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归纳课件人教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77张PPT).ppt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共77张PPT).ppt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语文(下)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第一课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鲁迅
学习目标
1、识记鲁迅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散文集《朝花 夕拾》。积累“桑椹、油蛉、斑蝥、蝉蜕、倜傥、 敛”等生字词。
2、能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标题,梳理课文脉 络结构。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情感。
能解决,报告老师。
达标检测
一、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 字(23分) 确凿( ) 菜畦( ) 斑蝥( ) 倜傥( ) ( ) 敛( ) 脑髓( ) 桑葚( ) 宿 儒( )( ) 盔甲( ) 拗( ) 秕谷 ( ) 锡箔( )( )蝉蜕( ) 鼎沸 ( ) 攒在一起( ) 人迹罕至( ) jiàn( )赏 mì( )食 书shú( ) 和ǎi( )
“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
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
《朝花夕拾》 现代散文集。该书收录回 忆性散文10篇,是鲁迅1926年2月到11 月间所写。散文中回忆了青少年时代的 生活往事。作品以清新舒展的笔调叙述 了作者童年、少年、青年时代的生活片 断,描绘了作者家乡的风俗人情,表达 了对师友亲朋的怀念。
三、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2分)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市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 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 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 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 都是好玩的事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第一单元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1 邓稼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 片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电 子课本课件【全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电子课本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075页 0104页 0163页 0190页 0217页 0268页 0326页 0328页 0512页 0554页 0575页 0641页 0689页 0713页 0809页 0863页
第一单元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4 孙权劝学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 8 木兰诗 第三单元 10 老王 12 卖油翁 名著导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逢入京使 第四单元 14 驿路梨花 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 综合性学习 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件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 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作者和邓稼先同 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 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 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 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 想和为人。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 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我”对邓稼先的评价,洋溢着对朋友的深情。
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
三、人物对比 四、巨大贡献
补充扩展
五、沙漠创业 具体化
六、热情赞颂 总结
全文六个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小引”。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了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可以说是第二部分的补充、延伸和扩展,它是以同奥本海默对比的 方式突出地表现了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 第四部分从另一角度,写出邓稼先贡献之大。这一部分也可以说是第二部分 的扩展。 第五部分则是重点写出了邓稼先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创造才能 、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 具体化。 第六部分可以说是全文的总结。
1、第五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结尾处又引用儿时学到的 “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原文: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 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 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 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 在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 飞蓬折 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鸟无处可栖, 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 “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 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 楚。”

