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六章 《红楼梦》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

中国古代文学参考书目第一编先秦文学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册,人民出版社1978褚斌杰《先秦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赵明《先秦大文学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93章培恒《中国文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金开诚《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1996程俊英《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6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58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崔大华《庄学研究》,人民出版社1992梁启雄《韩子浅解》,中华书局1960《诸子集成》,中华书局1986《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第二编秦汉文学郭茂倩《乐府诗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鲁迅《汉文学史纲要》,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鲁迅全集》本北大中文系《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62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费振刚《全汉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第三、四编魏晋南北朝文学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严可均《全上古三代两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刘义庆《世说新语》,中华书局颜之推《颜氏家训》(王利器集解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6陆侃如《中古文学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曹道衡《南北朝文学编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乐府诗选》、《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葛晓音《八代诗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徐公持《魏晋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曹道衡《南北朝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詹福瑞《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鲁迅全集》本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02第五编隋唐五代文学范文澜《中国通史》,人民出版社1978岑仲勉《隋唐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上海古籍出版社马茂元《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余冠英等《唐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萧涤非《杜甫研究》,山东人民1956仇兆鳌《杜少陵集详注》,中华书局1979韩成武《杜诗谭》,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詹瑛《李白诗文系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李白诗全译》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顾肇时、周汝昌《白居易诗选》,作家出版社1962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黄云眉《韩愈柳宗元文学评价》齐鲁书社1980《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中华书局1959第六编宋代文学《中国通史》(五)人民出版社1978陆侃如、冯沅君《中国诗史》宋词部分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唐宋文举要》孔凡礼《苏轼年谱》,中华书局1998胡云翼《宋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钱钟书《宋诗选注》,三联2002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2000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1989四川大学中文系:《宋文选》迟乃鹏《苏轼诗词选》,巴蜀2000徐培均《李清照集笺注》,上海古籍2002朱东润《陆游选集》、《陆游传》,上海古籍1979)邓文铭《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1993)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上海古籍1978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浙江古籍浙江教育1997《夏承焘集》本北大编《全宋诗》,北大出版社1995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第七编元代文学明臧晋叔《元曲选》,中华书局1979顾学颉《元人杂剧选》,作家出版社1956徐沁君《新校元杂剧三十种》,中华书局1980吴晓玲《关汉卿戏曲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8元·王实甫《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吴晓玲注本,中华书局版王季思注本金·董解元《董解元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版凌景廷校注本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国戏剧1959元·钟嗣成《录鬼薄》,中国戏剧1959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中国戏剧1959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元·夏庭芝《青楼集》,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版谭正壁《元曲六大家略传》,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孙楷第《元曲家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周贻白《中国戏剧史长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上册),中华戏剧出版社版元·高明《琵琶记》,中华书局版钱南杨校注1960明·毛晋编:《六十种曲》,文学古籍刊行社版明·徐渭《南词叙录》,中国戏剧出版社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陈乃乾《元人小令集》,中华书局1962第八编明代文学毛纶、毛宗岗评点,刘世德点校《三国志演义》,中华书局1995李永祜点校《水浒传》,中华书局1997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许仲琳《封神演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韩进廉点校《醒世姻缘传》,花山文艺出版社 1994吴书荫校注《警世通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4张明高校注《醒世恒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4陈曦中校注《古今小说(喻世明言)》,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1994 《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周中明校注《四声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徐朔方校注《牡丹亭》,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魏建猷校点《郁离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徐澄宇校点《高青丘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沈德潜《明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周本淳校点《归震川集》(归有光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袁宏道《袁宏道集笺校》,钱伯城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冯梦龙编述《挂枝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第九编清代文学洪升《长生殿》,徐朔方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曹雪芹《红楼梦》,中国社科院集体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2 蒲松龄《聊斋志异》,张友鹤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陈忱《水浒后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李渔《连城璧》、《十二楼》,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4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吴敬梓《儒林外史》,陈美林整理,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方苞《方苞集》,刘季高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陈汝衡《吴敬梓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刘大櫆集》,吴孟复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姚鼐《惜抱轩诗文集》,刘季高整理,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周本淳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李汝珍《镜化缘》,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第十编近代文学《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1959《人境庐诗草笺记》(钱钟联笺记),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人境庐集外诗集》,中华书局1960《康有为诗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李伯元《官场现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刘鹗《老残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曾朴《孽海花》,中华书局1959《章太炎诗文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

18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五章 《儒林外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全版.ppt

18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五章  《儒林外史》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全版.ppt
▪ 如何师父训,专储制举材?
演示课件
三、《儒林外史》的创作
▪ 吴敬梓是就他亲历闻见的社会人事创作小说的。大体上说, 前半部分叙写的人事,多经文学性虚构;后半部分多贴近人 物原型。长篇小说基本取材于现实真实的人事,而且连同作 者自己的行事、忧思也写进小说,小说创作拉近了与社会现 实的距离,具有了新的审美特性。
第五章 《儒林外史》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史》的创作 ▪ 第二节 科举制下文人的腐败 ▪ 第三节 正面形象的人文内涵 ▪ 第四节 《儒林外史》的结构、笔法
演示课件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 史》的创作
一、吴敬梓的身世
▪ 吴敬梓(1701—1754),字敏 轩,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 生于以科举兴盛的名门大族。
▪ 标志着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进步,具有了近世写实主义的审美特征。
演示课件
四、春秋笔法
▪ 将中国古代史传的“外无臧否,内有褒贬”的春秋笔法,用于白话 通俗小说的创作,全用白描,而内寓深蕴,形成一种独到的叙事 特色。
▪ 吴敬梓是儒林中人,关注儒林中事,体察至深,凡所叙写大都真 实鲜活,自身就显现出是非美丑。
演示课件
第三节 正面形象的 人文内涵
一、杜少卿形象
▪ 杜少卿出身科举世家,却淡泊科举功名,托病不应朝廷征聘, 放弃学籍,要“逍遥自在,做自己的事”
▪ 体恤落难者,周济贫困无助的人 ▪ 拒绝纳妾,说自己的妻子是最美丽的,纳妾是伤天害理的事
情;不受礼俗的拘束,公然携着妻子的手逛清凉山 ▪ 去看望、资助一位不愿受欺辱从为富不仁的盐商家逃出的女
演示课件
三、社会依旧丑陋
▪ 社会不可能因为由少数人的觉醒和理想而改变。 ▪ “徽州府烈妇徇夫”一幕悲剧。王玉辉是位古道热肠的老秀才。

