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

合集下载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版)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之马矢奏春创作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 在计划中的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1-2].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份, 目前仍处于不竭发展的阶段, 随着各类临床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竭涌现, 其治疗模式也从曾单一的化疗, 转酿成以后基于分歧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竭充分, 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实践的不同也越发明显, 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 优化患者的治疗战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结合最新的研究数据和理念,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就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HER2联合化疗中, 新辅助治疗目的及适应证、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前后的评估规范以及新辅助治疗方案和战略等方面的热点问题、争议内容, 进行了深入、详细的研讨, 联合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旨在更好地指导中国临床医师进行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1、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以后临床实践过程中,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床需求动身, 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 主要包括:① 将不成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 将不成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 获得体内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 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对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NCCN)指南中提及的新辅助治疗潜在目的还包括将不成保腋窝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腋窝, 中国专家对此持审慎态度, 认为实际把持过程中存在前哨淋凑趣评估假阴性率高、长期平安性数据缺乏等风险, 其实不惯例推荐将对已经证实转移的区域淋凑趣进行降期保腋窝作为新辅助治疗的目的[3-4].以后在分歧的指南和共识中对新辅助治疗适应证的描述存在较年夜的不同[1-2, 5-6], 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年夜大都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 绝年夜大都专家认为其实不是所有需要行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 专家组就分歧肿瘤负荷以及乳腺癌亚型的患者是否优选新辅助治疗进行了逐一讨论.在不考虑其他因素(淋凑趣状态、分子分型等)的情况下, 当肿瘤负荷较年夜时, 中国专家更倾向于推荐优选新辅助治疗, 83%的专家推荐浸润性病灶年夜于5 cm的乳腺癌患者优选新辅助治疗, 而其他单一病理学因素(如肿块年夜于3 cm或淋凑趣阳性)其实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依据.大都专家(63%)认可病理学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 pCR)是预后替代的研究终点, 对患者采纳预期pCR率高的新辅助治疗方案可能改善患者的预后[7-8].在新辅助后辅助治疗方面, 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提出, 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 如未到达pCR, 可通过强化辅助治疗来改善预后[9-10].在临床实践中, 能否基于这两项临床试验的结果而对所有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新辅助治疗尚存在争议.专家组强调CREATE-X和KATHERINE临床试验是辅助阶段临床试验, 仅提示针对新辅助治疗后未到达pCR的患者可采纳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战略, 而不能作为全面扩年夜新辅助治疗适应证(针对全部三阴性和HER2阳性患者)的依据.因此绝年夜大都专家认为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其实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单一依据, 而当同时陪伴较年夜肿瘤负荷(如浸润性病灶年夜于3 cm或淋凑趣阳性)时, 年夜大都专家推荐可优选新辅助治疗.2、新辅助治疗的外科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之一是将不成手术的患者降期为可手术患者, 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可手术乳腺癌的界说, 参考NCCN指南的划分标准, 将Ⅰ期、Ⅱ期、T3N1M0界说为可手术乳腺癌, 将N2和(或)T4及以上界说为不成手术乳腺癌, 后者推荐首选新辅助治疗[5].新辅助治疗前, 专家组推荐对所有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原发灶的范围采纳超声引导下放置金属标识表记标帜物或表皮纹身的方式进行标识表记标帜, 尤其是对治疗目的为降期保乳的患者, 97%的专家推荐进行原发灶范围的标识表记标帜, 相关临床试验也提示金属标识表记标帜物有助于保乳术前评估并使5年局部控制率提高6.9%[11].是否所有接受新辅助治疗的患者都需要标识表记标帜阳性淋凑趣尚无定论, 尽管中国专家对降期保腋窝持审慎观点, 但对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为降期保腋窝的患者, 87%的专家推荐行阳性淋凑趣标识表记标帜, 以利后续新辅助治疗过程中和术前的淋凑趣状态评估[3].阳性淋凑趣标识表记标帜的方式可采纳金属标识表记标帜物.早期乳腺癌临床试验协作组(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ists’ Collaborative Group, EBCTCG)的Meta分析比较了新辅助化疗和辅助化疗患者的保乳率和局部复发率, 提示新辅助化疗的患者有更高的保乳率, 但可能面临更高的局部复发率, 21%的新辅助化疗患者和16%的辅助化疗患者在15年后呈现局部复发[12].另外, 相关研究发现,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部份肿块呈灶性退缩, 可能仍有肿瘤病灶残留于退缩的组织中, 给切除范围判定带来困难[13].以后临床实践中的重点是明确保乳手术切除的范围以及平安切缘的界定.71%的专家认为, 无论新辅助治疗前患者是否临床可保乳, 在具备完善的影像学评估的基础上, 只要新辅助治疗后临床可保乳, 在保证切缘充分且阴性的情况下, 保乳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根据治疗后病灶的年夜小来确定.对新辅助治疗后保乳标本切缘的界定, 推荐将切缘无肿瘤区域2 mm以上界说为病理切缘阴性, 这部份患者相较于无肿瘤区域2 mm以下的患者5年局灶复发率更低[14], 切缘评估方法推荐采纳墨汁染色法并对垂直切缘放射状取材[1].专家组对新辅助治疗前临床淋凑趣阴性的患者, 新辅助治疗前还是治疗后实施前哨淋凑趣活检存在明显争议, 两种方式在前哨淋凑趣活检的检出率、准确性、手术次数、对初始疾病分期简直切性上各有利弊.SENTINA临床试验提示新辅助治疗前行淋凑趣活检的检出率达99.1%, 病理学检查证实前哨淋凑趣为阴性的患者, 专家组认为新辅助治疗后可考虑不再手术评估腋窝状态;对新辅助治疗前行前哨淋凑趣活检而且病理学检查确认为前哨淋凑趣阳性的患者, SENTINA临床试验提示对这部份患者在新辅助治疗后行第2次前哨淋凑趣活检时检出率仅为60.8%, 假阴性率为51.6%, 因此不推荐新辅助治疗后行第2次前哨淋凑趣活检, 绝年夜大都专家推荐直接行腋窝淋凑趣清扫术 [4].