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别硬拉孔子当心灵鸡汤导师
著名学者李零名言佳句精选
著名学者李零名言佳句精选1、治病是场持久战,归根结底治不好,人体自身有免疫力,细菌、病毒也有抗药性,消灭细菌和病毒,也就消灭了人本身.2、革命是个社会矛盾的释放过程,释放出来的毒素,当然有专制。
它引发的乱局,也是新专制主义的温床。
以毒攻毒,此事太正常。
3、民主有两大难题:一,穷人总是多数,少数服从多数,富人必然吃亏;二,傻子总是多数,少数服从多数,聪明人必然吃亏。
4、“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人与环境的任何一方都是历史形成的结果。
即使“异化”现象的否定作用,现在也可以通过由分工包含着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其他一切派生性质的矛盾得到确切说明,表达方式被整个地改造了。
5、出国之前以为,世界之大,只有中国;出国以后才知道,世界之大,没有中国。
6、市民社会。
这也是一个双重含义的术语,既指资产阶级社会,也指社会的“经济基础”。
它是从黑格尔的。
7、纯学术一直是我的梦想,但我真正的梦,还是在学术之外,我原先意识不到,后来才明白,大东西,用学术讲,永远讲不了。
学术是个通天塔,也是一条不归路。
8、宋人“易子而食,析骸而爨”,何其残忍,然而其过在楚不在宋。
我们要知道,即使冷战也是战。
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思想渗透,弱势被强势包围,没有安全感。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句话,大道理管着小道理。
9、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10、西方的历史,无论是本国的还是海外的,都是以强硬的、野心勃勃的大国们为争夺控制权而展开的竞争为中心,在竞争中,残忍者、革新者和果断者取代了自满者、模仿者和优柔寡断者”,他们的特点是居高临下、恃强凌弱、吃硬不吃软,不相信眼泪和感化。
11、历次运动,大陆学者受冲击,不知遭过多少罪。
他们,即使在监牢里也有人写东西、译东西。
受委屈还有这等贡献,这叫什么?这叫可歌可泣。
12、生产方式。
这个术语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晚期著作中并无严格定义,有时似乎是指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生产活动方式,有时似乎仅指生产关系或者社会经济形态。
读李零丧家狗
2011级9班1125010916 代疆燕和李零一起读孔子李零的《丧家狗》这本书是他以客观真实的态度,在尊重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论语》和孔子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和以往只是一味的推崇孔子的书不同,这本书中的孔子有血有肉,有优点也有缺点。
我在他的基础上读论语,可以说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了,相当于是我自己读了论语,对同样的一些语句,既有自己的想法,再参考比照一下李零老师的看法,在看书的过程中悄悄地迸发出思维碰撞的火花。
文中将孔子比作丧家狗,堂吉柯德。
书中说了一句我觉得很赞的话: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以此标准看孔子,他出身卑贱,却心怀天下,梦想着恢复周公之治,安定天下。
于是他一生颠沛流离,四处游说,唇焦口燥,却一无所获。
这样的一生,抛却万圣师表的光环,也不过是一个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却求而不得的遗憾的一生。
子曰:“道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是道德中心主义,主张以德治国。
但李零老师认为秩序比道德重要。
我十分认可他的看法,所以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法制社会。
完善社会各项法律法规,依法治国,对触犯了社会利益,或侵害了他人权利的人依据法律进行处罚,甚至判刑,从而达到遏制社会不良现象的抬头。
当然,在冰冷死板的律条之余,我们的社会也是一个有人情味的社会,它会以道德为辅助。
比如像前些年提出的八荣八耻,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学校里在学习,社会上在流传。
或多或少地起到了净化人们心灵,提高人们的道德素质的作用。
所以我觉得秩序为本,道德辅之最好不过了。
如果是单纯的法治,很多人就会钻法律的空子,做违法之事,却堂而皇之的逃避惩罚。
如果是单纯的以德治国,危害更大,社会不但会大乱,而且所有做坏事的人会打着道德的幌子,社会没有一个衡量错对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在“道德地”做着不道德的事。
社会上会涌现大量的伪君子,甚至小朋友接受的教育也是嘴上道德,行为恶劣。
李零
李零:别硬拉孔子当"心灵鸡汤"导师2014年03月04日16:23 汉网-长江日报微博我有话说(60人参与)李零李零,祖籍山西武乡县,1948年生于河北邢台,在北京长大,1985年至今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从事先秦考古及中国古汉语研究。
在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眼中,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最能代表中国智慧”的《论语》、《老子》、《孙子》和《周易》,这4本书才是中国古典的代表作。
《我们的经典》是李零新近推出的一套丛书,共4本。
书题分别为《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论语》和《老子》为其代表作。
还有两门学问,一是治国用兵,一是数术方技。
治国无经典,用兵却有很多,《孙子》就是代表作。
“阴阳五行说”由《周易》经传,产生很大影响。
这4本书年代最早,智慧为全世界公认,“中国典籍传入欧洲已经400年,人家挑来挑去看中的也是这4本”。
李零解读经典,一个重要诱因是看到我国不断泛起读经潮、国学热。
