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及其关键技术

合集下载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1:25万公众版
0-3级
切片
4-13 级
14-21 级
无尺度、瓦片数据
环保 水利
工商
房产
规划
政务电子地图
税务
保密处 理插件 (动态)
部门 专题 数据
……
公安
优先使用通过测评软件,注重售后服务质量
验收、平台开通与成果归档
试点项目:国家测绘局组织验收 国家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 三方共同开通
推广项目: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验收 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共同开通
成果分别向国家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归档
五、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进展与目标
全国进展:自下而上,稳步推进!(市、省、国家)
试点城市
53个 7个
市县级
推广计划
130个
2006
2007、2008、2009
2010
2015
整体架构:一纵三级 两横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
一、 概念 - 是什么? 二、 建设的必要性 - 为什么要建? 三、 建设的内容 - 建什么? 四、 组织实施 - 怎么建? 五、 进展与目标 - 有什么要求? 六、 体会
一、什么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利用“数字地球”的概念、理论与方法,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SS)、遥感 系统(RS)为手段,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的城市信息系 统,旨在通过巨量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实 现分享,并能以三维虚拟现实的形式为政府决策和百姓生 活、工作、出行和娱乐等提供所要即所得的服务
重复采集和 处理!!
需要专业人 员、设备、
软件!!
部门核心业务和空间数据分布在不同系统中 缺乏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关联,孤岛现象严重 不能有效流动和复用,规模效益不高 不能适应快速共享交换和集成管理的要求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方案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框架方案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
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技术,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制定访问控制策略
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制定细粒度的访问控制策略,实现对数据和 应用的精准控制。
加强权限管理
建立权限管理制度,规范权限申请和审批流程,防止权限滥用和泄 露。
应急响应和灾难恢复能力提升
建立应急响应机制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确保在 发生安全事件时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置。
加强灾难恢复能力建设
建立灾难恢复体系,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定期进行灾难恢 复演练,确保在发生自然灾害等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恢复 业务运行。
实现数据备份和恢复
采用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避免数据丢失和损坏对业务造成影响。
06
运营管理与维护机制
运营团队组建和培训计划
组建专业、高效的运营团队
THANKS
数字城市建设有助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 级,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增强城市经济 发展新动能。
数字城市建设将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高 效、智能的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和幸福感。
政策法规背景分析
01
国家政策支持
02
地方政府积极响应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数字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为数字城 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选拔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人员,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
针对团队成员的技能水平和业务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实施定期的技能提升和知识更新培训
确保团队成员的技能和知识能够跟上数字城市发展的步伐。
持续改进和优化策略制定
1 2
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
及时收集用户和相关方的反馈意见,作为改进和 优化的重要依据。

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数字城市内容之智能化
• 电子商务 • 电子金融 • 网上教育 • 网上医疗 • 电子政务等
数字城市内容之可视化
• 城市景观与3D-GIS • 城市发展历史演进过程 • 城市灾害与突发事故等 • 社会经济发展的动态模拟 • 其他
数字城市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市现代化发展 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数字城市就是城市信息化,它牵涉 到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方方面面,不仅包括各种信 息化基础设施(包括网络、数据库、信息系统、 政策法规与保障体系等)的建设,还将涉及信息 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关系和文化伦理观念 的变化与调整。
数字城市的哲学定义
➢ 空间信息是指与空间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及 对应的人文、社会经济信息。
➢ 城市信息系统体系则是指各相互联系的大量 的城市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体。
数字城市的技术定义
➢ 数字城市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 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 用3S技术(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 理信息系统GIS)、遥测、仿真—虚拟现实技 术等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 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技术手段将城市现 实生活中存在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数字化虚拟 再现。
数字城市的概念—总结
➢ 是信息化的城市,则真实城市(物质城市及 其社会经济政治特征综合体)的虚拟对照体;
➢ 数字城市的核心是真实城市及其时空变化在 三维空间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 数字城市是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延伸和发展, 技术基础是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内容包括 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城市网络化、城市智能化 和可视化等方面;
Digital City services are accessible through wireless mobile devices and are enabled by services oriented enterprise architecture including Web services, the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 and mobilized software applications.

