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启动甘肃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

合集下载

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张掖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籽种田间保纯技术,但是运用这项技术的实际操作程度却很低,农户们大多只停留在技术的理论层面,没有让这项技术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这样会降低小麦的产品质量。

2.3 生产后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种粮农户都认为应该注重小麦籽种晾晒过程,但在小麦籽种的实际晾晒过程中,农户没有将各种晾晒方法结合起来,只是单一的清理晾晒场院、避免烫坏籽种或者在清选过程中防止不同种子间的飞溅混杂,而没有运用规范的晾晒方法,以控制籽种的晾晒时间和水分情况。

3 北京市小麦籽种生产质量控制对策3.1 生产前质量控制方面的对策建议 国家要规范小麦籽种的购买渠道,从源头上保证小麦籽种的品种质量 农户购买籽种的渠道不一,因此籽种的质量也各有不同,为了从源头上保证小麦籽种的品种质量,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将销售小麦籽种的渠道规范起来。

销售籽种的种子公司也应该保证小麦籽种的品质,对小麦籽种进行严格的筛选,提供优质的小麦籽种品种,从而能使农户放心的耕种。

农户购买小麦籽种时要注重质量评判标准,提高把关小麦籽种质量方面的意识 农户在购买小麦籽种的过程中,除了要从正规的种子公司购买小麦籽种以外,还需要认真查看所购买的种子袋上是否标有各种应有的许可证明,保证自己所购买的籽种全是正规渠道购买的正规产品,在品种购买来源上严格把关种子的质量。

3.2 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方面的对策建议 针对北京市种粮农户对小麦籽种的田间保纯技术使用程度不高的问题,农机推广部门除了极力宣传小麦籽种生产技术的广度,还应该加强技术推广深度,组织农民学习专业技术,指导并鼓励农民在实际种粮过程中运用这项技术,提高小麦的生产质量。

3.3 生产后质量控制方面的对策建议 农技推广部门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农户们在小麦籽种晾晒方面的问题,把握住小麦籽种在晾晒过程中因为晾晒方法的不规范而产生的质量问题,并对农户们进行有效的指导,保证农户能避免因晾晒方法不正确而引起种子质量不过关的问题,从而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全国制种玉米大县(2021年全国制种玉米大县名单)

全国制种玉米大县(2021年全国制种玉米大县名单)

一、2021年玉米大县名单甘肃省甘州区甘肃省高台县甘肃省古浪县甘肃省凉州区甘肃省临泽县甘肃省肃州区甘肃省永昌县黑龙江省安宁市黑龙江省林口县黑龙江省依安县黑龙江省依兰县吉林省洮南市内蒙古自治区松山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四川省西昌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玛纳斯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市级)甘肃省张掖市(市级)二、全国制种玉米大县建设背景制种大县是确保良种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撑现代种业发展的战略资源。

为加强种子基地建设,提高供种保障能力。

我国现有西北、西南和海南三大制种片区,其中包括了52个制种基地县和5个制种基地市。

在这些制种基地中,分为杂交水稻制种和杂交玉米制种。

目前,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

制种大县已成为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种源供给的主要来源,对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抓好相关政策和项目落实落地,加快推进制种大县建设,现有关制种大县建设方案如下:三、全国制种玉米大县信息化建设:1、全国制种玉米大县信息化建设一方面,依托托普制种物联网基地种子信息化监管平台,使用大数据系统帮助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智慧管理种质资源,利用遥感、物联网等技术定期采集更新检测区种质资源信息等数据,推动大数据生物育种应用,建设省级生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共享服务、农作物种子管理平台,为农民提供选种、育种、够种质量追溯全程信息服务,为政府单位提供数字化监管服务。

另一方面,助力企业健全田间各项基础设施,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制种信息化、过程自动化、结果智能化,通过运用各项先进技术,对田间病虫害、水肥管理、数字化种植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运营。

