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作法

合集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作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主阵地、主渠道,把素质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

它需要我们去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不但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共性,更要研究他们的个性,使他们各有所得,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乃至“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我们必须要努力夯实课堂教学这个基础。

一、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的关键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基础的重要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学生观及教师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通过语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引导学生主动发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教会学生学习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目的。

但人是有差异的,从现实上讲,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人才能成才。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了解学生,发现学生,不仅提高学生的智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情商;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除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外,还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人。

要做到这一点,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科学的头脑、高尚的人格、先进的思想、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热爱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用自己求真求善求美的精神去培养求真求善求美的一代新人。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形式,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

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落实语文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渗透到各个学科领域,素质教育的观念也已深入人心。

许多专家学者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讨,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与共识。

有了成绩是可喜的,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问题。

文章将针对当今现状,在阅读前人专著的基础上,论述了有关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以及对教师的素质要求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束缚;意识一、突破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增强素质教育意识(1)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语文教育要考虑大多数学生,考虑到他们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高,考虑到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需要,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语文教师既要教好语文学科,又要努力帮助学生在德育思想、智育思想、美育心理、身体素质、劳动卫生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提高。

(2)树立正确的语文观。

要树立大语文观,即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开拓、延伸、迁移,把学生的语言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联系起来,把语言、思维、人文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接受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体的而不是局部的、网络的而不是单线式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

(3)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要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人,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尊重、信任和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由学生积极、主动、独立地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的教学,科学的认识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并力求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一,听话能力的训练。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训练:听准字音、听懂意义、听记结合、听测结合、听时能快速分析综合,听后能深入联想品评等。

通过训练,有的学生不仅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而且还能听出其“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

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

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摘要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主渠道、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提高人的素质就是使人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发展,并使之进一步完善,提高人的素质必须通过素质教育。

语文课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自觉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关键词小学教师培训培养困境与对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培养二十一世纪所需要人才的主阵地。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问题已摆上议事日程。

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主渠道、主阵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培养跨世纪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要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实处,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素质教育。

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为宗旨,以实现人的素质的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德、智、体、美、劳各有完美结合为途径,以适应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需要为功能的一件教育模式。

提高人的素质就是使人的身体素质、智力素质、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发展,并使之进一步完善,提高人的素质必须通过素质教育。

这就要求教师彻底转变教学观念,自觉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

语文教学根据学科的特点,应做到以下几点:一、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因材施教,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学生中的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不注意这种差异,就谈不到以学生为主体,同样的不注意差异,就谈不到因材施教,更不可能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

要做到这点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标准简单划一的教学模式,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

例如复习旧知识、字词的识记与理解、背诵默写等容易掌握的内容,必须要求全班学生掌握,这样使每一节课全班学生都有所得在检测目标这一环节,教师设计问题也要有层次性,简单的问题提问学困生回答,难度较大的就提问优生回答,高难度的就提问尖子生回答,这样就使每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语文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实际能力的依托。

语文素质是人的素质构成与发展的基础,是一个人成才的主要制约因素。

作为义务教育的基础学科,初中语文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

搞好初中语文教育对于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发展个性和特长,对于提高民族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素质教育具体包括传授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开发语文智力、塑造语文人格等。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1.趣味导学情景教学,开发智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市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情景教学尤为重要。

“趣味导学”就是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

要求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导入新课,可以提问,设计疑点启发思维;可以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可以运用图片、实物、标本、等非语言手段,引起好奇,激发求知欲。

在教学散文《济南的冬天》时我先出示一幅北方严冬的图片,顺藤摸瓜让学生说出心中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再由教师将话题引到《济南的冬天》上,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

这样,在课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目的,使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起来。

而且为学生总结南方北方冬天的不同特点做了铺垫。

一节好课光有良好的开端是远远不够的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更加至关重要,因为授课的经过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环节。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

2.扩展视野陶冶情操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不但要向课堂要质量,而且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让学生到课外去汲取营养,丰富知识,开阔视野首先让学生读名著,写感想。

有目的的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并作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定期进行交流,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小学语文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怎样实施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小学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素质教育则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其中包括对学生的个性、兴趣、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实施的。

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学习方式,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体验。

如何实现呢?例如:1、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发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体验式教学、案例分析式教学、合作学习等。

二、倡导合作学习,实现教育全面发展要实现素质教育,还需倡导合作学习,体现共同学习、互助互助、合作共赢、分享成果的教育理念。

例如:1、教师要发挥较为活跃的角色,而非传统的严肃的传授者,鼓励学生发表、分享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让学生具有自我表达和跨越主观感受的机会。

