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中化学 第1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作业3 鲁科版选修4
第一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各组实验数据的记录,计算各反应的反应热
试 验 溶液初始温度T1 溶液最高温度T2 组 1
2 3 反应热
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1)用保温性能好的仪器测量。 (2)混合好后,迅速盖好装置盖子,减少热量的损失。 (3)所用药品浓度的配制须准确,用强酸和强碱溶液, 而且要是稀溶液。 (4)为了使中和反应进行完全,可以让酸或碱稍过量。 (5)宜用有0.1分刻度的温度计,读数尽可能准确, 且估读至小数点后二位。同时应注意水银球部位要 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再读数, 以提高所测的精度。 (6)记录最高温度。
2)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常用s、l、g、aq
表示固体、液体、气体、溶液中粒子。
3) ΔH后要注明反应温度,ΔH的单位为J· -1或 mol
KJ· -1 mol 4)ΔH的值必须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对应。计量数加 倍时, 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 其ΔH 与正反应的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5)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以“mol”为单位,不表示分 子数,因此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思考2: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 后的溶液能否倒入小烧杯?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 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 冲洗后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质 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
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
第1讲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联想●质疑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有能量变化,结合必修二知识思考:
1、化学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变化?
2、哪些是常见的放热反应?哪些是常见的吸热反应?
3、例举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应用.
第一章 第1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第一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学习要求】1. 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知道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之间的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教学重点: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温故而知新】1、化学反应的特征是,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的本质是:2、常见的放热反应有哪些?3、常见的吸热反应有哪些?【课前预习区】1、为什么化学反应中总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反应热的定义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放热吸热之间是什么关系?3、什么是焓?什么是反应的焓变?4、反应的焓变大小与反应放热吸热之间是什么关系?5、什么是热化学方程式?【课堂互动区】【思考引入】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如何定量地描述该反应释放的热能呢?【问题组1】(1)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则X的能量一定高于M,对吗?(2)解释铝和氧化铁、氯化铵与消石灰反应有能量变化的原因。
【归纳整理1】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一)反应热1、定义:2、符号:反应热与吸热放热的关系:放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能量总和;吸热反应,反应物的能量总和(“大于”或“小于”)生成物的能量总和二、化学反应的焓变【问题组】1、什么是焓?什么是反应的焓变?2、反应焓变与反应热有什么关系?【归纳整理2】(一)、焓与焓变:1、焓(H):用来描述的物理量。
2、焓变(△H):是与之差。
单位:;表达式:ΔH>0,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为反应。
ΔH<0,反应产物的焓反应物的焓,为反应。
画出焓变与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关系图:【设疑】怎样能同时表示出某一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呢?【问题组2】阅读课本第6页“资料在线”(1)比较两个反应,⊿H为什么不同?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哪个反应的⊿H大?(2)相同的反应物,⊿H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3)谈谈你对⊿H的单位“mol-1”的理解(二)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和同时表示出来。
2019年高二化学选修5三维设计化学反应原理课件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结
束
4.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验中要用强酸、强碱的稀溶液 ( 0.1~0.5 mol· L
-1
)。
(2)操作时动作要快,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使用绝热装置,避 免热量散发到反应体系外。 (3)测量盐酸的温度后,要将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后,再测量 NaOH 溶液的温度,避免酸、碱在温度计的表面反应放热而影响测 量结果。
能量总和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结
束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 释放 或 吸收 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符号:用 Q 表示,反应吸热时,Q 为 正值;反应放热时, Q 为负 值。
-1 -1 kJ· mol kJ· mol 3.单位: 或 。
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活性炭使红墨水退 色,C 项错误;碘升华吸收能量,故 D 项错误。 答案:A
返回
首 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 页
结
束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主要仪器 用于测定反应热的仪器称为 量热计 ,由内、外两个筒组成, 内筒为 反应容器 ,外筒起 保温作用 。
