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合集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还能推动乡村经济繁荣,提升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发展。

本文将就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内容1. 提供技术支持。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该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方法、病虫害防治技术、肥料施用方法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2. 提供市场信息。

社会化服务体系应该为农民提供当前市场行情、产品需求量、销售渠道等方面的信息,帮助农民把握市场动态,提高产品销售效益。

3. 提供金融支持。

社会化服务体系应该为农民提供融资、贷款、保险等方面的金融支持,解决农民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问题,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4. 提供人才培训。

社会化服务体系应该为农民提供农业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三、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路径1. 加强政府引导。

政府要加大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引导金融、科技、教育等部门参与,推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2. 增加社会资本参与。

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推动社会化服务体系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3. 建立多元化服务网络。

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服务资源,组建农业服务机构,建立农业产业化合作社,构建多元化服务网络,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

4. 推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

加强科技与农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服务技术含量,提高服务水平。

四、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保障措施1. 健全政策法规。

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顺利发展。

关于探索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探索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

关于探索构建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几点思考作者:贾征陈俊郑先友张连生李德志来源:《农村财政与财务》2014年第08期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必须建立完善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对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全面部署,也为我们支持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指明方向。

本文结合武汉市实际,剖析全产业链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案例,就完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进行探索,并提出建议。

一、武汉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情况(一)武汉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

近年来,武汉市财政部门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决策部署,认真履行财政职能,坚持多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财政支农的服务和监管,着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武汉市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武汉市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2013年农产品加工产值达2005亿元,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10亿元;全市七万亩设施蔬菜形成规模效应,武汉市蔬菜保障能力将全面提升,设施蔬菜年生产能力达到5亿公斤以上,快生菜自给率达到80%以上;以赏花游为代表的乡村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全年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接待游客将突破20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成为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新的增长极;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2713元,同比增长13.6%,增幅连续第六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市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一是从提供服务的主体来看,我市提供社会化服务的主体,仍然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其他组织提供服务潜能还有待发掘;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业公共服务能力,特别是农业科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疫病防控、农村经营管理等现代农业必需的公共服务机构,还难以适应发展需要。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调研报告今年对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在收集汇总相关情况资料的基础上,形成了该调研报告。

一、建设运行现状近年来,在支农惠农强农政策支持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基层农技推广体制改革的一系列文件精神,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五大体系”。

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农技推广机构为龙头、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骨干、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为基础、村农技员为补充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全市所属种植业、畜牧兽医、渔业、农机化四个系统,共设立农业科技推广机构394个,其中:市级5个,县级104个,乡镇级268个。

四个系统农业科技推广机构核定编制4456人,实有编制内人员4124人,空编332人,占总编制数的7.5%,县乡两级实有人数3746人,占总人数的90.8%。

目前,乡镇农业科技推广机构100%为全额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实行“三权归县,县管乡用”(人、财、物归县农牧局管理);县、乡两级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基本实现了“一个衔接,两个全覆盖”,即乡镇农技人员工资待遇与当地事业单位的平均收入相衔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覆盖所有农业县,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

近年来,各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增效,按照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协调的基本要求,以实施重大推广计划为抓手,加快种养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要机具推广应用步伐,已逐步形成“技术人员直接到户、科技成果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技推广新体制。

年全市粮食优质化率达到85%以上;奶牛、肉牛、绵羊、水产良种化率分别达到100%、48%、90%和60%;成年母牛年均产奶量达到6400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00kg 以上;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提高了20个百分点;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提高了5个以上百分点。

2、动植物防控体系全市通过实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围绕动物卫生和防控等工作重点,初步形成了市、县、乡、村动物防yi体系。

河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河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讨

现代农业科技2020年第23期农村经济学摘要本文阐述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特征,分析了河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现状,指出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为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特征;现状;问题;对策;河南省中图分类号F3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0)23-0237-03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河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探讨王向辉李婕周慧敏李荣华(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洛阳471000)农业社会化是指农业由原先孤立、封闭的生产方式,转变为分工细密、协作日益广泛、开放型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重要转折点就是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即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多种社会机构为进行农业生产的多种经营主体提供针对性服务和帮助而形成的一种体系[1]。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涵盖面更广,主要是由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对应服务的专门企业或个人运营户所构成的体系。

这个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包括新型栽培技术的推广、农产品相关信息的推广、产物报价,以及农产品的包装、宣传、销售、与农户和商家之间建立长期供求关系等多个方面[2]。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能将原先散乱的小农经济体系整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影响下,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被服务农户的收入也获得了较大增长。

作为人口和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省的农业农村工作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

作为“中原粮仓”,河南省的农业发展亦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河南省是传统农业大省,“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省也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能将原先散乱的小农经济体系整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调研报告

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调研报告发展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是解决农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抓手。

我市建设企业引领型、公益服务型、企业引领和公益服务相结合型的农业技术社会化综合服务站40个,在推进产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市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对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背景、建设模式、服务功能等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背景当前,我市农业服务体系包括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两部分。

