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关于《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篇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草原》。
(2)理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人的生活背景,了解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学会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美好时光,关注自然环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草原》的字词、句式、结构等基本知识。
(2)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应用。
(3)诗人的生活背景及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抽象意境的理解和感悟。
(2)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3)如何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草原的场景。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互相交流朗读心得,分享对诗歌的感受。
3. 诗歌解析:(1)分析诗歌的字词、句式、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2)引导学生识别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诗人的生活背景:(1)介绍诗人的生活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赞美。
(2)引导学生从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5. 情感体验与创作:(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尝试创作,将诗歌中的情感与自己的生活体验相结合。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草原》。
2. 写一篇关于诗歌《草原》的读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诗歌。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自学本课生字,会写这六个生字。
2、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有关草原的、资料;预习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词句,感受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一、直观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你有什么感受?出示有关草原的图像,激发学生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1、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笔下,感受草原的独特之美。
请同学生们打开书,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画出来先自己想办法解决。
2、指导学生学习重点生字词。
3、通过刚才的读,草原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大意。
三、品读课文,体会美景1、草原的景色到底美在哪里呢?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请自读画出有关句子,想想自己怎么从中具体感受到美的。
2、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草原的美呢?怎么感受的?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交流自己的感受。
若学生谈出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表示我的愉快”中感受到草原的美时,引导学生通过原句和“空气清鲜,天空明朗”对比,体会两个“那么”对草原空气和天气清鲜、明朗程度的描写,并指导读出这种开阔明丽的感觉。
若学生谈“在天底下,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一句时,可相机点拨“一碧千里、茫茫和并不茫茫”的意思,指导读出草原一片碧绿,广阔无垠的美。
在老舍笔下草原无边无际,而作者为什么说它并不茫茫呢?引导学生在继续感受中体会。
若学生谈出从“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中感受到草原美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历画国画,体会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所带给人的饱满、润泽、青翠之美,并读出各自不同的感受。
3、作者初见草原就一下子被草原的天和草原的天底下一碧千里,广阔无垠的美所吸引,让我们轻轻的读,感受草原的美。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2、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充满无限生机,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情感,想象创新,同时进行语言表达训练,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创新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辽阔美丽,产生喜爱这个地方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在进行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重难点提出了三个有效的问题:(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体现大草原的广阔美丽的?学生通过画出相关句子,并把你的感受读出来,看谁读得精彩,读得美。
(设计意图:生读、划重点词句,师引导充分读,交流、感受。
结合,让学生观察,披文入境,发挥想象。
在词句品读中,体现阅读教学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比较,揣摩,体会,突显了以读悟语,以读悟情,以读代讲的教学理念。
)(2)、默读思考“欢腾”什么意思?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草原是个欢腾的世界?再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在欢腾的各种动物和牧民中你最喜欢什么,你来表演一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表演体会“欢腾”的情感内容。
体会草原上动物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情境。
把内容体会内化为学习课文的兴趣和热爱草原的情感,再把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
师设问:在这广阔美丽的大草原上,你愿意作欢唱的百灵,还是自由飞翔的雄鹰,还是跑得象风一样的黄羊……,百灵鸟,你唱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能唱得这么欢快呢?牛啊,羊啊,你为什么能这样安闲呢?小牧民,你为什么能唱得这么醉人呢?模仿马蹄声由远而近,又由近而远的声音,体会牧民骑马高歌的情景。
)(3)、草原上的人们在草原上骑马高歌,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如果你有机会来到草原,你会体会到草原的什么?你最希望在草原上做些什么?(翻筋斗,捉迷藏,骑马,唱歌,喝奶茶……学生自由表达)。
《草原》教案及反思
《草原》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渲、勒”等 4 个生字,会写“毯、陈”等 14 个字,能正确读写“地毯、线条、柔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
2、教学难点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草原风光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的美丽。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草原景色,你们有什么感受?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精读课文,感受草原风光美1、默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语句。
