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国维校注〈录鬼簿〉考》 - 戏曲 - 中国古代文学 - 北大中文论坛 www.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的读书笔记(转)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的读书笔记(转)作者在《宋元戏曲考》中指出:“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而为此学者,大率不学之徒;即有一二学子,以余力及此,亦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窔者。
遂使一代文献,郁湮沉晦,且数百年,愚甚惑焉。
”这说是对我国传统文学观对戏曲的轻视,历代研究者的“未有能观其会通,窥其奥窔,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古代对戏曲的研究。
纪初王国维在吸收了西方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之后,写出《宋元戏曲考》,中国的戏曲研究才开始由古代传统向现代科学的方向转化。
当然这其中不乏有作者的所集结的心血,也是我们学习研究的榜样。
第一章“上古至五代之戏剧”,从内容来看,是作者有关中国戏剧起源、形成方面的考察和思考。
他对中国戏剧起源的考察主要是从两方面展开的:一为巫,一为优。
由巫一系,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楚越等地的巫风,《诗经》、《楚辞》、《汉书》、《说文解字》等文献为考察巫风的主要依据。
由优一系,王氏注意到优孟衣冠、优施遭诛于郏谷等史实,《春秋》三传、《史记》、《列女传》为其主要的文献依据。
王国维考察中国戏剧形成主要着眼点是“以歌舞演故事”,故他又以此为标尺,梳理秦汉以下各种史籍,注意到两汉之角抵百戏,魏晋之“辽东妖妇”,北齐之“兰陵王”、“踏摇娘”,隋唐之“参军戏”、“歌舞戏”等史实。
上所载滑稽剧中,无在不可见此二色之对立。
如李可及之儒服险巾,褒衣博带;崔铉家童之执简束带,旋辟唯诺;南唐伶人之绿衣大面,作宣州土地神,皆所谓参军者为之;而与之对待者,则为苍鹘。
此说观下章所载宋代戏剧,自可了然,此非想象之说也。
要之:唐五代戏剧,或以歌舞为主,而失其自由;或演一事,而不能被以歌舞。
其视南宋、金、元之戏剧,尚未可同日而语也。
但作者在考察中国戏剧起源、形成时,也有很大的出入。
他认为,中国戏剧“当自巫、优二者出”,这种思路给后世带来相当大的误导。
在考察中国戏剧形成时,王国维首重“歌舞”,特别是戏中之“曲”,这也反映着他对中国戏剧艺术特征的理解,但这样的理解显然是感性的、形而下的。
宋元戏曲史疏证读书笔记
宋元戏曲史疏证读书笔记宋元戏曲史的书籍版本《宋元戏曲史》写成于1912年底1913年初﹐主要版本是民国四年(1915)的《文学丛刻》本。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商务印书馆1929-11-30宋元戏曲史王国维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10-01宋元戏曲史疏证王国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08-01宋元戏曲史王国维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12-01宋元戏曲史(24)(民国学术经典文库)王国维东方出版社 1996-03-01宋元戏曲史(二十世纪国学丛书)王国维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5-12-01宋元戏曲史王国维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01-01宋元戏曲史(插图珍藏本)\/民国珍本丛刊(民国珍本丛刊)王国维团结出版社2006-02-28宋元戏曲史王国维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6-09-01历史上姓乔的名人及他们的事迹乔吉:太原(今属山西省)人,后迁杭州(今属浙江),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
作品风格清丽,后代并其与张可久为元散曲两大家。
其作现存《两世缘》、《扬州梦》、《金钱记》三种,今人辑《梦符散曲》。
乔达:(今属北京)人,元代画家,以山水见长。
乔彝:元代晋宁人,为人刚正有节,时贼陷晋宁,彝命家人整冠肃衣,先令妻子依次投井,己随赴之,赐谥“纯洁”。
乔宇:乐平(今山西昔阳)人,明代成化年间进士武宗时任南京兵部尚书,威震当地。
世宗时任吏部尚书,清正廉明,声望极高。
乔林:如皋(今属江苏省)人,清代画家兼篆刻家。
乔智明:前赵鲜卑前部人,历隆、虑二县令,以德行而名,有“神君”之称号。
乔知之:冯翊(今属陕西省)人,唐代官至左司郎中,以俊才而著称。
传其作《缘珠篇》送与窈娘(原为其婢女,后被武承嗣所夺),窈娘读后感愤而自尽。
乔执中:高邮(今属江苏省)人,宋代进士。
其人通经术,性宽厚有仁,多次修改法典,使很多人重生。
在王安石执政时,曾编修《熙宁条例》。
乔行简:婺州东阳(今属浙江省)人,宋代绍兴年间进士,官至右丞相。
知无不言,好荐士,多至显达。
王国维研究参考书目——很全很全
王国维研究参考书目——很全很全1、王国维著述: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1.王国维.王国维戏曲论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王国维.王国维先生全集(初编)(12册)[M].台北:大通书局有限公司, 1976 (民国65). 王国维.王国维先生全集(续编)(13册)[M].台北:大通书局有限公司, 1976 (民国65).王国维.王国维遗书(16册)[M].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王国维著,袁英光,刘寅生整理.水经注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王国维著,萧艾笺校.王国维诗词笺校[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王国维著,刘寅生,袁英光编.王国维全集:书信[M].北京:中华书局,1984.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王国维文学美学论著集[M].太原:太岳文艺出版社,1987.王国维著,刘刚强编.王国维美论文选[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王国维著,刘逸生主编.王国维词注[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王国维原著,佛雏校辑.新订《人间词话》广《人间词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王国维原著,佛雏校辑.王国维哲学美学论文辑佚[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王国维.古史新证:王国维最后的讲义[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王国维著,佛雏编.王国维学术文化随笔[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王国维.静庵文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姚淦铭,王燕编.王国维文集(4册)[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徐洪兴编选.求善·求美·求真:王国维文选[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赵利栋辑校.王国维学术随笔[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王国维撰,徐德明整理.词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洪治纲主编.王国维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3.王国维.观堂集林[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王国维等著.王国维、蔡元培、鲁迅点评红楼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姜东赋,刘顺利.王国维文选(注释本)[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王国维.精读王国维[M].厦门:鹭江出版社,2007.