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与新型园区形态构建

合集下载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也在持续发展和壮大。

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与发展趋势也成为研究者和从业者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产业园区是以集聚同类企业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经济组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则是以集聚高新技术企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具有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创新密集、信息密集等特点。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特殊性,其园区的空间规划和布局也具有一些特殊的特点。

首先,高新技术产业的园区需要有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

在园区内可以集聚大量的企业和人才,形成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相互促进的良好环境,从而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其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有良好的交通和基础设施配套。

现代化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可以提供便捷的物流、通讯和能源等服务,满足企业生产和研发的需求。

再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具有一定的环保和低碳特点。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资源,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因此,环保和低碳已经成为许多园区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最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拥有高品质的办公和生活环境。

多元化和高品质的办公和生活环境可以增加企业和人才的归属感和满意度,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个人的生活质量。

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和发展趋势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一、空间布局的多元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也趋向多元化。

除了传统的产业园区外,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始向生态园区、文化园区、创意园区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这种多元化的空间布局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更加创新和具有活力的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跨界合作和创新。

二、园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发展不仅仅只是为了促进产业发展和创新,同时也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园区可以带动周边的商业、服务和旅游等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

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潜力分析

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潜力分析

国家级高新区发展潜力分析国家级高新区是指由国家批准建设并授予高新技术企业、科研机构和创新创业人才的科技创新园区。

国家级高新区的建设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国家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下面将从市场需求、科技创新、产业链完整性等方面对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潜力进行分析。

首先,市场需求是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基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新技术、新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能够满足市场对创新产品的需求,为企业提供更好的研发环境和资源支持。

而且,国家级高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往往有其独特的优势,如接近海港、交通便利等,这将有效提高企业的产品销售,进一步促进高新区的发展。

其次,科技创新是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级高新区以集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为重点,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机构汇聚在一起,形成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互相合作、分享资源和经验,不断推动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成果的转化。

同时,高新区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创新资源、政策扶持和市场支持,吸引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

再者,国家级高新区的产业链完整性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产业链完整性是指高新技术企业从科研到生产、销售全过程的一系列环节的有机衔接和合作。

国家级高新区通过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完善的产业链。

这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增强企业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

同时,产业链的完整性也有助于推动跨行业的创新活动,进一步提高高新区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国家级高新区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潜力。

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科技创新的推动以及产业链的完整性将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然而,高新区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如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高新区应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加大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提高高新区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作出更大的贡献。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规划与建设成为各级政府的关注重点。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它集聚了高新技术企业、高端人才和优质资源,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

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与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答题。

一,多元化规划目标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目标应该多元化,既要注重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也要关注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首先,要通过合理布局和创新设计,提高园区的整体产业竞争力。

其次,要加强园区的创新生态系统建设,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不仅要注重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还要注重培育本土企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

此外,要关注园区的社会效益,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

二,科学规划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必须科学合理,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要求。

首先,要确定园区的总体规模和功能定位。

根据园区所处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产业类型,确定园区的主导产业。

其次,要合理规划园区的用地布局。

根据不同产业要素的需求,划分不同功能的区域,确保园区内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此外,要考虑到交通、能源、环境等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园区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三,促进产业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要注重促进产业创新。

首先,要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支持和服务。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大对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转化力度。

其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此外,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支持和鼓励措施。

四,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成功离不开高端人才的支撑。

园区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创造良好的人才环境。

首先,要改善人才政策,提供更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支持。

通过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吸引优秀的科技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

其次,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体系。

赴东莞等三市对标学习考察报告_廊坊市对标学习考察团执笔李劲松张忞

赴东莞等三市对标学习考察报告_廊坊市对标学习考察团执笔李劲松张忞

廊坊日报/2013年/6月/21日/第001版赴东莞等三市对标学习考察报告廊坊市对标学习考察团执笔李劲松张忞为深入贯彻省委八届五次全会以及周本顺书记来廊坊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

6月6日至9日,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冯韶慧带队的党政考察团赴东莞、苏州和嘉兴三市进行了学习考察,了解了三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参观了东莞松山湖高新区、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和嘉兴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多个园区和企业。

这次学习考察三天走了三个市,考察了十八个点儿,召开了三个对接座谈会和一个内部交流会,可谓行程短、节奏快,大家耳濡目染,感受很深,触动很大,更加体会到了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坚定了绿色崛起、高端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一、三市基本情况(一)东莞市。

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北距广州50公里,南距深圳90公里,水路至香港47海里,至澳门48海里,是广州至香港水陆交通的必经之地。

1988年撤地建市,现辖28个镇、4个街道,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9万。

东莞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在东莞诞生。

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10亿元,人均GDP 约10000美元,GDP总量占广东省的9%,居广东各市第四位;实现全部财政收入845.6亿元,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56.3亿元;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35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000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4∶46.9∶52.7。

东莞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78至1984年为起步阶段,以“三来一补”为切入点,发展外向型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商品农业,成功实现“传统农业社会”向“商品农业社会”过渡。

1984至1994年为腾飞阶段,抓住撤县改市、邓小平南方谈话以及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等历史机遇,大力发展外向型工业,产业结构完成了从以农业为主到以工业为主的转变。

1994至2000年为提升阶段,在巩固港资的同时,把招商引资的着眼点逐步转移到台湾、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上,重点引进一批国际大企业,以IT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食品饮料、造纸及纸制品、玩具、家具、化工、印刷包装等主导产业。

