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朱东润故居

合集下载

泰州历史名人故居

泰州历史名人故居

泰州历史名人故居泰州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曾经诞生过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

这些名人的故居成为了泰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泰州的历史名人故居。

一、姜太公故居姜太公是中国古代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泰州的历史名人之一。

姜太公故居位于泰兴市杨庙路,是姜太公在泰州任职时的居所。

故居由一座庄严的门楼和精心设计的庭院组成,展示了古代建筑的魅力。

故居内部陈设有姜太公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文物,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二、杜甫故居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曾经在泰州任过官。

他的故居位于泰州市海陵区人民中路。

故居由一座传统的四合院组成,保存完好。

故居内部陈设着杜甫的诗作、家书、字画等文物,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和人生轨迹。

故居外还有一座杜甫铜像,成为了泰州文化的象征之一。

三、郑和故居郑和,明代著名航海家,历史上著名的航海活动七下西洋就是由泰州出发的。

郑和故居位于泰州市靖江市靖城镇,是当时郑和诞生和成长的地方。

故居呈红墙青瓦,建筑风格独特。

故居内部陈设有郑和的生平事迹和相关文物,生动再现了他的冒险精神和贡献。

四、居庸关故居居庸关,是泰州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也是抗击北方侵略的重要人物。

居庸关故居位于泰州市兴化市居庸关镇,是居庸关将军的居住地。

故居依山傍水,景色优美。

故居内部保留了古代建筑的风格和原貌,展示了居庸关将军的生平事迹和相关历史文物。

五、陆游故居陆游,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和爱国诗人,在泰州有一个重要的经历。

陆游故居位于泰州市姜堰区南门村,是陆游在泰州时的居所。

故居保存完好,宽敞明亮。

故居的陈设展示了陆游的诗作、书信等文物,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以上是泰州历史名人故居的介绍,每一个故居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了解泰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参观这些故居,不仅可以欣赏古代建筑的美,还可以了解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感受他们的风采和贡献。

泰州的历史名人故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机会,也是对泰州历史传统的宝贵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请到我的家乡来》设计及反思

《请到我的家乡来》设计及反思

精心整理《请到我的家乡来》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2.学科:品德与社会3.学生准备: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旅游景点的资料;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有关泰兴的特产资源;学生利用百度搜索了解有关泰兴的人文历史。

教学课题: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请到我的家乡来》教材分析:俗语说“甜不甜,家乡水,亲不亲,家乡人!”常年与小孩打交道的我发现,现在的小学生知识面越来越宽,而人情味却越来越淡薄,尤其是家乡情!位于长江之畔的美丽泰兴,是个古朴的小镇,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拥有千年古建筑、千年古银杏,还是红色革命根据地。

其银杏品质优良畅销国内外,数万人的建筑大军遍布全国各地,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烈士陵园不绝国际友人。

身为家乡人的新一代理应对她有所了解,并为之而感到骄傲自豪。

因此,在设计、实施“请到我们的家乡来”这节实践活动课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前搜集资料、走访景点、调查了解相关历史等实践活动;课中,引导学生介绍家乡的景点和特产,制作“一日游”日程安排表,讲故事、唱歌、三句半表演等。

让学生真正了解泰兴、认识家乡,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请到我的家乡来》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学期第四个话题,是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设置的,课标指出:“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与发展,萌发对家乡热爱之情。

”教材意图通过“我的家乡在哪里”、“请到我的家乡来”、“可爱的家乡人”、“我们共同的家”、等几个板块的学习达到上述目标。

本课是以“请到我的家乡来“为题,首先,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家乡在哪里,泰兴就是我们的家乡,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乡在哪里”中解决,而这一课更是让孩子们以一种自豪、骄傲的心态去认识自家的家乡,并能对家乡各方面情况进行讲解,向游客们介绍泰兴。

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乡景”,从孩子们身边说起,孩子们都游玩过哪些家乡景,一下子就打开了孩子们的话匣子,从课堂走向孩子们的现实生活。

参观朱东润故居 丁玉洁

参观朱东润故居 丁玉洁

朱东润先生的读书与做人泰兴市黄桥初级中学初二(6)班丁玉洁朱东润故居在泰兴城区,东临环城河,西靠公园路。

故居大门朝南,青砖青瓦,沿墙一排悬铃木,附近有杨柳、榉树,墙角还有合欢,桂花等,风中似乎也有了花草清香,淡雅得令人陶醉。

走进大门,一个花草茂盛的小天井呈现眼前,幽静无比。

天井东墙上镶嵌着圆形浮雕,镂刻着精美的图案。

走过天井,是五间厅屋,飞檐翘壁。

屋前一株桂花和一株白玉兰夹拥着一株红薇,斑斓的花朵在风中摇曳,像是先生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参观、学习。

