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合集下载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什么是大众传媒呢?
大众传媒就是传播大众信息的媒体。进入 近代社会以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越 来越密切,社会化程度大大加深,需要有 一种大众化、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 请问,在现实生活中 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沟通的渠道,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式 获得信息? 人类社会的传媒手段应运而生。
邸报
2、报刊业的发展阶段
(1)表现:
①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Hale Waihona Puke 作用: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 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 重大启蒙作用。
《时务报》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 在1896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 11月创刊于日本东京。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
纸的故乡在中国。”
唐代就出现具有新闻传播初步功能而且
阅读教材思考,我国 只是在官员间传阅的报纸。 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 几个阶段?
1、报刊业的形成阶段
表现: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申报》 《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19世纪70年代,中国人自己办报
综合归纳
阶段 时期或时间 形成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19世纪中前期 《万国公报》_ 1873年 《昭文新报》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 的报刊(艾小梅,汉口)
五四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民主主 发展 义革命时期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 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 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 蒙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四)报刊业的发展阶段: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 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业纷纷创办起 来
作用: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进一步解放 了人们思想。
报刊局限性: 文化要求相对较高, 缺乏直观感染力, 影响普及不如影视。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2)中国正式接入:1994年;中国发展,2000年近 1000万户,其势头方兴未艾。
风靡全球原因(优势)
(1)集前三者优势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感染力, 其他媒介能办到的,互联网都能办到,且用费低廉。
(2)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授;通过互联网,人们可以 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变化获取信息。
局限性
(4)电影《风云儿女》插曲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歌。
(二)建国后
(1)建国初期:把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搬 上银幕。
(2)改革开放: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辉煌。
导演王晶
演员周星驰
电影的特点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 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科技:卫星传送技术进步。
三、互联网的兴起
问题3:什么叫第四媒介? 其发展历程怎样? 为什会风靡全球? 有何局限性? 大众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
第四媒介:
由于互联网同报纸、广播、电视这 三大媒介一样,同样是有传播信息的功 能,所以被称为“第四媒介”。
发展历程
(1)世界互联网产生:20世纪六十年代末;风靡全球, 20世纪九十年代以后。
问题2:我国影视事业是如何发展? 电影事业有何特点? 电视事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电影事业的发展 (一)建国前

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历史必修二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针锋相对的斗争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3、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红旗》——党报、党刊 《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作用: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 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
(三)报刊业的繁荣阶段
1、表现: 2、作用:
报道新闻,传递信息、传播知识、 通达民情、开启民智、舆论监督、立言 议政、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 丰富人们的生活。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法国著名哲学家伏尔泰曾经说过:“报
纸的故乡在中国。”
邸 报
887年的唐代《进奏院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一)报刊业的兴起阶段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
外文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中文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申报》(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3、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 歌 女 红 牡 丹 》 剧 照
《歌女红牡丹》我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明星影片公司 1931年摄制,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剧情为 红牡丹从小学演旧戏,嫁一无赖丈夫,备受虐待。后丈夫 失手杀人入狱,她不咎既往,探监营救,终于感动了丈夫。
②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孙中山为其撰 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作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为辛亥革命作了 思想准备
③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青年》 由陈独秀1915年9 月在上海创办。第 一卷名《青年杂 志》,第二卷起改 名《新青年》,一 般笼统地称为《新 青年》。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作用:成为宣传民主、科学思想的武器,发挥着制造 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课件6: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6: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九 么?有何启示?
推进新课
互联网兴起
提示:互联网的优势: 自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主 (2)费用低廉; 学 习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推进新课
互联网兴起
提示: 互联网的缺陷:

(1)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息;
主 (2)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_1_9_9_4__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互联网的表现力和
感染力更强,费用低廉,高度互动,双向传受。通过互联
网,人们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推进新课
互联网兴起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
题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 情 境 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
当堂检测
2.1897年9月5日上海《游戏报》第74号,刊登一篇文章, 作者记载自己观看某艺术形式的感受:“如影戏者,数万 里在咫尺,不必求缩地之方,千百状而纷呈,何殊乎铸鼎 之象,乍隐乍现,人生真梦幻泡影耳,皆可作如是观”。 这一艺术形式是( B ) A.皮影 B.电影 C.戏剧 D.杂技
当堂检测
繁荣 改革开放后
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推进新课
影视事业的发展
电影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种娱乐方式,它所利用的
是人的视觉暂留现象。因为人的视觉具有一种短暂的记
忆功能,能将迅速连续移动显示的图像连接起来,如果
问 题 探
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相差甚微,并以每秒10幅以上的速度 在人阅眼读前教显材示内的容话,,整人理眼电所影看发到展的线将索是。一组活动着的图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这一现象说明( B )
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 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3、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报刊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报纸继续发行
B、报纸的内容单调雷同
C、一些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
收入第一特位点--:--种---类-目增前多我、国批数准量的增报大业、集集团有团3化1家、。市场化
1、当前我国报刊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是什么?
原因: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发展、国家的支持、人们对科技文化更加重视
2、根据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这一发展对人们的生活方式 有什么影响影?响:开阔视野、影响观念、丰富生活、陶冶情操。。
要舆论工具
D、报纸不可以刊发“号外”
4、下列有关大众传媒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大众传媒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复杂而矛盾 ②有新闻导
向的作用 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④有利于社
会化程度的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5、党和政府为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采取了很多措
施。下列措施不直接具有这一目的的是:
第五位; 6、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 800万,居
世界第二位; 7、截至2009年1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98亿。
想想:互联网有着怎样的优势?
1、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优点):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新青年》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 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2、中国百年电影回顾
(1)起步: 1905年《定军山》 (2)迅速发展: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事业迅速 发展并走向成熟。 (3)开拓: 左翼电影为主流。
(4)30、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40年代拍 《渔光曲》:第一部荣获国际荣誉的影片 摄的著名 《风云儿女》:插曲《义勇军进行曲》 影片
1931年,《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 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歌女红牡丹》我国第一部有声故事片。 明星影片公司1931年摄制,剧情为红牡丹从小 学演旧戏,嫁一无赖丈夫,备受虐待。后丈夫 失手杀人入狱,她不咎既往,探监营救。1931 年3月15日在上海新光大戏院首次公映,轰动 了上海滩,轰动了全国各大城市,同时也吸引 了南洋各地的华侨。
(5)新中国成立后: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电影主题。 (6)电影事 影片数量和质量都远超过了以前,涌现出 业走向辉煌: 一批著名导演和演员,许多优秀影片荣获 国际国内大奖。
影史地位:中国电影开山之作 出品:北京丰泰照相馆 拍摄地:北京丰泰照相馆中的露天空 地 类型:无声戏曲武打纪录短片 原著:罗贯中 导演:任景丰 摄影:刘仲伦 明星阵容:谭鑫培 《定军山》故事取材于《三国演义》中老将黄忠攻打 定军山的故事。主持拍摄这部电影的任景丰,为了拍摄 《定军山》,任景丰从德国商人手中购买了法国造的手摇 摄影机一架及胶片14卷,摄影师就是他照相馆里的照相师 刘仲伦。影片在日光下拍摄,没有剧本,也没有景别,拍 摄过程前后用了3天时间。此片成为我国最早的一部无声 戏曲武打纪录短片,谭鑫培也成为我国第一位涉足影坛的 表演艺术家。
1912年史量才接任总经理, 大刀阔斧致力于改革,《申 报》蒸蒸日上,提到《申报》 无人不晓,以致把“申报” 和“报纸”当作同义语,把 一切报纸都叫作“申报纸”, 成为新闻界和报业的巨擘, 对社会和文化都有一定的积 极作用。 C 史量才

必修二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经典实用)

必修二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经典实用)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纷纷被搬上银幕, 成为电影主题。
《地道战》、《地雷战》、《洪湖赤卫 队》……
第二阶段:启蒙电影时代(1978-1990) 改革开放初期这段时期,中国的电影慢慢 摸索,慢慢起步。 第三阶段:娱乐电影时代(1990-至今)
中国电影的发展阶段
无声
有声
黑白
彩色
进口片
国产片
二、影视事业(电影、电视剧)
——陈玉申《晚清报业史》
一、报刊业
1、发展历程 (1)出现 19世纪中期:《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19世纪70年代:《申报》 《时务报》(维新派)
(2)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报》(革命派) 《新青年》(新文化运动)
国民党《中央日报》 (3)进一步发展(20世纪) 共产党《新华日报》等;
新中国《人民日报》等 (4)繁荣(改革开放后) 2、作用: (1)报道时事消息,传播思想文化。 (2)舆论监督,促进民主。 (3)丰富娱乐休闲生活。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报刊业会如此 迅速的发展普及?
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贾皆 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之纸之善矣。…...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 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足以新人听闻 者,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 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
——《申报》(1872年)
报刊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内因:语言通俗易懂
取材世俗,运笔浅显
外因: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新思潮萌发,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 的需求。
1895年12月28日,电影放映机发明成 功。
电影传入中国
1896年,在 上海的一座茶楼 里首次放映。
“西洋影戏”
二、影视事业(电影、电视剧)