长春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点调研课题提纲

长春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点调研课题提纲

附件1:长春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重点调研课题提纲一、如何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科技局)(一)高新区创新体系现状1、有独立的研发机构和稳定的合作研发关系的企业各多少,列出国家、省、市级企业研发机构的名单及主要成果;近两年来企业研发人员数量和层次、研发投入、研发成果转化等情况。

2、高新区内独立科研机构和大学所属科研机构各多少;科研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情况(院士、名教授、学科领军人物、国家级拔尖人才数量)、研发投入的数量及来源、研发水平及主要成果(重大发明、获国家奖励项目、国家重点攻关和产业化项目)等情况。

3、高新区内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与国内外大型企业、着名高校、科研机构的研发合作情况,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研发机构在高新区落户和合作情况。

自主研发的主要成果,企业自主研发产品产值占主导产业经济总量的比例。

4、中介服务机构培育和运作情况,中介服务企业数量及从业人员数量,服务领域的分布,服务业绩最突出的行业和重点企业有哪些,主要工作成果是什么?5、我区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中,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组建机构、高层人才引进、研发投入、完善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如何尽快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1、今后5年内,高新区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创新体系的主要目标、工作思路、拟推出的主要政策措施。

2、如何充分发挥长春的大学、大所优势,鼓励企业与大学、大所建立多种形式的研发合作关系,组建多层次的研发中心和产学研联盟。

3、如何多渠道、多形式的吸引当地和外地、国内和国外的优秀人才,以人才优势创造研发优势。

4、如何探索和形成企业逐年增加研发投入的新机制、新途径,使企业尽快成为研发投入的主体。

5、如何尽快形成完善配套的中介服务体系;根据高新区的实际,应重点强化哪些领域,进一步构建高质量、高层次的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技术服务体系、技术转移服务体系等科技服务平台。

6、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协同体系,积极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技术创新联盟、企业家联盟、官产学研介合作组织,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多功能服务体系。

加快“新基建”布局 探索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路径

加快“新基建”布局 探索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路径

加快“新基建”布局探索国家高新区发展新路径作者:曹方姬少宇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20年第29期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 5G 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

发力于科技端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 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本文选取了国内七家典型国家高新区,总结了其通过加快“新基建”布局,探索创新型特色园区如何通过重大项目带动、新技术新场景应用、园区关键技术产品突破、企业精准服务培育、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园区信息网络提档升级等创新实践,为我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路径探索研究。

合肥高新区:聚力打造人工智能“国家队”新型基础设施具有强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受益范围广、规模经济等特点,其创新示范效应决定了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适度超前、必须走在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前面,否则将制约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从需求侧来看,高新区布局新基建有助于三次创业,服务于创业升级,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供给侧来看,高新区布局新基建为中国创新发展,特别是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创造基础条件。

面对全国新基建浪潮兴起,高新区从国家及区域战略角度加快新基建的前瞻布局,促进投资链、产业链、创新链交叉融合,构建起“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创新载体”的产业微生态。

针对新基建鲜明的科技特征和产业导向,高新区把资源配置、场景应用、消费升级作为新基建发力的重点,从而营造出了适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人工智能“國家队”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依托智能语音、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等四大技术优势领域,合肥高新区已构建起“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终端+行业应用”的产业格局。

关于高校社区:“两个维度”“三重意义”与“四种形态”

关于高校社区:“两个维度”“三重意义”与“四种形态”

以此做为中心展开,其他诸如“考研”“找工作”“做项目”“考证书”等等也都是这种“职业”性质的延伸。

在这个层面上可以做的服务有:课程培训,招聘信息发布,考研交流,课程表类应用。

“校园”所带来的本地生活属性:对于大学生来说,校园对于他们的意义远远要比“职场”于“职员”和“社区”于“居民”大。

因为校园对于学生来说不仅是工作场所,也是一个生活场所,同时,“校园”更是一种人群组织体系,信息在内部有更高效的传播速度,内部成员对这集体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内部成员互相之间有着更强的影响。

在这个层面上可以做的服务有校园快递,送货上门,帮忙跑腿,本地O2O服务等等。

上述的“学生”标签的每一重意义都可以作为产品的出发点。

但是笔者认为,在校园这个生活场景下,如果要进行垂直的平台业务的话,最好选择社区作为一个切入点。

虽然用户对于二手交易,校内公告等等确实有比较强的需求,但是此类校内平台是建立在流量的基础之上,用户达到了一定数量之后平台的需求分发能力才会显露,但是其本身又缺少直接吸引用户聚合的能力,所以往往需要依附在一个更高频,用户更活跃的功能上。

所以还是应该从搭建一个校园社区出发,从最根本上建立起用户的使用活跃度。

(例子:以前各大校园bbs的失物招领/生活答疑板块,随着校园bbs的落寞,开始往微信朋友圈转移,因为朋友圈活跃度更高,信息传播更有效率;垂直发起的校园二手平台鲜有成功案例,但是在一些校园贴吧上这类二手交易专贴却热度不低。

)而当我们去思考构建一个高校社区的时候,我们要考量的就不光是单纯的某一个用户的需求,而是用户群体之间的关系,但是我们在之前说过,对于“大学生”这个标签可以有很多重的拆解的,当我们更强调于第三重意义,即从“校区”场景出发,在同校区内部的学生在线下是有着频繁地接触和共同的经历的,此时他们关系更趋向于熟人关系。

