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无障碍设计》
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原则及方法论文
浅谈园林景观无障碍设计原则及方法摘要:无障碍设计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平等、安定、和谐的环境而发展的,文章主要对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无障碍设计是对全体社会平等的一种关注,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种手段。
关键词:园林;无障碍;设计一、园林景观中无障碍设计的原则(一)安全性安全性是无障碍设计最重要的原则,这是保障游人毫无心理负担地在园林中游憩的前提,这一点对于老年人、残疾人、小孩、孕妇等行动不便者来说尤为重要。
(二)系统性园林无障碍设计需要运用系统化的观点,使各种无障碍设施连成点、线、面、立体网络,实现全面的无障碍环境,真正使行动不便者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行动自如。
(三)可及性可及性是指在园林环境中人们能够方便地感知、到达、进入并使用,同时还可以对环境施加作用和影响,以完成自己的行为和目的。
(四)可交往性可交往性是指园林环境中应重视交往空间的营造及配套设施的设置,园林无障碍设计除了要设置方便各类人群使用的无障碍设施外,还要注意营造各类休闲交往空间,即除了要满足各类人群的生理行为要求外,还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五)与园林环境的协调性在园林景观的无障碍设计中,使得无障碍设施与整体园林环境相协调是为了创造园林美感的一种重要原则,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处理要与整体环境相协调,在颜色、体量、轻重等方面要与园林整体风格、形象相吻合。
(六)经济性在园林无障碍设计中,要在满足适用的前提下,考虑经济造价,因为这是投资方愿意增设无障碍设施最先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可通过各种措施减少投入资金,如废物利用、循环利用等,达到经济性的原则,这也符合社会对于节约资源的价值取向。
二、根据行动不便者共同游憩需求探析设计方法(一)游览路线设计方面园林中游览路线的设计是无障碍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游人基本上是沿着所设计的园路进行游览的,因此游览路线设计合理与否与无障碍设计是否完善有直接的关系,好的路线设计能够极大地方便乘轮椅者、柱拐杖者、听觉障碍者、老年人等行动不便者的游览、观赏。
浅谈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
浅谈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无障碍设计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它旨在让所有人,无论他们是否患有残疾或年老体弱,都能够方便、安全地使用各种设施和产品。
本文将介绍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历程、现状、实践案例,以及未来的趋势和挑战。
无障碍设计是一种以人体工程学和通用设计为基础,以创造一个无论是否患有残疾或年老体弱,任何人都可以方便、安全地使用各种设施和产品为目标的设计理念。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是确保残疾人和老年人能够方便地使用各种设施和产品,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体现了社会对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和尊重,同时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
无障碍设计最早起源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美国开始出现一些为残疾人和老年人考虑的设计,这是无障碍设计的雏形。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人道主义思想的兴起,无障碍设计开始在欧美国家得到推广和发展。
而在我国,无障碍设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国内外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技术和经济的限制,很多地区和国家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还存在不足。
另一方面,无障碍设计需要考虑到的因素较多,包括人体工程学、通用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法规等多个方面,这给设计师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未来,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将朝着更加多元化、智能化、人性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
例如,借助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开发出更加智能化的无障碍设施,提高使用体验和效率。
同时,绿色无障碍设计也将成为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如何在保证无障碍性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将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无障碍设计的实践案例非常多,下面以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无障碍设计的实践过程和难点。
某个购物中心为了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购物,对商场内的设施进行了无障碍设计。
他们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与残疾人和老年人代表座谈,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
然后,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师制定了多种设计策略,包括增加扶手、降低货架高度、设置专门的残疾人停车位等。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论文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论文摘要:城市设计中无障碍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残疾人住房或老年住宅入口斜坡,应设置无障碍电梯和厕所。
建筑内部的无障碍区域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弱病残孕,一个城市的无障碍设施有多完善能够正面体现这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人文气息,老年人的行动非常不变,多设置无障碍区域有助于帮助弱势群体,让社会不断进步。
1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概念无障碍,顾名思义是指事物可以畅通无阻的发展,可被认为是系统和环境的基本属性。