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十六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张艺谋 冯小刚
陈凯歌
(2)特点:
①时效性不强 ②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使观众得到
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③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体验
2、电视事业
(1)发展:
北京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正式改为中央电视 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于1958年5月1日试验 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 边远山区(主要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 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1998年开始 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 消灭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 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
电视节目的丰富多彩:
思考: 我国报刊业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请大家阅读课本内容,整理出我国报刊业。
(一)形成 阶段
19世纪中前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 办的报纸出现:1873年艾小梅的 《昭文新报》
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
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
是中国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刊
《时务报》由黄遵宪、 汪康年、梁启超在1896 年创办 。 《民报》是中国同盟会 机关报,1905年11月创 刊于日本东京。
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讨论
课堂小结
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媒介的产 生和发展,而媒介产生和发展之后又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报纸、影视、互 联网等媒介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希望 每个同学能将每种媒介发展的历程简 单概括出来。
课堂练习
1、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 束的是 (D )

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学习目标: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事业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情况;2、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社会生活的变迁,认识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1、制作《报刊、影视和互联网发展简表》,用数据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与影响;2、搜集相关资料,探讨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知识结构:一、报刊业走向繁荣1、近代前期(1)外国人在华创办的报纸: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有《》和《》等。

(2)国人自办的报纸:,陆续出现。

这些报刊主要是介绍时事、发表评论或。

____________,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且多反映社会思潮。

先是维新派在报上发表文章,宣传维新思想;后来,_________创办报刊,同________展开论战。

____________,先进知识分子利用报刊大力宣传___________思想。

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同国民党控制的《_________》等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为夺取革命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3、新中国成立以后(1)改革开放前:《__________》《_______》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而《__________》《_______》等其他类型的报刊,在介绍学术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内容比较丰富。

(2)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除了党报党刊继续发挥主导宣传作用外,各种专业性、娱乐性报刊也如雨后春笋般创办起来。

各报刊把真实、及时、客观和讲求___________作为自己的发展方向,普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

课件9: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9: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2、兴起: (1)互联网20世纪6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 (2)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靡全球; (3)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功能: (1)迅速传播信息的功能,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 (2)模拟三维动态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作用: (1)积极: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 娱乐方式,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 (2)消极: ① 不法分子传播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的不良信息; ② 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③ 使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心进取。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 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 醒民众的重大启蒙作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报、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 。
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 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 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 “文革”时期不少 报纸停办。
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 针的主意舆论工具。
课堂小结
大众传媒的兴起
1、兴起原因: 2、类型:
(1)西方报刊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扩张; (2)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3)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的推动; (4)科技发展的进步。
书籍、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电话、互联网等
3、功能:
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传播知识,监督政府, 提供娱乐等。
2、发展阶段:
(1)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机关报)、1896、上海 ——改良 (2)辛亥革命时期:《民报》(同盟会机关报)、1905、东京 —革命 (3)新文化运动期间:《新青年》、1915、上海 ——新文化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1920,上海)、《红色中华》 报(1931,瑞金) 、《新华日报》(1938、武汉—重庆)、《解放日 报》 (1941,延安) ——与敌斗争(1928,国民党机关报《中央日 报》) (5)新中国成立前后:《人民日报》(1946,邯郸,1949中委会机关 报)、《光明日报》(1949.6,北平,民盟机关报)——党政方针

