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订本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意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那可是大事呀!就好比给一棵大树修剪枝叶,让它能长得更挺拔、更茂盛。
咱先说说课程设置吧,这可不能马虎。
就像做饭一样,得有各种食材搭配好,才能做出美味佳肴。
课程也得丰富多样,不能太单一啦。
基础课就像大米饭,是根本,得扎实;专业课呢,就像各种菜,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学起来带劲。
不能一股脑儿全是理论课,实践课也得跟上呀,不然学生不就成了书呆子啦?那可不行!还有教学方法,别老是满堂灌呀!那多无聊,学生能听进去多少呢?得灵活点,就像放风筝,该松松该紧紧。
可以多搞些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啥的,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脑子转起来。
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把知识学到手,而不是左耳进右耳出。
再说说考核方式吧。
别老是一张试卷定乾坤呀!那多片面。
平时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践能力都得考虑进去呀。
就像评价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外表,还得看他的内在品质和能力呢。
对了,别忘了给学生一些自主选择的空间。
就像逛超市,让他们能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
可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
这样他们学起来才更有动力嘛。
还有呀,师资队伍也很重要。
老师就像引路人,得有真本事,能把学生带好。
不能自己都没搞明白呢,就去教学生。
那不是误人子弟嘛!学校得重视老师的培养和提升,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另外,实践教学基地也不能少。
就像学游泳,光在岸上比划可不行,得下到水里去扑腾扑腾。
让学生有机会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明白知识的价值。
最后,我想说,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得慢慢来,精心打磨。
就像雕琢一件艺术品,得用心、细心。
可不能马马虎虎,应付了事。
咱得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呀!让他们从学校走出去后,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呀!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云南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模板】
云南⼤学关于修订本科⼈才培养⽅案的指导性意见【模板】云南⼤学关于修订本科⼈才培养⽅案的指导性意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才培养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在总结2009年以来我校⼈才培养模式改⾰取得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按照《教育部关于全⾯提⾼⾼等教育质量的若⼲意见》(教⾼[2012]4号)、《云南⼤学“⼗⼆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推进本科⼈才培养模式改⾰,着⼒提⾼⼈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要求,结合学校建设“中国⼀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平⼤学”的建设⽬标,经⼴泛调研,现就本科⼈才培养⽅案修订⼯作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指导思想以建设“中国⼀流、世界知名的区域性⾼⽔平⼤学”为⽬标,遵循⾼等教育教学和⼈才培养规律,以特⾊发展为导向,以提⾼质量为核⼼,按照“育⼈为本、德育为先、能⼒为重、全⾯发展”要求,着⼒推进协同育⼈、科研育⼈、实践育⼈和⽂化育⼈,构建“知识、能⼒、⼈格”三位⼀体的育⼈体系,培养学⽣的学习能⼒、创新能⼒、实践能⼒、交流能⼒和社会适应能⼒,造就“基础厚、素养⾼、能⼒强、潜⼒⼤、全⾯发展”的⾼素质专门⼈才和拔尖创新⼈才。
⼆、基本原则(⼀)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既要继承我校悠久厚重的优良教学传统,继承以前⼈才培养模式的合理成分,⼜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才培养的需要,深化改⾰和创新。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既要坚持对全校教学的总体规定,坚持对⼈才培养的共性要求,⼜要突出各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倡导学⽣个性⾃由发展。
(三)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
既要按照专业⼈才培养的⽬标要求,进⼀步切实抓好专业教育,⼜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全⾯培养。
(四)基础性和适应性相结合。
着⼒加强⼈才培养的基础性和适应性,进⼀步拓宽专业⼝径,提⾼学⽣适应能⼒;在⾼年级加强专业⽅向的灵活性,增强学⽣就业、创业能⼒。
(五)四个育⼈相结合。
发挥综合性⼤学多学科优势,凸显专业特⾊,有序推进实践育⼈、科研育⼈、协同育⼈和⽂化育⼈,构建“知识、能⼒、素质”三位⼀体的⼈才培养体系。
2024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和指导意见修订版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培养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各高校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2024年,我国将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以进一步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效能和质量。
二、修订原则1.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符合国家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国家发展战略,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培养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顺应时代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化,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要求,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的人才。
3.突出特色和优势。
不同高校之间有不同的专业特色和优势,人才培养方案应充分发挥高校的特长,努力培养有特色的专业人才,提高高校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5.注重培养质量和效益。
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培养质量和效益,要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真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指导意见1.确定培养目标和任务。
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根据国家的实际需求,确定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任务,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具备所需的素质和能力。
2.完善培养体系和方式。
人才培养方案要完善培养体系和方式,注重实践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推行学科交叉和综合教育,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人才培养方案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使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
4.加强质量监控和评估。
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对培养质量的监控和评估,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培养方案的实施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5.注重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修订版
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原则及指导意见修订版一、修订原则:1.时效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与时俱进,紧跟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变化。
定期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2.质量导向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以提高培养质量为核心,确保人才培养目标能够与毕业生的实际需求相匹配。
3.灵活性原则:修订时应在保证培养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增加一定的灵活性,使其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个性化发展。
4.实践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修订时应加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可比性原则:修订时应考虑与其他高校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可比性,确保学生的学历在国际上具有可比性和竞争力。
