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全套ppt课件
8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放热反应: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9
②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的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C+CO2 C+H2O Ba(OH)2·8H2O+NH4Cl
2H2(g)+O2(g)=2H2O(l),△H1=-Q1kJ/mol H2(g)+1/2O2(g)=H2O(l),△H2=-Q2kJ/mol
Q1﹥Q2
△H1 <△H2
注意:热量比较比数值, △H比较带符号
练:⑴比较Q1<Q2的大小、△H1 >△H2的大小
S(g)+O2(g)==SO2(g) △H1=- Q1 kJ/mol S(s)+O2(g)==SO2(g) △H2=- Q2 kJ/mol
15
1、烧已生知成在二2氧5℃化,碳1和01液kp态a下水,时1放gC8出H148(8辛.4烷0kJ)燃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H=-5518 kJ·mol-1
恒(等)容过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压强改变 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容器
3
2、焓变
焓:热力学状态函数。
焓变:在一定条件下(恒压)的反应热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①焓变符号:△H ②焓变单位:kJ/mol ③测量条件:恒压下,一般为敞口容器中 ④“+”:吸热,环境对体系做功自身能量增加
4、常见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放热反应:中和反应 燃烧反应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 大多数化合反应
9
②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H 为“+”或△H >0 常见的吸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 某些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 C+CO2 C+H2O Ba(OH)2·8H2O+NH4Cl
2H2(g)+O2(g)=2H2O(l),△H1=-Q1kJ/mol H2(g)+1/2O2(g)=H2O(l),△H2=-Q2kJ/mol
Q1﹥Q2
△H1 <△H2
注意:热量比较比数值, △H比较带符号
练:⑴比较Q1<Q2的大小、△H1 >△H2的大小
S(g)+O2(g)==SO2(g) △H1=- Q1 kJ/mol S(s)+O2(g)==SO2(g) △H2=- Q2 kJ/mol
15
1、烧已生知成在二2氧5℃化,碳1和01液kp态a下水,时1放gC8出H148(8辛.4烷0kJ)燃热 量,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H=-48.40 kJ·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H=-5518 kJ·mol-1
恒(等)容过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压强改变 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容器
3
2、焓变
焓:热力学状态函数。
焓变:在一定条件下(恒压)的反应热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①焓变符号:△H ②焓变单位:kJ/mol ③测量条件:恒压下,一般为敞口容器中 ④“+”:吸热,环境对体系做功自身能量增加
人教版化学《化学能与热能》PPT课件
实验改进
这个实验装置有没有存在不足的地方?如果有,存在哪些不足?
不足之处:
1、氨气扩散,造成环境污染
2、药品用量大,不经济
3、如果气温高,水难以结冰
[实验探究2—3] 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在50ml烧杯中加入20ml 2mol/L的盐酸,测其温度。另用量筒量取20ml 2mol/L NaOH溶液,测其温度,并缓慢地倾入中和热测定器中,用玻璃棒搅拌。观察反应中溶液温度的变化过程,并作好记录。
D
【课堂练习】
4. 关于如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1mol固态碘与1molH2化合生成2molHI气体时, 需要吸收5kJ的能量 B. 2molHI气体分解生成1mol碘蒸气与1molH2时,需要吸收12kJ的能量 C.1mol固态碘变为1mol碘蒸气时 需要吸收17kJ的能量 D. 碘蒸气与H2生成HI气体的反应 是吸热反应
重难点——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
3、已知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能量242 kJ, 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496 kJ, 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能量463 kJ,则氢气 中1 mol H—H键断裂时吸收能量为( ) A.920 kJ B.557 kJ C.436 kJ D.188 kJ
C
【课堂练习】
2. 已知:H2(g)+F2(g) = 2HF(g) ΔH=−270kJ⋅mol−1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E2−E1B. 能量最高的状态为状态ⅠC. 断裂1molH—H键和1molF—F键吸收的 总能量大于断裂2molH—F键吸收的能量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 量
化学反应速率 与化学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子 平衡
电化学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知学选识修回四多顾媒体课对件 化学反应的认识
物质变化 1、化学反应的特征 能量变化
质量守恒 能量守恒
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吸收和放出;可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5、 ΔH的计算
例 1:1mol C与 1mol H2Og 反应生成 lmol COg 和 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H = +131.5kJ/mol&
分析课本P2图1-1;键能与△H 有什么关系
1Δ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A.仅①⑤