(如果是同校但不同校区,或者相邻学校之间也趋向于熟人关系,但相对较弱一些)当我们从“年轻人”这层意义出发,不强调地缘属性时,用户之间其实又趋向于毫无关系陌生人。

科技园区规划设计方案-智慧科技园规划设计方案

科技园区规划设计方案-智慧科技园规划设计方案

网络基础设施
通信网络安全
通信网络 安全审计 通信网络数据传 输完整性保护
通信网络数据传 输保密性保护
安全审计子系统
网络安全审计 主机安全审计 数据库安全审计 应用系统安全审计
“互联网+”科技园区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三支撑之二: 应用支撑平台
是统一标准的载体、整合 系统的工具、连结上下级 系统的桥梁、统一数据交 换的中枢, 是构建协同工 作的整体性应用软件体系 的基础平台, 为各应用系 统解决资源共享、信息交 换、业务访问、业务集成 、安全、可信和可管理等 业务应用的共性和关键性 问题。
一期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应用系统体系建设 1.1、招商管理系统; 1.2、项目管理系统; 1.3、企业服务信息系统; 1.4、企业运行监测系统; 1.5、互联网+政务服务系统; 1.6.社会综合治理系统; 1.7、综合执法信息系统; 1.8、党建管理信息系统; 1.9、辅助决策系统;
二、标准规范与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 2.1、梳理和建立数据标准与规范体系
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
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 培育制 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 深化云计算、大数 据等技术的集成应用, 汇聚众智, 加快构建新 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
积累与创新驱动
前期建设发展, 有了较好的积累, 为后续快速健康 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构 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 技术创新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
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
再造政务服务, 创新应用互联网、物联网、 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 提升政务服务智慧 化水平;切实降低群众办事成本;
互联网+ 时代的 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

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个集科技、经济、管理与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

它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是国家为推动经济发展而引导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而设立的重要载体。

这些园区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以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地。

高新技术开发区有着诸多特点。

首先,它是一个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主导的园区。

这里汇聚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研发机构,吸引了众多的科技人才。

这些企业和机构在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和优势,是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其次,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以优势产业为支点的园区。

这里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为主导,发挥优势产业的带动作用,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第三,高新技术开发区是一个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的园区。

这里吸引了大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驻,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

高新技术开发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潜力。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应用场景和发展潜力也将越来越大。

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具有较为突出的应用领域有以下几个:一、新型信息技术领域:这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优势领域之一。

高速宽带、物联网、互联网金融、云计算、大数据等都是新型信息技术领域的重要内容。

在这些领域中,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企业和机构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二、生物医药领域:生物医药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产业。

高新技术开发区中有很多的专业的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他们致力于生产更好的医药产品,并在疾病防治、健康管理等方面探索新途径。

三、新材料领域:新材料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这里有一些专业的材料研发和生产企业,他们研究开发的材料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应用前景。

这些新型材料在汽车、航空、电子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的前景。

四、新能源领域:新能源领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铜政〔2017〕61号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铜政〔2017〕61号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正文:---------------------------------------------------------------------------------------------------------------------------------------------------- 铜陵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市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部署、新要求,加快开发区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步伐,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皖政〔2017〕98号)精神,结合铜陵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把准目标定位,推进开发区转型升级1.明确发展方向。

全市各级开发园区要按照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引领区、高水平营商环境的示范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集聚区、开放型经济和体制创新的先行区的总目标,重点在提升吸引力、培育内生力、强化保障力、厚植创造力、保持生命力上下功夫。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铜陵经开区)、安徽枞阳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枞阳开发区)要积极打造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争创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安徽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狮子山高新区)要争当创新发展先行区、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安徽铜陵金桥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金桥开发区)要争取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安徽铜陵大桥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大桥开发区)要努力打造成为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对外开放先导区;江北港新区要高起点规划,打造绿色发展引领区、改革开放新高地、产城融合示范区。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县区政府、各园区管委会)2.促进资源整合。

按照“一县(区)一园区”的原则,推动铜陵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园区(以下简称示范园区)进入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和资源有效整合。

高新区——新产业 新空间

高新区——新产业 新空间

高新区——新产业新空间现在都在说城市化,斯蒂格里茨说过一句话——人类21世纪两大主题:一个是中国的城市化,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

我们现在讨论的事,恰恰是在中国城市化中怎么做高科技。

这是人类21世纪最大的主题。

中国城市化共有三个基本形态:第一是新经济和城市化结合,就是现在的高新区,基本例子是中关村科技园、张江科技园、武汉光谷。

这些地区基本上是新经济和城市化结合的产物;第二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结合,主要是经开区,例如大连经开区、亦庄经开区,现在全国大部分的工业小区都属于此类形态;第三是一般城市化,现在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都属于此类形态。

经济和空间是什么关系呢?也有三种经济对应三种空间形态。

第一是计划经济对应的空间形态就是独一企业之镇,企业都是封闭的,从幼儿园到学校,都在企业内部办,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所以说空间形态就是独一企业之镇;第二是工业经济对应的空间形态就是工业小区。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主要任务是发展工业化,所以工业小区这个形态全国遍地开花。