无障碍设计理念最初是由联合国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提出并倡导的,旨在建议现代化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等过程应将使用者身心健康程度的不同情况考虑在内,进而构建成安全、和谐的现代人文环境。
无障碍设计是二十世纪人道主义发展的产品,狭义的“无障碍设计”一般从满足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使用的硬质铺装和设施的角度考虑,我们将讨论的是广义上的“无障碍设计”,所针对的是老年人、儿童、病人、残疾人、孕妇,甚至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我们需考虑的“使用”,不仅是硬质铺装和设施,更重要的是在软设施上提供物理和心理帮助。
2 公共空间无障碍设计要素2.1 路径系统2.1.1 城市道路对于城市道路来讲,人行道作为城市道路的关键部分,一旦人行道与车道之间出现冲突或路面高低设计不合理,就会给需要借助轮椅的行人造成出行阻碍。
所以,设计路口时应考虑使用缘石坡道,这样便有利于轮椅通行。
而视觉障碍者往往需要借助听觉和触觉来完成一些行为,为了有利于视觉障碍者能够在城市各街道正常行走,尽可能的在各街道设立相应的盲人通道。
城市街道通常包括三种类型,即交通街道、商业街道以及生活街道。
应在城市各类街道的主干路、各医院或院校周边道路以及商业街与主干路的岔路口等设立音像提示装置,用来提示行人过街和坡道等。
2.1.2 缘石坡道缘石坡道主要可呈现三种坡面,即单坡面、扇形坡以及三坡面。
缘石坡道通常都是设立在人行道上,其宽度与人行道保持一致。
人行道的头尾部应该设立边缘石坡道,将整个线路建设成完整的无障碍状态,而整个道路通常都是保持着完整的障碍性道路。
无差别设计与无障碍设计的对比 论文
无差别设计与无障碍设计的对比论文虽然讨论无障碍设计与无差别设计领域的文章很多,但大多数只是根据现有规则和数据来分析二者的异同,并没有用无差别设计的理念和原则来评价现有的设计实践,而使用现有的无障碍设计标准来解释无差别设计的方法并不能充分诠释其理念。
同时,人们普遍认为无差别设计是基于“整个人类无障碍设计”而发展的,更有人认为“无差别设计”相当于“无障碍设计”。
不可否认的是,无差别设计的概念来自无障碍设计的实践,一些现有的无障碍设施体现了无差别设计“易于所有人使用”的设计思想。
无差别设计和无障碍设计,让我们的社会更美好,生活、旅游、工作和沟通更便捷。
无差别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基本上是基于无障碍设计,但它并非是在认同无障碍设计主张的前提下对其发展的结果,其主要表现在:(1)设计的出发点不同无差别设计是所有的建筑、环境和产品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设计,无差别设计的想法不管使用人是否残疾,而是更大限度的应对所有人类需求,所以障碍存在与否并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而是把如何方便,如何适合所有人的需求作为出发点。
在社会层面上,无差别设计使无障碍设计更加民主。
无差别设计没有将残疾人、体弱者和健全者区别化,而是同标准化的概念更为接近,所以无差别设计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和详细。
无障碍设计从设计理念来讲,已经取得了一种革命性的进步。
但无障碍设计的设计对象是专门为有特殊需要的群体而服务的,无障碍设计有特定的对象。
(2)涉及的领域不同无差别设计涉及面广,它不仅考虑到环境设计的实用性和审美需求,而它也涉及家电产品、家居产品、医疗设施、标识系统等,同时无差别设计也扩展到了教育、交通、网络等方面。
当前无障碍设施的建设需要依靠无差别设计技术来实现。
这种设计可以有效地促进更多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如果广泛采用无差别设计的理念,更多的民众会支持这些给所有人带来利益的设计,就会使更多的身体健全的人支持改善残疾人的无障碍设计。
同样,无差别设计的实践可以显著促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有效地促进所有社会成员的参与。
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运用
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的运用摘要:基于人性化理念,做好无障碍设计,对提升道路服务的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若想达到无障碍设计标准和要求,要做好细节的把控,满足特殊人群的基本需求。
现针对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运用,结合实际案例,做简单的论述,总结了设计要点,共享给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设计要点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残疾人的关注,积极改善残疾人基本民生与公共服务成果显著。
中国残联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贫困残疾人数量由281万减少到169.8万。
虽然残疾人数量不断减少,但是对残疾人的关爱不能减少。
根据工作要求,要不断提高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除此之外,我国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道路无障碍设计的需求不断增加。
现结合城市道路无障碍设计实践,分析如何为行动不便人群提供更好的服务。
1案例概述以湖南某城市道路环境无障碍设计为例,设计内容具体包括盲道、坡道、过街音响和安全岛等。
通过对部分既有道路的无障碍调查发现,无障碍设计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影响着道路功能作用的发挥。
新建或者改建道路时,开展无障碍设计,要结合实际条件和人流情况等,做好合理规划和设置。
现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2无障碍设计在城市道路工程设计中的运用不足2.1人行道。
以盲道为例分析人行道无障碍设计。
按照道路无障碍设计要求,对于道路以及大型公共建筑的入口等位置,应该设置盲道,协助盲人过道,使其通过盲杖和脚部触觉,能够安全行走。
设计的盲道要达到连续性和完善性要求,同时要避开树木和电线杆等实际障碍物,其他基础设施不可以占用盲道。
一般来说,盲道包括行进盲道与提示盲道。
其中,行人盲道多设置在人行道外侧,比如围墙和绿化带250~600mm位置。
设置的盲道宽度大约0.3~0.6m,可以结合道路的宽度,来选择低限或者高限。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部分道路虽然设置了盲道,但是盲道砖的颜色和质地以及厚度等不达标,难以使盲人有效判断。
无障碍设计实践论文
无障碍设计调研报告为残疾人、老年人提供便利行动的设计叫做“无障碍设计”。
残疾人和老年人的居住、生活环境问题是世界范围内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在于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扩大其行动范围,使其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一·研究无障碍设计的原因“障碍”是指实体环境中为残疾人和能力丧失者不便或不能使用通行的部分,它对于正常健全人来说却方便无阻,所以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各种障碍中最可怕的还是思想观念障碍,要排除环境障碍,必须首先解决设计者头脑中的思想障碍,进一步提高对无障碍设计的认识。
