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初探【摘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为更好的落实课程改革,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质疑,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意识作一些初探。
【关键词】质疑作业自主式学法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撰文以飨同仁。
一、“质疑”教学策略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
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31.08÷0.3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策略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策略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明代学者陈献章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
”有疑有惑,便出现了“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多精辟的话语呀!真正道出了“提问”的价值所在。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恰当得法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就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训练小学生的思维,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能力。
课堂上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借助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的源泉和根据,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成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有意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就课堂教学提问的策略谈谈一些拙见。
一、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心理距离”首先,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老师提问不要给学生居高临下的感觉,语气可以平缓一些,态度和蔼一点,提出问题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再回答。
如果学生回答有误,不要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允许学生出错;如果学生暂时回答不上来,教师要多加鼓励,让他别着急,想一想再回答。
只有学生保持轻松的心理状态,敢想敢说敢做,才能得到令人满意的回答。
其次,教师要控制好学生和问题之间的心理距离,好的问题既有挑战性,又是大多数学生经过思维努力后能够解决的。
这样的给学生“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具有差异性,因此同一个问题与不同的学生之间心理距离是不同的,老师提问也不能“一刀切”,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可让优秀生来回答,对于难度一般的题目可以让中等生来回答,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让人人学有所得,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每个人都能得到发展。
如:在教《圆的面积》一课时,可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设计不同的问题:(1)阅读课本,你能按课本图示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吗?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后进生做答)(2)阅读课本,你能根据操作实践,说出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中等生回答)(3)你还可以用其他方法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吗?(优等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水平,使他们能够各有所获。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美国教学专家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
有效的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能力、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为此,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出发,小学数学教师亟待对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方法加以研究和探索。
一、激趣提问,刺激思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能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
”小学生年龄小,在课堂教学中,要准确适度地把握好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奥数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先让学生想象一张白纸的厚度,告诉他们只有0.083毫米,三次对折后的厚度是0.083×2×2×2=0.664毫米,还不到1毫米。
假如对折50次,那么它的厚度是多少?会不会比桌子高,会不会比教学楼还高?学生们则立刻活跃起来,争论激烈,当教师宣布结果:“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学生惊讶不已,迫不急待地想知道是如何列式计算的。
这种形式的提问,就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趣味横生,引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发动了学生思维之弦,激发了学生思考之情。
二、循序提问,由浅入深“先学走,再学跑。
”这是公认的道理。
提问也一样,一开始所提问题太难,超越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同时,要紧扣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入、提高。
“认识分数”单元的“分一分”是学生初次接触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堂课教学的重难点。
我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出发,并结合新课内容,循序渐进设计了一组问题:1.要把6个苹果分给淘气和笑笑,你准备怎样分?(学生随意分)比较这几种分法,你觉得哪种分法最公平?为什么?(理解平均分)2.利用平均分解决问题(1)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2)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3)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引出分数)这样不仅自然地引出分数,把新旧知识很自然地联系在一起,而且符合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启发了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主动探求问题的答案,为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创造了条件。
质疑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质疑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教师要把质疑策略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怎样质疑,怎样正确有效地“释疑”。
教师更新观念,运用多种方法创设质疑氛围,同时还要做好质疑调控。
