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崛起之路1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1.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1)幕藩体制17世纪初,德川家族开始统治日本。
德川家族对日本的统治是通过幕府的形式实现的,幕府的最高首领是将军,由德川家族的人世袭担任。
地方上划分为大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
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但没有实权。
(2)阶级关系德川幕府统治下,日本社会分为士、农、工、商等不同的身份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
“士”是统治阶级;农民世代为领主耕种,除把大部分收获物交给领主外,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工商业受统治阶级的歧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
(3)锁国政策为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只允许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
(4)经济缓慢发展到19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5)社会矛盾尖锐农民受到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不满幕府严格限制和恣意掠夺;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不得不屈身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2.日本的开国与社会危机(1)黑船事件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一支舰队来到日本,把美国总统写给日本天皇的信交给了幕府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
这一事件称为“黑船事件”。
1854年,佩里再次率船队来到日本,同幕府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的国门被打开。
(2)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①西方殖民侵略的进一步加强开国后,西方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社会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列强的侵略、经济的混乱使人民生活更加困苦,农民起义不断。
③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统治阶级结构发生分化日本开国后,出现了大量新兴地主和高利贷商人,他们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政治上无权,对幕府统治愈加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的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武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
大国崛起之日本的发展之路
大国崛起之日本的发展之路日本是一个岛国,位于亚洲东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日本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通过持久不懈的努力和创新,成功崛起为一个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强国。
以下是关于日本发展之路的1200字以上的介绍。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日本经历了诸多的动荡和。
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大转折。
明治维新是指1868年明治天皇登基后,日本以迅猛的力度推翻了幕府统治,开展了一系列现代化的。
这一时期掀起了日本乃至东亚地区的现代化浪潮。
在明治维新中,日本首先进行了政权的,消除了封建主义的统治,实行了中央集权的政府体制。
随后,日本开始大规模引进西方的技术和制度,在政治、军事、教育、工业、农业等领域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
特别是日本积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加大军备力度,并在1895年、1904年和1910年成功地进行了对外侵略,接连打败了中国、俄罗斯和朝鲜,从而在亚洲地区确立了自己的霸权地位。
在20世纪初至中期,日本经济发展迅猛,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国家。
与此同时,日本建立了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加强了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培养,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科技人才。
日本成为亚洲地区的技术中心,开始出口高科技产品,并且大规模投资于国内产业的发展。
这些举措为日本的经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和打击。
战后,日本被迫接受了投降条件,并丧失了大片领土。
此时的日本陷入了一片混乱和困境。
然而,日本人民在面临困境时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他们积极拥抱和吸取了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迅速开始了经济和社会的重建。
在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坚持了一条出口导向的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制造业,特别是汽车、电子、机械和化工等领域的产业。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在全球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同时,日本政府也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鼓励企业投资研发和创新,引导经济结构向高附加值的领域转变。
大国崛起之日本 (1)
任务二
二、知识归纳
按一定的线索对梳理到的日本史实进行归纳或分类(方式自定)
任务三
三、学史有感
材料一在距“1894年中日事件”120年后的2014年4月2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向靖国神社供奉祭品。靖国神社是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的精神支柱,其中供奉着近代以来历次战争中战死的日军亡灵,包括二战时对中国和周边国家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造成“中日关系降至冰点”的原因是什么?你有何感想?(3)借鉴日本崛起的经验,请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宝贵建议。(至少两条)
反馈
目标一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B.商鞅变法C.明治维新D.1861年农奴制改革
2、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
达
成
目
标
任务一
大化改新
明治维新
时间
人物
学习对象
内容
意义
一、知识梳理
(一)改革自强之路
(二)侵略覆灭之路
1、1894年,战争爆发,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2、1900年,日本参与侵华战争。
3、1929—1933年,受打击,走上道路。
4、1931年,为摆脱经济危机,发动侵华的。
材料二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从14、15世纪中国人已经发现并命名钓鱼岛以来,有9项证据证明钓鱼岛属于中国。然而,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制造事端,妄图将钓鱼岛据为己有,中日关系降至冰点,面临严峻考验。
(1)材料一中的“1894年中日事件”指什么?用一句话概括“1894年中日事件”对中国造成的重大影响。
日本发展历程
日本发展历程日本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弥生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形成稻作农业和铁器制造技术。
公元3世纪时,日本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称为大和国。
同时,佛教也从中国传入日本,对日本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随后的几个世纪里,日本陆续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例如飛鳥時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
平安时代被认为是日本古代文化的黄金时代,日本的政治、文化和艺术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在这个时期,日本建立了士族制度和朝廷政府,并进一步吸收了中国的文化和科技。
13世纪初,日本国内开始出现政治分裂和军事冲突。
这一时期被称为战国时代,日本的政权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然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历史上许多著名武将和军事家崛起的时期。
战国时代最终在16世纪末结束,日本进入了安土桃山时代。
在这个时期,日本国内开始出现统一倾向,尤其是在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领导下。
德川家康于1603年建立了江户幕府,开启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封闭和军事统治的时期。
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积极进入东亚地区并进行殖民扩张,日本意识到自身的落后并开始进行现代化的探索。
明治维新于1868年爆发,标志着日本进入了现代时代。
在维新后的几十年里,日本迅速进行了社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改革,并通过吸收西方科技和文化成为一个独立、现代化的国家。