统编(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课件

统编(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课件
语文版七年级下 基础知识归纳课件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
• 第一单元 • 一﹑文学常识 • 1课 • 《石榴》的作者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中国现代著名的
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四川乐山 人。代表作有《女神》《星空》等,历史剧有《屈原》、《蔡文姬》 等。
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1
• 7课 •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 堕落:(思想、行动)往坏里变。 • 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 • 轻举妄动:不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 •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讨论或对待。 • 8课 • 孤僻:孤独古怪。 • 早慧:心智发育比平常人要早。 • 涓涓:细水漫流的样子。 • 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 • 腼腆:害羞,举止不自然。 • 遏止:阻止。 • 跃跃欲试: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 • 流连忘返:留恋景色或某种事物,舍不得离开,而忘了回去。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8
二、注音
5课
厦(xià)门 皖(wǎn)南 学籍(jí) 乞(qǐ)食 彷徨 (páng huáng)
衰(shuāi )败 筹(chóu)办 浙(zhè)江 呐(nà)喊 亲戚(qī)
提倡(chàng) 侮(wǔ)蔑(miè) 失怙(hù)
6课
积攒(zǎn) 慷慨(kāng)(kǎi) 恫(dòng)吓(hè) 晓谕(yù) 怒不可遏(è)
zhù立 翱áo 翔 飓jù风 漩xuán 绮qǐ 丽 崩溃
kuì 剽piāo悍hàn 部编凝(统眸编)m版ó语u文下册
3
• 三、解词 • 1课 • 争妍斗艳:竞相比美。 • 奇崛:奇特突出。 • 辟易:退避。 • 犀利:锋利。 • 柔媚:柔和可爱。 • 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 妙幻:巧妙奇异的变化。 • 盎然:形容情趣、气氛洋溢的样子。 •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 丰腴:丰满。 • 潜溢:暗暗地涌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说了就做
小结:不仅赞扬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态度谦逊、刻 苦钻研的一面,更赞扬了他作为革命者“大勇”的一面。
形象描写的作用
文中都穿插了哪些形象 的描写?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1.“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 胸”“长须飘飘”
作用:这些形象描写,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 精神和无畏无惧的高大的形象。
(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看),(你)不再是 (当初)吴下那个学识尚浅的阿蒙了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一个人跟你几天不见面,(你)就要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兄长怎么认识事物这么晚呢?
两个成语的含义
吴下下阿阿蒙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
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 指缺少学识的人。
代表作
文学常识
课文题目 出处 《邓稼先》
作者或文 中人物
杨振宁
邓稼先
时代 或国 家
美籍 华人
现代
评价 物理学家 物理学家
代表作
《闻一多先 生的说和做》
臧克家 闻一多
《回忆鲁迅 先生》
萧红
孙权劝学
《资治 司光光 通鉴》
现代 诗人
现代 现代
北宋
学者、诗人、 民主战士 作曲家
政治家、史学 家
长篇小说《呼 兰河传》、 《生死场》
他们是各自祖国的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
一个锋芒毕露; 一个忠厚平实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
奥本海默
善于辞令 邓稼先
人注意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奉献 精神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谁是最可爱的人》课件
• 表达作者喜爱之情。
指出本段所写事件的六要素。
时间:在汉江南岸阻击敌人的日子里; 地点:汉江南岸的一个小村; 主要人物:马玉祥; 事件: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起因:敌机袭击,扔燃烧弹; 结果:救出小孩。
“他马上穿过浓烟到近处一看”, “马上“一词有什么表达作用?
• 突出马玉祥救人的 毫不犹豫,当机立断
为什么课文反复用一个“摸“字?
因为“满屋子是灰洞洞的烟”。
为什么是“钻”进门“跳” 出门?
因为“屋门口的火苗呼呼 的”。
本段运用了哪几种描写?
环境描写(火、烟) 人物的外貌描写
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心理描写套在语言描写中)
有一句话揭示了马玉祥火中救小孩 的思想基础,这句话是:
——朝鲜人民和祖国人民不 是一样的吗?
“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 纵奔流着”,把思想感情比喻为 “潮水”在“放纵奔流”,比 “我 一直都被深深地感动着”好在哪里?
• 这样比喻,使文章更形象、更生动, 更有文学性,也更有感染力。
• 老师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起什么作用?
• 抒情。 • 唤起读者感情共鸣。
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性抒情。
什么修辞方法? ——反问。
起什么作用? • 既突出了中心,又以强烈 的感情使读者产生共鸣。
阅读“火中救小孩”
找出描写马玉祥外貌的语句, 说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 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 个儿,站在那儿,象秋天田野里一株 红高粱那样的淳朴可爱。……显得稍 为疲劳些,眼里的红丝还没有退净。
阅读结尾两段
首都人民欢迎志愿军回国
为什么用第二人称“你”?
• 用第二人称,犹如同读者面对面交 谈,使读者感到亲切,易于接受, 易于引起共鸣。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语法知识—词性》课件(共3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语法知识—词性》课件(共34张PPT)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副词找出来。 雅颂中也 很有一些挺出色的篇 章,一
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 极其不如国风。小 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 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 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 深度。
(二)介词: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组成 “介词短语”作附加成分。
1、表时间:在 于 自 自从 从 当 由 趁 随着 到
(一)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 表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1、表程度: 很 更 太 极 顶 十分 非常 至少 起码 略 2、表范围:都 总 共 净 只 仅仅 光 单单 一概 统统 3、表时间:已 曾 刚 才 早已 正 将 便 常 一向 从来 4、表频率:又 再 再三 还 屡次 重新 5、表状态:大力 大肆 亲自 特意 连忙 悄悄 匆匆 公 然 6语、法表功语能气::1、难修道饰究动竟、简形直,不却修饰幸名而词也。许 其实 索性 7、表肯定、2否、定都:能必作状必语须。准 的确 不 没 未 勿 别 例如:这个人很热心。 今年夏天十分热。
1、结构助词:的 地 得 所 似的 A、作为某种结构的标志。
“的”是定中结构的标志。如,我的书 “地”是状中结构的标志。 如:慢慢地走 “得”是中补结构的标志。如,跑得很快 洗得干净 B、组成跟所附的词语功能不同的新短语。 “的”附在实词后形成名词性短语。如,红的 个儿高的 想的 “所”附在动词前形成名词性短语。如,所见 所闻 所述 “似的”附在词后形成形容词短语。如,飞似的 木头似的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 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 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 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 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 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延安》优秀PPT课件(内含2课时)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延安》优秀PPT课件(内含2课时)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阅读 2 回延安
贺敬之
CHUZHONG YUWEN
CHUZHONG YUWEN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内容,理解诗中的地域文化特点和民俗内 涵,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把握诗作感情的基础上,朗读诗歌,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 的形式特点和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
深入体会
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展望延安的美好前程,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
第一课时
整体感知
• 请用简洁的语言从叙事和抒情两个维度提炼每节诗歌的内容。
抒情线索: 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第一课时
朗读建议
一 (激动地)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深情地)手抓/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第一课时