建筑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是对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最切实的人文关怀,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精神。
我们应该在规划设计人员和相关专业的学生中强化无障碍意识,并积极开展无障碍设计的科学研究,努力提高我国无障碍设计的水平.。
二·无障碍设计的现状多少年来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都没有考虑到人类“行为能力的不齐全与丧失”这一客观存在的属性:从原始的石构拱券建造技术到现代的钢玻璃-摩天大楼在本质上都是材料的堆砌,必然形成台阶、踏步等“障碍”。
建筑设计的理论也完全以正常健全人为依据:从传统教育训练的比例、尺度等基本概念到现代新开拓的环境、行为和心理等科学概不例外。
“环境是为健全人创设的”已成为天经地义的观念,这是存在于人们头脑里无形的“思想障碍”。
各级领导、业主以及工程技术人员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甚至没有这方面的认识。
导致由于环境障碍,千万个行动能力丧失或不齐全者均被排除在外而不能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
其实,无障碍设计既不是技术难题,也不需要很特殊的设计,只是将残疾人和老年人与正常人的需要同时考虑而已,二者的根本出发点是一致的,即“方便实用”。
建筑环境设计呼唤人文关怀!无障碍设计就是人文关怀在建筑设计中的充分体现。
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的水平。
无障碍设计
生活中的无障碍设计--建筑设计原理结课论文王楠学号: 10203010201 10城市规划(2)班摘要:文章简述了无障碍设计的涵义及原则,并从建筑、家居环境、城市道路、公共场所等方面探讨城市无障碍设计要点,呼吁大家在当今社会老龄化迅速加快的情况下多关注无障碍设计,关注弱势群体,不仅给予必要的硬件帮助,更注重通过建筑设计促进精神文化的传递。
关键词: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居住区无障碍设计--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残疾人和老年人是社会特殊困难的群体,这个弱势群体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虽然他们不能参加大部分的社会活动,但是希望能够充分参与社会生活,能够获得与正常人一样平等的权利。
无障碍建筑设计确保了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行动的自由,使其能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回归社会主流,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无障碍设施主要体现在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城市道路中。
一、无障碍设计的概念无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伤病人、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的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道路、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和居住区等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中体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无障碍设计作为一种呼唤人道主义的全新的设计理念,最早在2O世纪初就已被提出。
狭义的“无障碍设计”仅从残疾人的物质层面需求考虑,只是考虑一般的无障碍的物质环境,即从硬件设施上保证残疾人群体的自由通行与方便使用。
而广义的“无障碍设计”则是强调残疾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的双重需求。
无障碍空间设计的案例分析与现状探讨
无障碍空间设计的案例分析与现状探讨一、引言无障碍空间设计是指为了适应身体缺陷者、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需求,旨在提升其生活质量和使用效率的设计理念。
在全球范围内,无障碍空间设计开始受到重视,本文将就无障碍空间设计展开案例分析和现状探讨,以期为未来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案例分析1. 医院设计无障碍空间设计在医院十分重要。
著名的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中心提供了一个成功的案例。
该医院地下几乎是全尺寸的,可以容纳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患者和访客。
所有医院区域都被划分为三个基本用户组:轮椅用户、盲人和听障人士。
医院几乎全部设有基础设施设备:自动门、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电梯等。
此外,医院内部各种标记和不同颜色等特殊设计完全是根据不同的使用者和特定的环境需求设计的。
2. 教育机构设计教育机构无障碍空间设计同样重要。
芬兰处处是设计考究的案例是多次获奖的芬兰奥卡拉学院。
在这所学院旁边的诊所内,也有一些出色的无障碍设计。
为单独使用的厕所安装一个平滑的渐变,则可以在减少障碍物的同时提高便利设施的可用性。
此外,诊所还提供了大型滑梯,使所有儿童可以玩耍,无论他们是否身体健康。
3. 商业建筑设计商业建筑中的无障碍空间设计可以改善劳动力生产率和吸引力,获得竞争优势。
威尼斯的五星级酒店 Danieli 强调了地下设施的必要性,以解决残疾人士、老年人等人的交通和接近问题。
大理石地面的均匀倾斜度很小,满足轮椅使用者的要求;地下反射板参照现有的导向标志,可以帮助人们执机地导向盲人。
无论是电梯大小、间距或加密计数器显示数字等分布均符合相关规范。
(注:此处“执机”为打字员误字,应为“直接”)三、现状探讨目前,全球范围内,无障碍空间设计的难点在于规范和统一标准的缺失。
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无障碍设计规范和标准;欧洲国家对于解决和转换现存建筑真正采取了可持续和实际的措施,并使这一给予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学校、卫生中心、旅馆、购物中心、图书馆、公共建筑)更好的无障碍性设计规范与标准成为政策实践。
无障碍设计论文.doc
无障碍设计论文关键词:人性化无障碍设计障碍设计摘要:无障碍设计这个概念名称始见于1974年,是联合国组织提出的设计新主张。
无障碍设计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如残疾人、老年人)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设计的理想目标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无障碍”。
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barrier),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这就是无障碍设计的基本思想。
