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冀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1.1 认识厘米》word教案 (2)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并测量2-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并测量2-冀教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厘米及常用的测量工具;2.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3.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厘米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内容1.认识厘米;2.测量小木棒的长度;3.探究“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正确认识厘米的大小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引导学生探究“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课堂氛围热烈。
2.教师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
2. 认识厘米及测量工具(10分钟)1.播放课件PPT。
2.让学生观察尺子、卷尺等测量工具,并询问学生它们的形状、作用;3.探究让学生用尺子量自己手掌的大小,然后用厘米的数值表示出来。
3. 测量小木棒的长度(20分钟)1.让学生拿出小木棒。
2.引导学生用尺子、卷尺等测量小木棒的长度。
3.让学生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表达出来,并让其他同学根据自己的测量结果找到相同长度的小木棒并测量。
4. 探究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40分钟)1.让学生观察并比较教室里的厘米尺和米尺。
2.将教室转化为大型测量场所,让学生用测量工具测量物品的长度、高度等,并进行单位换算。
3.教师指导学生计算知道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找出几个例子进行讲解。
5. 总结(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学习的重点;2.让学生进行课堂回顾,学生小结自己今天学到的内容。
五、教学后记1.学生对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和长度、高度等的测量方法有了深刻的认识;2.学生能够熟练计算知道厘米和米的换算关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运用米和厘米以及单位换算的知识。
(完整版)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一、厘米、分米、米课题名称:认识厘米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长度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交流活动中,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测量意识和能力。
【教法】:直观讲解、讲练结合【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认识厘米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记作1cm。
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从直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长。
【教学反思】:课题名称: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体会米的含义,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米” 。
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测量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米”,能以米、厘米为单位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知道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教法】:讲练结合、实物演示【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板书设计】:米的认识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或 1m=100cm【教学反思】:课题名称:分米的认识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知道1分米有多长。
认识米与分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
知道1米=10分米,1米=10分米=100厘米。
过程与方法:经历小组合作、交流探索出米、分米与厘米的关系的过程。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与同学合作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与同伴解决问题的经验。
新冀教版二下数学 《认识厘米》教案
1厘米是今后学习测量和估测的重要基础。利用多种方式丰富学生对1厘米实际长度的体验,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尺子上的1、2、3……等数表示有几个厘米单位。那么,1厘米有多长呢?直尺上从“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你还能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
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如,直尺上从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学生观察直尺,交流。如直尺上从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3到5的长度是2厘米。
师:用手比一比2厘米有多长。
师:3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在直尺上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同桌边找边比边交流,教师巡视并参与交流
三、用直尺测量
1、测量橡皮的长度。
(1)教师谈话引出以“厘米”为单位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橡皮长度的要求。鼓励学生先估计,再测量。
由已有的活动经验开始,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意义,激发学习的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用蜡笔、小棒、橡皮等作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的测量活动中,有一件我们平时生活和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测量工具,我们还没有用到,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尺子。
教师拿出尺子。
师:对!就是直尺,要准确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工具和长度单位来测量。直尺就是专门用来测量较短物体长度的工具。
学生在测量前往往不喜欢先估计,教师应给予重视。可让学生比一比谁估计的最接近,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
教师深入到各组参与并指导。提示学生遇到不够整厘米长时,可以按接近的整厘米长度记录。
估测实际物品的长度,一方面培养估测能力,另一方面调动实际测量的积极性。
师:拿出自己的铅笔,估测一下,大约多长。
学生回答时,启发学生比一比估计出的长度,并反思自己估测的结果。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厘米、分米、米三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问题解决。
3.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测量态度和良好的空间想象力。
b.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课后巩固,拓展延伸:
a.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b.推荐拓展阅读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学生熟悉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让学生猜测这些物品的长度,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准确测量这些长度。
b.你是如何测量物体长度的?
c.厘米、分米、米之间的换算关系是什么?