B.仅②③⑦
C.仅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
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A.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④⑤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7.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澄清石灰水饱和溶液的烧 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 条;再用滴管滴入5 mL的盐酸 于试管中&试回答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3.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C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 量
化学反应速率 与化学平衡
水溶液中的离子 平衡
电化学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知学选识修回四多顾媒体课对件 化学反应的认识
物质变化 1、化学反应的特征 能量变化
质量守恒 能量守恒
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吸收和放出;可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5、 ΔH的计算
例 1:1mol C与 1mol H2Og 反应生成 lmol COg 和 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 △H = +131.5kJ/mol&
分析课本P2图1-1;键能与△H 有什么关系
1ΔH =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A.仅①⑤
B.仅②③⑦
C.仅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
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
⑤生石灰跟水反应
A.A②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④⑤
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7.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澄清石灰水饱和溶液的烧 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 条;再用滴管滴入5 mL的盐酸 于试管中&试回答化
化学选修四多媒体课件
3.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C
A.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D.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能发生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ppt课件
D.②④⑥
8
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 为什么有的反应会放出热量,有的反应要吸收能量.
9
1.焓与焓变
返回
2.反应热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压强、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做反 应热。又称焓变。
返回
从物质能量角度分析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
放
出 能 量
放 热
生成物的总能量高 吸 收吸 能热 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低
1 mol 分子中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
436
a
369
的能量/kJ
则表中a为( )
A.404
B.260 C.230 C
D.200
16
第一课时 总结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常见放热反应
◦ (1)活泼金属与水或者酸的反应,如钠与水的反应; ◦ (2)酸碱中和反应,如烧碱与稀硫酸的反应; ◦ (3)燃烧反应,如各类燃料的燃烧; ◦ (4)多数化合反应,如氢气与氯气的化合反应 ◦ (5)缓慢氧化 ◦ (6)铝热反应
系能量
.+
>
升高
21
练习
22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放热反应1大部分化合反应2可燃物的燃烧3酸碱中和反应4金属与酸或水反应5缓慢氧化6铝热反应吸热反应1大部分的分解反应如caco高温分解2需要持续加热的反应如nh还原cuo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cl10h2o反应bbaohcl的反应c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课时 焓变与反应热
A.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
C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7
C 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液态水汽化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电能》PPT课件
【典例2】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 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 (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偿训练】 1. 关于如图所示的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铜是正极 B.溶液中的Fe3+向铜棒移动 C.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碳棒 D.碳棒上有红色铜生成
【解析】选C。首先书写此电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 式(电池反应式)2Fe3++Cu====2Fe2++Cu2+,在此反应中铜 失电子,作原电池负极,电子从铜片经导线流向碳棒,在 碳棒上电子与溶液中的Fe3+结合生成Fe2+,所以碳棒作 正极,溶液中的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溶液中的Fe3+向正
【思考·讨论】 (1)原电池内部阴、阳离子如何移动?移动的原因是什 么?
