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的有效性研究-温州第二十二中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方式。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科教学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
本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重要性、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1.信息技术作为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科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更加生动的教学方式和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
通过多媒体教学、虚拟实验等方式,信息技术可以使学科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学科教学的辅助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促进学科教学的创新发展。
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个性化教学等方式,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科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1.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科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如网络课件、教学视频、虚拟实验等,使学科教学更加生动、直观、形象。
学科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更广泛的知识、更深刻的理解。
2.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科教学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使学科教学更加灵活、生动、有趣。
学科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互动传递,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科教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如在线学习、个性化教学等,使学科教学更加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科教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设计,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现状分析1.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在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网络课件、教学视频、虚拟实验等,使学科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2.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然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还存在不少问题,如教学资源不够丰富、教学方式不够多样化、学习环境不够个性化等。
202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及反思
202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及反思在2024年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中,我认为先进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过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过去几年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的各个方面。
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展示教学内容。
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简单地通过讲解和展示来传达知识。
而现在,利用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将复杂的知识点以图形、动画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最新的教学素材和学科研究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其次,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导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可以通过在线课程学习知识,通过网络讨论和合作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在线测试和作业巩固和评估学习效果。
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他们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再是记住大量的知识,而是如何找到并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问题。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找到和筛选相关的信息,并加以利用。
例如,利用互联网搜索和社交媒体,学生可以获取到各种类型的信息,并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解决问题。
此外,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模拟实验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尽管信息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师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和技能。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信息技术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研究》课题研究报告一、问题的提出21世纪,信息化、技术化的时代特征逐渐明显,信息技术素养已经成为现代人的一项重要素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领域的开设和推广使用后,它一方面激发了广大师生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使得计算机的使用面越来越广,普及率越来越高;同时,它也带来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变化,从计算机学科最初的开设与研究,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再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的铺开,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功能越来越多样化。
在这样的发展演变中,我们看到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专业化正在渐渐衰减,以至已经出现了取消信息技术专业学科,将其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素质而在学习其他学科时共同培养的发展趋势。
信息技术课程不再是只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还应该承载起培养学生掌握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利用信息等重要的信息素养的重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和发展的新课题。
让我们感受较为强烈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带来了学科教学新的空间和气息,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中央电教馆和省市计算电教馆的大力倡导与推动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论文评比、教学竞赛规模盛大,参与面广,成效显著。
可以这样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无论是理论发展还是实践操作,都已经有了一定的先期探索。
而国际上,比较早提出“整合”思想的是美国“2061计划”。
2061计划指出:计算机在教学中的应用“能扩大这种从经验出发的学习”,“打破现存教育体制中的一些限制”。
在“整合模式”里,“2061计划”并不是孤立地讲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而是在每个课题里都强调了“建议学生应获得亲身体验”,主要是实验和社会调查,还特别强调了“观察、测量和分析”在技术应用里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该项计划强调应具有善于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思想,而综合实践活动又是一门新兴学科,所以没有专门的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具体内容。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日益普遍。
信息技术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手段,同时也对学科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有效地融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实施策略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1.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尤其是在理化生等理论较为抽象的科目中,信息技术的融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模拟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知识的传递效率。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让学习更加自主、多元化。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为学科课程注入新的元素和魅力,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施策略1.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学校要充分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建设数字校园,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
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方式,让信息技术成为学科教学的有力支撑。
2.制定教学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应用。
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程等,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互动式教学。
可以通过建设教学网站、网络课堂等方式,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4.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在参与学科教学中,也应该主动运用信息技术。