工业小区的逻辑就是连片开发,产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往往多个产业交织在一起。

凡是这种情况都属于工业小区。

第三新经济对应的空间形态就是一区多园,也就是专业园。

举例来说,中关村山后地区是典型的一区多园模式。

软件园、生命园,一个一个专业园,我倾向于把山后地区称为中关村新区,因为这里有十几个专业园,很像硅谷。

新经济与模块化什么叫模块化?在高新区内的体现就是一区多园,就是一个个专业园。

专业园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模块。

在中关村有清华科技园、软件园、生命园等很多专业园。

我认为,一区多园的逻辑是走向空间专业化的必然趋势。

为什么要模块化?模块化是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模块化就是空间的分工越来越全球化,从区域分工走向全国分工,再走向亚洲分工,最后走向全球分工。

模块化正是这种增加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在一个专业化的模块空间里,会发生很多创新。

这些创新是围绕着价值链展开的。

在价值链环节上,在模块里,“分解分解再分解,集聚集聚再集聚”。

广州高新区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广州高新区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广州高新区: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文/陈岚作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广州高新区经过多年发展,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为南粤大地注入产业发展新动力。

2020年,广州高新区管辖区实现生产总值近3700亿元,财税总收入超1300亿元,同比增长11.6%;规上工业总产值和高技术产值分别占广州全市规上工业和高技术产值的40%和7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以及商品销售总额等7项主要指标位列广州全市第一。

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考评结果中,广州高新区在169家国家高新区中位列第六,实现连续4年排名上升,在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表现优秀。

着眼科技自立自强 打造“1+1+3+N”战略创新集群近年来,广州高新区围绕国家战略布局,着眼科技自立自强,聚焦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形成了“1+1+3+N ”战略科技创新平台集群:钟南山院士领衔的广州实验室总部落户广州国际生物岛;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落地广州科学城;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动力学、慧眼等3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新型显示技术、印刷及柔性显示、先进高分子材料产业等国家创新中心和生物岛实验室、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纳米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项目强势推进;张伯礼院士领衔的广东省新黄埔中医药联合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研究院落地建设,与国家纳米中心、空天院、微电子所等中科院强院大所合作的13个项目进展顺利。

2020年度,广州高新区科技投入额达71.6亿元,支持力度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全区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其中,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6家,占全省新型研发机构的1/10;广东省认定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有8家落户广州高新区,占全省2/3。

新增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占全省四成;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16项和国家专利金奖3项。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广州高新区强近年来,广州高新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州科学城要“实现五年大变化”的殷殷嘱托,着眼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核心枢纽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要承载区,围绕建设国家实验室和高水平创新研究院集群,发挥“集聚、加速、协同、攀登”四大功能,推动科技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全力打造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两大世界级创新型产业集群中国样本,成为华南地区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领头羊。

211081506_锚定“高新定位”,扛牢“创新担当”——济宁高新区发展纪实

211081506_锚定“高新定位”,扛牢“创新担当”——济宁高新区发展纪实

支撑平台创新园区锚定“高新定位”,扛牢“创新担当”——济宁高新区发展纪实2022年是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济宁高新区”)建设30周年。

多年来,高新区一直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的目标,切实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就在2022年年底,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了年度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结果,济宁高新区列第65名,较2021年度上升2个位次,实现5年连续前进42个位次。

其中,产业服务平台建设、企业开放创新、科技企业国际竞争等方面表现突出。

产业提质,实力攀升济宁高新区创建于1992年5月,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辖5个街道,人口25万,面积255平方公里,是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创新型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科技创业孵化链条试点高新区及省级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山东省科技金融试点高新区。

当前,济宁高新区已进入“三次创业”、蓼河新区新时代,正加快建设全市乃至全省的新旧动能转换引领区、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智慧城市建设示范区,确保在济宁市域内引领示范、走在前列,在国家高新区坐标体系中赶超跨越、争先进位。

高新区内建有国家级创业中心、国家级留学生创业园、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以及国家光电信息产业基地、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工程机械产业基地、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是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园区。

如今,在区内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有17家,工业企业760家,形成了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软件及服务外包、纺织服装等特色主导产业,内生动力显著增强,创业环境不断优化,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产业层次快速提升,成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新兴产业的聚集区、科技成果的转化区、体制创新的试验区、生态宜居的新城区和社会民生的示范区,综合投资环境评价在国内名列前茅。

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72 科学中国人 2023年3月当前,为打造创新之城、高新之城、生态之城、创业之城、和谐之城,济宁高新区全力秉持以全面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以积极引领区域“转方式、调结构”为己任的管理理念,坚定不移地“大抓产业、大抓先进制造业”,深化助企攀登工程。

高新区总体规划

高新区总体规划

高新区总体规划高新区总体规划是指对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进行全面、协调的规划,旨在促进该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以下是高新区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首先,高新区总体规划要明确区域的定位和发展目标。

高新区应该明确自己是一个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发展区,要确定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发展方向,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和时间表。

其次,高新区总体规划要确定区域内的用地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

高新区要根据自身的发展要求,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规划科研实验室、科技企业、孵化器、科研园区等各类用地,使之形成一个有机的空间布局,便于高新技术企业间的交流合作和创新活动。

第三,高新区总体规划要确定区域内的交通规划。

高新区要充分考虑交通运输的便利性和效率,规划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和布局,确保高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顺畅,并为科技人才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

第四,高新区总体规划要确定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和布局。

高新区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规划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布局,培育壮大一批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打造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产业集群。

第五,高新区总体规划要确定区域内的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

高新区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统筹规划住宅区、商业区、教育区、医疗区等城市功能区域,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同时,高新区要注重环境保护,在规划中加强生态保护,合理规划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环境要素,提高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最后,高新区总体规划要确定区域内的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高新区要规划发展一批科技创新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支持服务。