2.小组代表发言: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3.教师点评:对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纠正错误认识。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5.家长参与:请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以下任务:
a.监督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鼓励学生克服困难。
b.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践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观察、精确测量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 厘米的认识》教案
第一单元厘米、分米、米单元主备人: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1页到3页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
学生准备学生尺。
学习过程:一、掲题示标: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
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
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二、口述并出示学习指导: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
思考并讨论: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三、自研共探: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
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二年级下数学教案厘米、分米、米认识厘米并测量_冀教版(2)
认识厘米并测量教课目的:知识和技术:让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逐渐成立对 1 厘米的印象。
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丈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学生共同合作的优秀态度,并在实际察看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仔细、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课重难点:要点:认识厘米,领会厘米的实质含义。
难点:让学生成立 1 厘米的表象。
教课过程:【导入】复习旧知师提出问题:说一说我们的课桌面有多长?启迪学生用身旁的东西铅笔和文具盒量一量比一比同桌合作达成,全班沟通后报告。
师总结:同学们的答案多种多样,全都正确,但为何数都不同样呢?师:所以,要正确表示物件的长度,就要使用一致的长度单位丈量。
方才有同学用直尺来丈量课桌的长,直尺上的“厘米” 就是国际上一致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
师板书课题:认识【解说】认识直尺播放 flash 文件 ---认识直尺,指引学生察看,你发现了什么?生口答。
刻度数字厘米师:这一条一条的线呢,我们就叫刻度线,刻度线很齐整,摆列得很平均。
师板书:刻度线师:还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读出来!此中,最小的数是哪个?生口答。
师总结:这些数可多可少,尺子短一点就少一些,尺子很长就多一些。
但无论长仍是短,数多仍是少,此中有一个数不可以没有,也就是这些数中最小的那个---0。
师:我们对 0 有了必定的认识, 0 能够表示什么都没有 ,0 还可以够占位, 0 在尺子上表示起点。
今日这个0,表示哪一种意思呢?生齐答。
师重申 0 在尺子上很重要,表示起点。
(设计企图:经过对话引出尺子上的重要要素——刻度线和数,而且侧重强调 0 这个“开始的数”,从而复习 0 的意义,突出 0 在尺子上的作用——起点,为后边的丈量确立了坚固的知识基础。
)指引学生持续察看手中的直尺,你还看到了什么?师:表示一个小小的,很实用的长度单位,就是“厘米”(板书)。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师备课时间:授课时间: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班级:姓名: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厘米的认识》
2.达成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意义,初步感知1厘米有多长。
3. 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课始检测——进阶学习——协作探究——展示汇报
二、学习任务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用自己的橡皮测量课本封面的长和宽。
(1)课本封面的长大约是()个橡皮的长。
(2)课本封面的宽大约是()个橡皮的长。
2.填一填。
()厘米()厘米
三、困惑与建议
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厘米的认识》
2.达成目标:
(1)会用直尺测量实际物体;
(2)感知1厘米的长度。
3.学习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二、学习任务
1.课始检测
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括号里面画“√”。
2.进阶学习
看图,填一填。
(1)铅笔的长度大约是()根蜡笔
的长度,也可以说是()个回形针的
长度。
(2)蜡笔的长度大约是()个回形
针的长度。
3.协作探究
量一量,填一填。
(1)我手掌宽大约()厘米。
食指长大约()厘米。
(2)
4.展示准备
请在协作探究问题后,合理进行分工,做好展示的准备。
三、困惑与建议。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本节课所在教材位置:二年级数学下册3~4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厘米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长度,体会厘米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直尺测量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单位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测量等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估计熟悉物品的长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对厘米的认识,会以厘米为单位,用厘米尺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活动建立厘米的表象。
教学过程:一、创设请将,设疑激趣小蚂蚁家门口的小桥栏杆断了,它想修建一个新的,但不知道它有多长,你们能为它想个办法吗?生1:……生2:……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1、观察厘米尺,你发现了什么?和你同桌交流一下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0刻度表示起点单位:cm 长度单位2、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厘米有多长,再比划一下。
我们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为1厘米?3、用尺子量①手中的数学书的长?该怎么做?②跟小组同学说一说你是如何测量的?③举几个物品测量长度。
例如:这种测量方法对吗?长()厘米想一想,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物体的左端要和0刻度线对齐,右边所指的数字就是物体的长度。
三、巩固训练,应用拓展1、考眼力(出示书上4页练一练1、2小题)2、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
3、量一量你手的一拃有多长?走一步有多远?4、老师想量一量手腕,能用直尺测量吗?请你设计一个测量工具,来帮助老师好吗?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1、今天我们学习了——?你学会了什么?2、测量物体时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厘米的认识单位:厘米:cm 长度单位0刻度表示起点。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学生学习厘米的基本知识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学生学习厘米的基本知识学生学习厘米的基本知识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厘米。
2、能够正确测量简单的物体的长度。