同时配合公共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农机可视化操作,以信息技术赋予农作物种子专有二维码,达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最终整体实现对种植户的种、管、收、储、加、销等全过程提供一体化服务,全面提升种业产业链的效率和效益。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的通知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2.26•【字号】武政办发〔2022〕3号•【施行日期】2022.02.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武威市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政办发〔2022〕3号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武威市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分管领导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武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2月26日武威市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战略部署,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振兴河西国家玉米繁育制种基地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政办发〔2021〕110号)精神,结合武威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导向,按照“上下联动、同题共答、主动谋划、成果共享”的思路,探索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根本、区域协同合作、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育繁推一体化发展的玉米种业创新体系,全力破解武威市玉米种子繁育难题,力争把武威打造成全省一流、中国知名的玉米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二、基本原则(一)坚持问题导向、重点突破。

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研发力量,共同开展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优异种质创制和重大品种选育等技术攻关,努力突破玉米繁育制种关键技术瓶颈,补齐种业发展短板。

(二)坚持品牌引领、品质至上。

以高品质玉米种子生产为核心,推进玉米繁育制种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和机械化,完善区域公用品牌管理机制,打造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为核心的武威玉米种业新格局。

推进甘肃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发展的思路措施

推进甘肃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发展的思路措施

推进甘肃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发展的思路措施李友强 姜振东(甘肃省种子总站,兰州730030)摘要:甘肃是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在制种基地发展中还存在建设标准化水平不高、去雄等关键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等突出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及形势,提出发展思路措施,对做大做强甘肃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甘肃省;制种基地;发展;措施甘肃省从1978年起率先在河西走廊开展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发展总体经历了恢复调整、创新发展、优化提升3个阶段,发展过程中,甘肃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加强政策扶持,强化技术指导,优化发展环境,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

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种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立足玉米种业发展优势,推动国家级玉米种业基地建设全链条衔接、全要素提升,加快实现由制种大省向种业强省转变。

1 发展现状及成效1.1 制种基地优势进一步确立 甘肃玉米制种优势区河西走廊属灌溉农业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天干而地不干”,所生产的玉米种子质量高,能满足单粒播种需求,深受省外市场青睐。

同时,经过多年的制种实践,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员,制种大县制定完善了基地管理制度,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制度保障。

目前,甘肃是全国最大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2021全省玉米种子生产面积约9.41万hm2,产种5.79亿kg,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2.0%和57.8%,90%以上种子销往外省,保障全国50%以上玉米大田种植用种,为确保全国粮食生产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基地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创新基地建设模式。

建立了政府主导、村社承担、企业参与的基地建设模式,推行了“公司+村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组织模式,促进了基地与企业结合,完善了玉米制种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制种农户稳定增收。

二是建设国家玉米制种基地项目。

投资5.7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3.41亿元,在临泽县等6县(区)改造完成玉米制种田2.02万hm2,配套建设渠、林、路,提高基础设施标准,进一步提升了基地“四化”水平。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情况甘肃省是我国的重要农业大省之一,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合理调整和优化对于该省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从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的主要品种、产量及调整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甘肃省农作物种植以粮食作物为主,主要包括小麦、玉米、大豆等。

其中,小麦是甘肃省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500万亩,产量稳定在1000万吨以上。

玉米是甘肃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年均种植面积约500万亩,产量在400万吨左右。

大豆是近年来种植面积逐渐增加的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为300万亩左右,产量在200万吨左右。

除了粮食作物,甘肃省还种植了丰富的经济作物,如油菜、红枣、苹果等。

油菜是甘肃省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年均种植面积超过300万亩,产量在200万吨以上。

红枣是甘肃省的特色水果,年均种植面积约3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左右。

苹果是甘肃省种植面积最大的水果作物,年均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量在150万吨以上。

在促进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甘肃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方面,加大技术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力。

甘肃省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广优良种子、绿色防治技术等,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调整主粮比例和经济作物比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甘肃省鼓励农民增加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开拓内外销渠道,提高农作物的价格,增加农民的收入。