王国维.王国维讲词曲[M].北京:长征出版社,2008.周锡山编校.王国维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王国维著,傅杰编校.王国维论学集[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林文光选编.王国维文选[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2009.聂振斌选编.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王国维卷[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王国维.王国维讲国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王国维著,李梦生评释.《人间词话》导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王国维著,徐调孚校注.人间词话[M].北京:中华书局,2009.王国维著,赵建注评.《人间词话》手稿本注评[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09.王国维著,于闽梅编.大家国学:王国维卷[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2、王国维研究:著作:王云五,李圣五主编.王静安的贡献[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王恩洋.王国维先生之思想[M].四川内江:东方文教研究院,1944(民国33年).蒋英豪.王国维文学及文学批评[M].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国学会,1974.何志韶.人间词话研究汇编[M].台北:巨浪出版社,1975.王宗乐.苕华词与人间词话述评[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6.周策纵.论王国维人间词[M].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公司,1981.陈元晖.王国维与叔本华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吴泽,袁英光.王国维学术研究论集(3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1987,1990. 萧艾.王国维评传[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姚柯夫.《人间词话》及评论汇编 [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朱传誉主编.王国维传记资料(10册)[M].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萧艾.一代大师:王国维研究论丛[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卢善庆.王国维文艺美学观[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陈鸿祥.王国维与文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洪国梁.王国维著述编年提要[M].台北:大安出版社,1989.祖保泉,张晓云.王国维与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陈元晖.论王国维[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陈鸿祥.王国维与近代东西方学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叶程义.王国维词论研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1(民国80).孙敦恒.王国维年谱新编[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陈鸿祥.王国维年谱[M].济南:齐鲁书社,1991.赵庆麟.融通中西哲学的王国维[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张本楠.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朱歧祥.王国维学术研究[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5(民国84).夏中义.世纪初的苦魂[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刘烜.王国维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袁英光,刘寅生.王国维年谱长编:1877-1927[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陈平原,王枫编.追忆王国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聂振斌.王国维美学思想述评[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雷绍锋.王国维读书生涯[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陈鸿祥.王国维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8.蒋英豪.近代文学的世界化:从龚自珍到王国维[M].台北:台湾书店,1998.孙敦恒,钱竞.纪念王国维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论文集[C].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鲁西奇,陈勤奋.纯粹的学者:王国维[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佛雏.王国维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雷绍锋.王国维的治学方法[M].台北:新视野图书出版公司,1999.周一平,沈茶英.中西交汇与王国维学术成就[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袁英光.新史学的开山:王国维评传[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王攸欣.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思想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99.李庆本.走出混沌:王国维读书与治学之路[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1999.罗继祖主编.王国维之死[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王庆祥,萧立文,罗继祖.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敦煌资料)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陈同.王国维:悲情学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0.陈永正校注.王国维诗词全编校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马正平.生命的空间:《人间词话》的当代解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马鼎.天才王国维与其他[M].台北:兰台出版社,2001.姚淦铭.王国维文献学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蒋永青.境界之“真”:王国维境界说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张连科.王国维与罗振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2002.钱剑平.一代学人王国维[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刘克苏.失行孤雁:王国维别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刘锋杰,章池集.人间词话百年解评[M].合肥:黄山书社,2002.陈鸿祥.