其实不是所有临床淋凑趣阳性的患者都适合新辅助治疗降期后的前哨淋凑趣活检术, 临床淋凑趣分期cN2及以上的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淋凑趣活检的有效性尚缺乏年夜样本量的研究.鉴于以后新辅助治疗后降期行前哨淋凑趣活检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如SENTINA、ACOSOG-Z1071、SN-FNAC和GANEA 2等临床试验所纳入的cN2及以上的患者样本量较少, 证据不够充沛, 因此专家组认为对新辅助治疗前cN1的患者, 更适合通过新辅助治疗降期保腋窝.对临床淋凑趣阳性且在新辅助治疗后临床淋凑趣转为阴性的患者, 推荐在符合新辅助治疗前阳性淋凑趣放置标识表记标帜、采纳双示踪方式、术中探及≥3枚淋凑趣时, 可开展新辅助治疗后前哨淋凑趣活检[3].若临床淋凑趣阳性患者经新辅助治疗后前哨淋凑趣经病理学检查证实有转移(包括宏转移和微转移), 中国专家认为这部份患者非前哨腋窝淋凑趣阳性的风险较年夜, 应考虑行腋窝淋凑趣清扫术.大都专家对这部份患者纯真行腋窝放疗的有效性持审慎的态度, 暂不支持用腋窝放疗替代腋窝清扫术, 有待Alliance A011202临床试验进一步辨析新辅助治疗后前哨腋窝淋凑趣阳性患者腋窝放疗与腋窝清扫术的优劣性.3、新辅助治疗的评估规范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评估是新辅助治疗的基础及实施的保证.专家组一致认为, 在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开始前, 所有患者均需获取原发灶空芯针病理学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结果.对区域淋凑趣临床可疑阳性者, 推荐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或空芯针穿刺以明确淋凑趣性质.详细、规范、完整的病理学评估结果能够帮手临床医师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病情并制定诊疗方案, 具体的诊断评估规范可以参考《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诊断专家共识》等相关诊疗共识 [15].关于新辅助治疗前基线的影像学评估该采用何种影像学检查, 以及新辅助治疗期间影像学评估的频率和规范, 专家组逐一进行了讨论.根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建议在新辅助治疗前后进行超声、乳腺X线及乳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的影像学检查, 乳腺MRI是优选的评估方式.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专家组认为对乳腺癌原发灶的评估, 超声和乳腺X线检查是不成或缺的, 乳腺MRI准确率可达84%, 但灵敏度较低, 仅61%的专家认为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需惯例行乳腺MRI, 但对需降期保乳的患者, 99%的专家认为应惯例推荐乳腺MRI检查[16].相比于胸部平片和胸部增强CT, 可以考虑优选胸部平扫CT.另外, 骨扫描、脑评估或PET/CT等影像学检查尽管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17-18], 但由于影像评价指标不统一和临床可及性欠佳, 其实不是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的惯例推荐检查项目.考虑到中国以后临床实践的可把持性, 新辅助治疗期间, 专家组强烈推荐每2个疗程通过超声评估原发灶和区域淋凑趣, 62%的专家推荐乳腺MRI评估间期同样为每2个疗程.4、新辅助治疗的方案和战略近年来,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临床试验不竭涌现, 也为新辅助治疗方案和战略的更新与发展奠基了基础.大都专家认为, 规范的辅助治疗(包括抗HER2治疗)方案可以作为新辅助治疗的可选方案, 但其实不是一定为优选方案.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 专家组就分歧亚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优选的初始治疗战略进行了详尽的讨论.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 NOAH临床试验提示相比于纯真化疗, 联合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能够使pCR率提高19.0%, 且3年无事件生存率提高15.0%[7].而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帕妥珠单抗, 能够进一步使pCR率提高16.8%~17.8%, 且5年无进展生存率提高5.0%[8, 19-20].在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基础上加用拉帕替尼能够使pCR率提高21.8%, 但3年无事件生存率无显著不同[21-22].双靶向药物治疗, 包括不含化疗的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方案和曲妥珠单抗联合拉帕替尼方案未能显著提高患者pCR率, 且有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19, 23].据此, 71%的专家认同曲妥珠单抗+化疗应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初始方案, 同时在药物可及的情况下, 初始治疗方案也可优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7-8, 20].基于辅助临床试验中BCIRG006的10年无病生存率风险比评估, 相比于纯真化疗, AC序贯T+靶向药物和TCb+靶向药物方案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相近(A:蒽环类药物;T:紫杉类药物;Cb:卡铂;C:环磷酰胺, 下文同)[24], 且新辅助治疗中ACOSOG Z1041试验也提示接受AC序贯T+靶向药物和TCb+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相近(P=0.96).因此, 专家组认为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在化疗配伍方面, AC序贯T+抗HER2靶向药物和TCb+抗HER2靶向药物均为可选的初始治疗战略[25].针对HER2阴性乳腺癌, BCIRG005辅助化疗临床试验提示,接受AC序贯T方案与TAC方案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均为79.0%,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9.0%和88.0%, 两种方案生存获益相近, 且序贯方案血液系统3/4级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26].而在新辅助化疗中, INTENS临床试验发现, AC序贯T方案相比于TAC方案提高9%的pCR率, 可显著提高5年无病生存率(10%), 且DFS分层分析显示, 激素受体(hormone receptor, HR)阳性且HER2阴性患者生存获益更为显著[27].据此, 专家组建议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初始方案可优选AC(F)序贯T(F:氟尿嘧啶, 下文同), Luminal型(指HR阳性且HER2阴性, 下文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初始方案亦可优选AC(F)序贯T[27].而对BRCA基因突变的乳腺癌患者, 一项系统性回顾分析纳入GeparSixto和BrighTNess临床试验中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 提示含铂类药物的新辅助化疗方案可能提高BRCA基因突变患者的pCR率.因此,中国专家认为BRCA基因突变可能从铂类药物治疗中获益, 对已知携带BRCA基因突变患者如行新辅助治疗时, 新辅助化疗阶段可优选TP(紫杉类药物联合铂类药物)方案[28].大都专家认可, 新辅助治疗方案周期推荐需至少包括6个疗程, 当新辅助治疗有效[包括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或部份缓解(partial response, PR)]时, 专家组推荐术前应完成拟定方案全部疗程.对三阴性乳腺癌和Luminal型乳腺癌若拟定给予序贯的新辅助治疗方案(蒽环类药物序贯紫杉类药物)时, 在治疗2~4个疗程有效(评估为CR或PR)时70%专家建议按既定计划序贯为后续的方案完成新辅助治疗.专家组着重指出, 在新辅助治疗进行期间应重视疗效判断和预测, 特别是早期疗效的评估和判断, 推荐以疗效为导向制定后续治疗的决策, 而分歧亚型在新辅助治疗阶段和辅助治疗阶段也有分歧的治疗战略.对新辅助治疗期间疗效欠佳的患者, 规范的早期疗效评估尤为重要, 需尽早发现这部份患者, 进而调整相应的治疗战略.对在新辅助治疗2~4个疗程后疗效欠佳但肿块并未增年夜, 评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且仍为可手术乳腺癌的患者, 专家组持分歧的意见.专家组认为, 分歧分子分型、分歧新辅助治疗方案和分歧评估时间都有可能对后续治疗战略的改变有所影响.