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01心理学概论
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01心理学概论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与群体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在当代高等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校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具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以更好地理解、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对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01——心理学概论进行探讨。
首先,心理学概论是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的第一部分,旨在帮助教师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心理学是一门涵盖广泛的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包括人的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对于高校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根据心理学的原理来指导他们的学习过程。
其次,心理学概论还包括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来验证和探索心理学的理论。
高校教师需要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以便能够进行科学的教学实践。
同时,了解实验设计的原则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将帮助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实验,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此外,心理学概论还涉及到了一些基本的心理学理论和学派。
学习这些理论和学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并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例如,行为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响应的机制来实现的,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而认知心理学则关注人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另外,心理学概论还介绍了一些心理健康和心理障碍的基本知识。
高校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了解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可以使教师更早地发现和帮助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总之,高校教师资格证高等教育心理学专题01——心理学概论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理论和学派,教师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同时,了解心理障碍和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关心和支持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梳理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对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动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高等教育心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梳理。
一、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大学生处于青年中期,在心理上有着独特的特点。
认知方面,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具有更强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能够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不再满足于表面的、直观的认识。
情感方面,情感丰富而强烈,但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开始对自我和他人的情感有更深刻的体验,同时也面临着情感管理和调控的挑战。
自我意识方面,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于成熟。
他们更加关注自我形象、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努力探索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未来方向。
二、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通过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个体能够对条件刺激产生类似无条件刺激的反应。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则关注行为的结果对行为的塑造作用,强化是增加行为发生概率的重要手段。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地在头脑中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强调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提倡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则指出,有意义学习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主动建构知识。
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解释和建构的。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情感、需要和个人价值。
罗杰斯的自由学习理论主张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应成为学习的促进者。
三、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内部动机是由个体内在的兴趣、好奇心等因素驱动的学习动机。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部奖励、惩罚等因素激发的学习动机。
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包括学生的需要、兴趣、价值观,以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
高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高校心理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我的工作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我计划组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应对压力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我还将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2. 学生心理咨询服务:我将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我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韧性,增强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3. 学生心理档案管理:我将做好学生心理档案的管理工作,记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咨询情况及解决方案,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参考和支持。
4. 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我将设计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课程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常识、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压力应对等方面的内容。
5. 心理健康活动组织:我将组织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如心理健康周、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咨询日等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营造关注心理健康的氛围。
6. 个人学习与提升:我将不断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完善心理教育工作。
同时,我还将
参加心理咨询培训,提升自己的心理咨询能力和水平。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我将全力以赴地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工作,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尽一份心力。
大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表
大学教师心理健康调查表
调查目的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
调查内容
请您根据您个人的情况,回答以下问题:
1. 您感到工作压力大吗?如果是,请简要说明原因。
2. 您是否感到经常疲倦和精疲力尽?请简要描述您的体验。
3. 您是否有困扰您心情的问题,如焦虑、抑郁等?请简要描述。
4. 您是否常常感到无法集中注意力或缺乏动力?请简要说明原因。
5. 您是否经常遇到与同事或学生的冲突?请简要描述您的经历。
6. 您是否有足够的支持和资源来应对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
7. 您是否参加过任何关于心理健康的培训或活动?如果是,请
简要说明您的体验。
8. 您是否有任何其他需要表达或分享的心理健康相关问题?
回答方式
请您在每个问题后面填写相应的答案,并尽量以简短明了的方式回答。
我们将保护您的隐私并对所有的信息进行保密处理。
请在下面的表格中填写:
请在以上问题中提供您的真实回答,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您的心理健康状况。
谢谢您的参与!
