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

合集下载

论新时期传统戏曲的传承策略——以越剧为例

论新时期传统戏曲的传承策略——以越剧为例

001[摘 要] 戏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方式之一。

不同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风土人情环境孕育出了千姿百态的地方戏曲形态,也催生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越剧就是这般应运而生。

但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与全球化的深度推进,传统戏曲的传承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背景下,需要深入探讨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戏曲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以越剧为研究案例,总结分析其在传承过程中的困境与传承策略。

[关 键 词] 越剧;传承;新时期;戏曲论新时期传统戏曲的传承策略——以越剧为例赵 悦一、越剧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被誉为“江南戏曲奇葩”的越剧,于1906年起源于浙江嵊县,即今天的浙江省嵊州市。

由民间小调的曲艺样式演变成戏曲形态,经过百年历程,发展成为享誉海内外、跻身于全国五大剧种之一的戏曲剧种。

音乐唱腔是代表本剧种艺术特色和区别其他剧种最明显的标志,越剧音乐当然也不例外。

越剧经历了“落地唱书”“小歌班”“女子越剧”等阶段,随后在1942年袁雪芬发起的新越剧改革中,其剧种日趋稳定成熟,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

之后经历改革开放,越剧的历史跌跌撞撞向前推进。

到2006年,越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起源正好百年的它再一次高调地进入了大众视线。

可21世纪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和文化多元化趋势的冲击下,越剧呈现出剧院减少、剧目减少、演出演员减少等局面,出现了萎缩态势。

二、越剧在戏曲大环境中传承所遇到的困境(一)在时代背景与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戏曲界自身对传承经典剧目的价值与意义丧失了基本的信心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戏曲危机大背景下,反传统的观念和理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普遍认为戏曲危机的关键原因就是过于守旧。

既然认为危机的根源在于观众厌倦了传统经典和传统表达,那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用具有“现代面貌”的新剧目替代传统戏。

尽管当年也有强调现代戏要“戏曲化”的声音,但是在有关“戏曲化”和“现代化”的争论中,后者的声量明显要超过前者。

越剧魅力:历史、唱腔、表演与传承

越剧魅力:历史、唱腔、表演与传承

越剧魅力:历史、唱腔、表演与传承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其发展历程丰富多彩,充满艺术魅力。

以下是越剧的概述、历史发展、唱腔、表演艺术、经典剧目、传承与保护等方面的介绍。

一、越剧概述越剧是中国戏曲中重要的剧种之一,以其优美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越剧流行于浙江、上海、江苏、福建等地区,是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越剧以唱为主,以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表现手段,通过细腻的情感和音乐化的语言展现出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二、历史发展越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时期,由嵊县一带的地方戏曲形式——嵊腔发展而来。

嵊腔在发展中不断吸收其他戏曲形式的精华,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越剧。

20世纪20年代,越剧进入上海,受到了广泛欢迎,成为了当时中国戏曲界的明星。

随后,越剧的表演风格和形式不断发展完善,出现了众多著名演员和剧团,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唱腔越剧的唱腔优美动听,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越剧的唱腔以平腔为主,旋律优美,婉转悠扬,富有抒情色彩。

同时,越剧的唱腔也具有高亢激昂的特点,能够表现出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此外,越剧的唱腔还吸收了其他戏曲形式的精华,如京剧、昆曲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唱腔体系。

四、表演艺术越剧的表演艺术独特而细腻,注重人物性格和情感的刻画。

越剧演员的表演讲究身段、手势、眼神、台步等各方面的配合,通过细腻的表演手法来刻画角色的内心世界。

越剧的表演风格以抒情为主,强调情感的表现和抒发,通过音乐化的语言和舞蹈化的动作来展现角色的情感和性格。

五、经典剧目越剧有许多经典剧目,如《红楼梦》、《西厢记》、《梁祝》等。

这些经典剧目在情节、人物塑造、唱腔设计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越剧艺术的代表之作。

其中,《红楼梦》是越剧的经典之作,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感表达,展现了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

这部戏至今仍然深受观众喜爱,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瑰宝之一。

六、传承与保护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越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越剧十三大流派介绍

越剧十三大流派介绍

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有十三大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点。

