方向,维护和巩固奴隶制统治的不同手段,而其表面现象则是佛教和本教的斗争。

达玛被刺前,王妃已怀孕,王后为争夺权位,也伪装成有孕。

843年(会昌三年),王妃生一子,为防王后抢走,白昼由人围绕,晚间用许多盏灯光守护,以故取名欧松,意为光护。

吐蕃曾是亚洲一大帝国,为何衰落了?

吐蕃曾是亚洲一大帝国,为何衰落了?

吐蕃曾是亚洲一大帝国,为何衰落了?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在青藏高原上曾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就是吐蕃帝国,她幽静而深邃,浩瀚而空灵但最终却被农耕民族所同化。

吐蕃就是野蛮和文明的矛盾结合体,是人类史上的特例。

据说人口鼎盛时期愈5000万,紧逼长安城下,逼迫太宗嫁女后收兵甘肃南部。

现在的国内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国外的尼泊尔不丹,克什米尔,阿富汗大部都是属于吐蕃帝国。

这么大区域本来就人种复杂,一统靠强力,一旦如秦始皇驾崩,又纷争四起。

即区域内内耗,二佛教,争心收敛,一心向佛,唯佛是举,世界大同。

佛解决了斗争问题,但解决不了经济发展问题和军事强大的问题。

唐蕃百年战争——由盛转衰吐蕃年

唐蕃百年战争——由盛转衰吐蕃年

唐蕃百年战争——由盛转衰吐蕃年贞元十二年(796年),吐蕃在发动了对庆州及华池的入侵及烧杀后,遭遇了名臣尚结赞及赞普的相继离世事件,韦皋取新城,虏治剑山、马岭,进寇台登,巂州刺史曹高仕击却之,禽笼官,斩级三百,获马、粮、械数千。

十四年(798年),韩全义破虏于盐州。

十六年(800年),朔方军破虏于乌兰桥,韦皋攻下末恭、颙二城。

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进犯灵、朔地区,攻打盐州(治今陕西定边)。

二十九日蕃军攻克麟州(治新秦,今陕西神木北),杀刺史郭锋,毁坏城郭,并掠城内居民及党项部落属民后退兵。

唐德宗李适遣使敕命剑南节度使韦皋从东南线向吐蕃纵深进军,迫使其兵力分散,减缓西北边地的军事压力。

韦皋即派部将率步骑兵2万9路并进,向吐蕃所属维、保(治今四川理县北孟屯河中下游)、松州(治嘉诚,今四川松潘)、栖鸡、老翁城等地发起进攻。

九月,韦皋派镇静军兵马使陈洎等统兵1万人出三奇路,威戎军使崔尧臣率兵1000龙溪石门路南,维、保两州兵马使仇昱和保、霸两州刺史董振等率兵2000进逼吐蕃维州城中,北路兵马使邢砒并诸州刺史董怀愕等率兵4000进攻吐蕃栖鸡、老翁等城,都将高倜、王英俊等率兵2000进逼故松州,陇东路兵马使元膺并诸将郝宗等复分兵8000出南道雅、邛、黎等路。

又令邛州镇南军使、御史大夫韦良金发镇兵1300续进,雅州经略使路惟明与三部落主赵日进等率兵3000进攻吐蕃偏松(即维州)等城,黎州经略使王有道率三部落主郝全信等兵2000过大渡河,深入吐蕃界,儁州经略使陈孝阳与行营兵马使何大海、韦义等率兵4000进攻昆明(今四川盐源)、诸济城(今四川西昌境)。

自八月至十二月,两军多次交战,击溃蕃军16万,先后攻取城池7座,军镇5座,焚毁堡垒150个,斩杀万余人,俘6000余人,受降3000余户。

韦皋自维州初战后配合南诏王异牟寻一道发兵包围昆明城(四川盐源,不是云南昆明),迫使吐蕃将正在进攻灵州与朔方的由内大相兼东鄙五道节度兵马都统群牧大使论莽热率领的10万大军南下解维州和昆明城之围。

强大的吐蕃,是如何在内忧外患中死去的?

强大的吐蕃,是如何在内忧外患中死去的?

强大的吐蕃,是如何在内忧外患中死去的?
吐蕃,历史上的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核心在青藏高原地区,占地面积也很广,军事力量十分雄厚,了解它的人都会熟悉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在这个政权与宗教同时并存的国家中,南征北战常年发生,那么如此强大的国家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向灭亡的呢?
其一,常年征战,吐蕃自从建国之后就开始四处征讨打仗,这个新兴起的政权似乎十分喜欢战争,周边的小国政权几乎打了个遍,尤其是和大唐之间的战争,从唐太宗时期一直到晚唐末年,互有胜负,有时中原王朝强大时,便和亲维系和平,中原王朝内乱不稳之时,吐蕃又是第一个前来挑衅的国家,大唐近三百年的历史征程中,光与吐蕃就断断续续打了几百年,连年累月的战争加上土地贫瘠,最终导致吐蕃国库空虚,国家疲软,走向覆灭。

其二,内乱,吐蕃国后期,由于政权更迭导致内部动乱频繁,吐蕃国内大臣与干普之间,内臣与外城之间,政权与宗教之间,各种各样的矛盾频繁,常常发展成各种屠杀甚至灭绝的程度,尤其是在干普与大臣之家,已经达到了互相厮杀的地步,如此国家,又怎么能够维稳,不灭亡才怪。

其三,国家内部体制落后,吐蕃国从成立以后就是以侵略扩张为主,因为是少数民族政权,而且依旧生活在奴隶社会体系中,所以完
全没有建立正统的有效的管理体制,在这个与中原王朝数千年的封建国家相比较中,这个奴隶社会的国家,最高领导的中央集权完全没有集中,权力空虚分散,整个国家并非掌控在某一个体系之中,而是由许多人说了算,极易形成动乱之为。

其四,宗教问题。

在吐蕃国家刚刚兴起之时,宗教本来与吐蕃政权相辅相成,二者互为发展,然而随着佛教发展越来越快,占用的国家资源越来越多,甚至在王朝权力上也要独占鳌头,已经形成危害国家的种子,末代干普开展灭佛运动后竟然被宗教刺杀,这也直接导致了王朝动乱。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吐蕃王朝是如何走向灭亡的?
导语: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

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
原本各自为政、分散孤立发展的局面被改变,通过制度、法律、驿站等建设,各个小邦政权和部落联盟得到整合。

由于内部人口流动,社会交往面扩大,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相互沟通,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

吐蕃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

农作物有青稞、小麦、荞麦等;牲畜有牦牛、马、驼、羊等;手工业有烧炭、冶铁、制胶、毛织等。

吐蕃时期的碑铭、木简、文书、经卷等尚有大量保存至今,是研究吐蕃社会和历史的宝贵资料。

吐蕃王朝崩溃后,宋朝、元朝和明朝初年的汉文史籍仍泛称青藏高原及当地人民为“吐蕃”或“西蕃”。

8世纪末叶以后,吐蕃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日趋激化。

王室内部互相争夺,将领之间又常年发生混战,使吐蕃陷于分裂。

848年(大中二年),沙州(甘肃敦煌)人张议潮发动起义,唐人群起响应,很快占领了沙州。

接着,张议潮又派兵攻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以上地区在今甘肃、新疆、青海境内)等十州。

851年(大中五年),张议潮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唐宣宗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节度使,河陇地区又重新为唐朝所控制。

吐蕃王朝自朗达玛死后,其二子沃松和永丹各据一方,互争权位,攻伐不己。

百姓相继起来,在各地举行了大规模起义,起义军中规模较大的有两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