其中,公益性服务以186个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主,总体特点是服务人员缺少、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

据调查,全市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农业技术人员1690人,专业技术人员1412人,占84%,高级职称以上的260人,占15.4%,中级职称630人,占37.3%,其余为初级职称及工勤人员,占47.3%,万亩农作物只有1个技术服务人员,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

经营性服务以2034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为主,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1309个、农机作业公司275个、统防统治服务组织450个,都存在建设规模较小、服务面积不大、运行管理不规范、服务水平偏低、服务质量较差等问题,与现代农业的精细化管理不相适应。

需求倒逼服务,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综合服务成为创新农业服务机制的必然要求。

二、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建设成效采取县推荐申报、专家考核验收方式,建设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40个,其中:服务优质粮食产业的28个,服务瓜菜产业的12个;以企业引领的有28个,公益服务的6个、企业引领和公益服务相结合的6个;以测土配肥、植保和新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引领创建的19个,依托龙头企业创建的6个,依托农机作业公司创建的9个,依托农资公司创建的6个,初步形成了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公共服务机构为支撑,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体系,有效的拓展了服务功能、提高了服务能力、规范了运行管理,(一)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要手段。

本文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展开论述。

一、建设目标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目标是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高效率的现代化农业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应重点解决农业生产难题,增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具体目标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全国性、区域性和县域性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2.完善现代化的农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和覆盖面;3.加强科技支持,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4.落实农业保险措施,提高农业生产风险抵御能力。

二、建设步骤1.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初期,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明确各个层面的任务分工和建设目标。

同时,整合农业科技资源、生产资源、市场资源和资金资源,以确保建设任务的可行性和实施性。

2.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在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时,应考虑到覆盖范围、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

平台应该囊括农业信息化、种植技术支持、农业保险和产品市场推广等方面,以满足农民不同领域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服务机制和管理体系,确保服务运作的顺畅和高效。

3.实施农业科技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核心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技术水平。

应该落实农业科技支持措施,包括通过农技人才的普及和推广、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和引导以及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等方面将科技力量送到基层。

此外,还要大力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

4.加强农业保险措施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较大,成本和收益不稳定。

为保障农民的产业安全和生计,应加强农业保险的建设,提高农业生产风险抵御能力。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要充分利用保险机构的市场资源,建立灵活多样的农业保险产品,覆盖所有的农业产品和生产环节。

(毕业论文)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

(毕业论文)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

河南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研究摘要:农业是国家经济命脉,稳定农业生产就是稳定社会和谐的基础。

农业的现代化问题一直是我国提出的战略问题。

可以说农业是国民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然而河南现在面对建设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中原经济区这样重中之重的挑战任务,去深入的研究河南农业现代化问题,探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路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字:农业;农业现代化;河南;现代农业;中原经济区;引言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的农业发展,是撑起一国经济发展的支柱。

在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指出“农业、农村。

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是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对于农业问题,河南有着非常严峻的局面。

河南是农业大省,同时也是人口大省,在农业问题上河南是我国关于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心。

在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把河南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农业基地,全国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持续探索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所以研究河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对策,是对于国家安定,经济和谐发展都是有帮助的,深入的探讨河南农业现代化,是许多专业上的学者都热衷的一个话题。

1. 现代农业的认识关于农业现代化这个国家政策文件上始终提到的问题,人们对于农业现代化的认知上,却只是认识到高新科技机械产物,所知道的其实是狭义的农业机械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概念没有一个根本明确的认识。

其实农业现代化一词源于现代农业中的提法,最初是体现于现代农业的概念中。

认知农业现代化的前提是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

1.1现代农业就学术上而言,现代农业不是抽象的理论,而是一个具体的事物,是依据一定的标准把农业发展的阶段进行定义后的理念。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我国农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传统农业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关键。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问题,分析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和不足,探讨如何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以推动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将首先阐述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分析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接着,通过对国内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比较研究,总结先进经验和启示。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农业实际,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路径选择。

文章还将深入探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具体构建措施,包括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主体培育、服务机制完善等方面。

文章将对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持续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二、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指导。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农村社会学理论以及服务科学理论等多个学科领域。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强调农业生产的科技化、规模化和市场化。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以推动农业现代化为目标,通过整合和优化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村社会学理论关注农村社会结构、农民行为和社会变迁等方面。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充分考虑农村社会的特点,关注农民的需求和利益,通过提供多样化的社会服务,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农民的全面发展。

服务科学理论以服务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为研究对象。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应以服务农民为核心,以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农业服务为宗旨,不断创新服务模式和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的,它不仅涉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还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和农民需求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服务科学的基本理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情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2023-11-09contents •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方法和样本•调查结果概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具体情况•服务体系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服务体系的发展建议和措施•结论与展望目录01调查背景和目的调查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渐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针对当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此次调查,以期为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性产业,面临着生产、加工、销售等一系列环节的挑战。

