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定老师才是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一定老师才是师
转载于一位一线教师
每当我走到教室门口时,讲话的学生立即闭嘴,移位的学生立马回位。
继尔,出奇的安静。
然后,我讲课,他们专心地听讲,积极地举手发言……配合十分默契。
总之,展现在我眼前的全是纯洁与可爱。
我常常为自己“至高无上”的班主任的威信与权利而沾沾自喜。
正因为这样,我毫不思考地做出以下决定:长绳比赛获校一等奖方可领到去区比赛的入场券,否则反之。
学生们欢呼雀跃,信心满满。
谁知,天公偏偏不做美,离一等奖只差三个绳(虽然没得一等奖,但成绩是学校最好的)。
我老以为无关紧要,谁知他们哭成泪人,并在作文里诉说着各自的理由……尽管领导与其他老师都要我们班同学去参赛,但我始终坚持自己的“真理”,没让他们去参赛。
那一段时间,我看得出学生敢怒不敢言,听起课来也无精打采,我老以为是区区小事的事情他们却全当成了大事。
对,他们还是小学生,怎敢直接向老师“柬言”?换位思考:的确,小学就要毕业了,再没有机会参加小学生长绳比赛了……此时,我的心好象被挖沙船掏空了一样,千疮百孔,无法弥补;终于有一天,我便直愣愣地站在讲台上,对着学生大声说:“同学们,对不起,是我不让你们去参赛,是我给你们留下了遗憾。
这节课,请你们尽情地将自己想要发泄的话倾诉到本子上吧!也就是说,你们尽管骂我吧,我绝对不会责怪你们。
” 教室里静得连学生的笔帽掉到地上都如同雷击。
几十双眼睛直愣愣地盯着我。
“写吧!”二十分钟过去了,半个小时过去了,他们陆续举起小手“老师,是我
们输在起跑线了……”“老师,是我们太骄傲,太浮躁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念着。
直到下课铃响了,王丽还把手举得老高老高,惟恐老师不让她念就下课,只见她大声而有板有眼地读着:“我认为是同学大意失‘荆州’,是老师倔强留遗憾。
算了吧,过去了一秒即成为历史,今后我们……”多么有哲理的话呀,教室里顿时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从此以后,又恢复了过去的欢歌笑语!
看来,不一定老师才是“师”啊!
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
转载于一线教师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学生作,教师改”,教师为改好一篇作文可谓是花尽心思,而学生却收益甚少。
如何让学生有所收获呢?我尝试让学生自改作文。
让学生通过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发现并解决其中的问题,这样既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同时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而且,这种能力的培养是终身受益的。
怎样提高小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之所以会形成“学生作,教师改”的局面,是因为教师对学生的能力认识不够。
教师总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要求学生,作文修改权完全由教师垄断了。
其恶果是助长了某些同学作文草草成篇的坏习惯,有的写完之后不再看一看,有的甚至把不会的字空起来,让老师去填,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而教师每一次练习后要面对五、六十篇作文,任务繁重。
在紧迫的时间内,只能草草了事。
如“中心不够明确”、“事例不够具体”、“人物不够鲜明”,甚至一些批语学生看不懂。
传统的“学生作,教师改”的观念已经不适应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改变传统的观念,将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怎样把修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优先权。
其次,让学生掌握修改的决定权。
同时,教师的着眼点放在培养
学生的自改能力上。
二、教师引路,指导方法。
在培养学生自改的过程中我采用了“领”、“扶”、“放”的方法。
所谓“领”就是由老师指导批改的方法,领着学生学会批改方法,到学生自己学着修改。
学生的习作交上来后、查阅后,教师选择带有普遍性问题的学生习作制成投影片,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讨论,集体修改。
怎样修改? 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作示范。
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然后用彩笔修改给孩子看,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
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
通过修改,孩子们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学会了迁移。
领着学生集体修改后,我还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作对照、比较,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修改方法,模仿修改自己的习作,教师再加以指点、辅导,使学生人人受益。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教师还得注重“扶”与“放”的结合。
我们知道,要培养孩子自改习作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自改习作,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所谓“扶”既是作文上标记号,作必要的提示,让学生修改。
我采用以下方法:
1.符号批示法。
对学生的初作浏览后,对需要改的地方用符号标出。
如对不通顺的句子用“——”?,对错别字用“口”,让学生根据符号自行修改,学生修改后,再进行检查指导。
2.点拨提示法。
我将学生的作文进行分类,从各类中抽出几篇,对需要修改的地方稍加提示性批语。
3.要求提示法。
针对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
所谓“放”就是让学生修改自己文章或互改。
1.自我修改:
a.反复朗读。
在修改时,让学生朗读习作,自我监听,用笔划出不顺口的词句,并加以修改。
b.默读分析。
学生采用默读的方法,思考是否围绕中心选材,段落层次的安排是否合理,详略是否得当等。
2.互评互改:
a.教师先对学生习作有针对性地选择几篇作为例文,采用朗读或投影出示,然后由学生进行评议,评议时,既要肯定优点,也要指出需要修改的地方和怎样修改。
发言者必须有理有据,小作者可以解释反驳,大家互相讨论,达成共识。
b.学生写完作文后,收上来后由科代表把作文发给别的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老师只给出评分标准。
由于学生自己改别人的作文,因此积极性非常高,改到好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改到差的则能指出作文的缺点,这样做,学生批改文章时往往很详细,很具体,等于重写了一篇作文。
学生互改作文的好处: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掌握写作的基本要求,而且会指导别人写作,自然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第二、通过交流,让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促使进步。
第三、每次批改作文,由于不同学生、不同文章,学生有新鲜感,培养学生改作、写评语兴趣。
第四、批改作文时,学生进入教师角色思考问题,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适应能力、角色互换能力,促使心理走向成熟。
第五、容易激发教师的智力潜能与创造潜能,节省的时间用于研究学生心理、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习惯,让学生处于主动的地位,要注重学生情感的交流,心灵的体会,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能力发展,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而且教师也能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救出来,用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探索教学新方法,何乐而不为?