19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六章 《红楼梦》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19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六章  《红楼梦》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 《红楼梦》里叙写的人物众多,形象鲜明的多达数十个,都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物不再是或善或恶的某种单一素 质的载体和道德观念的传声筒,而是如同现实社会中的真实 的人,保持了社会中人的个体的鲜活性和多面性。
二、叙事的新境界
▪ 《红楼梦》的写实性叙事,不只是如实叙写现实生活的实况,展 示出这种富贵家族的真实面貌,而且是在解析、说明着现实人生, 如实描写出的生活情节里蕴含着超情节本事的意义。
▪ 《红楼梦》叙写贾府由兴到衰,多角度地展示出这种家庭自 身存在的问题。
二、凸显女子的苦情
▪ 重点叙写的是这个富贵家庭的内帏 ▪ 奴仆、丫头,是主子专有的使用工具,只能俯首贴耳供主子
使唤 ▪ 男主子随心所欲地纳妾,占有丫鬟,私通仆妇,都是无可厚
非的事情。女人则要恪守闺范妇德,女孩子不能动半点情思。 ▪ 贾府的元、迎、探、惜四“春”,隐含“原应叹息”四字的
二、从传抄到印行
▪ 近世陆续发现许多种抄本,主要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1754),仅前十六回;
▪ 已卯本(1759),残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 ▪ 庚辰本(1760),八十回,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 ▪ 戚蓼生序本(1769—1780),存前四十回; ▪ 题名《红楼梦》梦觉主人序本(1784),八十回; ▪ 舒元炜序本(1789),八十回。
▪ 高鹗(1758—1815),号 兰墅,祖籍辽东铁岭,属汉 军镶黄旗,乾隆六十年 (1795)进士,官至刑科 给事中,著有《兰墅文存》 等书。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 意蕴
一、富贵家族的败落
▪ 《红楼梦》叙写的是一个以军功起家的富贵家族的衰败,重 点是这个贾氏家族内帏。小说叙事主体却至为周到、至为真 实鲜活地描绘出了富贵家族方方面面的情况,显示出对那种 现实世界的质疑、反思,悲剧意识具有了批判倾向。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马工程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第六编辽西夏金元文学全套PPT课件 50109
知识分子的“仕进”之路相当狭窄。特定的生存处境激发了 他们的创作冲动,种种残酷的人生世相也往往借由文学作品 展现出来。
▪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渐趋稳定、各民族交往增多,不同民 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在同步进行。
二、多元文化格局下的散曲 与诗文创作
1. 散曲创作与古典抒情方式的演进
▪ 与诗词相比,散曲对语言的运用更为灵活,它不避俗语,可 添衬字。其嬉笑怒骂均不加掩饰,所欲表达的情感也往往尽 意抒发,与过去诗歌讲究含蓄的传统大异其趣,读之通畅淋 漓,形成散曲特有的“曲味”。这是它区别于传统诗词的特 异之处。散曲口语化、平民化、通俗化的特点更易于表达底 层人士嬉笑怒骂的情感。
▪ 同样,流传民间的谚语,凝聚了人们常年的生活经验,有的谚语 还颇为警策,令人过目难忘。 ▪ 《叹萧岩寿语》:“以狼牧羊,安得久长。” ▪ 《牧马谚》:“一分喂,十分骑。”
二、寺公大师与《醉义歌》
▪ 寺公大师,辽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传世诗作《醉义歌》原为 契丹文,由元代诗人耶律楚材翻译成汉文,并受到耶律楚材的大 力推崇,称之为“旨趣高远”。
思考题:
▪ 1. 试分析民族文化的融合对辽金元文学的意义。 ▪ 2. 如何理解杂剧与南戏共通的叙事美学?
第一章 辽西夏诗文 与金代诗词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辽 代 诗 歌 ▪ 第二节 西 夏 诗 文 ▪ 第三节 元好问与金代诗歌 ▪ 第四节 金 代 词 作
第一节 辽 代 诗 歌
一、辽代谣谚
▪ 人们会编出一些谣谚,或倾诉愿望,或祈请祖先与上天的护佑。 ▪ “夏时向阳食,冬时向阴食。使我射猎,猪鹿多得。” (《焚骨咒》)
2. 诗文创作与士人情怀
▪ 遗民意识是当时的士人情怀的一个突出方面。于是,出现了一批 与这类情怀相关的诗文作品。

2023年秋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背)-【背诵清单+对点训练】)

2023年秋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背)-【背诵清单+对点训练】)

2022年新课标下教学评一致性七年级下册背讲考系列精品资料本套精品资料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突出教学评一致性,包含三部分,背--精品背诵清单,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讲-精品精编课件,供教师课堂和学生一起梳理探究新知识,考--精品当堂检测,精选全国各地最新期中期末试题,针对性训练从而提高效率。

对于重要内容会有系统的延伸和比较,做到知识的衔接和进一步强化。

(预习)背诵清单+对点训练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背诵清单知识点一、《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是清代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

乾隆晚期时排印面世,曹雪芹前80回,高鹗整理续写了后40回。

内容: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特色和价值:《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对点训练1.(2021·河北邯郸·七年级期末)鲁迅赞曰:“盖传奇风韵,明末实弥漫天下,至易代不该也”。

四大名著中被视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历史命运的是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2.(2021·云南丽江·七年级期末)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曹雪芹结合亲身经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创作的作品是()A.《西游记》B.《红楼梦》C.《三国演义》D.《窦娥冤》3.(2021·甘肃武威·七年级期末)下图是小历在介绍“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主流形式变化”时所做的一张PPT。