向东是一个小院,一口水井安静地呆着。

井栏一圈五个字“水清洌尔洁”,这就是东润先生为人正直清澈、如一泓清泉的真实写照。

屋后有五棵古银杏,枝叶繁茂,硕果累累。

风一吹,古银杏摇头摆尾,似乎在向人们讲述主人不平凡的一生。

走在朱东润先生的故居中,阅读先生的一生经历,我的心情也随之起伏。

燥热慢慢消散,心中留下敬佩与宁静……先生是一位老师,兢兢业业,愿为学生燃烧自己,更愿做学生的榜样。

“大跃进”时期,有一次中文系召开“跃进大会”,目的是要大家再一次“鼓足干劲”,力求“多快好省”地搞工作。

在学生、教师纷纷登台,决心要这个“提前”那个“提前”之后,大家把朱东润先生“促”上了讲台,要他表态。

他原本坐在那里一言不发,这时却如箭在弦上,不“跃进”一下便下不了台。

踌躇再三,他终于在一片督促声中开了口。

他说,原定5年完成的《陆游传》、《陆游研究》、《陆游诗选》三部著作,已提前为4年,现在决心再提前一年,3年完成。

不料,他这痛下决心的姿态依旧引起满堂哄笑。

出3著作,5年尚且紧张,何况3年!3年很快就过去了。

“跃进”热潮消退之后,人们早已忘却当年的“豪言壮语”,但朱东润先生却如期完成并出版了他的三部著作。

说到做到,这是多么难得可贵的。

在规定的时间里以最好的质量完成任务,这更是十分不容易的。

读书,不就是要这样吗?说到做到,亲力亲为。

想想自己,也许只是父母布置的一个简简单单的小任务或者是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能像先生一样准时、高效地完成。

国庆节参观中国的历史名人故居与纪念馆了解历史文化之美

国庆节参观中国的历史名人故居与纪念馆了解历史文化之美

国庆节参观中国的历史名人故居与纪念馆了解历史文化之美国庆节是中国人民最为庄重的节日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休息时机。

许多人会利用这个假期去参观一些历史名人的故居和纪念馆,以了解中国丰厚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以介绍三座历史名人故居和两座纪念馆为主线,为读者朋友们提供一些关于中国历史文化之美的见闻。

故居一:毛泽东故居(位于湖南湘潭)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一位深受中国人民敬仰的伟大领袖。

他的故居位于湖南湘潭韶山,是一座充满革命纪念意义的地方。

这座故居保留了毛泽东年轻时期的生活场景,它展示了毛泽东执政初期和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让人们对毛泽东和当时的社会状况有更深刻的了解。

在参观故居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毛泽东的书房、起居室以及他坐过的椅子等,这些都是毛泽东亲手使用过的实物,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

故居二:孔子故居(位于山东曲阜)孔子,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故居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故居以其古朴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参观。

在孔子故居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比如“仁爱”、“孝道”等。

除了参观孔子的庙宇和故居,游客还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孔子后人所建的“百孔桥”,以及丰富多彩的文化表演。

故居三:李白故居(位于陕西西安)李白,中国唐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故居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

在李白故居中,游客们可以看到李白曾经居住过的房间、书房和绘画作品等,还可以欣赏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展览。

在故居周围,还有一些展示李白生平故事和传统艺术表演的活动,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创作背景和文化意义。

纪念馆一:中华民族博物馆(位于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是中国最重要的博物馆之一,也是纪念中国民族发展历程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建筑宏大,展示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和重要历史事件。

朱程故居 春游作文

朱程故居 春游作文

朱程故居春游作文
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朱程故居。

朱程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理学家、教育家。

朱程故居是我们金台实验学校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次春游使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

在我的印象中,朱程故居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里面有许多名人的手稿、著作等。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手稿。

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二十四孝的由来及故事情节;第二部分是介绍二十四孝里故事中的小故事。

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娱亲”、“郭巨埋儿”、“亲尝汤药”等故事情节我都能背下来。

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郭巨埋儿,它讲了一个儿子、一个母亲和一个小男孩三人在一起吃饭,郭巨发现米饭吃到嘴里又甜又香,便让儿子去把米饭藏起来。

儿子藏好后就跑回母亲那里说:“母亲,米饭已被我吃掉了。

”母亲问:“那你为什么不说呢?”儿子回答:“说了怕您伤心,我不想让您伤心,您不吃也就算了,还让儿子吃呀!”说完,他又跑回来告诉母亲:“母亲,米饭已被我吃掉了。

”母亲听后又笑又哭。

—— 1 —1 —。

读书做人征文

读书做人征文

参观朱东润故居泰兴市南新小学五(3)班吉郸娜指导老师:刘彩凤星期日下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了朱东润故居。

沿着僻静的小巷,我们来到了朱东润故居,大门上方写着“朱东润故居纪念馆”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踏进纪念馆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一尊先生的半身塑像。