2.原理 反应热的计算公式为 Q= -C(T2-T1) ,式中 C 代表体系的
结
束
第 1 节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 1 课时
[课标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 法,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物质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化学反应原理第1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mol
C→CO2 H→H2O(l) N→N2 S→SO2等。
不一定是1mol 生成的水为1mol
相 同 点
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Q<0 单位:kJ/mol 讲燃烧热或中和热的大小:不带“-”号
△Q
1、下列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 H=-57.3kJ/mol, 则H2SO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 H=2×(-57.3)kJ/mol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定义: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 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 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为反应热。 2、符号:用Q表示 Q<0,表示放热;Q>0,表示吸热; 3、单位:J/mol或kJ/mol 4、测量工具: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 以直接测量,其测量仪器叫做量热计
4.表示的意义:
例如:C的燃烧热为393.5kJ/mol(叙述燃烧热时,用正值), 表示: 在101kPa时1molC完全燃烧放出393.5kJ的热量。 ★ ★ ★燃烧热是以1mol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来 定义的,因此在书写它的热化学方程式时,应以燃 烧1mol物质为标准来配平其余物质的系数。例如:
1mol
~ 285.8 kJ
H2(g)+ 2 O2(g)=H2O(l) 2H2(g)+ O2(g)=2H2O(l)
1
△H(298K)=
-285.8 kJ· -1 mol -571.6 kJ· -1 mol
△H(298K)=
2mol
~
571.6 kJ
H2O(l)=H2(g)+ 1/2 O2(g) △H(298K)= + 285.8 kJ· -1 mol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反应热与焓变高二化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数据处理] (1)取盐酸温度和NaOH溶液温度的平均值记为反应前体系的温度(t1)。计算温度差(t2-t1), 将数据填入下表。
(2)取三次测量所得温度差的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3)根据温度差和比热容等计算反应热。
结论:生成1 molH2O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_
大量实验测得,在25 0C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 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 57.3 kJ的热量。
措施
实验药 品用量
采用碱稍过量的方法
内筒和外筒上口对齐,内外筒中间有隔 实验装置、 热层 仪器选择 实验过程使用同一支温度计进行温度测
量
实验操作
用温度计测量完盐酸的温度后,用水将 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再测量碱 溶液的温度
将溶液迅速倒入内筒后,立即证酸、碱完全中 和
【学习任务三】微观探析,解决问题
三、反应热的表示
【思考】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等压条件下进 行的。如何描述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
焓(H):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其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用 符号△H表示。△H的常用单位是kJ/mol(或kJ . mol-1)。
根据规定,当反应体系放热时其焓减小,△H为负值,即△ H<0。 当反应体系吸热时其焓增大,AH为正值,即△H>0。
层存放水,另一层存放镁和铁的混合物(发热包)。使用时打开隔离层,
困,你是人类艺术的源泉,你将伟大的灵感赐予诗人。
石 鹰看爱纹高理 飞即山 ,看 鸦发脉 栖, 一人 枝生看 。志以气树下看材。反应:Mg+2H2O═Mg(OH)2+H2↑ 。发热包中成份的含量 是否需要控制,为什么? 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复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摧。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Word版含解析
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课标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能说出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了解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焓变与反应热、物质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3.了解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1.反应热是指当一个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2.反应热可用量热计测量,计算公式:Q=-c(T2-T1)。
3.焓是用来描述物质具有的能量的物理量。
焓变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ΔH>0时为吸热反应,ΔH<0时为放热反应。
4.反应热与化学键能的关系:ΔH=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总和-反应产物成键放出的能量总和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符号:用Q表示,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
3.单位:kJ·mol-1或J·mol-1。
4.热化学:用实验方法和理论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分支称为热化学。
[特别提醒](1)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不是反应热。
如物质的三态变化、NH4NO3溶于水吸热、浓H2SO4稀释放热等。
(2)反应放热或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
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①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②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③反应热通常用Q表示,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A.只有③B.只有①②C.只有①③D.全部正确解析:选D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伴随着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故①正确。