关键词:质疑策略;小学数学;运用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
课堂教学既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又是指导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战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是当今时代对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运用质疑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显得既迫切又重要,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么做到这一点儿呢?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抓住有利时机,教学生正确有效地“释疑”质疑是过程,释疑才是目的。
“疑难”对于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或者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
如果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长期置之不理,或采取粗暴的态度,这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
释疑的方式、方法不妥,也将影响学生质疑习惯的养成。
针对学生的每一次质疑,教师都要持赞赏态度,而且不要急于回答,更不可轻易否定。
遇到疑问尤其是暂时不能解决的疑问,老师首先要处疑不惊。
释疑不受课堂四十分钟的限制,我们课上不能解决。
课下同样可以因疑引疑、引疑释疑,这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习强化之前,教师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质疑。
看还有没有弄不明白的同学。
突然,一个学生举起手来疑惑地说:“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啊?”这是一个大家意想不到的问题,也在老师的预料之外,全班学生都把目光投向提出疑问的这位同学,又把目光转向老师。
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首先没有慌,而是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
一时学生纷纷讨论起来,答案无法得到统一,教师便抓住“释疑”的时机,耐心地启发学生思考,循循善诱,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探求问题的正确答案。
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
探索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提出疑问,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探索,成为学习主人”这一基本理念,倡导学生课堂理念,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提问,使学生在疑问与解答中获得快乐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策略一、问题的提出《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现问题、有效提出(即正确表述)问题并解决应用的过程。
审视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课堂提问环节的确存在着不少误区:①问题总是教师课前预设好的,课堂生成的问题常被置之不理,或者轻描淡写,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生成资源。
②提问的主体仍然是教师,提问还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只能挖空心思揣摩教师的“标准答案”,学生的创造性常被扼杀。
③学生很少有提问的机会。
学生的问题没有机会提出来,不懂只能装懂。
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内涵,提高学生课堂提问主动性,使学生在疑问与解答中获得快乐和进步。
二、重新理解课堂提问的内涵提问指“提出问题来问”,可见课堂上提问并不是只限于教师对学生,也可以学生来提问。
因而,提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时候提问,谁来提问等,这些值得我们重新思考。
课堂提问有以下三层内涵:①提问具有启发性和价值性。
教师要在课堂中提出启发性和价值性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热情解答。
②学生参与提问。
主要是指课堂提问不是教师的特权,学生同样是提问的主体,要让学生质疑问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智慧的成长。
③提问是交流的载体。
新课程提倡师生交流、互动,而提问正是一个有效的载体。
三、引导学生课堂提问的策略基于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五方面改进来引导学生课堂提问:预设具有价值的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开展“情景—问题”教学模式;传授方法,让学生学会提问;重视创见,让学生善于释问;提供机会,让学生便于提问。
1.预设具有价值的问题(1)问题富有思考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 培 养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 策 略
苏 良 军
( 宿 迁 市 洋 河 新 区 洋 河小 学 , 江苏 宿迁 2 2 3 8 0 0 )
摘 要 : 在 数 学课 堂教 学 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的 质 疑 能 力 呢 ? 作 者 从 创 设 质疑 情 境 、 科 学 引导 、 提 供质疑 素材 、 留给 质 疑 的 时 间和 空 间 等 方 面进 行 论 述 。 关键词: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质疑 能 力 培 养策 略
、
传 统 的 教 学 比 较 突 教 师 的 主 导 地 位 , 教师讲 , 学生 听 ; 教 师提 问 , 学 生 回答 , 很 少有 机 会 让 学 生 质 疑 。即使 有 , 也 总是 安 排 在新 授 课 结 束 或 存 课 堂 小 结 时 让 学 生 问一 问有 什 么 不 懂
的地 方 , 还有 什么 问 题 要 问 。而 一 旦 学 生 提 出质 疑 . 尤 其 是 所 提问题偏离轨道时 , 教师却不能正 确对待 , 或是 不耐烦 , 或 是 让学 生 课 下 自己 看 书 ,或 是 直 接 在 课 堂 上 批 评 学 生 没 有 认 真 听课 , 因此 学 生 在 质 疑 时 会 有 所 畏 惧 、 有 所 顾 虑 。这 实 际 上 是 教 师 的观 念 没 有解 放 , 未 能 营造 适 宜 学 生 质 疑 的环 境 。 新 一 轮 课 程 改 革 要 求 我们 彻 底 摒 弃 过 去 那 种 “ 一言堂 ” “ 填鸭式 ” 的教 学方式 , 注 重 学 生 主体 性 的 发 挥 , 注重学 生质疑能 力的培养 . 让 课堂 教 学焕 发 生 命 活 力 例如 , 在学 习减 法时 , 我 首 先 出 示 了 商 店 一 角 的 物 品 及 价格 , 问学 生 : “ 你们 可 以 提 哪些 加 法 和 减 法 算 式 呢 ? ” 学 生 在 思 考 后 提 了 如 下 问 题 : 1 本语 文 书 比 1 本 数 学 书 贵 多 少 元 ?l 本语文书和1 本数 学 书 一共 要 多 少 元 钱 ? 1 本数学书 比1 个 笔 记木 贵 多 少 钱 ? 买 1 本 数学 书和 1 个 笔 记 本 一 共 要 多 少 钱 ?等 等 。 这 些 问题 巾 有学 过 的 加 法 问 题 . 学 生 根 据 以前 所 学 的知 识 就 可 以 解 决 : 也 有 些 问 题 是 学 生 通 过 自 己 积 极 思 考 提 出来的 , 他们 渴望将 这些知识 弄 明 白, 因此 能 积 极 主 动 地 学 习 和探 索 。 二、 科 学有 效 地 引 导 。 让 学 生 善 于 提 问 我 从 事 多 年 的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非 常 重 视 学 生 质 疑 能 力 的培 养 , 深知 “ 问 题 意识 ” 是 学生 创 新 的 动力 . 课 堂 教 学 的 成效 , 不 存于 教 师讲 了 多少 知 识 , 而 在 于 学 生 问 了 多 少 为 什 么 。课 堂 上 , 我 激 励 学 生 提 问 题 . 并 教 会 学的 生 日是 一 年 一 次 . 而 过公历 的生 1 3要 四 年 一 次 。 这 是 为 什 么 呢 ? 