2、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互动等方式,实现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要实现素质教育,还要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例如:1、教师要授予更多的自主权,并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和解决问题。

2、需要采用一些启发性教学、探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平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的平衡,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使得学习成果得到巩固,并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中得到实践。

例如:1、教师要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并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去探讨,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创新的意识。

2、注重学习成果的质量,鼓励学生分享和传播他们的想法和知识,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实现对终身学习的意识和重视。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也要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价值和意义。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进行研究。

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师生应该紧密联系教材内容,注重语文教学的文化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发问,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班级和家庭中,要注重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倡导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理念,帮助学生构建自信、自立、自觉、自强的人生观。

在语文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关爱社会,传承中华文化,不断追求卓越。

三、注重培养道德素养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养成崇尚道德、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四、注重多元化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多元化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教师要通过多媒体、音频、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达成学习目标的能力。

五、营造和谐课堂氛围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营造和谐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中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友善和亲近。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力和独特性,发展其人格魅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我们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道德素养的培养、多元化教学的实施、和谐课堂氛围的营造等方面,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的改革发展,素质教育已经在教育界中越来越被重视。

语文教学也不例外,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应该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探讨。

一、素质教育理念在语文教学中的落实1. 强调全面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全面潜能的培养和发掘,不仅仅是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更是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增强。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传授基础的语言知识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创新能力、思辨能力等等。

2. 强调人本教育:素质教育侧重于以人为本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人格、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同时注重个性化的教育,因材施教。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3. 强调自主学习:素质教育的特点是学生主体地参与,教学者和学习者的角色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展现。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提倡学生自由地阅读与写作,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领悟。

4. 强调开放合作:素质教育强调开放包容,注重合作、交流与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拓外部资源,积极推进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合作,创设更多的交流、互动的机会。

二、素质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现方法1. 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针对特定学科知识内容和学生学习特点、实际需求等,有目的地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和教育过程,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比如启发式教学、探究式学习、任务型学习、课外拓展等。

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自主性,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

2. 评价方式评价是教育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中的评价应该是以量化评价为主,同时注重质化评价,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形式的多样性。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设计诸如阅读报告、写作评价、口语表述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不同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进行全面的素质评价。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素质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场所之一,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修养,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学风和健康的人格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步,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道德素质三个方面。

在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鼓励学生多元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创设问题场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能力。

2.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解名篇佳作等方式,激发学生面对美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问、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二、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修养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和传递思想感情的重要渠道。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修养。

1.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听力训练和口语表达演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可以通过听录音、听广播等活动,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观点,提高学生的听力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口语训练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可以通过课外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新闻阅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对于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作为教育者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具体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本人就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研究和贯彻素质教育思想的,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语文教师要做“知性之人”,上“智性之课”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是“素质之人”。

记得魏源曾说过:“闻见广则聪明辟,胜友之而学易成。

”因此,教师除高效教学之外还应该博览群书,研读语文大家的教育教学论著,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进行反思。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系统扎实的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的检验中,才能得到不断的充实、创新并逐步接近真知,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有关素质教育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检验自己的理论知识,不断实践反复摸索,使抽象的教育理念、教学研究成果具有更好的操作性,然后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增加课堂的容量,增强课堂的有效性。

只有这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才能成为“知性之人”,才能上出“智性之课”,在课堂教学中才能有效地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二、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处理好两个“全面性”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贯彻如下两个全面性。

1、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面性每一堂课的教学必须有明确而又全面的目标,因此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制定出明确的、体现出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应包含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以及审美能力、心理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等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容和要求。

2、课堂教学对象的全面性课堂教学对象的全面性,就是指在教学中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层要求,每一节课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他们各尽其能、各得所需。

在实际教学中,应融集体教学、小组交流、个别辅导于一体。

语文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语文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语文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素质教育要求“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先导,以语言和思维训练为核心,融知识传授、能力开发、发展智力和思想情操陶冶为一体。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的方法有以下几点:一、良好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与学生进行交往合作,成为他们的“朋友”和“导师”,同他们交换意见并且参与他们的活动,同时要鼓励学生与同学、教师广泛交往,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转变观念,给学生提供一个“交往”的机会。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应处于平等地位。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才能激起学生的创新火花。

如教师在进行新课课堂上导课时,尽可能用启示性的课堂语言和故事引导学生,使学生尽快将情绪融入课堂气氛中;课后老师要与每个学生、每一个小组或全体学生进行交流,以增强师生间的亲切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轻松活泼的交往合作氛围。