注意事项
请在填写调查表时保持诚实、准确。
您的回答将仅用于统计分析和提供支持服务,并且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如果您有任何进一步的问题或需要获得帮助,请及时联系我们。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习题及参考答案1一、选择题1. 在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心理的基本活动是指()。
A. 感觉、知觉、觉醒B. 语言、思维、意志C. 认知、情绪、行为D. 学习、记忆、思考2. 知觉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对()的过程。
A. 外界刺激B. 内部感受C. 意象的体验D. 内部思维3. 个体内部对外部刺激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的心理过程是()。
A. 感知B. 认知C. 情绪D. 回忆4. 以下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记忆是一种全脑过程,不受其他心理活动的影响B. 记忆过程不可逆,一旦遗忘即永久消失C. 记忆是个体通过感知获取的外界信息D. 记忆是个体通过经验积累形成的能力5. 情绪包括()。
A. 感知、思维、行为B. 知觉、记忆、注意C. 感觉、内省、挫折D. 情感、意识、心理成分参考答案:1. C2. A3. B4. D5. C二、问答题1. 请简要解释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概念。
答:认知是指个体对所接受到的外界刺激进行感知、加工、组织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知、知觉、思维、学习等多个心理活动,是个体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过程。
通过认知过程,个体能够选择、预测和解决问题,对世界进行理解和改变。
2. 请简要说明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答:情绪与情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表达和体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情绪是指个体对特定刺激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包括生气、快乐、悲伤等,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情绪通常是较短暂的,且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而情感是对某一对象、事物或事件所形成的稳定的态度和评价,如喜欢、厌恶、关心等。
情感相对较为稳定,往往是个体在长期经历和体验中形成的。
3. 请简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记忆”的类型。
答:高等教育心理学中,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和理性记忆。
感性记忆是指个体通过感知和认知获取的外界刺激的印象和信息保持在脑中的过程。
高校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课程大纲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又称心理现象,心理。
2、个性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想象。
(包括心理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3、心理动机: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
4、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需要是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反应。
5、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入认识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6、心理过程: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7、记忆:人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储存。
8、思维:人间接的、概括的认识事物,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9、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没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持续时间可能是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10、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个性。
11、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12、气质:是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13、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4、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的关系/答、1、心理动力与心理过程是相互作用的2、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3、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是密切联系的。
15、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里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6、意识:是指个体所清晰察觉的心理活动。
17、无意识:是指人们在正常的情况下察觉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8、个体心理:19、群体心理:是在群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群体内个性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合。
20、行为:是内部的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里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21、心理学产生的背景:答、1、唯理论:xx的哲学家和科学家xx(最早用反射概念来解释动物的行为和人的某些无意识的简单行动)。
高校心理教师配备标准
高校心理教师配备标准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高校心理教师的配备标准为:
1. 建立心理教育师资队伍,每个高校普遍配备心理教师,根据学生人数和学校情况,规定心理教师数量。
2. 根据学校规模和情况,建立正式或兼职心理教师团队,在教育科研机构、教学单位、辅导中心等进行配备,并担任与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3. 高校心理教师应当拥有专业心理学领域的学位或证书,具备相关实践经验和技能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
4. 每个高校的心理教师都应当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和指导,定期参加专项学习和培训,提高研究、与学生沟通和管理的能力。
5. 各高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心理教育活动,经营心理健康团队,让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得到有效支持和配合。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学
日常减压法
尽情倾诉 分解法 想哭就哭 看喜剧片或恐怖片 闻香油或香水 听音乐 看优美或幽默的图片
吃零食 穿休闲服 整理房间 种花草或养小动物 家庭聚会 旅行 运动
烦恼产生的一些规律
任何一个愿望的满足带给人的快乐和满足感是比 较短暂的。 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不可能有真正的最大的 愿望。 任何一个愿望在满足之后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 任何愿望当真的实现时,其意义和价值仿佛不如 当初判断的那样大。 不恰当的比较,“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是产生烦 恼的直接原因。 烦恼根源于不合理的认知。
注重
中学生
注重
大学生
注重
品德高尚的专家、 学者
教师威信建立的策略
给学生良好的第一印象 真心地爱每一个学生 一定要把课讲好 善于控制情绪 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 时刻注意检点自己 在道德上没有被指责之处 说话算数 有学识、负责任、有原则
经典实验
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一所 小学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在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 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 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 罗森塔尔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 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 成绩。 动物身上也存在 想一想:期望效应产生的原因?