同时,规划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总之,高新区总体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全面的规划任务,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并与相关政策和规划相协调。

只有科学合理地制定高新区总体规划,才能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的全面进步。

融合旧厂房与新初创空间的建造XPACE湾区数字公园改造项目

融合旧厂房与新初创空间的建造XPACE湾区数字公园改造项目

JUN 2021摘要:本文对XPACE 湾区数字公园改造项目的设计策略进行了系统梳理。

基于数字信息产业形象新潮、空间开放、功能复杂、多部门交互运作的空间图景,XPACE 湾区数字公园采用参数化设计作为塑造数字信息产业风貌的空间构造方法,以应对旧建筑改造建设中的多种限制因素,并将数字程式化(programmatic )的方式运用于建筑设计、建设施工以及园区运营的全过程,最终使其成为一处容纳复杂功能、关联多元活动的国际化数字信息产业孵化器和地标性城市科技创新园区。

关键词:旧工业建筑;参数化设计;城市更新;数字信息产业园区;XPACE 湾区数字公园改造项目近年来,数字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促使许多城市中衰败的传统工业园区步入产业转型与功能升级的轨道。

在传统生产模式向数字生产方式转型的过程中,旧工业园区的改造往往面临诸多困境:部分改造项目的工程时间与建造成本十分有限,难以通过翻建与拆改建的方式彻底调整其原有空间格局;部分工业园区可能涉及不可拆除的历史保护建筑;旧厂房的建筑形象较难表述新型产业风貌、空间形态,也较难容纳新型产业功能。

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与造价条件中,充分兼容新与旧,使其表述能够满足并引导旧工业园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始终是传统工业建筑改造设计的难点与要点。

数字信息产业采用多部门交互运作的发展模式,尤其是在孵化初创公司的产业基地中,其空间设计需要能够承载动态的功能变化、引导使用者互相交流并充分关联不同活动,力求交互性的多部门合作在数字空间与实体空间中都能顺畅进行。

因此,平衡复杂与动态的功能组织,达到流畅与美观的空间形态,是互联网公司孵化空间的设计难点。

在设计中采用数字化的方法,可以协助设计师造形(form making )与找形(form finding ),以有效应对设计中需要处理的诸多复杂议题。

帕特里克·舒马赫(Patrik Schumacher )认为,参数化符号学(Parametric Semiology )隐含的假设是抽象的建筑学形式语言与建成环境的高度统一,而作为主体的空间与其环境保持着3种交互应对的方式——功能组织(organization )、语言表达(articulation )和意义表达(signification )[1-2]。

三生融合的公园城市形态研究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

三生融合的公园城市形态研究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

三生融合的公园城市形态研究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积不断扩大,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也发生了改变。

城市作为人类居住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城市规划和设计至关重要。

公园城市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形态,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以成都东部新区为例,探讨公园城市的形态特征及其优势。

一、成都东部新区概述成都东部新区位于成都市区东部,总面积约142.6 平方公里,是成都市优先发展的区域之一。

区域内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因此被誉为“黄金地带”。

二、公园城市的定义及形态特征公园城市是一种以公园为中心,公园与城市之间相互融合的新型城市形态。

公园城市的核心是公园,公园不仅仅是一种场所,更是一种生态系统。

公园可以为城市提供绿色空间,调节气候,减少污染,增强城市生态环境的整体质量。

公园城市的形态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公园占比高:公园城市要求公园占比比较高,一般要占用城市总面积的30%以上。

2.区域覆盖面广:公园城市需要在整个城市中形成一个系统,覆盖面要广,形成一个连续的“绿轴”。

3.人车分流:公园城市要求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鼓励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污染。

4.景观与建筑相融合:公园城市要求建筑、道路、景观等城市元素与公园相融合,美化城市环境。

5.生态环境保护:公园城市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保护生态多样性。

三、成都东部新区对公园城市的探索作为成都市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成都东部新区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积极探索公园城市的建设。

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大力推进公园建设:成都东部新区将公园建设作为一个重要内容,通过引入社会资本,租售土地等多种方式,加快公园建设步伐。

目前,在成都东部新区已经建成了多个大型公园,如盐市口国家森林公园、东方美谷公园等,为居民提供了丰富的休闲方式。

2.积极推进城市绿化:成都东部新区在城市绿化方面下了大力气,通过扩大绿化面积、增加花坛、绿地、林木等绿化设施,美化城市环境。

对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对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建议-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高新区作为一种经济特区,致力于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以及培育新兴产业。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新区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并提出相关建议。

高新区的新质生产力指的是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手段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可以改变传统产业的发展路径,也可以培育新兴产业和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

因此,高新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高新区面临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技术进步的加速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对高新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高新区在创新资源、技术人才和市场需求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因此,高新区必须抓住机遇,克服挑战,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

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新区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

其次,要积极引进人才,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和优秀创业团队。

同时,建立起人才培养体系,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培训资源,为高新区的发展输送人才。

此外,高新区还应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际合作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综上所述,高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引进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和资源支持等措施,高新区将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

希望高新区能够充分认识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的设计是为了合理地组织和呈现文章的内容,确保文章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本文将采用如下的文章结构: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浅谈新型产业园区的设计理念