可以通过开展课外活动、科技竞赛等方式,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创新性探究和实践,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完整)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实施方案红山区第八小学一、课题研究的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
学校教育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信息技术逐步深入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为了让学校教育乘上信息技术快车,近年来,信息技术装备成了学校装备的重点,并已经成为学校的一笔重要教学资源,目前,我校班班配备了触摸式一体机,装备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和两间微机室,百兆光纤进校园,建起了多媒体校园网络,实现了资源共享。
然而,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现状到底如何呢?检索了一些资料,亲身参加了实践,在感受到科技进步给教育带来巨大推动力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困惑。
其一,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的脱节,使信息技术作为单纯的技术让学生学习,本应成为手段却成了目的;其二,作为辅助教学手段的信息技术,有时成了教学的一种点缀,有时只是把课本搬到屏幕上,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画蛇添足,并未起到实质性的作用;更有甚者,通过电脑以直观的或虚拟的形象替代学生的形象思维,更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那么,信息技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与教学结合?它作为一种要素加入到教学中,将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巨大的投入应该有怎样的效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为此,我们选定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进行实践与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主旨是在新课程理念和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现整合的模式与方法,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实现整合的模式与1方法,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二、概念界定1、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
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
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研究摘要:文章旨在探讨信息技术在多学科教学中的潜在价值及其在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中的应用。
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和提升学习参与度,信息技术为教育带来全新的可能性。
同时,针对教师培训、资源不足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策略。
通过任务型教学设计、跨学科主题设计等方法,结合数字化教材和在线资源,教师可以有效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差异化的教学安排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最终通过持续努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将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成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教学融合当谈及信息技术在多学科教学中的潜在价值时,便不可忽视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巨大影响。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改变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推动力量。
信息技术能够为教育提供全新的可能性,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个性化的学习途径。
本研究通过详细分析信息技术在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揭示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实质意义。
首先,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抽象概念。
其次,通过多媒体、互动性等特点,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基于上述论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信息技术与多学科教学的融合,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章提出:通过科学合理地整合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多学科教学的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从而促进其在数学、美术、语文等学科中的全面成长。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一)提供全新的教学手段和资源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不再只是简单的教学工具,更成了教育改革的驱动力。
其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能够为教学提供全新的教学手段和资源。
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等,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到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整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整合》结题报告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蔡晶晶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整合”研究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
”(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那些强调知识内在联系、基本理论、与真实世界相关的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传统教学中大量脱离实际、简单的知识传授和技术培训的教学内容则成为一种冗余和障碍。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将由原来的文本性、线性结构形式变为多媒化、超链接结构形式。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我国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需要研究“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整合”。
(2)“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整合”是适应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要实现“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也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完成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3+X”模式十分强调学生的文科综合能力,注重学生思维拓展能力和有效信息的整合能力。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人必备的技能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引进全人类的关注,不懂计算机的人将被认为是新一代文盲。
我校学生信息技术也参差不齐,长期以来形成的惰性,使他们只会被动地记忆,思维拓展成为制约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关键,成为学生缺乏创新能力的根本原因。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开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科教学的创新和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加便捷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愈发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教师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时可能会遇到技术操作不熟练、教学设计不合理等困难;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时也可能会面临信息过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等挑战。
如何更好地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并应对相应的问题和挑战,已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基于此背景,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分析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式,总结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期为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
通过研究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分析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旨在推动教育领域的发展,推动教学方式的创新和进步。
通过对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教师们提供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研究还旨在为今后的教育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促进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日益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整合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现代信息技术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工具和资源,使得教学过程更加便捷高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现状、融合的意义、融合的策略以及融合的实践与展望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现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应用着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实验、网络教学等信息技术手段。