此外,甘肃省还注重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调整农田结构,增加不同品种的种植面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甘肃省也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鼓励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强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和延伸,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综上所述,甘肃省农作物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和调整,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比例逐渐协调,农业综合效益得到了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甘肃省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支持力度,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加强市场导向,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

【高中生物】推进改革措施落实加快现代种业发展

【高中生物】推进改革措施落实加快现代种业发展

【高中生物】推进改革措施落实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现代种业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这是值得我们回顾总结的难忘一年。

一年来,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种业改革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区积极支持种业改革发展,种业各界及全社会主动顺应种业改革发展,围绕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的部署,启动了种业科技成果权益比例试点,制定了国家南繁育种基地建设规划,出台了一批扶持种业发展的新政策,现代种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总的一句话,就是坚持抓落实,要让这些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推动科技成果向企业流动为目标,抓好种业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

去年在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的4家科研机构启动种业成果权益化改革试点,建立成果交易平台,是从成果赋权到权益兑现、产业转化的制度化安排,旨在激发种业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加快成果确权公开交易,最终目的是要推动成果向企业流动,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建设种业强国。

今年我们将密切跟踪、分类指导试点单位改革,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强化制度设计和政策研究,提炼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模式和政策安排。

同时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省份在地方科研单位开展试点,扩大改革试点范围,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抓好种业成果交易平台规范运行,组织全行业的成果进场公开交易,在更大范围促进种业成果在全国优化配置。

到今年年底以前,要全面完成科研单位与所办种子企业“事企脱钩”。

以保障农业供种安全为目标,加快推进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

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特别是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基地,是不可多得的战略性资源,是保障农业供种安全的基础,有关部门已经明确了扶持政策和意见。

今年要全面启动实施海南、甘肃、四川三大育种制种基地建设。

按照中央支持、地方负责、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要求,尽快推动出台加强南繁基地建设管理意见和建设规划,将26.8万亩南繁用地确权落实到户,划入基本农田永久保护,实行用途管制;集中建设5.3万亩科研育种核心区和5000亩生物育种专区,尽快完成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和批复。

陇南市实施种业振兴战略的实践和建议

陇南市实施种业振兴战略的实践和建议

陇南市实施种业振兴战略的实践和建议张金明(甘肃省陇南市种子管理总站,陇南746000)摘要:种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

近年来,陇南市农作物种业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当地粮食安全做出了应有贡献,但距种业振兴尚有不小差距。

从政策配套、质量检测、市场监管、企业发展、种质资源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分析了陇南市种业目前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提出将种业振兴行动纳入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强种子质量检测和完善市场监管、培育种子企业、夯实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出台种子补贴和种业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陇南市;种业;工作成效;问题;建议粮安天下,种铸基石。

种业是农业生产的起点,是粮食安全的前提和保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子工作和种业的发展[1]。

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强调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和种源自主可控[2-3]。

随后,农业农村部召开全国推进种业振兴电视电话会议,种业振兴在各地全面实施[4]。

陇南市位于甘肃省南部,地处秦岭南麓,长江流域,与陕西省、四川省接壤,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类型多样,生物多样性好,农业特色产品多。

近年来,陇南市种业部门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时代“三农”工作重心,健全品种评价筛选体系、优化种植结构、培育种业企业、建设种子基地、提升种子质性状,精准开发具有特殊用途的品种。

3.2 加强品种筛选的力度 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当地耕种习惯及收获水平,科学筛选大豆品种。

当前新乡的农作物种植模式主要为“冬小麦+大豆”,若大豆生育期较长,前茬小麦要选择早熟品种,若大豆生育期较短,前茬小麦可选择生育期中晚熟的品种,在作物生长周期兼顾二者的生育期,保证两种作物有最好的收成。

2022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这种间套作模式,应充分考虑两种作物的生长特点,大豆品种选择上应注意耐阴、耐密、抗倒伏的早中熟品种,玉米品种要选择株型紧凑、株高适宜、抗倒伏、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获的高产品种,二者齐头并进,双双丰收。