二、教学重点1、了解厘米的含义。
2、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三、教学难点1、使学生建立对厘米的概念。
2、使学生学会使用标尺或尺子进行测量。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标尺或尺子和纸张等测量用具。
2、幻灯片或图片等教具。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等教具,让学生对物体的长度有一个基础的认识。
例如,让学生比较教室的窗户和学生的书包,让他们认识到物体有长、短、高和低之分。
引出问题:如何准确的测量物体的长度呢?2、教学重点介绍所需物品:标尺或尺子。
教师用幻灯片或讲解的形式,向学生展示标尺或尺子等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讲解它们的重要性和用途。
让学生一起体验标尺或尺子的使用方法,例如通过标尺或尺子测量书籍的长度,并完成相应的记录表格。
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讲解厘米的含义。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师可以用比较的方式,比如将比较长的物体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个部分长1厘米,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厘米的意义。
3、教学难点教师可以用标尺或尺子,让学生亲身体验测量物体的长度,并指导他们如何使用标尺或尺子正确测量。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练习,并相互检查纠正。
通过一些简单的游戏、比较和测量,激发学生学习厘米知识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巩固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小练习或者任务,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适时提出改进意见并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六、小结在掌握了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知识之后,要求学生探究与厘米相关的一些细节问题,如何推广测量,如何利用所学测量长度进行生活实践等等,这样也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掌握厘米的真正含义,更好地应用于生活和学习中。
七、课堂反馈教师可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采用几个简单的问题或测试,例如:1、厘米是什么?有什么作用?2、如何使用标尺或尺子测量物体长度?3、谈谈厘米的缩写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作答不熟练,教师可以适时提供更多的帮助。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一、课程背景《认识厘米》是小学二年级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度单位“厘米”的学习和认识。
这一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长度观念,提高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掌握其基本的使用方法,并能够初步估测物体的长度。
同时,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激发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厘米的长度单位,掌握厘米的表示方法,能够使用厘米进行简单的长度测量和估测。
2. 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1)实物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物体的长度,加深对长度单位“厘米”的认识。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互相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游戏法: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及步骤1. 导入新课首先,我会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我会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直尺、三角尺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长度的新知识。
”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
2. 新课学习接下来,我将通过实物展示和讲解的方式,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我会拿出一个直尺和一根短棒,问学生:“这根短棒的长度是多少?”然后让学生用手指指出短棒的长度。
接着,我会让学生用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并让他们在直尺上找到“1厘米”的位置。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初步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然后,我将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厘米”的表示方法。
我会在黑板上写出一个表示“厘米”的符号“cm”,并让学生模仿着写一写。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认识厘米并测量”。
学生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厘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厘米的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 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的实际操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1. 厘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2. 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3. 长度比较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直尺。
2. 各种长度不同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橡皮等。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长度。
2. 讲解厘米概念:介绍厘米的定义,展示1厘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3. 直尺的使用方法: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4. 测量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练习,测量不同的物品,并记录下测量结果。
5. 长度比较:引导学生比较不同物品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加减计算。
板书设计:1. 认识厘米并测量2. 厘米的定义和实际长度。
3. 直尺的使用方法。
4. 测量练习的示例。
5. 长度比较的示例。
作业设计:1. 测量家中的一些物品,记录下它们的长度。
2. 比较两根铅笔的长度,并进行简单的长度加减计算。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使学生理解了厘米的概念,并学会了使用直尺进行测量。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测量时容易出错,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和指导。
同时,对于长度比较的部分,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际操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难点:厘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正确使用直尺进行测量、长度比较的准确性”。
厘米概念的理解和记忆:1. 直观展示:使用标准的直尺,向学生展示1厘米的实际长度。
可以让学生触摸直尺上的刻度,感受1厘米的长度,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物品长度进行比较,如手指宽度、铅笔长度等。
2016-2017年最新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名校资料)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1-4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的方法。
