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二下学期化学《卤代烃》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卤代烃》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下学期化学《卤代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育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应该达到下述教育目标:1. 掌握卤代烃的基本概念、命名规则、性质和制备方法;2. 了解卤代烃在生产和生活应用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及实验操作技能;4. 拓展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二、教学内容1. 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2. 卤代烃的命名规则;3. 卤代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4.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5. 卤代烃在生产和生活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1. 卤代烃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卤代烃的命名规则;3. 卤代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四、教学难点1. 卤代烃的制备方法;2. 卤代烃在生产和生活应用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方法1. 授课法:介绍卤代烃的基本概念、命名规则、性质和制备方法,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和解答学生的问题;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卤代烃的认识和理解;3. 探究法: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

六、教学过程1. 介绍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卤代烃是有机化合物的一类,根据溴、氯和碘等元素的不同,可分为卤代烃、氯代烃和碘代烃;2. 讲解卤代烃的命名规则,包括主链选择、取代基的编号、取代基的前缀和后缀等,让学生掌握化合物的正式名称以及常见的简称;3. 介绍卤代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包括物态、溶解性、沸点和熔点等,以及卤代烃的亲电取代反应、消旋和裂解反应等;4. 介绍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包括从烃类或醇类制备以及氢卤酸加成法、卤代烃的置换法和加热法等;5. 介绍卤代烃在生产和生活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包括制药工业中的应用、重要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以及防火、杀虫、熏蒸等方面的应用;6. 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参加氢卤酸加成法合成卤代烃的实验,培养其实验意识和实验操作技能;7. 组织小组讨论或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卤代烃在有机合成反应中的应用。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育部推荐的高中化学教材;2. 实验设备和试剂:卤代烃样品、氢卤酸、连续滴定管等;3. 多媒体教学设备:高清投影仪、电脑等。

《卤代烃》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5)

《卤代烃》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设计5)

卤代烃(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3节《卤代烃》中的内容。

计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溴乙烷的结构、性质,以及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等;第二课时在此基础上学习卤代烃的相关知识。

本案仅讨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溴乙烷的结构及其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条件以及共价键的变化。

(3)掌握溴乙烷中溴元素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溴乙烷中C—Br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理解有机反应中“条件”的影响,训练分析问题的方法。

(2)通过卤代烃发生水解和消去反应的条件比较,以及检验溴乙烷中溴元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溴乙烷中溴元素检验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不同方案的对比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通过溴乙烷作为卤代烃代表物的学习,让学生领会学习一类物质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难点: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四、主要教法及学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情境激趣法、问题导学法、实验促学法、任务驱动法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

学习方法:主要包括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模型法及实验法等。

五、教学用具仪器:试管,铁架台,石棉网,圆底烧瓶,广口瓶,酒精灯,试管夹,胶头滴管,导管,球棍模型药品:溴乙烷,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蒸馏水,氢氧化钠醇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电教硬件:多媒体电脑,投影仪,实物展台电教软件:《溴乙烷》PPT课件、足球比赛紧急救伤视频或图片六、教学过程(一)模块一:引入新课课前播放PPT封面的背景音乐(世界杯经典音乐《生命之杯》)。

投影:运动员受伤救助的场面(视频或图片)。

氯乙烷是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卤代烃中的一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2-3-1卤代烃(1)教案.doc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2-3-1卤代烃(1)教案.doc

1.浪乙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
H H
H H,官能团为________________ 0
⑵纯净的漠乙烷是无色液体,沸点为38.4°C,不溶于水,密度比
水________ O
2.漠乙烷的化学性质:由于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使漠乙烷的
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能发生许多化学反应:
(1)水解反应
C2H^—Br +H一—OH+HBr
注意:水解反应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由于可发生反
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
_____________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参键)化合物的反应, 叫消去反应;一般來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 碳原子上。

结束新
课本节课我们要常握的重点就是认识漠乙烷的结构和漠乙烷的性聆质及卤素原
子的检验。

课后请完成作业、整理教学案,并预习第听、
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思考
提醒
学生
结合
作业
整理⑴分子式为 __________ ;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结构式为
按照培养
老师学生
引导的自
的思主学
路进习能
行阅力和
读,团队
小组合作
内讨精神。

论,
代表
应NaOH + HBr=NaBr+H2O,所以此反应还可以写成:
(2)消去反应
4-NaOH。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_卤代烃_教案

人教版选修五第二章第三节_卤代烃_教案

第三节卤代烃(第1课时)一、学情分析本节课授课班级为高二(10)班,本班为高二年级平行班,学生总体基础较弱,但是本班的学生比较努力,平时上课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真听讲,但上课学生合作能力较差,课堂反应不够活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反应中共价键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溴乙烷和乙烷的空间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的物理性质和水解反应。

2、教学难点:用化学平衡知识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

四、教学方法图片展示法、问题启发法、师生互动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2个课时六、教学过程【引入新课】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提问】从组成看,除了C、H还有哪一类元素?【生答】F、Cl。

F、Cl属于卤素元素【讲解】有C、H还有卤素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是我们今天要学习“卤代烃”。

