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秋瑾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秋瑾(1871年-1907年),清末民主女性活动家。
她的音容笑貌,嫣然一笑,便能吸引人眼球。
但她不仅仅是美丽的外表,更重要的是她的家国情怀,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推动了她一生的奋斗事业。
秋瑾曾经写下许多反清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满江红》。
《满江红》原文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满江红》译文地势险峻的边疆上,黄沙漫天飞舞,百战不殆。
天下事宜谋定然后作为,士兵们乘着神舟踏上去长安的征途,千里长记,人们盼他们无论胜败都快快归来。
可是后来我们听见了战士哭泣的声音,哭泣着要告别九重天,他们忽然接到了收复蓟北的消息。
都下的文官武将,他们清楚它们的责任是什么:为了凝聚祖宗辈出的梦想,为了满足后代的心愿,他们必须不断地思考往事,思考未来!中华民族啊,千载难逢的机会就在此刻,我们要忍住悲伤,把我们梦中想过的圆梦变为现实吧!《满江红》赏析秋瑾的《满江红》感性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悠久传统的千年的感情认同,深深地将其内化为个人的情感。
她用精巧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充分地表现出了中国民族的忧患与衷肠。
文章充满爆发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动人的倾向性。
诗歌第一句“塞上黄沙百战地,天下谋定而后动。
”,语气庄重,是对中国传统智慧的回归,饱含中国人民几千年来抗击奴隶主、封建主、帝国主义一切侵略者的革命传统和民族奋斗精神。
第二句“战士神舟去长安,万里长征人未还。
”,突显出了中国人的理性与阅历。
在这里,长征是用理性的方式来表现人的历程。
长征本身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体现了对未来的无限信任与期望。
第三句“更闻坠泪辞九重,剑外忽传收蓟北。
”,深表对民族深情厚爱。
秋瑾通过耐心的讲述,为读者营造了一种强烈的动情态度。
第四句“都下文武昭红霄,祖宗遗诏训后人:中华思――千载一时――终忍泪下沾衣!”则余音袅袅。
满江红秋瑾
生平简介
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文和骑马击 剑,能文能武,敢说敢为。不幸生于一个 封建家庭,自幼就由父亲将她许配给湘潭 富家公子王廷均为妻,两人志趣不合,婚 后情同冰炭。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 户部主事官职,秋瑾随夫入京。词中“小 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但她不愿在贵夫人的脂粉堆里虚度一生, 正如词中所说:“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这是她们夫妻之间的矛盾, 以致后来发展使她终于写下这首《满江 红》词而远走高飞,踏上人生征途,创 下一番轰轰烈烈的革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 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 向革命道路前夕的的复杂心情。试体会这 种复杂心情。
苦闷忧愁: 中秋佳节,独自一人,倍感孤独 冲破牢笼,面对未来,担心不已 投身革命,报效国家,知音难觅 喜悦激动: 冲破牢笼,获得自由,悠然自得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 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 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 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 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青衫湿!