这反映了从唐朝至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形式分别是()A.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B.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散文C.唐诗-宋赋-元曲-明清小说D.唐诗-宋赋-元曲-明清散文4.(2021·广东佛山·七年级期末)“它在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将我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推向了高峰”它指的是()A.《水浒传》B.《天工开物》C.《红楼梦》D.《农政全书》5.(2021·宁夏固原·七年级期末)下列作品,通过描写四大封建家族的衰亡和贵族青年的爱情悲剧,从而深刻鞭挞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罪恶的是A.《三国演义》B.《红楼梦》C.《牡丹亭》D.《本草纲目》背诵清单知识点二、昆剧与京剧艺术1.昆剧的发展与衰落①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②明朝万历末期,经改良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③清朝前期达到顶峰(昆曲的传世之作:政治历史剧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第六至八回-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重点导读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统编版)

第六至八回-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前八十回)重点导读 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统编版)
富贵豪华
贫穷与富贵的对比
语言对比: 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住不拜罢。请坐。我年轻, 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 凤姐儿笑道:“亲戚们不大走动,都疏远了。知道的呢, 说你们弃厌我们,不肯常来,不知道的那起小人,还只当 我们眼里没人似的。” 含蓄有礼
贫穷与富贵的对比
语言对比: 刘姥姥忙念佛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 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象。” 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 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 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 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
贫穷与富贵的对比
语言对比:
这里刘姥姥心神方定,才又说道:“今日我带了你侄儿 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 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 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 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
粗鄙直接
贫穷与富贵的对比
语言对比:
贾琏嬉戏王熙凤 女儿求情周瑞家 黛玉宝玉九连环 宝玉差人问宝钗 次日熙凤宴宁府 宝玉初会秦钟 焦大醉骂
比较林黛玉进贾府与刘姥姥、周瑞进贾府
①林黛玉进贾府展现的是荣国府正式场合与非日常生活; ②刘姥姥、周瑞展现的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国府的日常生活; ③林黛玉是贵客,受到隆重接待; ④刘姥姥是不速之客,受到意外接待。
仆人众多,饮食丰盛。
刘姥姥看到、听到了怎样的荣国府?
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 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 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雕漆痰盒。那凤姐儿家常 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 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 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南大科院中国文学史笔记第四卷整理 期末考试

南大科院中国文学史笔记第四卷整理 期末考试

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明代文学近代化变革的标志:《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的刊刻和风行;《西游记》和《金瓶梅》的问世;编著章回体小说。

明代中后期俗文学兴盛的标志:戏曲的繁荣;章回体小说的兴盛,《浣纱记》第一次用昆腔曲调写作。

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章回体/章回小说:在宋元讲史等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

它的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每个故事又相互勾连。

现存的宋元平话被认为是“后世小说分章回之祖”,代表有《三国演义》、《金瓶梅》。

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明代戏曲、小说及民歌等通俗文学发展的意义:P13-P14明代文学为什么以小市民阶层或商人为客观对象?①手工业和城市商业的繁荣使市民阶层迅速扩大。

后期文人与商人等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产生了一批愿意为市民阶层服务的文人士子。

②文人的市民化和市民化读者群的形成,改变了文学作品的面貌。

市民。

商人的生活、情趣、形象在民代的文学中显得举足轻重。

加上城市工商业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使文学创作商品化。

③人们的艺术趣味渐趋世俗化,文学题材重日常琐事,语言俚俗明白,“寄意于时俗”。

④主观唯心思想的活跃促进文学向着个性化、世俗化的方向发展。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历史演义:用通俗的语言,将争战兴废、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

《三国演义》的主旨:以儒家的政治道德观念为核心,同时也糅合着广大民众的心理,表现了对于导致天下大乱的昏君贼臣的痛恨,对于创造清平世界的明君良臣的渴慕。

《三国演义》作者为什么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①民间长期流传的话本对作者的影响,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从来就有尊刘贬曹的倾向,如苏轼《志林》载“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②作者本人有着浓厚的封建正统观,宣扬封建正统思想,为封建统治服务。

刘备是“帝室胄裔”,多少有点正统的血缘关系;③作者本人有着深厚的儒家仁义思想,融入了人民希望出现明君仁政反对暴政的愿望,把刘备树为仁君,奉为正统最能迎合广大民众的愿望;④民族观念、爱国思想的反映。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册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全套PPT课件

马工程《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册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全套PPT课件
和自然景物的时候,依然流
露出深厚的悲慨。如下面这
首《太行》:
▪ 紫盘天井上,青幕太行郛。 风雨诗何壮,冈峦气不奴。 争韩来破赵,报楚去趋吴。 临老河山眼,苍茫得酒壶。
二、学者诗人顾炎武和李邺嗣
▪ 顾炎武(1613—1682), 原名绛,入清改名炎武,字 宁人,号亭林,又自署蒋山 傭,江苏昆山人。顾炎武是 著名的思想家,为抗清复明 事业历尽艰辛,一生著述甚 丰,在经学、史学和音韵学 领域成就卓著,是清代学术 的开山。诗则有《亭林诗 集》。
第八编 清前中期文学 绪论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清王朝的经济、文化与清代学术 ▪ 第二节 清代的人文思潮与文学 ▪ 第三节 清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集成特点
第一节 清王朝的经济、文 化与清代学术
文化保守主义
▪ 清代作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它是由北方女真族(后改 称为满族)执掌政权的。在占有全国的过程中,尽管清政权经过 了(zhan zheng)征服、采用了多种的(Zhong zu)压迫的手 段,但它其实是历史上汉化程度相当迅速而彻底的一个少数民族 政权。这种情况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这个王朝对中国封建 政教传统的高度认同和全面尊崇,既然清政权出于自身原因拿不 出更新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那么,就只能回过头去向古人学 习和索取,以古为尊,以古为荣。这样,有清三百年便形成了一 种浓厚的文化保守主义态势
经济繁荣
▪ 经过前期近数十年的治理,清政权的地位得到稳固,经济逐 渐恢复,社会朝着繁荣富庶的方向发展。
▪ 随着商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面上呈现出承平的景象, “商贾云集,列肆贸易”,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由此 诞生。
▪ 清朝统治者出于稳固政权的考虑,在统治上实行了高压和笼 络两手。
▪ 一方面承认儒学的正统地位,任用一批信奉宋代程朱理学的 官员;迅速恢复科举考试,以“四书”“五经”命题,八股 文取士;还将大量文人集中起来,编纂巨型类书、丛书。