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和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合作、讨论中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1、认识尺子。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单位厘米的实际概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尺子、回形针、小方块等学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出示两支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支铅笔哪支长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2、今天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看它是谁?(屏幕出现数学小精灵)(画外音)“新学期到了,我们拿到了一本崭新的数学书,我想知道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你能告诉我吗?师:你们愿意帮助数学小精灵解决这个问题吗?好,现在请你先用自己的方法估一估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学生可以用眼看,也可以用两手比划)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活动一: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及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
(1)亲身经历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师:如果不用手比划,你用什么方法能说明数学书的短边有多长?把你想到的办法说给你小组成员听听好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很活跃,想出很多办法说明数学书的边有多长,有的说用铅笔量,有的说用橡皮量……)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不同的测量方法,在全班交流。
(2)亲身经历不同的测量工具的使用,测量的结果不同(测量的对象一定)师:你们真棒,想出这么多的好办法,那么你们能动手自己测量一下吗?请各小组从老师为你们准备的信封里选一样东西作为测量工具,开始测量。
摆的时候可以互相讨论一下,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分组操作,教师巡视并指导)师:哪一组来汇报一下,你是用什么量的?量的结果怎样?生1:我们是用回形针量的,数学书的短边大约有5个回形针那么长。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厘米的认识|冀教版
《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学习重难点:使用刻度尺正确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
学习准备:直尺、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
学习过程:(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昨天有两位小朋友来找老师帮忙,他们想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这是他们测量的结果,如图(女孩用拃来量,她量的课桌有6拃长;男孩用铅笔测量,他量的课桌有4支铅笔长)思考: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选择的工具不一样)测量的标准不一样。
怎样才能使我们测量的结果一样呢?(用同样的工具)尺子——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种类的尺子?(钢卷尺、皮尺、软尺、米尺、直尺)(二)活动感知,形成表象1、认识尺子请大家拿出直尺认真观察,尺子上有什么?(为了便于观察,老师把尺子放大了)①竖线——这些长短不一的线叫刻度线②有数——这些数是怎么排列的?——从小到大最小的数字是什么?——0——0在尺子上有什么作用?——开始、起点③cm——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
cm就是厘米的意思。
一般在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时,用厘米做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
(引课题:认识厘米)2、认识1厘米①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从哪到哪表示1厘米)从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②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吗?师:尺子上从0到1是1大格,从1到2是1大格、、、你发现了什么?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③用手摸1厘米有多长?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用拇指和食指比划1厘米,用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验证。
④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电灯开关的宽、订书钉的长、图钉的钉长、小正方体的边长、书的厚度等)3、认识几厘米你知道尺子上从哪到哪是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吗?(从0到2两大格的长度是2厘米)(同桌互相指一指)你怎么知道的?生:0到2有两大格,每一大格是1厘米,所以是2厘米。
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厘米并测量-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什么是厘米,掌握厘米的计量方法;2.能够正确使用尺子和厘米刻度,测量实物的长度;3.培养学生的测量习惯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于实物的认知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厘米的认识和计算方法;2.教学难点:在实现测量的过程中养成正确的测量习惯。
三、教学内容1. 了解厘米在学习测量长度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学习的概念是“厘米”。
厘米是长度单位之一,它是米的一百分之一,通常用“cm”来表示。
在我们生活和学习中,习惯使用尺子来进行长度的测量,因此我们需要了解尺子上的厘米刻度。
2. 厘米的计量方法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厘米,我们需要了解厘米的计算方法。
可以将尺子上的厘米刻度分成 10 份,每一份为 1 毫米,因此 1 厘米等于 10 毫米。
3. 使用尺子测量实物的长度在了解了厘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我们可以使用尺子来测量实物的长度。
使用尺子时,需要将尺子平放在实物的顶端和底部,并将尺子与实物保持垂直,在测量时眼睛要与刻度尺的刻度垂直,读取刻度值应该是垂线上的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厘米概念,并带领学生在黑板上画出 1 厘米及其刻度尺。
2. 讲解讲解厘米的计量方法,并逐一讲解尺子的刻度及如何正确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3. 操作教师在班级里分发纸片、铅笔、尺子等工具,让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配对,进行实物测量的实践操作。
4. 显示测量结果学生们根据各自的测量情况,在黑板上展示所测量的物品以及它们的长度。
教师鼓励学生展示各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以及互相学习,如何让测量结果更准确。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和回顾今天学的知识点。
五、课后练习1.自己找一些日常用品,测量其长度并填写相关信息,创造一个测量记录表格,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
2.完成课后作业:通过数学练习本上的数学习题,巩固学习内容。
六、教学反思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测量长度是非常基础的数学概念。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参考教案二)一、学习目标:1. 能够理解并掌握厘米的概念和用厘米量的方法;2. 能够正确使用厘米进行长度测量;3. 培养学生测量长度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厘米;2. 用厘米量;3. 初步测量。