《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陈鸿祥.王国维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陈铭. 潮落潮生——王国维传[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俞晓红.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笺说[M].北京:中华书局,2004.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汇编、汇评、汇校[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4.潘知常.王国维:独上高楼[M].北京:文锦出版社,2005.佛雏.王国维哲学译稿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叶嘉莹,安易.王国维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6.祖保泉.王国维词解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孟泽.两歧的诗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李砾.人间词话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孟泽.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窦忠如.王国维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吕怡菁.解读与重建王士祯“神韵说”与王国维“境界说”:由内涵、图像、心灵到“性情”与“情”的建构[M].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7.左玉河.王国维[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8.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虞坤林.王国维在一九一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8.王国维著,李建中,秦李注释.人间词话新释[M].武汉:湖北长江出版集团,长江文艺出版社,2008.卫琪.人间词话典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荆竹.学术的双峰[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王国维著,周锡山编校.人间词话:汇编、汇评、汇校[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9.喻天舒.王国维、郭沫若与儒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吴忠良.最是人间留不住:王国维和他的弟子[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喻天舒.王国维、郭沫若与儒教[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陈平原,王枫编.追忆王国维[M].北京:三联书店,2009.硕士博士论文:张洁.清末民初文化代际递嬗中的思想主脉:王国维、鲁迅与清末民初的思想主脉[D]. 武汉大学,1994.李铎.王国维文艺美学思想研究:中西文艺美学的交汇[D].北京大学,1998.周玉萍.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研究[D].武汉大学,2001.戚真赫.王国维理念世界探究:兼论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现代转型的价值与意义关联[D].南京大学,2002.李丽.《人间词话》辨[D]. 暨南大学,2003.于闽梅.异向共建:梁启超、王国维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北京师范大学,2003.何金俐.“审美”与“人间”:王国维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4.黄国丽.思想范式的转换:王国维对“性、理、命”的现代诠释[D].中山大学,2005.黄丹.王国维美学思想研究:以创作理论和实践为基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张强.王国维美学中的生命意识[D].内蒙古大学,2008.凌晨.王国维“境界说”之历史文化语境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蓝国桥.王国维与康德美学[D].中山大学,2008.霍俊国.性情为本的诗性话语结构:《人间词话》诠释的中国文学特性之研究[D].四川大学,2008.。
王国维与古代戏曲档案
王国维与古代戏曲档案
姚淦铭;朱瑞芬
【期刊名称】《浙江档案》
【年(卷),期】1993(0)9
【摘要】王国维与中国古典戏曲档案是档案史上值得书写的一段光辉记载。
这是因为:王氏是发现中国古曲戏曲档案价值的第一人;王氏是对古典戏曲档案进行科学整理和编篡的开创者;王氏又是卓越地利用这些档案进行科学研究的开山者。
但是从档案学角度来阐述的迄今未见专文,故略论之。
【总页数】2页(P12-13)
【关键词】古代戏曲;古典戏曲;专文;《宋元戏曲考》;曲录;《录鬼簿》;《宋元戏曲史》;中山诗话;十种曲;录鬼簿
【作者】姚淦铭;朱瑞芬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7
【相关文献】
1.浅谈中国古代戏曲研究的方式方法——以王国维、吴梅的戏曲研究为例 [J], 杨琳琳
2.戏曲学术研究的新发展——第四届“海宁杯”王国维戏曲论文奖颁奖会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与中国戏曲理论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J], 柯凡;
3.王国维“戏曲意境”说与戏曲舞台表演 [J], 顾大海
4.海洪宁静,专心为学,重拾中华戏曲的金叶——在2019年王国维戏曲论文奖颁奖典礼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与中国戏曲理论的发展”论坛上的致辞 [J], 韩子勇
5.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以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为中心兼及几种重要戏曲史 [J], 薛晋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王国维
还有一篇“读书三境界”-----“吞”“啃”“品”
“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 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 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 “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 涨、寝食不安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 —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 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 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 “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ihu 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 —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 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
王国维认为,这是上等的艺术境界,只有大诗人才能创造 出这种"意与境浑"的境界。王国维还进一步论说文艺创作必有 取舍,有主观理想的注入;而虚构或理想,总离不开客观的材 料和基本法则。所以,"理想"与"写实"二者的结合有充分的客 观根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也有其客观 可能性。
第一种境界:
谢 谢
Thank