以下是对越剧十三大流派的简要介绍:
1. 袁派:由袁雪芬创立,唱腔婉转细腻,表演真切自然。

2. 尹派:由尹桂芳创立,唱腔深沉洒脱,表演刚健洒脱。

3. 范派:由范瑞娟创立,唱腔高亢激昂,表演富有激情。

4. 傅派:由傅全香创立,唱腔华丽婉转,表演细腻传神。

5. 徐派:由徐玉兰创立,唱腔高亢明亮,表演激昂奔放。

6. 戚派:由戚雅仙创立,唱腔朴实流畅,表演自然大方。

7. 王派:由王文娟创立,唱腔委婉柔美,表演细腻动人。

8. 毕派:由毕春芳创立,唱腔高亢激昂,表演刚健洒脱。

9. 张派:由张云霞创立,唱腔华丽婉转,表演细腻传神。

10. 吕派:由吕瑞英创立,唱腔清新甜美,表演自然大方。

11. 金派:由金采风创立,唱腔婉转柔美,表演细腻动人。

12. 陆派:由陆锦花创立,唱腔高亢激昂,表演富有激情。

13. 竺派:由竺水招创立,唱腔深沉洒脱,表演刚健洒脱。

这些流派各具特色,为越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每个流派都有其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经典剧目,以及袁雪芬、尹桂芳、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等著名表演艺术家。

这些流派的传承和发展,使得越剧成为了中国戏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越剧流派的传承与突破

越剧流派的传承与突破

血》 中的痛责 ,绝代艳 后》 《 中的冷 宫和著名 的三哭 , 香 即《 妃・ 哭头》《 、梁祝 ・ 哭灵》《 、梁祝 ・ 哭夫》 。袁雪芬并没有一副 天生的好嗓子 , 但她扬长避短 , 以情取胜 , 以情 动人 , 唱腔的 节奏变化多端 , 气口运用和力度把握 , 自 , 从容 如 韵昧十足 。 从上世纪 3 年代起 , O 袁雪芬共参演剧 目 1 多 出, 中 , 0 0 其 她 饰演的祥林嫂 、 祝英台 、 崔莺莺 、 花木兰 、 瑾等 . 秋 已经成为 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 创立 的袁派 . 她 对越剧旦角的唱腔发
蓝 而胜于蓝 。从越剧发展的百年历程看 , 正是因为其流派层
尹桂芳是越剧界另一位泰斗 级的人物 ,尹派创始人尹 桂芳是最早投入 “ 新越剧 ” 改革的明星 。 为越剧 的发 展做出 了重要贡献 。 4 0年代 , 尹桂芳经常看京剧 、 话剧的表演 , 视野逐渐开 阔。 感到必须对科班 的老套套进行改革 .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 展和观众的需要 ,她在继承竺素娥 等同行前辈精华的基础 上, 又向京剧小生名家叶盛兰 、 姜妙香等 求教 , 逐渐 形成 了
在前人}肩膀上 , 向 才能有更高 的成就 。 袁雪芬创立的袁派是
在 王杏花的唱腔上发展 而来 , 而戚雅仙 的戚派 , 金彩 凤的金 派是继承发展了袁派 . 并融入 了自身的特点 。其次 , 越剧 的 流派的形成还包含了剧 目、 唱念做打等多方面的因素 , 中 集 体现在演员塑造的艺术形象上 。 往往一个角色 。 就是一个 流 派 的代名词 。 例如说到王派 , 人们就自然想到王文娟塑造 的 林黛玉 , 而说到袁派人们就会浮现 出袁雪芬饰演的祥林嫂 。
14 年 。 雪芬开始尝试 进行越剧 改革 , 92 袁 主要 是因为越 剧

越剧的发展现状与传承趋势

越剧的发展现状与传承趋势

越剧的发展现状与传承趋势
越剧是中国的一种戏曲艺术形式,起源于江南地区。

越剧经历了从民间艺术形式到正式剧种的转变,在中国戏曲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越剧的发展现状与传承趋势如下:
1. 越剧在海外受到了较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学习和欣赏越剧,为越剧在国际上的传播和推广做出了贡献。

2. 国内越剧院团已经逐渐实现了从国有单位到市场化运作的转型,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3. 传统的越剧艺术形式得到了保护和传承,但同时需要结合现代化的舞台效果和技术,让越剧更适应现代观众的口味。

4. 越剧的演员队伍不断壮大,新晋演员也在不断涌现,但是对于传统越剧的传承需要更加注意。

5. 越剧的剧目、题材、经典剧本等方面也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以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总之,越剧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需要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和发展方向,将越剧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和更高的境界。

古代越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古代越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古代越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越剧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发源于苏州地区,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

越剧以唱为主,舞、表演等元素贯穿其中,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古代越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是越剧艺术发展的一条重要线索。