二、指导意见: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时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包括学科知识、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相关职位。
2.注重交叉学科培养:修订时应注重交叉学科的培养,提供跨学科综合能力培养的机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的人才。
3.加强实践环节:修订时应增加实践环节,例如实习、实训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4.优化课程设置:修订时应优化课程设置,包括增加前沿科技和应用技能的课程,强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性和前瞻性。
5.注重创新能力培养:修订时应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科技竞赛等,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强化实习实训环节:修订时应加强与企业、行业合作,提供更多实习实训机会,使学生能够了解行业需求和实际工作情况。
7.注重综合素质培养:修订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8.加强评估和反馈机制:修订时应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定期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和学习成果进行跟踪调查,为后续的修订提供参考依据。
综上所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时效性、质量导向、灵活性、实践性和可比性原则,明确培养目标,加强专业交叉和实践环节,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实习实训和评估反馈机制,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doc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它集中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安排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对加强教学管理、保障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基础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突出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一、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原则,体现我校“立足哈尔滨、面向省内外,重点服务于基础教育和基层、生产一线”的服务面向和“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能力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环节、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1.坚持强化基础的原则。
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训练与培养,加强学科基础课程,进一步整合、优化专业基础课程。
2.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
坚持统一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反映国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又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突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3.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及我校的办学定位,统筹规划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验课程设置,加强实习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4.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的同时,探索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处理好一般人才培养与优秀人才培养的关系。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讨论稿)-兰州大学学校办公室
兰州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规划,是指导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文件,是安排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为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提高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国家对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
此外,也有部分专业存在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不一致,课程及课时安排不合理、逻辑顺序颠倒、内容重叠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为使我校本科教育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和不断深化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实现创建知名高水平大学的奋斗目标,学校决定对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作新一轮修订。
为指导我校本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修订本科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1998]2号)、《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教高[2001]5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教技[2007]5号)等文件精神,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及《兰州大学关于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校教字[2011] 15号)为指导,切实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把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放在首要位置。
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是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学校组织一切教学活动和从事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学校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
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又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适时进行调整修订。
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研究,确定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如下:一、制(修)订依据(教职成[2020]8号)。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2.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实施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5]9号)。
3.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的精神,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办学思想,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深化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为重点,以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为核心,构建具有地方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三、基本原则(1)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必须与行业、企业合作,以行业、企业全面调研为基础,全面、准确把握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群,针对岗位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增强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活动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适当考虑岗位相关性和迁移性,使毕业生能够较快适应岗位要求,并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必须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重要切入点,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注重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抓好课程实训、校内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个关键环节,全面推进“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
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一、背景2024年即将到来,我国科技人才的培养方案也即将迎来一次修订工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变革,培养出高质量的科技人才成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