2、小组交流,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3、引导学生从“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等语句中感受草原天空的美。
4、从“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等语句体会草原的辽阔。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草原的美。
(四)再读课文,体会人情美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描写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段落。
2、学习第二自然段,从“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等语句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通过“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等语句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五)深入探究,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8篇)教学反思:篇一1、课前要求同学们通过上网或查阅有关书籍,了解草原的有关资料,如内蒙古的位置、范围以及当地人民的风土人情自然风光等。
教师也要收集相关的图片,制成课件,给学生一些感性的东西。
读一些描写草原的诗词、文章也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这篇文章的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感和画面感,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及句式的写法,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感情朗读的指导,并结合同学们心目中的草原概况。
边读边想象文中的草原画面。
养成边读边想的好习惯。
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并进行学习,在学习的基础上,利用本文的写法进行练笔,以达到学,并学以至用,收到学用兼得的效果。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1草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认识课后16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品味优美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3、学习第一自然段老舍表达感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品味有没语言,感受祖国西部的优美景色。
学习老舍表达感情的写法教学准备相关幻灯片、课前板书课题、红色和白色粉笔、折纸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1.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想到什么问题?2.听读课文:3.介绍作者和参观内蒙(注意多音字)古草原的大致位置,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北部。
(交流对老舍先生的了解)4.检查生字,交流识字方法二.合作交流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老舍先生按照什么顺序带我们参观访问的地方风景有什么特点,这个地方的风俗人情是什么样的?(出示: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说书风景美,人情美。
板书美、风景、人情)2.请大家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表达出草原美的关键句。
((交流过程中让孩子们说说老舍都描写了草原的什么景物,想象草原上还有什么景物。
)3、这段话语言给你的感觉时什么?(美!)语言优美也是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之一。
因为这段语言太美了,我就选了几句做成了“美的语言卡”然后折成了千千纸鹤(拿出折纸)。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精选15篇)_1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精选15篇)《草原》教学反思1老舍先生写的《草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__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马上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怀。
__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__层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叙述,先描写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写草原迎客场面和草原联欢的情形。
作者移步换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结束。
全文安排有序,脉络清楚,衔接紧密,推进自然。
课文写景语言优美,善于运用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同时又不失纯朴简练,生动感人。
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描写自然风光还是主客相见、联欢、惜别,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由于__是本组单元——走进西部的第一篇课文,根据__的特点,我着重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无限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体会__的表达特点,激起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的兴趣。
为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1正确、琉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2揣摩“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等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我的教学目标,首先,我在课前已要求学生查阅有关的书籍或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大草原的诗词、__,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从而加深对草原的感性认识。
其次,为了更好地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一方面,我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将__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草原的美景分为三大部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图画,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草原》教学反思 (15篇)
《草原》教学反思 (15篇)《草原》教学反思1教完《草原》一课,我觉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理想。
课后进行如下的反思:一、准备不足,考虑不周全在教学设计中,我有设计了学生部分的回答,但在孩子们别样的思维中,别样的回答中,我没能及时反应并加以点评,这充分说明了我在备课时候考虑欠周,准备得不充分,在课堂上没能变通,思维受到了限制,一味的按照设计的走,一步走错,步步错。
二、埋头书本,未能及时赞赏新课程强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以更多的发展和表达的机会,教学要发扬民主,提倡“群言堂”,倡导多向信息交流。
同时,要展开师生、生生之间的评议,面对学生精彩的发扬,我竟然忘记了“赞赏”这两个字,甚至最基本的鼓励话语和眼神也没有。
对学生的发言,又没能及时地给予点评,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回答都一头雾水,挫伤了孩子们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我死板的照着我的教学设计去走,整节课,我仿佛是用一个个的问题当稻谷引导鸟雀们进食,没有给孩子们更多的选择,但孩子们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思维是活跃的。