同 时 提 醒 学 生 可 以 回家 找 几 张 不 同 年 份 的 年 历观 察一下 , 看 能不能发 现什 么。第 二天上 课 时 , 学 生 根 据 自己的调查实 践 , 纷 纷 提 出 了不 同 的 问 题 : 为 什 么 有 的 月 份 天数 多 , 有的月份 天数少 ?每月 天数 的变化 有什 么规律 吗? 为 什 么 二 月 份 的 天 数 比 较 特 殊 ?这 些 问 题 实 际 上 就 是 本 节 课 设 定 的 教 学 目标 ,学 生 在 解 决 自 己发 现 问题 的 过 程 中 完 成 了教学 任务 。 2 . 处处 留心 , 从 生活 中发 现 问题 。 数学来源于生活 , 生 活 中处 处 有 数 学 。 为 了 在 学 生 学 习数 学 知识 的 同时 . 初 步接 触 和 逐渐 掌握 数 学 思想 , 不 断 增 强 数 学 意识 , 就 必须 在 数 学 教 学过 程 中 加 强 实践 活 动 , 使 学 生 有 更 多 的机 会 接 触 生 活 和 生 产 实 践 中 的数 学 问 题 .认 识 现 实 生 活 中 的 问题 和 数 学 问 题 之 间 的 联 系 与 区别 。教 学 中我 积 极 引 导 学 生观察身边的事和物 . 养成质疑 、 提 出问 题 的 习 惯 。 由于 小 学 生 的生 活 经 历 有 限 。 知 识 积 累少 . 在 实 际 生 活 中往 往 会 与 所 学 知识产生认知上的冲突 . 这也是学生产生质疑 、 提 出问 题 的 良 机, 我及 时给 予 了相 应 的 指 导 。 例如 , 在 学 习 了 比 的知 识 后 , 对于“ 比 的后 项 不 能为 0 ” , 部 分 同学 发 现 在 球 类 比赛 中 时 常 会 出现 1 : 0 或2 : 0 之 类 奇 怪 的情 况。 在 此 情 况 下 就 要及 时表 扬 这 些 细 心 的 同学 , 鼓 励 学 生找 出 生 活 中 类 似 的 问题 。 教 师不 必 立 即解 释 , 而要 让 他 们 自己学 会 查找资料 , 找 出 问 题 的答 案 。 三、 提供质疑素材 。 给 学 生 设 置 悬念 著 名教 育 家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说 : “ 当一 个 年 幼 的人 不 是 作 为 冷漠的旁观者 , 而是作 为劳动者 , 发 现 了许 许 多 多 个 为 什 么 , 并 且通 过 思 考 、 观 察 和 动 手 而 找 到 这 些 问题 的答 案 时 , 在 他 身 上 就像 火 花 燃 成 火 焰 一 样 , 产 生 独 立 的 思考 。 ” 培 养 学 生 的 质 疑 能力 , 关 键要 靠 老 师 的 引导 。 教师 要 根 据 教 学 内容 精 心设 计 教 学过程 . 特 别 是 在 新 旧知 识 连 接 处 、 教 学 的重 点 和 关 键 处 , 提 供素材 , 有 意 识 地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把 需要解决 的问题 , 有 意 识地 、 巧 妙 地寓 于各 种符 合 学 生 实 际 的 知识 基 础 之 中 , 在 他 们 的心 理 上 造 成 一 种悬 念 。 通 过 引 导学 生 观 察 、 讨论 、 研究 , 从 而 产生疑问 , 提 出 问题 。 四、 留 给学 生 足 够 的 质 疑 问 难 的 时 间 在 教 学 中 留 给 学 生 思 维 的 空 间 。很 多 教 师 对 培 养 学生 质 疑 的重 要 性 是 知 道 的 。 但是往往一进入课堂教学 , 急功 近利 的 思想就抬头 , 放手让学生寻疑 、 质疑 、 探讨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 不 如 以 我 为 主演 示 , 讲解 。 很 快 得 出 结论 。这 种 观 念 如 果 不 改 变 ,那 么 学 生 就 不 可 能有 时 间 去 质 疑 ,质 疑 习惯 就 不 可 能 养 成 。 学 生 能 够质 疑 。 关键在于教师能提供质疑的机会和时间。 在 这 里 教师 有 必 要 多 留几 分 钟 让 他们 质 疑 。 总之 , 一线数学教师应努力呵护学生的质疑能力 , 在 数 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意识”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中,善于发现问题,并驱动其运用已有知识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状态。
它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
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探索、创新、发展。
实施新课程标准,就要让学生学会问问题、意识到问题的存在。
这不但能产生思维的动力,而且决定思维发展的方向。
可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显得十分重要。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呢?一、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放在教学的首位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教育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和世界全球化进程对教育提出的新课题。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把学生推到主体位置。
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师生在课堂上的角色。
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室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教师要能与学生平等交往,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造潜能以及好奇心所引发的”问题”潜力,正确看待每个学生的提问。
教师也要学会倾听,敢于用实事求是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异想天开,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勇于提出各种新奇的数学问题,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差异。
要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要”以知识为本”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学生学会”转向”教学生会学”,把课堂当成师生生命价值的构成部分。
二、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数学质疑主动性《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的数学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学有用的数学,学生有了学习欲望,才能投入地学。
为此,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数学问题就在自己身边,就在自己的生活中。
关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的策略
之间心理距离是不同的, 老师提问也不能“ 一刀切” , 对于难
度较大的题 目可让优秀生来回答 , 对于难度一般 的题 目可
以让 中等生来回答, 对于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后进生来回答 , 让人人学有所得 , 人人都有成功的体验, 每个人都能得到发 展。如 : 在教 《 圆的面积》一课时, 可按学生的实际学习能
问题的能力 , 从而实现 以“ 教” 为中心到 以“ 学” 为中心 的转
换, 突 出学生在学 习过程 中的主动性。 《 网络技术应用》 课程知识量大 、 概念 多、 前后知识相互
交叉联系紧密, 且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 而法学专业的学
生本身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背景知识较少 , 从而在理解 其抽象概念和原理 时常常会遇 到很大 困难 。因而 , 在教学 过程 中, 以多媒体教学为主,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有效突出重 点和难点 。 同时, 为 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 我们 采用“ 实例化教学” 方法 , 主要针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通过适 当的方式把抽象的 内容具体化 。 针对我校法学专业 大部分学生有笔记本 电脑 的情 况, 在某些实践性较强的章 节, 要求同学将笔记本电脑带到课堂上, 老师边讲解学生边
学探 索[ J 】 . 素质教 育论坛 , 2 0 1 1 ,1 5 5 ( 6 ) : 1 5 . 1 6 .