You
界“ 之不 所独 有为 之中 学国 人所 。有 ”而 为 全 世
• 评价:王国维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位重要的美学和 文学思想家.他第一个试图把西方美学,文学理论 融于中国传统美学和文学理论中,构成新的美学 和文学理论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既集中国古 典美学和文学理论之大成,又开中国现代美学和 文学理论之先河.在中国美学和文学思想史上,他 是从古代向现代过渡的桥梁,起到了承上启下, 继往开来的作用,被誉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学术 的结束人,最近八十年来学术的开创者”。
中国古代文学网站
1、国学网2、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3、中国诗歌网4、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5、北大中文论坛6、司马迁研究网其他相关网站:1.在线历史文献中国史部分:/~baojie/history/histbook.htm2.二十五史全文阅读检索系统:http://202.113.20.150/net25/3.中国传统文化网:/4.中国儒学网:/5.中国古典文学论坛:/index.asp6.古风论坛:/bbs/index.asp7.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_Univ.of Michigan:/~iinet/ccs/8.全唐诗库:/qts/9.海纳百川:/10.素心学苑:/~luolian/suxinshuzhai.htm台湾中研院汉籍电子文献.tw/ftms-bin/ftmsw3史语所中文资料库.tw/database/index.htm史语所简帛金石资料库.tw/~wenwu/search.htm中华电子佛典线上藏经阁大正藏全文检索.tw/cbeta/result/search.htm 故宫寒泉资料库.tw/s25/index.htm诗经全文检索.tw/NPB/home.htm全唐诗全文检索.tw/QTS/HOME.HTM宋诗全文检索.tw/QSS/HOME.HTM唐宋词全文检索.tw/TST/HOME.HTM台湾古典汉诗全文检索.tw/cp红楼梦全文检索.tw/HLM/retrieval/database/database.htm三国演义全文检索.tw/san/bin/s_full.HTM水浒传全文检索.tw/shz/bin/s_full.HTM中国书法网甲骨文图文:/书法:/Html/20041913143-1.Html(三希堂法帖)/gb/art/sfw/enjoy/enjoy.htm在线汉语大词典:http://202.109.114.220/网络版异体字字典:http://140.111.1.40/main.htm唐宋名家词选:http://210.77.126.13/ci/filedefault.html古典名著宝库:/book/gdmzbk/南开大学电子书http://202.113.21.169:7685/wxzp/ ... 5%B5%E4%C3%FB%D6%F8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全唐文》等。
王国维自沉的前前后后
王国维自沉的前前后后(上)2007-05-25 ?? 刘墨 ?? 来源:北大中文论坛 ?? 点击: 4399一?王国维之死真的就像一个谜。
从他自沉之日算起,到现在已经足足七十余年,这个谜也仍然没有被人猜破。
在诸多的论述中,总觉得诸位先生是站在“理解”的角度上来“理解”王国维之死。
而在我看来,弄清王国维自沉前前后后的一些基本的事实,才有可能更贴近王国维的自沉之谜。
赵万里《王国维年谱》中有一段记载,值得我们的注意:去秋以来,世变益亟,先生时时以津园为念。
新正赴津觐见,见园中夷然如常,亦无以安危为念者,先生睹状至愤,返京后,忧伤过甚,致患咯血之症。
四月中,豫鲁间兵事方亟,京中一夕数惊,先生以祸难且至,或有甚于甲子之变者,乃益危惧。
值得注意者有1.世变益亟;2.“以津园为念”,也就是时时系念于逊帝溥仪之安危;3.王国维忧伤过甚;4.豫鲁间兵事方亟,京中一夕数惊——从这一记载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王国维的自杀,首先是外因,然后再加上内因,当内因与外因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极度矛盾中的王国维,就只有一死了之了。
先说外因。
1926年7月1日,广东革命政府发出“北伐宣言”,9日,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
迨国民革命军占有湖北之后,中国共产党在湖南发起了农民运动。
在农民运动中,一些人被清算和杀死。
在北伐途中,有二位学者被杀:叶德辉和王葆心。
叶德辉(1864-1927),字焕彬,又字奂份,号直山、直心,又署_园。
湖南长沙人,祖籍江苏吴县。
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官吏部主事,不久辞归。
这农民运动中,叶德辉被杀,实属事出有因。
1927年北伐军到长沙时,他正打算远走日本,名为讲学,实为避祸。
后来叶得知革命军中,其中不少是自己的门生故旧,所以就放弃了原来的出国计划。
但当工农运动蓬勃开展并进入高潮时,这个曾经自诩“同民众没有恶感”的人,却对工农群众进行大肆攻击。
在他起草致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蒋介石等人所谓农民协会十大罪状的电文被扣压后,他又写了一副肆意谩骂农民的对联:农运宏开,稻梁菽麦黍稷,杂种上市;会场扩大,马牛羊鸡犬豕,六畜成群。
王国维著述目录
王国维著述目录王国维《海宁王忠慤公遗书》(全四集.罗振玉编校.1927-1929刊)目录《初集》:观堂集林·观堂别集·观堂外集·尔雅草木虫鱼鸟兽释例·两周金石文韵读·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史籀篇疏证·校松江本急就篇·唐韵佚文·唐写本唐韵校勘记《二集》:殷礼征文·联绵字谱·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释币·简牍检署考·魏石经考并附录·汉魏博士题名考·清真先生遗事·耶律文正年谱·五代两宋监本考·两浙古刊本考·宋代金文箸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三集》:古本竹书纪年辑校·今本竹书纪年疏证·古行记校录·蒙鞑备录笺证·黑鞑事略笺证·圣武亲征录校注·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乾隆浙江通志考异残稿·观堂译稿《四集》: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后村别调补遗·人间词话·录鬼簿校注·宋元戏曲考·唐宋大曲考·戏曲考源·古剧脚色考·优语录·录曲余谈·曲录--------------------王国维先生全集初编初編第一、二、三冊王靜安先生壯年小像、遺像,王忠懋公像贊,王靜安先生自沈處,王靜安先生遺墨、王靜安先生墨序觀堂集林24卷附姚名達,觀堂集林批校表第四冊觀堂別集四卷補遺一卷,庚辛之間議書記,大唐六典,靜安詩稿一卷,苕華詞人間詞話二卷,王國維人間詞話與胡適詞選第五冊靜安文集、靜安文集續編宋代之金石學。
附李長之王國維靜安文集第六冊觀堂譯稿二卷第九冊三代秦漢金文著錄表八卷。
第十冊宋代金文著錄表,國朝金文著錄表;第十一冊古本竹書紀年輯校,古本竹書紀年疏證二卷殷禮微文古史新證,兩周金石文韻讀一卷,觀堂古今文考釋,爾雅草木蟲魚鳥獸釋例。
王国维生平
生平 1906-1911
1906年随罗振玉入京,任清政府学部总务司行走、图书馆 编译、名词馆协韵等。其间,著有《人间词话》等名著。
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携生平著述3种。眷随儿女亲 家罗振玉逃居日本京都,从此以前清遗民处世。其时,在 学术上穷究于甲骨文、金文、汉简等研究。
王国维生平
王 国 维 ( 1877—1927 ) , 字 静 安,一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 浙江海宁人。
生平 1877-1902
王国维世代清寒,幼年为中秀才苦读。早年屡应乡试不中, 遂于戊戌风气变化之际弃绝科举。二十二岁起,他至上海 《时务报》馆充书记校对。利用公余,他到罗振玉办的 “东文学社”研习外交与西方近代科学,结识主持人罗振 玉,并在罗振玉资助下于1901年赴日本留学。
王國維先生紀念碑碑文
海寧王先生自沈後二年,清華研究院同人鹹懷思不能自已。其弟 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僉曰:宜銘之貞 瑉,以昭示於無竟,因以刻石之辭命寅恪。 辭不獲已,謹舉先 生之誌事,以普告天下後世。其詞曰:
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誌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 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 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誌,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 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 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 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生平 1911-1922
1916年,应上海著名犹太富商哈同之聘,返沪任仓圣明智 大学教授,并继续从事甲骨文、考古学研究。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今读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之今读【内容提要】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是中国戏剧研究的开山之作,本文论析王国维在戏剧起源、宋金杂剧、元杂剧、南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后来人对王国维的超越或者从他曾经达到的学术水准向下跌落;又从民族戏剧的研究立场和方法着眼,分析《宋元戏曲史》“外来之观念”、“史学家之家法”、“文学家之眼光”等三种思维路径对后来人产生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戏剧学术史一戏剧研究能成为专门之学,王国维先生(1877—1927)《宋元戏曲史》是有大功绩的。
《宋元戏曲史》完稿于1913年1月,自1913年4月至次年3月,是书先后刊载于商务印书馆印行的大型学术期刊《东方杂志》上。
191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宋元戏曲史》单行本,此后又多次重印。
其时,在国内学术界,大家林立,王国维尚未足引入瞩目。
自1913年以后,王氏全心投身于甲骨文、金文、商周史的研究,取得卓越成就,自20年代始,誉满京华,其戏剧研究亦在此时得到高度赞誉。
如1923年,梁启超(1873—1929)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激赏之云:“最近王静安国维治曲学最有条贯,着有《戏曲考原》、《曲录》、《宋元戏曲史》等书,曲学将来能成为专门之学,则静安先生当为不祧祖矣。
”①1927年6月,王国维自沉昆明湖后,《国学月报》、《文学周刊》、《东方杂志》、《国学论丛》等杂志相继刊出纪念专号,人们在追念王国维一生学术成就时,《宋元戏曲史》普遍被认为乃是其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氏辞世后编辑出版的《海宁王忠悫公遗书》及《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皆收入此书(题为《宋元戏曲考》)。
宋本王维集考述
宋本王维集考述王君莉;王辉斌【摘要】宋本王维集,主要有蜀刻本《王摩诘文集》与建昌本《王右丞文集》两种,前者刻印于北宋中晚期之际,后者则板梓于南宋.建昌本又称麻沙本,其原刻为日本静嘉堂文库所收藏.建昌本之影抄本《王右丞文集》与蜀刻本《王摩诘文集》,现均藏于国家图书馆.这两种宋本王维集,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从现存最早之宋刊本王维集而言,宋蜀刻本较之建昌本更具有版本学价值.然而值得指出的是,自从元刊《须溪先生校本唐王右丞集》以建昌本①(系统)为底本并问世后,明清两朝的各种王维集本,亦无不如此,其中,最具有典型性者,即为赵殿成的《王右丞集笺注》.赵注不仅将只有十卷诗文的王维集随意扩展为二十五卷,而且还因未见到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而使其笺注留下了许多方面的遗憾.所以,以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为底本,对王维集进行一次全现整理,也就势在必然.【期刊名称】《南都学坛》【年(卷),期】2017(037)005【总页数】6页(P41-46)【关键词】王维集;蜀刻本;建昌本;影抄本【作者】王君莉;王辉斌【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 611731;湖北文理学院文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12宋本王维集存世,现可知主要有两种,即:蜀刻本《王摩诘文集》十卷,建昌本《王右丞文集》(一作《王右丞集》)十卷。
对于这两种宋刻本,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六于“《王右丞集》十卷”略有记载:“唐尚书右丞河中王维摩诘撰,建昌本与蜀本次序皆不同,大抵蜀刻唐六十家多异于他处本,而此集编次尤无伦。
”[1]468 蜀刻本《王摩诘文集》,刻印于北宋中晚期之际,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现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据以影印(以下简称“影宋本王集”)。
建昌本又称麻沙本(以下或称“建昌本”,或称“麻沙本”,主要是出于行文的方便,特此说明),为南宋刻本,每半页十一行,行二十字,原刻本为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其影抄本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上有瞿镛铁琴铜剑楼印。
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
第1卷第5期2003年5月经济与社会发展ECONOM IC AND SOCIAL DEV ELOPM EN TVOL.1No.5MA Y.2003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在历史研究中的运用张恒俊(湖南零陵学院经管系,湖南永州425006) [摘 要]“二重证据法”是王国维创立的一种历史考据方法。
王国维运用这种方法,在古史研究中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今天,随着大规模基本建设的进行和考古工作的开展,大量文物被发掘出来,给历史研究提供了许多新的资料。
重温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批判地继承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对于推进历史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王国维;二重证据法;历史研究[中图分类号]K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3)05-0152-03一、“二重证据法”的创立“二重证据法”是我国近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王国维(1877-1927)创立的一种历史考证方法。
王国维原名国桢,字静庵(安),又字伯隅,初号“礼堂”,曾号“人间”,晚以“观堂”之号行世,浙江海宁人。
早年对主张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非常仰慕,曾在梁启超主编的《时务报》任书记和校对,同时又在罗振玉创办的东文学社学习日语及英语。
1901年元月,在罗振玉的资助下赴日本东京物理学校学习,同年夏初,因病回国。
1901年至1905年间,主要从事哲学和美学研究,其学术思想深受康德、叔本华和尼采等人的影响,著有《红楼梦评论》、《静庵文集》。
1906年至辛亥革命爆发,他着重研究文艺学和艺术史,著有《曲录》、《人间词话》等名著,对当时文艺界影响很大。
王国维从1916年回国至1927年去世,主要从事古史研究,在甲骨文、金文、殷周史、汉晋木简、敦煌文书、西北地区古史、蒙元史等方面,取得了许多创造性的研究成果,著有《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和《殷周制度论》、《古史新证》等惊世力作,并于1921年将自己近数年来撰写和发表的著述,删繁挹华,选编成《观堂集林》一书,由友人蒋孟苹出资付印,于1923年出版。
古海钩沉——《录鬼簿续编》粗探