本科生古代文学课程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

本科生古代文学课程必读书目和背诵篇目

附1: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必读书目第一学期(5部):《诗经》(1/3篇目)、《论语》、《孟子》(1/3篇目)、《楚辞补注》(1/3篇目)、《史记》(1/3篇目);第二学期(8部):《渊明集》(1/2篇目)、《世说新语》、中国社科院文研所编《唐诗选》、《太白全集》(1/3篇目)、《杜诗详注》(1/3篇目)、钟嵘《诗品》、勰《文心雕龙》(1/4篇目)、萧涤非《汉六朝乐府文学史》;第三学期(9部):俞平伯选释《唐宋词选释》、《乐章集》(1/2篇目)、《白石词编年笺注》(1/2篇目)、《稼轩词编年笺注》(1/2篇目)、钱钟书《宋诗选注》、《元曲选》(1/3篇目)、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程毅中《宋元话本集》;第四学期(8部):《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牡丹亭》、《长生殿》、《红楼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自选一家明清作家的诗文全集。

以上书目的版本不限,择善而从。

附2: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程背诵篇目(前面带“△”者为“必查篇目”)中国古代文学(一)(共45篇,带“△”者为30篇)△1.“精卫填海”(《山海经·北山经》)2.“夸父逐日”(《山海经·海外北经》)△3.《诗经·关雎》△4.《诗经·卷耳》△5.《诗经·芣苢》6.《诗经·载驰》△7.《诗经·氓》△8.《诗经·黍离》△9.《诗经·君子于役》10.《诗经·伐檀》△11.《诗经·硕鼠》△12.《诗经·蒹葭》△13.《诗经·七月》(从开头至“入此室处”部分)△14.《诗经·采薇》△15.“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从“十年春,齐师伐我”至“望其旗靡,故逐之”部分)16.“烛之武退师”(《左传·僖公三十年》从“九月甲午”至“亦去之”部分)△17.“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周语上》从“厉王虐”到“三年乃流王于彘”部分)△18.“谖客孟尝君”(《战国策·齐策四》从“齐人有谖者”至“于是谖不复歌”部分)19.“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从“邹忌修八尺有余”至“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部分)20.“季氏将伐颛臾”(《论语·季氏》从“季氏将伐颛臾”至“而在萧墙之也”部分)△2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论语·先进》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至“孰能为之大”部分)22.“齐桓晋文之事章”(《孟子·梁惠王上》从“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至“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部分)△23.“寡人之于国也”(《孟子·梁惠王上》从“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至“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部分)△24.“鱼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从“鱼,我所欲也”至“此之谓失其本心”)△25.《荀子·劝学篇》(从“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至“傲,非也;囋,非也;君子如响矣”部分)△26.《庄子·逍遥游》(从开头至“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部分)△27.屈原《离骚》(从“帝高阳之苗裔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部分)28.屈原《湘夫人》△29.屈原《国殇》30.宋玉《九辩》(从“悲哉秋之为气也”至“心怦怦兮谅直”部分)△31.斯《谏逐客书》△32.贾谊《过论》(上)33.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从“沛公军霸上”至“立诛杀无伤”部分)△34.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从“古者富贵而名磨灭”至“思垂空文以自见”部分)△35.衡《归田赋》△36.汉乐府诗《陌上桑》△37.汉乐府诗《有所思》△38.汉乐府诗《上邪》39.汉乐府诗《十五从军征》△40.《焦仲卿妻》(从开头至“二情同依依”部分、最后一自然段即从“两家求合葬”至“戒之慎勿忘”部分)△41.《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2.《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43.《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44.《古诗十九首·客从远方来》45.《诗大序》中国古代文学(二)(共80篇,带“△”者为65篇)△1.操《短歌行》△2.操《观沧海》△3.植《白马篇》4.植《野田黄雀行》5.植《洛神赋》(从“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

《红楼梦》

《红楼梦》
第 六 章 《 红 楼 梦 》
一、《红楼梦》的主要版本
《红楼梦》现存的版本可分为两个系统: 1. 脂评本系统:仅流传前八十回,保留脂 砚斋评语。 2. 程高本系统:经程伟元、高鄂整理补缀, 删去所有脂砚斋评语,并续写完成的一 百二十回本。
脂 评 本 系 统 甲 戌 本
——
程高本
程甲本 乾隆56年(1791)冬至,程伟元第一次以活字 将《红楼梦》八十回抄本与高鹗续后四十 回补本合在一起印行,卷首有程伟元、高 鹗的序言。为《红楼梦》第一个印本,全 书120回。 程乙本 乾隆57年春,再次校订排印。
(四)王熙凤
‚心里歹毒,口里尖快‛、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 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 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都 占全了。‛ • 对上趋奉,八面玲珑。 • 对下刻毒,滥施淫威。 • 居心阴狠,贪婪干练。 • “英雄末路”的凄惨结局。
凤姐听说,便站起来,拉着薛姨妈,回头指 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匣子笑道:“姨妈 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 吊钱顽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 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 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 我办去了。”话说未完,引的贾母众人笑个 不住。偏有平儿怕钱不够,又送了一吊来。 凤姐儿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 太的那一处罢。一齐叫进去倒省事,不用做 两次,叫箱子里的钱费事。”贾母笑的手里 的牌撒了一桌子,推着鸳鸯,叫:“快撕他 的嘴!”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 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 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 是发怔,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 来。史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林黛 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 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 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 也撑不住,口里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手里 的饭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 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地下的无一个不弯腰屈 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 替他姊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 还只管让刘姥姥。 ——第四十回

马工程古代文学史下册课后答案

马工程古代文学史下册课后答案

马工程古代文学史下册课后答案第一章:古代文学概述问题一:请简要介绍古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

古代文学是指人们在古代时期创作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神话传说的题材:古代文学作品多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为题材,其中蕴含着古代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

2.散文和诗歌并重:古代文学注重散文和诗歌的运用,散文形式多用于叙事和记事,诗歌则主要用于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