秋瑾(1875—1907)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 谨,字璿[xuá n]卿,自号竞 雄,别号鉴湖女侠,汉侠 女儿。浙江山阴(今绍兴) 人。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 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 驱。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 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 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 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 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 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 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 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 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满江红秋瑾原文解释
满江红秋瑾原文解释满江红秋瑾原文的资料,你找到了吗那么,关于满江红秋瑾原文解释的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下就是整理的满江红秋瑾原文解释,一起来看看吧!【原诗】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徒思浙③。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①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徒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
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翻译】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欣赏】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清】秋瑾《满江红》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91.【清】秋瑾《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海月儿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中秋巾帼英雄女性主义【诗词原文】《满江红》清·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不因人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精华赏析】这首《满江红》是秋瑾1903年中秋节在北京所作。
这首词不仅可以视为是秋瑾前期女权思想的宣言,同时,也可以看做是她从女权主义者即将转型为民主革命家的标志性作品。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接下来几句貌似描绘秋景,实则是情绪的流露。
秋瑾笔下的“为篱下、黄花开遍”,应该是为后一句“秋容如拭”作铺垫。
拭,本来是擦拭的意思,又可以引申为“清”的意思,这样理解的话,“秋容如拭”应该可以解释为秋色清澈明净,就好像是刚刚擦拭得干干净净一样。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这两句一句化用历史典故,一句是秋瑾自己的经历与情绪提炼。
在秋瑾写下这首《满江红》的1903年中秋节,正是中国四面楚歌的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列强环伺,中华民族处于悬崖的边缘,秋瑾虽是女性,却从来不是一个眼界狭小的弱女子,她深刻感受着民族与国家的危难,同时,也为自己的命运悲叹:“八年风味徒思浙。
”离开她的家乡浙江已经八年了,这八年来,她是多么思念家乡的风味啊!八年的离别,家乡其实并不遥远,但回家却是那么艰难的事情。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正是这样的女儿身、男儿心,让秋瑾发出了不甘命运摆布的激越心声!蛾眉就是指美女了。
命运何其荒谬啊,为什么强迫我做一个只能足不出户、三从四德的女子呢?“殊未屑”,对这样的命运安排,我就是不屑一顾,我就是不甘沉沦,我就是要打破一切枷锁,我就是要开创一个亘古未有的自由平等的女性世界啊!“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有了解了秋瑾的人生理想和个性气质,我们才能真正读懂秋瑾对传统女性束缚的强烈愤慨。
秋瑾《满江红》赏析
秋瑾《满江红》赏析秋瑾是我国近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创办《白话报》,提倡男女平权。
下面为你整理了秋瑾《满江红》赏析,希望能帮到你!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①,八年风味独思浙②。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①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②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1)满江红:詞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2)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3)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4)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詞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5)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6)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7)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8)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9)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10)莽:广大。
(11)青衫湿:失意伤心。
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
满江红(秋瑾)
满江红[1]秋瑾小住京华[2],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3]。
四面歌残终破楚[4],八年[5]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6],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7]!算平生肝胆[8],不因人热[9]。
俗子胸襟[10]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11],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2]![1] 秋瑾(1875—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东渡后改名瑾,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
曾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1907年春,到绍兴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事泄被捕,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这首词作于1903年秋词人寓居北京期间。
词中表现了作者身不甘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激越愤慨之情,充溢词间。
[2]京华:指北京。
[3]秋容如拭:秋季的天空,明净得就象用布刚擦过一样。
[4] 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这里用“四面楚歌”典故,感叹列强侵略,清廷腐败,中国前途危险;也叹自己冲破家庭束缚的艰难和孤单。
下句意谓八年来远离故土,只能空想故乡浙江的风味。
[5]八年风味:词人从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此词,恰为八年。
[6]苦将侬、强派作娥眉: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苦,恨、遗撼。
侬,我。
强派,强行指定。
蛾眉:指女子。
[7]烈:刚烈。
[8]肝胆:指真诚的心。
[9]不因人热:不靠人。
因:依靠。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比喻为人孤僻高傲。
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
’灭灶更燃火。
”其他版本亦作“因人常热”,意思是因别人而热,表明自己真心诚意地结交志同道合的知己。
秋瑾的满江红赏析
秋瑾的满江红赏析《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作于1903年。
以下是“秋瑾的满江红赏析”,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满江红·小住京华清代: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徒思浙一作:独思浙,蛾眉一作:娥眉)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一作:俗夫,磨折一作:折磨)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满江红:词牌名。
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
小住,暂时居住。
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
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
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
徒,空,徒然。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
殊,还,仍然。
未,不。
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
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新人教版部编本九年级下册满江红-秋瑾