越剧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人的努力。

越剧艺术家们,从古代起便开始了对越剧传统的继承研究。

他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注重传统剧目的演绎、口传心授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

李香兰、陆锦花、黄梅莹、尹桂芳等跨越时代的越剧艺术家,都在艺术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代表了越剧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成就。

越剧艺术的传承中,传统唱腔的演唱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越剧的基本唱腔分为高拨、苏调、南调、中调等几种,唱腔的形式多样,但具有自己的独特特色。

传承人在继承越剧唱腔的过程中,注重技艺的传授和现代化表演手法的融合。

当今越剧艺术家,取舍传统中不完美的部分,加入新的编配和表演手法,取得了更多观众的认可。

如顾长卫的电影《大腕》中,尹桂芳的坚持传统唱腔的现代化表演方式,获得了电影制片人的好评。

越剧艺术在传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创新。

越剧的题材,从古时武侠小说、戏曲传统故事,到现代社会的生活题材,形式内容丰富多样。

如当今著名越剧《秦香莲》、《牡丹亭》等,都对传统唱腔和表演风格进行了改编、翻新,力求贴近现代观众,提升越剧的艺术价值。

同时,一些新生代艺术家也在将传统元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推陈出新,挖掘出许多新的表演艺术手法,让越剧艺术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和革命性。

越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一种艺术的延续与发展,也是一种文化的呈现和传承。

越剧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深度。

越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传承了古代越剧艺术的精髓,也为越剧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总之,越剧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既是一项艺术任务,也是一项文化责任。

传承人的努力和现代艺术家的探索创新,都将为越剧的艺术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与活力。

浅谈唱腔艺术的规定情境与创新

浅谈唱腔艺术的规定情境与创新

变化 中, 传达出敫桂英 因精神受到致命 的打击 , 神志恍惚奔 向 海神庙的心“ 神” 来, 这就是人物 的规定情境。 具体说 , “ 王” 字要唱念得冷 , “ 魁” 字要带有颤音 , “ 呀” 字 要念得虚 ,似敫桂英 的心在滴血 ; “ 贼 ”字要 把字头齿音念清 楚, 但 音量仍不要 强 , 唱念出被压抑 的内心苦痛 , 最后 的“ 子” 字延长音 , 要 唱念 得 由轻渐响 , 使敫桂英 内心深处 的血 泪 , 犹 如江河决堤的洪水 ,火 山崩裂喷 出的岩浆 ,化作一种反抗精 神。 这样依据人物性格和规定情境所处理 的程式化 , 就能使 唱 念和声 音造 型个性化 , 达到了“ 传神” 的境界 。 明代戏剧 理论 家王骥德 说 : “ 乐之 筐格 在 曲 ,而 色泽在 唱” 。( 王骥德《 曲律》 ) , 也就是说 , 好 的唱腔 , 要有演员卓越 的
艺 术论 丛
对喇
浅谈豫剧 团 许 昌市 艺 术 发 展 中心 许 昌 市越 调 传 承 中心
戏 曲演 员的唱腔要具 有字正 、 腔 圆、 板 准 的基本 功 , 目的 是运用 技巧 的魅力来 表现深刻 的内容 , 达 到“ 声情并 茂” 地塑 造感人 的艺术形象。 前辈艺术家在《 演 习部》 中强调 : “ 唱曲 , 宜 有 曲情 。 曲情者 , 曲中之情节也 。 ” 这个 “ 曲情” 不仅指的是唱词 的字面含义 , 还包括规定情境 中人物的心境 。 唱腔应因人物性 格、 规定情境下不 同的心情 , 而赋 以不 同的情感色彩。 有 的演员唱腔不够感人 ,往往是 由于只注意发挥声音 的 形式美 ,疏忽 了人物在规定情境 中的特定精神状态和心理状
态。
比如 , 有 一出现代戏 中 , 扮演一 位模 范人物 的演员 , 他在 抒发角色弥 留之际 的心绪时 , 唱腔 的旋律大多在 高音 区 , 而且 发音激 昂雄浑 , 色彩浓烈 , 影响 了人 物的塑造 , 也就难 以产生 感人的艺术效果 。 如果从人物病危这个基本的规定情境 出发 , 适当调整旋律的音区 , 唱法上渗入一些情感色彩 的音色 , 将会 增强这段唱的艺术感染 力 , 引起观众对 角色命运 的关 注。 唱腔的篇 幅 , 包括板 式的选定 , 和拖腔 的长短 , 因为 干系 到整个 的舞台节奏 ,所 以,也要从规定情境 出发来作全 盘考 虑。 除 了要与规定情境中角色的情绪相适应 , 同时还要符合导 演 总体 的节奏规划 。有 的演员 由于善唱而不考虑角色 的规定 情境 , 每逢唱段 就拖 长腔 , 耍高腔 , 因此拖滞戏 的节奏 , 使观众 不耐烦 , 同时也 损害了整体节奏感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演员要做到“ 声情并茂 ” , 首先必须弄清角色 的规定情境 , 然后通过对板式 、 唱腔 、 音色 、 节奏等音乐形象 的塑造 , 来体现 人物此时此地 内心的“ 情” 。 否则 , 嗓子再好 , 唱得再长 , 唱腔再