智慧韧性城市建设框架体系及路径研究

智慧韧性城市建设框架体系及路径研究

智慧韧性城市建设框架体系及路径研究智慧韧性城市建设框架体系及路径研究一、引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自然灾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慧韧性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智慧韧性城市是指通过数字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优化城市发展路径,以应对各种冲击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的框架体系和路径,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二、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智慧韧性城市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以人为本:城市建设应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保障居民的生活品质和福祉。

2. 综合性和系统性:智慧韧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个方面,如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社会治理等。

3. 合作共享:智慧韧性城市需要各方的合作共享,包括政府、企业、学术界和社会组织等,形成多方合力。

三、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的框架体系智慧韧性城市的建设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智能交通、智能供水、智能能源等,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城市的基础设施运行效率。

2. 应急管理和减灾措施: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灾害和紧急情况,减少损失。

3. 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智慧韧性城市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

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监测能力,推进低碳发展。

4. 居民参与和社区建设:智慧韧性城市建设需要注重居民的参与和社区建设,推动城市居民主动参与城市管理和决策。

四、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的路径选择在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的路径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升城市数字化水平:加强城市信息化建设,推动数字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提高城市治理的智能化水平。

2. 增强城市的韧性能力:通过建立智能化的监测系统和预警机制,提高城市的应急响应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3. 加强交通管理和优化交通流动: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的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与应用

3年第期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每天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工作重点逐步由物质生产转向信息处理,我们逐渐步入了数字时代。

当前,国际上对地理空间数据的定位是“找不出哪一类生产和生活信息与地理空间数据无关”,地理空间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资源,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城市”建设需求日益突出,我国“数字城市”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以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为代表的新一代地理信息应用技术为城市管理、人们生活提供了新的科学手段,初步实现了地理信息与经济社会、自然资源和人文信息的互联互通与整合集成,在交通管理、市政服务、地下管网、公安消防、人口管理、旧城改造、土地管理、应急联动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于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完善资源合理配置,优化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一个城市地理信息数据及其采集、加工、交换、服务所涉及的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资源的总称,是“数字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为“数字城市”提供统一的、权威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将各部门、各行业的分散数据按照统一的标准,实现城市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同时有效地解决目前存在的诸如空间基准不一、时间不一、内容不一等问题,使城市信息化在高起点上健康发展。

二、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内容依据统一的标准和技术建立起来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其基础建设内容可归纳为“一库、一平台、一政策”。

(一)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主要内容就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是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实现其管理、维护与分发功能的软件和支撑环境的总称,主要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和面向服务的产品数据库建设。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地理空间框架的功能与应用范围。

“数字城市”体系结构模型设计

“数字城市”体系结构模型设计

“ 数字城市 ” 系结构模 型 。如图 l 体 所示 ,数 字城市” “ 体 系结构模 型对 “ 数字城市” 进行 了宏 观描述 。基础设施
是“ 数字城 市” 的基 石 , 它为支撑 平 台提供有力 的软硬 件设施保 障。只有建立完善 的基础设施平 台, 支撑平 台 才 能正常的运行 。 为承上启下 的平 台, 作 支撑平台是建 立 在基础设施平 台之上 ,服务 于各种专题应用 的公共 平 台。它向下 充分利 用各种 软硬件基础设施 , 并使用基
和开发工具等软硬件设备所构 成的“ 数字城市 ” 底层 平

口 0
‘. 2 支撑平 台。( ) 1基础数据库及数据仓库 。 数字城 “
市” 离不开各式各 样的数 据 , 这些数据通过基础设 施构 成 了基础数据库。基础数据库 中的数据进一 步地对共
享服务和共享数据系统提供数据方面 的支持 。 于“ 对 数 字城市” 基础数据库 , 除了要着重建设 的人 口基础信息 库、 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 、 自然资源 和空间地理基础信
础数 据库 向上建 立 了共 享服 务系统 和共享数 据系统 。

1 4 8 一
【 专题研讨】
息库 、 济信息 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 以外 , 应具有工 经 还 型计算和预测分 析 、 于知识 的推理 、 基 联机在线 分析和
商 、 务、 行、 险、 税 银 保 公安 、 防 、 动和社 会保 障 、 消 劳 民 政、 住房公积金 、 教育 、 科技 、 文化 、 医疗卫生 、 公共 交通

暑 圈园 网 冈

基础 设施 平 台
“ 数字城市 ” 就是 以各种 软硬件设 施为基 础 , 以各类基 础 数据库 、 共享服 务和共享 数据 为支撑 , 以政府 、 农业 与农 村 、 企业 、 城市管理 和社会公 共资源等社会各领域 信 息化为专题应用 ,并具备完 善的安全保 障体 系和标 准规范 ,最终发挥其 巨大 的社 会综合效益 的城市信 息 系统体系 。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