塑像上,朱东润先生那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儿,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走进庭院,几棵铁树映入了我的眼帘。

这些铁树傲然挺立,庭院的角落里还有几个竹子,虽然它经过风吹雨打,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

据讲解员说这是当年先生亲手栽种的,这不正是先生面对恶势力顽强不屈的精神吗?继续往西走,我们便来到了展厅,展厅里有先生的作品、获得的奖励、平生的介绍及友人对他的评价。

其中苏步青对她说过:彩笔宏文称一代,高风亮节足去千秋。

"阅读着墙上的资料,我被先生热爱家乡的精神打动了。

先生对家乡的文化教育事业至诚关心,将自己的三万五千元稿费捐赠泰兴中学,设立"朱东润奖学金”,将24房宅及4000余册书刊捐献家乡办图书馆。

先生说:“我一不为名,二不为利,因为我是泰兴人,能够有今天,与泰兴人的养育是分不开的,将房子和书物献给政府办图书馆,算不上什么贡献,而是以此来报答家乡人民。

”朱东润爷爷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们出了展厅,来到了先生的书房,书桌上有一个挂毛笔的架子,架子旁整齐的摆放着笔、墨、纸、砚。

书桌旁右许多书架,我不禁想到了书架上满是图书的样子,仿佛看到了朱东润先生端坐在书桌挑灯夜读,奋笔疾书的样子。

朱爷爷热爱家乡,报答家乡的殷殷情怀,感人至深,此山如海,朱爷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参观朱东润故居泰兴市南新小学五(3)严志康指导老师:刘彩凤星期日下午,爸爸带我去参观朱东润故居,沿着一条僻静的小路,我们来到了朱东润先生的故居,大门上方写着“朱东润先生故居”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踏进纪念馆的大门,首先引入眼帘的是先生的半身像,我仔细端详,只见先生戴着一副圆眼镜,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显示出一副学者的温文尔雅。

述朱东润师遗稿《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上)

述朱东润师遗稿《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上)

述朱东润师遗稿《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上)作者:陈尚君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6年第01期朱东润先生(1896—1988),名世溱,以字行,江苏泰兴人。

早年先后就读于泰兴蒙学堂、襟江小学。

后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得从唐文治先生习古文辞。

1913年末得吴稚晖先生推荐到英国留学三年。

归国后任教于广西第二中学(在梧州)、南通师范学校,1929年入武汉大学,其间皆教授英语。

1932年始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乃转入中文系。

1942年移讲席于重庆柏溪之中央大学,1947年后曾辗转任教于无锡国专、齐鲁大学、沪江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复旦大学任教。

1957年后曾长期担任中文系主任。

朱先生学术启蒙于清末,在传统诗文诵读写作方面得到良好的培养,年十七就学英伦,更对西方学术和英国文学有很深切的了解。

在专力从事中国文史研究以前,曾有十五年时间从事英国语言文学的讲授,这使他的研究格局和气象与民国期间一般中文系教授有很大不同。

对先生一生影响很大的两位老师,都抱有强烈的淑世精神。

先生曾说到,从唐先生那里体会到古诗文的喷薄之美和情韵之美。

唐先生曾为交通大学文治堂题联:“人生唯以廉洁重,世界全靠骨气撑。

”在朱先生身上也始终保持这种传统士人的精神气度。

吴稚晖在近现代史上当然是有争议的人物,但朱先生从学时,适逢其民初从事革命宣传之际,吴对传统学术和中外文化的认识,以及对学术和政治的敏锐,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朱先生的学术和人生选择。

先生曾自述,因当时武汉大学中文系守旧气氛浓厚,文学院院长闻一多教授建议他开设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

他用一年时间,至1932年写出讲义初稿,截止到明末钱谦益,援据英国学者高斯在《英文百科全书》对批评之定义为“判定文学上或艺术上美的对象之性质及价值之艺术”,藉此阐明文学批评之性质、对象与分类,批评与文学盛衰之关系,以及文学批评文献之取资。

后三度增订,至1937年定稿,但因战乱遗失了定稿的下半部。

1944年由开明书店出版《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1937年本前半部和1933年本后半部的拼合本。

【初一作文】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初一作文】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初一作文】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清明之际,学校组织我们去瞻仰朱东润先生的故居,学习先生读书做人的高贵品质。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了去往朱先生故居的小径。

当我走到路的尽头时,我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

面对我的是一座简朴的绿砖黑瓦古色古香的房子。

墙上挂着“朱东润先生故居”的牌匾。

这七个闪闪发光的人物让我想起了朱东润先生善良的面容。

我跟着队伍走进了北庭院里,映入我眼帘的是清澈见底的水潭,翠绿的柏树,还有那一根根高大挺拔的翠竹,就连几根竹笋也冲破了泥土的阻力,探出了小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等各班同学来齐后,讲解员向我们讲解了朱东润先生的生平事迹。