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必修2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提示:
(1)传播西方文明,促进思想解放。
(2)制造舆论、唤醒民众。 (维新、革命、五四、新文化) (3)推动中国发展。 (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舆论监督等)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事业
1895年, 由卢米埃尔兄 弟制作的电影 《火车到站》 、《工厂大门 》在巴黎公映 ,标志着世界 电影的诞生。
斑竹:版主,也可写作板猪,班猪。由于拼音输入造 成的美妙谐音。 副版主叫“板斧”。 筒子:同志 沙发: 第一个回贴的人 马甲:注册会员又注册了其他的名字,这些名字统 称为马甲,与马甲相对的是主ID。 菜鸟:原指电脑水平比较低的人,后来广泛运用于 现实生活中,指在某领域不太拿手的人。 大虾:“大侠”的通假,指网龄比较长的资深网虫, 或者某一方面(如电脑技术,或者文章水平)特别 高超的人,一般人缘声誉较好才会得到如此称呼。 灌水:原指在论坛发表的没什么阅读价值的帖子, 现在习惯上会把绝大多数发帖、回帖统称为“灌 水”,不含贬义。
网络是充满阳光的精灵,还是黑暗中的幽灵?说它有益, 是片面的;说它有害,也不是绝对的。网络就像大海。 在平静的时候,人人都会赞叹其美丽与神奇。但普希金 曾这样对大海说:“当你汹涌起来而无法控制时,大群 的船只就会覆亡。”所以,我认为我们都应该学会自控 与自制,对外界能抵制诱惑,关键在于自己;同时呼吁: 驱逐网络垃圾,净化网络天空,还我们一片洁净的网络 空间。 ——《浙江在线》
19世纪末,电影就传入了我国。 1905年11月,拍摄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部电影 ──京剧《定军山》 1931年,中国拍摄成功自己的第一部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风云儿女》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该片的主题歌 ──《义勇军进行曲》,现在已经成为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国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共36张PPT)

观察下列关于互联网的漫画:
依据上面两幅漫画说明互联网对人们产生了哪 些积极影响? 提示 互联网引发了一场教育和学习的革命, 如网上学习。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 如网上购物。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有人说:“网络一半是‘红颜’,一半是‘祸水’! 沉迷网络,可能会改写人生。”之所以说网络是“红 颜”、是“祸水”原因何在?
学传媒,看社会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 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8月9 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 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梁启超 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 为变法改革作了广泛的宣传,推 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 起了中国近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月15日创 刊于上海,陈独秀主编。第二年改名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 《新青年》 。《新青年》以传播民主与 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派在 科学为己任,大力宣传新思想,提倡新 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 道德,猛烈批判封建文化思想和封建伦 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三民主 理道德观念,引导青年冲破封建礼教的 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 束缚。《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 民生主义”。该报的创办及其宣 动中影响最大的刊物 。 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 了同盟会的队伍,成为进步舆论 的中心。
? 请思考:报刊有何作用
⑴及时报道时事信息,传播知识,开阔人们的视野; ⑵开启民智,唤醒民众,促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的 传播和科学知识的普及, 促进中国近代的 思想解放。 ⑶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宣传政治纲领,促进资产阶级 民主思想的传播,推动社会政治运动发展,对夺取近代 民主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⑷提供休闲和娱乐,丰富百姓的业余生活,适应了近 代商业社会的需要。
(1)积极:互联网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可 使人们获取更多的知识,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2)消极:不良的网站也会对青少年的身 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使青少年迷恋网 吧、荒废学业、误入歧途;并且有不少 网民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中,不利于 正常的社会交往。

课件8: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件8: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1.报刊业的兴起 外国人在华办报 19世纪中期
英文版 介绍中国《中国丛报》 传播宗教《万国公报》
1833年《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中文版 1872年《申报》(中国近代
历时最长、影响最大中文报刊)
国人办报
艾小梅《昭文新报》最早在中国境内创
5.广播 (1)20世纪早期,最先出现在美、英等西方国家。 (2)中国广播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在上海、北京等大 城市设立广播电台。 (3)电视普及,广播的传播媒介作用有所降低,但依然占有一 定地位。 特点:携带方便、覆盖面广 局限性:缺乏感染力与形象性
三、互联网的发展 1.互联网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诞生,90年代风靡全球。 2.互联网的特点: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3.电影走向辉煌 (1)建国后电影主题:
(2)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走向辉煌
4.电视诞生 (1)1958年5月北京电视台(中 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标志 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随后上海、哈尔滨等地也建成了地方 创办之初的《新闻联 性电视台,但全国也只不过十几家。 播》和播音员李娟 (2)六七十年代发展缓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使中国 电视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停滞。 (3)改革开放后电视逐渐普及,由黑白小电视到大屏幕高清晰 彩色电视及液晶电视。
品牌名牌栏目
作用: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信息 量,以社会产生很大影响。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购买力增强。(电视已经成为普 通家庭中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了电 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原创3: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原创3: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探究活动
美国科学家米歇尔·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做的划定: “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 将是宽带网络时代。” 列举互联网应用的事例: 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 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你如何抵制网络的不良诱惑?
阅读下列材料,理解互联网对民众生活的影响 材料一:离不开的互联网,任你徜徉任你想,生活现实难 到位,虚拟世界乱闯荡 材料二:有些中学生上网更多的是为了消遣和娱乐,因为 网络——这个完全虚拟的世界是他们放松自己的最佳场所。 调查数据表明,青少年选择互联网,比例最高的是“满足 交流的需要”,占六成五;其次是满足学校学习功课的需 要,占五成。三至五成的青少年对自己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三、互联网的兴起
1.互19联93网年的,互发中联展国网第渐2200一渐世 世条进纪 纪互入6900联人年 年网们代代专生,末线活, 互开的联互通方网联;方网风面靡诞面全生球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1996年10月,上网人数62万; 4.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 5.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居世界第五; 6.2003年上半年,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6800万,居世界 第二位; 7.截至2009年1月,我国网民人数达到了2.98亿。
2.发展
戊戌变法时期:近代办报出现高潮《中外纪闻》、 《强学报》、《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申报》是旧中国历时 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 报纸。原全称《申江新 报》,它创刊于1872年 4月30日上海,创办人是 英国商人美查,是一份 以赢利为主要目的的商 业报纸。
新民主主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