智慧城市整体框架

Page 20
数字景区
景区已经从开始的内部信息化走向互联网,从单纯的信息管理走向以服务为本的协同一体化服务,做四上(到手上,桌上,车上,路上)全程服务。游客或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通过咨询平台、手机等便可查看信息或咨询、旅游、商务会议,将景区旅游、历史文化教育、学习、工作、咨询等等融合一体,最终形成以公众服务为核心的一体化景区数字中心。
数字政务
数字产业
数字民生
数字政务应用概述
在世界各国经历的数字政务潮流中,“灵活、应变的政府”是电子政府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Page 15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
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是对城市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督和管理的综合管理系统。采用了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应用了多项数字城市技术。再造了城市管理流程,创建城市管理监督和执行分离协作的管理体制。实现了精确精细、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
数字政务
数字产业
数字民生
货源信息发布
获取车辆信息
获取货源信息
发布车辆信息
车辆定位与轨迹
车辆调度
物流系统
无论发货还是接货都通过登录网站就可以轻松搞定待运送的货物和空闲车辆的信息,以货架的形式展现给最终用户,使企业的各类需求得到最及时的帮助。对于有定期发货需求的企业,允许物流公司设定固定的排班送货,减少重复操作;企业不再需要为找物流、找货源、找车辆等琐事烦恼,数字物流系统可提供“Stop-here”的一站式服务。
Page 24
数字医疗
数字医疗解决方案致力于为运营商打造个人健康管理的服务平台,为终端用户和医疗机构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平台的一侧整合现有的医疗资源,提供专业医疗健康服务;另一侧是终端用户,他们可灵活地通过无线或有线的方式接入,实时获得各种医疗服务。运营商充分利用其网络资源和社会影响力,支撑该平台的运营。通过信息化手段,该平台将支撑起丰富多样、跨地域、实时的医疗健康服务,如慢病管理、紧急救助、孕婴保健、区域医疗等等,从而优化医疗资源布局、缓解“看病难、贵”的问题。推动从治疗到预防的医疗模式转变。

数字城市的基本构架体系

数字城市的基本构架体系

基金璃 目:重庆 市教委科学研 究贵助项 目(07 5 0 10 )
维普资讯


计 算机应 用 研究
20 0 2矩
数 字城 市 的基 本 构 架体 系
汪林林 ,王 劲 ,吉刘涛
( 庆邮 电学 院 中韩合作 GS研 究所 ,重庆 40 6 ) 重 I 00 5
摘 要 :提 出 了数 字城 市 的基 本 蛄 构 框 架 。 对敷 字 城 市 建 设 中 的 基 础 设 施 和 应 用 体 系分 别 进 行 了详 知
时 也是 “ 字 地 球 ” 术 系 统 的 集 中 表 现 。 它 是 综 合 运 数 技 用 Gs遥 感 、 测 、 信 、 算 机 、 媒 体 及 虚 拟 仿 真 等 I、 遥 通 计 多 技术对城市 的基 础设施 、 能机制进 行信 息 自动采集 、 功 动态 监 测 管 理 和 辅 助 决 策 服 务 的 技 术 系 统 。 它 具 有 城 市地 理 、 源 、 态 环 境 、 口 、 济 、 会 等 复 杂 系 统 的 资 生 人 经 社 数 字 化 、 络 化 、 拟 仿 真 及 优 化 决 策 支 持 和 可 视 化 表 网 虚 现 等 强 大 功 能 。数 字 城 市 是 “ 字 中 国 ” 数 的组 成 部 分 和 开发 研 制 示 范 工 程 项 目。 数 字 城 市 的 建 设 是 推 进 城 市 建 设 发 展 的全 糯 工具 ; 同时 , 将 全 面 地 重 构 社 会 体 系 . 也 重 新 定 义城 市 社 会 的对 象 . 快 完 成 信 息 化 体 系 下 城 市 加 社 会 各 方 面 和 各 种 对 象 的定 位 . 予 其 信 息 身 份 特 征 , 赋 全 面 影 响 地 区 经济 发 展建 设 的 思 路 、 式 和 手段 。 方 数 字 城 市 的 基 本 结 构框 架 如 图 1 示 。 所

智慧城市需求分析及总体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需求分析及总体解决方案
互联互通系统:基于互联 网、物联网、电信网、广 电网、无线宽带网及通信 传输技术,进行信息/知 识交换和通信。
感知系统:充分运用感知 技术及时感知各类资源的 静/动态属性信息。
三、“智慧城市”的规划
2、“智慧城市”应用体系规划
(4)优先选择的项目 依据如下原则,选择智慧城市应用体系中的规划项目:
1)优先选择夯实基础、整合集约的项目; 2)优先选择符合城市“十三五”发展战略要求的项目; 3)优先选择对产业升级转型有较大促进作用的项目; 4)优先选择能够提升城市城市运行效率的项目; 5)优先选择解决涉及民生社会热点问题的项目。
1、城市由五大核心功能系统组成 2、城市五大核心功能系统面临着挑战 3、城市面临着五大系统间关联的挑战
一、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挑战
1、城市由五大核心功能系统组成 2、城市五大核心功能系统面临着挑战 3、城市面临着五大系统间关联的挑战
一、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挑战
1、城市由五大核心功能系统构成
城市是一个复杂巨系统:由五大核心功能系统构成,各系统应以协作的方式 协同运行。
以下重点介绍评估体系。
三、“智慧城市”的规划
3、“智慧城市”运营体系规划
(2)智慧城市的评估体系:
相关指标确定的原则: 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 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 三是指标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比较; 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进行调整。
一、城市的发展面临着挑战
3、城市面临着五大系统间关联的挑战
同时,城市也面临着五大核心系统间关联所带来的挑战:
城市职责
问题:五大系统之间需要有效的整合与协作