211170876_甘肃武威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11170876_甘肃武威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甘肃武威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董军亮(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武威733000)摘要:对甘肃省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的生产优势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了武威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存在的种子基地质量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育种行业生产秩序不规范、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力度不够、种业监管服务力量较弱等突出问题。

因此,提出了培育壮大种业龙头企业、推进制种基地建设进程、加大科技人才储备和科研力度、加快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强化种业监管服务体系建设5方面发展对策,为推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种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玉米制种;现状;突出问题;对策制种产业作为甘肃武威的特色产业之一,近几年,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会严重影响玉米制种产业长远发展。

从武威市种业实际出发,分析了当前全市制种产业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ize Seed Production Industry in Wuwei City,Gansu ProvinceDONG Jun-liang(Agricultural Comprehensive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Team of Wuwei City,Gansu Province,Wuwei 733000)米机械抽雄、病虫害统防统治、父本采收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课题,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遴选科研院所、企业等科创团队,协同解决玉米制种领域技术难题。

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夯实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化设施装备,实现肥水利用高效化、生产管理智能化、展示观摩信息化,发挥示范效应。

3.3 着力研究县企共建支持措施 研究支持企业的政策措施,探索企业与基地紧密型共建模式,吸引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入驻,推进优势基地和龙头企业结合共建。

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中共甘肃省委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2008年5月9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和主题。

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发展寄予殷切期望。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了“扩大分子、缩小分母”、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指示。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甘肃代表团讨论时提出,经过5年的努力使甘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7年全国平均水平。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提出的目标要求,进一步推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的落实,努力促进我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特色优势产业提升行动(一)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在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的同时,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增产增收计划”,重点培育马铃薯、果蔬、中药材、现代制种、酿酒原料等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产业,优化结构、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经过5年努力使特色优势农产品收入占全省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提高6个百分点。

(省农牧厅和发改委牵头,财政厅、林业厅、水利厅、科技厅、扶贫办、供销社、农科院、农业综合开发办等部门配合指导,市县组织实施)1.全面规划、优先布局好特色优势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

中东部干旱地区和祁连山冷凉灌区着力发展马铃薯产业;沿黄灌区、内陆河及泾渭洮河流域、徽成盆地,着力发展反季节蔬菜、高原夏菜和加工出口蔬菜;平凉、庆阳、天水、陇南等地加快苹果产业带和经济林建设;定西、陇南着力建设中药材和花卉基地;河西等地做大做强现代制种和酿酒原料等产业。

2.加强良种良法集成配套,着力推广全膜双垄沟播、灌区农田高效节水、苹果套袋及采后处理、规范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保护性耕作等关键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单产和比较效益。

对马铃薯实行良种补贴。

3.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完善省、市、县、乡四级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提高先进适用技术的入户率和普及率。

提升国家级制种基地水平 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用种安全

提升国家级制种基地水平 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用种安全

前沿纵谈402022.16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良种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甘肃作为全国三大国家级制种基地之一,在确保粮食生产用种安全、助力实现种业振兴方面承担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甘肃坚持把制种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来培育,把提升国家级制种基地水平、做大做强制种产业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充分发挥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优势,大力提升国家制种基地建设和管理水平,夯实了种业发展基础。

为粮食安全提供优质种源保障甘肃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马铃薯繁种基地。

甘州区等7个县(区)被认定为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定西市和山丹县被认定为国家区域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

2021年,全省玉米制种面积141万亩,产种5.79亿公斤,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玉米制种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2%和57.8%,90%销往黄淮海、东北等26个省份,保障了全国55%的玉米生产用种。

马铃薯原种和合格种薯生产面积48.8万亩,产量9.9亿公斤,生产马铃薯脱毒原原种13.98亿粒,50%以上销往云贵川等10多个省份。

持续提升制种基地高级化水平。

甘肃科学布局制种基地,分作物、分区域科学规划种子生产优势区域。

按照建设“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集约化”基地要求,以国家制种大县和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县为重点,把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制种基地建设的抓手,推进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玉米制种基地和标准化马铃薯良繁基地建设,建立全程机械化、一站式托管、节水增效等示范区,推广标准化种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