3.崇尚纯洁和高尚情感:古代文学注重表达人们内心深处的纯洁和高尚情感,如孝、仁、忠、诚等。

4.口头传统和口述文学:古代文学多依赖于口头传统和口述方式进行传承和流传,直到后来才出现了写作和印刷技术。

问题二:古代文学的时期划分有哪些依据?古代文学的时期划分主要根据历史时期和文学风格等因素进行。

依据如下:1.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划分:文言文是古代文学的主要表达方式,而白话文则是后来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

2.周朝、秦朝、汉朝等历史时期的划分:古代文学发展与历史时期密切相关,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3.文学流派的划分:古代文学根据不同的题材和创作特点可以划分为各种流派,如神话、史诗、诗歌、散文等。

问题三:古代文学的社会功能有哪些?古代文学具有丰富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传承历史文化:古代文学作品记录了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

2.传承道德伦理:古代文学弘扬了道德伦理观念,如孝、仁、忠、诚等,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

3.宣扬思想观念:古代文学作品通过描绘人物形象和情节,传递了作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起到了宣扬和教育的作用。

4.促进审美体验:古代文学作品通过优美的语言、形象的描绘和精彩的情节,使读者得到审美的享受。

第二章:先秦文学问题一:请简要介绍《诗经》的内容和意义。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三百篇》。

它以记叙周王朝时期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风貌为主线,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

14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14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一章  清初诗文的繁荣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 清初时期,江苏宜兴出现了规模 可观的“阳羡词派”。
▪ 阳羡地处太湖之滨,四周群山环 抱,地理位置偏僻,清廷的文化 钳制因而也相对松弛,这给作家 袒露心胸、畅所欲言提供了有利 条件。
▪ 由于历史原因,阳羡派和南宋遗 民作家间存在某种精神的联系。
▪ 康熙十七年,曹亮武受陈维崧之托,和潘眉、蒋景祁共同编 辑了一部阳羡派词选,取名《荆溪词初集》。这部词集共辑 入作家九十馀人,其中阳羡籍词人占了绝大多数,作品凡八 百馀首,数量相当可观。
▪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沈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浣溪沙》)
▪ 审美意象的锻造自五代李煜开始,成为词创作的一个重要手段, 晏几道、秦观、贺铸等都是这方面的能手。纳兰性德显然继承了 这一传统
第四节 清初词坛的中兴
一、陈维崧与阳羡派
▪ 陈维崧(1625—1682), 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 人,父亲陈贞慧是复社重要 成员。明朝覆灭,作者漂泊 潦倒数十年,直到五十五岁, 才被推举应博学鸿词之试, 入选翰林,授任检讨。著有 《湖海楼集》。
▪ 陈维崧的词善于通过怀古题材来表达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如下面这首《永遇乐·京口渡 江用辛稼轩韵》:
第二节 钱谦益、吴伟业与 清初诗坛的新变
一、钱谦益的诗歌理论与创作
▪ 钱谦益(1582—1664),字受 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于明 朝官至礼部右侍郎,南明弘光朝 为礼部尚书,顺治初降清,授职 礼部右侍郎,不久以病辞归。晚 年曾秘密参与抗清活动。编辑有 明诗总集《列朝诗集》,著有 《初学集》《有学集》和《投笔 集》。
第三节 王士禛、查慎行等 “国朝诗人”
一、王士禛与神韵诗风
▪ 王士禛(1634—1711), 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 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 (今淄博桓台)人。顺治十 五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著有《渔洋诗集》《蚕尾诗 集》等。

《红楼梦》每回概述(共130回)

《红楼梦》每回概述(共130回)

《红楼梦》每回概述(共130回)2021-08-25 17:11:33 《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说,中国古典四⼤名著之⼀,⼀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说以贾、史、王、薛四⼤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贾宝⽟为视⾓,以贾宝⽟与林黛⽟、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批举⽌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的⼈⽣百态,展现了真正的⼈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部从各个⾓度展现⼥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红楼梦》版本有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系统。

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抄本。

脂本是程本的底本。

《红楼梦》是⼀部具有世界影响⼒的⼈情⼩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化的集⼤成者。

⼩说作者以“⼤旨谈情,实录其事”⾃勉,只按⾃⼰的事体情理,按迹循踪,摆脱旧套,新鲜别致,取得了⾮凡的艺术成就。

“真事隐去,假语村⾔”的特殊笔法更是令后世读者脑洞⼤开,揣测之说久⽽遂多。

⼆⼗世纪以来,学术界因《红楼梦》异常出⾊的艺术成就和丰富深刻的思想底蕴⽽产⽣了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的专门学问——红学。

《红楼梦》每回概述(共130回) 满纸荒唐⾔,⼀把⾟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清代⼩说家曹雪芹出⽣于贵族家庭,亲眼⽬睹家庭盛极⽽衰,感触良深,不吐不快,终于挥洒出这部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

下⾯是⼩编整理的《红楼梦》每回概述(共130回),⼀起来看看吧! 第⼀回、甄⼠隐梦幻识通灵、贾⾬村风尘怀闺秀 僧道谈论绛珠仙草为神瑛侍者还泪之事。

僧道度脱甄⼠隐⼥⼉英莲未能如愿。

甄⼠隐与贾⾬村结识。

英莲丢失;⼠隐出家,⼠隐解好了歌。

●第⼆回、贾夫⼈仙逝扬州城、冷⼦兴演说荣国府 ⼠隐丫头娇杏被⾬村看中。

⾬村发迹后先娶娇杏为⼆房,不久扶正。

⾬村因贪酷被⾰职,给巡盐御史林如海独⽣⼥⼉林黛⽟教书识字。

冷⼦兴和贾⾬村谈论贾府危机;谈论宝⽟聪明淘⽓,常说⼥⼉是⽔做的⾻⾁,男⼦是泥做的⾻⾁,我见了⼥⼉便清爽,见了男⼦便觉浊臭逼⼈,谈论邪正⼆⽓及⼤仁⼤恶之⼈。

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史马工程文学常识

一、我国古代文学史概述我国古代文学是我国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

我国古代文学主要包括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等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