提示:阴离子要移向负极,阳离子要移向正极。这是因 为负极失电子,生成大量阳离子积聚在负极附近,致使 该极附近有大量正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阴离子要移向负 极;正极得电子,该极附近的阳离子因得电子生成电中 性的物质而使该极附近带负电荷,所以溶液中的阳离子
A.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 B.A、B、C分别为Zn、Cu和稀盐酸 C.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 D.A极发生氧化反应
【思维建模】解答有关原电池问题的思维流程如下:
【解析】选C。原电池中,负极金属失去电子,发生氧化 反应,溶解,质量减小,故A极为负极,B极为正极,A、D项 正确;A、B、C分别为Zn、Cu和稀盐酸时,可以构成原电 池,且现象符合题意,B项正确;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移 向正极,C项错误。
(1)火力发电存在几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提示: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机械能 转化为电能3种形式。 (2)试分析火力发电有哪些弊端? 提示:①使用的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②化石燃 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SO2、CO等)及粉尘 ,污染环境;③能量经过多次转化,能量利用率低。
化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全章课件(人教选修4)
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 盐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用环形玻璃搅 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 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
思考5: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 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答: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 动作迟缓,将会使热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
作业: 课本P6 3-(2,3,5,6)、4 [课外作业] 1、预习课本下一小节的内容 2、课外查阅我国能源结构和状况。
一、燃烧热 二、能源
一、燃烧热
1、定义
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 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叫做该物质的燃烧热。
2、单位 3、注意 kJ/mol
指定产物通常规定为:它是指物质中的下列元素
⑵ 一定标明各物质的状态(s、l、g、aq) ;
⑶ ΔH只放右边,以空格与标有物质状态的化学方程 式隔开(数值及单位) 放热: ΔH < 0; 吸热: ΔH > 0; ⑷ 系数仅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分子或原子个数; 故系数可以是整数、分数、小数;
⑸ΔH的值与系数相匹配。 系数加倍,ΔH值也加倍。 正逆反应的ΔH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 ⑹ 反应物完全变成生成物,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H2 + I2 == 2HI
只表示物质变化
【例1】 在200℃、101kPa时,1 mol H2与碘蒸气作用生 成HI的反应,科学文献上表示为:
H2(g) + I2 (g) ==== 2HI(g) ΔH =
101kPa
200℃
-14.9 kJ/mol
二、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PPT)
小结
一、反应热、焓变 从焓变角度看: Δ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 从反应热角度看: ΔH=生成物能量-反应物能量 从键能角度看: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
放热反应: ΔH<0或 ΔH为“-” 吸热反应: ΔH>0 或ΔH为“+”
E E ∆H=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分子化学键断裂时所释放的总能量)-
2、热化学方程式需注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 强。对于 25℃ 101kPa时进行的反应可 不注明。普通化学方程式不需注明温度 和压强。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方程的右边必须写上△H,并用“空格” 隔开,△H:吸热用“+”,放热用:“-”,单 位是kJ/mol或J/mol;
2、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不注 明条件,即指: 25℃ 1.01×105Pa;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
所有的燃烧 中和反应 溶液里的置换 吸热反应 一般的化合反应 特殊的分解
电离 强碱与铵盐 一般的分解 特殊的化合
1、1mol C与1mol H2O(g)反应生成lmol CO(g) 和1mol H2(g),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该 反应的反应热为△H= +131.5 kJ/mol。
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 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 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 反应过程中都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与物质的量的关系: 质量守恒 能量守恒
某一反应中,质量和能量成正比关系 热量用Q表示
①体系向环境做正功,Q>0,释放能量→放热反应 ②体系向环境做负功,Q<0,得到能量→吸热反应
2、拆开 lmol H—H键、lmol N-H键、 l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 946kJ,则1mol N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92K,J/mol 1mol H2生成NH3的反应热为 -30.6KJ/。mol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课件:第一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37张PPT)
栏 目 链 接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
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 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栏 目 链 接
(4)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 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________ 焓变 。因此, ________ 我们常用________ ΔH 表示反应热。
(5)焓变(ΔH)的正负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 0( 填“>”或“<” ) ,即 若为放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________( 填“+”或“-”)。 - > 0( 填“>”或“<” ) ,即 若为吸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 ________(填“+”或“-”)。
(2)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 ________ 升高 ,故ΔH________0( > 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填“<” + 填“+”或“-”)。 或“>”),即ΔH为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NH4NO3晶 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吗? 提示:放热(吸热)反应是指放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而浓H2SO4溶于水是浓溶液的稀释过程,NH4NO3溶于水是
栏 目 链 接
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反应,故浓硫酸溶
于水不是放热反应,NH4NO3晶体溶于水不是吸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吗?为什么?
