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会通过阅读报章杂志,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分享,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教育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知识,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1)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汲取知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让学生齐读课题,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2.学生分享自己开始读报的经历,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勾画出课文中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或请教同学,理解字词的意思。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讲解。

(1)讲解生字词的意思、用法。

(2)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

2.学生听讲,做好笔记。

四、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2.教师批改练习,指导学生订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讲解。

(1)讲解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学生听讲,做好笔记。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开始读报的?他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四、课堂小结2.学生反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开始读报的经历的作文。

2.学生课后阅读报纸,积累知识,提高阅读能力。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分析课文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思想。

(2)学会从文章中汲取有益经验,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积极思考的习惯。

(2)激发学生对新闻报导的热情,关注社会热点。

(3)培养学生敢于表达、乐于分享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

3. 探讨课文主题思想,汲取有益经验。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新闻报导手法。

2. 学会从文章中汲取有益的阅读方法。

3. 将课文中的经验运用到实际阅读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

2. 相关新闻报导材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以及写作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关注新闻报导。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解决生字词问题。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思想,阐述作者阅读报导的经验。

4. 实践演练:(1)学生模拟课文中的阅读方法,进行新闻报导的阅读。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阅读经验。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3. 阅读测试评估:设计一份阅读测试题,测试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和阅读方法的理解程度。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

3. 收集自己的阅读心得,准备在下一节课上分享。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案PPT)语文9上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教案PPT)语文9上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建议 2 课时 《怀疑与学问》建议 2 课时 《谈创造性.学习联系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2.能区分观点与材料,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了解驳论 的特点,理解议论文逻辑严密、思辨性强的特点。 3.学习常见的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严谨、准确的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和大胆设想、勇于 创造的创新精神。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驳论文,从两个方面批驳了对方 的错误论调:一方面,揭露“一部分人”,即国民党当局,“自信其实 是早就失掉了的”,“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是在发 展着‘自欺力’”。另一方面,又用事实证明“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 国人在”。最后作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 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楚,逻辑缜密。
第五单元
单元概述
本单元所选议论性文章,或针砭时弊,阐释公理正义;或谈论 学术,探讨创造的意义,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阅读这些文章,可 以锤炼思想,提高思辨能力,增进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联系文章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 注意分析议论性文章所用的材料,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掌握 论证的方法;还要联系实际进行质疑探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怀疑与学问》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 强调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 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作者关于怀疑与学问之间关系的论述对今天 的中学生以及治学者都是富有教益的。
《谈创造性思维》由“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说起,论述了创造 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创造性思维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并指出如何成 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作者层层推进,不断深入阐发,体现出纵 向深入的思路。同时,在阐述的每个层次中,都列举事实材料论证 观点,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时事,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3)培养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的主要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意写作。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是怎样开始读报的?请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作者为什么会对读报产生兴趣?(2)全班交流:各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2)讲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5. 写作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关于“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作文。

(2)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给予指导。

四、课后作业:2. 拓展阅读:找一篇关于新闻报导的文章,分析其观点和立场。

3. 制定个人阅读计划,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3.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5. 学生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挑战自我的精神品质。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鉴赏 评论教案 北师大版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吴林街道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鉴赏 评论教案 北师大版

第五单元鉴赏评论课前预习:1.给生字词注音。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邵飘萍作为新闻界奠基人的突出贡献,学习他那种为正义、为事业执着追求的精神。

2.体会本文以新闻笔法写人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从新闻中学写作方法。

评价任务:1、理解邵飘萍对新闻事业的贡献和执着追求正义的精神。

2、理解新闻从业人员的人格操守和业务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示例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以笔为匕首和反动派战斗,今天我们再走进一位同样是以笔为旗的战士,冯玉祥曾称赞他:“一支笔胜抵十万军,”他就是素有“新闻全才”之称的新闻界巨擘——邵飘萍。

二、人物和背景介绍邵飘萍,名振青,字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某某东阳大联镇一个寒儒家庭。

在创办《京报》以前,曾任《汉民日报》主编。

袁世凯称帝后,因为在《时事新报》、《申报》等报刊撰文,抨击袁的罪恶阴谋,他先后三次被捕入狱,后来不得不亡命东瀛。

1916年回国后,被史量才聘为《申报》驻特派记者,在《申报》发表了大量揭露北洋军阀贪贿弄权的报道,文笔辛辣、诙谐生动。

尤其是他对时局惊人的洞察力常常使人暗暗称奇。

1918年在京创办大型日报《京报》任社长。

《京报》从一开始就不依附于任何党派权利集团,它要独立发言、报道,它要把真实情况告诉民众,以反映民众的呼声。

为此,《京报》热情支持“五四”运动,并屡屡发表揭露政府腐败的言论。

“三一八”惨案后《京报》以真实的报道和犀利的言论,揭露政治的阴暗,并为民众吶喊请命,因此受到反动军阀的仇视,1926年4月26日,邵飘萍被奉系军阀X作霖以“宣传赤化”之罪名杀害,饮恨于天桥东刑场。

