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争端中反思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形势政策论文
由钓鱼岛争端看中国对外战略——兼谈新时期中国外交观念的塑造
全和 亚太地 区稳 定的重要 事件 。从 宏观 的战略视 野 来看 ,地缘现 实的复 杂性 、现代化 的关键期 、发展 的前 起 未起 阶段在 总体上规 定 了中国在 外 交博 弈 中的基本 立场和政 策选择 ,我 们需要将 具体的 岛屿 主权 争端放
到 国际政 治变局 与 中国和平发展 的大背景 下进 行考量 ,树立 国际 国内互动 的大局观 ,塑造 陆海 并重的战略
自2 0 1 2 年 以来 ,中 日之间围绕钓鱼岛问题引发 的 外 交争端持续发酵 ,成 为影 响中国周边安全 和亚太 地 区稳定的重要事件 。从宏观 的战略视野观之 ,钓 鱼岛
相 ”的局 面难有 改观。在经济 上 ,日本深受 国际金融
危 机和地震海啸的重创 ,还面临着巨额公共债务 、人 口结 构老化 和社 会 活力缺 失等 结构 性难题 ,复 苏缓
拉里也坦言亚太地区将是美 国外交 战略的重心 。美 国
绪的上涨 ,中国在 主权 问题上进行妥协 的空间越来越 小 ,更何况 中国社会基于悲痛历史记忆 而产生 的强烈 普遍 的对 日敌对情绪有增无减 。 第四 ,日本试 图借助钓鱼岛 问题推翻战后 国际安 排。第二次世界大 战结束 以后 , 日本走 了一条经济优 先 、贸易立 国的发展道路 。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 ,日 本就实现了再工业化 ,并在 2 0 世纪 8 0 年代一跃成为世 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冷 战结束后 , 日本经济经历 了 失去 的2 0 年 ,但 仍然保持着强大 的制造业竞争能力 。 经济上的竞争力在很 大程度上成为 了 日本优越感 和 自
、
国际视野 T H E O R E T I G A L H O R I Z O N
\ /
由钓 鱼 岛争 端 看 中 国对 外 战 略
钓鱼岛问题分析--形势与政策论文
对钓鱼岛争端的探究摘要:最近有关钓鱼岛的争端一直是中日乃至世界的一个热点问题,钓鱼岛到底属于谁,至今还是中日一直存在的争议,这也是历史留给中日双方的一连串悬而未决的问题。
近年来,由于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一系列单方和不法行径,使钓鱼岛问题再次升温,极大的影响了中日关系健康而长远的发展。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日本为了追求自身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非法利益而屡屡挑衅滋事。
下面我将从钓鱼岛争端的形成和原因方面进行一些探究。
关键词:钓鱼岛争端;日美协定;东海划界;战略意义中日钓鱼岛之争的由来已久。
钓鱼岛又称钓鱼台、钓鱼台列岛,钓鱼岛及其周围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大约92海里处。
钓鱼岛群岛由钓鱼岛、黄尾岛、赤尾岛、南小岛、大南小岛、大北小岛和飞濑岛等岛屿组成,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
在这些岛屿中,钓鱼岛的面积最大。
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在1373年,钓鱼台即由我国杨载所发现。
15世纪初,《顺风相送》一书中,首度出现'钓鱼屿'一词。
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 从当时的文字记载来看,钓鱼岛、赤尾屿、黄尾屿等则根本上不属于琉球。
在明清时,钓鱼岛被作为中国领土而列入中国的防区,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对钓鱼列岛的主权归属没有提出过异议。
但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国力日益强盛,侵略掠夺的羽翼日益丰满,于1894年无端挑起蓄谋已久的甲午中日战争。
在日本舰队重创了中国海军后,明治政府确信对清政府一战胜券在握,在未通知中方的情况下先行秘密窃取钓鱼列岛。
随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被迫割让台湾及其周围岛屿。
自此,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近半个世纪,作为台湾周围附属岛屿的钓鱼岛也长期被日本霸占。
二战后,日本本应归还中国钓鱼诸岛的主权。
然而,美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钓鱼岛问题上偏袒日本,并把钓鱼岛切给了日本的冲绳县。
日本政府趁机主张钓鱼岛是日本冲绳县的一部分,并将钓鱼岛及其周围海域纳入日本自卫队的"防空识别圈"内。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日关系
形势政策论文论中外大国关系——日本内容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日本式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两国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
中日两国关系如何,不仅对中日两国至关重要,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格局都有着重要影响。
近两年来,中日贸易关系渐趋佳境,但双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深渊,其原因主要在于钓鱼岛问题、外国势力的干涉、日本对于台湾问题的态度、历史遗留问题等。
经过多年的贸易往来,尽管冲突不断,但中日两国清楚的认识到,不管世界的格局怎样变,双方的地理位置是无法改变的,只有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才可改善双方关系,促进发展。
关键词:中日关系政治经济共同发展一、中日关系的现状:1、中日经济关系现状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经连续十一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双方的贸易合作不仅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而且对于促成中日关系正常化起到了巨大作用。
即使在两国之间出现政治方面的问题,甚至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时,经济合作也在不断发展,并且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重要因素。
目前中日经济关系“危”与“机”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危机带来的挑战正在被逐步克服,中日贸易逐步恢复,不过这只是中日关系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其间还有政治关系的“反弹力”。
2、中日政治关系现状中日政治关系是中日关系发展的重要方面,而历史问题则是影响中日政治关系的发展的核心问题。
现今,在钓鱼岛归属这一问题上,双方存在分歧。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
但日本仍然对其虎视眈眈,妄想将其作为自己的领土行使主权,原因是不管是对日本还是对中国钓鱼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
其次,日本对于台湾的态度也是引起双方政治纠纷的重要原因。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于台湾中国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日本对此的态度却十分“暧昧”。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四篇精选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历史半个多世纪野蛮侵略中国。
二战后,日本怀着反省和抱歉的态度,表示理解和尊重受害国的民众感情.经过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市的努力,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重新确立友好关系。