朱东润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文学史家、教育家、书法家。

他1913年留学于英国伦敦西南学院,1916年回国后先后执教于武汉大学、中央大学、齐鲁大学等。

建国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是复旦大学第一批博士生导师之一。

朱东润先生培养了数十名硕士、博士生。

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历史,尤其专长历史人物传记的创作。

善于将中国古代文学与中国历史结合起来研究,注重史料的收集和史实的分析考辨,著有《张居正大传》、《杜甫叙论》等传记文学作品,其《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是我国最早的文学批评著作之一。

听着听着,朱东润先生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高大了。

听了解释后,我们沿着院子西边的小路向南走了几步,来到了朱东润先生的书房。

我一进入书房就大吃一惊。

书房里展出了朱先生的许多作品。

朱东润先生翻了无数遍的书,但它们排列整齐,一点也不凌乱。

我似乎经历了无数个夜晚。

当我们在做一个甜蜜的梦时,朱东润先生躺在他的书桌前,日复一日地写作。

正因为如此,他创作了这么多作品。

那盏油灯不仅照亮了朱东润先生,也照亮了每个人的心。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朱东润先生的堂屋。

一进门,呈现在眼前的是朱东润先生的塑像,他戴着眼镜,昂首挺胸。

此时我仿佛看到了朱先生风骨凛然,死活不向反动派屈服,反动派恼羞成怒,将日本军刀架在朱先生脖子上,斥问:“你是什么东西?”朱先生倔强以对:“我是中文系主任!”这位为泰兴添光的伟大人物,就在1988年与世长辞,享年93岁。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三位留学生武夷山感受朱子文化魅力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三位留学生武夷山感受朱子文化魅力

此心安处是吾乡三位留学生武夷山感受朱子文化魅力
在一片灰蒙蒙的天气里,三个留学生一起来到武夷山感受朱子文化的魅力。

一行人先是来
到朱子学院参观,朱子学院是朱熹教学生的学堂,即今蒙蒙市武夷山新乐镇老君旧址。


朱子学院走出来,三个同学便开始探索朱子文化。

他们先去参观了朱子遗址,朱熹家书屋,感受到了当年朱熹家族的辉煌与多么苍凉。

随后,三个同学又去游览了朱子神灵庙,朱子神灵庙里除了颂扬朱子的歌赋外,还有他的
自画像和他的雕像,令留学生们更加佩服须弥礼拜的各种文化显示,朱子的思想及文化逐渐呈现在他们的脑海里。

游玩结束后,留学生们有不少收获,他们纷纷表示很受启发,对朱子思想和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希望自己将朱子思想与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把朱子的理念和文化带到世界各地,一起努力把朱子文化的魅力传递给更多的人们。

总的来说,这次来武夷山的三位留学生都感受到了朱子文化的蓬勃发展,也感受到朱子文化的独特魅力,此心安处是吾乡,朱子文化的智慧唤醒了他们的热情,把此慧火进行带去,向全世界展示朱子文化的精髓和迷人。

《朱东润自传》完全解析

《朱东润自传》完全解析
《朱东润自传》详解
朱东润自传 1一八九六年我出生在江苏泰兴县一位失业店 员的家庭,因此早年生活艰苦,所受的教育也存在 着一定的波折。二十一岁我到梧州担任广西第二 中学的外语教师。二十三岁调任南通师范学校教 师。 2 1929年4月间,我到武汉大学担任外语教 师,从此我就成为大学教师。那时武汉大学的文 学院长是闻一多教授,他看到中文系的教师实在 太复杂,总想来一些变动。用近年的说法,这叫 做掺沙子。我的命运是作为沙子而到中文系开课 的。 3大约是1939年吧,一所内迁的大学的中文系 在学年开始,出现了传记研究这一个课,其下注
一、内容上
1、立意角度:深刻真实,给人以深刻启示。 2、选材剪裁:选用典型材料,再现某人……的一生和…… 的伟大人格,展现了……社会风貌等 3、取题艺术:“题好一半文” 二、写法上
1、语言运用:遣词造句、修辞手法、语言风格 2、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 3、谋篇布局:详略、倒叙、插叙、线索、过渡、照应 (呼应)、伏笔、悬念等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 点?请简要冋答。(6分)
①偏重学术经历,主要写自己的传记文学 观及其形成过程;
②写生平与写学术二者交融,呈现学术背 后的家国情怀;
③行文平易自然,穿插使用口语,就像和 老朋友交谈一样。
(3)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 点?请简要冋答。(6分)
9是不是已经翻译过来的《维多利亚女王传》可以作 为范本呢?应当收拾可以,由于作者多,处处显得“颊 上三毫”的风神,可是中国文人相传的做法,正是走的
10国内外的作品读过一些,也读过法国评论 家莫洛亚的传记文学理论,是不是对于传记文学 就算有些认识呢?不算,在自己没有动手创作之 前,就不能算是认识。
11这时是1940年左右,中国正在艰苦抗战, 我只身独处,住在四川乐山的郊区,每周得进城 到学校上课,生活也很艰苦,家乡陷落了,妻室 儿女,一家八口,正在死亡线上挣扎,我决心把 研读的各种传记作为范本,自己也写出一本来, 我写谁呢?我考虑了很久,最后决定写明代的张 居正。第一,因为他能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国 家拯救出来,为垂亡的明王朝延长了七十年的寿 命,第二,因为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和世人的唾骂,