20世纪初,日本开始追赶西方列强,并逐渐成为世界的工业和军事大国。
然而,日本也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战后,日本面临着废墟,但通过努力与外援的帮助,日本迅速恢复了经济,并在二战后几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
日本的经济奇迹使其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日本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放缓、国际竞争加剧等一系列挑战。
然而,日本仍然是一个充满创新、科技和文化活力的国家,对世界各地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
日本崛起
1890年后
• 日本通过武力促进自己的发展,直到1941年,偷袭 珍珠港后,正在做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迷梦的日 本,却见到了广岛跟长崎上空的蘑菇云。日本战败, 颁布了《和平宪法》。在和平宪法的护航下, 日本重建只花了短短二十年。国名 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 成为 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此时,正好 明治维新一百年
日本的发展
• 1890年前: 由于闭关锁国,日本日益败落。佩理率军打开 日本国门。为日本富国强兵埋下伏笔。
美 国 将 军 佩 理
日本近代企业之父
• 涩泽荣一33岁时放弃了大好仕途,弃官从商。而当 时的日本,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他的作为开 了一代风气之先。而且他用一生创办的五百多家企 业书写了一生的传奇
涩泽荣一
岩仓使节团
岩仓使节员的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代表团包括 49名高官,这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的一半。 刚成立三年的政府,拿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 2%
影响人物
岩 仓 使 节 团 副 团 长
接大 管久 其保 职的 位得 力 助 手 , 大 久 保 遇 刺 后
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博 文
移花接木-转嫁矛盾
为了化解日益尖锐的社矛盾,伊藤博文起草了《帝 国宪法》。这部宪法表面上多党制,实际上是天 皇制。宪法的颁布保护了一些传统文化的同时, 决定了日本的对外扩张,对内高压的军国主义走 向。 1890年的时候, 日本看起来已经是一个一个工业 化国家了
谢谢观赏
日本的两次崛起
走上资本主义
评价 存在封建残余
基本要素
军国主义
侵略
侵略扩张:
1874 1876 1894
1904
1914
1931 1937 1941
大陆政策
满蒙
中国
台湾
朝 鲜
日本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 俄 战 争
日俄战争
恶魔之翼
第二次崛起
(和平崛起)
基 础 改 革 国际环境
民主改革
战败国家 经济大国
(战争到和平的过渡,专制到民主的转折)
经济大国
政治大国
探索日本两次崛起之路
明治维新前,日本处在德川幕府统治之下,是一个闭关、落后的封建国家。当 时,将军是最大的封建主,掌握国家大权,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为巩 固和加强幕府的统治,德川幕府多次颁布“锁国令”,实行锁国政策,几乎完 全隔绝了日本和外部世界的交往。它极大地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日 本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日本为什么能再次崛起呢?
基 础
科学技术 管理经验 民族精神中的精华 政治: 民化: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美国的支持和支援
国际环境
战后国际形势相对稳定
世界市场一体化、经济全球化
改 革
明治维新
封建弱国 军事大国
(古代和近代的界线,落后与文明的分野)
一、探寻崛起的过程
国 力
时间
1868 明治维新 1941 1945 六七十年代 1987 偷袭珍珠港 二战结束 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世界第一
改 革
第一次崛起 (武力崛起) 侵 略
明治维新和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改革
政治: 废除旧体制 《日本帝国宪法》
垄断组织形成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经济发展历程日本经济发展历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1. 重建与发展初期(1945-1960年代):二战后,日本经济遭受严重的战争摧毁,然而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日本迅速进行了重建与恢复。
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轻工业和加工制造业,例如造船、纺织等领域的企业得到迅猛发展。
2. 高度经济增长期(1960-1970年代):通过有效的政府规划和私人企业的努力,日本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
重点发展的产业包括汽车、电子、钢铁、化工等,日本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广泛认可。
同时,日本政府采取了保护主义政策,限制了进口并鼓励出口,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增长。
3. 经济转型期(1980-1990年代):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和国内市场的饱和,日本开始面临一系列挑战。
这一时期,日本政府推动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包括金融自由化、企业并购与重组等。
同时,日本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通过直接投资和出口扩大经济规模。
4. 泡沫经济崩溃与失去势头(1990-2000年代):1990年代初,日本的泡沫经济破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崩溃,导致经济陷入长期停滞。
这一阶段,日本面临诸多问题,包括高失业率、恶性通缩等。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和结构性改革,然而经济的恢复进程缓慢,日本逐渐失去了过去的经济优势。
5. 超低利率和经济调整(21世纪):为了刺激经济增长,日本实施了超低利率政策,并采取了一系列的量化宽松措施。
虽然这些措施一度提振了股市和出口,但日本仍面临着长期经济调整的挑战,主要包括人口老龄化、人口减少、政府债务高企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日本政府也开始注重创新、技术升级以及推动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从战败国到经济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从战败国到经济大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一个失败国家面临了诸多挑战和困境。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日本成功地经历了从战败国到经济大国的蜕变。
本文将探讨日本如何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努力,从战败国迅速崛起为经济强国。
一、战后重建与美国的协助二战结束时,日本的经济几乎彻底崩溃。
其工业基础被摧毁,国内的资源供应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然而,通过美国的援助和支持,日本得以开始战后重建进程。
1945年,美国推出了“麦克阿瑟宪法”作为临时性政府,帮助日本进行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同时,美国还提供了大量的财务援助和技术转让,使得日本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力。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的实施为了重建经济,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战略。
其中最重要的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
日本利用其廉价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大量出口制造产品。
通过出口,日本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用于购买进口原材料和技术,同时也促进了国内产业的发展。
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和钢铁等行业,日本的出口额大幅增加,逐渐走向世界的舞台。
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为了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日本政府进行了教育体制的改革和高素质劳动力的培养。
日本重视教育的普及和素质的提高,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义务教育制度,并提供免费高等教育。
通过培养出大批的高素质人才,日本不仅提高了自身产业的技术含量,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四、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科技创新的推动在日本的经济转型中,企业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科技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引入了西方的管理理念,如质量管理和精益生产,提高了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日本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并提供了相关的支持和资源。
这些措施使得日本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技术,保持了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战后和平与亚洲经济合作战争给日本带来了深重的创伤,所以战后和平成为了日本发展的重要基石。
日本政府积极推动和平外交,主动深化与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日本的崛起.