近日他接受本报专访,希望人们既不要任意拔高经典价值,也不要视而不见、一通乱贬,恰当做法是不囿于儒家,儒、道、兵、易择优兼读,回到古典本身。
把儒家放回诸子百家近20年来,我国涌现一股复古潮,社会各种思想派别均打孔子的旗号,李零很反感。
之前他写过一本读《论语》心得,书题大张旗鼓称孔子是一条“丧家狗”,真实再现孔子一生的际遇。
书出来后,遭到众多孔子的当代信徒攻击,有人说他哗众取宠,还有人说他“标题党”。
“孔子自己都承认是丧家狗,什么胸怀?现代人却受不了”。
去圣乃得孔子,反映了李零对古典的基本态度。
他仔细进行了梳理,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树他为圣人,“孔颜之道”如何演变为“孔孟之道”、“孔朱之道”,后世那些追求治统道统各种“统”的人如何捏出“四配圣十二哲人”。
世纪大讲堂_说话要说大实话_李零
世纪大讲堂_说话要说大实话_李零第一篇:世纪大讲堂_说话要说大实话_李零•李零:说话要说大实话主持人:欢迎走进《世纪大讲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这里是学术的殿堂。
在北京的未名湖畔,有这样一位好读野书的“非学者”,虽然他身为北大的教授,但是他却对自己评价说,他也幻想当学者,可是怎么当也不像,因为他用专业的态度去研究业余,用业余的态度去研究专业。
最近这样一位好读野书的“非学者”出版了一本杂文集,叫做《花间一壶酒》。
虽然杂文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是同样这本书受到了读者的热烈吹捧。
而今天的《世纪大讲堂》,我们就很荣幸地把这本书的作者,这位好读野书的“非学者”,也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零先生请到了现场,欢迎您。
我们首先一起来认识一下李零先生。
李零简历(短片介绍)李零1948年出生于河北邢台,1949年到北京生活,称自己是红旗下的蛋。
经历了建国后中国所发生的大小事情并记忆深刻。
高中毕业后,去山西和内蒙古插队七年,向贫下中农学到了不少东西。
1975年底,李零回到北京,两年后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后又直接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1982年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在从事了七年考古工作后,1985年,李零调到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被人称为从专业领域“开小差”的历史学者。
但他说,我一直在逃,从专业学术的腹地逃向边缘,从边缘逃向它外面的世界。
杂文就像荒漠中的绿洲,是我的栖息地。
今天我们就请到了李零先生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人:李零先生,刚才我们介绍您的简历,实际上是从《花间一壶酒》前面的简历当中摘取的,抄录的。
但是据说您不喜欢出版社加在前面的三句话,是这样吧,好像第一个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第二是北大教授,第三是博士生导师,为什么不喜欢这三句话?李零:我觉得不太好,一个是享誉海内外这样的词,这个太吹捧了,我当不起。
而且我觉得像博士生导师,就是这个头衔吧,现在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逐渐地就要淡化了,而且我自己在书里面也谈到这一点,就是说最好把这个名称废掉,所以我自己在书里这样讲,反而在这个前面的这个简介里面,又给我戴上这个帽子,所以我就感到不舒服,所以建议他们还是把它去掉。
老子和孙子
《老子》与《孙子》——跟着李零教授读‚经典‛道可道,非常道。
《老子》告诉我们‚道‛,却又说没有永远不变的恒道。
那我们听的‚道‛,说的‚道‛是什么,究竟知‚道‛不知‚道‛?这个看似逻辑谬误的‚道‛,其实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深深烙印在每个中国人的潜意识里。
跟着李零教授读‚经典‛,就是一个自我发现的历程。
李零何许人也?百度百科中这样介绍:李零,男,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从事先秦考古研究及中国古汉语研究。
主要著作有:《孙子古本研究》、《李零自选集》等。
知道李零其人是一次偶然,在凤凰卫视看到了他的采访,听了他对传统经典的认识,觉得特别新颖。
那时是儒家热,特别是于丹的论语心得,一度激起了全民读论语的高潮。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李零却说孔子其实是《丧家狗》,强调《去圣乃得真孔子》。
带着猎奇的心理,我看了《丧家狗》,此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先后拜读了李零《去圣乃得真孔子》、《人往低处走》、《兵以诈立》等大作。
人有时候非常奇怪,不知不觉中就将人神圣化。
读了李零的书,也就成了他的粉丝,心目中就有了他高大的形象,于丹等人也成了心中衬托他形象的参照。
于是又在网上找他的视频,一连看了3个小时,终于无法忍受,原来这厮写比说的好,而且要好很多。
原有的偶像崇拜瞬间崩塌了!一个闲极无聊的下午,为了打发时间,再次捡起了《人往低处走》,不知不觉中又被书中的文字带入。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老子》正好相反,它强调的是作‘天下谷’、‘天下溪’、‘天下之牝’,甘居下流,不争上游。
‛李零用人往低处走来概括《老子》,认为‚《老子》天下第一‛。
这是李零心目中的老子,是他关于《老子》的‚道‛。
每个人都有一个哈姆雷特,然李零教授的人生经历,却造就了他更加贴近大众的学术作风。
生在河北,长在北京,插队7年,学考古,做考古,研考古,1985年任教北京大学中文系。
因一个自小爱读传统经典,李零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俗化、大众化,试图从一个普通读者的角度来诠释自己的学术研究,通过不同古本的相互比较和验证,还原最真实的经典。
李零的《论语》
李零的《论语》感谢读书会选择李零⽼师的《丧家狗——我读〈论语〉》作为本年的开年之书。
2010年的秋天,我在北⼤跟随李零⽼师学了⼀学期的《论语》。
⼗年了,我找出当年的课堂笔记,重新翻阅⼀遍,也重温了许多美好。