在我国古代文学中,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如《诗经》、《楚辞》、李白、杜甫、苏轼等。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马工程文学常识马工程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涉及文学创作、文学修辞等方面。

马工程在文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文学题材:马是古代我国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因此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马的形象。

《离骚》中的“精卫衔来木,想见战则跃”就是马的形象。

2. 文学修辞:在古代文学创作中,马被用作修辞的具象化手法,“马不停蹄”、“马踏风而行”等常见的修辞手法都是基于马的形象进行构思的。

三、马工程与古代文学作品马工程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丰富多彩,其形象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

以下是一些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马的形象:1. 《离骚》中的“精卫衔来木,想见战则跃”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马的高度赞颂。

2. 《红楼梦》中,贾宝玉乘马游幽的情节,生动展现了我国古代贵族的生活形态。

四、结语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马工程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学概念,它以特有的方式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在文学创作和文学修辞方面的独特魅力,对我国古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马工程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精髓,丰富对我国古代文学的认识,为我国古代文学的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五、马工程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马在古代我国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寓意,成为古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形象象征。

马工程在古代文学中的象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自由和奔放:马在古代代表了自由和奔放的精神。

马在草原奔驰、驰骋在战场上的形象,赋予了马以自由、狂放的艺术象征,体现了古代文学中对于自由、奔放精神的追求。

中国古代文学史 清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清代文学

• 清词中兴: • 首先,数量超过元明甚至宋代,叶恭绰《全 清词钞》共录词人3196人,词作8260多首,超过 宋词两倍以上。 • 其次,从朱彝尊《词综》到张惠言《词选》、 万树《词律》出现一大批立论精审的词学专著。 • 第三,词作整理、编辑成就巨大,有王鹏运 辑《四印斋所刻词》、朱孝臧辑《强村丛书》、 江标辑《宋元名家词》等。
德粉饰太平,有封建卫道气。诗选、诗评影响颇大。 有《古诗源》《唐诗别裁集》《明诗别裁集》《国 朝诗别裁集》《说诗啐语》(cui4)。
2、“格调说”: 沈德潜的诗论。强调写诗须讨究格律 声调:“诗贵性情,亦须论法”。 要写 得含蓄、蕴藉、委婉, “温柔敦 厚”“怨而不怒”;讲究格律、声韵, 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反对拟古。 “格调说”对“神韵说”空疏浅陋的 弊病有所补救,但它维护传统“诗教”, 基本属封建正统派诗论。
姚鼐在美学上提出用 “阳刚”、“阴 柔”区别文章风格。“阳刚”即豪放,“阴 柔”即婉约。两大风格相互配合,相互调剂, 生出多样风格。 姚鼐又发展了刘大櫆的“拟古”主张, 提出“神、理、气、味、格、律、声、色” 为文章八要。从掌握形式(格、 律、声、色) 进而重视精神(神、理、气、味),最终达到 高境。姚鼐著有《惜抱轩全集》,所编《古 文辞类纂》风行一时,有力扩大了桐城派的 影响。
一、清初词
“三大家”: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1、陈维崧
“阳羡词派”领袖。其《迦陵词》存1600余 首,居清代之冠。多写身世之感和怀古之情。 风格师法苏、辛,具苍凉豪放特色。 《纤夫词》是陈词代表作。写清兵强征十万 民夫为战船拉纤给百姓造成的灾难。取景壮阔, 气魄雄伟,风格豪放,语言率直俊爽。是现实 主义杰作。
(三)王士祯与其他诗人 1、王士祯
有《带经堂集》《渔洋诗文集》《渔洋诗 话》等传世。左右诗坛数十年,论诗提倡“神 韵”。擅七言近体,善融情入景,创幽静闲远 境界,引人入胜,如《江山》《真州绝句》等。

20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七章 清中叶文学的多元格局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20第八编清前中期文学  第七章  清中叶文学的多元格局 《中国古代文学史》 马工程

▪ 作为诗评家,沈德潜受人关注的理论是“温柔敦厚”说和 “格调说”,前者代表他的诗歌价值观,后者代表他的艺术 观。
▪ 沈氏被视作“格调说”的宗主,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喜好探 讨章法、声调与诗格。总的来讲,沈诗缺乏波澜,个性不鲜 明。五古专学汉魏六朝,七古、律体专学盛唐,谨守规矩, 语式陈旧,缺乏变化,佳构亦少。
▪ 周济(1781—1839),字保绪, 号止庵,别号介存居士,江苏荆溪 (今宜兴)人。著有《存审轩词》。 他在张惠言“意内言外”说基础上, 进一步提出:“夫词,非寄托不入, 专寄托不出。”周济认为初填词的 人应追求创作中有寄托,有寓意, 使词作拥有深层内蕴,做到“意内 言外”“表里相宣”;待形成自己 的创作格局后,就要追求神理超越, 摆脱痕迹,给读者留下尽可能多的 自由联想空间。
▪ 黄景仁的性格“狂傲少谐”,恃才傲物,诗作则充满了憧憬、激情和不
平。诗人前期作品带有宗唐倾向,且较多接近李白。
▪ 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宴开。倾觞绿酒忽复尽,楼中谪仙安在 哉。谪仙之楼楼百尺,笥河父子文章伯。风流仿佛楼中人,千一百年来 此客。是日江上同云开,天门淡扫双蛾眉。江从慈母矶边转,潮到然犀 亭下回。青山对面客起舞,彼此青莲一抔土。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 客山是主。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作主山作宾。长星动摇若无色,未必 常作人间魂。身后苍凉尽如此,俯仰悲歌亦徒尔。杯底空余今古愁,眼 前忽尽东南美。高会题诗最上头,姓名未死重山丘。请将诗卷掷江水, 定不与江东向流。
▪ 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 号覃溪,大兴(今北京市)人。 乾隆十七年进士,历任编修、提 督学政等职,在京城主持风雅的 同时,兼从事金石考据,撰写有 《两汉金石记》《经义考补正》 《粤东金石略》等学术著作。诗 歌方面则有《复初斋诗集》七十 卷、《石洲诗话》八卷等。