浅谈新型产业园区的设计理念

浅谈新型产业园区的设计理念发表时间:2018-09-07T14:31:23.5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1期作者:梁瑾之[导读] 这是集创新研发、创业孵化、创客生产、创投资本的混合社区,讲求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

深圳市投控发展有限公司摘要:随着时代的变迁,产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以规模化工业厂房生产为主要代表经济开发区模式,以办公研发用房与生产厂房为主,配套少量生活辅助的科技园区模式等发展历程。

当前,产业园区开发运营商全力打造以创新科技产业为驱动,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内核,以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和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为核心的新型产业园区。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谈谈新型产业园区应具有的主要设计理念。

关键词:新型产业园区;设计理念新型产业园区设计理念应以创新思维指导园区规划,主要有以下特点:1、混合规划这是集创新研发、创业孵化、创客生产、创投资本的混合社区,讲求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的新型产业园区,将改变传统产业园区只有生产没有生活的钟摆式布局。

园区内不但集合了研发、办公等产业功能,还会配套餐饮、休闲娱乐、运动康体、酒店、公寓等多种业态,完善和打造新型产业园区的高端体验式商业。

实现园区产业、空间、环境的生态发展,成为辐射园区周边人群的24小时活力之城。

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减少高密度开放对城市的影响,通过基于生态诊断的园区土地开发强度分析,对不同业态的组合搭配,形成有利于通风、采光、热岛、配套、交通控制的整体规划布局,减少园区高层建筑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园区建筑形体的高低错落搭配形成优美的城市天际线,给城市添光添彩。

2、垂直城市新型产业园区往往具有高密度、高容积率的特点,规划设计以“多层地表”、“垂直城市”的设计理念,考虑地下城市公共交通、地面开放式商业街区、裙楼活力空间、高层办公居住等多种功能垂直分区,并用不同标高的多层花园平台进行竖向分隔与横向联系。

佛山高新区聚焦“高”“新”两大发展核心 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佛山高新区聚焦“高”“新”两大发展核心 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佛山高新区:聚焦“高”“新”两大发展核心 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文/拓晓瑞 通讯员/陈婕佛山高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核心圈层,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高度集成,交通四通八达,深度融入了大湾区“1小时交通圈”。

佛山高新区实行“市统筹、区建设、齐分享”的管理体制和“一区五园、统一规划、分园管理、创新服务”的管理模式,园区管理面积为470.72平方公里,下辖禅城园、南海园、顺德园、高明园和三水园5个园区,以发展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为主,重点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居、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以及电子信息、生物与健康、生产性服务业等特色产业发展,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强政策制度顶层设计 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佛山高新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创新驱动发展和“1+1+9”工作部署,围绕“紧扣高质量、争当领头羊,大局抢急所、奋进勇担当”的要求,从制度顶层设计入手出台制定了《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提升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若干措施》《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制造业单打冠军企业的认定及资助实施细则》《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佛山高新区企业研究院及境外研发机构认定及资助办法》等系列有力度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2020年,佛山高新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191.83亿元,同比增长2.30%,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为3356.61亿元,同比增长2.91%;营业收入4569.44亿元,同比增长2.65%;进出口总额895.88亿元,同比增长2.76%。

据赛迪研究院2020年发布的《中国先进制造佛山高新区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是佛山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引擎,是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主体园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广东园)的主要载体。

近年来,佛山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及广东省有关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聚焦“高”和“新”两大发展核心问题,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推动高新区在经济总量、重大平台载体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在加快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和高质量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中作出了积极贡献。

试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空间布局

试论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空间布局

他们 已 良莠不齐、 是 两极分化 。文章指 出根据聚集经济的要求 , 应选择条件较好的地 区作为重点开发的对 象, 以保证集 中优势资源
进 行 重 .扶 植 , 而 为 国家 的 高新 技 术 产 业 高 速 发展 创 造 条 件 。 占 ’ 从 [ 键词 ] 关 高新 技 术 开 发 区 空 间布 局 聚 集 经 济 高新 技 术产 业 聚 群
2 廿 中后 期 , 技 术在 世 界 范 围 内 的 突 飞猛 进 的发 展 , 起 O【纪 高新 引 各国对 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 的高度关 注, 成了诸 如美 国的硅谷 、 形 日本 的筑波等一大批高技术产业区. , 在实践中 , 各国政府 也参照这种模式建 立高技术产业开发区 .试图用一个圈定的区域 把高技术企业 与其他企 业区分开来, 以便绐予一定 的优惠政 策来扶植其 发展 , 同时也有利于政 府统一 政策 、 统一管理。在此背景 F, 我国上个 世纪八十年后期 , 也先后 建 立了 5 3个 国家级的高技 术产业 开发区。然而 , 怎样 才能使 我国高新 技术区的整体实 力迅速壮 大, 成为带动国民经济 发展的火车头?是有重 点 的集 巾发 展 有 实 力 的 高新 区还 是像 撒 胡 椒 面一 样 地 均 衡 发 展 ?这 是 个很 现 实 的 问 题 。 1 中 国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开发 区发 展 布 局 特 点 、 我 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分布特点是 : 开发 区空 问分布高度集 中、 南 方的日家级数 目略多于北 方 、 西分布极不平衡 、 东 空问布局过于分散 、 出现 了“ 态 效 应 ” 马 11 .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空 问分布高度集中。大部分 分布 于 东部沿海 1 个 省市 区, 2 尤其是集 中在广东 、 山东和江苏 3省 , 共有 1 5 个嘲家级高新区 , 占全国高新 区总数的 2 .%。从理论上讲 , 83 高新技术 产业的空间分布与陵地 l 爰高新技 术资源空『分布应基本一致 然而, 日 ] : 就 其广东 、【东和江苏这 3个省来讲拥有 的存校大学生数仅 占全 国总数 J J 的 I.% ,其县级 以上政府部 门所属研究与开发机构 自然科学技术领 77 域 的科学家 、 工程师总数只是全 国的 l%t 2 。可见 , 3个省的高新技 这 术实 力 与 其 在全 圈高 新 . l 地 位 不 太 相 称 。所 以我 国高 新 区这 种 分 叶的 布态 势 与 围 际上 比较 公 认 的岛 新 技 术 产 业 发 展 主 要 依 靠 本 国科 技 实 力 的原 则 有 着 较 大差 距 。 ! 1 . 2南方 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 区的数 目略多于北方。以秦岭 一淮 河为界 , 南方诸省市拥有 2 3个高新技术开发区 , 北方诸省市有 2 0个高 新技术开发区, 形成 了南多北 少的局 面。 13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东西分布极不平衡 从 沿海 一中部 一 . 西部 , 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数量 比是 2 :4 1。东部沿海地带 国家 9 1 :0 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 目比中部和西部两者之和的数 目还多 ,而且主 要集中存辽宁、 山东 、 江苏和广东四省 , 其数 目占沿海地 区的 6 %、 2 占全 国的 3 %。 4 从东部沿海依次经中部地区再到两部 , 高新技术开发 区的分 布逐渐递减, 而位于西部地 区的西藏 、 青海和宁夏等省 自治区至今还没 有经国务院批准的高新区。这与各地区高新技术资源宅间分布基本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与新型园区形态构建张克俊[内容摘要]本文在观察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认为:高科技园区不仅是新的产业区,而且是新的创新区和新的科技文化社区,并且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相互作用,形成三重螺旋的空间构造。