该 书既名为《 录鬼簿续编》就 已经清楚地表 明作者 的态 , 度一 此 书是 对 《 录鬼 簿》 的继承 , 以它 首 录作家 即为 钟嗣 所 成。 然后按《 录鬼簿》 的体例先列著者 , 有其小传 , 其下 之后列 其主要剧 目。但 《 续编》 又不是 简单地模仿《 录鬼簿 》它们 的 ,
曲史及元 明文 学的研 究都有 不可或缺的价值 。 本文通过《 录鬼簿》 录鬼簿续编》 和《 的比较, 引用 大量的文 史资料 , 揭示 了一些鲜为人知 的历史事实, 一定程度 上还 原 了历史的本来面 目 。
【 词】古代典籍 ; 关键 录鬼 簿续编 ; 究 研
【 中图分类号】I 6 2 0
书中还 用“ 尝传 ” 等语气叙述贾仲 明的旧事 。 不提增补 更
有戏曲作品, 而是具有 “ 精书法” “ 、善丹青”“ 毛诗》等 、工《 ”
等与套数 、 小令 、 奇无关 的“ 传 特长” 。而且 。 只要他们有作 品
《 录鬼簿》 的事实。 而贾仲明在其增补《 录鬼簿》 序言》 的《 中明
二、 传述体例
州 。《 续编》 录鬼簿 》 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 与《 构 为后人 研究
元 明间戏 曲提供 了不可替代 的宝贵资料。它收录了《 录鬼簿》 之后 的元明间戏 曲、 曲作 家的简略事迹及作 品 目录 。全 书 散 所 载作家从钟嗣 成起 , 至戴伯可 , 共七 十一人 ; 杂剧作 品七 十
篇末的贾仲 明小传 即可得 出结论 。原文 如下 :贾 仲明 , “ 山东 人。天性 明敏 。 博究群书。善吟咏 , 尤精于乐章 隐语 。尝传文
皇帝于燕 邸 。 甚宠爱之。 每有宴会 , 应制之作 , 无不 称赏。 公丰
神秀拔 。 衣冠济楚 , 度量汪洋 , 天下名 士大夫 , 成与之相交。自 号云水散人。所作传奇乐府 极多, 骈俪 工巧 , 有非他人之所及
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古神话选释
袁珂辑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编
中华书局
1962
玉台新咏
[陈]徐陵编
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5
汉魏六朝诗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乐府诗集
[南宋]郭茂倩编
中华书局
1979
汉魏乐府风笺
黄节笺释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邓广铭笺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
词苑丛谈
[清]徐钅九辑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人间词话
王国维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
全宋诗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
北京大学出版主
1997
宋诗抄
[清]吴之振等编
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
宋诗选注
钱钟书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8
欧阳永叔集
[北宋]欧阳修著
商务印书馆
1958
东坡七集
[北宋]苏轼著
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
苏轼诗选
陈迩冬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
陆游选集
朱东润选注
中华书局
1962
苕溪渔隐丛话
[南宋]胡仔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诗人玉屑
[南宋]魏庆之辑
中华书局
1961
沧浪诗话校释
郭绍虞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宋史
[元]脱脱等著
中华书局
1977
太平广记
[北宋]李昉等编
1980
王国维与词籍校勘之学-文档
王国维与词籍校勘之学王国维校编《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并对《花间集》、《尊前集》、《乐章集》、《山谷词》、《片玉词》、《姑溪词》、《赤城词》等词集予以校跋,将清儒校勘经史之法,灵活运用于词籍校勘,形成词籍校勘之学。
辨讹误、校倒文、补阙漏、校词律、辑遗佚,其词籍校勘方法、原则及校记处理均有独到之处。
而王国维词籍校勘之学不仅有深厚的学术渊源,也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王湘华(1968―),男,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广东广州 510275)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礼堂,又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是我国近代学术史上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对哲学、文学、史学、文献学等学科的研究有着重大贡献。
他一生著述60多种,手校手批之书190多种,其研究成果之丰硕,校勘之精审,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巨大影响。
词籍校勘为其学术成就之冰山一角,然在其学术生涯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一、王国维词籍校勘实绩王国维的学术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904年以前,其研究兴趣在哲学、美学,撰写了大量论文;1904年以后,渐次向文学,尤其是词曲转移,著有《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等经典学术著作;1913年以后,王国维专研经史小学,学问日益精进。
词籍校勘为王国维学术研究第二阶段硕果,词学文献基础研究工作与其词学批评、词创作相得益彰,互为促动。
早在1905年,王国维就曾校点过《周氏词辨》、《介存斋说词杂著》。
1908年7月,王国维据《花间集》、《尊前集》、《全唐诗》、《历代诗余》等校辑成《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每卷之末均撰跋语,考究词家字里生平,交代版本源流。
是书后被收入罗振玉编校的《海宁王忠悫公遗书》第四卷,1932年上海六艺书局出版单行本,后附《人间词话》。
此书共辑有李?Z、李煜《南唐二主词》、温庭筠《金荃词》、皇甫松《檀乐子词》、韩渥《香奁词》、和凝《红叶稿词》、韦庄《浣花词》、薛昭蕴《薛侍郎词》、牛峤《牛给事词》、牛希济《牛中丞词》、毛文希《毛司徒词》、魏承班《魏太尉词》、尹鹗《尹参卿词》、李?S 《琼瑶集词》、顾?椤豆颂?尉词》、鹿虔?I《鹿太保词》、欧阳炯《欧阳平章词》、毛熙震《毛?z监词》、阎选《阎处士词》、张泌《张舍人词》、孙光宪《孙中丞词》二十一家二十卷。
文学论文参考文献目录
三、 魏晋南北朝文学
1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集》 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张可礼《建安文学论稿》
3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人民出版社 、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要》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要》 5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6 、吕慧鹃 刘波 卢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山东教育出版社 卢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7 、容肇祖《魏晋的自然主义》 、容肇祖《魏晋的自然主义》 8 、冈村繁《陶渊明——世俗与超俗》 、冈村繁《陶渊明——世俗与超俗》 9 、韦凤娟《论陶渊明的境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模式》 、韦凤娟《论陶渊明的境界及其所代表的文化模式》 10、潘世东 喻斌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 10、潘世东 中国文化的自然精神》 11、陆机《文赋》 11、陆机《文赋》 12、钟嵘《诗品》 12、钟嵘《诗品》 13、刘勰《文心雕龙》 13、刘勰《文心雕龙》 14、干宝《搜神记》 14、干宝《搜神记》 15、刘义庆《世说新语》 15、刘义庆《世说新语》