《古代文学》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六章 《红楼梦》第六章 《红楼梦》

《古代文学》第八编 清代文学 第六章 《红楼梦》第六章 《红楼梦》

《古代文学》第八编清代文学第六章《红楼梦》第六章《红楼梦》第一节曹雪芹的家世与《红楼梦》的创作一.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

二.版本与续作:(一)最初以80回抄本的形式流传,本名《石头记》,大都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等的评语,习惯上称之为“脂评本”或“脂本”。

这个系统的本子主要有:1.甲戌本(1754),残存16回;2.己卯本(1759),残存41回又两个半回;3.庚辰本(1760),残存78回;4.甲辰本(1784),存80回,第一次正式题为《红楼梦》。

5.此外还有列藏本、戚蓼生序本(又称“有正本”,即有正书局于1912年石印的戚寥生序本)等。

(二)全书120回,后40回一般认为高鹗所补。

1.高鹗字兰墅。

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和高鹗将《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故事,以木活字排印,名《红楼梦》,通称“程甲本”。

2.1792年,二人又对甲本做了一些“补遗订讹”、“略为修辑”的工作,重新排印,通称“程乙本”。

“程乙本”的印行,结束了《红》传抄时代,使《红》得到广泛传播。

(三)高程增补的后40回,功大于过:1.使《红》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学作品;2.写出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之败、宝玉出家等,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80回的倾向;3.有的情节描写生动,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

4.缺点是安排贾府“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的“大团圆”结局,违背原作宣判,削弱批判力度;艺术上较前80回逊色。

第二节贾宝玉和《红楼梦》的悲剧世界一.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和大观园的毁灭。

(一)写无才补天的顽石—贾宝玉在人世间的传记:经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独特感悟。