反应热定量描述一定温度下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一般规定,吸热时Q为正值,放热时Q为负值,并且可通过实验测得,故②③也正确。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可能发生颜色变化,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碘升华时放出能量解析:选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光、电、热等能量可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也可转化为光、电、热等能量,A项正确;有些物理变化也伴随着能量变化,如物质三态之间的变化,B项错误;化学反应可能发生颜色变化,如H2+I2===2HI,2NO+O2===2NO2,但有颜色变化的物质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活性炭使红墨水退色,C项错误;碘升华吸收能量,故D项错误。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课件++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符号:Q Q > 0,表示吸热 Q < 0,表示放热
3、单位:J 或 kJ
反应热的数值可以通过实验测得,也可以通过理论计 算求得。
反应热的计算
键能:断裂1 mol化学键吸收的能量或形成1 mol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Q=Σ反应物键能-Σ反应产物键能 注意系数和化学键数目
应(填“放热”或“吸热”)。
Q=280 kJ+3×160 kJ-330 kJ×6
(二)反应热的测定(中和反应)
1、装置: 量热计
测量反应前后溶 液温度的变化值
内筒:反应容器
使反应充分进行, 体系的温度均匀
外筒:起保温作用
保温、隔热, 减少热量损失
金属是热的良导体而玻璃不是,选用玻璃材质搅拌器可减少 反应过程中热量的损失,减少实验误差。
放热反应
化学能
热能(主要) 光能 电能 机械能
吸热反应
2.哪些反应是放热反应?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
①大多数化合反应;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②铵盐与碱的反应,如
③所有燃烧反应;
Ba(OH)2·8H2O或Ca(OH)2与NH4Cl
④活泼金属跟水或酸的反应; 的反应;
⑤物质的缓慢氧化(钢铁腐蚀 、食物腐败); ⑥铝热反应
③以C、H2、CO为还原剂的氧化 还 原 反 应 , 如 C 与 H2O(g) 的 反 应 ,C与CO2的反应; ④NaHCO3 与 柠 檬 酸 、 盐 酸 的 反
应。
吸热反应、放热反应与反应条件无必然联系。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 化学反应。(如三态变化、浓硫酸稀释、强碱溶解)
2019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一第一章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节反应热一、反应热焓变(一)反应热及其测定1、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物质系统称为体系,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称为环境。
2、反应热在等温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释放或从环境吸收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3、实验探究: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测定原理:环境温度不变时,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比热容等来计算反应热。
即利用公式:Q=cmΔt进行计算。
(2)实验装置①实验装置中各仪器安装如图。
②各部分仪器的作用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反应物混合均匀充分接触。
隔热层的作用是减少热量的散失。
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反应前后反应体系的温度。
(3)实验步骤①反应物温度测量(t1):测量混合前mL0.50mol·L-1盐酸、50mL0.55mol·L-1氢氧化钠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平均值,记录为起始温度t1。
②反应后体系温度测量(t2):将酸碱溶液迅速混合,用玻璃搅拌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温度,记录为终止温度t2。
③重复实验操作两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
(4)实验数据处理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3,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 4.18J·g-1·℃-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反应放出的热量Q≈ 1.42kJ,则生成1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为56.8kJ。
(5)实验结论大量实验测得,在25℃和101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 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
(二)反应热与焓变1、内能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和物质的聚集状态等影响。
3、焓与焓变(1)焓(H):是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
(2)焓变(△H):在恒压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热量称为该反应的焓变。
常用单位kJ/mol或kJ·mol-1。
(3)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的焓变,因此常用ΔH表示反应热。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焓变
正吸负放
4.物质的固有能量与焓变的关系图
即使最无足轻重的今天和昨天相比,也具
有现实性这一优势。
1.了解反应热、焓、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了解 焓变与反应热、物质能量间的关系。 2.了解定量测定反应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进行 简单的误差分析。 3.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重点)
【复习与交流】 常见的放热反应:
①所有可燃物的燃烧反应,例如H2在Cl2中燃烧;
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金属与酸的反应;
ΔH
<
正吸负放 0 ΔH
>
0
Δ H =反应产物总焓–反应物总焓
1.反应热:用Q表示。反应吸热,Q为正值;反应放热,Q 为负值。可用Q=-C(T2-T1)计算反应热。 2.焓(H):是物质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 3.焓变(Δ H):用反应产物总焓与反应物总焓的差值表示的
反应热。
Δ 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Δ H:单位:kJ·mol
【思考与交流】 为什么三个反应的热效应相同?