【设问】氯乙烯是个卤代烃,根据从氯乙烯结构上能不能给出卤代烃的定义呢?【投影板书】一卤代烃【投影板书】1、定义2、表达式、3、分类4、物理性质【讲解】从卤代烃分类来看,卤代烃种类很多,我们学习方法也很多,一般从代表物物质开始,那么我们第一部分先来学习它的典型代表物→溴乙烷【投影板书】二、溴乙烷【讲解】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结构和性质。

【投影板书】1、组成与结构【投影】请同学们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卤代烃》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卤代烃》word教案

2021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五《卤代烃》word教案[学习目标]:1.使学生把握溴乙烷的要紧化学性质,明白得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2.使学生了解卤代烃的一样通性和用途,并通过对卤代烃有关性质数据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3.通过对氟里昂等卤代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破坏的讨论,对学生进行环境爱护意识的教育.4.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阻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乙烷与溴蒸汽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2.乙烯与水反应.3.苯与溴在催化剂条件下反应.4.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反应得到的产物都能够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烃的衍生物.一.烃的衍生物概述.1.定义: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2.分类:常见烃的衍生物有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等.所含官能团包括卤素原子(—X)、硝基(—NO2)、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氨基(—NH2)、碳碳双键(C=C)、碳碳三键(C≡C)等.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阻碍.阅读P60-62相关内容,结合日常生活体会说明卤代烃的用途,以及DDT禁用缘故和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1.卤代烃的用途:致冷剂、灭火剂、有机溶剂、麻醉剂,合成有机物.2.卤代烃的危害:(1).DDT禁用缘故:相当稳固,在环境中不易被降解,通过食物链富集在动物体内,造成累积性残留,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2).卤代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原理:卤代烃开释出的氯原子对臭氧分解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过渡]:卤代烃化学性质通常比烃爽朗,能发生专门多化学反应而转化成各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因此,引入卤原子常常是改变分子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在有机合成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下面我们以溴乙烷作为代表物来介绍卤代烃的一些性质.三.溴乙烷.1.物理性质:纯洁的溴乙烷是无色的液体,沸点低,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2.分子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C 2H 5Br CH 3CH 2Br 或C 2H 5Br —Br[提问]: ①.从二者的组成上看,溴乙烷与乙烷的物理性质有哪些异同点?②.若从溴乙烷分子中C —Br 键断裂,可发生哪种类型的反应?3.化学性质.(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实验2]: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20%NaOH 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H-OH CH 3CH 2OH + HBr或:CH 3CH 2Br +NaOH CH 3CH 2OH + NaBr[讨论]:①.该反应属于哪一种化学反应类型?取代反应②.该反应比较缓慢,若既能加快此反应的速率,又能提高乙醇的产量,可采取什么措施? 可采取加热和氢氧化钠的方法,其缘故是水解反应吸热,NaOH 溶液与HBr 反应,减小HBr 的浓度,因此平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H 3CH 2OH 的浓度增大.③.什么缘故要加入HNO 3酸化溶液?中和过量的NaOH 溶液,防止生成Ag 2O 暗褐色沉淀,防止对Br -的检验产生干扰.[过渡]:实验证明CH 3CH 2Br 能够制乙烯,请考虑可能的断键处,以及此反应的特点. H H —C —C —H H H HH H —C —C —Br H HH H H —C —C —H H H H NaOH(2).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实验1]:按图4-4组装实验装置,①.大试管中加入5mL 溴乙烷.②.加入15mL 饱和KOH 乙醇溶液,加热.③.向大试管中加入稀HNO 3酸化.④.滴加2DAgNO 3溶液.现象:产动气体,大试管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原理:CH 3CH 2Br + NaOH CH 2=CH 2 + NaBr + H 2O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从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如H 2O 、HX 等)而生成不饱和(含双键或叁键)化合物的反应,叫消去反应.一样来说,消去反应是发生在两个相邻碳原子上.[讨论]:①.什么缘故不用NaOH 水溶液而用醇溶液?用NaOH 水溶液反应将朝着水解的方向进行.②.乙醇在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乙醇在反应中做溶剂,使溴乙烷充分溶解.③.检验乙烯气体时,什么缘故要在气体通入KMnO 4酸性溶液前加一个盛有水的试管?起什么作用?除去HBr ,因为HBr 也能使KMnO 4酸性溶液褪色.④.C(CH 3)3-CH 2Br 能否发生消去反应?不能.因为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⑤.2-溴丁烷 消去反应的产物有几种?CH 3CH == CHCH 3 (81%) CH 3CH 2CH == CH 2 (19%)札依采夫规则: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时,排除的氢原子要紧来自含氢原子较少的碳原子上. 阅读P63[拓展视野]: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小结]:-Br 原子是CH3CH2Br 的官能团,决定了其化学特性.由于反应条件(溶剂或介质)不同,反应机理不同.(内因在事物的进展中发挥决定作用,外因可通过内因起作用.)四.卤代烃.1.定义和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所生成的化合物.乙醇 CH 3CH CH 2BrCH 3一卤代烃的通式:R—X.(2).分类:①.按分子中卤原子个数分: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②.按所含卤原子种类分: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③.按烃基种类分:饱和烃和不饱和烃.④.按是否含苯环分:脂肪烃和芳香烃.2.物理通性:(1).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2).互为同系物的卤代烃,如一氯代烷的物理性质变化规律是:随着碳原子数(式量)增加,其熔、沸点和密度也增大.(沸点和熔点大于相应的烃)(3).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除脂肪烃的一氟代物、一氯代物等部分卤代烃外,液态卤代烃的密度一样比水大.密度一样随烃基中碳原子数增加而减小.3.化学性质:与溴乙烷相似.(1).水解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消去反应.[课堂练习]:试写出1-氯丙烷和2-氯丙烷分别发生消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制法.(1).烷烃和芳香烃的卤代反应.(2).不饱和烃加成.[讨论]:①.制取CH3CH2Br可用什么方法?其中哪种方法较好?什么缘故?②.实验室制取溴乙烷的化学方程式如下:CH3CH2OH+NaBr+H2SO4—→CH3CH2Br+NaHSO4+H2O,什么缘故那个地点的硫酸不能使用98%的浓硫酸,而必须使用80%的硫酸?③.在制得的CH3CH2Br中常混有Br2,如何除去?5.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讨论]:①.欲将溴乙烷转化为二溴乙烷,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②.如何用乙醇合成乙二醇?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拓展视野]: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介绍.[补充知识]:1.卤代烃的同分异构体.(1).一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①. 等效氢问题(对称轴).正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CH23CH24CH3,其中1与人为善,2与会号碳上的氢是等效的;异丁烷分子中的对称:(1CH3)22CH3CH3,其中1号位的氢是等效的.②. C4H9Cl分子中存在着“碳链异构”和“官能团位置异构”两种异构类型.(2).二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C3H6Cl2的各种同分异构体:一卤定位,一卤转位(3).多卤代烃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等效思想)二氯代苯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四氯代苯也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苯环上的二氯与四氢等效,可进行思维转换.2.卤代烃的某些物理性质说明.(1).比相应烷烃沸点高.C2H6和C2H5Br,由于①分子量C2H5Br > C2H6,②C2H5Br的极性比C2H6大,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2).随C原子个数递增,饱和一元卤代烷密度减小,如ρ(CH3Cl) > ρ(C2H5Cl) > ρ(CH3CH2CH2Cl).缘故是C原子数增多,Cl%减小.(3).随C原子数增多,饱和一氯代烷沸点升高,是因为分子量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沸点升高.(4).相同碳原子数的一氯代烷支链越多沸点越低,可明白得为支链越多,分子的直径越大,分子间距增大,分子间作用力下降,沸点越低.。