对于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我们需要寻求有效的指导意见,以确保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科技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加符合实际需求。
二、深入评估在进行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当前的培养方案进行深入评估。
这包括对培养目标的适应性、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也需要对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和需求进行深度的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修订工作的方向。
在此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到不同领域的科技人才需求的差异性,确保培养方案的广度和深度能够覆盖到各个领域和行业。
三、指导意见针对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我们提出以下指导意见:1. 突出创新能力培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科技人才必备的核心素养。
在修订培养方案时,需要更加重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和创新项目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能力。
2. 加强国际视野的培养随着全球化的进程,科技人才需要具备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需要加强对于国际科技发展趋势的学习和了解,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和合作项目,提升他们的国际竞争力。
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培养方案还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包括实习实训机会的提供、科研项目的参与等方面,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对202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深入评估和给出的指导意见,我们希望能够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培养出更加符合科技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继续关注科技人才培养方案的进展,并不断优化修订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实现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持续优化和提升。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说明(精)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说明(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构建优质本科教育,学校决定在认真总结近年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现就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做以下说明。
一、培养目标1、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优秀教师和未来的学科教育专家。
2、非师范专业培养目标的基本定位是: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适应”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
各专业应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依据社会发展新要求和本专业发展的特色,确定本专业具体的、可操作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一、毕业最低学分1、学分由第一课堂学分和第二课堂学分组成。
2、第一课堂毕业最低学分要求:(1)非师范专业:文管类专业为140学分,理工及音乐、美术、体育类专业为150学分;(2)师范专业:文管类专业为150学分,理工及音乐、美术、体育类专业为160学分。
3、第二课堂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各专业学生按要求修满第二课堂相应学分方可毕业。
二、课时与学分的比例1、理论课程教学课时与学分的比例为16 :1。
2、实验课、大学体育课、上机等实训课程课时与学分的比例原则上为32 :1。
三、课程模块与类型1、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的课程模块主要由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大课程模块组成;教师教育类专业的课程模块由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师教育三大课程模块组成。
2、课程性质分必修、限定选修和任意选修三种类型。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配置构建课程体系,应坚持德育首位,注重学生的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专业的自由学分(即任选学分总量,由学生自主支配,任意选择课程)原则上不能少于10学分。
1、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及学分配置(图表)有关说明及修习要求:(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9号文)规定的五门课程的简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
关于修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
关于修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意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高职教育的变革需求,积极适应新兴职业的要求,我校决定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确保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以下是我校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第一,职业导向与实践结合在修订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强调将职业导向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通过增加实践环节,例如实习、项目实践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并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加大实践导向型教学的力度,提供更多的实际案例和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程设置与专业需求一致为适应职业发展的需求,我们将课程设置与专业需求保持一致,注重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的课程设置。
此外,根据行业的最新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我们将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增加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课程,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第三,多元化评价体系为了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我们将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除了传统的考试评价外,我们将引入实践性评估、课程作业评价、综合评价等方式,以更好地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我们还将注重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评价。
第四,拓展性课程设置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我们将在修订方案中加强拓展性课程的设置。
拓展性课程主要包括文化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人发展能力。
第五,实施分类培养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我们将实施分类培养的方式。
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将学生进行分类,并提供相应的培养方案和支持措施。
通过分类培养,我们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
第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我们将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通过招聘高水平的教师、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为了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校制定了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一、培养目标
本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设置
本人才培养方案将注重专业核心课程和跨学科拓展课程的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同时,鼓励学生选修跨专业的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方法
本人才培养方案将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倡导问题导向和案例教学,提倡小班授课和互动式教学。
教师将充分发挥引导和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激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和科研项目。