1.反应的实质相同:H+ + OHˉ==== H2O。
2.所用溶液的体积相同,溶液中H+和OH-的浓度相同, 即H+和OH-的量相同。 3.反应温度的变化值相同。
知识补充
1、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 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所释放的热量叫做中 和热. 2、燃烧热:在25摄氏度,101 kPa时,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 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c:表示比热容
(kJ·K-1·kg-1)
Q>0
吸热反应
Q<0 放热反应
【实验探究】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向量热计内筒中加入1.0 mol·L-1的盐 酸100 mL,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匀
第1章 第1节 第1课时 反应热 焓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
力 核
(2)测定方法:利用 量热计直接测定。
分 层
心
作
突
业
破
·
返 首 页
6
·
必
双
备 知
3.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基 达
识
标
自 主
(1)实验装置
·
随 堂
预
检
习
测
关
课
键 能
时
力
分
核
层
心
作
突
业
破
返 首 页
·
7
·
必
双
备 知
(2)实验测量数据
基 达
识
标
·
自 主
①反应物温度(t1)的测量:用一个量筒量取50
mL
必 化学键
备 知 识
自 主
H—H
预
习
Cl—Cl
15
反应中能量变化
1 mol A—B 化学键 吸收 436 kJ 吸收 243 kJ
双
反应中能量变化
基 达
标
·
随
共吸收 679 kJ
堂 检
测
·
·
关 键
H—Cl
能
放出 431 kJ
共放出 862 kJ 课 时
力 核
结论
H2(g)+Cl2(g)===2HCl(g)的反应热 ΔH=-183 kJ·mol-1
0.50
mol·L-1
随 堂
预
检
习 盐酸,打开杯盖,倒入量热计的内筒,盖上杯盖,插入温度计,测 测
关 键
量并记录盐酸的温度。用水把温度计上的酸冲洗干净,擦干备用;
能
课 时
2019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9统编版新教材】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第一单元《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目录第一节反应热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
2.了解反应热与焓变的含义,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等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的表示。
3.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4.知道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方法。
重难点反应热、焓变的含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复习]在必修第二册我们已经学过化学反应与热量,今天我们将继续深入的学习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回忆我们学过的内容。
[师]热量的释放或吸收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常见形式。
产生能量变化的原因在微观角度是由于化学反应过程中旧化学键的断裂会吸收热量,新化学键的形成会放出热量,断键吸收的热量与成键放出的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在宏观角度看,则是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同,从而表现为化学反应吸收热量、放出热量。
大家举例我们学过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总结][设疑]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那么,在实际应用中,人们如何定量地描述化学反应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呢?带着问题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实验来测定反应热。
2.新课讲授[板书]一、反应热[教师活动]以盐酸与氢氧化钠的放热反应为例,讲解反应体系与环境热量的热量交换,请学生们设计实验测定此反应的反应热,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分析实验误差,提出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结论]大量实验测得,在25 C和101 kPa下,强酸的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57.3kJ的热量。
[过渡]化学反应为什么会产生反应热?这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体系的内能(符号为U)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第一节 反应热
95.6 kJ的热量,即Fe(s)+S(s) FeS(s) ΔH=-95.6 kJ·mol-1,D正确。
CH4(g)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液态H2O时放出890.3 kJ的热量。 4.燃烧热的计算:由燃烧热定义可知,25 ℃、101 kPa时,可燃物完全燃烧产生的热
量=可燃物的物质的量×燃烧热,即Q放=n可燃物×|ΔH|;或变换一下:ΔH=
Q放 n可燃物
。此公式
中的ΔH是指表示物质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对应的反应热,而不是指一般反应
2H2(g)+O2(g) ΔH=+285.8 kJ·mol-1 C.已知CH3OH的燃烧热为726.8 kJ·mol-1,则有:2CH3OH(l)+3O2(g) 2CO2(g)+4H2 O(g) ΔH=-1 453.6 kJ·mol-1 D.已知9.6 g硫粉与11.2 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 g FeS时放出19.12 kJ热量,则 Fe(s)+S(s) FeS(s) ΔH=-95.6 kJ·mol-1