( 贲任编辑 全
玲)
6 3
@
黔 @
N
出 圆面 积公 式 的推 导过 程 吗 ?( 中等 生回答 ) ( 3 ) 你还 可 以用 其 他方 法 推导 出圆 的面积 公式 吗 ?( 优 等 生回答 ) 这样的问
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 要 借 助利 用 学 生 的好 奇 心 的源 泉 和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老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有效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框架,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下面是一些关于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提问要具体而有针对性。
老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要具体地考虑问题的对象和问题的范围,避免提出模糊的问题,这样就可以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可以针对某一道数学题目提问学生,或者在讲解某一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可以提出具体的例子和情境,向学生提出具体的问题。
这样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提问要注重引导性和启发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他们发现问题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引导学生从中总结规律和解决方法。
当讲解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提出一些类比的情境和问题,让学生进行类比思维和推理,从中发现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提问要注意多样性和灵活性。
老师在提问的时候要尽量多样化,让问题多角度,多维度地展开,让学生有更多的思考空间和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实际问题、抽象问题、逻辑问题、推理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全面的锻炼。
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策略
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策略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自我挑战和进步的表现。
然而,随着教育体制日益注重“应试”,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却逐渐被忽视和淡化。
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能力,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包括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等。
首先,为了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学校和教师需要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去质疑。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讨论、辩论或思辨性的活动来刺激学生的思考和质疑,让学生从课程中感受到思维的冲突与碰撞,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案。
在课堂上,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质疑,支持他们勇敢表达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思考并参与学科的探究。
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关键。
学生的质疑能力需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得以培养。
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技能,包括自主探究、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等。
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合作学习、项目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机会选择和制定学习任务、寻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
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寻找答案的途径和方法,提供不同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另外,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也是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有效策略。
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得到广泛的知识和信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学校和教师可以引入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参考资料,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背景下进行探索和质疑。
此外,利用新技术和媒体,在教学中加入适当的互动和游戏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学生质疑问难能力培养的必要条件。
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可以增加学生自信心和勇气,鼓励他们勇于质疑并追求真理。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积极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作者:刘奇来源:《当代教育探索》2013年第10期提倡学生质疑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好方法,也是学生自能学习、创新学习的重要标志。
下面谈谈本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听教师议论:现在的学生太懒了,不会也不问,真拿他们没办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哪怕是错误),不敢向教师质疑,更不敢向课本质疑。
时代要求教师必须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质疑,发动学生积极思维,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明白道理。
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出示“某车间去年加工一批零件,结果10个月超产30%,照这样计算,去年一年可超产百分之几?”学生受“照这样计算”的干扰,按常规解为:30%÷10×12=36%。
教师明确指出这种解法不对。
这时学生的质疑就如饥似渴,而教师的释疑则如降甘露。
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很快接受了“(1+30%)÷10×12=36%”的正确解法。
教师在教学中抓住一个“巧”字,掌握一个“活”字,根据具体情况,积极创设情景,学生就乐于将自已的疑惑提出来。
另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还要对学生的质疑有充分的考虑,做到心中有数、“案”中有人。
给学生的质疑创造良好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
二、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
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首先,教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双差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质疑问难
2帮助 学 生 明 确 质疑 问难 的 目的 .
,
没 有 真 正 理解 或不 求 甚 解 。第 二 ,
学 生 不 会 质 疑 问难 , 主要 在 于学 生 不 知 道 质 疑 问难 的 目 的 。针 对这 一 现 象 , 往 往在 学 生 质 疑 问难 之 前 , 不 急 着让 我 并
去 。 我 在 教 学 中 总是 鼓 励 学 生 多 问 , 前 要 问 , 上 要 问 , 课 课 学 完 课 文 后 还 得 问 。还 让 他 们 通 过 民主 评 议 , 选谁 是 最 爱提 评 问 、 会 提 问 的学 生 , 予 以表 扬 。长 期 坚 持 下 来 , 生 逐渐 最 并 学 养 成爱 提 问 的好 习惯 , 习就 会 主 动 积 极 。 学
口算加减法” 这一 内容的教学 中, 教师先复 习了“ 数的组成” 和 “ 整十 数加 减 法 的 口算 方法 ” ,然后 设疑 :小朋 友们 都 知道 , “ 我
们 常 常 可 以利 用 旧的 知识 去 学 习新 的 知识 , 那这 些 旧知 识 对
使学生渐渐失去了质疑 问难的兴趣 。
2学 生质 疑 问难 的 目的不 明 确 .