但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的消极面逐步凸现,如对历史问题,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的争端。
其中如何看待历史问题是中日关系能否正常发展的关键,面对中日矛盾日趋激化的形式下,胡锦涛就当前中日关系,提出的5点主张具有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明确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原则,妥善解决问题,确立共同利益,构筑长期发展的框架。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是战后、特别是中日邦交恢复以来表述中日关系时使用频度很高的一个关键词。
涉及中日之间的历史时,人们常常用两个相互关联的时段来概括和定义。
一是从古至今中日间长达2000年的交往史,谓其主流是好的;二是近代以来那一段“不幸”的历史。
这里的“以史为鉴”,不言而喻特指后者。
而且,它与战后中日关系的未来发展形成为前提性逻辑关系。
现在的问题是,在长期使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当时的“未来”,已经流变为“现实”乃至“历史”。
如战后已一个甲子,中日关系正常化也已迎来35周年,在这样一段不算很长但也不算短的、“未来”不断衍化为“现实”与“历史”的过程中,日本人是否已经以那段惨痛的历史教训为殷鉴、痛定思痛,重塑民族灵魂与国家形象了呢?对于战后日本民族的基本价值取向、其国家的根本发展方向,在今天我们应该给予怎样的评价?这已日益成为一个在很多场合、特别是一些重大场合无法回避、必须直面的问题。
回顾中日关系历史,在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初期,中日处于对立状态,1972年中日建交,恢复友好邦交关系,但在90年代冷战后,中日关系磨檫不断,逐步丛局部矛盾转化为现实的、多方面的磨檫。
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历史问题,日本没有正确的认识历史问题,对教科书的修改也让人不能接受,日本在历史问题上越走越远;日本始终有一部分人不敢正视侵略中国的那段不光彩历史,甚至有人公然为侵略历史翻案,美化起侵略罪行。
中日关系 形势与政策论文
前言今国际形势变幻莫测,战争爆发、皇朝更换接连发生,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国家未来的希望,我们有必要了解当今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提高自己。
感触日本选举、韩国人被绑架、台湾局势这些看起来好像都与我们大学生无关,但想深一层事实是否是这样呢。
回顾中国的近现代史,在打败帝国主义、日本主义和推动社会发展上,大学生不可置疑地被认为是一股强大而不可缺少的力量。
五四运动、各种爱国报纸的出版,无疑给了中国革命带来了莫大的帮助。
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复兴的责任,究竟要怎么做才可以了解国家形势,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呢?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我们是学生,虽然我们没有了升学的压力,虽然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自由扩大了,但我们始终是一名学生。
作为学生就应该以学习为重任,无论怎样都应先把学习搞好。
但我们不单是学生,我们也是半个社会人,所以毫无疑问,了解国际形势就成了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
了解国际形势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介和信息工具,如电视报纸和电脑。
另外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如图书馆。
在我们学校还开展了形势政策教育,我们要认真听课还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加强了解。
大一的生活转眼间过去了,即将面对的是大二的生活。
在过去的一年间我虽然成长了不少,对国内外形势的了解也有所加深。
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我所了解的还远远不够。
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认真学习和了解时事将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
我相信经过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我会褪掉以前的青涩和懵懂,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主权是大国崛起的逻辑起点。
中国是一个主权国家,但中国又是一个主权尚未完全统一的国家。
前者决定中国的崛起应当是一个被国际社会平等地接受,而不是强迫世界接受的过程。
在国际法的框架下与国际社会和平互动,按自由贸易原则平等地分享国际资源是贯穿中国崛起始终的原则。
此间,中国国力使用是有限的,军事的性质仅属于自卫性的。
后者决定中国的崛起又是中国完全实现主权统一的过程。
与“台独势力”斗争,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对中国来说,是不容讨论和不能妥协的原则。
形势与政策4
钓鱼岛争议与中日关系面临的挑战第一部分文献综述一、从钓鱼岛争议看中日关系演进从甲午中日战争至今,中日钓鱼岛争端一致未终止,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否认“搁置争议”,拉开同中国全面争夺的态势,一定有应付“最恶劣态势”的军事准备及后盾。
一些外交辞令掩盖不住其“袈裟”下的“铠甲”。
昔日,日本从商人变为间谍或武士,驾轻就熟。
野田首相宣称,若海上保安厅难以应付将出动自卫队,且未在日本国会引起反对,这值得高度警惕。
二、日本政府“购岛”的背景、实质与中方反制的意义日本政府“购岛”事件一直有美国的身影,美国一方面表示在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不持特定立场,另一方面又在军事方面替日本撑腰。
钓鱼岛在当今时事下,只不过是撬动国际关系的一个支点。
中方反制在提高自身国际影响力与国土完整中起到积极作用。
三、钓鱼岛之争带来的挑战与中日关系前景1、未来一两年将是日本政局的过渡期,如果台海两岸进一步和解而朝鲜半岛发生冲突,日本右翼鹰派势力便可能上台,并获得国会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议席。
2、日方不承认存在钓鱼岛领土争议,中国海峡两岸与日本之间围绕钓鱼岛的矛盾和摩擦增多,陷入恶性循环。
3、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最担心的前景之一是,中国海峡两岸联手对日,甚至在客观上会促进中国海峡两岸实现统一。
4、中日双方在战略互惠关系的大框架下寻求妥善处理钓鱼岛问题的出路,而不是因钓鱼岛问题而损害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大局。
5、中日两国政府谈判解决钓鱼岛主权争议问题暂时搁置争议,以“求同超异、合作共赢”的精神,在中国海峡两岸与日本冲绳之间实现多样化的、相关地方之间的共同开发与合作事业。
文献来源:《时事报告》(大学生版)第70期第二部分感想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已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而作为一个与时代接轨的当代大学生,这种责任感显得尤为沉重。
2012 年为中日邦交正常化 40 周年,两国关系非但没有改善,反而由于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而急剧恶化,这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沉思,中日关系在今后将如何走下去,就我看来:1、应以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争取两国利益的最大化钓鱼岛领土主权争议问题,已成为中日关系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3000字高二作文议论文