四、评价体系
本人才培养方案将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评价方式将突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五、实施机制
本人才培养方案将实行教学、学习和评价的全程跟踪制度,建立健全的督导评估机制,及时调整方案实施效果。
学校将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
总之,2024版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助力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全校师生积极配合,共同落实好人才培养方案,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它需要充分考虑当前社会经济形势和行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为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提供指导。
以下是关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首先,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的加速,未来的人才需求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该紧跟社会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了解当前的社会需求和技术变革,并基于此来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这样才能确保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其次,要注重学生个体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才能等。
这样能够培养出具有全面发展能力的人才,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第三,要加强实践环节和职业素养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应该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注重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沟通能力、创造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这样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职业操守的人才,使他们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
第四,要强化实施机制和评估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包括教师培训、教材建设、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支持和改进。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这样才能确保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有效实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最后,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需要与社会各界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合作,了解行业的需求和反馈,借鉴其他成功经验,从而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要建立起与企业、行业协会和政府等相关方的紧密合作关系,提供实习机会、校企合作项目等,以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发展。
培养方案修订意见
培养方案修订意见引言培养方案是学校依据学科特点和人才需求制定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部分培养方案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不适应。
针对此问题,经过充分调研和专家讨论,我们对现行的培养方案做了修订意见,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修订意见1. 推动跨学科教学在现代社会,专业知识的交叉和综合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因此,应该积极推动跨学科教学,打破传统专业边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施:•在核心课程中增加跨学科内容,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思考问题。
•设立综合实践项目,要求学生跨学科合作完成任务,并报告所得成果。
•开设专门的跨学科选修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扩宽了解范围。
2.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实践经验和操作能力常常是求职和发展的重要指标。
因此,应该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环节和实践项目的设置,提供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实践环节,包括实验、实习、实训等,使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
•配备实验室设备和实践场地,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和环境。
•开设实践能力培养课程,教授实践技能和实践方法,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化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培养方案应该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教育的内容,教授学生创新方法和技巧。
•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例如创业比赛、创新项目等,激励学生提出创新想法并实施。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学生的重要途径,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养、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在培养方案中加入人文科学类选修课程,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的指导性意见
XXXX职业技术学院关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修订的指导性意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或称〃培养方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学校办学思想、办学方针及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
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制定和严格管理,有利于稳定教学秩序,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根据上级教育部门指导文件,结合学院实际,为规范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工作,特制定本指导性意见。
一、明确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与时代特征,所培养的各专业毕业学生必须是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要求热爱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熟悉并正确运用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集体意识和良好的思想品质;具有健全人格与体魄、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创业精神;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专门知识,具备扎实的本专业基本能力与基本技能;具备较快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岗位实际工作需要及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1、突出适应性、实用性及针对性。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定要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需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本专业领域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同时要遵循高职教育教学的规律。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公共课与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职业性。
同时,应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
必须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之间的关系。
既要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增加实训I、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减少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内容,突出实践性。
3、产学相结合,就业为导向。
产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鼓励与相应专业领域内的企事业单位共同进行,突出开放性。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培训和发展活动,培养和造就具备一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人才。