夫妻报人:邵飘萍夫人汤修慧女士同样是著名的革命新闻家,是我国最早的女新闻工作者之一,对我国早期新闻事业有过卓越的贡献。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精选教学文档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抓住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时闻要事,关心国家大事。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与安排: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由听写上课字词引入。

二、展示目标:1、识记文中的恣肆、謇、署名更逊一筹等字词和亦步亦趋、恣肆等词义2、了解人物回忆录和随笔的文体特点。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3、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分析把握文章结构。

三、预习检测与字词教学:1. 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恣zì 肆謇jiǎn 署shǔ 名更逊xùn 一筹粗糙cāo笨拙zhuō 憎zēng 恨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兴高采烈:兴致高。

精神足。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形式。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就有气势。

恣肆:言谈、写作等豪放不拘。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2、人物回忆录的文体特点。

四、课文内容学习。

1、分别指名多位学生高声朗读全文。

注意不要错读和漏读。

2、引导学生谈谈读了文章的感受,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回忆了作者自己是如何开始读报的,写了他这样如饥似渴地寻找、阅读报纸的过程和自己对一些报纸、报人的评价。

目的是在读报对人的成长的功用上给人以启示。

3、教师评点并明确:再读全文,在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叫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第一部分:(1--2)写“我”最初千方百计地寻觅报纸看的原因。

九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九上语文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本文通过举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4.学习重点难点
1.认识“怀疑”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设立分论点分层次论述的结构。
3.学习本文通过举事例和讲道理论证论点的方法。
5.学习评价设计
我对这篇议论文的设计:第一,整合了课文名言,理解篇章内容与关键句明论点;第二,调换名言,分析段段间的分论点来理清文章的论证过程;第三,补一句课外名言,分析事例句,反面说理句,来体悟论据的周密与丰富。接着比较名言的不同表达来引出词语表达的严密。最后引用名言认识怀疑精神的本质。
整个设计没有花哨,但切入讨巧,实用性强
7.板书设计
怀疑与学问消极方面——怀疑是辨伪去忘得必须步骤
中心论点积极方面——怀疑是建设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自选一句关于治学方法的名言,写一段文字论证你的观点。
2.推荐:《认知天性》
9.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结合ppt和实物展台
教学反思与改进
引导2:
(3)(4)强调怀疑基础上的思想学问推进,适合放在第6节。(生言之有理即可)
引导3:添加名言讲道理更具权威与科学性。课文在论述时还有类似以下的句子:
屏显:
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个步骤以后,那本书才是我的书,那种学问才是我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
如果后来的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了,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
“我怀疑,所以我存在。”——笛卡尔
1.后两句名言可以与前两句的位置调换吗?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本单元六篇文章均是经典名篇,学习时要继续进行诵读训练以增强语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能诵读名篇名段,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现实,古人的社会理想和抱负,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理解性的背诵名篇名段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能自主学习文言文是学习时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想:本单元由六篇文言文构成,这六篇课文都是传统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原文,并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意思以及写作特色做深入的探究。

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口语训练、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贯穿单元的学习过程。

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双线并行。

通过综合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感悟到一种较新的学习观念,懂得抓住机遇,有创造意识等。

经过两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九年级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一、熟读成诵。

借助注解和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第五单元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积累词汇,积累名言警句;进一步养成默读习惯,提升默读速度和效率。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激发阅读议论文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的方法和能力;理清思路,把握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尝试写简单的议论文。

【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重要的、关键性的词句。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学会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4.深刻理解文本的思想立意。

【教学指导】1.了解并掌握一些议论文的基本常识,知道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

知道论据的材料有哪些,知道论证的基本方法。

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能够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语言,体会其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4.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深刻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思想立意。

【课时安排】《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2课时《怀疑与学问》 2课时《谈创造性思维》 2课时《创造宣言》 1课时17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第一课时*教学导航*【学习目标】1.学习议论文的文体知识和本文结构严谨、语言犀利的艺术特色。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的脉络,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重点难点】1.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2.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3.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

4.使学生认识鲁迅杂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北京奥运成功、神七升天、上海世博、广州世大等,喜事不断,中国人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自豪。