角色间冲突 模范公民Vs普通人 模范公民Vs教师实际地位平庸(天地君亲 师;娼之下,丐之上;臭老九;官本位) 知识传授者Vs知识建设者 教师角色Vs家庭角色
Q:与中小学教师的差别主要在哪里?
高教心理学完整版习题答案
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述名解1.高等教育心理学(P14):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P3):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
3.心理过程(P2):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它们经常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中。
辨析题1.高等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高校教师如何教的一门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是研究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P14) 不全面:名解1,包括学与教两方面。
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没有多大现实意义。
(P20)×简答44.高校里有些老教师以前从没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课同样上得很好,有的还当了教授,可见学不学这门课没多大关系。
(P20) 不正确。
有些老教师确实从未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他们经过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终于成长为优秀教师。
而如果学了这门课,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5.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
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20)×见46.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
你对此论有何看法?(P15)×见4简答题1.简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及其对象。
(P12)特征:高等教育心理学①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②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③研究的对象是大学生;④要为实现高校的社会职能和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对象: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2.试述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及高等学校教师第一节教师的社会角色一、角色及教师角色(一)角色角色,亦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与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
每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角色期望。
符合角色期望的个体行为会受到社会的认可及赞许。
每个社会成员必须了解社会的角色期望,当一个人认识到自己在某一条件下所担负的社会角色与社会对他相应的角色期望时,便产生了角色意识。
角色意识会调控个人的行为,使之表现出符合某社会角色的行为。
良好的角色意识是角色行为有效的前提。
(二)教师角色教师做为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与开展中起着桥梁与纽带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我国古代较早对教师角色行为、义务及权利比拟准确的概括。
随着人类文明的开展以及社会的要求,教师这一角色又有了新的变化,确切地说是赋予了更新更多的内容与意义,从而使教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及影响。
所谓"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与训练的,在中学校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开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展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如下多重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生发动者、组织者与评定者这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
教师的特殊功能是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促进他们的智力开展。
教师的这一角色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的规律与学生身心开展的特点,组织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使他们结实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开展多方面的能力。
2.父母长者、朋友与管理员教师在课堂上、学习上是教师,在生活上是长者与父母。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背诵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一门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一般可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活动三个方面。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人与人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性格、气质、能力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称作个性心理特征。
心理学主要流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著名的代表人物是铁钦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华生,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认知心理学(皮亚杰);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进化心理学(达尔文)。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被誉为“心理学之父”。
这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4、1913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行为主义着严重的心理学》的论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他以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路线可以用“刺激——反应”公式(S---R)来表示。
5、精神分析学说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
精神分析学派非常注重人的异常行为的分析和动机、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他还提出了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模型。
6、1967年奈塞尔《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是现代认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其研究方法是计算机模拟。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试验心理学家普莱尔出版了《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科学发展心理学的诞生。
1908年房宗岳翻译的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廖世承于1924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自编的教育心理学教材。