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3000字2012年,在这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之际。
亚洲两大强国——中国和日本关系出现恶化,尤其是中日钓鱼岛之争,严重影响了两国人民的交好,损害了两国的关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领邦。
七世纪的日本败给大唐海军后,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出大量遣唐使,加强了两国的交流。
元朝和明朝时期中国前后三次入侵未果,朱元璋把其列为“永不征伐之国”。
善于学习的日本人进而投向欧洲。
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下诏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资本主义。
可与此同时,日本掌权人意识到:国家要壮大,必须要走一条不用于亚洲各国的强国之路,那就是脱亚入欧。
由于受武士道的影响,日本军人觉得和平年代无法凸显他们的地位,加上日本的民族特点等各种原因,萌发了日本军国主义。
19世纪90年代,中日军备竞赛愈演愈烈。
日本政府意识到发展国防的重要性,尤其是海军,同时由于清政府非昏庸无能,在198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其中包括钓鱼岛群岛连同台湾岛一并交付日本托管。
1931年9月18日,由于经济大危机和20年代西班牙蔓延的法西斯主义,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发动了侵华战争,悍然出兵东三省并建立了“满洲国”,使3600万乡亲父老沦为亡国奴。
时隔六年,由于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政府宣布法币取代白银,严重影响了日本对白银的走私,因此日本当局在1937年7月7日匆忙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上海沦陷后,日军进军南京,由于国军在南京保卫战的失利,日本当局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吞并中国,于是爆发了惊世骇俗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生灵惨遭厄运。
经过了八年的全面抗战,中国以3500万(其中包括321万国军、58万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红军,其余大多是平民)军民的巨大伤亡,赢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1942年日军在中途岛战役的失利,使日军从此失去战略优势。
帝国海军节节败退,美海军节节取胜,日本的战败渐渐成了定局。
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前后四次向蒋介石提出把钓鱼岛海域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的建议,蒋介石害怕影响战后中日关系,一一婉绝了钓鱼岛的主权要求。
中日关系
爱国主义不是恨日本————从钓鱼岛反思中日美三国关系摘要:今年中日的钓鱼岛之争导致中日问题再度升温。
中国人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也值得我们反思。
近代以来我们与日本之间的种种瓜葛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处理。
此外,美国也时不时的插手中国内政问题。
我们应该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中、日、美关系。
在这里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日矛盾中美关系理性反思一、我们问什么气愤。
我只是个大学生,涉世不深也没有读过很多的书,我在这里只是表达一下我很稚嫩的一个想法。
要问我对日本是什么态度真的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
谈到钓鱼岛事件还有很早之前小泉一代日本领导人的行为,对此我是十分厌恶的。
而我们家的许多电器都是日本牌子。
我是是看着《灌篮高手》、《名侦探柯南》长大的。
所以说作为一名学生有时候我为什讨厌日本。
第一因为他们侵略过我们。
其实侵略中国已成为了过去式。
我们气氛的事情是他们不但不为他们的罪恶行径感到愧疚,反而不承认历史,说什么没有侵略国中国。
为了给下一代洗脑,还把教科书都改了。
犯错误是他们的祖辈们,但是他们对于历史的态度却让人无法原谅。
中国是个大度而包容的民族,如果安倍晋三可以向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那样,双腿跪在我们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前,那么我们老百姓还会以今天的角度来审视中日关系吗?错误已经无法挽回,但是日本人对于自己罪行的躲闪是让我们忍无可忍的。
中日问题不断纠缠的另一原因就是。
日本不断的挑衅。
2001年的参拜靖国神社,篡改教科书事件到近几年来的钓鱼岛时间。
日本总是在不断挑战着中国人的耐性。
二、中日美关系美国算得上是个多事的国家。
哪个地方有争端都要掺乎进去。
美国在很多方面都是无赖。
在台湾问题上一直处于摇摆不定的态度,一会儿表示:“只有一个中国”,但是又频频爆出新闻说卖武器给台湾。
在中美的贸易中的各种贸易壁垒,像前几年的反倾销政策。
还有最近的钓鱼岛问题美国美国依然处于观望态度。
我觉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底线就是不能干涉别国的内政。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
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从国际法的角度探讨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法律问题,并分析其解决前景。
本文阐述了钓鱼岛争端的历史背景和现状,接着分析了该争端的法律问题和挑战,然后提出了通过国际仲裁解决该争端的途径和方法。
本文总结了中日双方在解决钓鱼岛争端中的责任和义务,并呼吁双方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
中日钓鱼岛争端是涉及两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敏感问题,也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法律问题,并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案。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双方就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存在分歧。
尽管双方曾多次进行谈判和磋商,但至今仍未达成共识。
目前,该争端已对两国的经贸关系和地区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在国际法框架下,领土主权是国家主权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国际法原则,任何国家都不能侵犯他国领土主权。
然而,在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双方都主张拥有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这导致了法律上的冲突和困境。
该争端还涉及到海域划界、海洋权益等复杂问题,给国际仲裁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解决中日钓鱼岛争端,国际社会普遍倡导通过国际仲裁方式来解决。
国际仲裁是指由独立的第三方机构或专家组对涉及多国利益的问题进行裁决的一种机制。
它具有公正性、透明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可以有效地化解国家之间的分歧和矛盾。
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实现国际仲裁:一是建立中日双边对话机制;二是借助多边调解平台(如联合国等)。