二、唐宋文学参考文献
1 、罗宗强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隋唐五代文学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2 、张福庆 《唐诗美学探索》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唐诗美学探索》华文出版社1999年版 3 、葛晓音 《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汉唐文学的嬗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 、孟二冬《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孟二冬《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6 、任海天《晚唐诗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任海天《晚唐诗风》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7 、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刘学锴《李商隐诗歌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 、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余恕诚《唐诗风貌》安徽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9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10 、闻一多《唐诗杂论》古籍出版社56版 、闻一多《唐诗杂论》古籍出版社56版 11 、蒋寅《大历诗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蒋寅《大历诗风》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2 、李从军《唐代文学演变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3年版 、李从军《唐代文学演变史》 1993年版 13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王国维
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人籍贯:浙江海宁盐官镇人。
古今地名相同出生日期:公历:1877年12月3日中历:十月二十九日逝世日期:公历:1927年6月2日中历:五月初三三检索途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表达式:王国维AND著作《静安文集》《王国维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宋元戏曲考》《曲录》《人间词话》《殷周制度论》《王国维诗词全编》《<红楼梦>评论》《流沙坠简》《罗振玉王国维往来书信》四检索途径:CNKI数据库检索表达式:研究AND王国维1《王国维与清代学术史研究》著者:武少民出版社::东北师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 出版时间:2011.6 【关键词】王国维;清代;学术史;2《试论王国维的文学价值观》著者:华秀琴出版社: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出版时间:2007.4 【关键词】王国维;价值观;文学;3,《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著者:黄晖出版社:福建儿童发展职业学院出版时间:2008.4 【关键词】王国维;美学思想;当代价值;4《王国维的悲剧思想及其影响》著者:余群出版社: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出版时间:2008.2 【关键词】王国维;悲剧;精神;5《从山水画的审美视角浅议王国维“境界说”》著作:王帆出版社:山东省技术开发服务中心出版时间:2011.3 【关键词】王国维;境界说;山水画;6《王国维语境中的“人间”考论》著作:彭玉平出版社::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出版时间:2012.3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语境;人生;人世;7《现代烛照下的光辉——王国维对李煜词的评价》著作:吕莹莹;孙建;吴萍;出版社:时代文学出版时间:2011.5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作家;作品;8《况周颐与王国维词论异同考究》著作:赵鹏出版社:古籍整理研究学刊出版时间:2011.3 【关键词】况周颐;王国维;《人间词话》;《蕙风词话》五检索途径:CNKI数据库检索表达式:研究AND 王国维AND论文1篇名:《论王国维的诗学观》著者:王顺中学位授予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授予时间: 2010 学位级别:硕士导师:左克厚2篇名:《王国维教育思想研究》著者:李日兰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授予时间:2007 学位级别:硕士导师:吴洪成3篇名:《王国维“自然”说研究》著者:薄丹影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授予时间:2010 学位级别:硕士导师:孙书文4篇名:《王国维美学思想之“现代性”刍议》著者:董玲汐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授予时间:2010 授予级别:硕士导师:寇鹏程5《现代性维度下的梁启超、王国维文学思想比较研究》著者:许俊莹授予单位:山东大学授予时间: 2010 授予级别:博士【导师】仪平策6《王国维与蔡元培美育思想比较研究》著者:刘晓峰授予单位:西南大学授予时间: 2007 授予级别:硕士导师:余立新7《思与诗》著者:王正刚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授予级别:硕士授予时间:2007 导师:伍世昭;廖国伟;8《叶嘉莹“兴发感动”说初探》著者王建浩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授予级别:硕士授予时间 2007 导师:孟昭毅;甘丽娟9《王国维与清代学术史研究》著者:武少民报刊名: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 第06期10《王国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概念形成考》著者:姜荣刚报刊名:浙江学刊年卷期:2012 第03期11《论王国维对悲剧人生的解脱》著者:雷文学报刊名: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 第06期12《吴其昌古文字研究与二重证据法》著者:陈荣军报刊名: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第11期13《王国维学术转型的启示》著者:尹泓报刊名:中州学刊年卷期:2012第01卷14《学术与人生的贯通——王国维“忧生诗学”与诗学话语的创构》著者:伍世昭;王正刚报刊名: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第01期15《从王国维境界说谈海子之死及诗》著者:王俊虎;陈云宏;报刊名: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第02期16《王国维“以诗补史”的诗学阐释》著者:报刊名:中国文学研究年卷期:2011第03期17《论王国维的“无我”与艾略特的“非个人化”》著者:覃君洁报刊名:中外企业家年卷期:2010第16期18《王国维“以诗补史”的诗学阐释》著者:罗惠缙会议名称: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2010-10-13 会议地点:中国湖南长沙19《王国维与中国的比较教育研究》著者:严奇岩会议名称:《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2009-09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20《王国维译介西方教育学说的嬗变历程》著者:翟广顺会议名称:《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暨中国教育史研究六十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时间:2009-09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21篇名:《王国维鲁迅诗学互训》著者:孟泽分类号:I206.6 主题词:王国维;鲁迅;诗学;两歧性;悖论摘要:以《人间词话》与《摩罗诗力说》为基本语言形态的王国维、鲁迅诗学,在中国现代诗学史上具有最显著的“两歧性”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创——《王国维校注〈录鬼簿〉考》- 戏曲- 中国古代文学- 北大中文论坛www....原创——《王国维校注〈录鬼簿〉考》《王国维校注〈录鬼簿〉考》一王国维无意于《录鬼簿校注》的出版和《校注》的底本为曹本王国维在生前并未将《校注》当作当作专著看待,可由以下几点得到证明:一、他在《宋元戏曲考序》中提到了他的著作情况,但没有《校注》。