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
由于ΔH与反应完成的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
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ΔH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 则ΔH也要加倍。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 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栏 目 链 接
(4)与反应热的关系:
恒压 条件下,反应的热效应等于________ 焓变 。因此, ________ 我们常用________ ΔH 表示反应热。
(5)焓变(ΔH)的正负与吸热、放热反应的关系: < 0( 填“>”或“<” ) ,即 若为放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________( 填“+”或“-”)。 - > 0( 填“>”或“<” ) ,即 若为吸热反应, ΔH________ ΔH为+ ________(填“+”或“-”)。
(2)吸热反应:反应完成时,生成物释放的总能量 小于 反应物吸收的总能量的反应。由于反应时吸收环境 ________ 升高 ,故ΔH________0( > 能量而使反应体系的能量________ 填“<” + 填“+”或“-”)。 或“>”),即ΔH为________(
栏 目 链 接
应用 思考 1.浓硫酸溶于水放出热量,是放热反应吗?NH4NO3晶 体溶于水吸收热量,是吸热反应吗? 提示:放热(吸热)反应是指放出(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而浓H2SO4溶于水是浓溶液的稀释过程,NH4NO3溶于水是
栏 目 链 接
溶解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是化学反应,故浓硫酸溶
于水不是放热反应,NH4NO3晶体溶于水不是吸热反应。
2.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吗?为什么?
提示: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反应热。这是由于在化学反应 过程中,当反应物分子间的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克服原子间 的相互作用,这需要吸收能量;当原子重新结合成生成物分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PPT
则a、b、c、d的关系正确的是 C 。 A、a<c<0 B、b>d>0 C、2a=b< 0 D、2c=d>0
23
•
第一次作业∶p5Ex3(1)、(2)、(3)、(4)、(5)、(6)、 Ex4(1)、(2)、
•
作业布置∶
24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观察下列示意图:
HH
4 3 6 k J /m o l Cl Cl
2 4 3 k J /m o l
H
H
+
+
Cl
Cl
H Cl 4 3 1 k J /m o l
H Cl
➢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1、……
2、……
3、……
10
•反应热 焓变
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 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小结∶
生成物的关系,而且表示了反应的热
•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效应。
•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多少度,多少千帕;
如在常温(250c)、常压(101kpa)下,可不注明温度和
压强的条件;
• 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一s,液体一l, 气体一g;
•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 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 反应,当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A、 2CH4 ( g )+4O2 ( g ) = 2CO2 ( g ) + 4H2O ( l ) ΔH = +890 kJ/mol
B、 CH4 +2 O2 = CO2 + H2O C、 CH4 ( g )+2 O2 ( g ) = CO2 ( g ) + 2 H2O ( l )
23
•
第一次作业∶p5Ex3(1)、(2)、(3)、(4)、(5)、(6)、 Ex4(1)、(2)、
•
作业布置∶
24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观察下列示意图:
HH
4 3 6 k J /m o l Cl Cl
2 4 3 k J /m o l
H
H
+
+
Cl
Cl
H Cl 4 3 1 k J /m o l
H Cl
➢ 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1、……
2、……
3、……
10
•反应热 焓变
都可以热量(或转换成相应的热量)来表 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
小结∶
生成物的关系,而且表示了反应的热
•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
效应。
•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如在多少度,多少千帕;
如在常温(250c)、常压(101kpa)下,可不注明温度和
压强的条件;
• 2、应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固体一s,液体一l, 气体一g;
•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 数。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的 反应,当计量数不同时,其△H不同。
A、 2CH4 ( g )+4O2 ( g ) = 2CO2 ( g ) + 4H2O ( l ) ΔH = +890 kJ/mol
B、 CH4 +2 O2 = CO2 + H2O C、 CH4 ( g )+2 O2 ( g ) = CO2 ( g ) + 2 H2O ( l )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精品教学课件(共275页)
多能源结构时期 ——风能、地热能等
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1)一是其短期内不__可__再__生__,储量有限; (2)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_S_O_2_、__N_O__x_、__C_O__等是大 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在燃料利用过程中,节能的主要环节 (1)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和燃料空气比、清理 积灰等方法提高燃料的_燃__烧__效__率_; (2)能量利用阶段——可通过使用节能灯,改进电动机的材料和结 构,以及发电厂、钢铁厂余热与城市供热联产等措施促进能源循环利 用,有效提高能源利__用__率__。
[答案] (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的饱 和石灰水变浑浊 (2)Mg 与 HCl 反应生成 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体系温度升高,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饱和石灰 水中的 Ca(OH)2 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 (3)Mg+2H+===Mg2++H2↑
(4)小于
(3)吸热反应均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
(4)化石燃料储量有限,燃烧时又产生污染,故尽可能减少化石燃
料的使用。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硫的燃烧
B.水的分解
C.物的氧化变质
D.中和反应
[答案] B
3.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的饱和石灰 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向试管中滴入 5 mL 稀盐 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值为多少? 提示:放出能量。数值为 2×431 kJ=862 kJ。 3.1 mol H2 与 1 mol Cl2 生成 2 mol HCl 气体,能量有什么变化?