以三阴性乳腺癌为例, 在应用TAC方案(或TA方案)新辅助化疗2~4个疗程后疗效欠佳但肿块并未增年夜(评估为SD), 49%的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尽早行手术治疗, 35%的专家认为更改全身治疗方案继续新辅助治疗可能有潜在的生存获益[29].而对在新辅助治疗2~4个疗程后肿瘤增年夜, 评估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且仍为可手术乳腺癌的患者, 大都专家建议可以考虑尽早行手术治疗.尤其对Luminal型乳腺癌, 由于其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较低, 从更换新辅助化疗方案中获益的可能性较低, 94%的中国专家推荐这部份早期疗效欠安的患者应尽早予以手术治疗.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评估为PD时, 57%的专家建议选择手术, 33%的专家建议更换新辅助化疗方案继续新辅助治疗.近期相关基础研究的结果也进一步佐证了中国专家的选择.Karagiannis等[30]研究发现, 在新辅助化疗作用下肿瘤转移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metastasis, TMEM)结构增加, 提示新辅助化疗后残留肿瘤有高转移风险.Keklikoglou等[31]的研究结果显示, 化疗可引发转移能力增强的肿瘤细胞外囊泡分泌, 这些囊泡尤其在新辅助化疗患者血液循环内富集, 可引起肿瘤转移的发生.以上几项研究提示新辅助化疗可能增进肿瘤转移, 尤其新辅助化疗效果欠佳的患者潜在的转移风险可能增加, 虽然这些研究尚未经过临床证实, 可是出于慎重考虑, 专家组强调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评估的重要性(2个疗程), 2个疗程后肿瘤疗效欠安时, 应及时调整治疗战略, 谨慎更换化疗方案或可以尽早改行手术治疗, 以防止无效治疗致肿瘤进展.分歧分子分型的患者由于对化疗和靶向治疗的敏感性分歧,在新辅助治疗后的辅助阶段强化治疗的战略也有所分歧.CREATE-X临床试验提示对新辅助治疗后未到达pCR的HER2阴性乳腺癌患者, 加用卡培他滨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尤其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可使5年无病生存率提高13.7%, 但对Luminal型患者预后的改善不明显[9].据此,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在采纳了标准新辅助化疗方案6~8个疗程[包括AC(F)序贯T或TAC方案]后, 手术后病理学评估未到达pCR, 中国专家推荐辅助阶段应加用卡培他滨6~8个疗程.对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 在采纳了标准方案6~8个疗程[包括AC(F)序贯T或TAC方案]后, 手术后病理学评估未到达pCR, 专家组认为卡培他滨对Luminal型的绝对获益较低, 但其实不排除对某些高危Luminal型患者行辅助卡培他滨的治疗.中国专家认可CREATE-X临床试验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强化辅助化疗生存获益的价值, 但认为其在Luminal型乳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证实[9].而HER2阳性患者在采纳了标准新辅助治疗方案6~8个疗程(包括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或曲妥珠单抗+化疗等方案)后未到达pCR的患者, KATHERINE临床试验提示在辅助阶段使用T-DM1能够使3年无浸润性疾病生存率提高11.0%[10].而在中国临床实践中因为T-DM1暂不成获得, 专家组对现阶段可行的辅助强化方案进行了探讨, 39%的专家认为可给予曲妥珠单抗+卡培他滨的辅助治疗方案, 51%的专家则认为该方案目前临床证据尚缺乏以支持.对HER2阳性患者在采纳了高强度足疗程的新辅助治疗(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化疗)后,术后证实pCR或接近pCR的患者, 后续辅助阶段应继续抗HER2靶向治疗, 但后续辅助治疗阶段的靶向治疗是单靶向药物还是双靶向药物治疗目前尚未有明确的临床证据, 中国专家对此也持分歧意见.这一结果提示需要根据中国国情参考更多的临床试验结果,而正在进行的PEONY临床试验则着眼于辅助治疗阶段单靶向药物或双靶向药物的问题, 力求辨析HER2阳性患者新辅助治疗后更优的辅助治疗方案[20].新辅助治疗作为乳腺癌系统性治疗的重要组成部份, 在临床实践中饰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019年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从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外科治疗、评估和实践战略等方面动身, 结合国内临床实际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进行了讨论与投票.基于此投票结果,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组发布《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以期能够为国内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和指导.该共识在提出临床实践建议的同时, 也保管了部份具有临床意义的争议点;这些问。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常用药物及方案介绍
常用药物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化疗药物(如蒽环 类药物、紫杉类药物等)、靶向治疗药物(如曲妥珠 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和免疫治疗药物(如PD-1抑制 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根据患 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方案介绍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方案包括术前新辅助化疗、术后 辅助化疗以及术前新辅助化疗联合术后辅助化疗等。 术前新辅助化疗的主要目的是缩小肿瘤、降低肿瘤分 期,提高手术成功率;术后辅助化疗则是为了消灭可 能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同时,根 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还可以联合使用靶向治疗和免疫 治疗等药物,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 保持良好心态等。
定期随访
建立完善的随访制度,定期对 患者进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
理复发或转移等问题。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
出血
手术过程中或术后可能出现出 血,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 和伤口情况。
恶心、呕吐
专家共识制定背景与目的
制定背景
针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领域存在的争议和困惑,中国乳腺癌专家团队制定了《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和参考。
制定目的
通过专家共识的解读和推广,规范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应用和管理,提高治疗 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促进国内外乳腺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乳腺 癌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
感染处理
及时应用抗生素,加强伤口护理和营养支 持。
心理问题处理
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帮助患者调整心 态和应对压力。同时,鼓励患者参加康复 训练和社交活动,提高生活质量。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进展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进展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进展肿瘤中心关萌近年来,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疗的发展, 使乳腺癌的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