他们能在我心不在焉的情况下,做出一个又一个跌宕起伏而又精彩的回答,这着实让人兴奋,我没能及时地引导,导致孩子们慢慢地沉闷。
三、文本细读,未能有效在课堂上,虽然我抓住了一些字词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感情人物形象,但在有效上,未能表现出来,大多是点水蜻蜓,点到即止,因此学生跟着我的脚步,“饱食”了文本,却食之无味,腹中无物。
此外,对文中要弄明白的“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文眼,也没能引导孩子们通过回顾全文来加以理解,在他们还在慒懂之中,我已经结束了全文的教学。
四、几点启示1、多练语言基本功,让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精彩,让自己课堂上的过渡能够水到渠成。
点评学生时,多从小处着眼。
2、与学生交流时,应该更加平易近人,自然一些;要多关注学生,不要一味关注自己的教科书和课件,学生一旦发觉自己被忽略了,兴趣自然不高。
3、学会及时指导学生,给予孩子以鼓励性的语言或暗示,如果多给孩子一次机会,也许能改变孩子一生。
《草原》教学反思(最新6篇)
《草原》教学反思(最新6篇)《草原》教学反思篇一成功之处:一.借助媒体,进入美的意境利用多媒体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抽象为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风情”——草原上的精华景点场面呈现在学生面前,由于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
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
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课文,抒发美的情怀上课的过程中,我努力让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通过自己投入地诵读,让孩子们感受本文的语言美,感受课文中作者描述的内蒙古草原的美丽景色。
借助音乐,以及与文字内容相符的美丽的草原图片,学生走进语言文字里了,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着草原的无限秀美。
然后,我抓住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绣上的白色大花、翠色欲流”等,通过学生的朗读并结合图片让学生感悟、理解。
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产生了自己的读书见解,对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语言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学生经历了这一读书过程,心中自然产生了诸多感受,再安排配乐吟诵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朗读出来,用有声语言再现美,表达美。
多媒体的'应用,减少了繁琐而徒劳无功的讲解,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启发想象,联想美的画面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根据积累语言文字想象的画面,唤起学生的直观表象,教学“小丘”“一碧千里”这是一个从语言到表象的体验过程,因为美的本身是悟。
在一次次的感悟中,把语言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
存在的不足:1、对课文中词语的理解过细,以致教学中时间比较仓促,最后有些“草草收兵”的感觉。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最新12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草原》教案最新12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美丽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
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小学课文《草原》。
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记下了沿途的所见所闻。
今天,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1.整体感知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2.自主研读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想象点拨,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分享经验,指导朗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
”(借助经验,唤起想象)●“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以读代讲)●“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
《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五篇第一篇:《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草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去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对民族团结的赞颂之情;走进西部,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引发学生对西部了解的欲望,激起对西部探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随着作家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通过学习此文,引起认识西部,了解西部的兴趣。
三、学生分析: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的机会很少,在狭窄的空间里看惯了山清水秀的家乡风景,几乎没有人见过真正的草原是什么样子,但是通过学过的诗歌《敕勒川》以及一些有关草原的歌曲对草原有初步的了解,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有较强的求知欲,愿意主动去探索新事物。
四、教学内容分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主题编写的开篇课文。
但本篇课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作者通过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课文语言优美,适合美美的朗读;适合在不断的朗读、探索中去感受草原的美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而感情的直接抒发在课文的末尾一句,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本文的难点之一。
五、教学媒体与资源的选择与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PPT对课文中出现的一些知识进行图片阐释;利用视频让学生去了解草原;利用歌曲去营造氛围,增强感情。
《草原》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草原的特点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草原的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草原的动态画面,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观察图片,想象草原的美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草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草原的景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草原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练习。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3. 理解课文:(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所描绘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2)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他们心中的草原。