2010年12⽉28⽇,最后⼀课,我在笔记本剩余半页纸上写下了⼏⾏字:李零⽼师的课结束了。
李先⽣讲《论语》,讲⾝体⼒⾏,讲⾔传⾝教,⼀如孔⼦。
从李先⽣⾝上,不仅学知识,更学做⼈。
感受他的温⽂儒雅,他的宽容理性,他的博学幽默。
这样⼀个有意思的⽼头,让我觉得温暖。
孔⼦⽈:“六⼗⽽⽿顺”。
李先⽣是这样的⼈,他不激烈,不极端。
⼀个睿智的普通⼈,如他所追求的“真孔⼦”。
今天,我们重读这本书,我想从三个⽅⾯来谈⼀谈我的感受:(⼀)关于《论语》1 态度问题《论语》编写于⼆千多年前,经过漫长的岁⽉,也经历了世事沧海桑⽥的变化。
所以,我们今天看《论语》,⼀定不要跪着读。
不要把《论语》当《圣经》,觉得每⼀句话都对,那样,我们就成了原教旨主义者。
但是,也不要踩着读。
像过去“批林批孔”时期,读《论语》只是为了“打倒孔⽼⼆”。
那怎么读呢?其实,平常⼼就好。
不跪不踩,平视⽽已。
2 内容问题内容问题可以分为三类:第⼀类,箴⾔类,在当今依旧具有价值的内容。
⽐如⼦⽈:“温故⽽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知新,依然是今天我们学习的很好的⽅法。
只不过“温故”的⽅式可能有所不同。
孔⼦的时代只有“⼩学”与“⼤学”。
15岁以前上“⼩学”,学识字。
15岁以后上“⼤学”,学礼乐等。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学礼的内容:“⼦⼊太庙,每事问”(鲁国的太庙即周公庙);“礼失求诸野”···古代乐器编磬孔⼦学礼,将其传授给弟⼦。
我们现在最常看到的孔⼦像,孔⼦双⼿交错,⾝向前躬,叫“磬折”礼,像当时的乐器⽯磬⼀样微微弯曲。
弟⼦们的“温故”,其实很多是要去练习实践,和我们今天复习笔记有所不同。
再⽐如孔⼦说:“⼠志于道,⽽耻恶⾐恶⾷者,未⾜与议也”。
心灵鸡汤——孔子借伞等值得一读
心灵鸡汤——孔子借伞等值得一读心灵鸡汤——孔子借伞等值得一读孔子借伞孔子有天外出,天要下雨,可是他没有雨伞,有人建议说:子夏有,跟子夏借。
孔子一听就说:不可以,子夏这个人比较吝啬,我借的话,他不给我,别人会觉得他不尊重师长;给我,他肯定要心疼。
——和人交往,要知道别人的短处和长处,不要用别人的短处来相处和考验,否则就会友谊不长久。
取经一头马、一头驴听说唐僧要去西天取经,驴觉得此行困难重重,便放弃了;而马却立刻追随而去,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
驴问:兄弟,是不是很辛苦啊?马说:其实在我去西天这段时间,您走的路一点不比我少,而且还被蒙住眼睛,被人抽打。
其实,我是怕混日子更累。
——真正的累,来自于内心的无知与迷茫。
停车瑞典沃尔沃总部有两千多个停车位,早到的人总是把车停在远离办公楼的地方,天天如此。
问:“你们的泊位是固定的吗?”他们答:“我们到的比较早,有时间多走点路。
晚到的同事或许会迟到,需要把车停在离办公楼近的地方。
”——多为别人着想时,路才会走得更远。
合作一日,夜深人静,锁叫醒了钥匙并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把你带在身边,真羡慕你啊!”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我更羡慕的是你!”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藏了起来。
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顺手扔进了垃圾堆里。
进屋后,主人找到了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没有看到对方的价值与付出,而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彼此斤斤计较,相互妒忌和猜疑啊!”——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相互欣赏、相互团结、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珍惜,方能合作共赢。
《人往低处走》李零 摘录及读书笔记
第二章《听其自然》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有 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 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 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 弗去。 • 美丑、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这 些概念总是如影随形,种种变化总是由此生。万物 变化,是万物自己变,圣人做的都是无为之事,说 的都是不言之教,根本不去干涉它。开头不管,中 间不管,结束也不管。万物生生不已,圣人听其自 化,不居其功,反而有大功。(听其自然是一种舒 心的态度。)
第十三章《身体比天下还重要》
•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 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 有何患?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如 可以寄天下矣。 • “治身”作“持身”。这是最典型的道家思想。 它贵身,不是贵修身,而是贵养身,认为治国是养 生的延续,治天下是养生家玩剩下的垃圾。 • 人常常忘记他们过于熟悉的东西。身体对人最重要, 但人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身体。只有当它的零件坏了, 才会猛然想起,它对我们多重要。那时,你会觉得, 吃喝拉撒睡,只要能正常活着,就是莫大幸福。
【高三作文】和孔子对话 高中记叙文1200字
【高三作文】和孔子对话高中记叙文1200字孔子:年轻人,你怎么了?看起来心情不好。
我:孔子先生,您真是了解人心啊。
最近我正在为高考而奋斗,但是感觉压力很大,总是觉得自己不够优秀。
孔子:年轻人,你误解了学习的本质。
能不能与别人比较,不是最重要的。
人生最重要的是如何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我:可是孔子先生,我现在所处的环境几乎无法避免竞争。
我怕我会被淘汰,怕我无法达到自己的期望。