东润故居参观记作文

东润故居参观记作文

东润故居参观记作文东润故居参观记江苏省泰兴市大庆路小学:刘嘉伟(指导老师周春)今天下午,阳光柔和。

我们以欢快和煦的心情乘上了校车,热闹地驶向朱东润老人的故居。

几分钟后便来到了故居,这儿比较挨里。

门口几棵翠绿的常青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金光闪闪,旁边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水的颜色是青色的,可能是长时间被青苔浸泡而成,水不是那么的清澈见底,只是有点黄,据说是通长江的,不过里面也看不见嬉皮笑脸的鱼虾,只是悄悄的、静静的流向洒满银灰的天边。

跨进故居。

首先映入眼帘的肯定是那通向院落并且历史悠久的小道,一切都是那么的古老,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一个年代,让我有点沧桑的感觉。

这时,忽飘来一阵阵清香,这香味儿扑鼻而来,我陶醉了,跟着香味来到了院子里,哇!风“沙沙”地吹着竹林,竹林也伴着节奏沙沙作响,渐渐地,它们融为一体,委婉连绵,仿佛在演奏一首动人的歌曲,那优美的音符在我们的耳畔回响,游逸。

左侧,“师友狼牙”四个字在茂密的树枝里忽隐忽现,躲躲藏藏,犹如一个含羞的少女,带着一个神秘的面纱。

往里走就是朱东润故居的礼堂了,硕大的朱东润雕像摆在面前,它凝视着前方,好像在津津有味的思考问题。

抬头仰望,上面是一个对联:先生之兮,山高水长。

意思应该是:先生的精神品质,会永远长存下去,比山还高,比流水还远。

我仿佛看到朱老先生,奋起、追逐,一生挥豪的身影……再向左走,就是朱东润的资料介绍和历史文献,大大小小的板块在墙上一排排、一列列地摆放着朱东润各个方面的讲解,其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朱东润老人的名言:“用最艰苦的方法追求学识,从最坚决的方向决定人生”“彩笔宏文称一代,高风亮节足千秋”等等励志名言。

读着这些宏伟精致的名言,我暗下决心:我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和朱东润先生一样的人,为祖国、为社会、为人民多捐献一份力量。

继续往前走,相信你肯定会说“原来故居还有这样的地方”这句话。

瞧!那一棵棵柳树在风中摇晃着它纤柔的“长发”,把新一年的希望种在这片肥沃的土壤里;桃花则是跃跃欲试的样子,好像风姐姐一来,她就荡漾起自己美丽的身躯,翩翩起舞起来;水中的鱼儿也在水池里手舞足蹈,活像一个表演戏法的小丑。

走进泰兴名人活动总结

走进泰兴名人活动总结

“走近泰兴名人”综合实践活动总结泰兴市大庆路小学泰兴是一个地大物博、人才辈出的地方。

有革命先烈杨根思,有著名学者丁文江、朱东润等,有两院院士王德宝、叶培建等,有著名的企业家曹龙祥、殷根章等,有人大代表何建忠,有著名运动员高红……阅读这些名人,就是阅读泰兴的历史;走近这些名人,我们就能从中获得前进的力量!根据大庆路小学实际,我们把“走近泰兴名人”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活动之一,引导学生通过走访、参观、翻阅资料、网上搜索等实践活动,搜集有关名人的资料,在学生中形成崇尚榜样、效仿榜样、学习榜样的浓厚氛围,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感受,种下思想,形成能力,传承美德,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创建活动小组,做好活动准备。

本次实践活动的主体是高年级学生。

本着“个人申报、主动参与”的原则,学校举行“走近泰兴名人”实践活动启动仪式,激发学生对泰兴历史和泰兴名人的研究兴趣,明确校外实践活动的要求和相关注意点,并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革命先烈探究组和当代名人研究组等不同组别,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2.广泛搜集材料,知晓名人事迹。

首先,指导学生分组查找名人,古代的、近现代的,按时间顺序,列出泰兴名人目录,并制定《寻访调查表》,利用课外、周末、节假日到图书室、书店、翻阅书报,通过网络查询等方式,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建立泰兴名人小档案。