(2)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作,并分享创作思路。
四、教学反思:1.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2. 生字词的学习是否扎实,学生是否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对草原美景和蒙古族风俗的认识是否有提升?4. 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给予他们足够的个别辅导?5.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写一篇小作文,描述他们心中的美景。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草原教案与反思第【1】篇〗《草原》教案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正确读写“渲染、勾勒、柔美”等词语。
2.品味优美语句,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文中的表达方式。
3.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品味优美语句,体会文中的表达方法。
2.难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草原》。
同学们,你们有去过草原吗?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一片绿色,生机勃勃,温暖)今天呢,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感受一下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圈画难理解和难认的字词。
明确:柔美、渲染、勾勒。
强调书写。
2.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草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明确:美。
提问:草原的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明确:风光美,人情美。
(三)深入研读(1)感受草原风光的美丽和草原人民的热情。
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运用圈点勾画的方式找出文中优美语句。
(2)欣赏优美的句子,体会比喻的修辞手法。
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小组代表回答,你为什么觉得美?教师将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
明确:(第 1 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明确: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为我们描绘了草原上的美景,一片绿色,也有羊群在绿毯上悠闲、舒服地散步。
(第 2 组)“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明确:将草原上的背景比作是中国画,可以想象它多么美啊!(第 3 组)“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草原》教学反思(通用3篇)
《草原》教学反思(通用3篇)《草原》教学反思(通用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本领,对教学中的新发觉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草原》教学反思(通用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草原》教学反思1《草原》是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写的,这是一篇集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感人之作。
我设计本课时的重要学习目标是: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体会草原的风光美,培育同学爱美的情趣。
鉴于同学没有到过草原的经过,即便是从电视上了解过草原风光的同学也很少,为达成这个学习目标,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初读,理清线索;再读,借助幻灯图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最终,在品味课文重点词句来充分了解草原的自然美。
多幅草原风光幻灯片的播放,把同学带到了一碧千里的草原,同学有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草原的无边和漂亮。
文字幻灯片和风光幻灯片的搭配使用,使同学的品味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同学的理解和品味有了实在表象的支撑,因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课后,从同学反馈的信息来看,不少同学都喜爱上了这段话,并能有感情地流畅地背诵下来。
这节课,我的课堂设计重要是围绕下面的问题来打开的:“草原景美在哪里?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出写得美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有时想想,的确是呀,在课堂上,做老师的并不必须提太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问题,同学能从多方面进行挖掘理解,把他们本身在读书中领悟到的东西表达出来了,不到位的老师略作点拨,这就充足了。
《草原》教学反思2《草原》这篇老舍的散文,字里行间浸润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风光,那立刻迎客、把酒联欢、依依话别的.动人情景,那纯朴、热诚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难以忘却。
本文是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称赞了草原的漂亮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这是本学期的第一节课,我充分的进行了准备,希望能给班级的孩子们一个欢乐学习的课堂。
《草原》教学反思5篇
《草原》教学反思5篇《草原》教学反思1展示课《草原》在慎重的选课、团结的备课、说课中宣告结束了。
我全身心的投入到整个过程之中,备课过程的和谐之美让我收获了几许成长。
教学过程的不和谐之音,暴露了许多教育、教学的问题。
何校长和语文组的老师针对我的课堂提出了衷肯、宝贵的意见。
他们如同庖丁解牛,精妙的指出了失误的关节点,这使我对自己的教学有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但是,从教一载以来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问题不能克服?始终如一块磐石沉沉地压在我的胸口,让我喘不过气来;又如一团乱麻,让我在午夜梦回之际也不能沉沉入眠。
直到读海伦·凯勒的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时我终于找到了完整答案。
她说: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把人生视为当然。
我们知道有一天我们必将死去,但我们总是把那一天想得极其遥远。
我们处于精神活泼、身体轻快的健康状态,死亡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我们难得想到它。
日子延伸到无穷无尽的远景之中,所以,我们总是做些无价值的工作,几乎意识不到我们对于生活懒洋洋的态度有时我认为,如果我们象明天就会死去那样去生活,才是最好的规则,这样的态度可以尖锐的强调生命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应该怀着友善、朝气和渴望去生活。
是的,我缺乏的正是一种对待生活,对待工作友善、朝气和渴望的态度。
在我的潜意识中,我只是一个新老师,有许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慢慢成长,我对自己很宽容,总是对自己说:这堂课上不好,没关系,有许多的下一节课可供我去弥补,殊不知一句话说得好:学生是经不起实验的!我可以慢慢的成长,而学生却不能,我应竭尽所能给他们以最好的护航。
假如我每天都带着这样的态度去生活: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假如我能带着这样的态度来工作:这是我上的最后一堂课。
我想一切都会发生改变。
我会用微笑、用友善、用朝气的态度面对每一个学生;用愉快上扬的调子与学生对话,认真地倾听他们的发言,对他们的回答给以发自内心的赞美;对他们的羞涩给以最为宽容的鼓励;我会露出大大的微笑,让他们感受到我的阳光;我会用上好公开课的态度来上好每一节课。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通用7篇)