中日双方在解决钓鱼岛争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双方应该加强沟通和协商,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
同时,双方也应该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避免采取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行为。
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分歧将是最佳的选择。
本文从国际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日钓鱼岛争端的法律问题及其解决前景。
通过国际仲裁将是解决该争端的最佳途径之一。
我们相信,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这个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形势与政策论文(中日关系之钓鱼岛)
重庆理工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学院学号姓名任课教师成绩 _________________年月中日关系--之钓鱼岛必争摘要: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
今年以来,由于日本右翼团体多次登上钓鱼岛,修建非法设施和标记,再次挑起两国间这一争端。
近期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继本月17日抛出“购买”钓鱼岛的言论后,在日本朝野引发轩然大波。
27日,石原又扬言为“购岛”不遗余力,并为其发起募捐活动。
我们要采取主动和智慧的实际行动,打破日本的梦想.堆护钓鱼岛主权.关键词:钓鱼岛主权一、钓鱼岛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我国台湾省基隆市东北约92海里处,距日本琉球群岛约73海里,但相隔一条深深的海槽。
钓鱼岛列岛系由钓鱼岛、黄尾屿、赤尾屿、南小岛、北小岛及三个小岛礁组成,总面积约6.3平方公里。
其中,钓鱼岛最大,面积4.3平方公里,海拔约362米。
东南侧山岩陡峭,呈鱼叉状,东侧岩礁颇似尖塔,岛上长期无人居住。
中国早在明朝就有关于钓鱼岛的历史文献记载。
日本称钓鱼岛属其冲绳县管辖,但日本的冲绳县在距今约125年前曾是独立的琉球国。
在日本1871年开始吞并琉球国之前,中国曾与琉球国有过约500年的友好交往史,最先发现并命名了钓鱼岛等岛屿。
在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的《顺风相送》一书中便有关于“钓鱼屿”的记载。
中国从明太祖开始向琉球派遣册封使,即专门代表当时中国政府册封琉球王的使节。
1534年明朝第十一次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中有一段记载他们与琉球使者并舟同赴琉球的文字说:“十日南风甚迅,舟行如飞,顺流而下亦不甚动。
过平嘉山,过钓鱼屿,过黄毛屿,过赤屿,目不暇接,一昼夜兼三日之路,夷舟帆小不能相及矣。
在后,十一日夕见古米山乃属琉球者,夷人歌舞于舟,喜达于家。
”古米山又称姑米山(岛),即现在冲绳的久米岛;夷人指当时船上的琉球人。
文中琉球人见古米山而“歌舞于舟”的归家之喜清楚地表明,当时的琉球人认为只有过了钓鱼岛,到达久米岛后才算回到了自己的国家,而钓鱼岛、黄尾屿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之间悬而未决的领土主权争议问题。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
从钓鱼岛问题看中日关系作者:刘亚洲来源:《当代世界》2015年第10期中日关系,既是周边问题,又是大国关系。
把钓鱼岛问题当成当前中日关系的重点和焦点问题,是战略误判。
认为非重点问题就不会影响国家安全和改革开放进程,同样也是战略误判。
大势不能孤立地看待钓鱼岛问题,也不能孤立地看待中日交恶问题,要把这一切放在国际格局的大视野中去看。
一全世界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国崛起,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快速崛起不适应、不包容,甚至不接受。
新世纪以来,美国已视中国为其全球霸权的主要挑战者。
日本向来自诩为“亚洲领头雁”,但GDP现已被中国超越。
这一变化使日本备感失落,受到刺激。
所以它一改在国际问题上不事张扬的套路,一反常态地跳出来,挑战中国。
二中国面对的一切国际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根据丛林法则,“老大”是不允许“老二”好好过日子的,因为,“老大”一直十分担心“老二”时刻可能取代自己的地位。
美国人很有战略眼光,不仅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布局了日本这个战略棋子,而且,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在我们周边晃悠,尤其是最近。
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处于历史最低点,这当然是日本造成的。
与东盟关系因为南海纠纷和美国使用其影响力分化东盟而造成紧张;中美关系日趋转向一种战略性对抗关系。
三中日对立,绝非只因历史旧怨。
当今世界,各种争斗,争的是国家、民族、政权的生存权。
美国跟我们争的,是这个;日本跟我们争的,也是这个。
只不过日本的诉求、格局比美国小而已。
从这个角度看,中日两国迟早要发生一场对抗和危机,即使不在钓鱼岛,也会在其他方面。
四两千多年的中日交往,两国基本是“强弱型”关系,从古代到近代是中国强日本弱,日本学习中国。
1868年日本走上明治维新道路后,日本强中国弱,日本反过来侵略中国。
而随着中国崛起的步伐加快,中日将第一次面临“强强型”关系。
如何处理好这一全新的关系,两国都不适应。
过去二十年是日本衰落的二十年,却是中国快速发展的二十年,日本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焦虑和不安全感成为日本右翼渲染“中国威胁论”的土壤。
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军事论文
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军事论文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以及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使钓鱼岛问题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军事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钓鱼岛问题的军事论文篇一《浅谈钓鱼岛的形势及格局》摘要:随着四十年来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忍耐程度逼近临界点,钓鱼岛争端势将成为「不惑之年」后中日关系最为敏感的火药库。
钓鱼岛问题,是历史遗留在中日之间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日本对钓鱼岛的实际占领,以及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所持的强硬立场,使钓鱼岛问题日益复杂化,已成为中日关系中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
它不仅关系到中日关系的发展而且涉及亚太地区战略格局发展的大局。
中日必须从二十一世纪两国关系发展大局出发,妥善处理分歧,和平解决争端。
关键词:钓鱼岛;火药库;主权归属;中日关系一、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钓鱼岛等岛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和利用的,中国渔民历来在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从事生产活动。
早在明朝,钓鱼岛等岛屿就已经纳入中国海防管辖范围,是中国台湾的附属岛屿。
钓鱼岛从来就不是什么"无主地",中国是钓鱼岛等岛屿无可争辩的主人。
1895年,日本在甲午战争末期,趁清政府败局已定,非法窃取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