新建的“四化”制种基地实现了“一村一块田”“一村一企一品”的新局面,种子生产和供种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不断创新制种基地建设运行机制。

甘肃突出政府、市场两手并用,采取政府引导、合作社流转或基地托管,引导企业与农民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共建基地,完善“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地+农户”运行模式,实现适度规模化经营。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一号文件(全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国办47条

国办47条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很大成就,正处在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

由于自然、地理、历史等原因,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需要国家给予支持。

为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一)充分认识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是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是中原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的桥梁和纽带,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甘肃国土面积广阔、生态地位重要,但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地处交通要冲、区位优势明显,但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严重;资源相对富集、工业基础较好,但产业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人力资源丰富、技术力量较强,但社会事业落后、贫困问题突出;历史文化厚重、发展潜力巨大,但体制机制不活、开放程度较低。

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事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局,是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屏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大局稳定、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举措;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着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消除瓶颈制约;着力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努力建设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以新思路、新举措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具有甘肃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26 育种基地 含详解

地理高考等级复习经典知识点微专题训练26 育种基地 含详解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26 育种基地农作物南繁(我国作物榆中的专业术语),是指把北方种植一代的农作物育种材料,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即在南方、北方交替种植。

下图中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南繁基地,农业科研人员说它是“育种的天堂”,农民说它是“种子基地”,还有人说它是“天然温室”,从高产的玉米、水稻到抗虫害的棉花,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创造。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甲地区成为南繁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水源丰富B.土壤肥沃C.光热充足D.地势平坦2.推测甲地区作为南繁基地最繁忙的时间可能是A.3月到5月B.9月到次年5月C.5月到7月D.7月到9月3.关于选择在南繁基地培育农作物的主要原因或目的,说法正确是A.环境清洁,无污染,便于培育绿色产品B.加速作物世代繁殖,加快品种培育速度C.开拓新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D.作物新品种资源丰富,便于杂交培育1.C由图可知,甲地区位于海南南部,纬度低,再结合材料中的“天然温室”“温暖的土地上”可推知,甲地区成为南繁基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光热充足,故选C。

2.B南繁主要是利用海南温暖的气候条件,将夏季在北方种植的一代农作物育种材料,在秋冬季节移至南方再种植一代或两代,故南繁基地最繁忙的时间是9月到次年5月。

故选B。

3.B由上面两题可知,将北方种子在南繁基地培育,主要是因为这里光热充足,农作物繁殖速度快,育种周期短,故建立南繁基地的主要目的是加速作物世代繁殖,加快种子培育速度。

故选B。

海水稻是在海边滩涂等盐碱地生长的特殊水稻,使用半咸水灌溉,是耐盐碱水稻的形象化称呼,没有普通淡水稻的病虫害,抗鸟、抗虫、抗盐碱,不用打药、不用施肥、不用除草。

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将海南的南繁作为海水稻重要的育种基地,在其它地方需要八年才能完成的品种培育,在这里三年基本上就可以完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海水稻技术主要改变了作物种植中的A.品种特质B.气候条件C.灌溉方式D.土壤肥力5.在沿海滩涂上种植海水稻,需要大量使用A.化肥B.农药C.劳动力D.淡水6.袁隆平的技术团队选择南繁为海水稻育种基地,主要看中了该地的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4.A 海水稻耐盐碱、抗鸟、抗虫、抗盐碱,这些是水稻的品质特性,A正确;海水稻技术不能改变气候条件,B错误;水稻一直生长在水里面,灌溉方式没变,只是淡水变成了咸水,是水质变化,C错误;海水稻技术对土壤肥力没有改变,只是使水稻可以适应肥力低的土壤环境,D错误;故选A。