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现状经十多年努力,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在起步晚、起点低的情况下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有着显著成绩。
多数城市的干道、主要商业街、广场、医院等建筑,程度不同地建设了无障碍设施;城市住宅小区的无障碍设施也开始起步。
我国的部分城市还相继建设了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无障碍设施,如南京的盲人植物园、大连的野生动物园、西安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院等,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
但是,我国的无障碍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问题是人们无障碍意识不强,管理部门和设计人员没有很好执行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范标准,已建成的无障碍设施不够系统、规范,使用管理不善,无法充分发挥使用效益等等。
为了推进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2002年10月31日,建设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委、中国残联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会上提出了开展创建全国无障碍设施示范城的活动,这是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重要举措。
北京、天津、上海、大连、青岛、南京、杭州、厦门、广州、西安、苏州、秦始岛十二个城市列为首批示范创建城市。
基于无障碍设计理论的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探究
基于无障碍设计理论的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老年人是社会中的重要群体,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助行产品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
目前市场上的助行产品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设计不符合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操作繁琐、安全性不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基于无障碍设计理论开展老年人助行产品的设计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无障碍设计理论是一种注重人们的需求、尊重人的权利、以及提高产品、环境的可供使用性和便利性的设计理念。
将无障碍设计理论应用于老年人助行产品的设计中,可以有效满足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和助行需求,为他们提供更加便利和安全的助行体验。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无障碍设计理论的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希望通过对老年人生理特点、无障碍设计理论的介绍以及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原则的分析,为市场上的老年人助行产品提供更加智能、人性化的设计方案。
1.2 研究意义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在当前社会老龄化的背景下,老年人群体的数量逐渐增加,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设计出符合老年人需求的助行产品对于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可以有效提高老年人的生活便利性和安全性。
老年人常常因为身体机能下降而出现走动不便或者倾向跌倒的情况,合理设计的助行产品可以帮助他们更加轻松、稳定地行走,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性。
通过无障碍设计理论的引入,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可以使老年人更加容易接受并使用。
无障碍设计理论注重产品的普适性和可访问性,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从而设计出更加符合老年人生理特点的助行产品,提升产品的易用性和适配性。
基于无障碍设计理论的老年人助行产品设计不仅对老年群体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更加普适、安全、舒适的助行产品设计思路。
通过深入探讨和研究,将有助于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助行产品,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建筑环境中的无障碍设计
建筑环境中的无障碍设计作者:马会钊刘洋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06期【摘要】对于建筑的无障碍设计,只有充分感知各类残疾人的基本行为特征和心理感受,才可以对其环境与健全人进行协调,针对不同性质的建筑制定相对合理的设计措施。
本文介绍了建筑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研究了建筑环境中的无障碍设计要点。
【关键词】建筑环境无障碍设计要点中图分类号:TU-0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无障碍设计, 是指无障碍物、无危险物, 任何人都应该受到尊重, 能够健康地从事文化生活而进行的设计。
事实上, 残疾人和健全人之间的界线是模糊的, 任何人都有可能暂时性残疾。
残疾也不仅包括视觉、听觉残疾, 肢体残疾。
对于任何一个健康人来说, 他们都有从幼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生长, 成熟与衰老的过程: 幼儿对为成人生产的东西都难于使用, 有时被包含在有障碍者之中;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 身心机能开始减退, 出现几种综合性的障碍: 行动、视、听等多方面, 特别是对高速的东西不适应, 当然被包含在残疾人之列; 平常状态下, 一般感觉不到障碍的只有青壮年的健壮者, 尽管如此, 健壮者面对很多楼梯和复杂的设备有时不知所措; 产孕时期, 生病期间, 怀抱婴儿出行时或持有大件行李的人等, 在一段时间也被认为是有障碍者。
因此无障碍设计, 不只是以一部分残疾人为对象的建筑和城市环境设计, 而是无论是谁, 无论在哪里都要使大家使用方便的设计, 建筑及其环境应关心每一个使用者。
一、建筑环境中无障碍设计的基本要求1、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居住环境进行人性化设计。
在无障碍设计中,设计者的人性化空间设想应始终引导着设计的整个思路。
居住区中住宅单体的平面设计应创造合理、舒适、安全以及符合审美要求的居住空间,同时做到住宅空间设计的无障碍。
住宅户型的设计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群体进行不同的户型设计,更应该考虑到残疾人以及弱势群体的空间设计,这是居住环境中无障碍设计“以人为本”的基础。