日本的崛起在日本主要有两次崛起一、第一次崛起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一次政治革命,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它推翻德川幕府,使大政归还天皇,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实行大改革,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方化。
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们以“富国强兵”为口号,企图建立一个能同西方并驾齐驱的国家。
在19世纪中期的亚洲,日本处于最后一个幕府——德川幕府时代。
幕府末期,在经济中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出现了所谓豪农豪商阶层。
下级武士中的革新势力和出身豪农豪商的志士,联合与幕府有矛盾的西南强藩和皇室公卿等,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展开了要求改革幕政、抵御外侮的斗争,并在人民群众推动下,发展为武装倒幕。
在日本的崛起中有个重要的运动——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使之摆脱了民族危机,从此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成为亚洲第一强国。
在这次维新中有几个重要人物,西乡隆盛西乡隆盛在倒幕运动中,不断发挥他的破坏力。
1868年隆盛担任征讨大总督参谋,他视名利如粪土,视死如归,不为子孙买美田,然而在维新政府的改革下,下级武士生活日益穷困。
明治1877年,鹿儿岛的私立学校学生及下级武士拥立西乡隆盛为统帅,举兵反抗政府。
史称西南战争。
大久保利通大久保兼内务卿,成为政府的核心人物,大力推动殖产兴业政策。
他虽然专制,但没有地域观念,大量采用有能力的人才。
木户孝允(桂小五郎)主张内治优於对外发展,所以开始反对侵韩、侵台之举。
木户虽然属於理想主义的开明政治家,但心胸狭窄,因此没有人追随他。
明治维新的意义:经过明治维新而渐趋富强的日本,利用强盛的国力,逐步废除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危机;而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军事力量也快速强化,更在1895年以及1904年~1905年,分别于中日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中击败昔日强盛的两个大国—大清帝国与沙皇俄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注意,成为称雄一时的亚洲强国。
二战后日本的崛起
(4)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
从“倾斜式生产方式”开始,到后来的“贸易立国”战略均 属产业政策,在这方面公认日本是效果最显著最成功的
19
(2)广泛实行大中小企业系列化
系指日本的以股份持有、资金援助、 技术信息交流和人员派遣为纽带而结 成的以大公司为核心,大企业与中小 企业、母公司与子公司以及关联公司 之间的长期稳定的生产、分工、交易 体制。往往是各行业形成3—5家垄断 大企业,然后以它们为核心建立起庞 大的金字塔型的企业系列
来自美国)
23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Income-Doubling Plan)
系由日本池田内阁在1960年所制定,该计划 提出,从1960—1970年的10年内,工矿业生产 年平均增长11.9%,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6.9%,国 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7.8%,实现10年间使国民 收入增长一倍。该计划将重化工业化与高速增长 紧密联系起来,最终确立了以重化工业化为目标 的高速经济增长政策。 实际上,该计划的各项目标在1967年即已实 现
13
1955年后,日本政府为促进经济发展,先后制订 了《经济自主五年计划》(55-60年)、《新长 期经济计划》(58-62年)、《国民收入倍增计 划》(61-70年)、《中期经济计划》、《经济 社会发展计划》等,确立了日本经济出口导向的 基本方针,大力发展重化工业,运用先进技术、 大力开发新产品并大规模出口。1955-1960年日 本的经济增长率为9.1%,1965-1970年为12.1%。 日本只用15年时间达到了美国用50年达到的钢铁 产量,到1967年日本的汽车产量超过西欧诸国位 居世界第二位。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世界第三位。
3
日本和服
4
日本崛起发展历程
日本崛起发展历程在日本的崛起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
以下是其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和发展阶段:1. 历史时期:日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
在此期间,日本进入了弥生时代和古墳时代,形成了独特的古代日本文化。
2. 倭国时期:公元3世纪到7世纪,日本开始与中国和韩国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
这个时期的日本受到了中国和韩国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3. 平安时代:公元794年到1185年,平安时代代表了日本的文化繁荣和政治稳定。
在这个时期,诗歌、绘画、文学和佛教在日本得到了发展。
4. 幕府时代:1185年到1868年,日本进入了幕府时代,实行了世袭制度。
在这个时期,武士阶级掌握了政权,日本逐渐形成了军事化社会。
5. 江户时代:1603年到1868年,江户时代是幕府时代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期间,日本实行了严格的封闭政策,只与荷兰和中国保持了有限的贸易联系。
6. 明治维新:1868年,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进入了近代化发展阶段。
在这个时期,日本开始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制度,并引进了现代化的产业和农业。
7. 近代化进程: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进程。
在这个时期,日本建立了现代化的国家制度,发展了工业和军事实力。
8.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在二战中作为轴心国的一部分参战。
然而,日本在1945年投降后,经历了巨大的破坏和经济困境。