二、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能锻炼学生主体参与能力。

第一,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情景教学的作用。

如进行阅读教学前,可课前准备好录音,开机前给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全体学生闭目听录音,这个方法使学生削弱了视力的干扰,大脑高度集中,一切外界的信息有双耳承担,能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最后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相信学生会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会异常活跃。

另外,还可以突破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由课内走向课外,改变过去死读课本的现状,把课本知识放在广阔的自然和社会的背景下学习,把课外信息引向课内,使课内外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

第二,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在语文课堂中合理选用录音机、投影仪、录象机和微机等,使山、河、人、物等,通过电教手段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音像结合,直观生动,既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几点做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几点做法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素质教育是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的教育。

初中语文学科这个基础教育的基础,既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工具和媒介。

改变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笔者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具体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深刻领会素质教育内涵初中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学习,要树立开展素质教育和学好语文同样重要的思想观念,要清楚学生个人素质全面发展的意义。

所以我们不能把语文教学单纯地为升学服务而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妨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提高。

教师要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要认识到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现代教育,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是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特殊要求的体现,是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素质综合发展的教育,是使人的适应性与创造性相统一的教育。

把握素质教育的内涵,对于教师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自觉渗透素质教育,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二、精心备课,制定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任何一次教学都有其明确的教学目的。

除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外,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

这样,就使学生在枯燥的课堂学习同时,领略到了教师对于素质教育的引申,不仅活跃了教学气氛,提高了学习效果,也训练了思维,强化了素质。

当然,素质教育目标的制定,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和学习内容出发,目标的制定要有层次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例如《皇帝的新装》一文的素质教育目标可以设定为:学会观察生活,充分发挥想象,培育诚实和勇于面对现实的素质。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施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

这使得人们对于教育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素质教育便涌现出来。

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中心,以全面发展为目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个性、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具备全面的人文素质和创新精神,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

如果学生对于语文没有兴趣,那么他们就不能充分地掌握语文知识。

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呢?一是创设情境,多一些趣味。

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谈笑风生、唱歌等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学习语文。

例如,当老师上课讲述一篇优美的文章时,可以让学生们一起欣赏、品味,甚至可以编故事或者解读文章所蕴含的意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是注重学习方法。

有时,一些学生对于语文的兴趣不是由于语文本身所引起的,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阅读中,要教会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语文资料、如何快速地找到需要的信息、如何正确地理解文章;在写作中,要让学生掌握如何分析题目、如何搜集资料、如何组织结构等写作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认知阶段,他们对世界和知识都还没有完全掌握。

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逐渐成为自己掌控自己的主人。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判断、推理和表达的能力,它是判断真理的基本能力,也是一种综合素质。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有关的语文文章,让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逐渐掌握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而不是单纯地记忆文章。

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指能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通过结合、创新、发想等手段创造出新的思维和问题解决方法的特质。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而语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所以搞好语文课堂教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众所周知,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也必须做到“目中有人”。

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人”无疑就是全体学生。

然而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在于: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只强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教学方法,是满堂灌、一家言,久而久之,学生只是接收器、盲从者,谈不上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另一方面,施教者缺乏“全体”意识,注意的只是几个学习尖子,围绕尖子施教,针对好生发问,冷落了其它学生。

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学习困难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就要一改应试教育的弊端,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其具体施行办法如下:1.形式灵活,发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表现是,面对全体学生,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动员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

要让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就要认真设计和安排活动形式。

教师应按照听说读写的要求,安排好学生活动的内容和次序,尤其要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灵感,促使人人思考、个个踊跃发言,集体活动、个体发言交替进行,切实避免老师和几个尖子学生反复“表演”的现象。

对能力差的学生可先让他们回答浅而易懂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优秀生则让他们回答难度大一点的问题。

为了促使学生人人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老师也可采取小集体活动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讨论,选一代表发言,如复述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章节、默写词语、讨论疑点等教学内容。

2.依据教材,设置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作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作法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作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授课手段。

绝大多数教师的作法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稍事思考之后,便指定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如果答对了,教师认可,这个问题就过去了;如果答错了,再找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有一个答对了,教师认可,这个问题也就过去了。

这种一见到预期答案就停下来的作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宜采用“见好缓收”的作法。

当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完毕之际,全班同学的思维都还没有刹车,都在心里边掂量着这个“答案”的完善程度,这时采劝见好缓收”,就能够引发出许多独立见解,从而强化了“自立意识”;连续多次的“见好缓收”,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一种不靠也不等老师下评定语,而是靠自己的思维来衡量“答案”的完善度。