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给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是:国家高新区在发展新阶段必须构建新型园区形态,而这种新型园区形态的重要形式就是建设科技新城。

[关键词]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新型园区形态目前,现有文献中关于高科技园区的定义很多,主要有以下种类:(1)科技园区是集科研、教育、生产贸易、娱乐于一体的共生结构与高新技术产业孕育和成长的综合性基地;(2)科技园区是一种以智力密集区为依托,以开发高技术和开拓新产业为目标,促进科研、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基地;(3)科技园区是科研、教育与生产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基地;(4)科技园区是一个创新地域综合体;(5)科技园区是一个“自扩展机制、自繁殖机制、自适应机制和自稳定机制”的自组织系统。

1但是,学术界关于高科技园区的空间属性的研究比较少,已有研究大多认为高科技园区就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区。

本文在观察现实的基础上,明确认为: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具有三重性,即高科技园区不仅是新的产业区,而且是新的创新区和新的科技文化社区,并且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相互作用,形成三重螺旋的空间构造。

一、高科技园区空间属性的三重性分析(一)高科技园区是新的产业区高科技园区是新的产业区,主要是指高科技园区是聚集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空间承载体,通过不断聚集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机构,形成了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新产业区。

产业区概念最初是由19世纪马歇尔研究的具有创新环境的小企业聚集区的概念演变出来的。

马歇尔把专业化产业聚集的特定地区称作产业区,其特征是与当地社区同源的价值观念系统和协同创新的环境,生产垂直联系的企业群,最优的人力资源配置,竞争与协作并存,富有特色的本地信用系统。

但是,由于新技术革命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所导致的区域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当今产业区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特征与马歇尔理论中描述的产业区概念具有较大差异,称之为新产业区。

对于新产业区,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巴卡提尼(Bacattini,1978)首次突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认为新产业区是具有共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和企业在一定自然地域上形成的社会地域生产综合体,其经济特点是劳动分工中的外部性,产业区内企业间的互动具有社会文化支持。

皮埃尔和赛伯(Piore and Sabel,1984)提出了新产业区的特点是灵活性加上专业化(Flexibility plus specialization)。

斯科特(Scott,1992)将新产业区定义为基于合理劳动分工的生产商在地域上结成的网络;派克和圣根伯格(Pyke and Sengenberger,1992)认为新产业区是指有地理边界的生产系统,大量的企业在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生产同一种作者简介:张克俊(1966---),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研究中心(成都,610072),研究员。

研究方向:高新技术产业与园区经济。

产品,实行专业化分工,新产业区应该是“社会经济综合体”;格罗弗里(Garafoli,1991)认为新产业区本质上是一个中小企业群组成的地域系统;朴杉沃(Park,1994)指出在新产业区中的弹性生产系统和大宗生产系统并存,地方网络与全球网络同在2。

由于对新产业区的概念认识不同,对新产业区的分类也不同,反映出各国新产业区发展过程中的多样性。

马库森(Markusen,1996)提出了四种典型类型的新产业区:马歇尔工业区、轮式产业区、卫星平台式产业区、国家力量依赖型产业区。

无论对新产业区的理解存在多大的差异,新产业区是产业空间聚集的特定地区,一般具有经济活动的地理集中、专业化分工协作、本地化网络联系、经济活动的根植性等特征。

高科技园区成为聚集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产业区,这是首先是由高新技术产业本身的空间区位选择特性所决定的。