一个成功的人才培养方案不仅需要有科学合理的内容和方法,还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以下是我对人才培养方案原则的意见:第一,适应时代需求。
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根据时代的需求来确定培养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不同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及时调整,确保培养出的人才具备适应时代发展的能力和素质。
第二,注重跨学科和综合能力培养。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再单单强调一些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跨学科和综合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将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融入其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其具备解决复杂问题和跨学科合作的能力。
第三,强调实践和实用性。
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实用性训练。
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培养人才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应该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
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和想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创造价值的能力。
第五,个性化和多元化。
每个人的潜力和兴趣都是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人才培养不应该只看重一个标准的成功,而是要培养不同类型的人才,包括各种不同的领域和专业。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应该具有多元化的内容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第六,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人才培养方案不能只局限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还需要关注他们的职业发展和人生成长。
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他们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变化。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西南交通大学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讨论稿)为适应国家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对各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落实《西南交大“十一五”发展规划》,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构建研究型大学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决定进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
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原则意见。
一、指导思想: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理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研究型人才。
2、继续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培养模式,按照“加强通识基础,拓宽学科基础,凝练专业主干,灵活专业方向”的总体思路,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
3、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逐步构建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精炼课堂教学,强化实践教学,多渠道搭建自主研学平台,突出学生获取运用知识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根据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我校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推进多规格、多类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为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二、基本原则1、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重视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重视传授宽厚新的综合基础知识,重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体系整合优化进一步处理好通识教育基础、大类学科基础、专业主干与专业方向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主干学科与相邻学科、课内与课外、教与学等方面的关系。
重新审视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起点,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与先进性,加大原有课程的整合力度,增加新型研讨课程、项目专题课程,提高课程的综合化和现代化程度。
注重研究国际高水平大学的课程体系,开发国际合作办学计划,构建学分互认课程,搭建联合培养课程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它集中体现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办学思想和理念,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总体安排和教学管理的基本依据,对加强教学管理、保障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基础作用。
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突出我校办学定位与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根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
一、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要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培养原则,体现我校“立足哈尔滨、面向省内外,重点服务于基础教育和基层、生产一线”的服务面向和“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能力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优化课程结构、强化实践环节、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专业特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1.坚持强化基础的原则。
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训练与培养,加强学科基础课程,进一步整合、优化专业基础课程。
2.突出专业特色的原则。
坚持统一规格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反映国家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又要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突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3.加强实践环节的原则。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等文件精神及我校的办学定位,统筹规划实践教学环节,优化实验课程设置,加强实习教学,丰富实践教学内容、方式和途径,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4.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完成国家规定的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规格要求的同时,探索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处理好一般人才培养与优秀人才培养的关系。
5.坚持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体现本科教育的基础性和专业性;又要结合开展课外教育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做到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
三、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专业精、能力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兼备,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各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以教育部1998年专业目录和引导性专业目录为基础,以教育部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性意见和我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指导,紧密结合学校和专业实际,注意体现专业特色和社会需求趋势,确定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
(二)规格要求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刻苦学习、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具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艺术审美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素养。