孔子:年轻人,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应该以健康的态度来面对。
你必须明白,追求卓越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但成功与否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
我:可是孔子先生,我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他们为我付出了很多。
我希望能取得好成绩,进入理想的大学。
孔子:年轻人,你该为自己而努力,而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
只有追求内心真正渴望的东西,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我:可是我觉得我的成绩总是达不到我预期的水平,我很失望。
孔子:年轻人,过于追求完美也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压力。
高考只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无论结果怎样,都不能否定你的努力和价值。
我:孔子先生,您的话让我豁然开朗。
我明白了,我要调整我的心态,不再追求不可能实现的完美,我要学会欣赏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孔子:年轻人,很高兴看到你有这样的领悟。
人生如茶,苦咖啡,甘甜取决于你的心境。
珍惜每一天,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挑战。
我:孔子先生,谢谢您的开导。
我将努力改变自己的心态,不再被过于功利的目标所左右,活出真正自我的人生。
孔子:年轻人,你的心已经放下,前方有更加广阔的天地等待你去开拓。
祝福你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收获更多的快乐和成长。
我:谢谢孔子先生的鼓励和指点,我一定会对自己更加宽容,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未来的种种困难。
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
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李零的大著“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就快拜读完了但在我看来,它准确的名字似乎应当叫做“我自己、个人或群氓的经典:去圣乃得一泡屎——《论语》肢解读”而不是像他自己所命名的那样“我们的经典: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
作为其大著“丧家狗”的姊妹篇,这本书写得与前一本一样臭而且是臭气熏天、臭不可闻,他自己可能对此敝帚自珍,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别人却实在是不敢恭维。
据《史记-孔子世家》,及西狩见麟(仲尼)曰:“吾道穷矣!”喟然叹曰:“莫知我夫!”子贡曰:“何为莫知子?”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知我者其天乎!”由此可见,无论是知我还是知丘,谈何容易?就像哲人苏格拉底临终前之所言:我去死而你们去活,到底哪一个更好,只有天知道。
在此,孔子显然已把“知我者”的问题诉诸于天;也就是说,他对后人的知我、知丘显然已不抱任何奢望!在我看来,李零之知,显然并不足以知圣人孔子。
人家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
”子贡以实告孔子。
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李零就跟着叫“丧家狗”但岂不见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既如此,则李零如何不是当代的郑人?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14.38) 而李零亦跟着众人叫喊着: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既如此,则李零如何不是当代的石门晨门者?我们能指望这样的郑人、石门晨门者“去圣乃得真孔子”吗?在我看来李零显然并不孤单,因为像他这样狂妄挑战全部历史、全盘否定一切传统的人,今天显然并不在少数!而李零则显然乃是其中更明目张胆者。
在他看来,无论是宰予、子贡、有若还是孟子之所以要树孔子为圣人,是因为他们也想从中分一杯羹,而且在他看来,孟子不是后来因此而成为亚圣?这是最为典型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此,孟子说得明白而且话已经说到家了:宰予、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而且即使是污(奉承矫饰)不至阿其所好——是啊,凭宰予、子贡与有若这样的智商,完全可以达到了解圣人即乃师孔子的地步,而且是奉承,那么他们也不至于违背自己的良心说话吧?退一万步说,就算孔子本人不行甚或啥也不是,那么此三者再说孔子比尧舜强甚至自有生民以来未有若孔子也,那么岂不是在骂人?李零可以说子贡能说会道并与宰予同在方语一科,但有若呢?也和他们是一样的?大家在一起同流合污?话大概不能这么说吧!但我们却看到李零总是在那里猜测、臆断和想像,不是这个违心,就是那人在有意。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读后感《不跪着教书》读后感。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由李宗吾所著的散文集,书中记录了作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以及对教育理念的思考。
这本书以其深刻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见解,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在这本书中,李宗吾以一个教师的身份,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他认为,教书育人并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过程。