武威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武威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工 作 研 究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0年第6期武威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俞 昇(武威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肃武威 733000)摘要:近年来,武威市采取有力措施,不断为农作物种业发展注入新动力,使农作物种业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介绍了武威市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作物种业;现状;对策1 概述武威市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东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气候干燥,光热资源充裕,具有生产粮食、油料、蔬菜、瓜类等农作物种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条件;生产的种子色泽鲜亮,子粒饱满,千粒重大,发芽率高,商品性好,深受用种农户和外地种子客商的好评。

近年来,武威市致力于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把推进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构建农作物种业优势集群、提高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优化种业发展环境作为推进农作物种业发展的主要途径,使农作物种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2 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2.1 稳步推进种子生产基地建设武威市是甘肃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常年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0.67万 hm2,占甘肃省玉米制种面积的8%,每年生产玉米种子达4万 t。

近年来,武威市科学规划种子生产基地布局,把建设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作为推进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重中之重。

为此,武威市凉州区于2015年开始实施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甘肃)建设项目,该项目是2015年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的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时间为2015~2017年,项目建设面积0.27万 hm2,建设地点在凉州区洪祥镇、双城镇、金河镇(原东河乡)、黄羊河农场;该项目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土壤改良与配肥、田间道路铺设、农田防护林建设等工程。

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提升了凉州区玉米制种基地的生产潜力和经济效益,为武威市农作物种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积极构建农作物种业优势集群 近年来,武威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一些国内知名的农作物种子龙头企业落户武威,如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推进甘肃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推进甘肃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推进甘肃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李友强(甘肃省种子总站,兰州730030)摘要:甘肃是全国现代种业三大核心基地之一,肩负着保障全国农业用种安全的重任。

研究分析甘肃省现代种业发展对策,对进一步推进甘肃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影响甘肃省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问题有:(1)基地基础设施还不完善;(2)育种创新能力不强;(3)耕地质量逐年下降;(4)监管服务水平不高。

针对问题提出了发展措施:(1)加快科研创新,提升种业创新能力;(2)强化基地建设,增强供种保障能力;(3)做大做强种子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4)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种子生产经营秩序;(5)抓好品种技术服务,确保农业种植安全;(6)加强种业行业建设,保障种业改革发展。

关键词:甘肃省;种业;发展;措施基金项目: 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科技项目(GNKJ-2020-11)农作物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促进农业长期稳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

目前,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2019年全国杂交玉米制种面积17.06万hm 2,产种9.9亿kg ;马铃薯繁种面积20.5万hm 2,产种55.6亿kg 。

甘肃是全国核心制种基地,2019年杂交玉米种子生产面积8.26万hm 2,产种5亿kg ,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8%和51%,保障了全国50%以上大田玉米用种;生产马铃薯原原种11.9亿粒,销往内蒙古、四川、贵州、河北等10多个省区。

面对国际种业市场竞争压力和保障全国粮食生产安全的需求,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分析甘肃种业发展现状、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措施,是进一步发挥甘肃国家制种基地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更对进一步推进现代种业发展,保障全国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现状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种业发展,把农作物种业作为全省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来培育,通过创新机制、加大支持、优化环境,加快推进全省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

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生产经营模式探讨

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生产经营模式探讨

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生产经营模式探讨闫宏昱(甘肃省张掖市种子管理局,张掖734000)摘要:甘肃省张掖市作为全国最大的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多年来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每年为全国供应着45%以上的优质玉米杂交种。

但随着现代种业不断发展,一家一户小生产和种植用工密集型的种子生产经营模式已成为阻碍玉米制种跨越发展的瓶颈。

从开展土地规模化流转、促进生产经营模式创新角度出发,分析了玉米制种规模化生产经营的现状和规模化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破解难题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基地;生产;经营;模式;张掖多年来,甘肃省张掖市以年保持玉米制种面积6.67万hm2、年产全国45%以上的大田玉米用种量,成为国内最大、最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并确立了全国玉米制种产业发展的核心地位。

但总体来看,张掖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制种基地建设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多年来开展玉米制种所采取的一家一户生产经营模式与新时期现代种业发展的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要求还不相适应。