秋 瑾 的 家 庭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
1895年,19岁的她跟随做
官的父亲秋寿南来到湖南 省湘潭县。秋寿南在当地 结识了湘潭首富、曾国藩 的表弟王殿丞。王见秋瑾 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不满, 生得秀美端庄,聪慧可爱, 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 就托媒人送礼给儿子王廷 事只能依从父母之命,媒妁 钧提亲。 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 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 了过去。
写作背景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 瑾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 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 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 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 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 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 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面 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 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 留学。
满 江 红
巾帼英雄 秋瑾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卿(璇卿), 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 (今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 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 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1877-1907)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 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 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 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 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 口,时年32岁。丈夫是双峰县荷叶乡神冲富绅之 子王廷钧,字子芳。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
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 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朝天阙。
秋瑾的满江红赏析
小住京华:到京不久。小住,暂时居住。京华,京城的美称,这里指北京。
秋容如拭: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歌残终破楚:列强逼近,中国前途危殆。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故事。
八年风味徒思浙:八年来空想着故乡浙江的风味。八年,作者光绪二十二年(1896)在湖南结婚,到作词时恰好八年。徒,空,徒然。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注释
满江红:词牌名。唐朝名《上江虹》,后改今名。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俗子 一作:俗夫,磨折 一作:折磨)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苦将侬:苦苦地让我。
蛾眉: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女子。
殊未屑:仍然不放在心上。殊,还,仍然。未,不。屑,顾惜,介意。
烈:刚正,不轻易屈服。
因人常热:为别人而屡屡激动。热,激动。
末路:路途的终点,比喻失意潦倒或没有前途的境地。
莽(mǎng):广大。
青衫湿:失意伤心。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青衫,唐代文官八品、九品服以青,为官职最低的服色。
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
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
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瑾《满江红》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原诗】小住京华①,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②,八年风味独思浙③。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④,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⑤!算平生肝胆⑥,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⑦!【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浙江绍兴人,别署鉴湖女侠。
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并加入同盟会。
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宣传革命。
后回绍兴组织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注释】①京华:京城之美称。
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
指作者在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
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⑤烈:刚烈。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有“江州司马青衫湿”句,指眼泪打湿了衣服。
【翻译】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满江红(秋瑾)
满江红(秋瑾)满江红[1]秋瑾这首词是言志之作,表达了作者匡国济世的凌云志向。
词的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
通过层层表述,曲折地反映了革命者参加革命前的复杂矛盾的心情,真切感人。
小住京华[2],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3]。
四面歌残终破楚[4],八年[5]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娥眉[6],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7]!算平生肝胆[8],不因人热[9]。
俗子胸襟[10]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11],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2]![1] 秋瑾(1875—1907),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东渡后改名瑾,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
曾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
1907年春,到绍兴组织“光复军”,准备与徐锡麟同时在安徽与浙江起义,事泄被捕,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这首词作于1903年秋词人寓居北京期间。
词中表现了作者身不甘为女子的英雄情怀,激越愤慨之情,充溢词间。
[2]京华:指北京。
[3]秋容如拭:秋季的天空,明净得就象用布刚擦过一样。
[4] 四面歌残终破楚:《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这里用“四面楚歌”典故,感叹列强侵略,清廷腐败,中国前途危险;也叹自己冲破家庭束缚的艰难和孤单。
下句意谓八年来远离故土,只能空想故乡浙江的风味。
[5]八年风味:词人从1896年在湖南结婚,至写此词,恰为八年。
[6]苦将侬、强派作娥眉: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
苦,恨、遗撼。
侬,我。
强派,强行指定。
蛾眉:指女子。
[7]烈:刚烈。
[8]肝胆:指真诚的心。
[9]不因人热:不靠人。
因:依靠。
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
比喻为人孤僻高傲。
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典故出自《东观汉记·梁鸿传》:“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
秋瑾满江红原文
秋瑾满江红原文《满江红·小住京华》是妇女解放运动先驱秋瑾所写的一首词。
如下是整理的秋瑾满江红原文,为大家提供阅读。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
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
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译文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
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
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
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
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
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
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风味”。