教学在线
论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法
9]
有 时提 出的 问题太 简 单 ,没 有 思维 价值 ,有 时冥 思苦 想 ,提 不 出 问题 ,这 就 需 要 教 师 的 引 导 , 也 就 是 教 师 要 教 给 学 生质 疑 的方 法 。数 学教 师可 以从 以下 几方 面入 手 ,提 高学 生 的质疑 能力 。 1 教给 学生 寻找 疑 点的方 法 . 教 材 中有 很 多知 识 点可 以 引导学 生 针对 所 学知 识 提 出 问题 , 这 既有 利于 学 生对 知 识 的理解 ,又 能培 养学 生 的质 疑 能力 。教师 呢? 要 教会 学生 质疑 在 新 旧知 识 的衔 接处 、学 习过程 的困 惑处 、法 则 营造 轻松 自由的气 氛 ,让学生 敢 于质疑 规律 的结论 处 、教 学 内容 的 重难 点处 ;概念 的形成 过程 中、算 理 民主 和谐 的 教学 氛 围是 学生 积 极主 动性 发挥 的前提 ,它 能消 的推 导 过程 中 、解 题 思路 的分 析 过程 中 、动 手操 作 的 实践 中等 。 除学 生 的紧 张心 理 ,使 学生 处于 一种 宽 松 的心理 环 境 中 。课 堂 教 还要 让 学生 学会 变 换视 觉 , 既可 以从 正 面 问,也 可 以从 反 面或 侧 学 过程 中, 教师应 创 设轻 松 活跃 的 交流 氛 围 ,激 发 学生 思考 质 疑 面 问, 即无处 不可 生疑 ,无 时 不可 生疑 。 的兴趣 。学 生在 学 习的过 程 中 ,常常 会 在原 有认 知 基础 上 发现 新 2 鼓励 学 生善 于表 达 自己的疑 惑 . 的 问题 或对 某 个 问题 有 自己独 特 的见 解 或者 会在 原 有 的认知 基础 在 数 学 教 学 中 , 教师 要鼓 励 学 生质 疑 问 难 , 把 学 生 引 入 问 上 突然 领 悟到 一个 新 道理 ,产 生 一种 新 思维 。这 些 都是 学 生思考 题 的天地 ,让他 们 各抒 己见 ,这样 ,学 生就 会觉 得 学 习数 学很 有 过 程 中思 维产 生 的 “ 创新 ”火花 , 也是 问题 的源 泉 。学 生心 情 舒 趣 。一 开始 学生 提 的 问题有 的不得 要 领 ,有 的只 言 片语 ,有 的浅 畅 ,就 能迅 速 地进 入 学 习的最 佳状 态 , 乐于 思维 ,敢 于质 疑 。因 显 幼 稚 。教 师 在 关 键 时 要 扶 一 把 、 送 一 程 , 采 取 低起 点 、严 要 此 ,教 师要 与 学 生角 色平 等 ,变 “ 言 堂 ”为师 生互 动 。在 课堂 求 、勤训 练 、上 台 阶的 策略 ,循 循 善 诱 、不厌 其 烦 ,使 学生 一 步 一 上 教师 要 以饱 满 的热情 、真诚 的微 笑 面对 每 一位 学 生 ,特 别 是对 步地 努 力 ,学 会用 恰 当 的语言 表 达 自己的 疑惑 ,进 而 达到 问得 学 困生 更应 该 倾注 爱心 和 耐心 ,使 其深 刻 地感 受 到教 师 的厚 爱和 巧 、 问得精 、 问得新 、 问得有 思 维价值 的 目的 。 关注 ,真正 体 会到 自己是 学 习的主 人 ,从 而缩 短 师 生间 的心 理距 培 养 学生 的质 疑 能力 ,其 目的 是培 养 学 生的 探究 精 神 ,培养 离 、角 色距 离 ,建 立朋 友 式 的新型 师 生关 系 学 生只 有 在长 期 的 他 们 的敏捷 、灵 活 思维 能力 。通 过 情境 的创 设引 导学 生 质疑 ,不 学 习过 程 中敢 于思 考 、敢于 发 问 ,质疑 的兴趣 才会 越 来越 浓 厚 , 仅 培养 了学生 的 学 习兴趣 ,同 时活 跃 了课 堂气 氛 ,提 高 了课 堂教 创新 思 维才 会 得 以发展 。我 在 课堂 教 学过 程 中, 一贯 采用 平 等 、 学 效果 。小学 数 学教 师在 教 学过 程 中应 强化 学 生 的质 疑 能力 的培 民主 的 方法 激 发学 生质 疑 的兴 趣 ,并对 每 节课 每 个学 生质 疑 的次 养 ,努 力 实现 学 生与 教材 、与教 师 、与 同学 、与环 境 等 相关 课程 数 、问题 的质 量做 以记 录 、评价 ,鼓 励学 生积 极参 与质疑 。 要 素 的互动 ,带着 疑 问去 听 课 ,带 着疑 问去 寻 求解 题 的方 法 。只 二 、创设 质疑 的情境 ,让学生 “ 问 ” 愿 有这 样 ,教 学 目标 才会 更 明确 ,教 学效 果才 会 更 明显 。 个好 的 问题 情 境可 以起 到 “ 石 激 起 千 层 浪 ” 的效 果 。 一 “ 问题情 境 ”可 理解 为 一种 具有 特 殊意 义 的教 学环 境 ,它 能激 发
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策略
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 , 源于生活的问题有利于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由趣生疑 , 由疑点燃思维的火花 , 使学生产生好奇 , 由好 奇引发思考 , 进而使学生兴趣 盎然地探究问题 , 并探求答案 。 ( 2 ) 在合作交流 中获取数学问题
课 堂上 应 鼓 励 学 生提 问题 , 并 逐 一 加 以解 决 , 以
等底等高 的棱锥展开实验 , 发现规律之后 , 教师不必
马上 着手 推 导 出公 式 , 可 鼓励 学 生质 疑 问难 : ( 1 ) 为什
问, 你 问我答 的争辩 , 从 而增强 了对新知识椭 圆的理 解。 这样 , 教师不仅授人以渔 , 而且授人以“ 欲” , 学生
学 习数学 的兴 趣 就更浓 了。
质 。教 师也 要 肯定 学 生 提 出问题 的价值 , 鼓 励 学 生树 立 自信 心 , 学生 “ 提 出一 次 问题 , 就 是一 次进 步 ” , 相信 学 生会 提 出最优 秀 的 、 最 有价 值 的问题 。 3 .指 导提 问的技巧 , 让 学 生善 于提 问 数 学教 师 可 以 引导 学 生 采 用 “ 反提问” 的 方式 进 行 课 堂 提 问 。常 言 道 “ 善 于提 问 的学 生 , 才 是 好 学 的 学生” 。 因此 , 提 倡学 生 大胆 发 表 自己的看 法 与 主张 , 给 学生 积极 思 考 的 时间 和空 间 。 比如 学完 “ 数列” 后, 可 引导 学 生从 函数 的角 度去 理解 数 列 , 如 果将 函数 的 自变 量 取 为正 整 数 1 1 , 则 可 知 数 列是 函数 的一 种 特 殊
动地思考。在课堂教学 中我们充分利用教材 内容 , 运 用直观形象的具体材料 , 设置问题情境 , 激发学生对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研究中,提出问题要比解决问题难得多,意义也大。
”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生的问题意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
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倡导“思维无禁区”,对学生的问题认真对待,不能使其“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结合教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优良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适宜的环境,使学生“敢问”。
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
学生天生好奇心重,求知欲旺盛,这正是问题意识的表现,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个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独立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出错,允许改正。
让他们充分披露灵性、发展个性,敢于质疑。
二、创设质疑的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及培养,不仅依赖于知识和能力的基础,而且还要依赖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因此,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里特点,创设新奇别致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致身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先让学生拿出纸平均分后,再涂一涂。
1/2、1/3、1/4、1/5,再到1/4、2/4、3/4、4/4,然后将学生的作品贴在相应的分数旁。