随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根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国收回日本侵占的台湾、澎湖列岛等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在国际法上业已回归中国。
1951年,日本同美国等国家签订片面的"旧金山和约",将琉球群岛交由美国管理。
1953年,美国琉球民政府擅自扩大管辖范围,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裹挟其中。
浅谈中日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谈中日关系摘要:9月7日10时15分许,一艘有15名船员的中国拖网渔船在钓鱼岛附近海域进行捕捞作业时,日本海上保安厅一艘巡逻船赶到现场,并冲撞渔船。
随后,日方又派出两艘巡逻船跟踪渔船。
13时左右,日本巡逻船上的22名海上保安官登上航行中的中国渔船,命令渔船停止航行,并宣称违反日本“渔业法”,对渔船进行检查。
随后,中国渔民渔船被扣押至日本冲绳县石垣岛。
关键字:中日钓鱼岛冲突近年来,中国与其他国家因领土争端而发生冲突的事例很多,在这其中中日冲突不占少数。
自古以来,中日关系一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
中日关系是东亚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最近的钓鱼岛冲突无疑使这一关系有所恶化。
中日关系由来已久,中日之间自东汉起就有外交关系,公元646年——1868年日本开始了“唐化”全面学习我华夏文明先后13次派遣遣唐使,大量派遣留学生。
从那时起,日本开始效仿中国改革,学习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茶道……中日关系开始长时间友好发展。
直至元朝,忽必烈二度入侵日本,中日关系恶化。
到明朝,两朝关系更加恶化。
日本倭寇入侵我国沿海地区,扰乱人民的生活。
两国经历几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平壤战争、闲山岛海战、蔚山之战。
清朝后,日本对中国侵略更加明显。
1894年8月1日日本对中国宣战,甲午战争正式开始。
1895年4月17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等条约《马关条约》。
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被迫签署《辛丑条约》,日本也是该条约的主谋者。
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日本既支持革命党也支持清王朝,图谋分裂中国。
后来,日本又对中国提出《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三省。
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侵华日军于1937年12月13日攻陷中国的南京之后,在南京城区及郊区对中国平民和战俘进行的长达6个星期的大规模屠杀、抢掠、强奸等战争罪行,惨无人道的南京大屠杀!!!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停战诏书》,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日关系-论文-形势与政策
摘要:中日两国于1972年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从此,中日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
多年来,多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日关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如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问题,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台湾问题和钓鱼岛问题等。
其中其中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如何认识侵略历史是中日关系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
最近江泽民主席访日时,最近江泽民主席访日时,中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日双方把中日关系定位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
我们相信,我们相信,只要双方以史为鉴,要双方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面向未来,面向未来,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正确地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就一定能够开辟中日关系美好的未来。
关系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多极化多极化 中日关系中日关系 现状及走向现状及走向目录:一:一 中日关系现状;二中日关系现状;二 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利与弊;三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利与弊;三 中日安全环境;四境;四 如何正视中日关系;五如何正视中日关系;五 破解中日关系的策略及展望。
破解中日关系的策略及展望。
引言:当前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关系处于大的整合和调整时期。
主要表现是:在国家利益的构成中安全问题的地位下降,经济问题地位上升。
国际冲突将主要因经济利益冲突而起。
突将主要因经济利益冲突而起。
中日关系是关系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和中日切身利益的重要关系。
对此,日本是极为重视的。
1989年后日本首先恢复了对华援助,1997年日本又将外交目的明确表述为:巩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发展与中国的友好合作;改善与俄国之间因领土问题而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关系。
关于中日关系的论文
关于中日关系的论文中日同属于亚洲,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且就经济而言正处于无限蓬勃生机之期;日本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仅次于世界霸权国家美国,与欧盟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二十一世纪是全球化时代,各国更积极探讨所处地区的合作,期望形成竞合态势。
那么中日关系的走向对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格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决定作用,甚至对世界的经济发展也形成较大的影响。
现状绝对不是简单的现在的综合,它是历史的沉淀与推进,也是未来发展的触点。
在陈述中日关系现状之前,我们需要简单回顾一下中日关系的历史。
一、日本的崛起与近代侵略史日本,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位于亚洲的东部,为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岛国,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人的文字中对于日本国的建立曾有传说,华夏史上第一位统一中原的秦始皇因求长生不老药方而派出童男童女各500名,因求方不果而流落岛屿并就此安家并得以衍续。
在盛唐时期,有史料记载日本国派遣使臣来学习唐朝的经济管理方法,并且在文化上也对其形成深远的影响。
日本文字就是出于汉字的发展,同时汉服发展为日本的和服,在餐饮文化方面都可追朔至中国唐朝的痕迹。
十九世纪中期之前,日本一直处于贫穷岛国的地位,同样经历过200多年的闭关自守时期。