2.化石燃料利用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两方面问题 (1)一是其短期内不__可__再__生__,储量有限; (2)二是煤和石油产品燃烧排放的粉尘、_S_O_2_、__N_O__x_、__C_O__等是大 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3.在燃料利用过程中,节能的主要环节 (1)燃料燃烧阶段——可通过改进锅炉的炉型和燃料空气比、清理 积灰等方法提高燃料的_燃__烧__效__率_; (2)能量利用阶段——可通过使用节能灯,改进电动机的材料和结 构,以及发电厂、钢铁厂余热与城市供热联产等措施促进能源循环利 用,有效提高能源利__用__率__。
[答案] (1)镁片上有大量气泡产生;镁片逐渐溶解;烧杯中的饱 和石灰水变浑浊 (2)Mg 与 HCl 反应生成 H2,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体系温度升高,Ca(OH)2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饱和石灰 水中的 Ca(OH)2 析出而使溶液变浑浊 (3)Mg+2H+===Mg2++H2↑
(4)小于
(3)吸热反应均需要加热才能发生。
()
(4)化石燃料储量有限,燃烧时又产生污染,故尽可能减少化石燃
料的使用。
()
[答案] (1)√ (2)× (3)× (4)√
2.下列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硫的燃烧
B.水的分解
C.物的氧化变质
D.中和反应
[答案] B
3.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把试管放入盛有 25 ℃的饱和石灰 水的烧杯中,在试管中放入几小块镁片,再向试管中滴入 5 mL 稀盐 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值为多少? 提示:放出能量。数值为 2×431 kJ=862 kJ。 3.1 mol H2 与 1 mol Cl2 生成 2 mol HCl 气体,能量有什么变化?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课件
考向三 利用化学键断裂和形成时的能量变化值计算反应热
【例题3】 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 键。已知:1 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 mol
F—F键需吸收的能量为160 kJ,形成1 mol S—F键放出的能量为 330
kJ。则S(s)+3F2(g)
考向一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解析
【例题 1】 反应 A+B C(ΔH<0)分两步进行: ①A+B X(ΔH>0),②X C(ΔH<0)。 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
解析:由A+B
X为吸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和B的能量和,
可排除A项和C项;而总反应A+BC为放热反应,故C的能量小于A和
一、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相对大小的角度分析,如图所示。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2.从化学反应实质的角度分析。
二、焓变与反应热 1.焓变(ΔH) ΔH=H(生成物)-H(反应物)。单位J·mol-1或kJ·mol-1。 放热反应的ΔH<0,吸热反应的ΔH>0。 2.反应热 指当化学反应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通常用符号Q表示,单位J·mol-1或kJ·mol-1。放热反应的反应热Q<0, 吸热反应的反应热Q>0。 3.焓变与反应热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如果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全部转 化为热能,则有如下关系:ΔH=Qp。
总能量的相对大小。放热反应和某些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都能
发生。反应开始需加热的反应可能是吸热反应,也可能是放热反应。
例如C+O2
CO2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反应开始也需要加热,即
高中化学全套课件 PPT
30.5g
备用: 已知:S(s)+O2(g)=SO2(g) △H=- 290.6 kJ/mol 求1.6g硫燃烧成为SO2气体,放出多少热量?