教师不应该只是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地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困惑,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方向。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跪着教书”。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被作者的观点所触动。
在当今社会,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而教师的角色也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教师应该是权威的化身,有人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的朋友。
然而,李宗吾在书中所提出的“不跪着教书”的理念,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我看来,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而应该是一种双向的交流。
教师不应该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所作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除此之外,我还从书中学到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比如,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的成长。
同时,作者还强调了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些观点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不跪着教书》,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
我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需要教师有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不跪着教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从中受益,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打倒孔子吧——精选推荐
打倒孔子吧?我真的很敬佩孔老夫子!我真的不愿打倒孔子!孔子是了不起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光辉历千年而不朽!孔子困于陈蔡而弦歌不绝,穷于商周,亦不改其志,其于理想的追求是何等的执着!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思想如今依然在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孔子的思想浸入我们的肌肤,根植于我们的骨髓!然而,我还是想鼓起勇气,打倒孔子吧。
打倒孔子倒不是因为孔子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也不是因为孔子的所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更不是因为“食色性也”,当然也不是因为“子见南子”。
我只所以要提出要打倒孔子,那就是孔子对于我们的统治!孔子的思想在统治着我们的大脑,在统治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在统治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未来!孔子确有很多优秀的思想,而正是这些优秀的思想,于是乎在我们大多人的眼里,孔子是我们的精神的全部,是完人,是千万人崇拜的偶像!于是孔子“一句顶一万句”,“凡是孔子说的那都是正确的!”“孔子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泱泱大国,曾创造过无数的辉煌,何以建国六十年没有一人获诺奖?我们的教育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却总也跳不出怪圈,究其根本,就是孔子的思想在束缚着我们!我常想,几个朋友一起吃饭,要按照尊卑贵贱的顺序进门,要按照尊卑贵贱的顺序排座次,就是夹一道菜,怕是也会按照尊卑贵贱的顺序吧,而这个尊卑贵贱的顺序是就是孔子留给我们的。
也许这是个小事吧,如果是评职称呢?如果是选人材呢?如果是进行理论研究呢?我想,无论做什么事,我们中国人都习惯于有一个框框,这个框框束缚着我们的思想,束缚着我们的行为,束缚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而这个框框,究其根,则是孔子留给我们的“紧箍咒”!孔子思想束缚我们表现更多的则是唯权至上!如果你是领导,如果你是专家,那么你所说的就是真理,就要照办执行。
如果一个小字辈,哪怕他比爱迪生更聪明,比爱因斯坦的方程更漂亮,也没有人相信的。
李零丧家狗北大教授李零做客郑州向国学热泼冷水国学不是救世亭
李零丧家狗北大教授李零做客郑州向国学热泼冷水国学不是救世亭清华院士:国学不是救世宝孔子就是丧家狗大河网讯清华院长李零作客天津向国学热泼热水国学不是救世宝“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吗?一片嘘声,骂我们老祖宗为何要植根黄土呢?你再看如今,好嘛,改夸了,哪些好事都得扯到老祖宗哪里,这事儿真怪!”北京学院英文系院长、同时也是因研究孔子的《丧家狗》一书引发争议的李零,今日在越秀讲堂给天津读者带来了两本新书――《去圣乃得真孔子》和评析《老子》的《人往低处走》。
【“丧家狗”】只是孔子真实缩影李零明日的讲演从“圣人”一词开始,由图文并茂的“孔迹”(孔子周游各国的足迹)延伸开来,最后栖身到了广东的诸子百家名人谱。
普通观众恐怕会认为学术味太浓,但仔细听,便会发觉李零的讲演详实而生动,绝非“糊弄”听众的泛泛而谈。