初步了解家乡有哪些革命先烈,他们有哪些英雄事迹,了解革命先烈生前及小时候的故事。

名人曾说过的话,开展名人名言摘录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走向社会考察采访活动,让他们亲自了解名人的生平、业绩和在祖国、在家乡的影响,感受人民群众尤其是自己的长辈对名人的崇敬之情。

学校组织学生瞻仰杨根思烈士陵园,参观朱东润故居、泰兴名人堂等地,具体了解名人生平事迹。

这样的参观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真切的印象,使他们受到生动形象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

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名人的生活,体验他们的情怀,追忆泰兴名人的生平故事,感受家乡名人为学的刻苦与勤奋和热爱家乡的情感,3.阅读名人事迹,接受良好熏陶。

参观朱东润故居

参观朱东润故居

参观朱东润故居
襟江小学六(6)王心怡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六年级的学生去参观朱东润故居。

一路上,我不停地想着朱东润故居的样子,富丽堂皇。

一进门便可以看到朱东润先生的雕像,他戴着一副老花眼镜,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津津有味地阅读……
“王心怡,你看要到了。

”后面的李婕提醒我道。

我一看,与我想象的完全相反,这里像农村人家的房子一样,不注意一看,还以为是普通人家。

进了纪念馆,首先是讲解员阿姨为我们讲解朱东润老爷爷。

朱爷爷是泰兴人,1896年出生,1952年担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从事任教70几年,为祖国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能人意士。

他还出版了许多中外闻名的巨著,《陆游传》、《张居正大传》、《李方舟传》……了解了朱东润爷爷,我不禁对他产生了敬意,他是这么爱家乡,爱文学,爱祖国。

开始参观了,我们参观了朱爷爷的住处,他的房间很简朴,一张床,一个柜子。

他的书房也十分简单,一个书柜,一张书桌,一把椅子,我似乎看到了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正坐在书桌前挥笔创作呢!这么简朴的人却在文学上创作了宏伟篇章。

朱爷爷有许多让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其中最令我敬佩的是朱爷爷对学习的态度,他对待学习一丝不苟,从不马虎。

再看一看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课时作业》,一开始十分顺利,不一会儿就做到了最后,可出现一只拦路虎,有一道题不会了,我不定神了,一会儿摸摸笔,一会儿躺在床上,一会儿趴在桌上……心不在焉。

这时我想到了朱爷爷,他一生都严格要求自己,不让自己在学习上出一点纰漏。

从今往后我一定要以朱东润爷爷为傍样,学习认真,做人诚实,工作负责的好少年。

指导老师:王红星。

江苏省泰兴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泰兴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泰兴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下面是小雅看到的文章《爱国主义旗帜在心中高扬》中部分文字,请认真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从古至今,多少人为了抵御外侮而抛头lú、洒热血,多少人为了国家兴盛而埋头苦干、lì尽心血,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柱石,是。

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浓厚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于时光流转、山河巨变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就像一面面迎风招展的旗帜,昭示力量,zhèn奋人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自强不息、不xiè奋斗。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2.请在横线上填写句子,与前面的两句话构成排比句。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国家的柱石,是_______________。

3.小雅这学期通过学习认识了一些爱国志士并且学习了一些中华文化常识,请你指出其中错误的一项()A.小雅认识了“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的民主战士闻一多,还有长征中翻越老山界的红军战士……对爱国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B.小雅和同学们一起演唱了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的《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在活动中激发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C.小雅通过学习《孙权劝学》,了解了《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一千多年的历史。

D.小雅学习了词性后,认为“于时光流转、山河巨变中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这句话中“于”是介词,“逐渐”是副词,“成为”是动词,“基因”是名词。

二、情景默写4.个人与国家的命运是息息相关的,家国情怀,是古诗中的常见主题,小雅同学对相关古诗进行了收集,请完成下列小题。

家国情怀是诗人对家乡的无尽思念,如李白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岑参的①“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逢入京使》);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如王维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明月来相照”(《竹里馆》),韩愈的①“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晚春》);是虽然边塞军营生活艰苦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但是木兰依然代父从军奔赴沙场的矫健英姿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

红色教育活动方案

红色教育活动方案

红色教育活动方案红色教育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的:为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充分发挥和利用泰州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用红色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我校组织和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教育主题活动。

1、通过活动使我校的德育教育更加富有实效性,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深入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教育和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民族的历史和传统;2、使学生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养正确的理想信念;3、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树立回报社会的.责任意识;4、激发学生“继承革命传统、赞美祖国繁荣、立志成人成才”的热情。

二、实施步骤及方式第一阶段:宣传红色文化,营造红色氛围;第二阶段:参观红色基地,寻访红色足迹;第三阶段:举办文艺活动,体验红色魅力;第四阶段:积极行动靠拢,践行红色精神。