义革命时期 《解放日报》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1、兴起(19世纪中到19世纪末)
①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②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 出现:艾小梅的《昭文新报》
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
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
是中国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刊
2、发展(19世纪末至改革开放前)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电影
《渔光曲》—— 第一部在国际上
获奖的电影
你知道民国时期 有哪些著名演员
吗?
建国后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 要的电影题材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电影再次走向 辉煌。
张艺谋 冯小刚
陈凯歌
电影发展历程
时间 1905年 1931年 1935年 1935年
建国后
改革开 放后
思考: 请大家阅读第一子目内容,整理出我国报
刊业的发展历程。
1、历程
兴 起 (19世纪中到19世纪末) 发 展 (19世纪末至改革开放前)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电影的发展历程 2、广播事业(教材P74历史纵横) 3、电视的发展历程
1)1958年,北京电度地获取信息。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 害处大还是益处大?
2、互联网的影响:
1)积极: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快捷与 方便。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学习、娱乐方式与日 常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 2)局限:信息泛滥、网络犯罪、沉溺网络 虚拟世界等。
代表
影响
《定军山》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化运动

新民主主 义革命时期
《新华日报》 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 《解放日报》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 《人民日报》 方针的主要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 《光明日报》 国的重要窗口
新中国 成立初期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电影媒介的特点有哪些? 1.时效性不强;
2.制作精良,画面清晰,能在短时间内 使观众得到充分的视觉和听觉的享受; 3.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参与和情感 体验。
为什么改革开放后电视会得到普及
1、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已经成为普通家庭中 的普通电器) 2、电视技术的进步。(如卫星传送技术的运用,扩大
了电视台的覆盖面积)
3、国家的政策支持。(如“村村通”工程)
4、电视的优点:是传递的主要形式,具有可视性、多 “村村通”工程——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村和边远山区(主要
是西部地区)群众难以看电视听广播问题而实施的工程。从 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 1998年开始实施,到2001年3月,累计投资16.2亿多元,消灭 广播电视盲村10万多个,解决了近7 000万人收听、收看广播 5、群众精神生活的需要。 电视难的问题。
1895.2,法国 的卢米埃尔兄弟为他 们发明的“连续摄影 和放映的机器”申请 了专利。
电影发展历程
时间 代表 影响
1905年 1931年
1935年 1935年 建国后
《定军山》
《歌女红牡丹》 《渔光曲》 《风云儿女》
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无声→有声 第一部获国际荣誉的影片 插曲后来成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成为主 要的电影题材 走向辉煌
1934年,公映时创下连映84天的记录。 1935年,《渔光曲》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荣誉奖。
聂耳
义勇军பைடு நூலகம்行曲
田汉
《翠岗红旗》
新中国成立以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题材的故事 纷纷被搬上银幕。
中国百年电影经典台词
高!实在是高!—《地道战》
为了新中国!前进!—《董存瑞》
人民万岁!—《开国大典》 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英雄儿女》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创业》 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 人民服务中去! —《雷锋》 小鸡长大了就变成了鹅;鹅长大了,就变 成了羊;羊长大了,就变成了牛;等牛长 大了,共产主义就到了...... —《活着》 俺就是想要个说法。—《秋菊打官司》 我们的口号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Page 24 —《大腕》
报 刊 业 走 向 繁 荣
形成 19世纪中期
戊戌变法时期《时务报》
发 展
大 众 传 媒 的 变 迁
影 繁荣 改革开放后 视 事 业 电影:1905年诞生,20年代迅速发展,80 的 年代,中期以后走向辉煌(注意代表作品) 发 展 电视:1958年诞生,改革开放后, 逐渐普及 互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新青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日报》
立言议政,舆论监督。
阶段 时间 形 19世纪 中前期 成
1872年 1873年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代表刊物
《中国丛报》 《万国公报》 《申报》 《昭文新报》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
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
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 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重大启 蒙作用。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兴 起