9. 经济奇迹: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实现了经济奇迹。
通过积极的工业化和出口导向政策,日本的经济快速增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10. 现代日本:今天的日本是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技水平。
在国际舞台上,日本发挥着重要的地位,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着文化、科技和创新的发展。
近代历史上日本两次崛起的事件及其原因
近代历史上日本两次崛起的事件及其原因明治初期,日本的社会经济还很落后,集中的手工工场虽然在先进地区比较发达,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分散的手工工场仍占统治地位。
拥有巨额财富的大商业资产阶级,由于缺乏经营资本主义工业的经验,一时还不肯把资金投到工业中去,重工业几乎不存在。
同时,由于受到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制约,日本仍没有摆脱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威胁。
明治政府为了摆脱落后,为了摆脱受外国奴役的地位,以争得民族独立,并且进而称霸东亚,在改造封建国家的同时,大刀阔斧地进行国家的建设工作。
维新元老的目标便是把落后的、弱小的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及经济力量的资本主义强国。
为了进行建设,有远见卓识的元老们一开始就认识到学习西方的重要性。
为了学习西方,他们决定派遣一个庞大的使节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进行考察。
这个使节团由全权大使岩仓具视率领,伊藤博文为全权副使。
该使节团的使命是与欧美各国谈判修改条约,①并且对各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等进行全面考察,作为日本建设的参考。
使节团在1871年11月启程,到1873年9月前分批回国。
在考察期间不断地往国内写信,随时介绍情况,以便国内及时地学习到西方的先进经验。
明治元老们就是参照这些考察报告进行近代化建设的。
为了建设日本,他们提出“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
“殖产兴业”明治政府实行殖产兴业政策的具体内容就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以各种政策为杠杆,用国库资金来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过程,并且以国营军工企业为主导,按照西方的样板,大力扶植日本资本主义的成长。
1870年12月成立工部省,作为全面负责推行殖产兴业政策的领导机关。
工部省首先接管了幕府和各藩经营的矿山和工场,创办了官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并且兴建铁路。
1873年11月又成立内务省,与工部省配合,共同推行殖产兴业政策。
内务省利用国家资金,创办了千住呢绒厂、新町纺纱厂和爱知纺纱厂等近代化的“模范工厂”。
日本的发展之路
考点:日本的发展之路1.改革发展之路:大化改新:646年,日本学习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为封建社会。
明治维新:1868年,学习欧美先进文明,进行明治维新。
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步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二战最终战败投降。
2.战后再度崛起崛起:二战后,日本再度崛起,经济持续高速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原因:战后的非军事化;美国的援助和扶持;利用最新科学技术,注重教育和人才培养。
影响: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日本不断谋求国际上的政治地位,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
例题1年代尺是我们归纳整理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的年代尺描述了哪个国家的发展历程()A.日本B.德国C.英国D.美国答案:A解析:年代尺描述了日本的发展历程:646年大化改新,1868年明治维新,1945年二战投降,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答案A。
例题2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口号下进行646年1868年1945年20世纪60年代末改革。
对这次改革的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A.与俄国1861年改革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C.使日本发展成为当时亚洲唯一的民族独立强国D.使日本一度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答案:D解析:明治维新使日本经济得到发展,但没有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故选D。
1. 7世界中期,通过改革向封建社会过渡的亚洲国家是()A.罗马共和国B.亚历山大帝国C.法兰克王国D.日本2.十九世纪中后期,通过学习西方,“脱亚入欧”,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是()A.大化改新B.1861年改革C.明治维新D.独立战争3.日本明治维新对世界产生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A.保留大量的封建残余B.促进了社会进步C.侵略和压迫其他民族D.摆脱了民族危机4.李明同学要以二战后世界历史的某一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他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人“推行非军事化政策”“发展教育和科技”、“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等文字,他要研究的主题应是()A.日本的崛起B.美国进人新经济时代C.欧洲的联合D.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的统一1.【答案】D【解析】646年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答案D。
日本的崛起过程及后果资料.