智慧城市及其解决方案

智慧城市及其解决方案

一城市:作为人类的贸易中心和聚集中心,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智慧城市:具有认识、辨析、判断处理和发明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的城市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扩大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各领域应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历史进程。

智慧民生:智慧城市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是,它直接影响到智慧城市建设效果,不仅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更是智慧城市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

涵盖交通医疗教育居住智慧建设路径:创新驱动型,服务管理服务型,多目标发展,产业驱动型,可持续发展型。

智慧城市的特点:1.更全面的信息资源2.更深入的互联互通3.更有效的协同共享基础设施:1.市政安全(城市道路、燃气管网、给排水管网)2.信息设施:电信网、电视网、互联网智慧城市建设导向:1.信息化建设由系统建设转向购买服务2.从应用为主转向平台和数据的整合3.由工作人员为核心转向公众为核心4.社会服务无处不在我国拟人化模型:智慧人群为主体,智慧城市健康发张的指挥中枢,智慧治理(管理)和智慧民生(服务)是关键,智慧产业(躯干)支撑智慧城市持续发展重要力量,智慧基础设施是发展部分,智慧环境是发展的基本载体和重要支撑二主体构成:1.政府是智慧城市的倡导者、管理者、应用者,倡导城市建设,把握发展方向 2.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主体,直接参与建设运营3.公众是城市主人,是智慧城市参与者、体验者维护者智慧城市体系框架:1.技术层是智慧城市建设基础,技术支撑体系(感知层网络层数据层)2.应用层是基于云计算、海量存储、数据挖掘等服务支撑的各种智慧应用和应用整合3.主体层是建设的主体,包括企政众4.智慧产业体系是在技术应用带动下形成的具有竞争力的知识密集、高附加值的产业,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动力5.智慧支撑保障体系是智慧城市建设管理运行是否满足需求、达到预期目标的标准,也是及时修正和调整智慧城市建设方向以及决策的科学依据智慧城市层次结构:1.基础设施(资源层与中间件层)2.决策支持(核心服务层)3.服务应用智慧城市技术层次:1.感知层(信息感知与收集)2.接入层(传送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3.网络层(承担数据激活和支撑服务)4.应用层(对采集数据的汇聚、转换和分析及用户层呈现的适配和事件的触发)三感知方式:1.身份感知通过条形码、RFID、智能卡以及信息终端等对物体地址、身份、静态特征进行标识2.位置感知利用定位系统及无线网络技术对物体位置进行感知3.多媒体通过录音摄像等设备对物体表征、物体状态进行感知4.状态感知利用传感器及传感网对物体的状态进行动态感知感知层:利用RFID、传感器、摄像头、遥感遥测等设备和技术实现对城市中人和物进行全面感知,扩大人的感知范围、增强人的感知能力,提高人对外部世界的了解水平,是智慧城市技术体系的首要环节,主要进行信息的采集处理为智慧城市高效运营提供基础信息自动识别技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是数据编码、数据标识、采集、管理传输的一种标准化手段,即通过被识别物体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的获取被识别物体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定位技术:是测量目标的位置参数,时间参数,运动参数等时空信息的技术,主要有卫星定位,无线电波定位,传感定位以及声纳定位等。

论数字城市建设

论数字城市建设

论数字城市建设『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城市的数字化服务功能要求越来越高,并且由于各种技术的进步,把许多设想变为现实,美国首先提出了“数字地球”,开启了数字城市的建设竞争。

本文从数字城市的时代背景、各种表述入手,给出了数字城市的概念,论述了数字城市的支撑技术和应用系统,最后介绍了我国数字城市的建设成果,展望了发展方向,对数字城市建设的设计和实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数字城市;技术;应用一、数字城市建设的时代背景数字城市建设是在信息化社会大发展的条件下进行的,他离不开政府的推动、市场的推动,他也是国家和城市竞争的必然结果。

1、数字城市的技术支撑技术进步能够支撑和实现数字城市的一些设想,使数字城市由幻想变为可能。

具体有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信息和网络技术等。

2、数字城市的政府推动政府从上层的标准规范到人才的培养和计划实施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推动,加快了数字城市建设。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1998年1月31日提出“数字地球”概念。

2000年6月5日亚太城市信息化论坛发布“上海宣言”提出“数字城市”建设。

我国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等也提出了我国推进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一些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全国基础测绘中长期规划纲要》等要求:“到2020年,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

国家十二五规划要求也提出加快“数字城市建设”。

3、数字城市的市场需求市场对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智能交通、现代物流等的需求,也促使数字城市的快速发展。