14.53kJ
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1、中和热
酸与碱反应生成1mol H2O时释放的热量 称中和热。 数值: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中和时 △H= -57.3kJ/mol
敞口、针筒、活塞
恒(等)容过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压强改变
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容器
2、焓变
焓:热力学状态函数。 焓变:在一定条件下(恒压)的反应热 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 ①焓变符号:△H ②焓变单位:kJ/mol ③测量条件:恒压下,一般为敞口容器中 ④“+”:吸热,环境对体系做功自身能量增加 “-”:放热,体系对环境做功自身能量减少
2SO2(g) +O2(g) △H=+197kJ/mol
注意:对于可逆反应,
①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 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②其反应热是指反应物完全转变成生成物 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6、已知:C(s)+O2(g)==CO2(g) △H=-393.5 kJ/mol 要获得1000kg热量,需燃烧多少克碳?
A.C8H18(1)+25/2O2(g)=8CO2(g)+9H2O(g) Δ H=-48.40 kJ· mol-1 B.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 mol-1 C.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5518 kJ· mol-1 D.C8H18(1)+25/2O2(g)=8CO2(g)+9H2O(1) Δ H=-48.40 kJ· mol-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题目给定原电池的装置图,未给总反应式 ①首先找出原电池的正、负极,即分别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②结合电解质判断出还原产物和氧化产物。 ③写出电极反应式,将两电极反应式相加(注意两极得失电子数相等)可得
总反应式。
例题1:Al和Cu作电极所构成的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 硫酸
①Al作__负__极, ②Cu作__正__极 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 ____2_A_l-_6_e_-_=_=2_A_l_3_+____ 正极 ____6_H_++_6_e_-=_=_3_H_2_↑_____ 总反应式_2_A_l_+3_H_2_SO_4_==_A_l_2(_S_O_4)_3_+3_H_2_↑_(2Al+6H+==2Al3++3H2 ↑)
(2Al+2OH-+2H2O==2AlO2-+3H2↑)
(2)题目中给出原电池的总反应式
①分析原电池总反应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找出氧化剂及其对应的 还原产物,氧化剂发生的反应即为正极反应;找出还原剂及其对应的氧化产 物,还原剂发生的反应即为负极反应。
②当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时,还应考虑电 解质是否参与了反应。
书写电极反应式注意事项:
(1)只写一极时系数必须化为最简,同时写两极时必须得失电子守恒。
(2)电极反应式中若有气体生成,需加“↑”符号,若有固体生成,不标 “↓”符号(固体附着在电极上) (3)将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数配平后,相加得到总反应,总反应减去一极 反应即得到另一极反应; 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基本类型:
说明:整个原电池装置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在外电路中(导线)是靠电子的定向移动导电, 在溶液中则是靠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导电。可概括为“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 或 “电子走陆路,离子走水路”。在外电路中,电子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则是由正极流 向负极。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原电池工作原理口诀 原电池分两极;负氧化正还原;电子由负向正;离子阳正பைடு நூலகம்负。
如某原电池电池反应为2Fe3++Cu=== 2Fe2++Cu2+
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通常为溶液中的阳离子,在 正极上发生反应
(3)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方向判断: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4)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5)根据电极现象判断: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
负极: 还原剂—ne- = 氧化产物
正极: 氧化剂 + ne- = 还原产物
明确正、负极反应生成的阴、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 离子是否共存。 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应写入正、负极反 应式。 再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
确保正、负极的得失电子相等后, 总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 + 正极反应式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常见的化学电源
思考与交流: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或你了解的范围里,还有 哪些需要使用电池的产品或器具?各使用什么样的电池?