种子生产基地的基础设施薄弱,不能开展规模化生产从而降低制种劳动力成本,已成为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发展的“卡脖子”问题。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值得进行深入思考。

1 规模化经营现状近年来,张掖市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市县两级相关部门加强工作指导,积极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和激励办法,坚持培育扶持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鼓励广大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围绕玉米制种等特色优势产业开展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村土地向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聚集,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快速发展,全市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速度加快、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主体多元的特点。

2021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9.7540万hm2,占确权到户面积的44.13%。

其中土地流转去向中,流入农户5.4920万hm2,流入农民专业合作社2.2800万hm2,流入家庭农场0.6960万hm2,流入涉农企业1.0947万hm2,流入其他经营主体0.1913万hm2。

中共中央【2015】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2015】1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

《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4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农民收入继续较快增长,农村公共事业持续发展,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作出了突出贡献。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

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如何在“双重挤压”下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是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考验。

我国农业资源短缺,开发过度、污染加重,如何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必须应对的一个重大挑战。

城乡资源要素流动加速,城乡互动联系增强,如何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是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

破解这些难题,是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重大任务。

必须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靠改革添动力,以法治作保障,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

做强农业,必须尽快从主要追求产量和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经营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科技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甘肃省委副书记鹿心社:多措并举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甘肃省委副书记鹿心社:多措并举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新 檀 自治 区副主席钱智说 ,回顾 2 1 0 0年 ,新疆积极 调整结构 ,优化农业 布局 ,六大特色产 业建设 成效 显著 。一是稳定
发展 粮食生 产 ,确 保粮食安 全 。粮食总 产 量预计 1 0 2 0万吨 ,国有 粮食 收储 企业收 购量 超过 3 0万吨 总产 量和 收购 量均 8 刨历史新 高 。二 是进一 步发挥棉 花生 产优势 ,预计棉 花产 量 2 0万吨 。三是林 果业效 益和 质量继续 提高 。全 区林果面 积突 5
设施农业 ,农业和农村 经济实现 了平稳较快 发展 。
日前 ,记 者采访了 自治 区党 委副书 记于革胜 ,他介 绍 ,2 1 0 0年 ,宁夏粮 食总产 达到 3 65万吨 ,连续七 年丰收 ,人均 5. 粮食 占有 量 5 0公斤 ,居全 国前列 ;农民人均 纯收 入预 计达到 4 0 6 5 0元 以上 ,增长 1 %以上 ,连 续六 年增 幅高于 全 国平均 0

批 骨干 水利工程 ,农村道 路和 电网改造 工程建 设取得 新成效 ,农村 发展活 力显著 增强 ,基 层组 织建设 得到加 强 ,各 类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发 展步伐加快 ,新农村 建设和城 乡一体化 试点工作有 序展开 ,集体林权制 度改革 稳步推进 。 鹿心 社说 , “ 十二 五”时期 ,甘肃将 围绕实现全 省跨越式发 展 目标 ,把 “ 稳粮 、增收 、强基础 、惠民生 ”作为 “ 农 ” 三
水平 。
创新农业 和农村 经济发展 思路 ,加快 “ 三大 示范 区”建设 ,是宁 夏农业 的新亮 点。于革 胜认 为 ,在北 部 引黄 灌 区 ,成
功实 施 以资 源高效 突破 口 ,以节水 、节肥 、节 地 、节种 、 节药 、节能 为切入 点 ,大 力发 展优 质粮食 、设施 农业 、枸杞 、奶牛 、清真 牛羊 肉 、淡水鱼 、苹果 、酿酒葡 萄 等特 色优 势产 业 ,全面提高劳动 生产率 、资源利用率 和土地产 出率 。 于革胜介 绍 , 自治 区先后 出台了 《 关于优 势农产 品区域布局 与发展规 划》、 《 关于 加快建设产 业大县推 进新一 轮农业结 构调整 的意见》 和 《 十三个特 色优势产业带 建设规 划》 等一 系列规划 ,特 色优 势产业每年 以两位数速 度增长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