乳腺癌术后辅助化从20 世纪60 年代初开始应用于临床, 常用方案为CMF、CAF 等。

进入90 年代, 以紫杉类为主的化疗方案已逐步应用于术后辅助治疗, 如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

21 世纪以来, 抗Her- 2 的单克隆抗体herceptin 也逐步用于临床作为乳腺癌辅助治疗。

1.经典的CMF 方案CMF 方案是最早用于术后辅助治疗的联合化疗方案。

2005 年Bonadonna 等[1]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采用CMF 辅助化疗30 年的随诊结果进行了总结: 相对复发风险降低34%, 死亡下降22%; 1周期的结果并不比6 周期优越; 此外, 能影响结果的因素是腋下淋巴结的数目, 淋巴结阳性超过3 个的患者复发风险和死亡率均较高[2]。

2 含蒽环类药物方案以蒽环类药物为主的化疗常用方案有AC(ADM+CTX) 、CAF (CTX+ADM+5- FU) 以及CEF (CTX+EPI+5- FU) 等。

NSABPB—15 [3] (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B—15) 试验发现4 周期AC方案的疗效与6 周期CMF 方案的疗效相等, AC 方案与CMF 方案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2%及63%,总生存率分别为83%及82%。

EBCTCG[4] 进行的一项包含194 个临床试验的分析发现, 无论淋巴结状况、肿瘤特征、雌激素受体( ER) 状况以及是否给TAM治疗, 以蒽环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FAC/FEC) 与CMF 方案比较, 1 年内死亡率减少分别为38%( 年龄<50 岁) 和20%( 年龄50~69 岁) , P<0.00001.NCICCTG-MA5 [5]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of Canada Clinical Trials Group) 试验对710 例腋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随机分为CEF 和CMF两组, 随访10 年结果, CEF 组和CMF 组10 年RFS分别为52%和45%( P=0.007) , 10 年OS 分别为62%和58%( P=0.085) 。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 (2019年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一章:前言1.1 编写目的1.2 文档背景1.3 文档适用范围1.4 参考文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二章: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概述2.1 定义2.2 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原则2.3 治疗选择①药物治疗②放射治疗2.4 考虑因素①乳腺癌分期②基因型分析③患者整体情况2.5 监测指标①影像学评估②病理学评估③临床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三章: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3.1 化疗药物的选择①常用化疗药物②药物剂量和给药模式3.2 治疗周期和持续时间3.3 药物治疗的评估和监测①病理学反应评估②影像学反应评估③临床反应评估3.4 毒副作用管理3.5 围手术期药物治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四章:新辅助放射治疗4.1 放疗适应证4.2 放疗技术选择①传统放射治疗②强度调控放疗 (IMRT)③同步放化疗④部分乳房放疗4.3 放疗计划和剂量4.4 放射治疗的监测和评估4.5 放疗后并发症管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五章:术前评估和治疗选择5.1 术前评估内容5.2 基因型检测与预后评估5.3 辅助治疗的选择①临床分期②组织病理学分级③预后危险因素评估④综合评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六章:术后评估和治疗调整6.1 术后评估指标①影像学评估②病理学评估③临床评估6.2 治疗调整原则6.3 术后放疗的选择①标准方法②部分乳房放疗③选择性放疗6.4 支持性疗法①心血管②内分泌③生育与保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第七章:附录7.1 附件1、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 (2019年版) 相关资料7.2 附件2、乳腺癌新辅助治疗指南 (2019年版) 相关资料7.3 附件3、其他相关附件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注释:1.乳腺癌●乳房组织中发生的恶性肿瘤。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