田 樱田门的时候,楼上的鼓声响了。此时,18名 门 刺客从路边杀出,直扑井伊的座驾,这帮刺客在
众目睽睽之下,砍下了井伊的首级。
之• 这是一次具有标志性的政治暗杀,它标志着以下 变 级武士为代表的倒幕运动开始进入到武装对抗时
赏樱会 大和民族
15、16世纪,人类历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时期,世界上开始发生由资本主义兴 起而带来的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此时,日本却孤立、落后于这个变动之外。 就在1640年英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之时,日本却在前一年,由幕府发布第五道 锁国令,彻底完成了锁国体制。
德川幕府希望凭借对外严厉的锁国体制,把可能扰乱国内秩序的外部 因素全部阻挡在国门之外。
• 在佩里黑船到达9天后,佩里返航,约 定明年春天再来。黑船的到来,震撼了 推行锁国政策200多年的日本江户幕府。 从此,幕府加强了海防,解除建造大船 的禁令,并在长崎设立海军传习所,委 托荷兰商馆购买蒸汽船。
• 1、民族危机感 • 2、改革派武士的形成 • 3、从尊皇攘夷转向倒幕维新 • 4、西南各藩改革 • 5、长州告急——萨长联盟 • 6、倒幕获胜
• 长州藩军事改革特色是先从思想入手。如在1855年设置西洋学 用挂(管理洋学的官职),设西洋学所,学习西方的军事科学。 当对西方军事思想有所了解后,就着手学习海军技术,并在 1856年开始制造洋式船只、大炮以及炮台。在军制上也全面西 化,就连军人的服装也变为了西装样式。
返回
4、西南各藩改革——萨摩藩
在如此的幕藩机制下,元禄年代(1688~1703)前后,出现了经济、文化的 繁荣。
但是,幕藩体制的封建性,特别是其所设置的种种束缚,使社会矛盾激化、 并处于停滞状态。
大国崛起之日本的发展之路
军国主义道路
走军国主义道路,发动走上了军国 主义道路,加快了对外扩张的步伐。
1945年8月 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原 子弹,给日本带来致命性的打击,日本无 条件投降。
战后崛起
没有人会预料到,在这样一片看似一无所 有的废墟上,日本仅仅用了二十多年时间, 就实现了经济的崛起。 原因: 1. 日本留下了明治维新以来百年发展的 底子,如科学技术人才等发展工业的基础, 所以,它虽然物质上像楼房炸塌了,但是 它的软实力,仍然保留着,这是日本战后 尽快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明治维新
伊藤博文将本国传统与现代文明相结合 伊藤博文颁布了《大日本帝国宪法》—— 在巩固明治维新成果的同时,借助日本传统 中对天皇的尊崇,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 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 宣战等一切大权。 《宪法》的颁布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日本经济快速发展,极端西化的做法被慢 慢遏制。
明治维新
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开办本国企业 在官员陶醉于西方先进的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之后,自称为“东方俾斯麦”的大久 保利通带领着日本开始了一段迫不及待的 现代化急行军: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 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 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 请了大量国外技师。此外,政府还大力扶 持民间企业,三菱便是其中典型。
明治维新
组织官员到欧洲考察,学习先进制度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 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 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为了支 撑这次庞大的出行,成立刚刚三年的明治政府拿 出了当年财政收入的2%。 在一年零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们考察了欧美12个 国家。写下了长达百卷的考察实录。政府投入之 大,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在日本乃至 亚洲国家与西方世界交往的历史上,岩仓使节团 的出访都可称得上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动。
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
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在这个时候,日本已经摆脱了几个世纪的封闭政策,开始接触西方国家,并试图学习他们的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
在20世纪初的几十年里,日本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工业化政策,通过向重工业领域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发展制造业和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等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
此外,世界经济衰退期间,日本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出口导向型的措施,以刺激国内经济。
日本的经济发展得到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复苏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推动。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日本的经济增长率非常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日本公司开始崛起,如丰田、本田和索尼等,在汽车、摩托车、电视和电子产品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
然而,在20世纪70年代初,日本经济开始出现疲软的迹象。
经济增长率下降,通货膨胀率上升,同时国际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进行经济自由化、改革金融体系、提高对外贸易的开放度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日本经济的问题,但并没有完全解决。
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再次迎来了高速增长。
这一时期被称为“泡沫经济时代”。
日本的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繁荣,许多日本公司在海外进行大规模收购。