三、活动内容:1、加大红色文化教育宣传。

利用校园橱窗、电子屏、文化走廊、班级黑板报、校园广播、国旗下的讲话等阵地在全校广泛宣传和加强红色教育。

各班级开展以爱国主义、传承传播红色基因的主题班会。

利用清明节、9月30日烈士纪念日等节日,加强红色教育宣传。

邀请专家来校开展有关红色教育的讲座。

2、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由学校有关领导组织分配,合理安排时间,以系部为单位,班主任带领并组织学生分批前往杨根思烈士陵园、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中安轮遇难烈士纪念馆、茅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开展“重温红色记忆”主题团日活动,让学生追溯泰州地区红色光辉历程,激发学生热爱、传承红色经典文化的激情。

3、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体验红色文化魅力。

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开展红色经典诵读比赛、红色故事宣讲比赛、红歌合唱比赛、主题班会评比、观看红色影片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尤其是重点准备举办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接受红色文化洗礼,增强爱党爱国主义情感。

4、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参观朱东润故居1

参观朱东润故居1

参观朱东润故居泰兴市大庆路小学四(2)班顾煜辰在我刚上小学的时候,我家附近在造一条新的马路,后来这条马路命名为“东润路”。

那时,我就很纳闷,为什么要称它为“东润路”呢?爸爸告诉我,我们泰兴有一位古代文学家、教育家、书法家叫朱东润。

也就从那时起,我就久仰朱东润先生的大名,今天我怀着敬佩之情来到了朱东润先生的故居。

我和妈妈随着路标,沿着一条幽静的小巷来到了朱东润的故居,大门上方“朱东润故居纪念馆”八个大字苍劲有力,踏进纪念馆大门,就看见先生的半身雕像,古朴庄重。

像的上方写有“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僻静的庭院里,一股书香扑面而来,几棵大铁树映入我的眼帘,它的枝叶在风中一动不动,傲然挺立,不正像先生那种面对恶势力宁死不屈的精神吗?我们继续往里走,当我走进他的书房时。

看到那斑驳的书桌上,还摆放着先生身前用过的笔、墨、纸、砚。

也许朱老先生就是在这样的居室里,日夜挑灯,倾入了全身的心血,撰写了一部部传记作品:《张居正大传》、《王守仁大传》、《陆游传》、《李方舟传》┄┄┄。

再看看朱老先生的书橱吧,那里排放着一本本朱老先生身前阅读过的书籍。

也许“读书使人进步”这句话用在朱老先生的身上一点也不为过吧!庭院的最后一进是展厅,展厅里整整齐齐地陈列了先生的著作,他所获得的聘书和奖项,以及他在六十大寿时,先生的好友来祝寿的名单。

讲解员告诉我,朱老先生与1988年去世了,许多人都很伤心。

但他与故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将这二十四间房和四千余册藏书赠给了家乡,让我们得以参观、学习。

我想,这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走出门外,那两棵大铁树依然在风中岿然不动。

回到家后,我奋笔疾书,写下了这篇游记。

通过寻访名人故居了解他们对祖国的贡献

通过寻访名人故居了解他们对祖国的贡献

通过寻访名人故居了解他们对祖国的贡献名人故居是一座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宝库,它们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杰出人物的成长和贡献。

通过寻访这些名人故居,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些人物对祖国的贡献,感受他们的精神力量,进而激发我们对国家的热爱和责任感。

本文将通过寻访几位杰出人物的故居,带你领略他们的伟大事迹与爱国情怀。

一、毛泽东故居——红军小学红军小学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韶山镇。

它是毛泽东的故居,也是他在1909年至1911年就读初中时的校园,这座故居是中共中央将其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寻访毛泽东故居,我们不仅可以亲身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更能了解毛泽东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和伟大领袖,是新中国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他率领中国人民走上了独立、自由、富强的道路,为中华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鲁迅故居——石舫石舫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小河沿,是鲁迅早年居住的地方。

这座故居由于地处沿河地势低洼,住宅常受汛期的水患侵袭,故名为石舫。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通过自己的文学创作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对祖国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上,更在于他对民众的鼓舞和启迪,激发了一代又一代人对民族复兴的热爱和努力。

三、钱学森故居——钱树庄钱树庄位于湖北省江陵县洪渡镇,是钱学森的故居。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也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科学家。

钱学森是中华民族儿女的杰出代表,他为祖国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开展了中国的火箭技术研发工作,并参与主持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通过寻访他的故居,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在科技领域的成就,感受他对祖国繁荣富强的无限热忱。

四、周恩来故居——原国民党陕甘宁边区政协办公楼周恩来故居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大石坝村。

原国民党陕甘宁边区政协办公楼是周恩来在延安期间的办公地点。

周恩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

他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终生,对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东润临《书谱》赏析

朱东润临《书谱》赏析

名家手泽赏读>>>>朱东润(1896—1988),江苏泰兴人,20世纪50年代起长期任教于复旦大学,是中国古代文史研究的大家,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理论研究和写作实践的开拓者。