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根据乳腺癌的不同阶段和临床特征,辅助化疗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中。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详细信息和指导。

一、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介绍1.1 乳腺癌的定义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乳腺组织中的恶性细胞。

1.2 新辅助化疗的定义新辅助化疗是指在手术治疗前使用化疗药物来缩小肿瘤或减少肿瘤的病变范围,以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

二、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适应症2.1 临床分期和预后评估乳腺癌的分期和预后评估是判断是否适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重要依据。

2.2 非手术切除病例的新辅助化疗部分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手术切除,该部分患者适合进行新辅助化疗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2.3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对于确定适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患者群体具有重要意义。

三、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药物3.1 化疗药物的分类和机制化疗药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别,根据其作用机制和药物特性进行分类。

3.2 常用的新辅助化疗药物常用的新辅助化疗药物包括某某药物、某某药物等,这些药物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四、乳腺癌的新辅助化疗方案4.1 化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乳腺癌的不同分子分型和患者的个体化情况,选择合适的新辅助化疗方案。

4.2 化疗药物的剂量和时间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的毒副作用,确定合理的化疗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

五、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监测和评估5.1 疗效评估指标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指标包括肿瘤的大小变化、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5.2 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理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过程中,及时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文档结尾:1、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带了一些关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相关研究论文、治疗方案和临床试验报告等附件,供参考查阅。

2、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2.1 法律名词1:乳腺癌临床分期——指根据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远处转移情况将乳腺癌分为不同的阶段。

2.2 法律名词2:不良反应——指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例如恶心、呕吐、脱发等。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林伟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部分乳腺癌在病变的早期即可能发生远处转移,因此仅予局部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较低。

现今通过采用术前新辅助化疗使乳腺癌手术的适应证越来越宽,全身性治疗的手段越来越被重视。

1 新辅助化疗的定义新辅助化疗是指对非转移性的肿瘤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进行系统性的辅助性的细胞毒性药物治疗,亦称术前化疗、诱导化疗。

2 新辅助化疗的意义据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SABP)、意大利 Milan 及法国等许多随机试验报道[1—5],新辅助化疗的适应证为:(1) 局部晚期乳腺癌(ⅡB、ⅢA、ⅢB和ⅢC 期)和炎性乳腺癌;(2) 可手术乳腺癌,患者有保乳意愿但不适合保乳手术者。

其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

1 缩小肿瘤大小,降低临床分期1990 年,Bonadonna 等[6]首先进行了相关报道,作者搜集了肿瘤直径> 3 cm 的 165 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 5 组,分别给予 CMF* 3(环磷酰胺600 mg·m- 2、甲氨蝶呤 40 mg·m- 2及 5-氟尿嘧啶600 mg·m- 2)、CMF* 4、FAC* 3(5-氟尿嘧啶600 mg·m- 2、阿霉素 60 mg·m- 2及环磷酰胺 600 mg·m- 2)、FAC* 4、FEC* 3(5—氟尿嘧啶 600 mg·m - 2、表柔比星60 mg·m- 2及环磷酰胺 600 mg·m- 2)方案的新辅助化疗,结果有 97。

5% 的患者化疗后肿瘤缩小,其中81%的肿瘤直径< 3 cm,可接受保乳治疗.Gianni等[7]对手术前的化疗药物的选择也有一系列研究,作者总结了1 355 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A 组,术前化疗方案为 CMF 序贯 A(阿霉素 75 mg·m- 2);B 组,术前化疗方案为 CMF 序贯 AC (阿霉素60 mg·m- 2和紫杉醇 200 mg·m- 2);C 组,术后给予CMF 序贯 AC 方案化疗.结果显示(随访 76 个月),B组无复发生存率明显高于 A 组,B 组与 C 组的无复发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和 B 组保乳率明显高于 C 组(P <0. 00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
⒈引言
⑴背景
⑵目的
⑶研究方法
⒉乳腺癌病理学分类
⑴分子分型
⑵组织学分型
⒊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概述
⑴定义
⑵目标
⑶适应症与禁忌症
⑷风险评估
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药物选择
⑴化疗药物
⑵靶向药物
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顺序
⑴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时间间隔
⑵新辅助化疗与放疗的时间间隔
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
⑴影像学检查
⑵组织学检查
⑶代谢指标检查
⒎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并发症与处理
⑴基于化疗药物的常见并发症
⑵疗效不佳的处理策略
⒏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方式选择
⑴根治性手术
⑵保乳手术
⑶乳房重建手术
⒐新辅助化疗后的辅助治疗
⑴放疗
⑵内分泌治疗
⑶靶向治疗
⒑新辅助化疗后的随访
⑴随访内容
⑵随访频率
⑶随访方案的调整
1⒈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试验进展
1⑴多中心随机控制试验
1⑵新辅助化疗与个体化治疗的结合
1⑶新辅助化疗的后续研究方向
附件:
附件1: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常用药物列表
附件2: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并发症处理流程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乳腺癌: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乳房组织的增生异常细胞。

⒉新辅助化疗: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化疗,以减小肿瘤体积、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⒊分子分型:根据乳腺癌细胞表达和基因变异特征对乳腺癌进行分类的方法。

⒋组织学分型:根据乳腺癌组织学特征对乳腺癌进行分类的方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免疫治疗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免疫治疗进展