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相比,尽管具有重量轻、价值高、便于运输等特点,但是,高新技术产业并不是属于空间伸缩性很大的自由布局型产业,根据高新技术产业对知识、信息、技术、人才等高度依赖的特点,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1)技术、知识资源的可获得性。

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变化十分快速、产品周期日趋缩短、面对全球化竞争的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必须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升级速度,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而企业仅依靠自身有限的专家和技术资源已很难适应技术迅速变化的趋势,必须借助大学、科研院所及其他类型的外部资源,才能方便获得相关技术领域最新的知识和技术信息,并提供高技术人才储备及技术交流机会。

(2)开发性技术条件。

这主要是由于高新技术产业不可能孤立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智力资源来开发,还要与供给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设备和原材料的上游产业、服务部门相互关联而存在。

高新技术的开发性技术条件,主要包括作为开发基础的区域技术开发能力、区域开发技术的条件、中试功能、大工业基础等。

(3)发达通讯及网络设施的可达性。

高新技术产业所需的技术、信息及其产品往往具有轻型、无形的特征,较少依靠传统交通工具进行远距离运输,而主要依赖于现代通讯和网络设备。

基于此,拥有较为完备的现代网络通讯设施的区域对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具有一定的吸引作用。

(4)良好的创新环境。

区域创新环境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要的区位影响因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功的地方一般都拥有良好的区域创新环境。

(5)优良的自然和生活环境。

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工艺精密,对环境质量要求严格;同时高技术产业的从业人员多数为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级知识分子,他们从事繁重的脑力劳动且收入很高, 良好的教育设施、高档的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的优美等是高科技工作者追求生活质量的需要。

因此,充分考虑技术和知识资源的可获得性、开发性技术条件、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生产和生活环境等高新技术产业区位条件要求而建立起来的高科技园区,自然能够对高新技术产业有着较强的吸引力。

高科技园区成为聚集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产业区,这也是由产业聚集的竞争优势所决定的。

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

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共享基础设施和劳动力市场、降低交易成本、促进知识溢出等是产业空间聚集的主要动因。

由于产业聚集能够显著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当今世界产业的发展以聚集的形式存在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附加价值、高投入、高风险和技术产品变化迅速、产品生命周期短、竞争全球化等特点,使得高新技术产业更具有内在空间聚集的要求、特征、动力和效应,只不过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聚集的动力机制与传统产业有所不同。

传统产业的企业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聚主要是为了追求规模市场和基础设施的共享以降低成本,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分布则更多的是迫于创新和竞争压力的需要,多个企业在地域上聚集可以通过建立横向或纵向联系实现知识和信息的共享交流,促进区内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增加,形成突出的创新优势,这种创新优势主要来源于知识的溢出效应、创新资源(包括人才、资金、技术等)的可得性、“追赶效应”和“拉拔效应”、对新进入企业和衍生企业的吸聚作用以及由特定的创新文化体现出的植根性。

持续的创新优势加上成本优势就确立了高新技术产业聚集不可模仿的地方化能力,这种能力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强化聚集区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

由于高科技园区能够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条件,在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具有内在聚集的动力作用下,就会使高新技术企业和相关机构源源不断地汇集到高科技园区,必然形成新的产业区。

(二)高科技园区是新的创新区对于高科技园区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产业区已经被人们所认识,而对于高科技园区是新的创新区还不被人们深刻认识。

高科技园区既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新产业区,又是具有很强创新能力的新的创新区,这是由创新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创新具有空间聚集的特征所决定的。

我们知道,按照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生产要素密集程度的不同,产业可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资源密集型产业和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不同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是有所不同的。

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使用比较多,劳动力是推动其发展的主要力量,劳动力成本的高低就成为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例如我国的纺织业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其根本原因在于纺织业使用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而我国劳动力比较成本低。

资金密集型产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大,例如石油化工产业等,资金的丰厚程度和资金成本是驱动该类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依赖于当地的自然优势资源发展起来的产业,因此,资源供给的丰裕度和持续性就成为驱动该类产业发展和获取竞争力的核心来源。

知识密集型产业则不同,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少,其发展主要依靠知识、技术和人才而产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就成为驱动该类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和竞争力的核心来源,而高新技术产业是典型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当然创新就成为第一驱动要素。

另一方面,由于缄默知识的存在以及面对面交流的必要性,创新比生产具有更高的空间集聚程度,并且创新空间上的这种聚集性一旦形成,就会在自我强化机制、知识报酬递增机制、知识溢出机制的作用下不断强化,具有比较强大的凝固性而不易发生位移,因而以聚集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园区,必然也应该成为创新园区。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要素的聚集,也必然应该带动创新要素的聚集,从而形成互动的创新网络。

但是,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样一种现象:随着全球高新技术产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产业链条的不断片断化,当今许多高科技园区以承接跨国公司产业价值链条转移中的加工组装环节而仍然存在,单一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园区同样能够生存,对此现象应如何看待呢?我们认为,这种以单一的高新技术产品组装加工为主的高科技园区在本质上是缺乏持续性的竞争力的,一旦跨国公司的战略布局发生变化或者本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发生转变,这些园区就会很快走向衰落。

只有把新的产业区和新的创新区统一起来,才能使高科技园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很强的区域粘性。

从高科技园区的功能来看,就是通过集聚创新资源、搭建创新平台、形成创新文化、创造创新环境等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因此,创新落实在区域空间上以高科技园区而存在是一种重要形式,而其他地理空间很难具备形成创新集群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