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以绍兴越剧为例

地方戏曲的传承与创新——以绍兴越剧为例

一、越剧发展现状(一)越剧专业人才培养及学习环境在浙江,当地对越剧的宣传和人才的培养比较到位,有越剧专业的学院也很多。

特别是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该校承担着为全国越剧界培养越剧艺术人才的教学任务,被誉为“越剧艺术家的摇篮”。

学校的前身是越剧之家,于1955年在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袁雪芬等积极倡导下创办而成。

这些学校或专业的毕业生会根据不同的能力和需求进入各个越剧团。

(二)政府推广方式多样,宣传力度加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作出重要讲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使戏曲界为之振奋的同时感慨着“戏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来了,这无疑代表着广大戏曲工作者对振兴民族戏曲艺术的期望和渴求。

不仅如此,2006年3月27日,时值中国越剧诞辰10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推进越剧事业的发展与振兴,由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主办的《越女争锋》等节目也很好地宣传了越剧艺术。

二、越剧的发展创新困境(一)越剧团数量少和受众群体老龄化虽然政府已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越剧的传承和发展,但越剧的前景还是令人担忧。

从20世纪60年代到如今,国营专业剧团数量从260多个减少到35个左右。

与此同时,越剧的观众越来越趋向老龄化。

就目前来说,越剧的受众群体年龄断层特别严重,亟须年轻观众。

而当代青少年对越剧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越剧受语言限制越剧起源于浙江绍兴,以嵊州话为代表的吴语进行传唱。

吴侬软语是越剧艺术的特色和标签。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语言艺术,使得越剧的传播受到了限制。

就目前来看,越来越多的浙江年轻人已经对吴语有些陌生,甚至完全听不懂,这对越剧的推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此外,对于不说吴语的人来说,越剧更是陌生,或许听说过这个剧种,但是听不懂台上的越剧演员们在唱什么,所以慢慢也就不太愿意再去深入了解。

(三)越剧剧目主题特点较为单一相对于其他剧种,越剧剧目的特点比较单一。

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

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

浅谈越剧流派唱腔艺术越剧流派包括剧目、唱、念、做等各种艺术因素。

集中体现在所塑造的典型艺术形象中,其中,唱腔所具有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因此人们称之为流派唱腔。

越剧的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

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独特风格,在演唱方法上则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由于各艺术家的师承、特长、情趣不同,所以即使同一个行当,演同一个人物,唱同一段唱腔,不同流派的艺术家也各有独创,使艺术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下面来谈谈几个越剧流派唱腔的特点:一、越剧徐派唱腔徐玉兰根据自己的嗓音特长,拉宽音区,大跨度的跳跃,使唱腔层次分明,刚劲有力,突破了原有的旋律结构,形成了自己唱腔特色。

1 扩展音区越剧的基本起音一般是低音的5音和1音。

徐玉兰则大多用低音的3音。

如《是我错》“已丢面目半点无”,第一个音就是低音的3,向下降了三度。

最高的音可以到高音的1,如《金玉良缘》的“满意的事”的“事”字就比一般唱腔高了四度。

这样,原来只有八度的音区,徐派唱腔扩充到将近两个八度的使用音区,增加了近一倍。

如此宽阔的音区,为感情舒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有了随意变化的自由。

2 音型大跳在演唱上,音型大跳属高难度的技功,掌握不好,听起来别扭,唱起来拗口。

徐派唱腔却比较广泛地使用这一特殊的手法。

徐派唱腔中的大跳,多数安排在重句上。

依据不同的感情、不同的字音有不同的用法,跳音之间以唱法润腔连接。

有使用圆滑的,有使用装饰音的,有用切分音的,也有用滑腔延长节拍的,在字韵允许的情况下,也有直接跳的。

《哭庙》中有一句唱词:“先帝你在天之灵你可知道”,前半句以呼叫为主,用了高音i,到后半句询问式的感情时,又突然降低到5音,完成了急速的音间转换,使唱词的感情表达得清楚、准确。