全书以贾为轴心,以其独特视角感悟人生:前5回以宝玉来历为中心扼要介绍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两府,《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提示着贾经历的三重悲剧,隐伏作家寓意和人物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思,表达的是贵族小对贾宝玉和林黛 玉的爱情悲剧的描写最细腻, 深切动人,与之相对照的是 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从幼年 两小无猜的亲密中萌芽,在成长 中由性情一致和相互关切凝聚而 成。在那种家庭中,爱情是不被 允许,不能表露,不能言说,只 能埋藏在心中的。
第四节 《红楼梦》的影响
一、持久的阅读热与续书丛出
▪ 有逍遥子的《后红楼梦》、秦子忱的《续红楼梦》、陈少海 的《红楼复梦》、海圃主人的《续红楼梦》、归锄子的《红 楼梦补》、临鹤山人的《红楼圆梦》等。
二、反复改编对文学创作的深远影响
▪ 《红楼梦》广泛传播,为人爱读,从而成为文化娱乐文体的重要 改编对象,进入了书场,搬上了舞台。
第六章 《红楼梦》
本章内容
▪ 第一节 曹雪芹和《红楼梦》的创作 ▪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意蕴 ▪ 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叙事 ▪ 第四节 《红楼梦》的影响
第一节 曹雪芹和《红楼梦》 的创作
一、曹雪芹的身世和《红楼梦》的创作
▪ 曹雪芹(约1715—约1763), 名霑,一字梦阮,号芹溪、芹圃。 祖籍辽阳,原为汉族,明末归属 满洲正白旗。清初,曾祖曹玺以 随军征山西有功,成为皇帝亲信 侍臣,妻子孙氏曾为康熙保母, 祖曹寅曾为康熙少年时亲近侍从。 康熙继位后,从曹玺开始,经曹 寅到曹颙、曹頫,祖孙三代四人 相继任江宁织造,长达六十年。
▪ 到“富贵限人”,行动不得自由;不喜读圣贤之书,拒绝走 仕途经济之路
▪ 他尊重涉世不深的女子,把现实传统的男尊女卑的观念颠倒 过来,将神圣的经典及其崇尚的道德原则当作无稽之谈,把 世人欣羡的富贵荣华表现为人生不幸的渊薮。
▪ 这种种奇特的离经叛道的思想言论,与晚明李卓吾等人的异 端思想息息相通,投射出人文主义的曙光。
四、高超的语言
▪ 《红楼梦》用北方口语叙事,较之前出之白话小说,进一步 摆脱了话本叙事的语言程式格调,更加自然、鲜活、深细入 微,大事繁杂却能有条不紊,脉络清晰;细节真切如绘,声 情毕现。
▪ 人物语言的充分个性化,表现出作者对现实人生观察领悟的 深切入微。人物言谈话语不只是各自身份、情性、意向的综 合表现,个中还有语言运用的机巧问题。
▪ 更为精致的是,在外视角的叙事中间灵活地嵌入内视角的叙 写,随着人物的行事叙出人物的感受心理,
▪ 刘姥姥 林黛玉初入贾府
▪ 《红楼梦》的叙述者尽量隐藏在幕后,不直接出面发议论, 评判是非,也不明白说出人事背后的隐情,以前小说的叙述 者的种种职责,大都转交给所叙人物的话语、感觉,或隐伏 在所叙人事的共时或历时的映照中,其中还有着模糊化的反 差。
▪ 清代根据《红楼梦》的人物故事改编成的传奇、杂剧有二十多种; 子弟书的重要作者韩小窗的《黛玉悲秋》是脍炙人口的名段。近 世京剧和多种地方戏演出的红楼梦戏多达数百部
▪ 《红楼梦》对文学创作的影响深巨而幽微,它的巨大成功更加显 示了长篇白话小说写实叙事的巨大功能,遂引起了众多作者进行 白话长篇人情小说创作的兴趣。
▪ 乾隆五十六年(1791),高鹗用程伟元搜集到的《红楼梦》 八十回抄本和部分八十回后情节的片段文字,其中应当有传 抄的曹雪芹残稿,加以连缀、补葺,整理成一部一百二十回 的《红楼梦》,以木活字排印出来,简称“程甲本”。
▪ 次年,二人又“补遗定讹”,“略为修辑”,重新排印,简 称“程乙本”。
三、后四十回的辑补
▪ 他在南京织造府里度过了锦 衣玉食的童年。十三四岁时 被抄家,随同全家回到北京。 生活日益贫困,移居北京西 郊,“环堵蓬蒿”,“举家 食粥”,“著书黄叶村”。
▪ 乾隆二十七年(1762),因 幼子夭亡,感伤成疾,除夕 溘然离世
▪ 曹雪芹从富贵荣华中跌落下来,饱受患难、挫折、屈辱,巨 大的反差成为他生平的一大恨事,心灵中抹不掉的伤痛。经 历坎坷,阅历日深,他感受到了做皇帝奴才的祖、父辈感受 不到的人生忧患和祸福相倚的哲理,再加上那个时代萌生的 人文思潮的浸染,在他“悲遇合”“忆繁华”的感伤中,也 就增添了几分清醒,内里含有了反思的意识。这就是曹雪芹 创作《红楼梦》的心理动因,从而也决定了这部小说创作的 基本特征。
第三节 《红楼梦》的艺术 叙事
一、如实描写手法和真实的人物塑造
▪ “如实描写,并无讳饰”,意思就是说它是依照现实生活实 际面貌叙写出来,现实怎样就写做怎样,不美化也不丑化。
▪ 客观、周到地描绘出了一个相当完整而近于现实原生态的富 贵大家族,其中有欢有悲,有喜有忧,许多事情不能简单地 判定其善恶美丑,这便淡化了小说传统的教化意识,打破了 忠奸斗争、善恶对立的叙事模式。
▪ 黛玉葬花,衬托着飞燕飘絮,落花流水,一切都隐喻着青春易逝、 红颜薄命的悲哀;憨湘云醉眠芍药,香梦满身就是她性情豪放似 男儿而终归是命不由己的女儿身的意象写照。
三、视角的灵活转换
▪ 《红楼梦》叙事的创新还表现在有意识地突破传统叙事者全 知全能的叙事模式。
▪ 小说正文,叙述者也尽量不直接介入,将传统小说中叙述者 的部分叙述描写的功能交给了小说所叙人物。
二、从传抄到印行
▪ 近世陆续发现许多种抄本,主要有《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 (1754),仅前十六回;
▪ 已卯本(1759),残存四十一回又两个半回; ▪ 庚辰本(1760),八十回,缺第六十四、六十七两回; ▪ 戚蓼生序本(1769—1780),存前四十回; ▪ 题名《红楼梦》梦觉主人序本(1784),八十回; ▪ 舒元炜序本(1789),八十回。
▪ 高鹗(1758—1815),号 兰墅,祖籍辽东铁岭,属汉 军镶黄旗,乾隆六十年 (1795)进士,官至刑科 给事中,著有《兰墅文存》 等书。
第二节 《红楼梦》的悲剧 意蕴
一、富贵家族的败落
▪ 《红楼梦》叙写的是一个以军功起家的富贵家族的衰败,重 点是这个贾氏家族内帏。小说叙事主体却至为周到、至为真 实鲜活地描绘出了富贵家族方方面面的情况,显示出对那种 现实世界的质疑、反思,悲剧意识具有了批判倾向。
现的? ▪ 4. 如何看待《红楼梦》后四十回?
▪ 《红楼梦》里叙写的人物众多,形象鲜明的多达数十个,都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人物不再是或善或恶的某种单一素 质的载体和道德观念的传声筒,而是如同现实社会中的真实 的人,保持了社会中人的个体的鲜活性和多面性。
二、叙事的新境界
▪ 《红楼梦》的写实性叙事,不只是如实叙写现实生活的实况,展 示出这种富贵家族的真实面貌,而且是在解析、说明着现实人生, 如实描写出的生活情节里蕴含着超情节本事的意义。
▪ 贾府主家政的主子从现实的功利 角度抉择,林黛玉被冷酷地抛到 了一边
▪ 薛宝钗又何尝幸福,她听从 家长之命,也遂了心愿,与 贾宝玉结为夫妇,但面对的 是心里只有一个林黛玉的丈 夫,陷入了十分尴尬的境遇, 又何尝不是另一种不幸—— 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
四、贾宝玉的人生感悟
▪ 贾宝玉是《红楼梦》小说世 界的特殊人物,既是悲剧的 当事人,又在观照、评说周 围的人事;既与常人无异, 又性情怪异得令人不可思议, 是个半写实半意象化的人物 形象。
▪ 《红楼梦》叙写贾府由兴到衰,多角度地展示出这种家庭自 身存在的问题。
二、凸显女子的苦情
▪ 重点叙写的是这个富贵家庭的内帏 ▪ 奴仆、丫头,是主子专有的使用工具,只能俯首贴耳供主子
使唤 ▪ 男主子随心所欲地纳妾,占有丫鬟,私通仆妇,都是无可厚
非的事情。女人则要恪守闺范妇德,女孩子不能动半点情思。 ▪ 贾府的元、迎、探、惜四“春”,隐含“原应叹息”四字的
▪ 通过真实叙出的繁纷平凡的人事,揭示出了构成这种贵族家族的 宗法结构规范——宗亲、嫡庶、主奴名分和联姻社交规则的悖谬, 写实叙事达到了至真至深,后来小说难以为继的高度。
▪ 《红楼梦》的写实叙事又融合进了诗的审美方式,在真实叙写的 人生图像里添加了诗意情韵,增加了艺术审美的魅力。
▪ 大观园就是意象化的世界,潇湘馆、蘅芜院、稻香村几座院落屋 舍的不同格调风光,都承担着隐喻各自主人的性情、品格的叙事 功能。
三、红学与世界影响
▪ 《红楼梦》最初就是带着脂砚斋评语传布的,排印出来后, 题咏纷出,品评人物,感其大旨,继而有追询其本事的多种 索隐派出来。20世纪“自传说”的提出,引起学界对作者家 世生平的考察、对版本的研讨,以及对高鹗续书的评议,与 以前的索隐派相区别,称“新红学”。
思考题:
▪ 1.《红楼梦》在哪些方面打破了传统的思想和写法? ▪ 2. 怎样理解贾宝玉形象在小说中的地位和意义? ▪ 3.《红楼梦》写了多种人物的悲剧,总体的悲剧意识是怎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