2.猜测批判--培养自信心的作法教材和教师共同建筑起来的话语系统,充满着一种权威格调和说教韵味---这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流弊之一。

在这样的话语系统笼罩之下,特别是“非尖子生”很难甚至不可能养成自信心。

而自信心却又是“人才”不可多得或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自信”这一重要素质,应改变这系统中的“权威格调”和“说教韵味”,采劝猜测法”和“批判法”,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讲授《芙薹时,要求“大家推测一下荷花有哪些用处”,同学们猜的结果是(1)、可观赏;(2)、可良用;(3)、可治病;(4)、可使用;然后自读课文核对,同学们发现不如作者一处---可鼻,胜于作者一处---可治玻其自信心态便油然而生。

再如,讲授古文,可启发学生评一评、批一批,即便是批错了,他们也会在“批判”的行动中增长能力,增强自信,此所谓“钓胜于鱼”。

3.深抠细推--培养发微能力的作法书本上,生活中,常有一些看似鸡毛蒜皮无足轻重熟视不睹的现象,可它们却往往蕴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或价值。

狂人在“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出“吃人”两个字,牛顿在苹果落地中看出了万有引力等等都足以说明平中可以见奇,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发微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深入贯彻素质教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关注学生成长全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成长的全过程,尤其是关注学生心智发展、情感发展和行为发展等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挥学生的潜力。

作为教育者,要以学生的成长为己任,促进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重视学生的语言技能的训练,也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 创设情境,培养情感体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习,在深入的情感体验中理解知识。

比如,在讲授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演唱、朗诵、绘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美妙;在观看电影、读小说时,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其中的情感,体验情感的冲击。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深入体验中感受人生的美好、人文情感的伟大作用,从情感角度进一步理解知识,提高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基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只有掌握了动手能力,才能真正理解和最终运用知识。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创新、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学习古代文化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文化探索、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团队合作、项目设计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团队协作、社会责任和创新的感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4. 赋予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教学中赋予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摘要课堂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它也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

抓好课堂教学这一环节,开掘课堂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就如何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提出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提出的,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本质不同。

它注重基础性教育,强调发展功能,注重全面发展。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落实素质教育呢?一、转变观念,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转变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也是开拓课堂教学新领域的起点。

语文教师首先要增强素质教育的意识,充分认识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素质教育的特点,明确课堂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等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由此看来,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目标,它是以人类自身的身心素质为对象进行开发和重塑,以完善自身素质结构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方式。

它要求教育者从根本上对学生的德、智、体等方面进行有序的组合和重构,全面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前提,实施全面、和谐的发展教育,主张人才的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注重学生综合素质。

应试教育强调的是能否升学,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

素质教育则以适应社会需要、人的发展需要为目的,立足未来发展。

二者在教育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也有本质区别。

素质教育的特点有:强调学生是唯一的主体;提高所有学生的各种素质的全面性;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人才的多样性层次性;注重学生做人的基础,又是强国富民的基础;促进受教育者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终生教育;要求学以致用,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当地经济;保证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层面获得成功;在个人发展教育实施过程各自协调一致。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作法1.见好缓收——培养自立心的作法
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授课手段。

绝大多数教师的作法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稍事思考之后,便指定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如果答对了,教师认可,这个问题就过去了;如果答错了,再找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有一个答对了,教师认可,这个问题也就过去了。

这种一见到预期答案就停下来的作法,不利于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立意识,宜采用“见好缓收”的作法。

当回答问题的同学回答完毕之际,全班同学的思维都还没有刹车,都在心里边掂量着这个“答案”的完善程度,这时采劝见好缓收”,就能够引发出许多独立见解,从而强化了“自立意识”;连续多次的“见好缓收”,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一种不靠也不等老师下评定语,而是靠自己的思维来衡量“答案”的完善度。

2.猜测批判--培养自信心的作法
教材和教师共同建筑起来的话语系统,充满着一种权威格调和说教韵味---这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流弊之一。

在这样的话语系统笼罩之下,特别是“非尖子生”很难甚至不可能养成自信心。

而自信心却又是“人才”不可多得或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自信”这一重要素质,应改变这系统中的“权威格调”和“说教韵味”,采劝猜测法”和“批判法”,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例如讲授《芙薹时,要求“大家推测一下荷花有哪些用处”,同学们猜的结果是(1)、可观赏;(2)、可良用;(3)、可治病;(4)、可使用;然后自读课文核对,同学们发现不如作者一处---可鼻,胜于作者一处---可治玻其自信心态便油然而生。