三、课前准备:1. 教师准备尺子、纸条、小石子等材料;2. 教师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1. 了解厘米1.1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尺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学生回答:“这是尺子,可以用来测量长度。
”1.2 概念讲解:教师解释道:“尺子有厘米和毫米两种单位,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厘米。
”厘米是长度单位,简写为cm,是国际通用的长度单位之一。
教师拿出一张A4纸,并在其边缘刻画刻度,让学生观察并交流,试图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厘米、什么是刻度。
教师指导学生,先让学生读出纸条上每5个刻度为一组的数字,是5、10、15、20……等等,再让学生回答每个小刻度代表多少厘米,是1厘米的十分之一。
2. 用厘米量2.1 直线长度的测量:教师将一根笔直木板摆在桌面上,并用尺子测量其长度为30cm,之后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尺子测量。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们进行跟随练习,使用尺子测量直线的长度,如桌面、图书的长度等等,并在空白纸上记录测量结果。
2.2 为不规则物体测量长度:教师集合几个尺子,让学生将其缠绕在不规则物体上,通过近似测量,得出物体长度,仍需记录测量结果。
3. 初步测量3.1 活动设计: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要求每组选择一名队员,于规定时间内测量每个人身高,并记录测量结果。
3.2 学生自我思考:学生完成测量之后,由教师指导学生自行计算测量结果,进行横向对比分析,鉴别与分析各项数据规律。
五、课后练习:1. 选择题:1) 厘米简写为:A. CMB. mMC. MmD. M2) 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A. 1B. 10C. 100D. 10003) 下列哪些物体可以使用厘米进行测量:A. 书包B. 钢笔C. 聚乙烯D. 电视4) 春节的大红灯笼长度为30厘米,则大红灯笼长度为多少毫米:A. 3B. 300C. 3000D. 30000答案:1.A 2.B 3.A 4.B2. 初步测量:1) 王明身高1.50米,王飞身高1.48米,则两人身高之差为多少厘米?2) 张琳在班里排第12名,如果排名按身高从高到低排序,则她的名次会在几位之间?3) 如果小明的身高是150厘米,小华的身高是1.42米,则两人身高之差是多少厘米?答案:1.2 2.10 3.8六、教学反思:这堂课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厘米及其用量,并且初步体验测量的过程。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件)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件)下面是分享的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3篇(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件),供大家参阅。
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认识厘米》教学设计1测量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用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3.在测量、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每人三张纸条、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会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么说明长度。
叙述: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表达的就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
)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观察尺子,让学生亲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 认识厘米|冀教版
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路径预设学生活动备择方案
的长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请同学们分别在尺子上找到3厘米,并交流各种找的方法。
4、教学例题。
课件出示4页例题主题图。
请同学们量一下橡皮的长度,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归纳:直尺上的0与物体一端对齐,另一端落在直尺上的位置数字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5、巩固练习。
测量一支新铅笔的长度。
三、实践应用
组织学生完成练一练中的习题。
四、全课小结
组织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自己找后班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方法,比划3厘米
的长度。
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做法。
学生汇报时可能说出:直尺上
的0刻度与物体一端对齐,看
直尺另一端对着数字几,这个
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独立测量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学生自主汇报收获。
可以让学生多
指一指4厘米、
5厘米、6厘米
等。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厘米 cm。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
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表达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尺子吗?尺子有什么作用呢?生:见过,尺子可以量物体的长度。
师:对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量物体的长度,用量尺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认识厘米)二、探究1厘米的实际长度1.出示1厘米的长度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现在,我就请大家用手中的尺子来量一量,1厘米在哪里。
学生拿出尺子,尝试找到1厘米的位置。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找到1厘米的?生:我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用手指头对准0刻度线,然后找到1厘米的位置。
师:很好,那请大家把自己的尺子放在桌子上,用手指头对准0刻度线,再找到1厘米的位置,用手势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表示1厘米的长度。
2.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师:现在,请大家把尺子拿起来,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学生操作,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
师:谁能用1厘米的长度来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甲?学生尝试用1厘米的长度量手指甲。
师:谁能用1厘米的长度来量一量数学书的厚度?学生尝试用1厘米的长度量数学书的厚度。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知道了1厘米的长度大约是一个手指甲的厚度,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几厘米。
现在,请大家再来感受一下1厘米的长度。
学生再次用手比划1厘米的长度。
三、学习用尺量物体的长度1.出示测量要求(1)把尺子平放在桌子上,用手指头对准物体的左端,使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
(2)沿着物体的右端,用眼睛看尺子,找到物体的右端对应的刻度。
(3)读数时,要注意尺子的刻度,整厘米的刻度是多少,物体的长度就是多少厘米。
2.学生尝试测量师:现在,请大家拿出一张纸条,尝试用尺子量一量纸条的长度。
最新冀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1.2厘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精品】
学生:尺子上有很多长的、短的线。
教师:你观察的真细心,这些长的、短的线就是刻度线。还有什么呢?