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选修5《卤代烃》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能力和方法目标】(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

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

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科学方法】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

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2。

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

教学过程设计【引入】请同学们先来看几幅图片。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第三幅图片是臭氧层空洞,形成空洞的原因之一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如二氟二氯甲烷【提问】从组成看,它们都应该属于哪类有机物?【生答】卤代烃。

【追问】为什么?【生答】虽然母体是烃,但含有卤素原子。

高二下学期化学《卤代烃》教案设计

高二下学期化学《卤代烃》教案设计

高二下学期化学《卤代烃》教案设计一. 教学内容概述本次课程是高二下学期化学课程中的一节,主要介绍了卤代烃化合物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应用以及卤代烃在生产和工业中的应用方面。

通过这一课程,学生们可以了解到卤代烃这一具有重要生产和工业价值的化合物。

二.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卤代烃的结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掌握卤代烃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反应;•了解卤代烃在生产和工业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卤代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能够预测卤代烃的化学反应;•能够解决卤代烃的命名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注重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对工业和生产的关注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卤代烃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命名方法;•卤代烃的化学反应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卤代烃的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卤代烃的预测化学反应与其命名方法的联系。

四. 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来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 展示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和示范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氛围和学习效率。

五. 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1. 教学内容1.卤代烃的基本概念2.卤代烃的结构及物理性质3.卤代烃的命名方法4.卤代烃的化学反应及应用5.卤代烃在生产和工业中的应用2. 进度安排•第一课时:卤代烃的基本概念和结构•第二课时: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命名方法•第三课时:卤代烃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第四课时:卤代烃的应用和实验操作•第五课时:卤代烃在生产和工业中的应用和分组展示•第六课时:总结和答疑六. 教材与教具:1.《化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试剂:氯乙烷、溴乙烷、碘乙烷等3.实验器材:加热装置、冷却器、酸碱滴定管、试管等七. 课堂实践设计1. 实验操作•实验一:氯乙烷的制备及物理性质的测定•实验二:溴乙烷的制备及化学性质的测定2. 模拟演练•演练一:解题竞赛:卤代烃的命名和化学反应•演练二:探究实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与结构的关系3. 科技创新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先进科技手段,让学生了解卤代烃在生产和工业中的应用,通过策划设想,进行创新和探索。