写作背景
• 1935年10月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党中央就 设在延安。延安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延安一直是中国人 民革命的领导中心。它抚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战士,贺敬之就是 其中一位。他于1940年来到延安,在这里生活了六年。
• 1956年春,贺敬之从北京来到延安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 会”。阔别十载,一朝返归,他受到了延安人民亲人般的热情款 待,看到了延安面貌发生了神话般的变化,感奋的情怀化为澎湃 的诗情,便以《回延安》为题,尽情抒写这次重回延安的感受和 对延安的由衷礼赞。
第二课时
诗中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找出几例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夸张: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拟人: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延河滚滚喊‘前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5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5张PPT)

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 (kuànɡ) 可歌可泣 (qì)
鞠躬尽瘁 (cuì)
彷徨(pánɡ huánɡ)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鲜红 (xiān) 鲜为人知 (xiǎn)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整体感知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 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 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意
善于辞令
奉献精神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纯”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 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人物介绍
正音识字
整体感知
内容赏析
归纳总结
人物介绍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 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安 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 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 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繁星[PPT课件白板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下册语文

繁星[PPT课件白板课件思维导图知识点]部编统编人教版初一七年级上册下册语文

写作背景
1923年,19岁的巴金到了上海、南京, 学习期间参加了一些社会活动,他的民 主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1927年1月15日, 他乘法国邮船“昂热”号离沪赴法,在 邮船航行期间,巴金撰写了《海行杂记》 38则。《繁星》是其中的一篇游记。
学习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 写景状物。
第三次:如今在海上望星星的感受。
•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 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 话……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 这里写出了无比惬意、信赖,与星星的知心之 情。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作者的童心、童趣以 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次看星感受不同的原因
从前在家乡--作者还是一个儿童。对母 亲极为依解这句话的?“那个巨人”指的是什 么?
一个“看”字,呼唤读者,感 情上与读者直接交流,更能引起注 意。 一个“呢”字,表示动作正 在继续,显得更加生动。
“那个巨人”指状如巨人的星座。
二、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 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 什么样的感情?
二、体会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1、理清第三段写作思路:
仰 望 ——> 欲 睡 ——> 沉 睡 (1—4句) (5—8句) (9—10句)
2、“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 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繁星与萤火虫有哪些相似 点?这表明了繁星是怎样的情状?
将“我”的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 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 形象,富有情趣。
拟人