1854年,美国与日本签订《神奈川条约》,强行打开日本门户。
对日本来说,这是其历史的分界线。
自此,日本开始进行一场为赶超强国而进行的、最彻底的学习,发动了“明治维新”运动。
日本从此走上富国强兵的资本主义道路。
1868年4月6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带有临时约法性质的《五条誓文》,成为明治政府改革的基本纲领。
日本政府为了建立现代化国家,将“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和“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建国的指导方针。
“殖产兴业”,就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74年,大久保利通提出了《殖产兴业建议书》,它为日本资本主义确立了实行资本主义化的根本方针。
根据这一方针,日本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速资本的原始积累。
论文中日关系的现状及走向
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走向学院:机电学院系别:机械系班级:B0902班姓名:薄健学号:13论中日关系的现状及走向作者:薄健一、摘要钓鱼岛事件已经成为中日关系史上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外交事件,将对今后的中日政治走向以及东亚安全形势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更对涉及中国国家安全及发展战略的多个政策层面提出了强力挑战。
在此,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从钓鱼岛争端所反映出来的、存在于中国安全战略及对日外交中的各种深层问题。
二、关键词钓鱼岛、外交事件、重大影响、国家安全、强力挑战、争端、深层问题三、正文1、中日关系背景介绍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隔海相望。
既有历史上和平与对立的双重关系,又有现实中依存和竞争的双重关系。
步入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今天,正确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两国政府和人民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从战略角度,充分全面地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双方唯一正确的选择。
这就需要我们是从历史、现状和未来角度思考和分析中日关系。
在当前美国刻意制造东亚紧张局势、强力压制中国国力发展的背景下,日本此次“钓岛法理化”行径不仅意在“合法占据”钓鱼岛主权及其周边资源,其背后还隐藏着更大的野心与图谋。
因为钓鱼岛位于东海大陆架上,如果日本能够越过琉球海沟占据钓鱼岛,自然为其所主张的东海“日中中间线”争得法理地位,也就打破了中国方面以东海大陆架划分中日经济专属区的法理依据,日方就此“合理合法”地从中方夺得一半的东海权益。
2、中日关系的现状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有中心地位,对于整个中日关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日本已连续11年保持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对日本来说,中国也是位居前列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
回顾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人们可以看到,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
在漫长的历史年代,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得到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最终经过了长期积累得到了加强,促进了政治和文化领域关系的发展,并最终促成了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浅析钓鱼岛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浅析钓鱼岛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日关系面临的困境钓鱼岛问题由来已久,但是在近期,钓鱼岛问题持续升温,造成中日关系严重恶化,从“购岛事件”开始,到现在安倍晋三的上台,对未来中日关系的不确定性添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
如何处理中日之间因领土纠纷而引起的问题,将是未来中日两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日两国各持立场,各有主张,互不退让,这样使得解决这一问题更加棘手。
一边是日本方面一厢情愿地把钓鱼岛“收归国有”,一边是中国方面公布钓鱼岛的领海基线。
日方上演“购岛”闹剧,不仅出于其国内政治、经济利益方面的考虑,更蕴含着中日国力此消彼长、日本对二战清算不力等深层次原因。
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表面上看是政府出钱购买私人土地,以维持钓鱼岛现状,实际上是企图通过显示其对钓鱼岛的所谓“有效控制”,达到向国际社会“宣示主权”的目的。
“窃岛后,日本可能进而要求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并以钓鱼岛为基础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企图进一步攫取相应油气资源。
”“野田政权出于挽救民主党颓势地位的考虑,欲借购岛之举在未来的大选中获得中间选民和右翼势力的支持,并试图将日本民众对经济下滑的不满情绪外引。
在日方挑起“购岛”闹剧后,中国政府随即公布了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
1992年中国就公布了领海法,但一直没有公布钓鱼岛的领海基线。
“遗憾的是,中方的克制并未换来日方的尊重,相反,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动作频频,挑战中国主权。
”钓鱼岛是中日关系的晴雨表。
随着中日外交关系陷入僵局,中日政治和经济关系都将受到影响。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市场,而日本仅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日本对华贸易长期顺差;如果中日经贸关系遇冷,日本经济受到的影响比中国更大。
”日本的一意孤行,再加上国内民众对日本的厌恶程度加剧,在很大程度上中国执政者为了缓解民众的气氛而进一步采取相应的反制措施,给中日关系的带来严重的后果。
中日双边关系修好不容易,变坏很简单。
目前我国出动海监船、渔政船的频率高了,这种和平执法方式显示了大国风范。
我对钓鱼岛事件的看法(五篇)
我对钓鱼岛事件的看法(五篇)第一篇:我对钓鱼岛事件的看法我对钓鱼岛事件的看法9月7日的上午在钓鱼岛海域一艘载有15名船员的中国渔船被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冲撞,后日本冲绳县石垣简易法院批准拘留中国船长10天时间。
我不知道别人对此是什么看法,但是我对此的看法就只有一个。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论现在还是未来,它都属于中国。
而我们中国的渔民在钓鱼行走,先且不说对与错那都是我们中国人的家事,何时轮到你们日本人来插手。
你们日本人口口声声称钓鱼岛原属于日本真可谓是千古笑谈。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侵华战争哪一次不是你们先挑起事端,只是现在的中国已今非昔比了。
它不再是当年的那个被称为“东亚病夫”的小国,而今的中国正在日益发展,如果有人想侵犯我们的领地我们决不妥协。
从唐朝的鉴真东渡到今天,中日友好关系来之不易,不能仅仅因为钓鱼岛事件就破坏中日千百年来的友好关系。
一旦中国与日本开战,不论胜负如何,都会打破和平。
所以我希望日本能够妥善的处理这一事件,不要因小失大。