听李零的讲堂,必需要“备课”,不然恐怕会不知所云。
例如,今年李零在三联书城出版的《丧家狗》一书造成了极大的反响,好多人表示李零是嘲笑孔子,是在哗众取宠。
李零并没有直接抛出问题并解释李零丧家狗李零丧家狗,而是在提到“孔迹”中秦国一站时,述说了“丧家狗”的由来。
“丧家狗一词出自《史记》,司马迁述说孔子到楚国走访,一个测字的人对子贡说,孔子上半身看上去像圣人,但看手脚却半世流离,如丧家狗。
”李零说,丧家狗一词只是还原了孔子当时无家可归的感伤窘境,并无任何侮辱之意。
李零说,好多人忽视了真实,一味追求孔子的“圣化”,这很不对。
【泼热水】国学未能解决一切李零仍然说他写书的目的之一,是给现在的国学过热泼温水。
“国学热有哪些益处吗?为何要泼热水?”记者问罢,李零立即指责说:“我比你虚长几岁,我很清楚地记得,上世纪80年代你们都在骂祖宗。
诸如《河殇》,把自己的祖宗批得体无完肤。
当时我就反对,我认为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要在现实中解决,我们不能一味把责任都推给古人。
”李零说,随着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好了,却又开始矫枉过正,念起了祖宗的好,恨不得任何事都跟古人扯上关系。
天哪,十博士抵制于丹的原文
本文由tiwenxicheng贡献 天哪,十博士抵制于丹的原文在哪里?_百度知道百度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百科 帮助 百度知道 > 社会/文化 > 民族 订阅该问题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百度“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百度知道投诉吧反馈。
添加到搜藏已解决 天哪,十博士抵制于丹的原文在哪里?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7-3-16 10:20 想看看十博士抵制于丹说了些啥,百度一下,全是关于十博士抵制于丹的新闻,可他们的原文早就被淹没了,俺要吐血了,谁能救救我? 提问者: wen7546 - 试用期 一级 最佳答案 十博士原文:我们为什么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 [起草人按:我们深信,如果我们说的是真理,那么,一个人签名与很多人签名,其效用是一样的。
我们之所以决定一道做这样一件事,其意在表明,即使在一个普遍丧失了精神信仰的时代,坚守着文化的尊严的声音,也决非微弱的、毫无声息的。
本文最早在某高校的一个内部论坛征集签名。
当某些青年学者表示因为“不愿意得罪北师大”而拒绝签名时,来自北师大的杨暘同学毅然签下了他的名字。
] 中国文化所面临的最大祸患不是来自外来文化的侵蚀,而是来自于那些打着振兴传统文化旗号的无知者。
他们荒悖无知,对传统文化殊无敬畏,他们的一切行为,往往都是在有意无意地对中国人进行文化基因改造——把人的基因改造成老鼠的基因。
媒体对于这类人的狂吹热捧,等于是把厕所当客厅。
从2007年2月7日开始,某报连续7天,以半版的篇幅对于丹进行“关注”。
编者声称,“在‘于丹现象’的背后,我们隐约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力量,看到了当今中国百姓心灵深处对于通俗易懂的人文理论的强烈渴求。
我们也分明感到,‘以白话诠释经典,以经典诠释智慧,以智慧诠释人生,以人生诠释人性’的文化普及工作,在中国有着多么广阔的前景。
”同时,编者表示,之所以要关注于丹,是因为,“在21世纪的当今中国,在人类面临越来越多物质挑战和精神困惑的当今世界,开掘中国传统文化这座富矿,让其发挥出特有的启迪心智、砥砺精神的力量,既非常必要,又迫在眉睫。
心灵鸡汤化不满为灵感
心灵鸡汤化不满为灵感
2008年6月26日【中国保险报】
故事:美国联合保险公司业务部有个叫艾尔·艾伦的人,他一心想成为公司里的王牌推销员。
他把自己读过的励志书籍和杂志中所介绍的用积极心态对待工作的原理拿来应用。
不久,他就有了一个应用的机会。
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艾尔在威斯康辛市区里冒着严寒沿着一家家商店拉保险,结果一个也没有拉成。
他当然非常不满意,但他却把不满转变成“灵感”。
第二天从办事处出发前,他把自己前一天的失败告诉其他推销员。
他说:“等着看好吧!今天我要再去拜访那些客户,并且会卖出比你们更多的保险。
”说也奇怪,艾尔真的办到了。
他回到原来的市区里,再度拜访每一个他前一天谈过话的人,结果他一共卖出66个新的意外保险。
感悟:积极的心态正是获得成功的人共有的一个简单的秘密。
你是对的,则世界就是对的;你认为你行,你就行。
我们不能预知生活的各种情况,但我们能够适应它。
正确的心理态度和良好的习惯会有积极的收获,千万不要接纳心灵的垃圾。
应用:普天之下,芸芸众生,莫不渴望实现自身的价值,莫不渴望致富,莫不渴望成功。
我们从事寿险销售也是同样,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肯定会有种种不如意,学会化不满为灵感,你的事业之花将在不久的将来开放。
李零:孔子和他的学生们
李零:孔子和他的学生们李零,祖籍山西武乡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古文字学家。
研究方向包括:简帛文献与学术源流、中国古代文明史、《孙子兵法》、《左传》、中国方术研究、海外汉学研究等。
被称为从专业领域“开小差”的历史学者。
主要著作有:《丧家狗》《孙子古本研究》《中国方术正考》《兵以诈立》《简帛古考与学术源流》《何枝可依》《花间一壶酒》《李零自选集》等。
两种怀疑——从孔子之死想起的《论语》很有文学性,可惜是个破碎的故事。
读《论语》,我们都知道,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最重要。
颜渊是孔子他姥姥家的孩子,孔子最疼,常夸。
子路好勇过人,性子急,脾气暴,常挨老师骂。
两人形成对照。
他们俩,你更喜欢谁?我更喜欢子路。
孔子说“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那是谁?那就是子路。
子路的可贵之处在于,老师待价而沽,从政心切,难免受政治诱惑(如公山弗扰之召和佛肸之召),跃跃欲试,只有他敢出来拦阻。
他要急了,老师都害怕。
颜渊、子路死后,谁最重要?毫无疑问,是子贡。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聊子贡,谈谈子贡的重要性。