然而,8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当时,一位思想的巨人、顽强的战士以犀利的目光洞悉着这一切,一次次振臂呐喊,一次次冲锋陷阵—他,就是鲁迅先生。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语文教案 / 初中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学习目标:本单元六篇文章均是经典名篇,学习时要继续进行诵读训练以增强语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理解内容。

能诵读名篇名段,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了解我国古代的社会现实,古人的社会理想和抱负,描写祖国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理解性的背诵名篇名段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能自主学习文言文是学习时要培养的重要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想:本单元由六篇文言文构成,这六篇课文都是传统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原文,并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意思以及写作特色做深入的探究。

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口语训练、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贯穿单元的学习过程。

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双线并行。

通过综合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感悟到一种较新的学习观念,懂得抓住机遇,有创造意识等。

经过两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九年级学生应该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一、熟读成诵。

借助注解和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

九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及教学设想•本单元的选文所选的六篇文言文都是传统的名篇。

让我们随着司马迁去探究一下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随着陶渊明去观赏一下世外桃源,随着吴均去欣赏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随着柳宗元去感受一下赋敛之毒甚于毒蛇的道理,随着范仲淹去体会仁人志士的思想。

学习本单元课文,首先要引导学生读懂原文,并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意思以及写作特色做深入的探究。

引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常用实词的意义和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口语训练、阅读训练和写作训练贯穿单元的学习过程。

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双线并行。

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让学生感悟到一种较新的学习观念,懂得抓住机遇,有创造意识等。

我们的优势:经过两年的中学语文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当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活动。

九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对课文的主题思想或写作特色作深入探究。

二、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古人的社会理想和抱负,了解古代的社会现实,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2、了解有关课文的记叙线索和顺序,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的写景。

3、欣赏文言词语,了解文言文常见句式的特点。

4、继续进行诵读训练以增强语感,能够准确背诵课文。

教案例选岳阳楼记教学目的1 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2 体会对偶手法的修辞作用,并能迅速辨认对偶句3 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教学重点1 了解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特点2 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深刻含义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教时教学目标1 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指导学生朗读全文2 师共同疏通课文大义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第一层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及文章背景范仲淹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主张“与民同乐”。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课件
我是怎样 开始读报 (zěnyàng) 的 徐铸成
第一页,共十四页。
学习 目标 (xuéxí)
1、识记文中的恣肆(zìsì)、謇、署名 更逊一 筹等字词和亦步亦趋、恣肆(zìsì)等词义
2、了解人物回忆录(随笔)的文体特点。 3、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分
析把握文章结构。
第二页,共十四页。
• 是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 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即消极的一面,我们
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第十二页,共十四页。
• 达标检测:
• 在空格内给下面的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 超过12个字
• 2004年6月3曰,雅典奥运会圣火离开雅 典,正式开始为期35天的环球之旅。在 雅典国际机场举行的火炬交接仪式上,雅 典奥组委主席扎斯卡拉基表示,本次奥运 圣火的环球传递活动将首次穿越5大洲, 经过27个国家的33个城市。同时,火炬 将首次到达非洲和拉丁关洲,并且途经每 一座曾经(céngjīng)举办过奥运会的城市。
• 第四部分:(11)与首段照应,总写自己对报纸、对新闻事 业深爱与憧憬。
第八页,共十四页。
文章 主旨 (wénzhāng)
• 在学生思考、讨论(tǎolùn)、交流的基础上,叫 3—5名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 作者回忆了自己怎样对报纸产生兴趣,怎 样费劲周折地去寻找看报的机会,发表了 对一些报纸、报人的评价。反映了作者逐 步成为报人的历程。
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
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
点写出两条理由。
•⑴

• 当你接过正方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在阐述观点前应该有几 句恰当的话,这几句话应是: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作者以及文章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从文章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作者以及文章背景。

2. 教学难点:从文章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阅读报纸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是如何开始读报的。

(2)简介课文作者以及文章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文章中提炼中心思想。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造句练习。

(2)选取课后相关练习题,进行阅读理解训练。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开始读报,以及读报的过程和收获。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读报的经历对学生的启示。

3.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学习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与书写。

3.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题,理解作者的观点。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及写作能力。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单元教学设想]沉潜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顺流而下,玩味了唐诗,品赏了宋词,谛听了元曲。

泊船于明清港湾,古代白话小说成了最迷人的风景。

脍炙人口的《三国演义》,宏伟不朽的《红楼梦》,百看百新的《水浒传》,诙谐幽默的《儒林外史》。

这些不朽的著作在漫长的世代、广袤的地域,给予了众多读者以巨大的感动。

岁月能够改变山川的容颜,却无法掩饰这些经典著作里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的光辉。