具有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具备从事本专业及相邻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开展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3.掌握资料查询、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达到国家有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5.师范类专业要求毕业生为人师表,掌握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科学理论,受到严格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教学技能的训练,具备从事教育职业的素质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初步掌握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方法,达到普通话、“三笔字(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和现代教育技术“三过关”。
非师范类专业突出应用性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四、学制与修业年限标准学制四年。
实行弹性学制,以毕业学分数为主要标准,对于在规定的标准修业年限内未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和未达到其它毕业要求的学生,符合学校有关规定的,可适当延长修业年限,延长期最长为两年。
五、课程体系与设置我校本科教学课程体系的结构为“两平台一环节”,即由公共课平台、专业课平台以及实践教学环节构成。
见表1。
表1“两平台一环节”课程体系(一)公共课平台公共课平台由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两类课程构成。
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语文与大学外语课程、体育与国防教育课程、计算机应用与数学系列课程。
1.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
本着“精讲实用”的原则,思想政治理论课要精讲在课堂,实践在课外。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总学时为252学时,共16学分,其中形势与政策课为2学分,开设讲座,学生听满6次计2学分,未听满者不计学分(见表2)。
表2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时学分表2.大学语文与外语课程大学语文课的目的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以及汉语的应用能力,要求学生修满2学分。
大学外语课要求学生修读两个学年,共计256学时,14学分。
学校根据新生入校的外语分级考试成绩和专业特点,实行分级教学。
三、四年级尝试开设外语选修课程,各专业按要求安排专业外语或双语授课课程,保证学生外语学习的连贯性(见表3)。
表3 大学语文与外语课程学时学分表3.体育与国防教育课程体育(含健康课)与国防教育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体育课,二是国防教育课。
体育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具有健康意识,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增进身体健康的手段和方法,共安排136学时,4学分,其中2个学分实行自由选项。
学生必须保证每周上课训练2个学时,期末考核成绩记载采用通过制。
国防教育课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国防观念,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军事知识和技能。
国防教育课包括军训和军事理论教育两个部分,共2周,计1学分(见表4)。
军事理论教育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教官)辅导的方式进行;军事训练由现役教官指导。
表4 体育与国防教育课程学时学分表4.计算机应用与数学系列课程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共安排128学时,5学分,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的比例为1:1。
数学课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为相关专业知识学习打下牢固基础。
理工科学生要修读6学分以上。
数学教学实行分类教学,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专业特点安排教学内容(见表5)。
表5 计算机应用与数学系列课程学时学分表5.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课程和职业生涯规划。
学生的公共选修课学分应修满8学分。
其中“职业生涯规划”为限定选修课程,学生应修满2学分;理工专业学生须选修2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学生须选修2学分自然科学类课程,非艺术类学生须选修2学分艺术体育类课程。
其余2学分可任选。
(二)专业课平台专业课由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构成。
各学院要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课程。
1.专业必修课程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专业基础课是本科专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由本学科基础课和跨学科基础课组成。
学科基础课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跨一级学科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二是一级学科范围内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同一学科门类各专业根据专业需要可按学科大类设置专业基础课。
课程设置应参照教育部专业目录中的要求和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课程设置的指导性意见。
教育部专业目录中要求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原则上均应开设。
专业必修课程学分比例应占总学分的30%左右。
2.专业选修课程包括专业限选课(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和专业任选课。
专业限选课一般应按课程系列设置,每个专业应有2—3个系列的专业方向课程,且每个模块学分数一致,限定学生选择一个系列修读,并按要求完成该专业方向模块的全部课程,达到合格。
专业任选课的开设,旨在进一步拓宽和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新兴学科知识。
各专业应根据“新而实”的要求设计“实用模块”,灵活机动地设计应用性强的新课程。
专业选修课程学分比例应占总学分的15%左右。
3.教师教育模块课程教师教育课是为师范类专业设置的专业方向课程模块。
课程由教育理论课、教育技能课和教育实践组成。
其中:教育基础理论课程设6学分;学科教学论方面课程6学分;教育技能课程6学分;教育实习6学分、教育见习2学分(见表6)。
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修满各专业规定的教师教育课程学分。
表6 教师教育课程学分分配表(三)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与课程教学同步进行的实验(实践)教学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以及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
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入学教育与军训、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各类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等。
人文社科类(以下简称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应少于总学分数的15%,理工科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不应少于总学分数的25%。
各专业要明确实验教学(含上机)和单独开设的实验课程学时,结合相应课程教学更新实验内容,适当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毕业论文(设计)要尽量结合科研生产和基础教育实际确定题目,理工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一般按10-14周安排;文科类专业一般按8-10周安排。
学生毕业须修满2学分创新实践学分。
各专业要结合本专业的实际,设置具有本专业特点的创新实践学分项目,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个人努力与团队协作相结合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性学习。
创新实践学分可以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获得,其考核与认定办法按《哈尔滨学院“创新实践学分”实施办法》及各专业的评定标准执行。
六、毕业学分要求与学分计算办法本科学生毕业学分应控制在165—180学分。
理工类专业可安排170-180学分,其它专业的学分在165-175学分。
理工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控制在2700学时左右。
文科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总学时控制在2600学时左右。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按四年学制的教学进程进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学校实行每学年春、秋两个学期制,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可在假期安排实践活动或科研训练。
学分计算办法是:每学年分为两学期,每学期用于安排理论教学、考试及实践教学的教学周数为18周。
理论课程每18学时计1学分。
实验课、习题课、讨论课等实践环节课程每18学时为0.5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