选修五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教案卤代烃教学设计定稿

选修五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第三节 卤代烃教案卤代烃教学设计定稿
(分层,上层是NaOH溶液,下层是溴乙烷,描述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2、充分振荡、放入水浴中加热。(如果反应发生,Br-会在哪一层液体中存在?)
3、用滴管小心吸取部分上层液体,移入另一支盛有1mL2mol/L的硝酸的溶液中,目的是什么?(中和NaOH,使溶液呈酸性)
4、加入2~3滴2%的AgNO3溶液,目的是什么?(检验Br-)观察现象。(迅速生成淡黄色沉淀)
环节二:溴乙烷的结构及性质预测
【展示模型】展示乙烷和溴乙烷的模型,让学生体会溴乙烷可以看成是乙烷中的1个H被Br取代的产物。
【学生活动】请完成下表,分析Br原子取代乙烷中的H原子之后,对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并预测溴乙烷断键的位置。
乙烷
溴乙烷
结构式
结构特点(是否饱和?共价键类型)
有几种类型的氢原子
化学反应中断键位置
环节四溴乙烷消去反应
【过渡】在上述反应中,如果其它条件不变,只把NaOH的水溶液换成是NaOH乙醇溶液,则又会发生另外的反应。我们来看一下化学方程式:
CH3CH2Br + NaOH CH2=CH2↑+ NaBr + H2O
【学生活动】
1、根据方程式,分析溴乙烷中的断了什么键?成了什么键?
2、请用实验验证溴乙烷发生了消去反应,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介绍】消去反应的要点:从一个分子中脱去小分子,生成不饱和化合物
环节五:课堂小结
【学生活动】1、请总结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并明确每个反应断键和成键的位置。
【教师小结】2、反应介质(溶剂)不同,会导致反应的主要历程、主要产物不同。
【学生活动】3、请尝试建立记忆卤代烃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条件的方法,并相互交流。
1、掌握官能团对卤代烃主要化学性质的影响,通过设计实验增强学生的探究素养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word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2章第3节《卤代烃》word教学设计

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第三节授课方案一、教材解析:本章是第一章内容的详尽化,第一章中拥有共性的看法化知识在本章结合了详尽物质种类烃和卤代烃而获取进一步的落实和深入。

烃是有机化学中的基础物质,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特别重要的中间体,经过卤代烃的桥梁作用可以实现官能团之间的变换。

本章从代表物质结构、性质、制法、用途到同系列有机物的学习,增强了分类思想的重要性和“结构决定性质”的有机化合物学习方法。

经过进一步学习取代反响、加成反响、聚合反响及消去反响等反响种类,为后续各章内容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二、授课目的1.知识目标:(1)认识卤代烃的看法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响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2.能力目标:(1)经过溴乙烷中 C— Br 键的结构特点 , 结合其水解反响和消去反响 , 领悟结构和性质的互有关系, 有机反响中“条件”的影响,学会解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经过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响具备条件的解析及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想能力、实验能力和实验能力。

3.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经过卤代烃怎样检验卤元素的谈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特别是不同样建议的比较实验,激发学习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领悟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行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经过独立思虑,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慎重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授课重点难点重点: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响和消去反响的基本规律。

四、学情解析:本校学生在全市属于中等学生,模块考试又相对简单,因此有部分学生错误的认为高中学习比较简单和轻松,必修二中对有机部分要求又比较低,因此造成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五、授课方法:(1)实验法:对溴乙烷的水解及消去反响进行实验;(2)教课方案导学:见后边教课方案;(3)新授课授课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诱惑——情境导入、显现目标——合作研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教课方案、部署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卤代烃一节,初步掌握卤代烃的水解及消去反响。

卤代烃-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卤代烃-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教案

卤代烃-人教版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教案一、基础概念1.1 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是指以碳为中心的化合物,其中碳原子基本上都与氢原子结合,也可与氧、氮、硫、卤素等元素结合,不包括碳酸、碳酐等与碳有关的无机化合物。

1.2 卤素1.2.1 基本概念卤素是周期表中第17族的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和石蜡(At)。

它们的原子结构相同,但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半径逐渐增大。

卤素的电子云特别容易接受电子,而且半径较大,因此它们的活化性非常大。

1.2.2 卤代烃卤代烃指的是分子中含有卤素原子并且还有碳-碳键的碳氢化合物。

它们可根据卤素原子数不同分为单卤代烃、双卤代烃和多卤代烃。

•单卤代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烷基(或烯基)与一个卤素原子结合。

•双卤代烃:分子中含有两个卤素原子。

它们分为对称和非对称两种。

•多卤代烃: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的卤素原子。

二、卤代烃的制备方法卤代烃可采用直接卤化法、金属卤化法、傅-克反应和卤代烷基化合成等方法制备。

2.1 直接卤化法在这种方法中,卤素原子直接与碳氢化合物反应,生成卤代烃。

具体方法是将有机化合物与相应卤素在惰性溶剂中反应,利用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

例如,环己烷和氯气反应,可以得到氯代环己烷。

2.2 金属卤化法金属卤化法是指金属与卤素反应生成金属卤化物,然后金属卤化物在有机溶剂中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烷。

金属卤化物通常是溴化亚铜(CuBr)、溴化铝(AlBr3)、碘化铁(FeI3)等。

2.3 傅-克反应傅-克反应是指利用卤代烃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生成有机氟化合物的方法。

这个反应可以用于有机分子中氢氧基的氟化反应,应用广泛。

傅-克反应需要用到氟化氢(HF)和石墨氟(F2)等剂。

2.4 卤代烷基化合成卤代烷基化合成是指通过卤化烷或溴化烃反应合成卤代烷的方法。

卤代烷在惰性溶剂中和碱金属(如钠、锂)反应,生成碱金属卤化物和相应的自由基,然后自由基与有机化合物反应,生成卤代烷。

(完整版)卤代烃教学设计

(完整版)卤代烃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卤代烃》的教学设计孟村中学徐卫涛 710521本节教材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该教学设计充分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行为的“多样性"和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多面性”。