1、历程 发 展
(19世纪中到19世纪末) (19世纪末至改革开放前)
繁 荣
(改革开放后)
2、报刊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1、广播事业的发展 上海 (中国最早的广播电视出现在---_____) 2、电影的发展历程 3、电视的发展历程
(1)问世:20世纪30年代
②1873年,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纸出现: 艾小梅的《昭文新报》
中国境内由外国人创办的 第一份中文报刊(1833)
是中国历时最长、 影响最大的报刊
2、发展(19世纪末至改革开放前)
戊戌变法时期: 《时务报》《国闻报》 辛亥革命时期:《民报》 新文化运动时期: 《新青年》《每周评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 《解放日报》《中央日报》 新中国成立初期: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光明日报》 《人民文学》
A.电视
B.广播
C.电话
D.电影
4、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 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 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B ) A. 上海电视台 C. 江苏电视台 B. 北京电视台 D. 哈尔滨电视台
1、兴起(19世纪中到19世纪末)
①19世纪中期,外国人在华办报:
改革开 放后
中国第一部自拍电影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老板任景 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京剧 《定军山》,演员为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 术家谭鑫培。
《歌女红牡丹》 • 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 • 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 丹》,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
“第四媒介”的神奇魅力
本课测评:
互联网的优势: 1.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亍一体; 2.费用低廉; 3.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 取信息。
你上网吗?
石家庄15岁的少年捅死网友, 以后他的人生会怎样?
十年不归家网吧鏖战成网虫
肺结核晚期病入膏肓
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作为四大传媒各有 什么特点?
报纸:优势——权威性高,保存性强,传阅率 高,适合深度背景分析,受众相对集中; 广播:接收介质简单,占用空间小,价格便宜, 方便,可以随时接收信息;而因其只涉及声音 传播,制作相对简单快捷,信息传送时效快。 电视:受众面广,权威高,时效性强,不受时 空限制,视听合一,动态感强; 网络:优势——时效性强,参与性强,不受时 空限制,可声、像、文、图多媒体传播。
舆 论 工 具 开 启 民 智
政 治 斗 争 工 具
3、繁荣 (改革开放后)
下列表格说明了什么现象?
报纸 1978年 2000年 186 2007 刊物 930 8725
(1)概况:一片繁荣 (2)影响:扩大信息含量,拓宽报道领域,
丰富人们生活。 传递信息,传播知识;
4、报刊的社会功能(影响)通达民情,开启民智;
经济 技术 政策
北京电视台 (2)发展过程: 1958年,
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改革开放以后,逐渐普及
4、影视的作用
影视的作用
获取信息
开拓视野
休闲娱乐 舆论监督 思想观念
三、互联网的发展
1.诞生:20世纪60年代末 2.发展:20世纪90年代 后风靡全球,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1994年 3.特点: (1)具有迅速 传播信息 的功能,被称为 “第四媒介” (2)网络媒介可以集 文字 、图像 、声音 于一体, 还能模拟 三维动态 效果,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 消极:1、信任度与安全度较低 (3)高度 互动 ,双向传受。 2、不法分子利用网络进行犯罪 4.影响: 3、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 (1)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 快捷与方便 抵制:①树立对网络的正确认识,合理运用网络; (2)互联网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也改变着人们的生 ②加强立法,加强对网络及网吧的监管; ③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 产、学习 、娱乐方式。
四、影响大众传媒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 • • • • 外部因素: 西方的影响 政治因素: 国家政策、政治运动 经济因素: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科技因素: 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们的需求:精神生活的需要
• „„„ 五、四大媒介的发展对人们的社会生活有何影响?
1、使人们进入信息时代,有利于全球化。 2、促进生产生活、教育方式的发展。 3、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
影响


20世纪90年代的兴起
课堂练习: 1、标志着中国无声电影历史结束的是( D ) A、《渔光曲》 B、《定军山》 C、《风云儿女》 D、《歌女红牡丹》 2、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 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 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 《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C
A. B. C. D.
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3、(2009·浙江学业水平测试)1909年《大公报》上 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 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 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这里所说的 使人们“开眼界”的应该是( 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