最后让学生观察各图与分数、分子与分母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提问、再观察、再提问,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摘要:学问,学问,要想学好,就必须会提问,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在这一过程中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本文将围绕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意识策略一、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虽然我们都知道培养学生能提问、会提问的重要性,但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学习由于受到教材的束缚、应试教育的困扰以及教师的素养局限等方面的影响,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甚至不敢质疑,即使学生解题能力很出色,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却非常薄弱,他们普遍缺乏批判、怀疑精神,问题停留师生一问一答上,学生只知道回答老师的问题,片面地迷信权威。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应该从环境的营造入手,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从内心里不再畏惧数学。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新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这就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为中心,一切必须围绕学生开展,要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上,走下支配课堂空间的权威地位,化身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认知,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认真倾听学生提出的哪怕是非常简单的问题,保护学生质疑的萌芽,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积极创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会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教学氛围。
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学生自身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内在的探索需求。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让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平台,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很可能会出现偏差,质疑的方向也许会朝错的方向发展,甚至会出现钻牛角尖的情形,作为教师一定要先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质疑没有错,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在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下思考问题,提出并解决问题。
老师要怎么针对小学数学进行提问
老师要怎么针对小学数学进行提问课堂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的思考,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很多老师并没有掌握这项能力,导致学生不喜欢提问,甚至厌恶,这就要求老师提高自己的提问水平,提高教学效率。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一、提出针对性问题数学是一个促进思维发展的学科,大多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
而提问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
所以,提问所设计的问题不能广而泛,应具有针对性,设计的问题应对应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考虑学情,结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保障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应用。
小学生的大脑尚处于快速发育阶段,其逻辑思维能力远未达到成年人的水平。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以成年人的思维方式去考虑他们,而应该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小学生现有逻辑思维能力和年龄特点,从易到难设计问题。
一个较难的问题,需先提出与之相关的较简单问题,再慢慢由浅入深,帮助学生逐步掌握。
比如在学习退位减时,引导学生分单根小棒不够分怎么办?需要从将整捆小棒拆开再来分,再回到列竖式不够减时怎么办?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逐渐增加问题难度来促进学生思考。
二、提出有趣的问题数学是一个非常具有逻辑性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认知能力相对较差,往往需要教师将教材内容情境化和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思考。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适合的教学内容中增添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等,通过情境问题提出相关问题,学生将更会乐于思考,成为课堂的主人。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数学课堂上提问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应扩大范围,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当提取本土教材资源,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大大增加,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将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想问题。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心得体会我们的数学课堂,不同于初高中那样枯燥乏味,缺少思考与创新,而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我认为,要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采取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有效提问,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标明确,适当引导目标明确是实现有效提问的前提。
因此,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教师应该明确地把握提问的方向和目标,尽可能地把复杂抽象的概念简单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一些具体形象的感性材料对数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比如,在讲述平行四边形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出图片“三角形和梯形”,让学生通过这些简单明了的图片说一说什么叫平行四边形。
再如,在讲述线段时,可以用手比划两条线段的长度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线段的定义,让学生清楚线段的特征,从而使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部分知识。
现在的数学课堂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一味地灌输,缺少互动,使得许多学生都失去了对数学课堂的兴趣。
在课堂提问时,教师应该注意随时调整提问的方向和难度,根据学生的反馈来合理地改变教学重心,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将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地学习,轻松地获取知识。