二、《校注》在王国维的生前没有出版过。
而他的其它著作都在其生前得到了正式的出版。
(隆按:稿纸已佚的《曲调源流表》除外。
)三、赵万里《录鬼簿校注》二卷跋(原载于《王忠悫公遗书》第四集,见于《静安先生遗著选跋》)。
“《录鬼簿校注》二卷:先生所撰《宋元戏曲史》及《曲录》中杂剧一部分史料,几乎全凭此书为之。
后于暇日录。
与此书互证者为笺注。
又以所见明抄本及江阴缪氏藏清初尤贞起抄本,以校通行《楝亭十二种》刻本,著其异字于行间,朱墨灿然,可称家塾善本。
稿本后归上虞罗氏振玉处,罗氏儿孙辈录为校注两卷,入四集中刊之,实则殊失作者本意矣。
”云。
由于王校《录鬼簿》的情况非常的复杂(详见本文第四部分),且王校的目的是作为“家塾善本”自己用的,故王国维就没有对他的《校注》的底本为我们作一个说明。
(隆按:王氏在《校注》的校记中称为“原本”,在《校注》的跋语中称为“此本”均未曾说明。
)因为后人对《校注》的底本是什么?是否有底本产生了疑问。
实际上,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遗书》所收之《校注》的底本确为曹本。
因为《校注》的作家作品排列,及行款全据曹本。
(隆按:《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二册所收《录鬼簿》的底本为曹本,但其行款已改为三排。
)且据王国维为其《校注》所作的校记,凡校记中称“原作某”“原本作某”的,其必据曹本,无一例外。
(隆按:《集成》本《录鬼簿》于“李寿卿”条小传有误,其底本已改为“除县臣”曹本此处本作“徐县臣”。
王校云:“除原作徐,从钞本改”。
)二钞本与《校注》无关由于王国维在《校注》的跋语中提到了尤钞本,故后人便认为《校注》有尤钞本参校。
最先这么认为的是赵《跋》:“又以所见明抄本及江阴缪氏藏清初尤贞起抄本,以校通行《楝亭十二种》刻本”。
其后《集成》第二册《录鬼簿提要》沿袭此说,云:“近人王国维在清宣统元年到二年,取〈楝亭藏书十二种〉本的〈录鬼簿〉各明季精抄本、清初尤贞起钞本两种旧本加以校勘。
”由于《集成》的影响很大,故此说几乎成为《遗书》本《录鬼簿校注》的通用说法。
其后,陈鸿祥先生据罗振常辑《观堂诗词汇编》所收一王国维所作之跋为《校注》所无,推断出:“王氏手校之《录鬼簿》有两:其一,以曹楝亭刻《录鬼簿》这底本,而以明季精抄本及《太和正音谱》、《元曲选》等校之,。
(原注:今传《新编录鬼簿校注》),其二,以明钞本《录鬼簿》为底本而以曹本、尤钞本,并参照他书校之,即此第三校本,。
嗣后,罗氏即取一二校本刊入《遗书》,漏录此第三校本,故不独王氏跋文有佚,且凡据尤本所作校语,均未补入,而《遗书》本《录鬼簿》王跋内虽提到尤本实则其校本与尤本全无涉。
”陈先生能仅据《校注》漏载一条跋文而作出“校本与尤本全无涉”的结论,其眼光诚可谓之独到和敏锐。
但也许是因为《年谱》的体例所限,陈先生并未对对此祥加论述,将“金针”度与我辈且其推论中有一部分实际上是错误的,(说见后)故未能在学界中产生足以改变《校注》有尤本参校这一传统说法的影响。
如1997年出版的《中国曲学大辞典》和2000年修订的《中国文学大辞典》于《录鬼簿》条分别作:近人王国维《录鬼簿校注》本系取《楝亭藏书十二种》校以明季精钞本、尤贞起钞本,并以。
(齐森华、陈多、叶长海主编《中国曲学大辞典》914页,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2月第一版。
)近代有王国维校注本:以曹寅刊本与明末精抄本,清初尤贞起抄本相校勘,。
(钱仲联、傅璇琮、王运熙、章培恒、陈伯海、鲍克怡总主编《中国文学大辞典》(修订本)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惜陈《年谱》未能详细说明原因,本文试为之论证。
算是为陈《年谱》作一个补充吧!1.《校注》的跋语明言“以明季精钞本对勘一过”,却没有说明是否能尤钞本入校,只是说:“宣统二年八月,复影钞得江阴缪氏藏国初尤贞起手钞本,知此本即从尤钞出,(隆按:王国维认为尤抄为国初抄本,曹本从尤抄出,实误。
据王纲先生的考证,尤抄抄于康熙四十六年丁亥(1707),见于《录鬼簿版本摭谈》,《中州学刊》1987年第2期。
故不能称之为清初抄本,曹寅《楝亭十二种》刊于康熙四十五年(1706)早于尤抄,王氏云“此本从尤抄出”,实误。
)而易其行款,殊非佳期刻。
若尤钞与明季钞本,则各有佳处,不能相掩也。
冬十一月,病眼无聊记此。
”据此跋语,我们本不可断定《校注》有尤本入校,可自从赵万里如是臆测之后,后人便信而不疑。
实际上,王国维在此处只是对当时他所拥有的三个本子进行一个简单的比较,并未在我们现在所见的《校注》中写上尤本的校语,即陈先生所说的“实则其校本与尤本全无涉”。
至于王国维后来是否以曹本,明抄本校以尤抄本,则未可知。
(参见本文第四部分)2.据《校注》王氏所作的因“对勘”而做的校记。
这些校记,如“从钞本”、“据钞本改”、“据钞本增”等据钞本而改底本(即曹本)凡有37条(隆按:《录鬼簿》(外四种)附录的《曹刻本录鬼簿校勘记》系据王国维《校注》的校语,但此文漏载一条。
“李寿卿:太原人,将仕郎,除县臣。
除原作徐,从钞本改。
”)。
在这37条中都只称其为钞本(此钞本必为跋语所称之“明季精钞本”因为跋中已明言“以明季精钞本对勘一过”,以观堂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若其果真以两种抄本入校,一定会加以区别,如以“明钞”“尤钞”称之以示区别。
3.尤贞起手抄本今已不可得,这也是我们今天仍误以为《校注》中有尤抄的校语的原因。
但刘世珩《暧红室汇刻传奇》所附刻的《录鬼簿》所依据的本子就是尤抄本。
我们也可以从这几个本子的比较中得到一些蛛丝马迹。
如《录鬼簿》上卷高文秀小传,暧红室本作:“东本人,府学生,早卒。
”《校注》则全据曹本未改,作:“东平人,府学,早卒。
”王国维写《校注》时(“宣统改元冬十二月小除夕”日“对勘一过”,除夕日“校勘既竟”)没有得到尤本,故未改。
相反,宣统二年八月得到影抄尤本后,才发现曹本“殊非佳刻”,此后作著,此条均作“东平人,府学生,早卒。
”(隆按:《宋元戏曲考》、《元刊杂剧三十种》如是。
)三明季精钞本据《校注》跋,王国维曾以一“明季精钞本”入校,但其为何种抄本,难考其详,仅可据《校注》的校记考出“明季精抄本”不同于曹本的38处。
(隆按:前文的据钞本37处,再一处为下卷沈和条:《欢喜冤家》(钞本无),此条则据以曹本。
)后来,日人榎一雄先生的文章《王国维手抄手校词曲书二十五种》称东洋文库发现了王国维手抄手校词曲书二十五种,(注:原本发表于《东洋文库书报》第八号,王国维。
及《王国维文集》第四集,中国文史出版社均收入)其中《录鬼簿》两卷赫然在列。
榎文还抄录了王国维为这本录鬼簿所写的跋,此跋与陈《年谱》据罗《汇编》所引的跋大同小异,但由于此为王氏真迹,兹全文引录如下:黄陂陈士可(隆按:即陈毅,曾任学部参事。
)参事,新得明钞录鬼簿,精妙可喜,因手抄一过,七日而毕。
原本间有讹字,悉为订正。
此为第一善本矣。
光戊申冬十月,国维记。
此书一刻于淡生堂余苑,再刻于楝亭十二种,余苑本今不可见,楝亭本,行款虽异,然亦有吴门生及觉梦子二跋,盍与此本同一祖本也,越四月又记。
宣统庚戌,艺风先生(按:即缪荃孙。
)影钞尤贞起抄本是寄,益见此本之佳。
据此跋,我们大致辞可推断出《校注》跋所言之“明季精钞本”即为此明抄本,除了本跋所云“明钞”之时代大致同于《校注》跋所言“明季精抄本”这个原因之外,还有:1.“宣统二年八月,复影钞得江阴缪氏藏国初尤贞起手钞本”后,对明季精钞本云:“若尤钞与明季钞本,则各有佳处,不能相掩也”,对明钞则说:“益见此本之佳”。
可见两者都得到了王国维的称许。
2.综合两跋,我们可知:王国维自“光绪戊申冬十月”录明钞本于陈士可后,至少在“宣统二年”“冬十一月”这段时间内(光绪三十四年冬十月~~~~宣统二年冬十一月)是拥有此明抄本,并在宣统元年除夕完成《校注》之前将其看着是“第一善本”的。
那么在这段期间作“对勘”曹本的必为此明抄本,也就是说《校注》跋所言“明季精钞本”即此明钞本。
另据榎文,此抄本后还有罗振常的藏书印记各和跋,跋曰:丁卯孟夏(按:当为1927年),以大云书库所藏旧抄尤本校过,知艺风先生虽以影抄尤本寄示,观堂未及校也,罗振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