• 新辅助化疗后超过2/3的患者获得完全缓解 /部分缓解(69%[1349/1947])
TC
0.88(0.63-1.22) 1.14(0.79-1.65)
0.87(0.64-1.20) 1.17(0.69-1.99) 1.19(0.67-2.10)
0.87(0.57-1.32) 1.05(0.78-1.42)
1.03(0.73-1.45) 0.94(0.67-1.34)
0
0.5
1
1.5
激素和放疗要根据医生指示,化疗方案的选择由医生选择 *多柔比星60mg/m2和环磷酰胺600mg/m2 q2或q3 x 4周期的每周紫杉醇X12次或TC:多西他 赛75mg/m2+环磷酰胺600mg/m2 q3wkx6
研究时间从2011.1到2015.2
50月
中位随访时间(月)
46.1月
随机入组人群数
乳腺癌死亡风险
20%
三 4FEC3D,4FEC8每周T 代 同步DAC, dd4AC4T 化 4AC每周紫杉醇 疗 4AC多西他赛Q3W 方 案 vs. 二代化疗方案
乳腺癌死亡风险
20%
75% 从一代到三代辅助化疗方案,早期乳腺癌死亡率总体降低
Anampa J, et al. BMC Med. 2015 Aug17;13:195.
0.4
0 12 24 36 48 60 72 84 96 时间 (月)
ABC & WSG-Plan B
临床高危或中高危遗传学风险患者,非蒽环类的6周期TC可成为标准化疗方案?
ABC试验1
TC的 非劣效性 未确立
WSG-Plan B 试验2
高危患者 6TC✓ 蒽环类
1. Blum JL, et al. 2016 ASCO Abstract1000. 2. Harbeck N, et al. 2017 ASCO Abstract504.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

《中国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专家共识(2019年版)》要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是指对于未发现远处转移的初治乳腺癌患者,在计划中的手术治疗或手术加放疗的局部治疗前进行的全身系统性化疗。

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仍处于不断发展的阶段,随着各类临床试验和新的治疗理念不断涌现,其治疗模式也从曾经单一的化疗,转变为当前基于不同乳腺癌分子亚型的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靶向治疗联合化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等。

随着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充实,各种治疗理念和临床实践的差异也越发明显,如何在临床实践中选择新辅助治疗适应证,优化患者的治疗策略并改善治疗结局仍存在争议。

1 新辅助治疗的目的和适应证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在当前临床实践过程中,乳腺癌新辅助治疗应该从实际的临床需求出发,以治疗的目的为导向,主要包括:①将不可手术的乳腺癌降期为可手术乳腺癌;②将不可保乳的乳腺癌降期为可保乳的乳腺癌;③获得体内药物敏感性的相关信息,从而指导后续治疗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在明确新辅助治疗目的的基础上,绝大多数专家认同在临床实践中应以上述3点治疗目的为导向行新辅助治疗,绝大多数专家认为并非所有需要行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都推荐行新辅助化疗。

绝大多数专家认为三阴性乳腺癌和HER2阳性乳腺癌并不能作为优选新辅助治疗的单一依据,而当同时伴有较大肿瘤负荷(如浸润性病灶大于3cm或淋巴结阳性)时,大多数专家推荐可优选新辅助治疗。

2 新辅助治疗的外科手术治疗规范新辅助治疗的目的之一是将不可手术的患者降期为可手术患者,专家组首先明确了可手术乳腺癌的定义,参考NCCN指南的划分标准,将Ⅰ期、Ⅱ期、T3N1M0定义为可手术乳腺癌,将N2和(或)T4及以上定义为不可手术乳腺癌,后者推荐首选新辅助治疗。

新辅助治疗前,专家组推荐对所有接受新辅助治疗患者原发灶的范围采用超声引导下放置金属标记物或表皮纹身的方式进行标志,尤其是对于治疗目的为降期保乳的患者,97%的专家推荐进行原发灶范围的标记,相关临床试验也提示金属标记物有助于保乳术前评估并使5年局部控制率提高6.9%。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展
第52周
帕妥珠单抗联合曲妥珠单抗显著提高pCR
p = 0.0198
50
p = 0.0141
p = 0.003
pCR, % 95% CI
40
30
45.8
20
29.0
10
24.0 16.8
0
TH
THP
HP
TP
Gianni et al. SABCS 2010.
CALGB 40601:紫杉醇和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 新辅助治疗HER2+乳腺癌III期研究临床/转化学结果
TNBC新辅助化疗
对新辅助化疗敏感,虽然pCR高,但总体预后差
1118例患者接受 T-FAC方案
三阴性
No.(%)
255(23)
pCR(%)
22
3Y PFS(%)
63
3Y OS(%)
74
非三阴性
863(77) 11 76 89
P值
0.034 <0.0001 <0.0001 Liedtke C. et al. J Clin Oncol. 2008: 26(8): 1275-81.
60.5 85.9 76.4 78.6
结论 • 目前的分析确认化疗联合曲妥珠单抗新辅助治疗在EFS上的显著优势,与
NOAH研究的初期分析一致;并且显示出延长总生存的趋势 • 在未来抗HER2靶向治疗的新辅助研究中,pCR被认为可能是主要终点以及
al. 2013 ASCO Abstract 50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
新华医院肿瘤科 顾建春
新辅助化疗目的
新辅助化疗目的 • 使不可手术者可手术 • 使不可保乳者可保乳
Ian E Smith. BMJ, 2006.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引言本文档旨在总结和介绍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共识与进展。

通过对相关文献和专家经验的综合分析,我们将详细讨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定义、适应症、治疗方案、疗效评估和副作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定义1.1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概念1.2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发展历程1.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目的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适应症2.1 临床和病理特征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影响2.2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与手术的选择关系2.3 患者选择与拒绝新辅助化疗的因素三、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方案3.1 新辅助化疗的基本原则3.2 化疗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方法3.3 新辅助化疗与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四、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估4.1 疗效评估的指标和方法4.2 影响疗效评估的因素4.3 评价疗效后的进一步治疗策略五、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副作用管理5.1 副作用的类型和临床表现5.2 副作用的预防和治疗方法5.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监测与护理结论通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共识与进展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新辅助化疗作为乳腺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和改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和探索。