然而,这个繁荣的时代并没有持续太久,在19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日本经济进入了长达20年的停滞期。
在停滞的时期里,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包括金融体系的再次改革、刺激内需、促进创新和加大对小型企业的支持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日本经济,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人口老龄化、高度竞争的全球市场和高额政府债务等。
目前,日本经济正在努力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政府致力于推动创新和科技发展,并鼓励创业和引进外国人才。
此外,日本还在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贸易协定的谈判,以扩大市场准入和促进贸易自由化。
虽然日本经济在过去几十年里经历了起伏,但它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随着政府和企业的不断努力,日本有望继续实现经济发展,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
日本的崛起之路
课题:“看”日本地震“读”历史问题——日本的崛起之路一:自学(相信自己,我能行)自学目标:1.掌握日本的崛起之路,了解日本民族发展的突出特点。
2.感悟改革自强,顺应历史潮流和“与时俱进”对一个民族的振兴与崛起的重要意义。
自学指导:根据自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并查阅资料完成量学中所展示的问题。
二:量学(别再沉默了,课堂上积极投入不是更快乐吗?)1.大化改新是日本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一次成功改革。
当时的日本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收到了什么效果?你还知道日本哪些方面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2.19世纪中期,面对内忧外患,日本的爱国者采取了什么行动挽救这个国家的?结果如何?口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治维新的性质:明治维新是一次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改革。
3.二战后的日本,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但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使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概括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呢?三:导学(提升思想,成就未来)1.你怎样看待日本民族对待外来先进文化的态度?2.日本民族发展的突出特点是什么?3.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日本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四:用学(当堂知识,当堂掌握,我掌握,我快乐)1.(2007.河南) 光绪帝、亚历山大二世、明治天皇的共同特点是()A. 大力提倡和发展义务教育B. 由君主专制到实行君主立宪制C. 主张废除封建制度发展资本主义D. 作为封建君主实行了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2.(2010.黄冈)下列史实促进了日本社会性质转变的是()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
大和统一日本 D.幕府统治3.(2009.长沙)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的贫富,人民的贫富则系于物产的多寡,而物产的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改革土地制度,允许土地买卖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4.(2007.河南)简述20世纪中后期,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原因及启示。
日本的崛起
七十年代香港台湾保钓运动
1996年,香港 保钓人士陈毓 祥(最高者) 为显示钓鱼岛 是中国领土, 跳下大海游泳, 不幸遇难。
海峡两岸与香港共同出海保钓
美丽的钓 鱼岛一天 不回祖国 怀抱,我们 中国一天 都不能心 安
由钓鱼岛问题谈自己的感想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理性地看待钓 鱼岛问题。钓鱼岛问题属于国家主权问题,我 们必须要支持政府,支持国家领土完整。我们 从小就知道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我们必须坚持这个理念,必须保护国家领土的 完整性。我们要以理性的思维展示自己的爱国 热情。作为中华儿女,我相信我的民族,我的 国家一定也必定会赢得最终的胜利,因为我们 这条巨龙已经崛起!!!
华盛顿会议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 面,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 共同支配的局面。
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1924-1929年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1、受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的打击,日 本走上法西斯道路
2、参加
轴心国
,挑起二战
3、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挑 起太平洋战争,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4、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是 中途岛海战
1、日本发动的侵华事变 2、血腥的南京大屠杀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4、中国军民的抗战 5、中共七大的召开 和抗战的胜利