现代企业为加强竞争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快速应变能力,降低运营成本也要求城市有完善的数字服务能力。

敦促“数字城市”建设。

4、数字城市建设是国家间竞争的必然“数字城市”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各国占领未来信息资源的竞争。

世界是由物质、能源、信息三大资源构成,在信息竞争的层面上将更加激烈。

二、数字城市的有关理论和概念1、数字城市的各种表述数字城市的表述有很多,如数字城市是全要素城市数字地图;数字城市是物理城市在信息世界的反映和升华;数字城市是运用技术对城市设施采集、监测、分析、决策服务的综合系统;数字城市是运用技术手段对城市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等。

《城市数字化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数字化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数字化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中文名称:城市数字化管理英文名称:Digital City Management编号:13053706性质:专业核心课学时和学分:总学时:32 总学分:2 理论学时:32适用学院及专业:城市管理先修课程:城市管理学、城市发展史导论、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开课学院、部、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二、课程地位与作用城市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也逐渐突显,如何运用时代发展的新技术管理城市、服务社会是城市管理极富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问题。

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崭新阶段和热点,将深刻地影响甚至是改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

因此,了解和学习城市数字化管理的技术与方法,是摆在城市管理相关专业面前的一项紧迫的历史性任务。

本课程详细介绍了城市数字化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将遥感、遥测、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宽带网络等空间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相结合,对掌握城市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具有重要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以数字城市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和工作习惯来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其能够将数字城市的理论与方法运用到城市管理上去。

本课程要求学生了解数字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理解数字城市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和地理空间框架,熟悉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应用系统等,并结合城市信息化建设实例,加深对城市数字化管理的理解。

四、主要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的现状与发展,理解数字城市的概念,掌握数字城市的作用及框架体系。

重点:数字城市的概念、数字城市的作用难点: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第二章数字城市关键技术(6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各关键技术概述,理解各关键技术的应用,掌握关各键技术的基本原理。

重点:数字城市的信息技术,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库及其管理难点:数据的融合、挖掘与共享技术,数字城市的虚拟技术第三章数字城市标准与规范(2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数字城市对标准的需求、国内外信息标准化有关组织情况,理解数字城市标准体系,掌握空间数据标准与规范。

数字城市建设指南(上)

数字城市建设指南(上)

2 数字城市建设要点
2.6 数字城市建设存在的问题 研究
2.6.1 建设目的和实施目标不明确 2.6.2 缺乏长远规划和建设方案 2.6.3 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共享程度很 低 2.6.4 标准体系和政策法规滞后 2.6.5 建设实效和作用不明显
2 数字城市建设要点
2.7 数字城市建设经验启 示
2.7.1 明确建设目的和实施目标 2.7.2 编制数字城市总体建设方案 2.7.3 把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与数据 共享作为根本任务 2.7.4 长远规划分期实施 2.7.5 数字城市与政府体制改革互 动的关系
2 数字城市建设要点
2.4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思 路
2.4.1“从顶层自上而下”总体 规划设计 2.4.2 建立城市级数字化应用 一级平台 2.4.3 编制数字城市建设规范 和实施细则 2.4.4 优先启动为民服务项目
2 数字城市建设要点 2.5 数字城市建设特点分析
2.5.1 数字城市建设的特 殊性 2.5.2 数字城市建设运作 特点
3 数字城市系统工程实施内容
A
C
3.2 数字城市数字 化应用实施内容
3.4 数字城市系统 工程实施保障体系
3.1 数字城市系 统平台总体框架
3.3 数字城市系 统工程实施规范
B
D
3 数字城市系统工程实 施内容
3.1 数字城市系统平台总体框架
3.1.1 数字城市系统平台总体架构 3.1.2 数字城市系统平台总体业务 架构 3.1.3 数字城市系统平台总体逻辑 架构 3.1.4 数字城市系统平台总体接口 架构 3.1.5 数字城市系统平台运行环境
2 数字城市建设要点 2.2 数字城市建设总体目标
2.2.1 数字城市建设指导 方针 2.2.2 数字城市总体建设 目标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多媒体系统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多媒体系统
与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比较,万维网地理信息系 统具有四个特点:
• • • •
更广泛的客户访问范围。 更广泛的客户访问范围 客户端平台独立性。 客户端平台独立性 更简单的操作。 更简单的操作。 平衡高效的计算负载。 平衡高效的计算负载。
万维网地理信息系统(WebGIS)