掌握这种技巧,需要有较高的演唱技巧。

3 连用高音这里的高音,一般是指G调5,D调的i以上的高音,越剧大多使用这两个以下的音区。

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

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

《戏剧之家》2018年第11期 总第275期51戏剧研讨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胡小凤(绍兴市柯桥区越剧艺术传习中心 浙江 绍兴 312000)【摘 要】越剧流派唱腔是越剧演员的艺术财富,越剧演员要虚心学习、打好基础,因人制宜、因剧制宜学习和运用流派唱腔,要始终保持对艺术探索和饥渴感,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越剧;流派;唱腔;创新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051-01作者简介:胡小凤(1983-),女,浙江绍兴人,大专学历。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越剧艺术传习中心,三级演员。

越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江南水乡的越剧,兼具小家碧玉的质朴纯真和大家闺秀的内涵神韵,天生灵秀,极擅抒情。

越剧以唱为主,唱腔温婉动人、典雅唯美,表演情真意切,形成了众多精彩纷呈的流派唱腔,为今天的越剧表演者留下了艺术财富。

一、越剧流派唱腔的演变所谓流派,是剧种发展兴盛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它的产生与唱、做、念等各种艺术元素都有紧密关系,并最终体现在演员塑造的舞台形象上。

就越剧流派而言,由于越剧自身的特点,唱腔在流派中影响最为明显,独创性也最强,因此人们习惯称为“流派唱腔”。

当然,这只是为了突出唱腔在越剧流派中的重要地位,而非狭隘地把唱腔等同于流派。

越剧的流派唱腔包括曲调和唱法两大板块,其中曲调又包括旋律、节奏、板眼等元素,唱法则包括发声、音色、润腔等技巧。

1942年,著名越剧大师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全面革新,革新后的新越剧一改以往越剧“小歌班”时期跳跃、明快“四工腔”,变成了哀婉舒缓唱腔曲调——尺腔调(袁雪芬与周宝才合创)及作为其反调的弦下腔(范瑞娟与周宝才合创),后来这两种曲调就成为了越剧主腔,也奠定了现在越剧流派曲调基石。

虽然越剧流派出现很早,在1945年左右已经形成,但直到1960年项管森写作《越剧唱腔研究》时,才第一次使用“流派”来阐述越剧唱腔特色。

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

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浙江温州,以其婉转悠扬的唱腔和精致细腻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剧的传承与保护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以及相关措施和挑战。

一、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越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它承载了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俗文化,是传统艺术与人民生活的有机结合,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目前,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首先,年轻一代对越剧的热情不高,缺乏对传统戏曲的兴趣和认同感;其次,传承者年龄普遍偏大,传统技艺传承不畅;再次,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得越剧的表演机会减少,相关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也面临困境。

三、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1. 重要性:保护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加强地方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2. 挑战: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人才断层、市场萎缩、法律法规保护不到位等问题。

四、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措施为了推动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1. 教育传承:加强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将其融入学校教育,并鼓励年轻一代积极参与越剧表演和学习。

2. 资源整合: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对越剧的关注和支持,鼓励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资金、场地等资源支持。

3. 创新发展:通过加强舞台剧目创作、推动越剧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让越剧在当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4. 法律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打击侵权行为。

五、结语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加强越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确保其能够与时俱进、得到有效传承。

越剧艺术论坛发言越剧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越剧艺术论坛发言越剧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越剧艺术论坛发言越剧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越剧艺术论坛发言越剧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越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以浙江嵊州方言演唱,以精美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精彩的编曲而著称。

然而,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影响下,越剧艺术也需要与时俱进,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以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背景。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将探讨越剧艺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以及其在当今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一.传统越剧艺术的特点传统越剧艺术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独特的唱腔风格:越剧以柔细、悠扬的音色和富有感情的唱腔著称,通过音乐来表达戏曲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

2.精妙的表演技巧:越剧注重细腻而精准的表演,通过面部表情、手势和身体语言等手法,展现角色的个性和情感,使观众产生共鸣。

3.精彩的编曲和音乐配器:越剧的编曲和音乐配器十分精巧,旋律抑扬顿挫,音乐与表演相辅相成,使剧情更加生动有趣。

二.越剧与现代的结合形式为了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和时代的发展,越剧艺术开始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呈现出多种形式:1.改编经典剧目:将传统越剧剧本进行改编,加入一些现代元素和故事情节,使传统剧目更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与生活。