时间:1931年9月18日 过程: 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却 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以此为借口,进 九一八事变 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 结果:日军占领沈阳城,后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 影响: 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时间: 1937年7月7日 七七事变 地点: 北平卢沟桥 影响: 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钓 鱼 岛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中 国割让台湾、澎湖及附属岛屿给日本,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 屿,当然也在条约的范围之内。而日本竟不等条约签字,就占 有了这些岛屿 。 1945年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了祖国;但钓鱼 岛等岛屿却被美军占作靶场。
日本崛起三部曲
日本崛起之奋战三部曲纵观日本历史,我们清晰地看到日本发展有三个阶段性的大跨越:第一阶段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第二阶段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第三阶段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
日本社会变革都具有其独特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学习精神;忧患意识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孤岛意识";勤奋,严谨,和不言败不服输的民族特质等等。
第一曲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
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经济在经济方面,废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
”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班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
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班田农民担负租庸调。
租,即实物地租,受田每段交纳租稻2束2把。
庸,是力役及其代纳物,凡50户充仕丁1人,50户负担仕丁1人之粮,1户交纳庸布1丈2尺,庸米5斗。
调,征收的地方特产,分为田调、户调、付调。
田调按土地面积征收。
田1町征收绢1丈、絁2丈、布4丈。
户调按户征收,其数量为“1 户赀布1丈2尺”。
付调随各乡土特产征收。
政治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天皇制封建国家。
新政权建立不久,为树立了中央集权的指导思想,天皇在大槻树下召集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
649年下诏,令国博士高向玄理与僧旻“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
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的崛起之路中国思维网 2004年6月2日源作者:青近军——日本国战后至今的经济发展概况(一)国体保留的利弊1945年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
9日,苏联红军即越境进入中国东北,与日军开战。
同日,美国向长崎投了第二颗原子弹。
当天,日本政府在天皇皇宫地下室举行了一整天的会议,最后,在内阁与军部中的主和派与主战派仍争执不一时,44岁的裕仁天皇裁决:在本土决战准备不足,决定接受美、中、英三个盟国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结束战争。
10日,日本政府通过广播电台与中立国,将天皇的决定通知盟国。
随后,盟国方面表示:可以考虑保留日本国体的天皇制。
14日,天皇在御前会议上再次确认其“圣断”,并于当夜录制了天皇宣布的《终战诏书》。
15日,通过广播电台,天皇亲自宣布的《终战诏书》,向包括日本国民在内的全世界广播了。
9月2日,日本政府的代表,到停靠于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签署了《投降文书》。
这样,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美、英等国对日的太平洋战争,日本便以“终战”形式,向盟国予以投降,正式结束了战争。
9月15日美国陆军上将、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率其有43万兵力的盟军总司令部正式进驻东京,开始了对日本的时达六年多的占领。
直至,1952年2月28日,美、日两国政府签订的法律上正式结束战争状态的《和平条约》生效,美军才宣布对日本战领的结束,其在日本的美军由“占领军”身份,改为“驻日美军”。
日本投降后的政局,有一些其他战败国家并没有的特点:第一,日本国家的最高元首—天皇,并未因国家战败而沦为俘虏、战犯,相反,仍还作为日本国家与人民整体的代表,地位仍居所有的日本人之上。
第二,日本的政权机构,即从中央到地方的政府,也仍然在予以有效运转。
美国占领军对日本的占领统治,不是以直接的军管方式,而是通过有效运转的日本政府,去实现其意志。
而且,这个接受美国占领军旨意行事的政府体制,也不是打烂后重新组建的,而仍是原有日本政府体制方式。
8月17日,在天皇宣布“终战”投降后两天,日本新一届内阁成立(东久迩为首相),开始进行“终占”事务处理。
东久迩完成“终战”事务后辞职,其后,币原内阁上台(1945·10·9—1946·4·22),接手处理国务,至1946年5月民主选举产生的政党内阁即吉田茂内阁成立。
第三,国家的各项民主化程序在占领军的大力推进与支持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
其中,主要有允许政党能自由成立,开创了日本的政党政治新局面。
因此,当时新成立的政党如同林立,1946年4月战后举行的第一次议员大选,竞选政党就多达363个。
其次,是制定并通过了《工会法》,让日本工人拥有了自由组织权、团体交涉权与罢工权,使55%以上的工人自由参加了各种工会组织,从而在劳资关系处理与国家事务中,工人在很大程度上都获得了发言与干预能力。
同时,进行了农村土地改革,由政府向地主有偿征购其超过自耕地标准的多余土地,再转卖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农民则可以在长达30年内,再慢慢分期向政府偿还这笔购地款。
这样,91%以上的日本农民,在瞬间便基本拥有了自己的土地,从而大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战后的日本,由于美国占领当局没有取消天皇制,没有打断日本的国体,也允许日本政府国家机器(除军队全部解散外),在接受占领军指令的前提下,继续予以运转。
因而,运用天皇的影响与日本政府的运转,不仅保证了美军在开进日本本土时,能无伤亡的顺利实行全国占领,对解散日本“皇军”、整肃20万对战争负有责任的政府官员、并全部开除其公职的工作,也都进行得很为顺利,同时盟国事先准备在战后日本,要进行的各项以推进民主的政治改革活动与战争罪行审判工作,更是能基本得以有序顺利的开展进行。
日本国则由于得以保有国体,天皇制也予以适当保留,所以,使其民心仍有所依附,不致发生战后的无政府状态或敌对状态。
同时,由于仍有政府在有效地运转管理国家,使整个国家在战后进行的恢复与发展经济、文化与开拓发展民主政治的活动,都能在有序的情况下进行,因而,避免了混乱曲折,保证了效率。