同时该实验还增加了对比试验,来探究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强化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了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比较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分类(2)了解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并掌握其化学性质(3)理解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极其反应条件2.过程与方法通过溴乙烷中C—X键的结构特点,结合其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体会结构和性质的相互关系;通过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用化学视角观察生活.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教学思路从本章不饱和烃与卤素单质间的发生的加成反应引入卤代烃,根据其代表物溴乙烷的结构,研究它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结合氟氯代烷对臭氧层产生的破坏作用,形成臭氧空洞,危机地球上的生物,来探索防止污染,保护环境的措施.教学过程【投影】塑料管(材质为聚氯乙烯)、不粘锅(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奥运场馆水立方(材质为含氟聚合物)【复习】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的第一步反应。

2.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反应.【引入】从结构上讲,上面5种物质都可以看成是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我们称之为卤代烃。

【提问】根据卤代烃中所含的卤素原子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类?【学生归纳】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

【讲解】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

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投影】一、卤代烃的物理通性:常温下,卤代烃中除一氯甲烷、氯乙烷、氯乙烯等少数为气体外,其余为液体或固体。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选修5模块《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选修5模块《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选修5模块《卤代烃》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人教版高二年级选修5模块中的《卤代烃》。

本节课遵循新课改的理念,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体会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形成概念;采用“搜集材料—分析结构—-讲解原理――实验验证—-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让学生“在做中学”。

2.教材分析卤代烃知识是继化学必修2中醇、乙酸等烃的衍生物之后的又一重要的烃的衍生物,它们均以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熟悉的物作为背景。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学生生活经验,将学习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中化学知识的热情,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健康之间的意义。

从教学内容上看,“建立卤代烃结构特点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溴乙烷取代和消去反应现象,分析断键、成键位置,书写反应方程式,并能预测陌生卤代烃的典型化学性质。

感受‘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学科思想”,“通过对比溴乙烷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的条件及产物,进一步认识反应条件对有机反应的重要意义”,“能根据‘溴乙烷发生取代和消去反应’的原理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为内容标准,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培养学生学习有机化学的兴趣为主,教学目标不要定位过高。

最近几年的各地高考题中,卤代烃的考察频率较高,但受理综题量和题型影响,很少单独成题,主要有两种考察方式:①卤代烃在不同条件下(水溶液/醇溶液)和NaOH的反应;②卤代烃以由烃向烃的含氧衍生物转变或者烃的衍生物官能团的数量、位置变化的中间产物出现。

主要涉及的反应包括:①一卤代烃的消去→加成→取代后生成多个官能团,②一卤代烃的消去和取代生成不同产物,③1、3-丁二烯的两种加成,④不对称烯烃的加成等,在考察③④的性质时,题目均给出了相应提示。

建议可以在习题教学中予以重视,特别是一卤代烃官能团的转化和1、3-丁二烯的加成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强调。

选修5第二章卤代烃教学设计

选修5第二章卤代烃教学设计

课时
第 1 课时
学生归纳卤代烃的概念 提问
尝试归纳, 促 进 学 生 记 加深印象 忆概念
第三节 板书 一、卤代烃
卤代烃
概念: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所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卤代烃的概念、表示方法、官能团及饱和一元卤代烃的通式; 认真听讲, 让 学 生 有 条 讲解 以溴乙烷为例认识卤代烃。讲解溴乙烷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 简式、比例模型、球棍模型以及在核磁共振氢谱中的吸收峰个数 请学生各取 1~2mL 溴乙烷,观察并探究溴乙烷的物理性 质,并尝试归纳。 自主探究 生自主探究 能力 提问学生,肯定或完善学生的答案,归纳溴乙烷的物理性 提问 质 二、溴乙烷 分子式: 结构式: 板书 结构简式: 三、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沸 点较低, 通过对溴乙烷结构的分析,学习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1、取代反应(水解反应) 认真听讲, 深 层 次 分 适时记录 知识点 讲解 讲解取代反应的实质是 析,加深学 生对知识点 的理解 概括能力 回答问题 锻炼学生的 分组探究, 加 深 学 生 印 尝试归纳 象,锻炼学 适时笔记 理学习知识
讲授型、 授课题目 卤代烃 课型 实验探究型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知识与技能 2.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规律 1.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其官能团卤素原子,从 C—Br 键的结构特点上认识溴乙烷 教 过程与方法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2.通过溴乙烷中溴原子检验的实验设计与讨论,分析与归纳的一系列过程,培养学生的 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1.从卤素原子的检验实验中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与挑战,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 时加深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 2.调查了解卤代烃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情况,了解臭氧层的保护知识,增强环境保护意 识。 1.掌握溴乙烷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重点 2.溴乙烷主要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教学手段 教学设计 环节 展示学习 目标与重 难点 请同学们看到本节内容的学习目标与重难点,主要是关于溴乙烷 的结构特点和化学性质,请同学们带着目标进入接下来的学习。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了解本节 课学习目 标与重难 点 在一些体育赛事当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运动员受 伤后医务人员用这些喷雾为他处理,还有家里常用的不粘锅,以 导入新课 及一些建筑上使用的新型材料,比如水立方,这些事例或物质都 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卤代烃有关,那么卤代烃是指哪一类物质 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 41 页的内容,尝试归纳卤代烃的概念。 看图片,联 系生活实 际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 本节内容的 学习目标和 重难点 通过阅读, 培养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 力 理解溴乙烷取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原理及判断。 多媒体设备辅助、板书、讲授、实验演示视频 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 教学设计