这些手段丰富了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取并理解知识,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途径和方式。
然而,也存在着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不够深入、教学资源共享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1.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拓展教学空间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展教学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灵活的学习时间。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1.建设多媒体教室学校应当建设多媒体教室,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并培训教师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2.开发在线课程学校可以开发在线课程,以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将教学资源进行共享,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3.开展虚拟仿真实验信息技术可以实现虚拟仿真实验,提供更安全、方便的实验环境,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与展望1.融合实践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实践中,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鼓励教师开发多媒体课件,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2.融合展望未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将会更加深入,智能化教学系统将会成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向,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模式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广泛应用,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行了详细研究和分析,探讨了整合对学科教学的影响和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旨在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为学科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多的工具。
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文将深入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多媒体教学、电子教材、网络资源、在线课程等。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形式,生动地呈现学科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子教材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备课。
网络资源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交流平台,帮助学生拓宽学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在线课程通过网络技术实现远程教育,解决了地域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策略1.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要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信息资源的引导者。
他们应该善于利用信息技术,选择合适的媒体和资源,设计及时有效的教学内容和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有机融合,形成教与学一体的状态。
教师可以结合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地理课上使用卫星地图软件,让学生实时查看地球的各个地区。
在化学实验中,利用虚拟实验软件模拟实验过程,提供更直观的实验操作。
3.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信息技术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水平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通过互动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够促进学科教学的发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巨大的变革。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学校教学的各个方面,成为教学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工具。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结题报告主要围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展开讨论,探讨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现状分析1.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它已经成为学科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软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科学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2.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尽管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导致信息技术并没有充分发挥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其次,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学校和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最后,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强管理和指导。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策略1.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数字资源开发等方面,帮助教师更好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教学。
2.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可以建设信息技术教育资源中心,收集整理各类优质的数字资源和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和资源支持。
另外,学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搭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师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
3.课堂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课堂教学带来很大的改变。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外拓展,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还可以利用学习管理系统进行作业布置和批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2024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二篇)
2024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在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知识的更新换代愈发频繁,各学科间的交融与影响日益加深。
作为教师,我们应当致力于培育学生主动求知、实践应用的意愿,并着力塑造其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针对如何有效培养此种能力,以及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下是本人基于两方面考量所提出的观点。
一、精确把握切入点,将学科知识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中。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并非单一的技术传授与学习过程,它与学科知识紧密关联。
教师应在这些交汇点上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拨与指导,促进学生发现知识、创新知识,并巩固已有知识体系。
二、深入探索整合点,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过程。
在信息化时代,学科教学应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辅助性与环境化工具价值,进而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
这里的环境化工具和辅助性工具,指的是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为学习创设环境、提供学习资源所发挥的双重作用。
因此,关键在于找准最佳整合点,积极探索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活动之中。
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涉及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
然而,其终极目标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培养其终身学习的态度与能力。
因此,我们应当合理有效地将这一手段和工具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之中,让其在更广泛的教学领域中发挥其聪明才智,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与健康发展。
2024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心得体会(二)手脑并用,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和学习兴趣,使得原本抽象的课堂变得生动活跃。
二、固守传统之忧与现代信息技术滥用之患1. 传统思维定势的形成对教育进步与发展构成了限制。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往往只关注结果而忽视其产生过程,形成了只听不思、唯书至上、为师独尊等习惯。
这些传统习惯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成为了批判、探究精神发展的瓶颈。