但是,保留日本国体,对日本曾侵略过的亚洲国家来说,却造成了一种随时会导致其感情伤害的精神隐患。
因为,由于日本国体得以保留,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没有被追究,并仍保有了其天皇制。
由此,对日本侵略战争罪责历史的解释与教育,五十多年来,一开始便不可避免地含有对天皇的敬畏与连续运转的政府的影响。
因而,日本国民便对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罪责,很容易地产生了不以为然的淡薄心理与认识,而且,这种心理与认识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导,到现在根本无法体会往日战争罪恶的新一代人心中,更日益强化。
所以,这些年来,不承认日本侵略罪责的言论与举动,便常常在日本民间与政界要人身上发生,由此造成了对一些亚洲国家人民感情的伤害。
日本民间与政界要人经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在日本方面认为,“不去参拜靖国神社,以后谁还会去为国捐躯?”认为这是他们日本民族对为国献身精神的认可与赞赏。
可是,对曾遭受侵略的亚洲国家人民来说,靖国神社中安放有东条英机等战犯的灵位,参拜靖国神社,不就也包含了对战犯的赞扬?推理下去,不也就是对日本侵略战争罪责的抹煞?现在的日本政府领导人,对亚洲诸国的舆论,自然不敢忽视。
可是,他更不敢轻视日本国民的选票。
大量事实已表明,日本国民中相当多的人,的确已是对当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责,非常淡漠了;相反,对日本军人中动不动就剖腹自杀、尽忠于天皇的“神风”敢死队型的情形与人物,则给予了很高精神地位。
因此,现在,的确很难指望日本的国民,能正确看待日本曾发动过的侵略战争了。
对此问题看法对立的日本与亚洲诸国,不论是国民,还是政要,其实,都已是与那场战争无任何关联或责任的人了,但是,要在这个精神与观念的问题取得共识,还真不容易!再客观地看,日本国的确是一个与众很有些不同的国家:它居然将学习引进西方的民主政治、自由经济、个性文化体制,与本国原有的忠君、爱国、集体为上个人献身的东方传统古风,得以成功的嫁结。
因此,它便既运用西方式机制,将自己朔造成为“亚洲的西方国家”,而那种企业不轻易解雇员工、国民的团队精神、妇女在日本仍处次要地位等东方传统现象,却仍时常凸现。
(二)实现经济的复兴(1946—1955)日本战后经济的复兴,其实,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是在“一穷二白”或破破烂烂的废墟上进行。
自1868年明治维新始,早已在20世纪初便完成了工业化的日本,到三十年代时,它就已跃为美、英、德、法之后的第五个经济强国了。
而1945年战败之际,虽然日本的国力财富损失了25%,但其综合国力却仍与1935年时的水平持平。
当然,由于日本的经济能力长期是用于战争,轻工业民需生产大幅减弱,农业生产破坏则更严重,粮食在战争期间就不能自给,而靠从中国大陆、台湾与朝鲜的掠夺性进口来弥补,因此,从1939年起,日本国内就实行了粮食定量供应(每人每天定量仅为345克)。
到战败后,生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粮食更成了全日本的危机,人民生活是极端的困苦。
三大经济改革美国占领军对日本经济的发展,只关心两个问题:(1)使其非军事化;(2)使其民主化,建立自由竞争机制。
至于其他具体运作,那是日本政府与企业的事。
在美国占领当局指示下,战后的日本,实行了三大经济改革:(1)农村土地改革。
(2)解散财阀与组建新的企业集团。
(3)劳动体制改革。
农村土地改革大致情况,前文已述。
土地改革使日本真正出现了“耕者有其田”,从而,获得解放的农业生产力,不仅为保证国民的生活,提供了较为丰富的食品物资,由此,稳定了原本动荡不安的社会。
同时,也为工业的复兴,提供了强大物资与人力基础。
解散财阀,其目标就是摧毁随时会演变为战争财力支持的垄断经济集团。
从而,既达到经济的非军事化目的,又完成了企业自由竞争的民主化程序,打破了垄断经济体制。
当时,日本有三井、三菱、住友、安田、野村等“十大财阀”,以及其他与支持战争有关的垄断性公司,共83家,改革后,被勒令交出大部分股权(政府没收性质),然后,或予以解散,或予以分割为多家公司。
其交出的股权股票,则由政府转卖给或该公司内部员工,或进行市场拍卖。
制定并公布的《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更在法律上使财阀集团不仅不复存在,而且,垄断企业也不允许再生。
劳动体制的改革的核心是建立、健全劳动立法制度,组建自由工会,改善工人生产与生活条件,建立合理的劳资关系。
这三大改革,无疑对日本战后经济,能很快复兴与高速发展,起了关键性的奠基作用。
战后经济复兴的基础虽然,失败的战争使日本经济遭受到了很大的灾难,但战后日本经济的复兴,却也还是仍有不少的基础。
在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的运输与能源方面:铁路运输基本完好;船舶虽大部分毁于了战争,但船厂与港口却损失不大;电力基础(水力与火力发电)与钢铁生产能力,也基本没有受到破坏,恢复生产比较容易。
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工厂设备,原本是要作为对战争的赔偿,予以拆走付赔的。
但由于后来出现的冷战局势,使美国占领当局改变了这个计划,结果,实际拆走用于战争赔偿的机器设备,仅只有原计划的7 %,当时价值仅约1·6亿美元。
由此,日本得以庆幸保有这些经济复兴的基础条件。
由于美国的支持,对其他国家的战争赔偿,也是比原计划大幅度的减少。
如原提出的赔偿计划是(美元):缅甸25亿、菲律宾80亿、印尼172亿、南越20亿;而最后实际赔偿则只有:缅甸2亿、菲律宾5·5亿、印尼2·23亿、南越3900万。
总共还只10·1亿。
而且,这些赔偿,其一,是都需用10—20年慢慢偿付;其二,都是以提供劳务与商品的形式支付。
这样,恰好还有利于拉动日本的经济。
中国方面,则自动放弃了赔偿要求。
在人口素质方面,由于战前日本的教育就很受重视,四十年代日本的义务教育普及率就达近乎100%。
在摧毁财阀集团后,大量的人才新人得以进入企业各级管理层,填补财阀体制被摧毁后的空缺,从而成为了复兴经济的强大中坚力量。
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更是成为了日本经济复兴的一个重要转折。
战后的1946—1949年间,日本的经济主要是恢复性重建,至1949年时,工矿业生产平均指数,仍只有战前(1935—1936年)平均水平的76 %。
但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为日本经济的外向发展,提供了一个“特需景气”,有力地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发展。
因此,到1953年朝鲜停战时,日本的工业生产、劳动生产率、实际人均收入与国民消费水平,就都超过了战前(1935—1936年)平均水平。
日本的外汇储备,1949年末尚只有2亿美元,而到1952年底,就达到了11·4亿美元。
日本国民的消费水平,由于城市工薪阶层收入较之1949年提高了21%,农民收入提高了17%,更有着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洗衣机、电冰箱、黑白电视机这新“三大件”的消费,开始取代原“三大件”即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逐渐进入了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