“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上片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词的下片写词人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作者虽是女子,但却有一颗男子之心,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
平日她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此生活中常受折磨。
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不知去何处去寻找知音。
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折磨。
想到这一点,作者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的。
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是深入浅出的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她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的转变,正是上接“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一步的思想发展。
满江红(秋瑾)完美版
【注释】
•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
华。
•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
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
浙江时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位。
•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哥秋誉章写了一封信,请 大哥代她办理离婚。秋誉
章几经奔波,由于王廷钧
的阻碍,离婚之事未成。
秋瑾的创作
•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 很多诗词。现在《秋瑾 集》收存诗、词、歌二 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 佚诗约十五首,攻二百 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 可分为前后期。
• 前期:1891-1904 • 后期:1904-1907
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
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
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
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
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赏析
•
1875年生于绍兴,原名闺 谨,字璿卿,自号竞雄,别号 鉴湖女侠,汉侠女儿。浙江山 阴(今绍兴)人。是我国近代 杰出的革命家、妇女解放运动
的先驱。。。
历史上最拽的十个女子
• 长孙皇后(唐太宗)——最贤 惠的女人
• 上官婉儿——巾帼首相第一人 • 貂蝉——最早的女间谍 • 吕雉——最狠毒的女人 • 柳如是——最好命的红尘女子 • 李清照——最有才华的女人 • 夏姬(郑穆公之女)——最妖
满江红(秋瑾)完美版_2023年学习资料
秋瑾的爱情与婚姻-85年19岁的她-随-做宫-的父亲-南-到-南省湘-不-当-弟生可-湘表-丞-县识藩见慧-养-瑞-结国王庄媒-秋瑾对于这桩婚事十分-就托影-人-不满,但在封建社会里-,儿女的婚事只能依从-父母 命,媒妁之言。-1896年4月20日,王家彩-銮花轿吹吹打打把秋瑾-迎了过去。
王家虽锦衣玉食,但志-光-趣瑾的家-喜-尊-活,更-不-种种-缚-的两志-,自叹-.爱-共简-夫好之-:琴 -秋瑾的革命志向与理想-钓业-俪-王上处异”-甚相得-比廷也。趣-好读,-,廷正-不仪得不到丈:-解与支持 反而遭-训斥:“这是男人-理他的-游手好闲,吃-乐-事-31-你休胡愿乱-瑾也不示弱:-获泰-春享求真理也-两人吵得互不相让。
赏析-“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 说明冲破家庭牢笼后兴奋而又愁苦的心理。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 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秋风秋雨愁煞人
赏析-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这四句深入-浅出,是鉴湖女侠的自我写照,一幅巾帼英雄的形象,生-动 在我们眼前展开,作者运用“列与烈”两字谐音和意-义不同的显着变化,来表达她的抱负、志向和思想感情,-正是上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这两句进-步的思想发展。。-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的创作-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 五首,攻二百-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 为前后期。-作。-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前期489∈1904-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后期:1904-190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
秋瑾《满江红》原文、译文及赏析1、满江红·小住京华-【作者简介】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易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
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
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自幼虽然受到封建礼教的束缚,但她性格豪放,秉性聪慧,少时就喜舞剑,善骑马,蔑视封建礼教,具有反抗精神。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子芳。
王子芳,名子芳,字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
1898年前后王子芳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是这回事。
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1903年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
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这年秋瑾三十岁,有感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女扮男装,东渡日本,去追求另样的人生,去寻求民族振兴的道路。
这是她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2满江红·小住京华原文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物描写,看到如此美景自然会引起人的 万千思绪。为下文的感慨做铺垫
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 独思浙。
前一句借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 楚的历史典故,来比喻我们的祖国在 帝国主义列强的进逼下,在清政府的 腐败统治下,如不奋起力救,将危在 旦夕;后一句说作者在浙江时过着貌 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役的地 位。要吸取教训,奋起自救,挣脱这 封建婚姻的束缚。
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④,殊未屑!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进一步说明 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 仆不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 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 恋,相反加以蔑视。“
词作赏析
词的上片写与王子芳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 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致秋誉章书》),如今 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首 先写中秋佳节暂住北京的情景,菊花盛开,秋色明净。 “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 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写秋色,但主要是用来说 明冲破家庭牢笼后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愁苦的心理。在封建 社会里,一个女子要冲破家庭牢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者用《史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 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并不过分。“苦将侬、强派作 蛾眉”进一步说明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 如的“八年风味”。“殊未屑”表明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 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 节应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作者却寓居客栈,不免有“人 比黄花瘦”的冷落之感。但想到八年奴仆不如的生活,而 今破楚自立,又不免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喜 悦之情。把陶渊明和李清照表现不同思想的诗句杂用在一 起,来表达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
莽红尘,何处觅 知音,青衫湿!