六、可持续发展系统
资源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 4、城市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能力系统 评估指标体系子系统 环境支持系统 体制和管理系统
七、决策支持系统
问 题 研 究 对 策
海量数据库
专业子系统数据库 属性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
分布式网络运算 高性能计算机集 中分析
智能化模型 虚拟现实 模拟预测 专家评估 多方案报告
二、社会条件系统
1、 2、 3、 4、 5、 知识普及 广泛应用 人才培养 社会需求 法律法规
三、基础设施系统
1、 网络、通讯设施 2、 计算机应用及专业软件 3、 国家空间信息设施 (遥感卫星、定位卫星) 4、 空间数据库 5、 属性数据库
四、关键技术系统 关键技术系统
• 空间信息系统技术。 •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技术 VR)与 VR GIS。 与 • 网络技术与WebGIS。
数字城市工程总体框架图
“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
“数字城市”的关键技术
• 空间信息系统技术。 • 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虚拟现实技术 VR)与 VR GIS。 与 • 网络技术与WebGIS。
空间信息系统技术
• 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和GPS (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 适于地理信息的分布式计算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的互操作和OpenGIS规范 • 组件式GIS技术 • 空间数据仓库技术 • 多种数据融合与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SDMKD)技术

智慧城市的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的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的体系框架智慧城市包括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发展环境五大部分。

与智慧城市密切相关的关键技术是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新一代地理信息系统。

一、组成部分智慧城市包括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智慧社会、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发展环境五大部分。

如图所示。

众所周知,城市包括政治、经济、社会三个主要方面。

相应地,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社会是智慧城市的三大领域。

1.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应用的快速发展,要求城市的网络基础设施的性能也要相应提高。

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超大带的城市骨干网、无处不在的无线接入。

要建设新一代城市信息基础设施,有关城市应配合国家的“宽带中国”计划,实施“宽带城市”计划,建设城市光网,建设无线城市和U-City.2.智慧政府现在政府事务日益复杂,传统政府的智能水平已经难以应付这种新的形势。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Web2.0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电子政务正由电子政府到智慧政府转变。

智慧政府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政府办公、监管、服务、决策的智能化水平,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

智慧政府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高级阶段。

与传统电子政务相比,智慧政府具有透彻感知、快速反应、主动服务、科学决策等特征。

3.智慧经济智慧经济的载体是智慧产业。

智慧产业是指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

智慧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而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2011年6月,美国政府确立了智慧制造(Smart Manufacturing)四个方面的优先行动计划,包括为智能制造搭建工业建模与仿真平台,可负担的工业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业务系统、制造工厂和供应商企业级集成,经及智慧制造的教育和培训。

在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基本原则之一。

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

数字城市的技术定义 数字城市的技术定义 技术
数字城市是的核心技术是遥感、 数字城市是的核心技术是遥感、地理信息系 核心技术是遥感 全球定位系统、空间决策支持、 统、全球定位系统、空间决策支持、管理信息 系统、虚拟现实以及宽带网络等技术。 系统、虚拟现实以及宽带网络等技术。 数字城市的主体是数据、软件、硬件、 数字城市的主体是数据、软件、硬件、模型 主体是数据 和服务。 和服务。 本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 数字城市的本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 数字城市的本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
现代化城市的基本内容与框架
城市的信息化或数字化原则 城市的生态城市或花园城市的原则
The notion of digital cities can be defined as follows: digital cities will collect and organize the digital inform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ities, and provide a public information space for people living in and visiting them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Digital cities have been developed all over the world, and can be connected to each other via the Internet, just as physical cities are connected by surface and air transport systems.
数字城市的特点
以空间定位和3D虚拟景观为基础 以空间定位和 虚拟景观为基础 集成化:区域信息的集成 集成化: 社区内的信息交换 关键内容的信息提供 网络化 可视化 大众化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

一、简述“数字城市”(英文:digital city)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

二、定义"数字城市"系统是一个人地(地理环境)关系系统,它体现人与人、地与地、人与地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系统有政府、企业、市民、地理环境等,既相对独立又密切相关的子系统构成。

政府管理、企业的商业活动、市民的生产生活无不体现出城市的这种人地关系。

CUDI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认为城市的信息化实质上是城市人地关系系统的数字化,它体现"人"的主导地位,通过城市信息化更好地把握城市系统的运动状态和规律,对城市人地关系进行调控,实现系统优化,使城市成为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城市信息化过程表现为地球表面测绘与统计的信息化(数字调查与地图),政府管理与决策的信息化(数字政府),企业管理、决策与服务的信息化(数字企业),市民生活的信息化(数字城市生活),以上四个信息化进程即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指利用空间信息构筑虚拟平台,将包括城市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基础设施、人文、经济等有关的城市信息,以数字形式获取并加载上去,从而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提供广泛的服务。

数字城市能实现对城市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有效利用,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支撑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及应急,能有效提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节约资源,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信息有80%与空间位置有关,因此数字城市是构筑和运行在空间信息平台的基础上。

某种意义上说,空间信息平台是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城市的各种高端应用都需要通过空间信息平台实现,并受空间信息平台的建设情况制约,空间信息平台与数字城市的关系就如同道路、桥梁与实体城市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师范大学数字城市论文论文题目: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及其关键技术学院: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学生姓名:邓家贵学号:10508164专业:地理信息系统年级:10完成日期:2013.05.15指导教师:李佩武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及其关键技术摘要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应用的重要部分之一, 是指以地理空间坐标为框架以空间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的支撑平台或环境。