传统课程的弊病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内容陈旧,过于强调学科体系,脱离社会实际。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驻操营中学温占山信息时代的来临,呼唤着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成了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事实证明,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为实现教学现代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那么如何抓住以信息技术和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为全突破口,勇立教育潮头?在这个理性的思考下,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应运而生,网络化课堂教学随此产生。
它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
那么什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这种“整合”将以何种模式在课堂中运行?我们对此应做怎样的探究?本人在这里想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内涵简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是把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通过利用信息技术的高效率、高技能的特点,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
在这里特别值得强调的是,“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
“整合”中的“整”这个语素,它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
“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
“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
于是,网络化课堂教学在这种理念下诞生了。
它是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教学整合而产生的新的现代化课堂教学形式,其教学活动是在课堂与网络双重环境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下进行的。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一)、网络环境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必定是和某种学科进行有机整合下的一种教学,这种教学设计方案既有一般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和程序,但更具有网络环境下学习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学习的开放性、选择性、自主性、互动性、丰富性、形象性等。
这种理念支撑下的“整合”模式一般有两类:一处是以传统讲授讨论为主,穿插进设计的虚拟的网站或直接的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查找资料或巩固深化。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
教育部也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的理念,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本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科教学的效果。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意义1.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和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丰富教学手段。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丰富学科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分析和利用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1.教学资源的数字化。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2.教学工具的应用。
老师可以利用电子白板、教学软件等工具进行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在线教学与学习。
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和资源库,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科知识,方便教学和学习的互动和交流。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挑战1.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不足。
一些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导致无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2.教学资源的不足。
一些学校缺乏有效的教学资源和设备,限制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3.教学过程的管理困难。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教学管理的混乱和紊乱,增加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策略1.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
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学资源和设备的投入,为学科教学融合提供更好的条件。
3.建立教学管理体系。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规范信息技术的应用,保证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
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展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可以提高学科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教育领域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融入了信息化的元素。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报告将从融合的重要性、融合的意义和融合的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融合的重要性1.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教学平台和教育信息化系统等工具,可以更好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信息技术还可以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式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形象、深入。
2.拓宽教学资源一些新兴的学科领域可能很难在传统的教学资源中找到对应的教材和资料。
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网络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教学资源变得可及,为教学提供更丰富、更广泛的资源支持。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到最新最全面的知识信息,提高专业水平。
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学习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融合的意义1.促进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科学化、个性化和合作化水平,进而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2.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往往比较枯燥,学生容易感到乏味。
而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通过多媒体、互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促进学科教学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学科教学更贴近实际应用。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意义。
四、融合的方法1.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PPT等工具,教师可以更生动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得学科知识更加形象化、易于理解。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领域也逐渐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篇报告旨在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有效融合,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融合策略和措施,以期为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提供参考。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意义1.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2.个性化教学信息技术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特点,实现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信息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三、教师角色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的转变1.教师要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和方法,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2.教师要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
3.教师要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师要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好地展现学科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实践操作,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学生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中的作用1.主动参与学习学生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主动获取知识,提高学习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信息素养学生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学习和信息检索,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发挥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拓展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五、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具体策略与措施1.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多媒体教学材料,结合学科内容制作在线教学资源和教学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要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作业布置和交流互动,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和教师在线辅导,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总结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一、课题的提出1.课题提出的背景(1)信息社会要求具有新的文化基础——信息能力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社会,是一个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知识经济时代。