例: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 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 声说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作业课件 第一单元 3 回忆鲁迅先生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句子空白处。 (1)鲁迅先生的笑声是 _明__朗__(爽朗 明朗 开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2)在工作之前,他 __稍__微___(稍微 略微 少许)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 烟来,躺在床边上。 (3)全楼都 _寂__静__(安静 寂静 平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 (4)不然就是一边谈着话,一边站起来用手摘掉花盆里花上已 _干__枯__(干 燥 干涸 干枯)了的叶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D ) A.他不.顾.一.切.地把老本都拼上了,这实际上是饮鸩止渴。
B.一些为此类行径辩护的人,称企业家为了改变我们的世界就必须 这么做,记者不.以.为.然.。
C.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 的行为深.恶.痛.绝.。
D.老师在凝神细听了那位同学的回答之后,立即吩.咐.道:“说得不
3* 回忆鲁迅先生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窘.迫(jǐng)
紊.乱(wěn)
揩.桌子(kāi) 厨.房(chú)
B.抽屉.(tì) 阖.眼睛(hé) 忧郁.(yù) 绞.肉(jiǎo)
C.虔.诚(qián) 调羹.(gēng) 薪.金(xīn) 校.对(xiào)
D.一捆.(kǔn) 解剖.(pāo) 疙.瘩(gē) 洗澡.(zǎo)
“因而有一次,大学里来请我讲演,伪君子正在庆幸机会到了,可以罗织 成罪我的证据。但我却不忙不迫的讲了些魏晋人的风度之类,而对于时局和 政治,一个字也不曾提起。”
在广州闲住了半年之后,对方的注意力有点松懈了,就是对方的雄鸡,坚 忍力有点不能支持了;他就迅速地整理行囊,乘其不备,而离开了广州。
人虽则离开了,但对于代表恶势力而和他反对的人,他却始终不会忘记。 所以,他的文章里,无论在哪一篇,只教用得上去的话,他总不肯放松一着, 老会把这代表恶势力的敌人押解出来示众。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安徽专版2024春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选___示__例__一__:__①___,感想:_____读__书__需__博__览__群__书_______。 选___示__例__二__:__②___,感想:______做__事__贵__在__坚__持________。
(2)班级准备邀请本市作家李××老先生为大家 讲解如何品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下面是班长 写的邀请函,请你帮他修改。
★ 8. (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文章第②段引述沈从文先生聊 天的内容细节,有何作用?
文章引述沈从文先生聊天的内容细节——研究东方 哲学的先生、徐志摩、金岳霖、林徽因等人的趣事,点 明沈从文先生推崇这些人对工作、学问热爱与痴迷的态 度,以及其天真纯朴的气质,从交友对象与聊天内容方 面衬托沈从文先生的赤诚、纯朴。
【点拨】 ①根据第①段中的“沈先生对陶瓷的研究甚深,后来又
对丝绸、刺绣、木雕、漆器等都有广博的知识”“他有一阵子 在昆明收集了很多耿马漆盒……沈先生一进城就到处逛地摊, 选买这种漆盒”可知,文章叙述了沈从文先生热爱文物研究; ②根据第②段的内容可知,文章叙述了沈从文先生爱聊朋友的 趣事;③根据第④段中的“沈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他进城 没有正经吃过饭……还到附近的茶馆里借了一个盖碗,打了一 碗酒”可知,文章叙述了沈从文先生在生活上极不讲究。
【点拨】 文章第②段引述沈从文先生讲述的研究东方哲
学的先生跑警报时只带了信、徐志摩说烟台苹果好、 林徽因发着高烧躺在客厅里和客人谈文艺等细节小 事,表现了作者对这些热衷于研究学问之人的欣赏 与钦佩,展现了做学问之人的天真与风趣,以及对 学问的痴迷与专注。一个人所欣赏的人和事物正是 他所追求的,作者通过细节描写,以小见大,展现 了沈从文先生的赤诚、纯朴。

着……一篇篇
经典的文章就这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件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课件及参考答案解析
(5)“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mǒ shā( 抹杀 )是不对的。”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一单元
(6)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 bùyǐ wéi rán( 不以为然 ),后来读了鲁迅先生《死》的 那篇文章才了然了。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一单元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一单元
⑤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为人。鲁迅 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⑥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所谓“好玩”一词能够超越意义、是非,超越各种大字眼, 去除层层叠叠油垢般的价值判断与意识形态,直接感知那 个人——我从少年时代阅读鲁迅,就不断发笑,成年后, 我知道这发笑有无数秘密的理由,但说不出来,而且幸亏 说不出来——这样一种阅读的快乐,在现代中国的作家中,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一单元
⑧总之,我对鲁迅先生的个人评价,一则曰:好看; 一则曰:好玩。
(选自《笑谈大先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有删改)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一单元
1.阅读选文,说说作者喜欢鲁迅先生的原因。 1.①鲁迅先生长得好看;②鲁迅先生很“好玩”。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1.填写下面内容,厘清课文的思路。 笑声明朗— 开朗乐观
走路轻捷— 性急、坚毅
调侃玩笑— ① 幽默风趣
感染快乐— 会心同乐
回复来信— ② 关爱青年
文本
③ 校样擦手 — 淡泊名利
感知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④ 观影让车 — 为人着想 待客热情
耐心陪客— ⑤ 忘我工作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作业课件新人教版