7、(P11)心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对心理和行为做出科学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注意:实例解释)8、教育过程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组成:确定教育目标、分析教学任务、选择教学方法、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教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1、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对象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领域(7个):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基础、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与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
1、高等教育性理学的学科基础包括高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基本看法,即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方法与意义,以及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即认知、人格与社会性的发展。
2、高等学校的教学心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种种心理现象,具体包括(7个)学习心理的一般理论、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大学生的学习攻击、大学生的学习迁移、大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学习、大学生的学习风格、大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3、高等学校的德育心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及其特点和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等问题。
4、高等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高等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5、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主要内容之一。
高等学校要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克服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偏差,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个性特点的工作岗位并适应职业生活。
6、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也是高等教师必须了解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因为高等教育是高校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活动,在了解了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我们也必须要了解高等学校的教师心理。
7、高等学校教师的教学心理也是高等教育心理学不可或缺的内容。
联结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纽带就是教学,有效地教学绝对不仅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的传递,它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有效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2个)1、探索、构建本学科的理论任务;2、用理论指导教育教学,以提高教育效率、学生素质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教育实践任务。
高等教育心理学第二章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高校教师需承担起科学研究的职责,开展创新性研 究,推动学术进步和知识创新。
社会服务
高校教师应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利用自身专业知识 和技能为社会提供咨询和指导,推动社会发展和进 步。
高校教师的角色转变
从传统教育者向现代导师转变
01
高校教师应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导师,关注学生
的个性发展、价值观形成和心理健康等方面。
高校教师的科研方法
文献综述法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梳理和分析 ,寻找研究的空白和不足。
实证研究法
通过实验、调查、观察等方法 收集数据,对理论进行验证或 发展。
案例研究法
对个别典型对象进行深入探究 ,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跨文化研究法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现象, 以揭示普遍性和特殊性。
高校教师的科研成果评价与转化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高校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通过实验、实践、社会调查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 际情境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应用水平。
考核与评价方式多样化
高校教师应采用多种考核和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发展,包括考试、作品评定、口 头表达、自我评价等。
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
01
学生评价
高校教师的教学评价应以学生的反馈为主要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座谈
会等方式收集学生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和改进建议。
02
同行评价
同行评价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之一,同行教师通过听课、评
课等方式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03
学校评价
学校评价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学校管理部门通过教
高校教师具备开放性和包容性,能够接纳不同观 点和文化。
关于我校教师心理调研报告
关于我校教师心理调研报告前言本文为我校教师心理调研报告,旨在了解教师们的心理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改善教师们的工作环境和情绪状态,提高教学质量。
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全面了解我校教师的心理状况,我们开展了一项针对全体教师的心理调研。
在调研中,我们采用了匿名问卷的方式,共发放了100份问卷,得到了82份有效回收。
问卷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的工作压力,与同事和学生的关系,个人情绪状态以及工作满意度等。
调研结果经过对问卷回收的数据分析与统计,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主要结果:1. 教师工作压力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承受的工作压力较大。
他们普遍反映,教学任务繁重,备课压力大,加班加点成为常态。
此外,学生要求的提高和家长的期望也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
2. 与同事和学生的关系较好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较好,能够互相合作、帮助。
同时,教师们对学生的评价也较高,认为学生们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学习态度。
3. 个人情绪状态亦有不足尽管与同事和学生的关系较好,但仍有一部分教师表示自己的个人情绪状态不佳。
该部分教师认为自己经常感到疲惫和焦虑,难以释放工作压力。
4. 教师工作满意度有待提高在工作满意度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教师们的整体满意度较低。
原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大、工作待遇不公等。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导致了工作动力的下降。