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有:1.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临床实施指南2.相关研究论文和调研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乳腺癌: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乳腺组织。

2.新辅助化疗:在手术前进行的化疗,旨在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淋巴结转移。

3.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治疗方式的综合应用。

全文结束。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共识与进展

化疗期间的护理与支持治疗
01 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
02
定期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 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03
提供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 绪。
04
针对不良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恶 心、呕吐、乏力等。
03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 估
病理学评估标准
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疗效评估
新辅助化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疗效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肿瘤大小、病理缓解程度等。
对临床医生的建议
熟悉新辅助化疗的适应症 和禁忌症,根据患者具体 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
与患者及其家属充分沟通 ,告知治疗目的、方案、 风险等,以便患者做出理 性选择。
病理完全缓解(pCR)
在乳腺和淋巴结中无浸润性癌细胞残留。
病理部分缓解
肿瘤细胞减少,但仍可见残余浸润性癌细胞。
影像学评估标准
01
放射学完全缓解(rCR):影像学 检查无肿瘤征象。
02
影像学部分缓解:肿瘤体积缩小 ,但仍可观察到肿瘤组织。
生存期与预后因素
无病生存期(DFS)
从治疗完成至疾病复发的时间。
FAC方案:氟尿嘧啶+阿 霉素+环磷酰胺
药物选择与剂量
01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
药物和剂量。
02
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一般选择AC、TAC、TC等方
案,剂量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计算。
03
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一般选择AT、T、FEC、FAC
等方案,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确定。
耐药性机制
耐药性机制主要包括药物外排、药物代谢酶活性增强、DNA修复能力 提高、细胞凋亡通路异常等。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

·综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研究进展刘晶晶张瑾随着对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认识转变,乳腺癌的治疗重点亦从以往的手术治疗转向早期全身治疗的新模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

一些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也肯定了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全身性综合治疗方面的价值。

由于新辅助化疗实践的不断深入,对乳腺癌从基础到临床各方面有了更新的认识。

1NCT的依据及临床意义1.1降低临床分期,提高保留乳房率NCT可以减小原发肿瘤的大小,从而降低肿瘤的分期,有利于肿瘤的切除及保留乳房的机会[1]。

对处于较高分期的乳腺癌患者,NCT可使肿瘤明显缩小,降低临床分期,改善预后。

大量的文献资料显示,经3 4个周期的NCT后,有50% 70%的乳腺癌肿块可缩小50%以上。

这对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病变来说,NCT使局部肿瘤易于切除,使不可切除的病变成为可切除的病变,并提高保留乳房率,不仅显著提高了肿瘤局部治疗的效果,而且通过全身化疗使已存在的周身亚临床转移灶得以控制,使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改善。

1.2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以原发肿瘤大小作为评价的标准,观察NCT前后肿瘤大小、病理学及生物学指标的变化,直观了解肿瘤对化疗药物和方案是否敏感、有效。

通过观察发现某些不敏感的化疗药物,进行及时调整,更换有效化疗药物,为制订高效化疗方案提供可信依据,最大可能地提高化疗效果。

1.3提高病理完全缓解率病理完全缓解率(pathological complete remission,pCR)是指乳腺肿瘤和淋巴结的病变完全消失。

NCT可使一部分乳腺癌患者获得pCR。

pCR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对远期生存率的影响。

目前影响最大的临床试验NSABP B-18[2]对入选的1523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随访10年,NCT组中临床缓解率达79%,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36%,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43%,原发肿瘤对化疗反应好的(CR和PR)及腋窝淋巴结转移阴性者的生存DOI:10.3877/cma.j.issn.1674-0807.2012.01.010作者单位:300060天津,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三科,国家教育部乳腺癌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通信作者:张瑾,Davidz9132002@率有显著提高,尤其获得pCR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5%,未获得pCR者的5年生存率为5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策略
蒽环、紫衫基础上联合双靶(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提高pCR
HR-
HR+

共1155例患者,483例(41.8%)HR-,672例(58.2%)HR+ 拉帕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双阻断对比曲妥珠单抗单药,pCR率显著提高了13%,HR-患者提高18%
Clavarezza M, et al. Clin Cancer Res. 2016 May 2. pii: clincanres.1881.2015.
0 56.4%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策略
NOAH研究 化疗+Herceptin > 化疗
如何进一步提高疗效呢?
增加化疗药物的配伍? 增加靶向药物的配伍?
Gianni L, et al. Lancet. 2010 Jan 30;375(9712):377-84. Lancet Oncol. 2014 May;15(6):640-7.
pCR与预后的关系
假设 pCR患者,预后好 5年DFS 95% 未pCR患者,预后差 5年DFS 70% 80% 20%
整体5年DFS
[100-(20*5%+80*30%)]/100
=75%
A方案:20%pCR+80%未pCR B方案:40%pCR+60%未pCR
[100-(40*5%+60*30%)]/100 40%
研究
乳腺癌保乳手术
Lithuania ECTO EORTC NSABP
新辅助疗法 局部复发率
2% 2.1% 17.2% 10.7%
辅助疗法 局部复发率
6% 3.4% 18.2% 7.6%
权重
2.98 9.74 17.08 35.78
风险比
0.33 0.63 0.95 1.41
(固定效应模型)
相对风险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策略
GBG 66: 化疗方案再加卡铂
P=0.585
373例 HER2+ II-III期
R
手 术
P=0.581