第二篇:我对钓鱼岛事件的看法我对钓鱼岛事件发生的原因看法钓鱼岛事件引发了一场中日外交关系的冷战,首先回顾下事情的起因。
7日13时,闽晋渔5179被日控制,其船长被拘留10天,日方称若认罪认罚就放人,这次日方行动目的明显与以前不同。
在2004年,曾有中国“保钓”人士登上钓鱼岛,当时日方做法是逮捕那7名中国人,但很快就遣返他们回国。
在钓鱼岛事件发生后,日本官方做法强硬到底,甚至在16日时,前原诚司赴冲绳观察,期间,菅直人的支持率上升只71%。
在中国进一步严重警告与停止稀土出口的压力下,日方放弃强硬的做法,终于遣返中国船长回国。
在这次的事件中,日方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一时的强硬态度换来的是最后中日的恶交与国民的指责,那为什么日本政府还要铤而走险一意孤行呢?要分析这个原因就要深入观察日本这个民族本身的特性。
谈到日本,就会让人联想到武士道精神——一种舍生取义的硬汉形象,或者是菊花形象——。
论文:钓鱼岛事件的思考
《形式与政策》论文钓鱼岛事件的思考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提交日期 2013 年 3 月 9 日关键词:钓鱼岛事件,历史证据,游行,反思一、钓鱼岛事件2010年9月7日上午,一艘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先后与两艘日本巡逻船相撞。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随后奉命约见日本驻华大使,要求日方停止非法拦截行动。
当晚,日本海上保安厅以嫌疑妨碍公务的罪名逮捕中国渔船的船长。
同时以涉嫌违反《渔业法》对该船展开调查。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9日抗议日方荒唐、非法和无效的扣押行为。
13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释放了非法抓扣的14名中国船员。
9月25日凌晨,被日方非法抓扣的渔船船长詹其雄返回福州。
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与钓鱼岛所谓的“土地权所有者”签订“购岛合同”,对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数月以来,针对日方发起的“购岛”闹剧,中国外交部先后发表32次讲话。
中国国家领导人更是连续2日表明严正立场: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在钓鱼岛问题上,中方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
日方采取任何方式“购岛”都是非法的、无效的,中方坚决反对。
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中国政府和人民绝不会退让半步。
罔顾国际法理和历史事实,罔顾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大局,罔顾13亿中国人民的感情,日本政府在错误的道路上一意孤行、越走越远。
这不仅会使中国13亿人民心寒,也给日本人民以错误的认知,不仅不利于中日的交好,也有悖于世界和平发展的主题。
二、历史证据据史料显示,钓鱼台、黄尾屿、赤尾是1372年由出使琉球的明朝使者杨载发现的。
1403年出版的《顺风相送》航海图中曾提及“钓鱼屿”的地名,该史料现藏于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
而1534年明朝琉球册封使陈侃所著《使琉球录》的记录更为详尽。
这里所说的琉球就是现在日本的冲绳县加上鹿儿岛县西端部分岛屿的范围。
在1879年以前,本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自明初以来的五百年间,一直受封于明清朝廷。
钓鱼岛、黄尾屿及赤尾屿恰好位于中国册封使船经驶的航道上,在当时称之为“针路”。
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个人思考
《形式与政策》课程论文XX:X前利院系:微电子学号:31131P37任课老师:蔡坚关于钓鱼岛问题的个人思考【摘要】钓鱼岛问题是中日两国之间的一个敏感问题,牵涉到很多历史因素、政治因素和利益因素。
当然,钓鱼岛问题也是一个国际法问题。
日本对于钓鱼岛的占有在国际法上是非法行为,日本也不能根据时效而取得钓鱼岛的所有权。
钓鱼岛的权属属于中国。
但是,目前解决钓鱼岛问题还存在很多困难,中日双方在很多问题上还难以达到一致。
在钓鱼岛问题的解决方面,不可采取战争的方法,通过国际法院解决也不可行。
本文的观点是,欲解决钓鱼岛问题,应该先解决东海问题。
钓鱼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可是至今为止,该岛仍然在日本国的实际控制之下。
中日两国政府在恢复邦交之际曾经有过君子协定:对有“争议”的钓鱼岛领土归属的纠纷,双方承诺在争执期间均不得在该岛上设置永久性固定装置。
其争端的解决可以由未来更具智慧的中日两国的青年来接受处理。
不过,长期以来,由于日本国政府态度暧昧,因而助长了一些右翼分子和个别国会政要公开登岛进行所谓宣示主权的活动,直接向中国政府进行挑衅。
而就在数日之前,在9月7日的“钓鱼岛撞船事件”中,日本还在粗鲁地、蛮横地用日本国内法对中国渔民在中国领土海域正常作业实行所谓“司法程序”。
他们“冷静、慎重”地处理了这一危害、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事件,他们“冷静、慎重”地用日本法侵害中国公利,尽管事件发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在外交场合保持着相当强硬的态度,但事实上钓鱼岛之争并不能由此从根本上得到彻底解决。
本文将主要从国际法的角度就如何解决钓鱼岛的问题论述一管之见。
一、中日钓鱼岛之争的背景1969 年5月,美国海洋学家埃默里发表了《东海和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的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中国东海是“世界上石油开发前景最好而未经勘探的地区之一,而且储油量最大的区域就在钓鱼岛附近。
”自那时起,钓鱼岛的归属问题才引起了相关国家特别是日本的高度关注。
中日双方在岛屿主权问题上互不相让,斗争日益激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钓鱼岛争端中反思中日关系和中国外交
内容摘要: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在地质结构上是附属于台湾的大陆性岛屿。
有史以来,钓鱼岛主权一直归中国所有。
1972年美国将琉球主权移交日本时,一并将钓鱼岛列屿的行政管辖权也交给日本。
日本右翼分子多次就钓鱼岛问题叫嚣,侵犯我国主权。
自1970年代开始,华人组织的民间团体曾多次展开宣示主权的保钓运动。
我国政府从发展中日关系出发,在坚持我一贯立场的前提下,与日方达成了此问题留待以后解决,但钓鱼岛问题不容乐观。
钓鱼岛问题是中日关系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尽管1978年签订中日和平条约时,双方曾达成过“搁置争议”的共识[1],但日本毫无信义,在实际占领的前提下,加速了钓鱼岛的国土化进程。
日本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实地考察活动,在岛上建立了若干设施,其中有25平方米的房屋,供水用水槽,石碑标记等,还修了直升机机场。
更有甚者,日本还对我国在钓鱼岛附近海域作业的渔船和科学考察船进行武力威胁和驱赶。
之于长期以来持友好态度、对日本宽容大量的中国,日本的行为可以说是以怨报德。
随着中国务实的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的成熟,中国的对日政策由偏重于柔转向柔中有刚。
一些日本人感到不适应了,说中国的外交政策“僵硬化”。
关键字:钓鱼岛关系国家日本外交战略问题经济
一、从中日边境钓鱼岛争端问题中,看中国周安全形势存在威胁。
我们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势不容乐观的: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最多。
中国陆上有10余个邻国,海上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周边国家人口众多,大国集中。
我国及周边国家地区是世界上拥有上亿人口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在周边国家中,俄罗斯、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是世界或地区大国,经济实力雄厚,军事力量强大。