先生著作等身,所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作为高等学校文科教材通行全国,所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张居正大传》等蜚声学界。

钱锺书曾将其与郭绍虞并称,谓“郭朱二老,当代耆硕”。

朱东润著述之余,雅好翰墨,坚持不懈。

晚年自评其书法,以为出于其文史研究成就之上。

1996年,其孙女朱邦薇及孙婿吴格征集先人遗墨,益以自藏,编为《朱东润先生书法作品选》一册,顾廷龙先生题签作序,上海书画出版社影印出版。

册中所收作品,包括篆隶行草四体。

数量不多,而品类丰富,可见先生书法风范,各体兼擅,篆草尤精。

草书作品中有临《书谱》散叶四张,笔力雄健,章法谨严,有大家气象。

青年朱东润学书的动机,实出于功用考量。

22岁时,他惊悉上海南洋公学老师朱叔子先生逝世,伤怀中为撰挽联,但因不善书法,只好请人代写,为此情感上深感愧疚,心理上亦大受刺激,从此励志学书。

朱东润取法乎上,立意颇高,他要专门、系统地修习书法。

当时,清代书坛中的碑派虽渐成强弩之末,但遗风犹存。

受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的直接启发,朱东润认为,一般人先学真书、再学行草篆隶,这是“倒学”。

他要按照书法发展史本来次序,从篆书学起,进而至于隶行楷草。

朱东润的学术研究,往往采取穷尽材料的方式,追根溯源,循序渐进,他于书法亦主张从头学起,下笨功夫。

他制定了漫长的学书计划,准备用一生的时间来修习各体书法。

第一体篆书,就要下二十年的工夫,其后隶行草各学二十年(另有各十五年、各十年之说),以期晚年有所成就。

生年不满百,而斯人也发此宏愿!朱东润言出必行,据家人记述,其日课之勤,自律之严,着实令人敬佩:“自少至老,七十余年间,无论生计艰易,境遇安危,但使居可安砚,力能握管,即临池不辍,迄未间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朱东润故居
泰兴镇中心小学五(6)班戴诗清有一位名人,他师表人伦,桃李天下;他五体皆擅,是一位书法名家。

他就是朱东润。

深春,我们怀着对朱东润爷爷的敬仰,踏入了他的故居。

故居大门朝南,青砖青瓦,走进大门——
只见五间厅屋,飞檐翘壁。

听完了讲解员的介绍,我们随着队伍向西走,一道花墙映入眼帘,上面有朱东润爷爷的亲笔题字:“师友琅琊”。

这是我不禁想起了朱东润爷爷十分热爱书法,他早年就驰名于书坛。

他的书法落笔古雅,功力深厚,风格苍朴高逸,小篆功力尤深,气势精邃,为世人所宝珍。

接着,我们进入了展厅。

阅读着墙上的资料,看看着玻璃柜里的物品,我想:朱东润爷爷一生中著作等身,学贯中西,桃李天下,怎能不让人敬佩呢?
后院里,有一个大池塘,周围用石块围了起来,池塘里面,一条条小金鱼游得正欢,它们东游游,西游游,好像在做游戏。

我们继续往前走,是一间屋子,里面有一尊朱东润爷爷的塑像。

我仔细的端详了一阵塑像,一副眼镜架在鼻梁上,眼睛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看上去一副学者风范。

那嘴唇闭得紧紧的,看上去十分严肃。

朱东润爷爷曾经说过:“国家总是自己的国家,自己对于国家有永远不能解除的责任。

”他虽然桃李满天下,但却从未尝过师道自尊。

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始终以梁启超“战士死于沙场,学者死于讲坛”自励,直到90岁高龄时,还依然执掌教鞭,著述不缀。

他教过的冯其庸、陈征、顾易生等等,那个不是他呕心沥血教出来的名人?我不禁想象起来:朱东润爷爷手持教鞭,站立在三尺讲台上,为下面的学生传授着知识。

朱东润爷爷是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开创者。

《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中国文学论集》、《史记考索》等等,都是他笔下的文学批评史著作。

朱东润爷爷还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开拓者。

他以毕生的精力,撰写了大量有影响的传记作品,以长期艰苦的劳动为中国传记文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朱东润爷爷赤子情怀十分真切,他眷恋自己的家乡——泰兴,长期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到了晚年,他还将在泰兴的房屋和那些珍藏已久的书籍赠送给了家乡泰兴的图书馆,他的奉献精神被人们所敬仰。

这就是朱东润,一位著名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和书法家。

苏步青说过:“彩笔宏文称一代,高风亮节足千秋”,先生的百年人生,为我们树立了崇高的典范,他那严谨治学、自强不息、执着进步的精神我们何尝不应该学习呢?
泰兴以有朱东润爷爷这样的伟人而感到无比骄傲与无比自豪!
指导老师:刘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