语文教学中需要朗读
古语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读”的重要性。
阅读能使人获得古今中外涉及各门学科、各种领域的知识、信息,开拓视野:阅读能启迪人生、使人受到美的熏陶;阅读能提高写作、会话能力,开发智力。
因此,阅读能力是人们在生活中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也是学习、工作必不可少的能力。
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终身教育的提出,对人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朗读又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朗读。
朗读,就是用清新明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艺术。
通过朗读,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艺术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提升自信,开发潜力,增强记忆。
突破性格障碍,掌握语言技巧,掌握有效沟通,巧妙表达的口才,在大庭广众中,轻松体现你的睿智高雅,轻松走上事业成功之路。
鉴于此,上课的时候,教师要着重于读的训练,但那种“南郭先生吹竽”式的读是没有什么效果的。
从方式方法上来说,要把读分为个人读,小组读,带读,抢读,竞赛读,其中学生最喜欢的就是竞赛读了:把全班同学分为四组,以组为单位,然后进行朗读比赛。
一个组在读的时候,其它组就听,等到这组读完后,其它组就指出这组在读的过程中读错的字,错一个扣10分,然后把这组的最后得分记下,每月讲评一次,学期末对优胜者进行奖励。
由于有这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机制,学生上课的参与热情相当高,他们大多能把别人读错的字找出来,并且轮到自己读的时候也相当认真。
事实证明,这种读的效果是不错的。
那么,诵读能力如何培养呢?朱自清先生提出的诵读方法是,“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
”这种训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一)课前预习时要读,这里姑且称为“预读”,要求“声出口,笔在手”。
但值得提及的是,诵读课文不是简单的开口就念,而要与认、辨、疏的功夫相结合。
认、辨、疏即注音、辨字疏句,方法是拼音注在字头上;辨字与释词统一在一种常规格式里;疏通课文中有关句子,做到文章的意思能大致理解。
当然,在预读阶段,需要“发疑”,这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的一致看法。
高明的语文教师,都把“导读”当作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环,让学生在课文的貌似无疑之处生疑、发疑。
因为只有生“疑”,才能有“悟”,朱熹云:“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可见发疑在预读中的重要性。
(二)课上要读,这就可采用朱自清先生的诵读方法,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读或默读,跟上教师的节奏、要领,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解决有关问题。
教师范读,可主读全篇或课文中的某一部分,甚至一个自然段。
其余的要学生根据范读自己去读,去体会文章的思想。
(三)课文讲解之后,依然需要诵读,学生独立进行,这是理解基础上的诵读,这对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方式有很大帮助。
通过诵读,声音、章句、层次、中心、义理、感情、神韵、训诂都容易融会贯通而达到进一步的理解。
(四)课后,还要鼓励学生去多读、反复读,从而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论化和感情化、艺术性与表演性的处理。
课后读的对象,可以是课上的讲练课文,也可以是课外的阅读材料,教师要争取做到把精彩的时文和中外名著
有的放矢的介绍给学生去读,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真正为说话和写作服务。
训练学生朗读能力,教师的责任重大,教师的职责,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一个平台,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
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其所获就越多。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如:(1)每节语文课开始,让同学朗读《每周一诗》养成阅读习惯。
(2)分组竞赛比高低,增强竞争意识。
(3)提出疑问设悬念,培养思维习惯。
(4)演讲故事练口才,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5)精要分析明主旨,在朗读中受到感染和教育等。
配合教学要求,选用恰当的阅读形式进行训练,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朗读的方式有:
范读:教师示范朗读。
在教学诗歌,散文,文言文时,通过朗读磁带和教师正确的语调,丰富的感情,节奏的抑扬顿挫,速度的快慢,给学生示范出一个朗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兴趣。
领读: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阅读会遇到障碍,不得要领。
教师通过领读让学生感知规律和技巧,从而让学生也去掉了阅读文言文的恐惧心理。