学生:cm
教师:板书cm,字母cm表示厘米,是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厘米。板书:厘米的认识。
教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厘米。
教师;同学们,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你能用手比划一下吗?
教学难点
正确建立1厘米的观念,正确使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
探究式
教学准备
每个学生一把直尺。
课时安排
共 2 课时 第 1 课时
授课时间
2月5日
项目
预设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一、听故事导入(阿福的新衣)
播放动画
教师:同学们,阿福的新衣服为什么变短了呢?
学生:师傅和徒弟两人的拃不一样长。
学生比划
教师:我们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有多长。
教师:从0刻度到1刻度,这两个长的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就是1厘米。你还能从尺子上找出1厘米吗?
学生:1刻度到2刻度是1厘米。
学生:……
三、作业;找出生活中长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板
书
设
计
厘米的认识 cm
1厘米=1cm
课
后
反
思
1.2厘米的认识教案
课 题
1.2厘米的认识
Hale Waihona Puke 课 型新授主备人成 员
二年级数学教师
教学目标
1、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2认识厘米-冀教版
第2课时认识厘米【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记一记、找一找等多种实践活动形式,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逐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2.让学生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共同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难点】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
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用不同的物体测量了很多物品的长度,最后我们得到了一个什么结论?生:要知道物品的长度,就要使用统一的测量工具来测量。
师:当我们选择用铅笔去测量物品长度时,对于测量的结果,我们会说5铅笔、6铅笔,这时候,铅笔就成了长度单位。
但5铅笔、6铅笔到底又是多长呢?老师和同学们知道这支铅笔的长度,但其他的人却并不知道,所以你对他们说这个物品长5铅笔时,他们会一头迷雾,还是不清楚物品实际上到底有多长。
那么,怎样才能让全世界的人都能根据测量的结果知道一个物品的实际长度呢?这就需要制定全世界统一的长度单位。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常见的长度单位——厘米。
二、探究新知1.认识直尺。
(1)出示一把直尺。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自由发言。
师:“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都要从起点开始跑,那我们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量。
直尺上还有很多数字,这些数字都对着一根长的刻度线,所以数字是几,我们就把它叫做刻度几,而且这些数字都是按顺序排列的。
直尺长些,数字就多些;直尺短些,数字就少些。
(2)认识、感受1厘米。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食指、田字格、图钉的宽度吗?请你们把自己的食指、田字格、图钉放在尺子上,你发现了什么呢?(引出1厘米)师:请同学们找找,自己尺子上,还有哪些是1厘米的。
生:从刻度2到3,或者刻度3到4……都是1厘米。
师:这说明了什么呢?尺子上每相邻的两条长刻度线之间的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
第一课时:厘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体会用厘米的含义,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品的长度。
3.在测量、交流的活动中,体会测量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培养学生初步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直尺、同样长的小棒一包、整根铅笔、每人三张纸条、新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会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么说明长度。
叙述: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
(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表达的就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
)
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
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
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观察尺子,让学生亲历“厘米”这一长度单位。
)
2.学习用厘米量。
测量橡皮的长度。
叙述:量橡皮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橡皮的左端,再看橡皮的右端对着几,橡皮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橡皮长5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
(1)请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
(2)拿出一支新铅笔,先估计一下它的长度,再用尺子量。
如果让我们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
(取整厘米数)
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量。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完成练习题1。
(3)完成练习题2。
2.发展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1角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可以互相想办法,全班交流。
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厘米”的含义了吗?会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物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