2023年《草原》教学反思(通用7篇)《草原》教学反思1《草原》这一课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课文着重记录了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漂亮景色以及受到蒙古同胞热忱欢迎的情景。
不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确定了教学的难度,再加上文章含义又较深,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挑战。
在讲课之前,我就在思索,如何能指导学生把这篇文章学好呢?课后,我觉得蛮胜利的。
现在把胜利的做法总结如下:一.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才会有所感悟和思索,从而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某种启迪。
在第一课时,我就播放了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投影了草原的漂亮景色。
在音乐的伴奏下,我范读了全篇课文。
学生还没有接触课文,便被草原的漂亮吸引住了,从而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很好地调动了学习主动性。
二.兵分两路,既重景色的观赏,又重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首先写草原的漂亮景色,再谈民族之间的团结友好。
我首先让孩子们学习有关景物的描写,然后再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民族情意。
这样的教学,侧重点不同,教学效果也不同。
三.注意朗读,在读中感悟我引导学生绽开各种形式的读。
学生们通过个人读、小组读、默读、集体读等等读书形式,走进课文,理解课文。
在读中,我尽可能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理解别人的看法,从而使思维更广袤,相识更深刻,学生之间的互议和沟通使学生的理解更全面,同时也促进了全员参加,提高表达实力。
《草原》教学反思2《草原》是我国闻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作者用富有特色的语言,向人们生动展示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漂亮风光和内蒙古人民的能歌善舞,热忱好客,这篇文章结构清楚,语言流畅,对场面描写富有激情,细腻传神,并且将民族真情融入其中,让人身临其境,回味无穷。
一、敬重学生的特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会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感受,老师不能强加给学生。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篇1本学期,学校的校内评估课我所讲的是《蒙古草原狼》这一课,通过备课、讲课和课后研讨等阶段,使我对这一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做了反思,总结经验,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备课阶段,由于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第一章的前半部分,所以我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为此,我还阅读了姜戎的《狼图腾》,以及有关《狼图腾》的相关评论和研究。
《狼图腾》是一部全面研究狼、描绘狼、与狼共舞、人狼合一,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小说。
对于课文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还在网上找到与狼相关的视频及狼的嚎叫声,作了精心的教学设计和学案。
其次,在讲课阶段,整体来说,内容安排较合理,时间分配得到,特别是视频的播放,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对学生的预习课文指导不到位。
个别问题设计的过于难,在启发和引导上有所欠缺,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少,缺少适当的讨论。
最后,在课后研讨阶段,本教研组的同事给予了很多建议,例如语速过快,要适当的启发等等,使我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教学活动,使我对本课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备将来讲得更好,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讲课的共性问题,有待改进,收获良多。
关于《草原》的教学反思篇2《草原的早晨》这篇课文描写了牧民早晨在草原放牧的情景,展现了草原繁荣兴旺的新气象。
本课意在让学生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的心情。
文章条理清楚,语句流畅,文字优美,是学生在朗读中初步感受语言优美、获得阅读快乐的好课例。
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和低段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本节课我主要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
一、充分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多感官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精选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草原》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草原的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具体章节为第二单元《自然奇观》中的第五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草原的自然特点,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学习通过观察描绘景物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描绘草原的自然特点和民俗风情的表达方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激发学生对草原的兴趣。
2. 自主阅读(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草原的自然特点和民俗风情。
3. 课堂讲解(10分钟)a.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b.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4. 例题讲解(15分钟)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进行仿写。
b. 讲解例题,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根据例题要求,进行随堂练习。
b.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b.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
c. 教师进行解答,拓展相关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草原》2. 板书内容:a. 草原自然特点:辽阔、美丽、神奇b. 草原民俗风情:热情、好客、能歌善舞c. 写作方法:观察描绘、比喻拟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你心中的草原。
b. 仿照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
2. 答案:a. 示例:我心目中的草原,是那辽阔无垠的碧绿草地,天空湛蓝,白云飘荡。
关于《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最新篇
2020 对于《草原》教课方案及反省最新篇教材剖析:《草原》是一篇情形交融的散文 , 主要叙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漂亮风景,以及遇到内蒙同胞热忱招待的情形。
课文语言清爽优美 , 线索清楚分明,赞叹了草原的漂亮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沉友情,表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善的大家庭。