解决方案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几项解决方案,以改善教师们的心理状况和工作环境:1. 关注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平衡学校管理部门应设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确保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备课和休息。
校方可以调整作息时间和教学负荷,避免教师过度劳累。
2. 支持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学校应鼓励教师间的合作和交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可以设立教师互助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帮助和资源共享。
3. 改善教师的工作待遇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关怀和激励力度,提高教师的工作待遇和福利,让教师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公正的回报。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笔记
《高等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解读学科:高等教育心理学概论一、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8)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二、高校教师的心理?(P10)1.高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心理高校教师的教育心理主要阐明高等教育过程(德育过程)的基本心理规律。
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1)如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2)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3)如何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4)如何协调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和社团.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主要包括:(1)如何根据大学生认知规律来组织教学,呈现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3)如何培养大学生高水平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2.高校教师的角色心理和心理品质3.高校教师的成长过程三、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任务?(P14)(一)描述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现象(二)揭示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规律(三)预测高校教师和学生的行为(四)为高等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四、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P15)(一)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二)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效率(三)有助于高等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改革(四)有助于提高高等学校德育的水平(五)有助于高校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做好领导工作五、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18)(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 (三)联系性原则 (四)教育性原则(五)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六、什么叫测验法?有哪些分类?(P21)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定人的心理和行为,叫测验法.按测验内容可以分为能力测验、人格测验、态度测验和成就测验;按测验形式可以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心理测验采用的题目叫测验量表,它由一些要求回答的问题构成。
第二章认识自我:高等学校教师心理一、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怎么成为一名称职的教师?(P26)(1)热心、幽默、关心学生、勤奋努力的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课堂过程
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规则明确,
执行 吸引学生注意力:一套完善的方法 教材的呈现:回顾先前知识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学习的手段 家庭作业的检查:常规程序 教学策略的运用:丰富,灵活运用 返回
㈡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
㈢教学监控能力的作用
他控→自控
不自觉→自觉
敏感性逐渐增强
迁移性逐渐提高
㈣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趋势
自我认知指导 角色改变 归因训练 教学策略提高 教学反馈 现场指导
㈤教学监控能力的训练技术
(一)教育机智的含义
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对意外情况和偶 发事件)能够及时做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 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行动研究
2.行动研究的特点 实践性 合作性 动态性 特殊性
3.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
设计研究方案
观察记录效果
实施
教育行动研究的 基本过程 Kimmis,S
计划
考察
反思
分析、评估效果
反思就是冥思苦想; ——反思与行动相联系 反思就是自己独自思考; ——反思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 反思即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不必再学 习理论了; 反思只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反思实质是对教师全部生活方式的审视。
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三)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
(一)教师胜任力的含义
五、教师的胜任力
胜任力是由胜任特征所构成。 ——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 机 知识、技能是基准性胜任力特征 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是鉴别性 胜任力特征 教师胜任力特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或能力、 专业态度或价值观 专业技能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专业问题的能 力,是教师胜任力的核心,由知觉或信息收集技 (二 )教师胜任力的结构 能、决策技能、执行或实施技能,分为相互作用 技能和前教学技能
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因素: 环境方面 ——工作发展的条件、学校的客观条件对一般教育 效能感具有明显影响; ——工作发展的条件、学校风气、师生关系对教师 的个人教学效能感具有明显的影响。 个人方面 ——价值、自我概念
(四)教学效能感的提高
教学效能感的提高:
㈠什么是教学反思
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 的决策、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 分析的过程。 ——对活动的反思 ——活动中的反思 ——为活动反思
败。 常见的角色失调: 角色冲突 角色不清 角色中断 角色失败
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失
角色冲突→角色紧张→角色协调 古德(N.Good)认为,个体应该首先从许 多角色中挣脱出来,并把时间和精力用到其余 角色中,至于是什么角色依赖于: 该角色对个体的意义; 不扮演某些角色可能引起的积极或消极制裁; 周围的人对拒绝某些角色的反应。 Back