周边国家发展差距大,民族、宗教矛盾交织,安全环境复杂。
另外,我国与邻国地缘关系特殊,形成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大国关系。
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和现实威胁。
中国和日本的摩擦主要集中在: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
日本与我国战略礼仪日趋突出,将我国列为主要潜在对手。
另外,日本军国主义抬头,积极发展军事力量,企图迈向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加。
中日最大利益争端无疑就是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问题,还有东海石油问题。
近年来,日本右翼分子态度嚣张,加强对中日有争议岛屿和海域的控制,无视我国主权。
其次日本插手台湾事务也使得中日关系极不稳定。
路漫漫其修远,我将上下而求索!在机遇与挑战同在的我国安全形势中,我们现在所采取的对美的温和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全方位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是理性的外交政策。
我们所采取的对日柔中有刚的外交方略,也是完全正确的。
二、中日关系中钓鱼岛问题的处理与反思
中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第一步自然就是要恢复在亚洲的主导大国的地位,然后才有可能恢复世界大国的地位。
后一个目标中国在毛泽东时代曾经尝试过。
中国向一些遥远的国家提供军事和经济支持,试图发挥它的影响。
但是,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原因在于毛泽东时代推行的是过于理想主义的外交,没有量力而行。
邓小平时代推行的韬光养晦外交[2],为中国国际环境的改善起到了根本性的指导作用。
但是,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上升,威望的不断增长,必然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挑战和阻碍。
其一就是从日本发源的“中国威胁论”。
即使中国不去招谁惹谁,中国的崛起也会使某些想永居霸主之位的国家寝食难安。
对于这一点,必须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一些海疆问题的复杂,其关键就在于大国的操纵。
中国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成了一厢情愿,反而助长了某些国家的嚣张气焰。
“打狗看主人”,其实,有时候真正恼火的就是狗,必须先给狗两下子。
狗很多时候只是气球,只是主子的牺牲
品。
大可不必把狗和主人看成铁板一块的。
中日关系在经历了从1949到1972的二十多年的敌对之后[3],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而得到改善。
因此,从一开始,中日关系的改善就不是完全自发和独立的,不是建立在真正的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中国试图借助日本来遏制苏联的扩张,注重的是政治,是所谓的“战略”。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所谓战略平衡的需要不再存在,美国与中国的“友好的非盟国关系”的结束,可以料到的是中日关系必然遇到挫折。
正如我们以前分析的,尽管当时中国维护了所谓“大局”,其实这种单方面搁置的容忍行为是危险的。
日本极右势力的日益猖獗,不能不让中国感到主权在一天天面临威胁。
中国的容忍是有限的。
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恐怕迟早会爆发一场中日战争。
中国态度日益走向温和而坚决,是对现实的中日关系的认识,是抛弃了单相思的务实外交。
三、早期对日必须采取温和政策
对于钓鱼岛问题的处理,无疑中国是采取一种忍让的态度的。
对此,换一个角度来看,就要了解当时采取温和政策另一个原因:为了取得日本的经济援助。
因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归根结底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4]。
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呢?现在显然不存在所谓的战略需要,那么如果因为钓鱼岛问题闹翻,对中国的利与弊如何呢?许多学者忧心忡忡的指出,现在日本的军费开支为世界第二,军事装备的现代化程度远远超过中国[5]。
一旦爆发冲突,中国不一定可以取胜。
战略上轻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对于中国来说,必须做好心理上和军事上的准备。
我们并不是要寻求同日本的冲突,但在关系主权的问题上不能单方面让步。
这还要求我们的外交能够把握好微妙的斗争艺术。
外交战略上:采取坚定的外交政策和爆发冲突的极限中还有很大的余地。
战术上:日本虽然国土面积少,但是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不容小嘘,二战就是明证,如果一味退让[6],爆发冲突的可能性并没有消失,反而有可能导致总体冲突;如果我们采取更为坚决的态度,宣示我们不可动摇的决心,同时保持相应的灵活性,做好分化击破的工作,可能更为有利。
四、关于中国外交的一点思考
我们总的推行的是温和的外交政策,这是毫无疑问的,是当前的世界格局的要求。
我们发展自身的国力永远是第一要务。
综合国力的竞争是长期的,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确保我们权利的根本。
我们现在所采取的对美的温和政策,我们所采取的全方位的和平友好外交政策,是理性的外交政策。
我们所采取的对日柔中有刚的外交方略,也是完全正确的。
关键在于坚持这些国际战略的前提下,我们的外交中要多一些就事论事的策略。
我们期待并努力寻求中日的长期友好合作,但是在具体的关系到中国长远利益的个案问题上,必须有坚决的维护自己主权与尊严的决心和行动。
为什么菲律宾肆无忌惮的屡次侵犯我国的南海权益?为什么我们建设国防的努力动辄被冠以“中国威胁论”的帽子[7],而别的国家扩军备战的努力却好象理所应当?中国是一个有地位、有力量的强国,她的决心和力量应该可以展现出来,起到一个威慑的作用。
再进一步的进行思考,我们在边疆主权上采取更为坚决的态度,并不意味着我们在对有关国家的外交战略就要发生重大变化。
我们维持并发展和对方在经济、技术、文化上日益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发展政治上的合作与对话,这些都是可以同时坚持下去的。
采取更为坚决的态度不是说马上就要断交、开战,那样的话显然是非常错误的。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采取不同领域、不同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如果别的国家因为自己的片面主张而要以终止经济、技术交流相威胁的话,那我们不必示弱于人。
何况,中国手里还有很多的可以利用的进行反制的牌。
使用武力是万不得已的办法。
参考文献
[1] 张延廷:《钓鱼岛的主权争执》,《问题与研究》1995年7月。
[2]王乃昂等:《略论中日钓鱼诸岛之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4期。
[3]曹长盛:《日美安全合作关系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国际政治研究》1998年第2期。
[3]张隆义:《从安保观点看冷战后日本对中共的政策》,《问题与研究》1999年第1期。
[4]林琳:《从国际法论中国对钓鱼岛群岛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4期。
[5]吴辉:《从国际法论中日钓鱼岛争端及其解决前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3期。
[6]吕一燃:《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7]孙恪勤等主编:《遏制中国:神话与现实》,中国言实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