2.创作新剧目:创作全新的越剧剧本,借鉴现代题材和故事情节,展现当代社会的矛盾和发展,让越剧与现实有着更紧密的联系。

3.跨界合作:与其他艺术形式如舞蹈、戏剧等进行跨界合作,将不同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表演形式。

三.越剧与现代结合的意义和发展前景越剧艺术与现代的结合不仅能够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还有以下几个意义和发展前景:1.扩大影响力:通过与现代元素相结合,越剧艺术能够吸引更多观众关注和参与,扩大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力。

2.推动创新:越剧与现代的结合促使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创新,拓宽创作思路,推动越剧艺术的发展与变革。

3.跨文化交流:越剧艺术的传播需要与国际接轨,与其他国家的戏曲艺术进行交流与合作,创造出更多的艺术成果,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

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

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越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江南水乡的越剧,兼具小家碧玉的质朴纯真和大家闺秀的内涵神韵,天生灵秀,极擅抒情。

越剧以唱为主,唱腔温婉动人、典雅唯美,表演情真意切,形成了众多精彩纷呈的流派唱腔,为今天的越剧表演者留下了艺术财富。

一、越剧流派唱腔的演变所谓流派,是剧种发展兴盛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它的产生与唱、做、念等各种艺术元素都有紧密关系,并最终体现在演员塑造的舞台形象上。

就越剧流派而言,由于越剧自身的特点,唱腔在流派中影响最为明显,独创性也最强,因此人们习惯称为“流派唱腔”。

当然,这只是为了突出唱腔在越剧流派中的重要地位,而非狭隘地把唱腔等同于流派。

越剧的流派唱腔包括曲调和唱法两大板块,其中曲调又包括旋律、节奏、板眼等元素,唱法则包括发声、音色、润腔等技巧。

1942年,著名越剧大师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全面革新,革新后的新越剧一改以往越剧“小歌班”时期跳跃、明快“四工腔”,变成了哀婉舒缓唱腔曲调——尺腔调(袁雪芬与周宝才合创)及作为其反调的弦下腔(范瑞娟与周宝才合创),后来这两种曲调就成为了越剧主腔,也奠定了现在越剧流派曲调基石。

虽然越剧流派出现很早,在1945年左右已经形成,但直到1960年项管森写作《越剧唱腔研究》时,才第一次使用“流派”来阐述越剧唱腔特色。

当时,他分析了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陆锦花6位表演艺术家的唱腔特点,并称为“流派”,从此有了越剧六大流派的说法。

此后的1964年,戏曲音乐专家贺仁忠、芦炳容等人又提出了浙江四大女小生越剧流派,即陈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宝花派和高爱娟派。

当然,业界对于越剧流派的观点并非完全认同,也有些学者认为有些演员的唱腔虽然有特色,但还未达到可称为流派的高度。

二、越剧流派唱腔的艺术特点目前业界公认的越剧流派有十三个,即袁雪芬派、范瑞娟派、尹桂芳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戚雅仙派、王文娟派、陆锦花派、毕春芳派、张云霞派、吕瑞英派、金采风派和张桂凤派。

越剧唱腔的运用和发展趋势

越剧唱腔的运用和发展趋势

越剧唱腔的运用和发展趋势一越剧唱腔的运用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而越剧唱腔的应用也就里不开实践。

如何运用好越剧唱腔,则是越剧今后发展的直接因素。

首先,我们在运用越剧唱腔中,应该挖掘出人物的内心感受,体现出人物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演员积极体验生活,在演唱过程中细致地去分析一句唱词中的重点字与重点腔,分析整段唱腔中的重点句,在整个行腔过程中运用技巧性的演唱方法,行腔应当讲究吞吐虚实,抑扬顿挫,无论唱腔是繁是简风格是柔是刚,如果方法上有吐无吞、有实无虚,一味直来直去,用的是拙劲或求平稳势,必毫无风姿和韵味;如果有扬无抑,平塌而无棱角;也就违反了美学上变化统一的原理。