思路点拨 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 解析 N4与白磷(P4)中所含化学键分别为N—N键和P—P键,只有非极性键,不含 极性键,A项错误;N4与N2互为同素异形体,而不是同系物,C项错误;从结构图中可 看出,一个N4分子中含有6个N—N键,根据N4(g) 2N2(g) ΔH,有ΔH=6×193 kJ· mol-1-2×941 kJ·mol-1=-724 kJ·mol-1,故B项错误,D项正确。
下列选项中,热化学方程式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D ) A.稀硫酸与0.1 mol·L-1NaOH溶液反应:H+(aq)+OH-(aq) H2O(l) ΔH=+57.3 kJ· mol-1 B.在101 kPa下H2(g)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水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
高中化学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与焓变知识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与焓变知识点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反应热(1)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________或________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
(2)符号:用Q表示,Q>0,表示反应________;Q<0,表示反应________。
2.热化学:用________方法和________方法研究反应热的化学分支。
3.反应热的测定(1)主要仪器:量热计。
(2)原理:①公式:Q=________________。
②各物理量的含义:C表示溶液及量热计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
(3)操作:将反应物加入内筒并________使之迅速________,测量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值。
知识点2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与焓变1.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1)内能的含义:体系内物质所含各种微观粒子的能量________。
(2)内能的符号:________。
(3)影响因素:①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②体系的________、压强。
(4)内能变化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化学反应中内能的变化可写作:ΔU=________________。
(5)内能变化与反应热的关系①化学反应体系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可以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呈现。
即化学反应中内能的变化等于________和________的加和:ΔU=________。
②若反应中没有做功,则ΔU=________,即反应热等于反应前后体系内能的变化。
③等压条件下:可能存在因体积改变而存在体积功,故反应热不一定等于反应体系内能的变化。
2.化学反应的焓变(1)焓:用来描述等压反应的反应热,符号为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
(2)反应热与焓变的关系①焓变②反应热和焓变的关系在等压反应中,如果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没有与电能、光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则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反应的焓变,即Q p________ΔH。
高中化学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与焓变课时鲁科版选择性必修1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1课时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与焓变必备知识基础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产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和反应产物的能量有关C.化学反应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等)无关D.停止加热后仍能进行的反应一般为放热反应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叙述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若反应产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反应产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3.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B.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无关C.能量变化必然伴随化学变化的发生D.化学反应发生过程中一定有能量变化4.下列过程伴随的能量变化中,属于反应热的是( )A.形成1 mol H—Cl键放出的能量B.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收的能量C.1 mol O2形成2 mol O吸收的能量D.水蒸气变成液态水放出的能量5.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NH4Cl固体溶于水②炸药爆炸③食物因氧化而腐败④铝热反应⑤酸碱中和反应⑥煅烧石灰石制生石灰⑦溴蒸气液化A.②③④⑤⑦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⑥⑦6.下列图示变化为吸热反应的是( )7.某实验小组学生用5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实验,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反应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B.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C.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D.若改用60 mL 0.50 mol·L-1的盐酸与60 mL 0.55 mol·L-1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所放出热量相等8.