HER2+人群 新辅助两药化疗再加卡铂,未改善pCR

卡铂组:血液学毒性和非血液学毒性比例更高
von Minckwitz G, et al. Lancet Oncol. 2014 Jun;15(7):747-56
=80%
取决于: • 提高pCR的比例 • 该患者群pCR与非pCR预后差异
60%
残余肿瘤负荷与预后明显相关
Symmans, W. F. et al. J Clin Oncol; 25:4414-4422 2007
新辅助化疗的意义
临床价值
使不可手术者可手术 使不可保乳术患者可保乳

科研价值
合计
异质性检验
8.6%
7.0%
65.50
1.13
P = 0.26, I2 = 24.5%
合并效应量检验 乳房切除术
ECTO Japan EORTC Bordeaux 1.3% 10% 9.7% 16.3%
Z = 0.74, P = 0.46
2.1% 12% 8.9% 8.8% 5.02 2.65 20.42 6.32 0.63 0.83 1.08 1.85
pCR
1 Herc+ET:疗效不佳
2 TDM-1单药疗效较好
3 增加ET不增加pCR率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策略
三阳性患者:抗HER2+化疗 vs 抗HER2+化疗+内分泌治疗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策略
三阳性患者:抗HER2+化疗仍是治疗标准
TNBC新辅助化疗策略
2015年St Gallen投票
有利于新辅助治疗
有利于辅助治疗
J. S. D. Mieog 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 2007;94:1189–200.
pCR患者预后显著优于non-pCR患者
B-18
B-27
B18/B-27:pCR与OS相关
Rastogi P, et al.J Clin Oncol. 2008 Feb 10;26(5):778-85.
分层 • 年龄 • 临床肿瘤大小 • 临床淋巴结状态 R
多柔比星(60 mg/m2) 环磷酰胺(600 mg/m2) q3w,4周期
手术
手术
NSABP B-27
多柔比星(60 mg/m2) 环磷酰胺(600 mg/m2) q3w 4周期 可手术的原发性 乳腺癌 HER2状态未确定 (N=2404) 1:1:1 随机化分组 多柔比星(60 mg/m2) 环磷酰胺(600 mg/m2) q3w 4周期 手术 手术
NEOADJUVANT BREAST CANCER WORKSHOP
CTNeoBCຫໍສະໝຸດ 10pCR:研究终点J Clin Oncol. 2014; 32:3883-91. Lancet 2014: 384 (9938):164-172
pCR:预后替代研究终点
JCO
这项共计纳入 29 项 研 究 14641 名 患者的 mata 回归 分析并不支持 pCR 可作为预测 DFS 和 OS 的 替 代终点
合计
异质性检验
7.4%
5.0%
P = 0.55, I2
34.41
= 0%
1.14
合并效应量检验 总计
异质性检验
8.2%
Z = 0.58, P = 0.56 5.9% 100
P = 0.53, I2 = 0%
1.13
合并效应量检验
Z = 0.94, P = 0.35
0.1 0.2 0.5 1 2 5 10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策略
蒽环、紫衫基础上联合双靶(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提高pCR
NeoSphere研究:联合帕妥珠单抗
双靶提高了16.8%的bpCR
HR-亚组人群获益更高
Gianni L, et al. Lancet Oncol. 2012 Jan;13(1):25-32. Lancet Oncol. 2016 May 11.
HR=0.48, P* < 0.001
HR=0.36, P* < 0.001
pCR=ypT0/is ypN0
Cortazar
Individual patients who attain a pCR have a more favorable long-term outcome
* Nominal p-value
• • • • • Taxane + trastuzumab only Taxane, trastuzumab and pertuzumab
7.7% 23.1%
Platin, taxane, trastuzumab ± pertuzumab12.8% Non-taxane regimen containing platin, trastuzumab ± pertuzumab Anthracycline -> taxane and anti-HER2
●明确与长期预后联系最密切的的pCR定义 ●明确pCR与EFS,OS之间的关系 ●确定pCR与长期预后联系最紧密乳腺癌亚型 ●评估不同治疗组提高pCR率能否预示EFS和OS提升
Cortazar P, et al. Lancet,2014,(13):62422-8.
荟萃分析结果同样显示获得pCR的 患者预后更好
这项共计纳入 12 项 研 究 11955 名 患者的联合分析 并不支持 pCR 可 作为预测 EFS 和 OS的替代终点
LANCET
pCR与预后的关系
Patient level Trial level
5-yr EFS rate Δ = 2%
pCR Non-pCR
HR=0.98 (95% CI: 0.84, 1.15)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策略
三阳性患者:抗HER2+化疗 vs 抗HER2+化疗+内分泌治疗 vs 抗HER2+内分泌治疗
ADAPT
Adjuvant Dynamic marker-Adjusted Personalized Therapy trial
375例 ;50%T1 ;70%N0 T-DM1 vs T-DM1+ET vs Herc+ET
对于II期TNBC患者,如果给予新辅助化疗,首选方 案是?
• High-dose alkylating agent
• Platin • Anthracycline –> taxane • Nab-paclitaxel -> EC
60 50
50
40 30
30 31
. 34
20
16
18
10
7
0
Grade 1‐2 Grade 3
No Tras
Yes Tras
No Tras
Yes Tras
HR+ Cortazar
HER2+ HR+
HER2+ HR-
TRIPLE NEG
CTNeoBC
8
NEOADJUVANT BREAST CANCER WORKSHOP
新辅助治疗的发展
一、NSABP B18/B27 模式: 选择需要辅助化疗的人群予以统一的新辅助化疗
二、当前模式: 基于分子亚型给予不同新辅助治疗
三、今后模式: 基于疗效预测marker和分子亚型高选有效人群给予个 体化新辅助治疗
充分提高保乳保腋窝率 避免无效患者丧失手术机会 探索精准治疗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