《卤代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常见的卤代烃。

(2)掌握卤代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取代反应、消去反应等。

(3)学会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卤代烃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卤代烃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了解卤代烃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特别是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2)卤代烃中卤素原子的检验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卤代烃消去反应的机理和反应条件的控制。

(2)引导学生从结构角度分析卤代烃的性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卤代烃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反应原理。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卤代烃的性质和反应。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卤代烃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含有卤代烃的物品,如塑料、制冷剂、灭火剂等,引出卤代烃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1)卤代烃的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

(2)卤代烃的分类:根据卤素原子的种类(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碘代烃)、烃基的结构(饱和卤代烃、不饱和卤代烃)、卤原子的数目(一卤代烃、二卤代烃等)进行分类。

(3)卤代烃的物理性质:通过展示样品和列举数据,让学生了解卤代烃的状态、溶解性、密度等物理性质,并总结其规律。

3、化学性质讲解(1)取代反应以溴乙烷为例,讲解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钠的过程,强调反应条件和机理。

实验演示:在试管中加入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加热,然后滴加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的生成,证明溴离子的存在。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单元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单元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单元第三节《卤代烃》教学设计【课程标准】1.认识卤代烃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性质、转化关系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认识消去反应、取代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化合物组成结构特点的关系。

3.结合生产生活实际了解某些烃、烃的衍生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体会“绿色化学”思想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意义,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

【教材分析】《卤代烃》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单元第三节内容。

教材通过烃的学习(烷烃和芳香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烯烃和炔烃与卤素单质或者HX的加成反应)已经了解了常见的卤代烃,并且在人教版必修二中对于烃的含氧衍生物(醇、羧酸、酯)已经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学习卤代烃的结构以及性质和应用水到渠成。

根据新课标要求,进行有机化学反应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官能团转化和断键成键的角度概括反应特征和规律。

教学中深入调查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新课程标准进行授课。

【学情分析】学生在高一必修二已经对常见的有机物和官能团的知识有所了解,并且经过选修五第二章烃的相关性质学习,已经对于烷烃和芳香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烯烃和炔烃与卤素单质或者HX的加成反应的生成物已经有所认知。

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卤代烃以及卤素原子这种官能团难度有所降低。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原理.2.了解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意义.3.树立官能团转化思想,学会分析官能团转化的思路和方法4.树立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讲授新课】一、导入教师:图片展示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含有卤素原子的有机物:1不粘锅涂层材料为聚四氟乙烯,2.我们用的涂改液主要成分:二氟乙烷、三氟乙烷、四氟乙烷等,3.以七氟丙烷为主要成分的灭火剂,4.水立方建筑体,建材为含氯聚合物的充气薄膜建材。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第二章 烃和卤代烃教案
溴乙烷是卤代烃的典型代表物之一,通过溴乙烷的学习,可以了解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等性质。
本章内容的选取也注意了联系生活实际,并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和健康教育。例如,通过“实践活动”了解苯、苯的同系物以及卤代烃等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不合理使用对健康的危害。
关于章图和节背景图的说明:①本章章图由一幅主图和三幅小图组成,主图为铺设于灌木丛林中的输油管线;三幅小图分别是:采油机、燃烧的蜡烛和乙炔及苯分子的比例模型。
②节背景图为炼油厂厂景。
3内容结构在本章教学中应注意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如通过形象生动的实物、模型、课件、图片及生活中的化学等创设问题,通过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要注意充分体现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要注意学习自然科学基本思维方法──“归纳推理、演绎推理、类比推理”;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做中学”,给予学生更多的活动、研究、讨论的时间和空间。
在芳香烃中,通过“思考与交流”让学生自主学习苯的化学性质,并让学生自主设计制备溴苯和硝基苯的实验方案。选择甲苯作为苯的同系物的代表物,比较苯和苯的同系物的性质差异,并以此通过“学与问”让学生领悟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学习烃的知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卤代烃的内容,所以教科书将烃和卤代烃安排在同一章。
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烷烃、烯烃、炔烃物理性质的变化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
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炔烃和卤代烃等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能根据有机化学反应原理,初步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优选并完成实验。
4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有机化合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同时关注有机物的合理使用。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2.3 卤代烃 教学设计 2021-2022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第3节《卤代烃》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节课源于人教版化学选修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三节卤代烃。

卤代烃是重要的烃的衍生物,是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中间体,其本身也有重要的用途。

本节知识在有机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高考有机化学的考查重点。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脂肪烃、芳香烃的基础上对有机物的进一步学习,已经接触到一些卤代烃。

也能从断键、成键的角度理解并掌握前面所学的化学反应。

此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能够对典型离子进行检验。

二、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物质,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及常见分类方法,能对常见卤代烃进行归类。

2.通过对比溴乙烷和乙烷的结构,理解溴乙烷和乙烷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能运用相似的方法分析并理解其它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卤代烃的化学性质,理解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反应机理,能正确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4.对氟利昂对环境的不良作用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特点和主要化学性质四、教学难点溴乙烷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基本规律五、思维导图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以生活情境,引出主题。