如今数字城市的建设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里程碑,要想了解数字城市的建设,首先需要对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之后再具体到各个方面,这种从总体到局部的分析方法更容易让人入手。

本文从分析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入手, 通过对目前主要的几个模型进行分析,以地理信息系统体系的模型构建为基础,提出一个比较成熟的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体系,并基于提出的框架体系对数字城市建设中的所需要的关键技术、内容及应用进行论述, 同时对数字城市中的标准化体系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介绍。

关键词:数字城市、框架体系、关键技术、结构模型、标准化体系引言数字地球是指一个以地理坐标( 经纬网) 为依据, 具有多分辨率及海量数据的多维显示虚拟系统。

它要求地球上的信息全部实现数字化, 而“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以看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或发展战略,但不能看作是一个项目或一个系统。

“数字城市”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会对城市建设、市民生活、经济发展带来效益和方便。

“数字城市”是城市规模、建设、管理、服务及数字化工程的最终目标。

一、目前比较成熟的几种基本框架模型模型一:1.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两部分: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基础设施。

数字城市的建设必须以通信网络为基础,以信息资源为依托。

①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数字城市应用范围广泛( 体现在应用领域的广泛性和覆盖地域的广袤性) 、数据量庞大,这对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供高速度和低延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充性;支持Intranet 结构和分布式数据处理等。

在设计数字城市通信网络时, 可考虑采取三级网络和两级网管中心的结构。

②信息资源基础设施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基础建设所涉及的地域面广, 需求精度高, 服务应用范围广、种类多, 数据应用环境差异悬殊; 所以, 有效地采集、组织、存储、更新和发布分布空间数据是数字城市信息资源基础建设的关键环节。

2.数字城市的应用体系在建设数字城市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应该对数字城市应用体系进行研究和开发。

根据各方面应用的要求,根据城市信息化构成体系的要求,对数字城市环境进行广泛的需求分析,对数字城市体系进行功能划分,建立各类信息体系在数字城市中的关联方式,研究制定在数字城市下信息系统开发的规程和约束条件,建立数字城市的信息加工基地,建立数字城市的中心控制平台,选择关键性的项目作为突破口, 建立示范项目。

3.需研究、解决的技术问题建设数字城市体系涉及的大多数技术今天已经初步具备,只是其综合处理能力还存在某些不平衡,与数字城市体系的宏大应用目标相比,现有的外在环境和综合素质与系统实施目标相比,差距较大。

因此,现有的信息技术对于建设数字城市体系的具体情况而言还存在诸多的不适应,需要创新和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空间数据与各种行业性、专业性数据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存储技术;二是研究各类数据信息的协调、管理和传输体系;三是整个应用和运行体系的研究。

模型二:1.数字城市的基本框架介绍:数字城市的框架体系涵盖了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是由战略政策层、信息基础层、应用服务层和分析决策层组成的有机整体。

战略政策层包括数字城市的发展战略及总体框架、信息技术标准、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和技术保障体系等;信息基础层由城市公用信息网络平台、中心骨干网、区域骨干网、通信管线、空间数据、业务标准体系和协调维护机制等组成;应用服务层根据数字城市功能特征分为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规划建设及运行、经济运行服务和社会综合服务等五类应用; 决策分析层是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应用系统, 主要包括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环境监测分析系统、城市发展预测决策系统和城市防灾、救灾及应急处理系统等。

模型三:1.基础层——数字城市基础平台子系统数字城市基础信息平台子系统是整个数字城市的基础层,它是后两个层次的基础,目的是通过城市基础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相应数据库管理与分析平台的研制及三维城市模型的建立,构建一个具有城市基础信息和三维城市模型的数字城市平台,提供城市基础信息的共享和服务。

2. 专题层——城市专题应用子系统城市由市政、社会和经济等许多政府职能部门组成,它们都有各自相应的专业信息, 并对城市其他信息有专门的需求。

因此, 在城市已有专业信息网络基础上, 按照数字城市的统一信息标准和规范,建设各政府职能部门专业数据库及相应的专业信息管理与办公自动化子系统,同时,根据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开发出基于空间数据的仿真分析与决策分析等专业应用模型,并研制相应的专业应用子系统, 为城市政府职能部门的专题应用服务。

3. 综合层——专家支持和领导综合决策子系统专家支持和领导综合决策子系统是数字城市的综合应用层。

以数字城市基础平台为依托, 建立城市信息资源的综合管理与分析系统,对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及各专业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 运用城市仿真、虚拟现实及决策分析等技术, 建立城市专家论证和领导综合决策规则和模型, 为制定城市整体发展战略、优化城市整体运行等宏观、全局性问题提供专家论证和领导决策的计算机辅助工具。