一孔门弟子,山东人居多,鲁人最多,其次是齐人,其次是卫人,其他国家的人极少。
子贡不是山东人,而是河南人。
孔子收他当学生是在他流亡卫国那阵儿。
卫国是个人口众多、商业发达的地区。
子贡善贾,“亿(臆)则屡中”(《论语·先进》)。
山西喜欢炒儒商,大家都说,他是最早的儒商。
孔子周游列国,有人推测,就是由他赞助。
他这个人,能说会道,擅长交际,从政,搞外交,作组织工作,都是一把好手,比他的老师,对官场更适应。
相传,子贡的故乡在河南浚县。
子贡以端木为氏,名字叫赐。
浚县有不少端木氏。
这个姓相当罕见。
▲ 子贡庐墓处浚县有个子贡墓,在城关乡张庄村南,我去看过,祠堂已毁,坟头还在,墓前的玉米地里,有块明万历年间的碑,是当地县令所立,叫《改正先贤黎公墓祠记》。
碑文说,大伾山下八里有个张家庄,村人无知,把一座辽墓当子贡墓,在墓前立了子贡的石像,经常去烧香磕头,太不像话,所以他要“改正”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零:别硬拉孔子当"心灵鸡汤"导师2014年03月04日16:23 汉网-长江日报微博李零,祖籍山西武乡县,1948年生于河北邢台,在北京长大,1985年至今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从事先秦考古及中国古汉语研究。
在北京大学教授李零眼中,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不是四书五经,而是“最能代表中国智慧”的《论语》、《老子》、《孙子》和《周易》,这4本书才是中国古典的代表作。
《我们的经典》是李零新近推出的一套丛书,共4本。
书题分别为《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唯一的规则——《孙子》的斗争哲学》和《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周易》的自然哲学》。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道,《论语》和《老子》为其代表作。
还有两门学问,一是治国用兵,一是数术方技。
治国无经典,用兵却有很多,《孙子》就是代表作。
“阴阳五行说”由《周易》经传,产生很大影响。
这4本书年代最早,智慧为全世界公认,“中国典籍传入欧洲已经400年,人家挑来挑去看中的也是这4本”。
李零解读经典,一个重要诱因是看到我国不断泛起读经潮、国学热。
近日他接受本报专访,希望人们既不要任意拔高经典价值,也不要视而不见、一通乱贬,恰当做法是不囿于儒家,儒、道、兵、易择优兼读,回到古典本身。
把儒家放回诸子百家近20年来,我国涌现一股复古潮,社会各种思想派别均打孔子的旗号,李零很反感。
之前他写过一本读《论语》心得,书题大张旗鼓称孔子是一条“丧家狗”,真实再现孔子一生的际遇。
书出来后,遭到众多孔子的当代信徒攻击,有人说他哗众取宠,还有人说他“标题党”。
“孔子自己都承认是丧家狗,什么胸怀?现代人却受不了”。
去圣乃得孔子,反映了李零对古典的基本态度。
他仔细进行了梳理,孔子为什么拒绝当圣人,子贡为什么树他为圣人,“孔颜之道”如何演变为“孔孟之道”、“孔朱之道”,后世那些追求治统道统各种“统”的人如何捏出“四配圣十二哲人”。
他希望把“人造孔子”还原出血肉,“莫独尊,把儒家放回诸子,当百家平等的一员”。
李零指出,《论语》一开始即不属于古人说的“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六书很多在汉儒甚至孔子时代就老掉牙了,当时的大学者看起来都费劲,现在的“读经派”却纳入书目要小孩去硬读,当发蒙作品,“你做父母的自己去读读看?看读不读得下去?”被后世推得很高的《论语》,李零只把它当一份师生聊天记录,一般知识人品味生活的经典,而不看作哲学教条。
孔子是个民间学者和民办老师,原不过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论语》和《老子》都是一家之言。
重新认识孔子和儒学,李零认为要去政治化、道德化及宗教化。
读经典,是警防我们的脑袋瓜被别人浇了块垒。
“古人对人对事对自然,有很多困惑,很多争论,我们呢,就像看戏一样,不要加入哪一拨”。
打捞被忽略的传统我国历史上,《孙子》一直缺少一流学者深入研究。
胡适和冯友兰治中国思想史,也不谈《孙子》和《周易》。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李零插队时就研读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写了一篇文章,凭这篇文章他得以进入社科院考古所工作。
他从研究文本入手,对许多老问题做了全新探讨。
比如什么是“兵”,林彪战术与传统典籍术语的“势”有什么关系,地图的重要性,“反间”的两种含义等。
更重要的是,李零想谈出《孙子》的哲学意味,他认为此书不宜作为日本人推崇的那种生意经,不能用作指导商战、管理员工。
“《孙子兵法》和毛泽东兵法,都很有哲学味儿。
这种哲学是什么哲学?其实就是生存哲学,斗争哲学,以斗争求生存的哲学。
”西方传统,研究“人”的学问有伦理学和政治学,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国》,把政治从伦理剥离出来,很像中国的法家做派,讲政治就讲政治,不跟道德掺乎,非常坦白严肃也非常冷酷。
中国传统,人文方面以经为首,科技方面以兵为首,兵学发达,剥离道德后的政治学叫“刑名法术”,成于秦也败于秦,只有兵法一脉单传。
李零指出,战争是困扰人类的大问题,兵法是解读历史的金钥匙。
中国的政治学在本质上是一种兵法,我们古人喜欢追求“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兵书是讲“人道”。
至于《周易》,千年来我国各种学者和“民科”醉心其中,都想学通之后预测自己的官运、财运、桃花运。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构成,前者是占卜算卦,后者融入阴阳五行学,讲的是古人怎么看待天命、命运和自然。
在《易传》阐释下,《易经》成为中国自然哲学的源泉之一。
李零觉得其占卜并不靠谱,他把《周易》看作一种精神游戏,为《周易》文本所折射的古朴自然观和思维方式所倾倒。
记者刘功虎【访谈】孔子不跟大众套近乎读+:读《论语》,恰当的态度是什么?李零:最好的读法,就是尊重原书。
是什么书,就当什么书读,不把它放到至高无上的位置上。
首先是放松。
最傻最傻,就是拿经典当意识形态。
我们民族有个毛病,好好一孔子不当孔子理解,非哆哆嗦嗦跪拜,凡有损圣人形象处,必拐弯抹角美化神化曲解。