各类电池
锂电池
干电池
叠层电池
纽扣电池
练习1. 下列装置中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B )
解析 A项,两个电极都是Cu,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B项,符合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正确;C项,Zn、Cu两个电极分别置于两个分离的 烧杯中,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D项,酒精是非电 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
例题3:Al和Cu作电极所构成的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
NaOH溶液
① Al作__负__极 ② Cu作__正__极 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 ______2_Al_-_6_e_-_+_8_O_H_-=_=_2_AlO2- +4H2O 正极 _____6_H_2_O_+_6e_-_=_=_6_OH_-_+_3_H2 ↑ 总反应式__2_A_l_+2_N_a_OH_+_2_H_2O_=_=2_N_a_A_lO_2_+3_H_2_↑
例题2:Al和Cu作电极所构成的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浓 硝酸
① Al作__正__极
② Cu作__负__极
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 ____C_u_-_2_e_-=_=_C_u_2_+ _____
正极 ____2_N_O_3-_+_4_H+_+_2_e_-=_=_2_N_O_2 ↑+2H2O
总反应式_C_u_+_4H_N_O_3=_C_u_(N_O_3_)2_+_2N_O_2_↑__+2_H_2_O(Cu+4H++2NO3-=Cu2++2NO2↑+2H2O)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五个角度”
(1)根据组成两极的材料判断: 活 负 不 正
活泼金属做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或金属 氧化物导体做正极
Zn Fe 特殊情况:
Fe Cu Mg Fe或Al(钝化)
Fe C
Al(负极) Cu(负极)
NaOH溶液 浓HNO3
Pb PbO2
(2)已知具体反应时根据电极发生的反应判断: 负 氧 正 还
(3)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4)形成闭合回路
(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在下图的装置中,属于原电池且有电流产生的是___④_⑦__⑧_⑨_____。
原理: 活 负 失 氧
活泼金属做负极,本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 应,被氧化
不 正得还 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或金属氧化物导 体做正极,通常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得 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练习2. 下列装置中,电解质溶液均为稀硫酸,其中不能
构成原电池的是( D )
解析 由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可知,D项不能形成闭合回路, 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氧化还原反应是前提,外加两极一液成回路
(1)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自发进行
错误
非自发进行
(2)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或金属与金属氧 化物导体)作电极(Zn与Cu;Fe与石墨C;Pb 与PbO2)
电极质量增加或有气体产生的一极为正极;电极溶解或质量减轻的一 极为负极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对比分析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电极上进行的半反应称为电极反应
(1)先判断出正、负极——前提
(2)再结合总反应方程式或电解质溶液判断出两极物质反应的 生成物(电极反应或总反应一定写最终产物) (3)最后结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
总反应式。
例题1:Al和Cu作电极所构成的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稀 硫酸
①Al作__负__极, ②Cu作__正__极 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 ____2_A_l-_6_e_-_=_=2_A_l_3_+____ 正极 ____6_H_++_6_e_-=_=_3_H_2_↑_____ 总反应式_2_A_l_+3_H_2_SO_4_==_A_l_2(_S_O_4)_3_+3_H_2_↑_(2Al+6H+==2Al3++3H2 ↑)
(2Al+2OH-+2H2O==2AlO2-+3H2↑)
(2)题目中给出原电池的总反应式
①分析原电池总反应式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情况,找出氧化剂及其对应的 还原产物,氧化剂发生的反应即为正极反应;找出还原剂及其对应的氧化产 物,还原剂发生的反应即为负极反应。
②当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由多种元素组成时,还应考虑电 解质是否参与了反应。
书写电极反应式注意事项:
(1)只写一极时系数必须化为最简,同时写两极时必须得失电子守恒。
(2)电极反应式中若有气体生成,需加“↑”符号,若有固体生成,不标 “↓”符号(固体附着在电极上) (3)将两极反应的电子得失数配平后,相加得到总反应,总反应减去一极 反应即得到另一极反应; 书写电极反应式的基本类型:
说明:整个原电池装置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在外电路中(导线)是靠电子的定向移动导电, 在溶液中则是靠阴、阳离子的定向移动导电。可概括为“电子不下水;离子不上岸” 或 “电子走陆路,离子走水路”。在外电路中,电子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则是由正极流 向负极。在溶液中,阳离子移向正极,阴离子移向负极。
原电池工作原理口诀 原电池分两极;负氧化正还原;电子由负向正;离子阳正பைடு நூலகம்负。
如某原电池电池反应为2Fe3++Cu=== 2Fe2++Cu2+
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通常为溶液中的阳离子,在 正极上发生反应
(3)根据电子流向或电流方向判断: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4)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方向判断:
在电解质溶液中阴离子移向负极;阳离子移向正极 (5)根据电极现象判断: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步骤:
负极: 还原剂—ne- = 氧化产物
正极: 氧化剂 + ne- = 还原产物
明确正、负极反应生成的阴、阳离子与电解质溶液中的 离子是否共存。 若不共存,则该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应写入正、负极反 应式。 再根据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配平。
确保正、负极的得失电子相等后, 总反应式 = 负极反应式 + 正极反应式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常见的化学电源
思考与交流:在你的生活和学习中,或你了解的范围里,还有 哪些需要使用电池的产品或器具?各使用什么样的电池?