无障碍设计论文范文
无障碍设计论文范文摘要:无障碍设计是建筑和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领域,旨在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使用和参与的机会。
本文探讨了无障碍设计的概念、原则、法律法规以及实践中的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和调查数据,得出了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改善措施。
最后,结论指出无障碍设计不仅是一种道德和法律义务,也是为了创造一个更包容和平等的社会。
引言:人们生活的环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一些身体残障或认知障碍的人来说,他们在使用和参与社会环境时往往面临很多困难。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使用和参与社会活动。
无障碍设计是一种将人权和无障碍原则融入建筑和环境设计中的方法。
它强调人们的多样性和不同需求,并致力于创造一个适应所有人的环境。
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包括:可达性、可用性、容纳性和可理解性。
其中,可达性意味着每个人都能够进入和使用建筑物、设施和服务;可用性意味着设计应该方便、易于理解和操作;容纳性意味着设计应该适应不同的人的需求和能力;可理解性意味着设计应该能够被广大人群理解和使用。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无障碍设计已经成为法律法规中的一部分。
这些法规要求建筑和环境设计必须符合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和标准。
例如,在美国,美国残疾人法案(ADA)要求公共建筑和设施必须无障碍,而在欧盟,也有类似的法律规定。
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对于推动无障碍设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尽管无障碍设计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文化和社会观念的影响使得人们对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其次,经济约束和技术限制也限制了无障碍设计的应用。
此外,一些设计者缺乏无障碍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导致设计结果不尽人意。
改善无障碍设计的措施:为了推动无障碍设计的实施,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和解决方案。
首先,加强对无障碍设计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和设计者的知识水平。
其次,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无障碍设计的合规性。
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分析
市政道路的无障碍设计分析摘要:无障碍设计其根本的作用就是方便全社会所有人的生活,建设和完善城市的无障碍设施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其他社会成员出行提供方便的重要措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前言传统的市政道路无障碍设计理念是很狭隘的,理念认为无障碍设计只要是满足了残疾人生活需求,方便了残疾人出行需要,消除了残疾人在行动上不利的因素,这就是无障碍的设计。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方面的无障碍设计和实施均是无法满足残疾人出行需要的,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讲,主要就是不能够充分的根据现场情况,设计出适合残疾人、方便残疾人出行的无障碍通道。
一、基于视力障碍人群的道路设计改进思路1盲道存在的问题(1)行进盲道与圆点形提示盲道均不能明确地提示方向,导致盲人不能辨别方向而出现走错道路的现象。
(2)圆点提示盲道虽然表明此处道路发生变化,但不能提示盲道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而且不能辨明医院、银行、购物点等与生活密切的场所方位。
(3)提示盲道路砖缺乏针对性。
提示盲道缺乏对盲道的起点、终点和转变处,以及地铁入口、人行横道人口和汽车站等提示作用的设计内容。
(4)市政道路两端、大型建筑物、居民点等出入口,或在市政道路平面交叉处,由于开口的宽度很大,且盲道中断,使盲人无法判别和进入下一段盲道。
(5)盲人无法清晰判断与行进方向垂直的人行横道,从而不能安全地通过交叉口。
设计时,应本着实用、安全和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使盲道点、线连成一个盲道网络,做到盲道的区域内贯通和区域外连续。
(6)人行道的无障碍步道体系建设缺乏全局观念,不系统、不健全,盲道上存在电线杆、井盖等障碍物,且面临建筑物和到达街坊社区出入口等处,突然出现中断的现象。
(7)很多盲道的人行道未设置缘石坡道或缘石坡道设计不合理,过、陡过急或提示不清楚现象时有发生。
2盲道设计方案(1)盲道北向砖。
盲道北向砖可以设计在较长的行进盲道中的某一位置,用以指示地理方向。
基础建设项目的无障碍设计
基础建设项目的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是指为了使建筑物、设施或产品能够让所有人都能够方便地使用和接近,不论其身体、认知或感知上的能力是否有缺陷。
在基础建设项目中,无障碍设计变得尤为重要,因为基础设施是社会公众使用的重要场所,必须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自由地进入并使用这些设施。
1. 无障碍设计的重要性无障碍设计对于实现社会的包容性至关重要。
它不仅是为了满足残障人士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使得老年人、孕妇、儿童和其他有特殊需求的人们更加方便地使用基础设施。
通过实施无障碍设计,我们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友好和包容的社会环境。
2. 设施无障碍性的要求基础建设项目中,无障碍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各个方面的设施都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无障碍路径:确保建筑物周围和内部的路径对于轮椅使用者等人群的通行是便利的。
路径应该平坦、无障碍并且没有障碍物阻挡。
b) 无障碍入口:建筑物的入口应该设有无障碍通道,例如斜坡和扶手等,以确保轮椅使用者和行动不便的人能够方便地进入建筑物。
c) 电梯和楼梯:电梯是无障碍设计中的重要设施之一,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上下楼层。
同时,楼梯应该提供扶手和脚踏,以方便行动不便的人使用。
d) 停车场和标识:基础设施的停车场应该设有无障碍停车位,并且有明确的标识指示。
此外,建筑物内外的标识也应该方便所有人使用。
e) 盲文和触觉警示:基础设施应该为视觉障碍人士提供盲文和触觉警示帮助他们获取信息和导航。
3. 无障碍设计的好处无障碍设计不仅能够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还能够带来各方面的好处。