比如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原文没什么难理解处,但后来人吵得不亦乐乎。
孔子是圣人,怎么会轻视妇女?他们替孔子着急,把“女子”读为“汝子”、“竖子”,“小人”解读为小孩。
《论语》是孔门的谈话记录,有些是老师的话,有些是学生的话。
我们听他们聊天,不必一本正经。
孔子出身卑贱,却以古代贵族真君子为立身标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道德学问无权无势,敢批当世权贵;内心常常陷入纠结。
现在有人要请孔子当心理医生,把《论语》当心灵鸡汤,他自己的心病都没人医。
其实孔子很孤独苦恼,有点顽固,“封建礼教的代表”,不完美。
老子也没那么超凡脱俗,不是神仙。
读+:还原孔子,他究竟是精英意识多一点,还是平民意识多一点?李零:孔子和耶稣、佛陀不一样,根本不走群众路线,也不是大众英雄。
他讲仁,并非一视同仁,讲爱,也非兼爱天下。
他奔走呼号,不懂顺毛捋,尽跟统治者拧着来,很多话说了白说,没有记下来。
记下来的话,主要是说给学生听的,盼他们读古书、习古礼,像古代贵族一样有君子风度,不但改造自己,也改造当时的统治者,要学生摩拳擦掌,时刻准备着。
大家要注意,孔子不满现实,是恨其不君子,他的理想是恢复西周的君子国。
《论语》的对象不是大众,而是精英。
孔子关心的事,只跟君子有关,跟小人无关,也不关妇女的事。
要说有关,就是让他们吃饱喝足,别闹事,听话、卖力。
孔子很坦诚,精英立场就是精英立场,不跟大众套近乎。
我们读《论语》千万别忘了它的对象是什么人。
读+:孔子追求“复古”,对现在的人来说还有什么积极意义吗?李零:孔子复古有很具体的原因,就是为了挽救东周政权。
东周中央王室衰微,分裂战乱。
孔子就是看到这一点,才讲以家治国,以德治国。
孔子宦游列国,把宝押在统治者身上,全都失败。
他很徒劳,也很无奈。
非要追究意义,一个有秩序的社会总是值得追求的,古不古倒是表象。
如果秩序已经恢复,还要拘泥于孔子教条,非要过回“前朝”的生活,一是难做到,二是没必要。
孔子是社会批评家,力倡德和礼,看起来是对症下药,其实文不对题,解决方案不可行。
但是孔子的好处是做了讨论的带头人,后来的诸子加入讨论,造成思想争鸣的大好局面。
读+:对现在某些提倡尊孔的人,你怎么看?李零:还是老毛病,意识形态化,拔高到极致,这个我最反感。
谁说中国的左派和右派尿不到一个壶里去?两边都有人拉孔子演戏,要立教,“三教儒为首”,或者喊要建立儒家社会主义,在经济和政治的蛋糕上抹上道德奶油,再或者要道德重建,改造国民性。
这些我都认为搞不成,没有群众基础。
孔子是精英本位,不当大众英雄,所以立教是没人拜的。
孔子不能治国平天下,道德教化作用也很有限,别拉他做道德化身。
我认同孔子的地方,一是他钻研学问,是当时学问最大的人。
任何时候批孔批不倒,主要还是他对学术和教育有很大贡献。
其次是孔子作为社会批评家开启了思想争鸣的局面。
了解古人生活与想法大有乐趣读+:你读《老子》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李零:《老子》给人神秘感。
很多人迷的就是这种神秘感,包括西方读者。
我希望千万不要将其神秘化。
《老子》的另一面是帝王术。
它也提倡复古,它也崇拜圣人,主张愚民。
他愚民的伎俩更狡猾,也更高明。
他的“道”,更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韩非迷的是这只手,要不得。
我喜欢《老子》的睿智深刻,特别是其消极无为、飘然出世,被庄子发挥的那一面。
老子和孔子不同,精神气质更像《微子》篇中的隐士和逸民。
隐士和逸民,有三大类型,死磕、逃跑和装疯卖傻。
第一类最高洁,最难学,所以没人学。
要学全是后两类。
读《世说新语》,读《儒林外史》,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有这种人文幻想。
老子特能放下,放下的精神不属于儒家。
在这个竞争激烈、人们身心疲乏的时代,适当看看《老子》是一种心理调适。
读+:《周易》究竟有没有科学成分?李零:现在市面上讲《周易》的书铺天盖地,各种老生常谈、胡吹神侃,说什么此书最合科学,处处蕴含哲理,如何灵验,如何神秘,上到领导老总下到黎民百姓,都心向往之却又苦于看不懂。
更有甚者,说此书包含了二进制思想,是计算机科学的滥觞,我都不能苟同。
中国古代的知识分两大系统,研究人和人的行为,古人的智慧凝聚于兵书;研究自然的有两门,一是数术,一是方技。
前者研究天地万物,有天文、历算等切实的科学,也夹杂各种神秘占卜和原始巫术。
后者研究我们的身体,包括医学,以及神仙家说。
《周易》讲什么?当然是占卜。
我推崇《周易》什么?古人的想法、观念、表达方式。
这里头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知识。
读+:能否说个有趣的例子?李零:比如“遯卦第三十三”,我解说的时候起了个副标题,“小肥猪,真可爱”,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卦的简短文字里,“遯”字出现了5次。
遯是什么?小猪。
捆小猪,小猪特强健,尾巴揪不住,得拿牛皮捆它的脚,怕它跑了,跑了就没肉吃。
用这样的卦象测断哪些日子不利出行、人们的吉凶。
它把捆小猪与蓄奴婢并说,猪有君子之相,以肥白为美,越白胖越可爱,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风貌和观念。
我没法用《孙子》教你商战读+:你为什么这么看重《孙子》在我国典籍中的地位?李零:我国知识分子治学,历来重学不重术。
《孙子》和《周易》都属于术。
我看重这两本书,一是术里头也有学,二是术本身也很重要,对不对?中国的政治学,本质上是一种“兵法”。
战国时期流行商管孙吴(即商鞅、管仲、孙武、吴起——编者注),治国和用兵紧密不可分,特别是讲到大战略。
现代军事学,开篇就要讲战争和政治的关系。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兵书就是讲“人道”,中国人把兵书当作研究人的大道理。
在我们这个国家,过去儒经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子学低于经学,技术又低于子学,《孙子》没有地位。
除了军人和喜欢议论军事的文人,没有多少人关注《孙子》。
兵书虽是技术书,但其中充满了思想。
1936年毛泽东写信给叶剑英,要他派人到白区去购买《孙子兵法》。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他引用了《孙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