其次,唱腔是表达人物情感的一种艺术手段。

唱腔是由唱词、旋律两部分组成,我们常说的唱腔好听其实是其旋律好听,好听的旋律是根据唱词提供的角色感情创造出来的,只有准确地理解唱词中蕴含的情感才能演唱出角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因此,深刻理解唱词内容深挖角色表达的情感是唱腔运用的重要前提,根据唱词提供的情感,在刻画人物性格时选准唱调,然后运用板式变化的技法,创造出性格鲜明、感情真挚的流派唱腔;再次,在运用越剧唱腔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剧目中的人物运用不同的流派唱腔,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人物需要不同的唱腔,我们应根据自己的嗓音特点,选择不同的流派唱腔;应该从单一的基点上向全方位扩大,才能更加恰到好处的演好不同性格的人物角色。

最后,我们在运用越剧唱腔时,应该实行角色行当化唱腔。

所谓角色行当化唱腔,就是专供戏曲表演中的生旦净丑等各个行当中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即各个角色行演唱的基本曲调。

它应该具备符合这种行当角色的基本个性形象;其风格既应统一在越剧唱腔这个大风格之中,但有具备各行当角色人物的基本个性。

二越剧唱腔的发展趋势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时代在飞速发展,人民大众投身于高效率、快节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潮中,但是我们的越剧唱腔还驻足于五十年代百的界区,这就显示出它较难地适应时代的重负。

越剧的传承与发展作文

越剧的传承与发展作文

越剧的传承与发展作文越剧,那可是咱江南一带的宝贝疙瘩!说起越剧,那婉转的唱腔、优美的身段,真叫人陶醉。

可如今,这宝贝的传承和发展,还真是让人有点操心呢!
想当年,越剧在田间地头、在大街小巷,那是响当当的存在。

老百姓们一听到那悠扬的曲调,啥烦恼都能抛到九霄云外。

可现如今,时代变了,新鲜玩意儿多了,越剧好像有点受冷落了。

年轻人都追着流行音乐、电子游戏跑,越剧的舞台前,观众的头发是越来越白啦。

这可不行啊!越剧这么好的东西,得传承下去!那怎么传呢?咱得从娃娃抓起。

学校里不妨多开点越剧的兴趣班,让小朋友们从小就感受越剧的魅力。

别一上来就教那些高深的技巧,先讲讲越剧的故事,唱点简单好玩的段子,勾起孩子们的兴趣。

说不定,未来的越剧大师就在这些小娃娃里呢!
再说说那些越剧演员们,不能总是守着老一套。

得创新啊!剧本可以结合当下的热点,唱腔也可以来点新花样。

就像做饭一样,加点新调料,味道更鲜美。

还有那舞台布置、服装道具,也得跟上时代的潮流,让观众们眼睛一亮。

另外,宣传也很重要!不能光在剧院里唱,得走出去,到网上去,到各种平台上去。

拍点有趣的短视频,开个直播,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越剧的美。

说不定哪天,越剧就成了网络爆款,粉丝多得数都数不过来。

越剧的传承与发展,是咱们大家的事儿。

政府要支持,演员要努力,咱们
老百姓也得多捧场。

别让这朵江南的艺术之花慢慢凋谢,得让它开得更加鲜艳,香飘万里!让咱们一起加油,把越剧传下去,让它在新时代里继续大放异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越剧流派唱腔的传承和创新运用
作者:胡小凤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1期
【摘要】越剧流派唱腔是越剧演员的艺术财富,越剧演员要虚心学习、打好基础,因人制宜、因剧制宜学习和运用流派唱腔,要始终保持对艺术探索和饥渴感,努力形成自己的风格。

【关键词】越剧;流派;唱腔;创新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11-0051-01
越剧是中国戏曲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起源于江南水乡的越剧,兼具小家碧玉的质朴纯真和大家闺秀的内涵神韵,天生灵秀,极擅抒情。

越剧以唱为主,唱腔温婉动人、典雅唯美,表演情真意切,形成了众多精彩纷呈的流派唱腔,为今天的越剧表演者留下了艺术财富。

一、越剧流派唱腔的演变
所谓流派,是剧种发展兴盛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它的产生与唱、做、念等各种艺术元素都有紧密关系,并最终体现在演员塑造的舞台形象上。

就越剧流派而言,由于越剧自身的特点,唱腔在流派中影响最为明显,独创性也最强,因此人们习惯称为“流派唱腔”。

当然,这只是为了突出唱腔在越剧流派中的重要地位,而非狭隘地把唱腔等同于流派。

越剧的流派唱腔包括曲调和唱法两大板块,其中曲调又包括旋律、节奏、板眼等元素,唱法则包括发声、音色、润腔等技巧。

1942年,著名越剧大师袁雪芬对传统越剧进行了全面革新,革新后的新越剧一改以往越剧“小歌班”时期跳跃、明快“四工腔”,变成了哀婉舒缓唱腔曲调——尺腔调(袁雪芬与周宝才合创)及作为其反调的弦下腔(范瑞娟与周宝才合创),后来这两种曲调就成为了越剧主腔,也奠定了现在越剧流派曲调基石。