二、 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建立的模型1.城市信息基础设施(MII)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MII) ,即城市信息高速路。

它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 NII) 的组成部分, 主要是宽带光纤网和卫星宽带网, 与我国的“八金工程”和“八纵八横”主要光缆网建设相协调。

形成由城市骨干层网络、支干层网络、接入层网络构成的城域网结构。

骨干层网络 采用千兆路由式以太网交换机或千兆路由器光纤直联方式构成环形或网状网络, 下面直联支干网, 使网络拥有足够的带宽。

链路形或环形网把市与社区中心相连。

并提供多种有效的业务保护手段。

支干层网络 采用千兆以太网交换机光纤直联方式, 实现光纤到社区的要求, 网络结构可为环型或星型, 构成市到社区中心的传输网络。

同时用交换机、视频服务系统、路由器、ATM 交换机、ISP 等多种设备和手段, 为用户提供电话业务、视频点播、Internet 接入、局域网接入、会议电视等多种业务服务。

接入层网络 完成社区光纤到大楼的连接, 采用百兆以太网交换机作为交换平台, 使用综合接入设备为最终用户提供电话, 数据通信, Internet, 会议电视, 可视电话, 电视购物,VOD 和用户专题信息服务业务。

2.空间数据基础设施(MSDI)空间数据基础设施( MSDI) 是实现数字城市的基础, 可以理解为对获取的空间数据进行整合, 通过广布的网络系统提供人们充分利用与共享所必须的支持基础。

它包括:空间基础数据集:包括空间定位控制数据、地形框架数据、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地籍测绘数据、航测与遥感影像数据以及交通、水系、行政境界等与空间位置相关的基本自然人文信息;空间数据交换网站:是指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者、管理者和用户相连接的一个广域的网络工作站, 是MSDI建设的中枢。

空间数据交换标准:包括有关信息共享机制的法规和政策, 以及地理信息技术标准,作为政府和各类专业系统权威的应用,是MSDI 建设的基础;空间数据协调、管理与分发体系和机构:即权威的空间数据和地理信息协调领导机构,从事空间数据获取和加工的骨干生产组织,专门从事空间数据维护更新和数据分发的单位,提供安全、保密等管理规范进行权威的管理,是MSDI建设的关键。

GPS 综合服务系统:是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获取和采集各类空间信息位置、时间和与此相关的动态变化的一种基础设施。

3.实时数据采集、获取与质量控制体系数字城市是动态的、复杂的大系统,它所涉及的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其它数据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系统的所有数据应该相对地处于最新状态;数据是数字城市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数字城市投资比重相对最大的部分。

由于现实世界的无限复杂性和模糊性,数字城市的数据源来源复杂,其数据质量更是参差不齐, 因此, 实时数据采集、获取与质量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该体系包括城市地表、上空及地下等地理数据的自动获取系统, 城市基础设施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更新体系, 城市人文、经济、政治等社会数据的变更与监控系统, 数据质量分析与控制系统等。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及高科技手法, 从时空维或更高维尺度对整个城市综合体进行监控, 以触发机制解决数据的动态获取和更新,以保证数据质量。

4.国家公用数据通信平台目前, 我国的国家公用数据通信平台的建设已初具规模, 现已建成的中国互联网( China Net)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 China PAC)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 China DDN)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 CERNET) 等国家公用数据通讯平台为“数字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公共通信网络平台。

中国互联网中国电信经营管理的基于Internet 网络技术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有多个国际出口中继线, 实现与国际互联。

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原邮电部组建,由国家骨干网和各省、市的省内网组成,骨干网覆盖到全国各省会城市与公用电话网互联, 通过电话网可以覆盖已开通电话的所有地区。

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利用光纤、数字微波和卫星数字电路和数字交叉连接设备的数字数据网, 主要为用户提供永久、半永久型的出租业务。

中国教育与科研网由教育部和主要高等学校联合建立的网络, 其目的主要是改善教育与科研事业的基础条件, 促进国内外交流。

5.模型、方法、工具及数据存储体系数据存储体系:“数字城市”系统中信息组织的核心是空间数据仓库及其管理系统, 它反映系统的规模和水平。

数字城市要管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其它数据, 数据量大, 一个大中型城市的数据可能以TB计算。

数字城市的数据存贮体系可能是采用邦联数据库、多服务器, 分布式管理, 如何构造空间数据仓库模型, 如何在该模型下存放这些海量信息和处理规则,及用何种手段对这些空间信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以及如何将它们有效连接和协调管理,是“数字城市”建设的关键。

模型库、方法库、工具库: 由于数字城市的应用面相当广泛, 各种平台、应用软件充斥其上, 因此, 数据共享与互操作是数字城市建设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我国已经颁布了“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标准”,使用该标准可以进行有效的数据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