首先,无障碍设计能够提高基础设施的可持续性,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
其次,无障碍设计也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包容性和公平性,创造一个平等的社会环境。
此外,无障碍设计还能够为企业带来商业机会,吸引更多的用户,并提升用户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基础建设项目中的无障碍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实施无障碍设计,我们能够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友好和包容的社会环境,满足特殊人群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浅析地铁车站无障碍设计
摘要从无障碍设计的发展历程入手,根据有障碍者对环境的特殊需求,重点分析了无障碍设施包括电梯、自动扶梯、楼梯升降机、扶手、盲道、卫生间、无障碍标志等布置要点。
关键词地铁车站无障碍设施人性化设计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意识的增强,人们认识到任何人都会生病、受伤,以及不可避免地衰老,每个人在其生命中的某个阶段都会成为有障碍者,残疾人只是有障碍者的主体之一。
地铁作为一种规模庞大的公共性交通建筑,具备商业、资讯、问询、交通等多项功能,出入口众多,建筑结构复杂。
近年来,伴随着地铁的大量修建,改善地铁车站内部空间环境、倡导无障碍设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1 无障碍设计的概述无障碍设计源自于20 世纪初期的人道主义思想,是促进建筑学界产生的一种新理念。
它强调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一切有关人类衣食住行的公共空间环境以及各类建筑设施、设备的规划设计,都必须充分考虑具有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和正常活动能力衰退者( 如残疾人、老年人) 群众的使用需求,配备能够应答、满足这些需求的服务功能与装置,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关怀、切实保障人类安全、方便、舒适的现代生活环境。
此后丹麦人卡·迈克逊于1950 年提出了正常化原则的观念,即“主张身心障碍者应和一般人一样在社区过普通人的生活,使这些身心障碍者回归社会主流,达到社会整合的目的”。
在1961 年美国制订了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其后的20 年间,美国、英国、瑞典、加拿大、西德、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都制定和完善了各自的无障碍设计规范。
1981 年,联合国提出“完全参与、机会均等”的无障碍设计宗旨,无障碍的设计思想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各国开始大力推广无障碍环境。
在我国无障碍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残疾人优先”原则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出发点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
具体而言,我国1990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2001 年颁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公共建筑中出现了许多方便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和老年人进出的坡道以及专供他们使用的无障碍设施。
浅析无障碍设计
浅析无障碍设计摘要:简述了从建筑创作和实践的需求为基本面,全面理解我国无障碍发展的趋势及无障碍设计意义。
无障碍设施概念的由来及法规、政策,在城市建设的现状,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信息无障碍;环境无障碍;1、无障碍相关概念与发展演变20世纪人们对无障碍的认识是从身体残障开始的,但20世纪中期以后,人们愈发重视残障问题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残障”中的“障”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矛盾,是指存在某种障碍的人机会的丧失或受限制,导致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平等地融入社会。
人们对于“残疾”的认识逐渐从最开始的个体缺陷,开始发展为社会环境对残障者形成的制约,更为重视社会对残障人士造成的负面影响。
这种反思显示出当今社会无障碍意识的提高,面向政府部门、规划师、设计师、公众的无障碍意识的普及和推广迫在眉睫。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对弱势群体关注的增加,无障碍设计的服务对象从残障人扩大到所有存在特殊需求的群体,包括老人、儿童、孕妇、病人等这些由于自身生理限制造成使用基础服务不方便的人群,以及携带重物、推婴儿车等由于外在原因造成行动不便的人群。
可以说每个人的生命周期中都会因为年龄、性别、伤病甚至文化等因素,遇到看得到或看不到的身心障碍、交流障碍等问题,无障碍设计则是要发现并尽量解决这样的问题。
2、无障碍立法与政策法规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1982年首次将“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5年中国残疾福利基金会、北京市残疾人协会和北京市设计院举办了“残疾人于社会环境研讨会”,联合发出了“为残疾人创造便利生活环境”的倡议,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反响。
1989年建设部、民政部和中国残联共同发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JGJ50-88,主要针对下肢残疾者和视力残疾者,适用于城市道路和重要公共建筑。
高校宿舍无障碍设计探讨
高校宿舍无障碍设计探讨摘要: 以人体功能学为基础,针对高校生活区的核心-学生宿舍的无障碍设计,在规范没有触及或明确的细节上进行梳理,对宿舍入口及宿舍内部的设计进行了深度研究。
验证了满足无障碍要求的宿舍以及宿舍卫生间的最小尺寸,为以后高校宿舍无障碍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宿舍;无障碍0 引言高校作为学生走向社会前的过渡性的半社会,加强其无障碍建设既可以满足学校中一部分人群的实际需求,也可以作为一个活的宣传与教育,让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之中增加其人文关怀的心境。
高校园区学生活动部分主要分为教学区和生活区以及体育活动区三部分。
生活区无障碍的建设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其无障碍建设程度直接影响有无障碍需求的学生的生活方便舒适度。
生活区一般由宿舍、食堂、校园商业(校园超市、校园服务社)、公共浴室几个部分组成。
宿舍作为高校学生生活的中心,其无障碍设计自然是校园无障碍设计的重点。
现行规范JGJ36-2005《宿舍建筑设计规范》4.1.5条规定每栋宿舍应在首层至少设置一间无障碍宿舍,但是现行GB 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关于无障碍宿舍设计部分规定的较为笼统,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于无障碍一些细节关注不够,直接影响无障碍宿舍建成后的使用。