教课目的:1、学会本课9 个生字,理解由生字子构成的词语。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经过抓住要点词句,品读、累积优美的语言,领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育学生爱美的情味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教课要点:整体感知课文,经过抓住要点词句,品读、累积优美的语言,领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教课难点:感情朗诵课文,经过语言文字睁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形。
教课过程:一、讲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向来神往这样一个地方: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边马儿跑。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点击课件)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3、导入:去过草原的人曾这样说:(课件出示: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
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镶在晶亮的溪水边。
)学生齐读。
4、是否是有一种急不可待想去看看的激动?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
板书课题。
【设计企图:经过学生沟通眼中的草原,观看草原美景图及朗读描述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觉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沟通预习,检查字词。
1、经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相机简介作者老舍。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1)衬着勾画迂回拘束玻璃马蹄摔交偏西鄂温克羞怯低吟襟飘带舞(2)蒙古包蒙蔽瞎蒙内蒙3、指导书写生字。
(如:涩)【设计企图:培育学生优秀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小组合作,理清* 脉络。
1、词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先迅速阅读课文,而后小组合作研究: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区分段落。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
《草原》教案新设计及反思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草原》一课。
该文为著名作家老舍所写,描述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和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段落大意概括以及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重点句子,概括文章段落大意,领悟文章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体会蒙古族人民与汉族人民的深厚友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段落大意概括。
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领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展示草原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草原的了解和期待。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认读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交流(15分钟)分组讨论,解析重点句子,概括段落大意。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草原的短文。
答案要求:内容丰富,语言流畅,体现草原的美和蒙古族人民的友谊。
2. 拓展延伸:搜集关于草原的诗歌、故事等资料,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所传递的美好情感。
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关于《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最
新篇
一篇好的教案设计对于老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由给大家带来关于《草原》教学设计及反思,一起来看看吧!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情景。
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晰分明,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情谊,体现了祖国是各族人民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熏陶下,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对祖国风光的热爱。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积累优美的语言,体会如诗如画的草原风光。
?
教学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一直向往这样一个地方: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点击课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么样的?
3、导入:去过草原的人曾这样说:(课件出示:草原,那是一个童话的世界。
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云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马群,像天使的指尖飘在参差的草丛间;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镶在晶亮的溪水边。
)学生齐读。
4、是不是有一种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冲动?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原”。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观看草原美景图及诵读描绘草原的优美语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二、交流预习,检查字词。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相机简介作者老舍。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1)渲染勾勒迂回拘束玻璃马蹄
摔跤偏西鄂温克羞涩低吟襟飘带舞
(2)蒙古包蒙蔽瞎蒙内蒙
3、指导书写生字。
(如: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
三、小组合作,理清*脉络。
1、词语我们已经掌握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先快速浏览课文,然后小组合作探究: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给课文划分段落。
2、组织交流、教师点拨。
四、品读感悟,体会草原美。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句子,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出示自学提示,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成为课堂正真的主人。
】
2、交流、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句子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引导学生体会草原的空气新鲜,作者高兴。
(2)指导读出愉悦的心情来。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体会草原的碧绿和辽阔。
(2)联系上文体会“并不茫茫”。
(3)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边读边想象画面。
句子三: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辞、动静结合。
(2)这么美的语言,这么美的草原,怎么不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