全词的结尾句,从高昂及悲愤处突然下 来趋于极度冷静的心态,在这莽莽红尘, 茫茫人海中,哪里去寻找和我志同道合 的人?知音难觅,壮志谁诉。
词作赏析
词的下片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 泪湿衣巾。作者虽是女子,但“心却比,男儿烈”, 所以能冲破家庭牢笼。离家出走以后,下一步怎么 办?这是摆在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平日诗人, 虽以肝胆相照,真诚恳切,但不为世俗所了解,因 此生活中常受折磨。现在离家以后,在大千世界中, 何处去找知音?如果找不到知音,又将会受到怎样 的折磨?想到这一点,不觉伤心落泪,也是很自然 的。“何处觅知音”?这对当时的秋瑾来说,确实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她的前途和事业。特 别在封建社会里,一个女子的叛逆行为,究竟能得 到多少人的同情和支持?所以作者清醒地估计到 “必知音之难遇,更同调而无人”的困境(《致琴 文书》)。这种担心和忧虑,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 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
③八年风味独思浙:应为“独思浙 八年风味”的倒装。指作者在浙江时 过的貌似贵妇的生活,实则处于被奴
身不得,男儿 列;心却比,男儿 烈⑤!算平生肝胆
役的地位。 ④娥眉:漂亮的女人,美女。指作 者当时的贵妇人身份。
⑥,因人常热,俗 ⑤烈:刚烈。
夫胸襟谁识我?英 ⑥肝胆:指真诚的心。
雄末路当磨折。莽 ⑦青衫湿:唐白居易《琵琶行》
前期:1891-1904 后期:1904-1907
前期主要是咏物写景、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满了对祖
国前途的深切忧虑。
写作背景
1903年王纳资捐得户部主事,秋瑾 随王去北京居往。时值八国联军入侵 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 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 其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 王子芳发生冲突,从家出走,寓居北 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瑛出 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
满江红
①京华:京城之美称。因京城是文
小住京华①, 物、人才汇集之地,故称为京华。
早又是,中秋佳节。 ②四面歌残终破楚:此处用《史
为篱下,黄花开遍, 记·项羽本纪》中汉军破楚的故事,
秋容如拭。四面歌 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
残终破楚②,八年 风味独思浙③。苦 将侬,强派作蛾眉 ④,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 男儿烈!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 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 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语言简略却如掷地金石, 令人心动
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夫 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肝胆”是说“肝胆相照”对人一片赤诚。 “因人而热”是指诗人十分热情,有一副热 心肠,为人排忧解难能竭尽全力而不辞,有 古侠义之士的雄风。 “俗子”指凡夫俗子,市侩平庸之辈,这样 的人岂能了解忧国如焚的作者的内心世界? “英雄”是指胸怀壮志勇于实践之人,作者 用以自比。
满江红
秋瑾
(1877-1907)
生平简介
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璿xuán 卿(璇卿),号竞雄,别号鉴 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 绍兴市),出生于福建厦门。 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 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 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
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 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 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 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 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 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 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 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 32岁。丈夫是双峰县荷叶乡神 冲富绅之子王廷钧,字子芳。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诗词 既有女子的“柔婉细腻”, 又有男儿的“豪迈劲爽”, 刚柔相济,阴阳相和,体现了 一种“中和之美”和独具魅 力的“女性情怀”。
秋瑾的创作
秋瑾短促的一生创作了很多诗词。 现在《秋瑾集》收存诗、词、歌二百二 十多首,另有集外佚诗约十五首,攻二 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东渡日本为 界,其诗作可分青衫湿”句,指眼泪
青衫湿⑦!
打湿了衣服。
小住京华①,早 又是,中秋佳节。
在北京暂住,转眼又到了中秋佳节。
简洁的交代了写作的地点,时间和 作者的心绪。
“小住京华”是说在京居住时间未久, “早有是”三个字,十分传神地把作 者对时光飞逝、年华灰度的可郁全都 暗暗泄漏出来
为篱下,黄花开 遍,秋容如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