个别朗读:学生的个别朗读,可以检测学生阅读情况,反馈一定的信息,还可以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
我们要求学生对重要课文自己认真准备,阅读后制成磁带,交给老师评价指点,对读得特别好的,把磁带在课堂上放给全体同学听,对全班学生的阅读具有启发辅
导作用。
齐读:般短小的课文,气势较强的段落,句子让学生齐读,这样可以使学生相互带动,相互促进。
因而它既调节了课堂的气氛,又增强了后进生的阅读兴趣。
默读:让同学只用眼,不出声,不动唇进行阅读。
它是一种主要的读书方法,它不受阅读速度的限制,周围环境的影响,便于思考,从而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这种方法的运用,既培养了学生阅读兴趣,又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打下了基础。
速读与跳读:小说类的课文篇幅长,教学时间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指导学生掌握速读与跳读的技巧,提高效率找中心,抓重点,掌握文章的大意。
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内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高课外阅读的速度,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快速而有效地获得各种有价值的社会信息。
经过多层面的朗读训练,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而且主动要求扩大阅读,令人欣喜之至。
因此我们要牢牢把握“读”的环节,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
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给女儿的20条贴心建议
【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和初为人师的女儿的谈话要点,这其中凝聚着一位父亲对女儿的期望,这也是于老师长期的教育教学心得,也可视作对所有教师的贴心建议。
】
一、教师要在上课铃声未落之前到达教室门口。
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烘烘的(低年级小朋友尤甚),你不要发脾气,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
一般情况下,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
此刻,你一定要及时给同学们一个满意的表情,表扬表扬好的人,表扬要具体,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
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期待或者严厉的目光“盯”住他。
无效,则点明某一排或某一组一人仍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因为你不可能知道他们的名字。
再无效,则迅速地走到他们眼前,请他们站起来,严肃但措辞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们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的学习。
必要时,则请他们把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说一句:“噢,你叫李勇,你叫王强。
”不要指责,更不能挖苦。
这一招儿肯定有效。
千万不要不管班级里怎么样乱七八糟,傻乎乎地走进教室。
否则,你很难把课上下去。
二、一旦进入课堂,就要像京剧演员一样,精气十足。
走进课堂,要把90%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10%的注意力用在
教学方案的实施上。
要善于用眼睛表达你的满意、生气和愤怒。
尽量不要吼叫。
训斥只可偶尔为之。
把目光要经常瞥向那些神不守舍、好动、好说的学生。
可以请他们做点事-----比如读书、读单词、表演、到黑板上默写字等。
这叫“以动治动”。
最要紧的是不断地鼓励、表扬、提醒学生。
但话要简洁明了,忌婆婆妈妈式的唠叨。
这样的表扬会更有效:
“第二组同学坐得最端正。
”-----如果班级里某一个角落出现“骚动”。
“李勇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
”-----如果李勇的同学走了神,或者在做小动作。
“小强同学善于思考”。
-------如果小强的同桌读书心不在焉。
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必要时,把个别学生的座位调动一下。
最好把个别自觉性差的同学调到离老师近的位置。
对此类问题,处理要果断,快刀斩乱麻,不必说为什么。
最不得已的手段是惩罚----如罚他停课。
但最好不要在上课时请他到办公室去。
课间休息时,把他请到办公室去。
惩罚尽量少用。
千万不要体罚,切记。
宁肯让教育失败一次,也不要因体罚而造成更大的失败。
这种失败是无法挽回的。
三、要尽快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首先记住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学生的名字。
直呼其名地表扬胜于不指名道姓的表扬,指名道姓地批评、提醒,有时效果更好。
把所授课班级的学生座次表写出来,上课时放在讲桌上,这样做,有助于记住学生名字,尽快地了解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情况。
四、要注意教学形式、手段的变化。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是很短暂的。