【情境引入】体育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伤员的受伤部位喷射某种气雾剂,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稍后运动员又可上场了。

你知道这种气雾剂的主要成份是什么吗?它的化学名称是氯乙烷( C2H5Cl )沸点12.4℃,常温下是气体,加压后液化,装入容器中,气化后对伤口起冷却、止血、局部麻醉的作用,在运动场上常用于小型伤口的紧急处理。

一、卤代烃的定义及分类1.定义: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卤代烃。

2.分类:卤代烃有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根据卤素的种类可分为氟代烃、氯代烃、溴代烃和碘代烃;根据含卤原子多少,分为一卤代烃和多卤代烃;根据烃基的种类,分为脂肪卤代烃、芳香卤代烃。

从生活走进化学,亲切而自然。

高中化学 《卤代烃》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5

高中化学 《卤代烃》的教学设计 苏教版选修5

《卤代烃》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课程理念要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本课在进行“卤代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讨论卤代烃的用途与危害,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如介绍氟利昂曾经是空调和冰箱常用的制冷剂,它给人们带来许多便利的同时,给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是导致形成大气臭氧空洞的原因之一,对人类生存造成了一定的威胁。

用科学的认识观去学习物质,既能懂得物质的特性,明确它的作用原理,又能辩证地认识它。

新课程理念教学要求:通过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在进行“溴乙烷的性质”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卤代烃在不同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获取感性认识,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化学行为的“多样性”和不同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的“多面性”。

利用卤代烃的结构决定了卤代烃的性质,其性质又决定了其用途,这构成了卤代烃特有的知识体系。

在学习一类物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搞清楚这类物质的组成、分类和结构特点,而且需要了解这类物质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二、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本单元的学习提出如下要求和活动探究建议:(1)认识卤代烃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2)知道卤代烃与其他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3)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消去反应。

(4)用化学方法(或红外光谱法)检验卤代烃中的卤素。

(5)调查与讨论:卤代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卤代烃在天然有机化合物中存在极少,自然界中存在的卤代烃几乎都来源于人工合成。

卤代烃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试剂,常用来提供碳正离子,而卤代烃与金属镁形成的格氏试剂又是常见的提供碳负离子的试剂,所以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选修
化学的教学设计小编整理出来了,快来一起看看吧。
(1)了解卤代烃的概念和溴乙烷的主要物理性质。
(2)掌握溴乙烷的主要化学性质,理解溴乙烷发生水解反应的条件和所发生共价键的变化。
(1)通过溴乙烷的水解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学习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培养学生使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的能力;
2.已知NH3和H2O在与卤代烃反应时的性质很相似,在一定条件下能使卤代烃发生氨
解,写出溴乙烷的氨解方程式。
今天,我们研究了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中的水解反应,现在回忆这个过程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提出问题
科学猜测
实验验证
形成理论
发展理论
解决问题
投影:
【小结】这个过程不是研究事物所应遵循的一种科学方法。这一过程蕴含着以实验事实为据,
(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溴乙烷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是分层的,且有机物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如何提高本反应的反应速率?
充分振荡:增大接触面积;加热: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总结,得出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追问】:能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如何加热?
不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因为溴乙烷的沸点只有38.4℃,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液体容易暴沸。可采用水浴加热。
【学生回答后投影】1.溴乙烷的物理性质(实验结论):无色液体,沸点比乙烷的高,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学生回答密度比水在时,提问:为什么?你怎么知道水层在上方?)
【提升】你能否根据所学知识推测:氯乙烷的沸点比溴乙烷的沸点是高还是低?为什么?
【生答】低,有可能是常温下是气体,因为氯乙烷与溴乙烷的结构相似,而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溴乙烷,分子间作用力小,故沸点低。
【设问】回答的不错。你能根据所学知识给出卤代烃的定义呢?
【生答】卤代烃的概念。
【小结】回答的很好。(投影卤代烃的概念,并提问卤代烃的官能团是什么?)。
【设问】学习各类有机物的研究程序是什么?
【生答】由典型(代表物)到一般,根据结构分析性质。
【讲解】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结构和性质。
【小结】溴乙烷与乙烷的结构相似,区别在于C—H键与C—Br的不同。
【引言】溴原子的引入对溴乙烷的性质有什么影响?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重点。让我们先来研究其物理性质。
【投影板书】2.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提出问题】已知乙烷为无色气体,沸点-88.6 ℃,不溶于水。对比乙烷分子的结构,你能知道溴乙烷分子中引入了Br原子后,在相同条件下,溴乙烷分子间的作用力大小如何变化?熔沸点、密度呢?
(3)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1)通过卤代烃中如何检验卤元素的讨论、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尤其是两组不同意见的对比实验,激发同学兴趣,使其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急切用实践来检验结论的正误。实验成功的同学,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实验不成功的同学,经过了困难的磨炼,通过独立思考,找出存在的问题,既锻炼了毅力,也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我们应该学会它。
第一幅图片是生产中常用的塑料管,其化学成分是聚氯乙烯,单体是氯乙烯;
第二幅图片是不粘锅,其涂层化学成分是聚四氟乙烯,单体是四氟乙烯;
第三幅图片是臭氧层空洞,形成空洞的原因之一是氟利昂的大量使用,如二氟二氯甲烷
【提问】从组成看,它们都应该属于哪类有机物?
【生答】卤代烃。
【追问】为什么?
【生答】虽然母体是烃,但含有卤素原子。
【投影】二、溴乙烷
1.溴乙烷的结构
【边讲述边投影】溴乙烷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由溴原子取代了乙烷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后所得到的产物。写出溴乙烷的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溴乙烷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应如何表现?(两个吸收峰,且吸收峰的面积之比应该是3:2,而乙烷的吸收峰却只能有1个。)
【指出】水浴加热时就不可能振荡试管,为了使溴乙烷和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接触,水浴的温度应稍高于溴乙烷的沸点,为什么?
【生答】使处于下层的溴乙烷沸腾汽化,以气体的形式通过NaOH溶液与其充分接触。
【指出】可同学想过吗?溴乙烷是大气污染物,汽化出来的溴乙烷不可能完全与NaOH溶液反应,散失到大气中就会污染空气,你想如何解决本问题?
【小结】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卤素原子取代后,其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分子间作用力变大,卤代烃溶沸点升高,密度变大。所以卤代烃只有极少数是气体,大多数为固体或液体,不溶于水,可溶于大多数的有机溶剂。
溴原子的引入能使溴乙烷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呢?
【投影】3.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引言】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溴原子作为溴乙烷的官能团,发生化学变化应围绕着C—Br键断裂去思考。C—Br键为什么能断裂呢?在什么条件下断裂?