本文现就高校宿舍无障碍设计的一些细节进行一个探讨。
1 入口现在高校宿舍入口设计多为两栋宿舍主入口共用一个门厅,入口较为开阔,室外平台宽大,利于人员的疏散也能满足无障碍对入口平台1.5m的宽度要求。
建议在室内外高差小于等于450mm的情况下,宿舍入口取消台阶,优先选用无障碍入口。
当必须设计台阶和无障碍坡道组合的入口时,其无障碍坡道的设置应与校园道路平顺接合。
如有靠墙区段的坡道,在其上层有可开启的窗的情况下,坡道上部应有防止上层物体坠落的挑板。
入口主门优先选用电动感应门。
如设计为全玻地弹门,应有醒目的提醒标志,并在靠近坡道位置设计单独的无障碍用门,距地900mm设置把手,设置视线观察玻璃,并宜在距地350mm范围内安装护门板,通行净宽不宜小于900mm,门内外两侧均应满足轮椅在门内外的回转空间的要求。
浅析无障碍设计
Ke r s a c sii t;ac i cued sg y wo d :c esbl i y r ht tr ein;ct e eo me t e i d v lp n y
一
“ 关爱社 会弱势群体 ,关爱每一个 需要 帮助 的人 ” 的这一原则 ,使所有的人包括弱势群体以及使用各 种助行器械者,在安全通行和使用设施上没有任何 不方便和障碍。建筑师应该 “ 立足 当代,放眼未 来。 ”做好无障碍设计。 l 无障 碍设计 的 内容 ( ) 城市 行政 建 制 区规 划 管 辖 范 围 以及 规 划 1 控制区建设的公共建筑与居住建筑 的有关部位及相 应设施均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 )公共建筑与居住 区的整体环 境和使用功 2 能及相应设施 ,要充分依照各种人体尺度与活动空 间参数 、老弱伤残及妇幼等在通行 和使用上的需求 进行设 计 。 ( )新建 建 筑 物 、新 区 规 划 的道 路 及 公 园 要 3 严格按无障碍规范的要求进行建筑设计。对改扩建 的工程要因地制宜的进行无障碍建设与改造 。 2 无 障碍设计 范 围大体 上 分为 三类 ( )公共建筑如 办公、科 研建筑 ;商 业、服 1 务建筑 ;文化、纪念 建筑 ;观演 、体 育 建筑;交 通、医疗建筑 ;学校 、园林建筑。 ( )居住建筑如高 层、中高层 住宅及公寓建 2 筑 ;设 有 残疾人住 房 的职 工 和学生 宿舍建 筑 。 ( )特殊类建筑如盲校 、残联及特殊院校等。 3 在设计范围上,三类大体一致 ,遵循 以下的脉 络 :建筑基地- 主入 口及接待门厅_ 公共通道一 主 + + 要楼 梯 和电梯 一 公 共 厕 所 主 要 功 能 房 间 ( 公 在 共 建筑 中为报告 厅 、候机 厅 、门诊 、病 房等 ;在居 住建筑则为无障碍住房) 。建筑物的主要 出入 口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我国无障碍设计事业起步较晚,1985年由北京市首先进行了无障碍设计的研究。
城市公园中的无障碍设计在近30年的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国部分城市还相继建设了一批有特色的无障碍设计场所,如南京的盲人植物园,大连野生动物园,大连“东方圣克拉”居住区。
但是我国的无障碍设计与那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城市公园无障碍设施配备不完善,人们的无障碍意识不强已经成了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中的主要问题。
本文从残障人士及老年人自身需求出发,以天津水上公园为例,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和理论研究。
通过实际考察与相关理论结合方式,得出他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性,为以后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残障人士Abstract:City Park;Barrier-free design;Disabled目录摘要 (1)Abstract (1)前言 (1)(一)研究背景 (4)1老年人与残障人士对于城市公园中的现实需求……………….4.2. 国内无障碍设计发展……………………………………………4.3. 国外无障碍设计发展 (4)4. 总结存在问题 (5)(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5)1.文献研究法 (5)2.实地调查法 (5)3.比较分析法 (5)一、城市公园与用户需求的调研分析..............................5. (一)调研结果分析 (6)(二)残障人士行为活动的特点分析 (7)1. 肢体障碍者 (8)2. 视力障碍者……………………………………………………8.3. 聋哑人..................................................................8. (三)老年人行为活动的特点分析 (8)1.老年化的趋势及其对设计提出的新要求 (8)2.老年人在城市公园环境中的行为活动特点 (9)二、城市公园的无障碍设计内容 (9)(一)物质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方面 (9)1.无障碍停车位设计 (9)2.出入口无障碍设计 (10)2.1坡道 (10)2.2台阶与坡道设计 (11)3.园路无障碍设计 (11)3.1盲道……………………………………………………………11.3.2铺装 (12)4.无障碍卫生间设计 (12)5.绿化........................................................................13. (二)信息交流环境的无障碍设计方面 (14)1.视觉无障碍设计 (14)2.听觉无障碍设计…………………………………………………15.3.触觉无障碍设计 (15)三、天津水上公园无障碍设计案例分析 (16)(一)设计任务书与目标 (16)(二)设计的流程规划 (16)(三)设计内容解析与设计成果 (16)四、结论与感悟 (20)参考文献 (21)前言(一)研究背景1.无障碍设计无障碍设计是对包括残障人士在内的弱势群体的设计问题进行专门研究的领域。
其设计对象包括衣食住行一切公共空间环境、建筑设计及产品,面对不同程度生理伤残缺陷者、正常生活能力衰弱者,以满足其需求,保障安全舒适为目的。
对人类意识行为动作反应细研,是优化一切使用物品与环境的设计。
包括物质无障碍设计和信息无障碍设计两方面内容。
2.老年人与残障人士对于城市公园中的现实需求城市公园作为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需要,以及举办各种集体文化活动的场所是城市主要的公共开放空间。
如今许多公园设计已经覆盖了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出入口、无障碍标志等设施。
但许多城市公园仍里面的无障碍设施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的需求。
包括城市公园的出入口设计、无障碍音响系统设计、盲文导视、盲道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拥有使用公共空间的平等权利,在这种情况下,无障碍设施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3. 国内无障碍设计发展我国在1985年由北京市首先进行无障碍设计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98年,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共同下达了关于贯彻实施《方便残疾人使用城市街道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若干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加强无障碍工程的审批管理和工程验收,对高层住宅入口和居住小区应进行无障碍设计。