虽然越剧流派出现很早,在1945年左右已经形成,但直到1960年项管森写作《越剧唱腔研究》时,才第一次使用“流派”来阐述越剧唱腔特色。

当时,他分析了袁雪芬、范瑞娟、傅全香、徐玉兰、戚雅仙、陆锦花6位表演艺术家的唱腔特点,并称为“流派”,从此有了越剧六大流派的说法。

此后的1964年,戏曲音乐专家贺仁忠、芦炳容等人又提出了浙江四大女小生越剧流派,即陈佩卿派、毛佩卿派、金宝花派和高爱娟派。

当然,业界对于越剧流派的观点并非完全认同,也有些学者认为有些演员的唱腔虽然有特色,但还未达到可称为流派的高度。

二、越剧流派唱腔的艺术特点
目前业界公认的越剧流派有十三个,即袁雪芬派、范瑞娟派、尹桂芳派、傅全香派、徐玉兰派、戚雅仙派、王文娟派、陆锦花派、毕春芳派、张云霞派、吕瑞英派、金采风派和张桂凤
派。

由于每位艺术家对越剧理解各有特点,加上自身各自师承、声音条件、特长不同,表演习惯和偏好个性鲜明,使得各自流派特色别具一格。

在不同时期,由于历史条件和自身积累不同,各个流派自身也呈现出与以往不同新特点。

比如袁派,在解放以前,因为多数演出剧目为悲剧,因此唱腔多低沉哀怨、如泣如诉,著名三哭(香妃哭头、梁祝哭灵、一缕麻哭夫)即是典型代表。

解放之后,因为时代变化,越剧剧目题材得到很大丰富,表演上出现许多创新。

比如在《相思树》中,就出现了表达热切、不安复杂情绪的“男调”;在《西厢记》中,则运用了清新典雅、富有诗情画意的吟咏性唱腔;在《祥林嫂》中“千悔恨,万悔恨”这段时,则糅合了武林调等传统元素,通过润腔处理,形成悲叹、自谴腔调,以表达祥林嫂内心的深刻自责和苦楚。

袁派是影响力最大越剧流派之一,袁雪芬唱腔细腻委婉、含蓄深沉、韵味醇厚,注重根据剧中人物性格和感情创作唱腔,表演中讲究以情带声,以真情实感和润腔韵味扣人心弦。

她的演唱气息饱满、喷口有力、吐字坚实又富有弹性,运腔婉转、欲放又收、抑扬有致,呈现出其独有韵味美。

袁派唱腔非常讲究重点唱句演唱,擅长用喷口、气口、加虚词以及强音、顿音等技巧进行特殊处理,造成演唱上高潮。

甩腔常通过句幅扩充、节奏顿挫、调式交替、结构变化,使旋律曲折迂回,回味无穷。

越剧的流派唱腔并非彼此孤立和完全区别,大师之所以能成为大师,就是因其善于虚心学习,能够博采众长,最终融会贯通才能自成一派,还有些流派本身就是在继续原师承派别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比如戚雅仙、张云霞、吕瑞英、金采风四位艺术家本就是袁派优秀传人,又在继承袁派基础上结合自身音域音色特点,形成了自己流派,可以称为是对越剧流派唱腔传承和创新运用典范。

三、越剧流派唱腔的创新运用技巧
越剧流派唱腔是越剧演员宝贵财富,要学习和运用好越剧流派唱腔,首先要虚心学习,打好基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越剧流派唱腔是前辈大师历经长期艺术时间和无数次打磨才得到,作为演员要敬畏艺术、前辈,对于流派的特点、技巧、窍门、规范要细致体会,深入练习,才能在表演中挥洒自如。

要正确理解各个流派特长,因人制宜、因剧制宜地选择运用流派唱腔。

每个人的生理条件不一样,音域、音色都不同,因此要根据个人的特点选择合适流派。

另外,不同剧目、不同人物形象对于唱腔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一个优秀的演员也要学会分析剧目情感基调和人物性格特点,从而选取最适合唱腔。

要始终保持对艺术探索和饥渴感。

艺术无止境,当你积累越多,表演变得简单起来,也可能模式化,这时就需要保持创新热情,尝试在表演中巧妙融入更多自己风格,探索新表演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