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荟萃了以上四部著作中最精彩的篇章:智取生辰纲,几多智慧,几多无奈;杨修之死,几多离奇,几多感慨;范进中举,几多喜气,几多悲哀;香菱学诗,几多痴迷,几多崇拜。

学习这一单元,要引领学生透过文字,在引人入胜的情节里结识那些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洞察作品的主题,更要让这一段学习历程成为学生青睐名著、关注古典文化的源动力。

[单篇教学方案]《智取生辰纲》教学新点子[方案一]教学角度:说读——以多形式、多角度的说来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把握、写作技巧的探究。

主要教学步骤:1.引入式说:《水浒传》是施耐庵所著的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它是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

它塑造的人物用金圣叹的话说“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今天我们就以说读的形式来领略它的魅力。

2.复述式说:要求学生默看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整个故事。

3.发散式说:根据课前安排,请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从而大致了解杨志的人生经历。

4.点评式说:(1)请结合中关于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以“我眼中的杨志”为内容说话。

(2)请结合七星聚义的大致内容以及的第二部分,说说晁盖等人“智”在何处?5.想象式说:假如请你从晁盖等人的视角来讲这个故事,你将如何进行?6.鉴赏式说:以杨志等人的角度叙述故事妙在何处?[方案二]教学角度:主问题研究——整堂课提出一个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三个层次的探究,完成对的解读。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

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新课标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五单元教案[单元教学设想]沉潜于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顺流而下,玩味了唐诗,品赏了宋词,谛听了元曲。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鉴赏评论《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课件

北师大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鉴赏评论《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课件

的历史中有相当价值的现象,而且这些史料却是我们所不熟
悉的,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猎奇心理,我们能够从文中获取 很丰富的历史信息,而且这种信息,是作者第一手的,又是 感性的,奇特的,故读来是相当有趣的。
研读课文
4.“吴佩孚的形象,逐渐由淡薄而变成憎恨的对象
之一了。而我对报纸的爱好,对新闻事业的憧憬,却一天 天浓重起来了。”简要分析“淡薄”和“浓重”意味。 一方面逐渐“淡薄”,另一方面则一天天“浓重”,
布置作业
从本周内在校园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挑选一件,写 一篇新闻报道。 要求:
1.符合新闻的格式。2.字数在00字左右。退出的是在读报对人的成长的功用上给人以启示。
整体感知
理清课文
寻报------读报------论报 第一部分:(1--2)写“我”最初千方百计地寻觅报纸
看的原因。 第二部分:(3--7)重点写“我”怎样寻报纸阅读并进 一步了解报纸和报人。
第三部分:(8--10)写“我”对某些副刊的部分内容的
印象和评价。 第四部分:(11)与首段照应,总写自己对报纸、对新 闻事业深爱与憧憬。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1.通读全文请同学简要谈谈对这篇课文的印象? 这篇文章写了很多事情,看来好像比较杂,比较散,
似乎没有什么集中的主题,也没有明显的头绪,更没有以
重大事件为核心,只是将自己读报的经验罗列一番而已。 但这也在一定的程度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就像是在聆听 一位老者的故事,富于亲切感。
研读课文
整体感知
基础字词
恣肆 zì 张謇 jiǎn

整体感知
恣肆: 言谈、写作等豪放不拘。 理直气壮: 理由充分,说话就有气势。
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足。
神机妙算: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

九年级语文《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教案一. 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干:了解两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2、进程和方法:抓住文章中重要词句的含义;依据人物的言行剖析人物笼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时闻要事,关心国度大事。

二、课时布置:2课时三、教学进程与布置: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由听写上课字词引入。

二、展现目的:1、识记文中的恣肆、謇、署名更逊一筹等字词和亦步亦趋、恣肆等词义2、了解人物回想录和随笔的文体特点。

回想录,望文生义,就是回想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载上去;准确地说,回想录是追记自己或他人过去生活阅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3、朗诵全文,全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剖析掌握文章结构。

三、预习检测与字词教学:1. 读准以下字词的拼音。

恣zì 肆謇jiǎn 署shǔ 名更逊xùn 一筹粗糙cāo蠢笨zhuō 憎zēng 恨2、解释以下词语的含义。

兴致勃勃:兴致高。

肉体足。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

描画有预见性,擅长估量方式。

哑口无言:理由充沛,说话就有气势。

恣肆:言谈、写作等豪迈不拘。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比喻各用心机,相互排挤。

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他人,跟着人家行事。

2、人物回想录的文体特点。

四、课文内容学习。

1、区分指名多位先生高声朗诵全文。

留意不要错读和漏读。

2、引导先生谈谈读了文章的感受,在先生思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叫3-5名先生停止全班交流。

