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与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状况分析与思考
青海大学冯莉
内容提要: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影响教师自身健康和对生活的愉悦度、成功感,而且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心理健康,影响到教学、人事制度的改革以及学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当前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很乐观,主要存在焦虑、强迫症状、人际交往障碍等症状,这严重地降低了高校教师的工作效率,是当前教育界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原因思考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一职业的性质及其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心理健康的人格特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师自身健康生活的需要,更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受教育者的心灵是任何东西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

”在教育中,教师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

目前高教系统正在进行全面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引起的震荡也是为今所见。

改革给高校教师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压力,一些教师由此产生了种种困扰,甚至是障碍性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高校教师的身心健康和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直面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这些问题的由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健康水平刻不容缓。

一、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基本情况
1、职业环境的特殊
高校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共性,但与其他群体的知识分子相比,个体综合素质比较高,他们的教育对象层次较高,思维更活跃,教师所要求的个人素质往往有着比一般人更高的标准,其内心活动往往更为复杂和丰富,特别是教学第一线的教学人员,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80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因此,面临着要做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双重压力。

2、来自社会、工作和家庭方面的重重压力
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正以惊人的速度迈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中强烈的反差带给国人以巨大的压力体验。

高校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使高校教师始终处于社会发展、变化所产生的压力与挑战之中,目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价值多元化致使人们的价值观念转向了市场。

高校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的制造者和传承者,必须主动适应这种文化转型,不断学习和思考才能和学生的需要相匹配,因此他们在社会的大变迁中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责任。

高校教师的工作主要是教学与科研。

在许多高校,明确要求教师不但要完成一定的教学课时,还必须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

科研工作量的衡量主要是发表科研论文、申报科研课题。

而科研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脑力劳动,这样,使得教师长期处于工作负荷较大的心理压力状态。

另外,在家庭生活中,既要考虑赡养自己年迈的父母,又要考虑自己子女的升学就业问题。

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需要他们承受,若长期处理不当,势必造成心理问题。

3、严重的心理疲劳造成亚健康状态
心理疲劳是身心疾病的警告信号,如果不及时进行调节,疲劳感就会进一步加重造成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是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医学上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

它的特征是患者体虚困乏、易疲劳、失眠、休息质量不高、注意力不易集中、适应能力减退、精神状态欠佳甚至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等。

高校教师在工作中所耗费的体力和脑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这种工作性质也决定了高校教师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症状。

如果得不到及时缓解,还会产生身心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糖尿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神经性皮炎等。

4、无形的竞争导致人际关系失调
高校中的竞争日趋激烈,教师疲于应付。

首先是职称的竞争与压力。

高校中职称被看作是衡量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高低的标准,但每年能评上高级职称的毕竟是少数。

不少教师还不能很好的处理职称评定受挫带来的挫败与失落情绪,很容易危及心理健康。

其次是学历水平的压力。

随着社会对高校的人才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进而也提高了教师的学历要求。

有调查表明:在高校职称评聘过程中存在的重学历、资历及人际关系的倾向,往往是造成教师情绪紧张、人际关系不协调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岗位竞争的压力。

目前许多高校都在逐步实施或已经实施学分制,学生自由选课的机会大大增加,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成为学生选课的主要标准。

这一教改举措,必然会促使教师在教学和科研上狠下功夫,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但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四是教师不仅要面对特定的学生,也要与同事、上级以及其他人联系,这就涉及到教师人际关系多元性。

教师同样不可能将自己置身度外,往往需要准备多种不同的心理面具来与不同的群体或个人打交道。

而这些面具中有一些是教师本人并不欣赏的,只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得已而为之。

因此复杂的人际关系问题也是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5、年轻教师工作适应性困难
许多年轻教师在校学习时学习成绩优秀,但毕业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时,面临新的工作环境,常常因为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而面临较大心理压力。

有的教师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青年教师刚踏上工作岗位,往往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理想,一旦工作遇到诸多难题,就会出现心理障碍。

如果年轻教师遇到爱情挫折、家庭矛盾就会更加紧张,势必造成教师情绪焦虑,影响心理健康。

二、化解教师心理压力的对策研究
1、发动社会关注教师健康问题
教师职业是专门化的职业,社会对教师的认可和关注程度影响教师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国家和社会的支持是教师心理健康得以实现的有利保障。

首先,国家要加强对教师职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切实提高教师待遇。

其次,社会舆论应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缓解教师心理压力,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高。

再次,整合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力量对教育的支持,多方位、立体化地支持教育发展。

2、高校要帮助教师化解心理压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作为高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理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帮助他们认清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提倡奉献敬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注重改造
自己的主观世界,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回报社会与人民,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

尊重教师的合理需要,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高一级需要是在低一级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必须注重基本需要的满足。

高校管理者应了解并尽量满足教师的合理需要,注重人性化管理。

应为教师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解除其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及科研的机会和条件,满足教师自我提高的需要和创造的欲望;建立多方面的正确合理的激励机制,给教师提供各种体验成功的机会,使教师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体现,感受到被尊重、被关心,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从而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发展。

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学校中不良的人际关系,常常是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如果能够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教师之间的交往,形成良好的团体心理氛围,使教师之间形成通畅的沟通渠道,彼此交流信息、增进情感,有利于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保持。

3、教师自己要正确对待心理压力
正确认识自己,保持心态平衡。

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自我评价。

情绪是伴随着人的自我评价与需求满足状态而变化的。

所以,人要学会随时正确评价自己,要正确估量自己,对事情的期望值不能过分高于现实值。

其次,对待心理问题要理智思考。

面对压力,应做出理智性反应,采取有控制的、不失常态的、以化解压力为目标的积极性行为,尽量避免产生攻击、冷落、固执、自卑等不良的非理智性反应。

增强心理保健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现代社会人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这并不奇怪。

教师要有心理保健的意识,要认识到心理健康要靠自己维护,一切外部的帮助都是间接的,心理医生能做的也只是“助人”。

因此,教师应善待自己、帮助自己,要掌握自我心理调适方法以维护心理健康。

学会适应,有所为有所不为。

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给教育带来新的动力,也会给教师带来新的压力,同时也对广大教师提出更高的身、心素质要求。

教师要面对选择、学会生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坚忍不拔;要学会在竞争中不断充实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

教师在学会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同时,要懂得学会放弃,因为放弃有时也是一种美。

古人说过:“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做出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

人生有太多让自己心动的东西想去追逐,但实际上不可能全部拥有它,如果不能正视现实,就必然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像先进、模范、优秀、职称、提拔等,能有则有,没有也不要气馁,只要自己真正付出了没有获得成功也是值得欣慰的。

如果有良好的心态面对这些问题,就会减少许多不必要的烦恼,心境就会开阔和平静。

综上所述,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教师,只有具备较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师才能实施高效的教育,这是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为了使教师真正成为有效的教育者,我们有必要把“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引入教师素质和条件的研究领域,在教师的选择、培养过程中考虑并采取措施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使我国的教育达到高质、高效,使教育的产品——学生的心理健康达到较高的水平。

高校教师在改革开放时代面临种种心理压力,只有通过社会、学校和教师本人多方协作,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化解教师的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刘学兰.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与心理调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1).
[2]吴兴红.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刍议[J].学术探索,2002,(5):106-109.
[3]张彩霞.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与维护[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3).
[4]陈丽荣.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1):60.
[5]张晓泳,胡吉省.高校教师心理问题分析及心理健康维护[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5,(6):118.
[6]张震.高校教师心理压力产生的因素及其调适[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2):104.
作者简介:
冯莉,青海大学地质工程系,讲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