2、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创新能力创造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之一,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在课堂提问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不仅能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巧妙地融入自己的思想,还能通过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求知的一种欲望。
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进数学课堂,一方面能够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从而促进他们自觉地学习数学知识;另一方面也能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勇于提出质疑,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策略[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课程以提高每个学生的素养为总目标,在课标中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如学生不会质疑,那怎么会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呢?因此,学会质疑,在小学课堂中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质疑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1、创设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敢问”任何知识的获取只有通过学生主动的参与、自主的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和探索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产生想要急于弄清问题的欲望。
首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在学生主动提出质疑时,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问题的质量高低,都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告诉他们能站起来提问就是好的开端,是勇敢的表现。
其次,增进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教师要以微笑的面容、期待的眼神、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从而打消学生的惧怕和隔阂心理。
第三,尊重学生的提问,让学生在自由、安全的心理氛围中敢问、主动问。
在课堂教学中,要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便于学生通过自学能够提出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于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其他学生解决(对于学生不能解决的,教师当场加于解决),这既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生的提问不论大小、难易、对错,教师都应加以鼓励和表扬、修改和指正,切不可轻易否定而打击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扼杀学生丰富的形象力和宝贵的好奇心。
2、设立“最佳质疑奖”。
教室内设立质疑荣誉角,引导学生愿疑,每天公布敢于质疑的优秀学生名单和学生有价值的问题,每周评选“最佳质疑奖”。
“最佳质疑奖”让学生打开了善于思考的大门,学会在学习过程中寻找问题、挖掘问题,养成了爱问、好问、乐问的习惯。
二、加强系统的质疑训练,使学生学会质疑。
1、关注质疑对象,敢于质疑第一,向教师质疑、向课本质疑教师不要怕学生提问题,要学会欣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思路,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怀疑意识鼓励学生对课本、对教师的质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
闰俊华
质疑 是开 启创 新之 门的钥匙 。世 界 上许 多发 明创 造都 源 于疑 问 。鼓励 学 生质 疑 问难 ,发挥 学 生主 体作 用 ,不仅 符合 现代 教学 论 的思想 ,也是培 养创 新 思维 、提 高数 学课 堂 教学 效率 的一 个 重要举 措 。那 么 ,在课 堂 教学 中如 何培
地 参 与 到 认 知 活 动 中 , 自 己去 发 现 问题 ,提 出 问 题 , 掘 、外延 的拓 展上 质 疑 。例 如 ,在 教学 “ 数 的意 义 ” 分 解 决 问题 。要 做 到 这 点 , 就 需 要 教 师 创 设 “和 谐 的 情 时 ,引 导学 生对 分 数含 义 的 关键 词质 疑 ,如 “ 为什 么 单 境 ” ,让 学 生敢 于 质 疑 。 如 果 课 堂 的教 学气 氛 过 于 严 位 ‘ ’的 ‘’字 要 加 引号 ? ” “ l 1 计算 ”有 没 有更 简便 肃 ,学 生 就容 易对 教 师产 生 恐惧 而 不敢 提 出 问题 ,抑 制 的方法 ,在 “ ”字上 下工 夫质疑 。 理 了学生 的思维 。
动 学 习的积极 性 。 引 导学 生 逐步 由 “ 多而 杂 ”变 为 “ 而精 ” 。只要 引导 少
其 次 要 努 力 为 学 生 创 设 问题 情 境 。 创 设 问题 情 境 得法 ,学 生就 能有所 发现 ,逐渐 学会质 疑 。 的核 心是 要求 教 师创 设 出 “ 平衡 ”的 问题 情境 ,让学 3 引 导 质 疑 ,使 学生 善 疑 善 问 不 生在 心理 上造 成 一种 悬 念 ,使 学 生 的注意 、记忆 、思维
目前 的课 堂 教 学 中 许 多 教 师 还 是 串 讲 串 问 ,牵 着 学 生 而 让学 生会 学 才 是 目的 。要 让 学 生敢 问 、乐 问 ,但更 应 走 ,没有 留给 学 生积 极 思维 的空 间 。要将 “ 质疑 ”引入 该 让他们 会 问。要 使 学 生认 识 到不 会 问就 不会 学 习 ,会 课 堂 ,教 师首 先 要更 新观 念 ,明确 提 问不 仅 是教 师 的权 问才 是 具备 质 疑 能力 的重 要 标志 。从心 理 学 角度 说 ,好 利 ,更 应 该是 学 生 的权利 。教 师应 引 导学 生在 学 习 新知 问和 好奇 是 儿 童 的天 性 ,是 儿童 求 知欲 的表 现 。教师 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教学中质疑问难的基本策略
作者:范淑敏
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4年第06期
摘要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创设和谐气氛,创设生疑情境,把学生引入到数学问题的天地,让他们各抒己见,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益。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问难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
”学习中常有疑点和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发现,常有创新。
如何充分鼓励学生进行质疑问难?现谈谈自己的一点理解。
1创设和谐气氛,使学生敢于质疑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或缺的氛围。
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达到和谐、融洽的境界,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变得活跃、流畅,学生个体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有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
学生的创新欲望被激活了,创新的见解也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2创设“生疑”情境,使学生乐于质疑
在教学“对策问题”时,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古代有一个国王叫齐威王,他很喜欢赛马。