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当日,新 华社向全世界庄严宣告。
东方巨响,震惊世界。 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 7 年零 3 个月,中国用了 2 年零 8 个月,速度世界第一。 “中国闪电般的进步,神话般不可思议。”西方科学家评论。
绝密使命 核武器,国之重器。当时国际上真正意义的战略核武器指 的就是氢弹。 即使时光倒流,老于仍会走这条路。 “我们国家没有自己的核力量,就不能有真正的独立…… 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 强盛之中,便足以自慰了。”于敏说。
(1)根据拼音写汉字。

lán



cuì diàn


(2)文中 A、B、C、D 四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
此处标点应为逗号,前面两个“当”字引出的内容是两个短语, 在句中作状语,不是完整的句子,所以此处不能用句号
2.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元勋.(xūn) B.选聘.(pìnɡ)
(1)第②句修改意见:_把__“__虽__然__”__改__为__“__不__管__”__。___________ (2)第③句修改意见:__将__“__开__创__明__天__、__无__愧__今__天__、__不__负__昨__天__”__ __改__为__“__不__负__昨__天__、__无__愧__今__天__、__开__创__明__天__”__。______
3.(素养创新题)同学们常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词来评价 人物。这个词语不适用于下列哪一项 A.周恩来,担任总理 20 多年来,日理万机,兢兢业业。在生 命最后的 600 天里,他做了大小手术 13 次,却会见各国来宾 60 多次。 B.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 革命烈士。面对反动派的腥风血雨,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 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课件

更有人情味。鲁迅先生高兴时会大笑,看到青年人 写的信太草率时会生气,也会开玩笑……这让读者看到 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鲁迅。
更可亲可敬。文中这些生活琐事,让我们看到 了鲁迅先生在“民族的伟人”“革命的斗士”之外 生活化的一面,使鲁迅先生的形象显得更可亲可敬。
结构梳理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笑声明朗、 神情姿态 走路轻捷
链接材料二
又过了三个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十七日,鲁迅先生病又发了,又是气喘。 十七日,一夜未眠。 十八日,终日喘着。 十九日的下半夜,人衰弱到极点了。天将发白时,鲁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样,工作完了, 他休息了。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 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是总要记在心上的。
2. 整体感知课文,梳理文章内容,并思考课文旁批中 提出的问题。 重点
3. 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和精神品质,理解作者的 情感。 重点
4. 揣摩重点语句、段落的含义,品味作者语言细腻的 特点,体会课文在表达方面的妙处。 难点
萧红(1911—1942年)
原名张迺(nǎi)莹,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 才女”之一(吕碧城、萧红、石评梅、张爱玲),被 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4年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 ,萧红到了香港。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 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 城三月》。
生活片段
片段1:鲁迅先生明朗的笑声 片段2: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 片段3:鲁迅先生待客和饮食情况 片段4:鲁迅先生和“我”开玩笑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写出人物精神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写出人物精神课件

梦境幻觉式:
试卷发下来了,惨不忍睹。我分明看见 满试卷鲜红的大叉组成了一张巨大的网向我 卷来,使我不得动弹,甚至不能呼吸。我又 仿佛看到了老师满脸的怒容,仿佛听到了父 母悲伤的叹息声和旁人的嘲笑声。
环境衬托式:
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 到我身上,我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 悄的,只听见发试卷的“沙沙”声,“哗啦 !”一个同学不小心把书碰到了地下,我的 心随之猛跳了一下。同桌的试卷已经发下来 了,72分,看着同桌哭丧的脸,我不由得心 里直打鼓。
借助写作手法突出人物性格品质,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有:联
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以小见大、借景抒 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正面(侧面)描写、抑 扬(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运用对比 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描摹景物,抒发感情。
4.先抑后扬。为肯定某人、事、景、物,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 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如《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先写出了作者对阿长的讨厌、憎恶之 情,让读者似乎感到长妈妈一无是处时,笔锋一转,写为我买回《山海经 》令我敬重的事,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5.正侧面结合 如《孙权劝学》一文中,前面部分是直接描写孙权劝
——鲁迅《故乡》
第二招:要抓住外貌中最主要的特征
相貌是千差万别的,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就要 选取最能反映人物身份与性格的特征,捕捉最能表现人 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而不要面面俱到。
他刚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 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让·乔诺《植树的牧羊人》
第三招:要凸显人物性格和情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