麻省理工学院的西蒙-佩伯特博士提出:计算机是一种文化,它将引起传统学校和传统教育体系的根本改造。
我们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有自主学习能力,基础扎实,学有所长,学有所创的高素质毕业生。
基于这一目标,占领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有现实的而且有深远的意义。
信息技术正迅速地渗透到社会各领域,改变着整个社会。
人类生活已越来越离不开数字化、信息化,信息化决定我们的生存,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正象著名的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数字不再是只和计算有关,它决定我们的生存。
”这就要求信息社会的新型人材必须具备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的能力,才能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形态全面变更、信息社会的知识经济发展的全新要求,这种能力也是生活在信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具备的文化基础之一。
可以这样说,缺乏信息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文盲”,就将被信息社会所淘汰。
信息社会的文化基础,主要通过国家和学校的课程来培养,因此,课程必须适应文化基础的变更而变更,将信息能力的培养纳入各种层次的课程范围之内。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将是课程内容革新的一个有利促进因素。
(2)整合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随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逐步深入,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共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继续搞好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全民教育发展的基础策略国家报告》也提出了“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改变,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能力”等要求。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结题
报告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IT)突破了传统的围墙,融入各个领域,在课堂教学的教学方式上也改变了教育方式,如何实现学科教学更加有效运用IT,从而增加学生学习效率、认知和兴趣,这也成为了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我们运用社会研究方法,选择了A学校的一个八年级数学班为具体研究对象,在此班的学习中,对数学思想与信息技术融合进行科学研究。
我们选择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引导学生采用网络学习、移动学习、多媒体学习、自控学习、混合学习等,以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观察,我们发现,通过网络学习,学生不仅能学习更加深入,还能自主学习;移动学习,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了解最新的动态;多媒体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好的融入学习;自控学习,可以
帮助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和发展技能;混合学习,可以让学生从多方面
增强学习兴趣,实现知识的有效累积。
本次研究发现,信息技术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信息
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迅捷地熟悉知识,增强其学习能力,为学生提
供一种有效的学习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升当代
学科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觉得对本课题的研究非常有价值,期待着与众多研究者一同努力,携手朝着更加高效的学科教育发展,为提升更好的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能够给我校的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选择本课题,将对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
二、研究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内容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构建一套新模式。
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四、研究方法:1、经验总结法。
2、文献法。
3、行动研究法。
4、案例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一)准备阶段:2015年3月(二)实施阶段: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三)总结阶段:2015年12月。
六、课题成果分析(一)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全体教师均会熟练地应用计算机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全体教师均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并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教师通过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进行教学,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有了新的变化,学生的主体特征凸现,动手欲望加大,创新意识增强,达到较之以往更高的学习水平。
(三)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初步构建了符合我校学情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四)通过课题活动,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
七、思索与建议。
(一)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必须要有课程改革的大视野,必须要以实现课程改革目标为目的。
也就是说,整合是在课改的大前提和大背景下进行的,不是拘泥于一个知识点、一堂课、或者是一个课件,而是要形成新的教学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的有效性研究》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我国面向未来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形式,它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并遵循学科教学规律进行多学科的教学改革,同时要避免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缺陷,使信息技术为基础教育注入生机和活力。
整合是一种思想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就是要利用这种思想方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为一个整体,使信息意识的形成、信息技能的训练、信息素养的提高,自然而然地融到所有学科的教学过程之中,以促进教学改革,使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突出强调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要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新课程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准上推进。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种手段,而是一种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信息技术不再仅仅作为辅助教或学的工具,而是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线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我校是一座新建的现代化的学校,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流的省重点高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自2002年开始,我校开展了市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已结题。
但课题实践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层的思考,虽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给学生、教师、学校带来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它对于转变教师角色,改变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拓展课程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意识、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法改变,提高学生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以无比优越的优势推动着教育、教学改革,但其优势往往受到社会文化背景、基础硬件建设、应用资源开发、学生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我们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初中与研究中,遇到突出的问题是传统教育技术原始化与现代教育技术智能化的融合不紧,传统教学封闭环节与现代教学开放环节整合不细,传统教学评价和现代教学评价结合不够,传统教学规范与现代教学特色调和不当。
如果不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不从教师的实际出发,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优势将会因人为的因素被淹没在“没有发展前途”的感叹中。