«我是怎样末尾读报的»是一篇回想录,文章回想了作者自己是如何末尾读报的,写了他这样如饥似渴地寻觅、阅读报纸的进程和自己对一些报纸、报人的评价。

目的是在读报对人的生长的功用上给人以启示。

3、教员评点并明白:再读全文,在先生思索、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结构,叫3-5名先生停止全班交流。

第一局部:〔1--2〕写〝我〞最后想方设法地寻觅报纸看的缘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
课前预习
1.给生字词注音
2.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新闻界的一些基本信息。

2.品味作者作为老报人对于报纸的那份热爱与执着。

评价任务
1、品位作者作为老报人对于报纸的那份热爱与执着。

2、分析学习作者老练的文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示例
在上课之前想先问大家几个问题,有谁每天坚持读报?有养成读报的习惯?或者说报纸已经成为你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众所周知,如今的传媒是极其发达,获取新闻和消息的渠道也极其多样化,特别是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想要获取什么信息,只要上网搜搜即可。

因此,在如今,报纸已经开始日益边缘化,虽然还没有到可有可无的程度,但与其刚刚兴起时相比,已经是逐渐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今天,我们就走近一位报业老前辈,看看在他的心目中,报纸到底占有多大的分量。

进入我们今天的新课——《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

二、作者简介
徐铸成,记者、新闻学家,1907年生于江苏宜兴。

1930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

曾任北京、天津、上海《大公报》记者、编辑,香港《大公报》编辑主任,桂林、上海《大公报》总编辑,《文汇报》总主笔、社长兼总编辑。

1957年后,历任上海市出版局编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

著有《报海旧闻》、《旧闻杂忆》《新闻艺术》、《杜月笙正传》等,有的被翻译成外文出版。

1991年逝世,享年85岁。

三、文本解读
1、提问:通读全文请同学简要谈谈对这篇课文的印象。

明确:这篇文章写了很多事情,看来好像比较杂,比较散,似乎没有什么集中的主题,也没有明显的头绪,更没有以重大事件为核心,只是将自己读报的经验罗列一番而已。

但这也在一定的程度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

就像是在聆听一位老者的故事,富于亲切感。

2.提问:文章表面上看起来乱散,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内在线索的,能否归纳找出这条线索?
(学情预测:这个问题较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读报的过程变化)
明确:文章中,有一条隐隐约约的线索,那就是“看报的兴趣”。

起初是一般的兴趣,后来是读上海报纸的国内要闻的兴趣,再后来是国际新闻,及至副刊,乃至言论。

3.讨论:本文读来虽显杂乱,但读后还是会给人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原因何在呢?
明确: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文章所记的事情虽然琐碎,但并不是毫无意义的现象的罗列。

因为文中所记,均为国内报纸的历史中有相当价值的现象,而且这些史料却是我们所不熟悉的,极大地满足了我们的猎奇心理,我们能够从文中获取很丰富的历史信息,而且这种信息,
是作者第一手的,又是感性的,奇特的,故读来是相当有趣的。

提问:刚才找的文章的隐性线索,实际上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将其看作是一味老报人对于报纸的真挚的感情。

文章从头到尾无不饱含着作者对于报纸的热爱。

情同学们随意找出一些语句或者作者阐述的事件来做简要的分析。

4.提问:“吴佩孚的形象,逐渐由淡薄而变成憎恨的对象之一了。

而我对报纸的爱好,对新闻事业的憧憬,却一天天浓重起来了。

”简要分析“淡薄”和“浓重”意味。

明确:一方面逐渐“淡薄”,另一方面则一天天“浓重”,这一对比表明读报对自己成熟和成长作用之大。

四、讨论交流:
文章讲述了作者读报的甘苦,他读报的经历和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你有喜欢或讨厌的报纸文章、作者或电视主持人吗?
(学情预测:这是一道探究题。

同学们的答案肯定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引导他们谈谈自己阅读的经历以及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启示或者帮助。

尽量要做到真实,按照实际情况来谈,要谈的具体些。


五、作业布置
从本周内在校园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挑选一件,写一篇新闻报道。

要求:1.符合新闻的格式。

2.字数在5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语文鉴赏评论课与精读课文的教学应有不同侧重,老师设计问题应有助于学生对人物的评论认知,能够引领学生感受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和精神。

课堂上应多给学生时间讨论交流,表达自己的见解。

老师应及时做好鉴赏的总结和点评,关键是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联系实际去拓展延伸阅读感悟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