各类电池
锂电池
干电池
叠层电池
纽扣电池
练习1. 下列装置中能够组成原电池产生电流的是( B )
解析 A项,两个电极都是Cu,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B项,符合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正确;C项,Zn、Cu两个电极分别置于两个分离的 烧杯中,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D项,酒精是非电 解质,不能构成原电池,错误。
例题3:Al和Cu作电极所构成的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
NaOH溶液
① Al作__负__极 ② Cu作__正__极 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 ______2_Al_-_6_e_-_+_8_O_H_-=_=_2_AlO2- +4H2O 正极 _____6_H_2_O_+_6e_-_=_=_6_OH_-_+_3_H2 ↑ 总反应式__2_A_l_+2_N_a_OH_+_2_H_2O_=_=2_N_a_A_lO_2_+3_H_2_↑
例题2:Al和Cu作电极所构成的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浓 硝酸
① Al作__正__极
② Cu作__负__极
电极反应式是:
负极 ____C_u_-_2_e_-=_=_C_u_2_+ _____
正极 ____2_N_O_3-_+_4_H+_+_2_e_-=_=_2_N_O_2 ↑+2H2O
总反应式_C_u_+_4H_N_O_3=_C_u_(N_O_3_)2_+_2N_O_2_↑__+2_H_2_O(Cu+4H++2NO3-=Cu2++2NO2↑+2H2O)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的“五个角度”
(1)根据组成两极的材料判断: 活 负 不 正
活泼金属做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或金属 氧化物导体做正极
Zn Fe 特殊情况:
Fe Cu Mg Fe或Al(钝化)
Fe C
Al(负极) Cu(负极)
NaOH溶液 浓HNO3
Pb PbO2
(2)已知具体反应时根据电极发生的反应判断: 负 氧 正 还
(3)有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蔗糖、酒精为非电解质)
(4)形成闭合回路
(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
在下图的装置中,属于原电池且有电流产生的是___④_⑦__⑧_⑨_____。
原理: 活 负 失 氧
活泼金属做负极,本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 应,被氧化
不 正得还 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导体或金属氧化物导 体做正极,通常是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得 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练习2. 下列装置中,电解质溶液均为稀硫酸,其中不能
构成原电池的是( D )
解析 由构成原电池的条件可知,D项不能形成闭合回路, 所以不能构成原电池。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氧化还原反应是前提,外加两极一液成回路
(1)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自发进行
错误
非自发进行
(2)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导体或金属与金属氧 化物导体)作电极(Zn与Cu;Fe与石墨C;Pb 与PbO2)
电极质量增加或有气体产生的一极为正极;电极溶解或质量减轻的一 极为负极
原电池正、负极判断 对比分析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在电极上进行的半反应称为电极反应
(1)先判断出正、负极——前提
(2)再结合总反应方程式或电解质溶液判断出两极物质反应的 生成物(电极反应或总反应一定写最终产物) (3)最后结合质量守恒、电荷守恒配平电极反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