再如,讲授古文,可启发学生评一评、批一批,即便是批错了,他们也会在“批判”的行动中增长能力,增强自信,此所谓“钓胜于鱼”。

3.深抠细推--培养发微能力的作法
书本上,生活中,常有一些看似鸡毛蒜皮无足轻重熟视不睹的现象,可它们却往往蕴含着极其深刻的道理或价值。

狂人在“仁义道德”的字缝里看出“吃人”两个字,牛顿在苹果落地中看出了万有引力等等都足以说明平中可以见奇,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发微能力”。

抓住此类平中有奇的现象,引导学生深抠细推,从而培养他们的“发微能力”,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侧面。

发微洞幽,平中见奇是一种极为可贵的素质,我们教师应当注意从书本上和生活中发现并运用这类有价值的现象,以促进学生“发微能力”的发展。

4.定向爆破--培养顿悟能力的作法
所谓的“定向爆破”就是为了攻克某个“顽石”而预先装好专为它定向的“炸药”,“炸药”已在学生的心中蓄积了巨大的爆破力,“顽石”一出现,便立刻粉碎,一般极少有“哑炮”。

例如,为了使同学们能迅捷地领悟到鲁迅先生何以选用一个寡妇(祥林嫂)来反映“礼教吃人”的良苦用心,可在开讲之初,就在黑板写上刘晓庆的一段“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名女人尤其难”,在讲到鲁迅先生写该小说的目的时,可问:“老师前天写刘晓庆的话目的何在?”经过一番周折,同学们认识到了:在封建礼教统治下,做人难,做女人更难,做寡妇尤其难。

先生之意,恍然入心。

经过“定向爆破法”训练的学生,无论在领悟的质量还是在领悟的速度上,都明显优于未经此法训练的学生。

5.不教之教--培养自学能力的作法
叶圣陶先生有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

”但是怎样的教法才是“为了不教”呢?叶老并没有清楚地告诉我们。

就阅读而言,“不教”必须以学生自己“能够独立分析文章”为前提。

在校内始终只有“教”而没有“不教”,怎么能期望学生出校之后“能够独立分析文章”呢?可采取如下作法:
第一步,自读自学。

一篇课文刚开始,即令学生自己认真读书,仔细琢磨,将自学到的“东西”记在《学案笔记》“自学所得”栏目里,分条罗列。

此外别无要求。

第二步,同学交流。

指定或主动站起来在班上发表自己的“自学所得”,阐述不清不透或费解的地方,教师帮助阐释发挥。

全体同学都把发言同学讲到的而自己未知的“东西”记在《学案笔记》“同学补充”栏目里,分条罗列。

第三步,老师讲解。

教师将本篇课文内该理解掌握的内容而尚未发现的“东西”讲出来,让同学记在《学案笔记》“教师补充”栏目里,分条罗列。

初用此法,学生可能如进五里云雾,茫无头绪,三四篇课文之后,渐渐上路,十几篇文章之后,全都上路。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学所得”的内容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越来越逻辑化,而“同学补充”、“教师补充”的内容越来越少。

到了两个“补充”可以忽略不计的时候,就实现了叶老所说的“不教”的目标。

“不教之教”这个方法的特点犹如儿童的学步,开始小心保护,然后适当保护,最终放弃保护。

学生在这种教法里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所能,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学到“思考的方式方法”,并且能在“获得成功的喜悦”和“出现漏洞的遗憾”中激发出更上一层楼的欲望。

6.滋润感化--培养高尚情操的作法
教育心理学和美学都告诉我们:感性材料的影响力,无论在广度和力度上都远胜于理性材料,知识不丰厚、情感支配力强的人尤其如此。

为了使学生的情操逐渐趋向高尚化,应特别注意使用一些感性材料来滋润感化他们的心灵,以便促进他们智商、情商、德商的积极互动。

其来源有三:(1)、教材中的现有材料;
(2)、从报、刊、书中选择一些积极向上感染力强的材料;(3)、生活中的正反例子。

教材中的例子,授课时发挥之;生活中的实例,作文时巧用之;选来的材料则每周利用一节自习时间读给学生听。

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

将一些积极向上的“感性材料”细水常流源源不断地输入学生的心田,必然会对他们的情操志趣起到滋润感化的哺育作用。

这,不正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吗?
“素质教育”是个新提法,其实也是个老课题。

对于素质教育的研究,从理论架构到实践应用是一条路子,从实践经验到理论总结也是一条路子,两条路子都是必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