因而,我们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的有效性研究”十分必要,它对于优化教学模式,提炼优质资源,有效改进教学方式,保障全体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促进我校跨越式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情况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国内外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果,但是面临着“山穷水复疑无路”的处境,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有效性研究几乎没有。
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
三、初期成果2004年以来,我校全面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为开展本课题研四、理论依据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元认知理论为生长点,通过对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识并非主体对客观实在的,简单的,被动的反映,而是一个主动的建构过程,也就是说,所有的知识是建构出来的。
在建构的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发挥了特别重要的作用,后者并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
学习必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进行的,并主要的是一种文化继承的行为。
建构主义重视已有知识经验,心理结构的作用,强调学习的能动性,建构性,社会性和情节性,强调学习的个人经验,智力参与和自主活动,对教育案例的开发有许多积极的启示。
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主体首先进行认识,经过实践或深入钻研,意识到认识还可以深化(包括还有疏漏),于是调动思维,采取有效的调控政策,从而达到新的认识,这就是主体在对自身认知过程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自我反思,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
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元认知是对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系统的了解,以及怎样处理进入学习系统的信息所做的决策。
元认知重视对认知过程,认知结果认知主体的认识和反省。
以上两种理论,正是教育者对自身教育过程,教育结果及自身的反思和提高,也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它十分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五、研究目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实践的有效性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而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将在提炼传统教学精华的过程中,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整合中的意义,探究案例写作对促进教师快捷成长的意义,探究体现新理念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评价方案,探究新课程标准下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实现现代化学校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为此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定位为:1、学校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切入口,提炼传统教育的精华,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课件和整合案例为突破口,以集体备课为依托,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为开展有效的整合提供保证;以各子课题研究为依托,以常规教学活动为载体,以考绩制度作保障,推动教师积极反思,指导教师开展教育随笔撰写与案例研究,提高教师的论文、案例写作水平和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积极开展教育评价改革探索,形式符合新课程标准需要的评价方案。
2、教师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使教师吸收传统教学的精华,并将其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培养教师的整合理念、资源共享理念、创新理念、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价理念、发展观理念、人本理念等,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为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案例是一种从教学实践和探索向理论和模式转移的中间状态,它的研究过程是一种从偶然到必然,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这种研究过程既符合人们基本的认识规律,也符合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
案例写作能有效地将传统教学的优势尽情发挥,又能促进教师及时关注新理念,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故本课题旨在通过实践反思,撰写案例的过程中,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机理、操作的规范评价的方法等,提高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
3、学生方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和实践,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体会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模式,并使其明白整合对于提高自身素质和终身学习的意义,从而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习能力。
六、研究内容:为了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必须构建一套新模式。
本课题重点研究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构建符合本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与评价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模式探索。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评价方案探索。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案例研究。
4、传统教学与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有机整合研究。
5、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对学生成长意义研究。
6、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课教学有效研究。
七、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学习模式是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的支持下,学习者可以进行多种控制,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根据自己的个人潜能,选择学习目标。
2、协作性原则:学习者因个性差异,自主学习会产生能力差异,而协作学习,能通过群体活动,各个个体的能力均有所提高。
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协作学习,将会更加方便、更加有效地培养他的协作精神和协作能力,让他们学会与各种人群交往和团队协作,懂得尊重和欣赏别人的劳动。
3、实效性原则: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一定要坚持结合本校实际,不搞花架子,追求实用和实效。
整合的每一个步骤都要为实实在在提高教学质量服务,为提高教师素养服务,为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服务。
4、激励性原则: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长处,从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出发,通过对其肯定性评价,使学生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内驱力。
5、整合性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可以有两个层面:一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手段和方法来帮助教师或学生解决教或学中的问题;二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重要要素来支持学习。
6、人本性原则:以人为本原则要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因此授之以渔,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不是以眼前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而是用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来评价教学质量。
7、共享性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是发挥各任课教师的优势,老教师与年青教师的长处,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因此树立资源共享意识,充分实现资源共享关系到课题成败。
8、交互性原则: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整合基于网络课件为依托,信息技术提供的交互性才得以充分的实现,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的网络依托就没有整合。
八、研究方法:1、经验总结法2、文献法3、调查法4、个案分析法九、研究步骤:整个研究为期二年,共分三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4年8月至2005年1月1、理论学习,现状调查分析,确定课题,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具体内容包括:⑴组织课题大组成员,确立课题研究方案;组织落实子课题人员分工与协作,编制实施方案并申报课题。
⑵做好整合课题研究理论培训,使全体教师明确地意识、理解有效整合所必备的理念和技术条件;掌握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体会有效整合课题研究对学校发展、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的意义。
⑶做好整合课题的技术培训:网页制作(FrontPage)和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
⑷集体备课,开展有效整合研究的初步探索。
利用信息技术研修班资源,开展面向全市的公开课。
⑸对有特长的部分青年教师进行个别论文、案例指导,保证一批青年教师懂得写作要求、规范格式,初步学会相关反思,领会反思的意义。
参加市教科院组织的论文、案例评比。
出版校案例集。
2、做好学校硬件设施建设,包括校园网、教室平台、电脑配置、资源库建设。
本阶段以学段(学期、学年)知识点为起点,以政治学科为示范,各学科根据本学科特点,在老教师带动下,初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