如果第一个词是老师领读,第二个词也是,那么第三个就要请优秀的学生当回老师了。
第一遍读课文是齐读,第二、三遍最好自由读,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读。
读书、读词不要让学生扯着嗓子读。
如果让全班学生读单词,能不能声音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那一定是很有趣、很有意境的。
板书“大”和“小”,故意把“大”写得大大的,把“小”写得小小的;板书《骆驼和羊》,故意把前者写大,后者写小;板书课题“鲸”,则特意把这个字写得斗大。
如此,学生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
这也是变化。
第一次分角色朗读,全由学生参与,第二次,如果你参与进去,学生一定会读得更有精神。
讲燕子、翠鸟的外形画简笔画;讲鲸,让学生看图片;学习《桂林山水》看看课件……这些,都叫“变化”,没有变化,学生会厌;没有变化,也就没有教学艺术。
五、要细心观察学生,全面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谈话。
如果你在适当时机和场合,不经意地说出某一个学生做的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或值得称道的一种表现,他不仅会感到吃惊,而且受到的鼓舞也会特别大。
表扬要有实指性,忌空泛。
“你做作业总是那么细心,很少有错误。
”“你回答问题不但对,而且口齿清楚。
”-----这样说就具体
了。
恰当地使用肢体语言,可以让学生感到你的真诚和亲昵,拉近师生的距离。
如抚肩、握手、贴贴学生的脸蛋等。
六、搞点小激励。
教低年级,可把全班分为几个组,上课时,不论哪个同学在哪方面表现好,都在他所在的组上画一面红旗或一个苹果;有人表现不好则擦掉一面红旗或一个苹果。
下课时,表扬表现特别好的组。
这个办法对维持课堂纪律很有效。
七、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不要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小手如林,你说我说,有时可能是“虚假繁荣”、“泡沫经济”。
要让学生学会思考,潜心体会文本,告诉学生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必须经过思考方能举手。
老师的提问要有一定的深度、难度,要有价值。
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我不喜欢问题一提出来就举手的人,喜欢想一想,想好了再说的人。
可不要把孩子教浮躁了。
宁静以致远。
宁静是心无杂念,专心思考、刻苦钻研的意思。
有的学生很优秀,也喜欢举手,你可以这样对他说:“我知道你很优秀,当别人说不出、读不好、写不好时,再请你出马,怎么样?”不能让少数学生“独占课堂”。
八、课间尽可能多和学生一起玩。
如果和他们一起做游戏,要遵守“游戏”规则。
倘若犯规,同样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这样,学生就会真真切切地感到你是他们中的一
员,你和他们一样。
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不应该也不可能要求学生和老师相似。
九、上好第一节课。
精心备课,把握准教材,把教材装在心里。
准备好教具。
组织好教学。
一旦学生安静下来,要尽可能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如果------开头的一段话热情洋溢;
板书的第一个字让学生为之赞叹;
第一次朗读让学生为之感动;
用丰富的表情和机灵的眼神吸引住学生;
得体的幽默让孩子笑起来;
充满爱意的一次抚摸让学生感到亲切;
教学方法的变化让学生感到有趣,使他们注意力集中;那么,你成功了。
如果这样,而且今后也不懈怠,我敢说,你绝对成功了。
以上说的几个方面能做到一半,也会成功。
要有信心。
哪一方面不足,就努力去修炼。
十、肚子里要有几个故事和笑话,找机会讲给学生听。
老师讲的故事,学生会终生不忘。
忘不了故事,就忘不了你这位老师。
讲故事特别能让调皮的学生亲近你。
当好动的学生拉着你讲故事时,你不要趁机给他提要求,更不要批评他,否则他会难堪。
你可以这样说:“没想到你喜欢听我讲的故事!以后肯定有机会。
”要利用这个机会和他们进行交流。
十一、驾驭好课堂(组织好课堂教学)。
必须这样对影响大家学习的学生说:“这个班不是只有你一个,而是几十个人。
你做任何一件事都得先考虑:会不会影响大家。
利已,但不能损人。
损人利已是大家所不容的。
”对低年级小朋友可以把话说得浅显一些:“你一说话,就会影响别人听讲、做作业,所以请你不要随便讲话。
”
课堂上,教低年级的老师说得最多的话组织教学的话。
“苦口婆心”这个成语,是教低年级老师的真实写照。
十二、要经常注意学习。
要经常读-----注意,我说的是经常读-----关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教学论等方面的著作,要养成翻阅各种教育杂志的习惯。
读书要跟自己的实际联系起来,要把读书所得运用用工作中去。
建议你做读书笔记,把名言名句记下来。
十三、如果犯了错,向学生道歉。
如果你犯了错误-----比如问题处理不当,说话欠妥,甚至体罚了学生,一定要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认错,向学生道歉,老师向学生认错、道歉,错误就成了一种教育资源。
十四、讲到重点、难点时,一定要进行组织教学。
讲到重点部分,或者讲关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组织教学,给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提个醒儿,否则,学困生的队伍不断扩大将是不可避免的。
十五、切不可让学生看出你的偏爱。
品学兼优的学生谁都喜欢,但切不可让学生看出老师的偏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