《香港残疾人通道守则》自1976年至1984年多次修订。
中国香港对规定道路的无障碍要求比较高,乘坐轮椅者在规定的无障碍道路上要实现通行无阻。
跨车行道的建筑物、交通信号与标致。
地铁的无障碍设施十分完善和发达。
目前,在许多城市设计方面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的特殊生活需求。
在无障碍设计中以为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提供尽可能完善的服务为指导思想,并贯彻安全、舒适、经济、美观的设计原则。
4.国外无障碍设计发展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无障碍标准”的国家,其无障碍设计建设既有多层次的立法保障,又已进入科研教育领域;各种无障碍设施既有全方位的布局,又与建筑艺术协调统一,同时给残疾人、老年人带来了方便与安全,堪称世界一流。
在城市公园无障碍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例如旧金山市朴茨茅斯广场、旧金山市柏德科公园,明确划分活动区域,消除不同使用者之间的矛盾。
日本目前为残疾人、老年人增设的无障碍设施比较普及,国家制定的统一建设法规中就包括残疾人、老年人无障碍设计。
5.总结存在问题据无障碍设计理念提出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了,但在国内外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这一领域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
大到城市公园的选址,小到路面铺装的质地,这中间穿插着一系列无障碍设计需注意的事项。
而这些城市公园中在无障碍设计中只注意到梯道与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很表面的问题。
在公园中的一些细节,例如无障碍停车位是否设置,是否设置老年人、残障人士休息区,长椅尺度是否考虑老年人灵活性的降低和听力的丧失,阳光下和阴凉处的游戏方桌是否方便老年人、残障人士人选择等等。
这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观察老年人、残障人士的生活细节,将这些运用到公园无障碍设计中去。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文献研究法查阅相关国内外城市公园无障碍设计及景观无障碍设计著作,以及对于无障碍设计的国际标准书籍,分析弱势群体自身特点,以及对城市公共空间尺度的需求,总结国内信息无障碍设计的营造方式。
2.实地调查法对天津水上公园进行实地考察,拍摄照片,对其中的老年人、残障人士进行抽样采访。
3.比较分析法通过平时在公园中了解的一些情况,加上学过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
分析用户会遇到的障碍找出相关优秀案例对比,提出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一、城市公园与用户需求的调研分析(一)调研结果分析1天津水上公园概况图1 天津水上公园图2 公园局部图天津水上公园原称青龙潭,作为风景游览区,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初,1951年7月1日正式对游客开放,有北方的小西子之称。
是天津最大的公园,因其有东、西、南三大湖与11个岛屿组成,所以取名水上公园。
水上乐园占地200公顷,园内有三湖九岛,其中水域面积89.2公顷,是天津市以水景为特色,以水上活动为内容的综合性公园,其南端是拥有上百种珍稀动物的动物园。
2.水上公园无障碍设计总体概况经调查研究,水上公园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比较完善,它包括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通道(路缘石设置)、台阶与坡道等设施,但是在细节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3.老年人、残疾人对水上公园无障碍设计的需求老年人在水上公园中有固定的休闲场所,从东门通往休闲场所的流线也较为方便。
但是,缺少一个或几个老年人一起打牌、下棋的桌椅,对于一些行动缓慢的老年人来说,台阶成为了障碍。
东门入口公园介绍因建立的时间过久,不易辨别。
老年人休息区域内的铺装材料存在一定缺陷,个别通道路面光滑,反光度较高,容易产生眩光。
没有无障碍停车位,停车场设置在城市主干道边上,入口较小,严重影响了残障人士进入公园。
停车场没有避免路牙石,以及存在颜色的可视性问题。
轮椅使用者在公园中遇到的大多数障碍为台阶和园路坡度问题,其次是缺乏与其他人一起娱乐的场所;在主干路上缺乏轮椅休息区;大多数特色景观区并没有给轮椅设置通道,乘坐轮椅者不能亲近水体。
公园内几乎不会进入盲人,所以没有获得第一手调查资料。
公园中包括公园入口并没有盲道设计,没有任何盲文导视,这也是视觉障碍者不进入公园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园中标示系统比较完善,但一些独特景观并没有详细介绍,这使聋哑人在公园中会遇到一些认知性问题。
危险警示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聋哑人很可能毫无警惕地进入危险区域,又不能有效呼救,会对其造成重大危害。
道路视线的通畅度是一个重要问题,在一些植被繁盛区域,转弯和变坡地点没有设置提示。
(二)残障人士行为活动的特点分析1. 肢体障碍者肢体残障者大多数靠轮椅代替步行。
轮椅的尺度即为静态人体尺度。
我国轮椅种类包括标准轮椅、躺式轮椅、单侧手动轮椅、电动轮椅等类型轮椅。
经过用户需求调查得知,一般情况下,使用标准轮椅,还有很少人使用电动轮椅。
普通轮椅标准长1100cm,宽650cm,总高920cm,坐高450cm。
肢体残障者行动时要与轮椅一起挪动,由于轮椅占据地面空间比正常人要要大,因此需要更大的通行空间和弯道空间。
轮椅通行宽度至少需815cm,旋转时最少需1500*1500mm²的空间,乘坐轮椅者手的上下垂直距离为400mm-1500mm。
以此相关涉及到轮椅坡道宽度不小于 1.00m时,能保证一辆轮椅通过。
(《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2-2 3.4.2)肢体残障者喜欢独立观察、辨别、思考和行动。
由于身体带来的缺陷,一些时候需要依赖身边人的帮助才能解决。
在公园中遇到的台阶,坡路需要身边人的辅助。
孤独时肢体残障者常有的心理感受,他们希望参与各种活动,通过人际交往去认识世界,满足自己精神上的各种需求。
需要更多地无障碍休憩空间,同时对进入空间的流线有一定的要求,由于轮椅占地面积大,回转空间需求大,所以休憩空间必须同时具备入口、出口,避免轮椅旋转时带来不便。
肢体残障者与许多残疾人一样,情绪反应强且不稳定的特点相当突出。
他们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我保护意识强大。
另一方面,肢体残障者思维健全,他们善于思考,做事稳重认真,待人诚恳,这一方面值得我们学习。
2. 视力障碍者视力障碍者或是完全看不见,或是仅能看到模糊的影像。
在生理上除了视力与正常人基本一样。
他们活动所需尺度大部分与正常人保持一致。
视力障碍者多采用手的触觉获取准确信息,上限以成年女子身高手臂为基础,取1600mm,下限以成年男子身高为基础,上臂自然下垂,前臂斜伸。
向地面成 45 度角,手指尖距地面高700mm。
在700-1600mm 的范围内,可以布置为盲人设立的各种信号标志或设施,以便其触摸感知和使用(陆志成,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