有一次,他和手下一个叫田忌的大将赛马。
第一次赛马,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三场都输了,以0比3惨败。
第二次比赛,他们还是用刚才的马,只是田忌调整了马的出场顺序,结果却轻而易举地赢了……”还没等老师说完,一个学生就举手问:“老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很想知道结果产生的根源,就会有疑而问。
因此,我们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把问题隐藏于情境之中,引导他们去研究问题,探索问题,变被动的学为主动的学,那么学生的创新机会就孕育而生了。
3指导质疑方法,使学生善于质疑
通常,质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批判性质疑。
教材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看似矛盾的地方,对于此类现象,我们教师要及时肯定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勇于质疑的精神,并适时抓住教材的矛盾处,加以适当点拨,使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更进一步。
(2)探索性质疑。
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出了一道练习题“一根铁丝正好可以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
现在如果要围成一个长为10厘米的长方形,长方形的宽是几厘米?”很多同学都采用了如下两种解法:8€?€?-10=6(厘米);(8€?-10€?)€?=6(厘米)。
这时,教师启发学生问:“你们还有不同的解法吗?”结果,一名学生想出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方法:长方形的长与宽是从原来正方形的边长变化来的,一条边长变成了长时增加了10-8=2(厘米),另一边长变成了宽时就要减少2厘米,也就是8-2=6(厘米)。
听了这位同学的方法,大家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学习已进入到深层次探索阶段,教师要适时启发学生抓住一些关键处思考,多给学生发表独立见解的机会,对于求异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这样能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就会闪烁创造的火花。
明白了常见的质疑方法,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把握时机,引导他们围绕中心、多角度、有顺序地提问,把学生的质疑积极性纳入到预定的教学轨道,使质疑更有目的性和实效性。
(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
如学生在预习“分数与除法”时,就产生了“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分数的分母为什么不能为0?”等疑问;又如学生在预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提出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真分数和假分数有什么特征?”等问题。
笔者就是从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引入课堂教学的,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引导学生在课题上质疑。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设问:“什么叫体积?”“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体积与面积有什么区别?”“怎样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等。
这些问题恰恰是课堂教学的重点,是极具研究价值的。
(3)引导学生在重难点处质疑。
如在教学“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时,许多学生已经知道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进率是1000,但他们不知道进率是1000的理由。
因此,我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你们能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吗?”然后通过学生将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平均分,或将棱长为1分米的小正方体转化成棱长为10厘米的小正方体再算体积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的理由。
在学生探究、尝试的过程中,加深了他们对教材重难点的理解,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挖掘了他们的创新潜能。
(4)引导学生在教学后质疑。
如在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后,有学生提问:“我手中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怎样计算?”此时,教师无需急着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反问一句:“我们目前只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对于这个不规则的物体体积你们认为该怎样算?”学生们马上就兴趣盎然了,经过争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将橡皮泥做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
形状,再量出它的长、宽、高,就可以求出它的体积了。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联系已学的知识,很好地解决了新问题。
4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质疑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当教学进入练习之前,他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老师,多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全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
面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这位老师首先让大家猜一猜“从高位减起”是不是可行,当学生的意见不一、产生矛盾冲突时,再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作为新的探索材料。
接着这位老师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
在组织交流时,他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其过程是循循善诱、步步到位。
使学生经历了“猜想——论证——实践——结论”这样一个认知过程,体现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学的最后,这位老师通过问题“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
这样的结果,既使学生认识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同学留下一丝一毫的伤害痕迹。
试想,如果这位老师事先把课堂安排得毫无余地,那学生这个颇具创新色彩的提问和想法在课堂上还有闪光的可能吗?
质疑是探索新知的开始,许多重大的科学成果都是在质疑的引导下,通过创新思维最终实现的。
牛顿从质疑“苹果为什么要落到地上”开始,最后发现了地球引力。
质疑问难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摇篮,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提问、敢于怀疑,切实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不久的将来,也许从中会出现另一个“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