(双选)下列有关中和热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铜丝替代环形玻璃搅拌棒,测得ΔH偏高B.强酸与强碱反应生成1 mol水的ΔH都约为-57.3 kJ·mol-1C.测定中和热实验中,读取混合溶液最高的温度为终止温度D.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稀盐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52.3 kJ·mol-1,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是: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知识点2化学反应的内能变化与焓变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质量相等而状态不同的同种物质,它们的焓相等B .当反应放热时,ΔU >0;反应吸热时,ΔU <0(反应过程中体系没有做功)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焓与反应产物的总焓一定不同D .焓变是指1 mol 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10.已知化学反应2C(s)+O 2(g)=====点燃 2CO(g),2CO(g)+O 2(g)=====点燃2CO 2(g)都是放热反应,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其他条件相同)( )A.28 g CO 所具有的内能一定高于44 g CO 2所具有的内能 B .32 g O 2所具有的内能大于44 g CO 2所具有的内能C .56 g CO 和32 g O 2所具有的总内能大于88 g CO 2所具有的内能D .将一定质量的C 燃烧,生成CO 2与生成CO 时放出的热量一样多 1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如图所示可表示石灰石高温分解 C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 D .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放出能量12.已知某化学反应A 2(g)+2B 2(g)===2AB 2(g)(AB 2的分子结构为B —A —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B.该反应的ΔH=-(E1-E2) kJ·mol-1C.断裂1 mol A—A键和2 mol B—B键,放出E1 kJ能量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13.在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 化学反应的反应热与焓变
1.由右图分析,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B+C 和
B +C→A 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 .A→B+
C 是放热反应
C .A 具有的能量高于B 和C 具有的能量总和
D .A→B+C 是吸热反应,则B +C→A 必然是放热反应
解析:选D 。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由图可知,B +C 的能
量高于A 的能量,则反应B +C→A 一定是放热反应;反之,A→B+C 则是
吸热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两反应的反应热在数值上相等,符号相反。
2.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 )
A .碳酸钙受热分解
B .乙醇燃烧
C .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 .氧化钙溶于水
解析:选A 。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该反应必须是一个吸热反应。
3.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 .铝热反应
B .碳与水蒸气的反应
C .锌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D .钠与冷水的反应
解析:选B 。
A 、C 、D 均为放热反应,B 为吸热反应。
4.1 g 碳与适量水蒸气反应生成CO 和H 2,需吸收10.94 kJ 热量,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A .C +H 2O===CO +H 2 ΔH =131.3 kJ·mol -1
B .C(s)+H 2O(g)===CO(g)+H 2(g)
ΔH =10.94 kJ·mol -1
C .C(s)+H 2O(l)===CO(g)+H 2(g)
ΔH =131.3 kJ·mol -1
D .C(s)+H 2O(g)===CO(g)+H 2(g)
ΔH =131.3 kJ·mol -1
解析:选D 。
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首先应准确计算1 mol 碳完全反应时的反
应热。
1 mol 碳完全反应时吸收的热量为10.94 kJ÷112
≈131.3 kJ,即1 mol 碳完全反应时反应的焓变为ΔH =131.3 kJ·mol -1,A 项中各物质没有标明聚集状态,错误;B 项焓变的
数值错误;C 项中水的状态应为气态。
5.用Cl 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 。
利用反应A ,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
反应A :4HCl +O 2CuO/CuCl 2400 ℃2Cl 2+2H 2O 。
已知:i.反应A 中, 4 mol HCl 被氧化,放出115.6 kJ 的热量。
ii.
(1)反应A 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断开 1 mol H—O 键与断开 1 mol H—Cl 键所需能量相差约为__________kJ,H2O 中H—O 键比HCl中H—Cl键______________(填“强”或“弱”)。
解析:(1)由题中信息氧化4 mol HCl放出115.6 kJ的热量,可写出热化学方程式:4HCl(g)+O 2(g) 2Cl2(g)+2H2O(g) ΔH=-115.6 kJ·mol-1。
(2)由ΔH=-(生成物键能之和-反应物键能之和)可得,E(H—O)-E(H—Cl)=115.6+-
kJ·mol-1≈32 kJ·mol-1,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稳定,所以水中4
的H—O键比氯化氢中H—Cl键强。
答案:(1)4HCl(g)+O 2(g) 2Cl2(g)+2H2O(g)
ΔH=-115.6 kJ·mol-1
(2)32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