CH2CH2Br+NaOH→CH3CH2OH+NaBr
【投影】上述方程式也可以写成:
NaOH

CH2CH2Br+H2O→CH3CH2OH+HBr
该反应可理解为:溴乙烷发生了水解反应,氢氧化钠的作用是中和反应生成的HBr,降低了生成物的浓度,使反应正向进行。(该反应是可逆反应)
【提升】由此可见,水解反应的条件是NaOH水溶液。溴乙烷水解反应中,C—Br键断裂,溴以Br-形式离去,故带负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如OH-、HS-等均可取代溴乙烷中的溴。
【科学推测】溴乙烷的结构与乙烷的结构相似,但相对分子质量大于乙烷,导致C2H5Br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其熔点、沸点、密度应大于乙烷。
试剂和仪器:试管、溴乙烷、蒸馏水、酒精
(1)用试管取约2mL的溴乙烷,观察溴乙烷在常温下的颜色和状态。
(2)将2mL的溴乙烷分放在两支试管中,往其中一只中加入2mL的水,振荡,静置。往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酒精,振荡,静置。
(1)可直接用所给的热水加热
(2)溴乙烷、10%NaOH溶液的用量约为2mL
(3)水浴加热的时间约为3分钟
(巡视,组织教学,及时点拨,结合不同方案组织讨论:加入NaOH溶液加热,冷却后直接加AgNO3为什么不可以?检验卤代烃中含有卤元素的程序如何?)
【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评价得出结论】

结论:CH3CH2Br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发生取代反应,反应方程式如下:
【生答】在溴乙烷分子中,由于Br的吸引电子的能力大于C,则C-Br键中的共用电子对就偏向于Br原子一端,使Br带有部分负电荷,C原子带部分正电荷。当遇到-OH、-NH2等试剂(带负电或富电子基团)时,该基团就会进攻带正电荷的C原子,-Br则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离去。
【问题】已知:CH3CH3与氢氧化钠溶液不能反应,CH3CH2Br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若反应,可能有什么物质产生?
【科学推测:】若反应,则生成乙醇和溴化钠,发生如下反应:

CH2CH2Br+NaOH → CH3CH2OH+NaBr
【引言】以上所述,均属猜测,但有根有据,属于科学猜测。很多伟大的科学理论都是通过科学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的。如果让你设计实验证明溴乙烷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你如何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如何用实验证明溴乙烷的Br变成了Br-?
【质疑】对水解反应的深化:
CH3
CH3-C -CH3
1、把“—Br”替换成“—Cl”,能否发生反应?
CH3CHCH3
2、把“CH3CH2—”替换“ ”或“ ”或R—如何反应?
3、把“CH3CH2—”替换成“Fe3+ ”,能否发生反应?
1.(2003年上海市理科综合测试)足球比赛中,当运动员肌肉挫伤或扭伤时,队医随即对准球员的受伤部位喷射药剂氯乙烷(沸点12.27℃),进行局部冷冻麻醉应急处理,乙烯和氯化氢在一定条件下制得氯乙烷的化学方程式(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示)是CH2=CH2+HCl→CH3CH2Cl,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__。决定氯乙烷能用于冷冻麻醉应急处理的具体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溴乙烷水解实验的设计体会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乐趣。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使学生体会到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理解与欣赏;
由乙烷与溴乙烷结构异同点引出溴乙烷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假说方法。
1.溴乙烷的水解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2.试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
【生答】试管上加一个带长玻璃导管的橡皮塞,起冷凝回流的作用,既能防止溴乙烷的挥发,又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
【学生探究实验2】请同学们利用所给仪器和试剂,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溴乙烷能否在NaOH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
实验用品:大试管(配带直长玻璃管的单孔橡皮塞)2只、试管夹、小试管10只,长胶头滴管(能从大试管中取液体)、250mL烧杯。溴乙烷、10%NaOH溶液、稀硝酸、2%硝酸银、稀溴化钠溶液、稀氯化钠溶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