专业的条件
知识传播者与学习发动者、组织者、评定者 父母形象、朋友、管理员 青少年团体工作者、公共关系人员、心理辅导 人员等社会活动家 榜样、模范公民 学生灵魂塑造者 教育科学研究者 (中小学教师而言)
㈢教师角色的分类
教学者
科学研究者 社会服务者
高校教师的角色
角色冲突→取舍: 兼顾型 研究型 教育型 游离型
研究者 叶澜 艾伦 林瑞钦 教 师 专 业 素 质 结 构 专业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学科知识、行为技能、人格技能 所教学科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专业 精神
饶见维
姚志章
通用知能、学科知能、教育专业知能、教 育专业精神
认知系统、情意系统、操作系统
唐松林
认知结构、专业精神、教育能力
(三)教师胜任力的测评
教师成长的历程
专家教师与新手教师的差异 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三节 教师成长与发展
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 注的焦点问题: 关注生存阶段:工作适应性 关注情境阶段:学生的学业成绩 关注学生阶段:学生发展
一、教师成长的历程
新手教师、成熟教师、专家教师 专家教师 (一)课前计划: 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预见性 (二)课堂过程 (三)课后评价: 学生对新教材的理解情况、课堂中值得注意的活 动、对完成目标有影响的活动。 ——新手教师:自己 ——专家教师:学生
教师 自我 效能 感
教师 目标设定 工作动机 努力程度 工作情绪
教 育 行 为
学生 行为改变 学习能力 学业成就 个性品质
自我 效能 感
3.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机制
一般教育效能感随着教学时间的增
加,有降低的趋势; 个人教学效能感则随教龄的增加, 表现出一种上升的倾向。
(三)教学效能感的变化
教师心理概述 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成长与发展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第一节 教师心理概述
㈠角色的概述
“角色”一词源于戏剧,最早指演员扮演的剧中 人物,20世纪20、30年代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米 德(G.Mead)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 角色: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 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4.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 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一般教育效能感 ——个人教学效能感
⒈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 一步学习 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㈡教学效能感的影响和作用
⒉教学效能感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 响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成 就具有显著的正相关。
教师专业素质概述 教学效能感 教学反思 教学监控能力 教育机智 教师胜任力
第二节 教师专业素质
㈠什么是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 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 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心理品质 的总和。
教师专业素质概述
(二)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不同观点
㈣教学反思的方法与训练
1、什么是行动研究
凯米斯(S.Kemmis):行动研究是“由社会 情景(包括教育情景)的参与者,为提高所从事 的社会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 动及其依赖的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 詹姆斯· 麦克南(J.Mckernan):“……行动研 究是在一个设立的困难区域内的反思过程”。 埃巴特(Ebbutt.D):“教育行动研究是一种 系统的研究,这种研究试图改变和改进群体参与 者的教育实践,其途径是通过他们自己的实践活 动,和对这些行动效果的自我反思”。
本体性知识
四是教师需要掌握每一门学科所提供的独特的认 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以及思维的工具与方 法,熟悉学科内科学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成功原 因,在他们身上展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格力量,这 对于学生的信心和创造意识具有重要的、远远超 过学科知识所能提供的价值。 返回
本体性知识
教师实践性知识与其他知识不同: 行动的知识,不是理论知识; 经验性知识,不是普遍的原理和规律; 个体性知识(带有个体的价值、情感、审美的特 征),不是纯客观的知识; 情境化知识; 来自于实践。 返回
(五)对“教学反思”的误解
㈠什么是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 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 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 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自我指向型、任务指向型 一般型、特殊型
三、教学监控能力
计划性与准备性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教材呈现的水平与意识 沟通性 对学生进步的敏感性 对教学效果的反省与评价 职业发展性
㈢教师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
1.教师的期望效应 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效应 2.教师期望效应产生的过程与影响 (1)过程 教师期望→教师行为→学生接受期待→学习动机→ 表现相应行为→学习成绩 (2)影响: 自信心 师生关系
㈣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言教
身教
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 应该感受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 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都 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孩子们 的几十双眼睛盯着他,须知天地之 间再没有什么东西能比孩子们的眼 睛更加精细、更加敏锐…… ——加里 ㈤教师举止言行对学生的影响 宁
观察的敏锐性、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意志的 果断性有机结合的表现 优良心理品质和高超教育技能的概括 迅速了解学生和机敏影响学生的教育艺术
四、教育机智
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
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二)教育机智的影响因素
因势利导 随机应变 对症下药
一、教师角色
1.社会角色的分类
分类标准 种 类
获得方式 行为规范化
功能 承担者心理状态
先赋角色、成就角色 规定性角色、开放性角色
功利性角色、表现性角色 自觉角色、不自觉角色
2.角色扮演(role playing)
角色实践
角色领悟
角色期 待
社会角色
3、角色失调(role dissonance)
㈠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专制型 ——强制专制型 ——仁慈专制型 民主型 放任型
二、教师角色的影响与作用
讲演式教学、讨论式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
㈡教师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英国在其白皮书《教学质量》中,把
“适宜的个性品质”列于鉴别合格教 师的三条标准之首。 成功教师突出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 ——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
本体性知识
二是教师要基本了解与所教学科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