调查目的了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农业产业的影响。

提出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对策建议,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02调查方法和样本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机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等,收集他们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访谈主要采用面对面交流的方式,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机构负责人、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和农户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看法和建议。

问卷调查共收集了1000份有效问卷,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和服务不同领域的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

访谈对象包括50家服务机构负责人、200名农业经营主体代表和500名农户。

调查样本03调查结果概述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不断增加,涵盖领域广泛,包括农资供应、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等。

服务组织蓬勃发展服务组织提供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全方位服务,包括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的供应,种植、养殖技术指导,农产品收购、加工、销售等。

服务内容多样化涌现出了一批如“服务超市”、“庄稼医院”等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服务模式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03资金投入不足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目前资金来源有限,制约了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服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01服务供需不平衡部分地区服务组织数量偏少,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

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就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最先针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意义进行阐述,之后针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创新抵押担保模式、简化工作流程、强化人才引进措施、投入财政资金、壮大服务主体、规范组织化管理小农户几个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的措施,旨在提升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质量。

一、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意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是现今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其对于社会以及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个意义就是推动农业经营发展,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中,部分农户可能因为自身原因而无法对相应的土地进行耕种,但是通过项目的帮助,其可以将土地提供给相应人员进行耕作,提升土地利用率,推动经营发展。

而且在该项目中,其会针对相应的土地生产效率以及耕种方式进行优化,进而提升土地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整体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现存问题1、融资难题现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过程中,大部分的农户以及组织都需要采购大量的农业机械以促进当前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在生产发展中对于相应的资金需求较大。

但是由于现今融资门槛较高,导致融资困难,金融结构也并不能较好地提供充分资金促进农户开展社会化服务项目。

因此需要针对其中融资问题进行探究与分析。

2、干部审核压力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对于现今的农业发展来说是比较新型的事物,因此在实际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的过程中,因此部分村干部在审核以及工作过程中对于相关政策以及农业生产发展形势的判断不足,导致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并不能较好地履行自身的监管职责。

同时因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发展时间较短,导致审核流程不完善,造成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质量不佳的情况。

3、人才缺口大由于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导致农村大部分劳动力以及人才资源出现流失,这种情况造成现今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人才缺失,社会化服务项目难以开展。

因此需要政府方面加强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引进制度的优化,促进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业作为国家的根本,其现代化转型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已成为决定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此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发展策略,以期为农业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对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涵与特征进行界定,明确其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接着,通过对国内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梳理和评价,分析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成就与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环境、科技创新、市场需求、社会组织发育等多个方面。

为了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本文还将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从政策创新、科技创新、组织创新等多个维度出发,为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提供可行性建议。

文章最后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贡献一份力量。

总体而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研究》一文将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全面、深入地探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发展问题,以期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指导原则。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于现代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以及服务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

现代农业经济学认为,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的关键途径。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实现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推动农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农村社会学强调,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考虑农村社会的特点和需求。

农村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区系统,其内部存在着复杂的社会关系和经济联系。

因此,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必须紧密结合农村社会的实际情况,以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作者: ————————————————————————————————日期: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作者:孔祥智徐珍源史冰清摘要: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改革时至今日基本形成了多元化、社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体系,在实践中各服务主体也创新了不少很好的服务模式。

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供给上,不同的服务主体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也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要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建立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主体、多样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

关键词: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户;供给;需求;外部性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提供服务的各类机构和个人所形成的网络。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内容十分宽泛,包括物资供应、生产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农产品的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各个方面。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服务的社会化,即农业作为社会经济再生产的一个基本环节,其再生产过程不是由个别农业生产经营者完成的,而要依赖其它产业部门的服务活动。

二是组织的系统性。

各产业部门依据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构建相应的组织载体,围绕农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形成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组织体系,为农业提供综合配套的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科学和高效①。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和服务模式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不断深化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各类经营性服务组织的发育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二是逐步改革国家经济技术部门所属服务组织的运行机制,增强其服务功能,完善其服务方式。

改革开放30 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功不可没。

目前,多元主体、社会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所形成的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多元化和社会化的市场主体广泛参与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显雏形;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上与农民经营有机结合,创新出了很多有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河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河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流 成 本 、 场 风 险 和 自然 风 险 。 市
平 , 建 新 型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本 身 就 是 农 业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构
子课 题 。 此 外 , 现行 的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因 为 不 适 应 农 业 现
代 化 生产 的要 求 , 必 须 进 行 理 论 改 进 和 实 践 改 革 。 也 其 次 , 建 河 南 新 型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 利 于 巩 同 河 构 有 南 农 业 的 基 础 地 位 . 进 河 南农 业 的 持 续 稳 定 健 康 发 展 , 于 促 对 河 南 传 统 农 业 的 转 型 , 河 南 特 色 的农 业 现 代 化 道 路 具 有 重 大 走
本思 路 。 一是 统 一 主体 思 想 , 各地 新 型 农业 社 会 化 服 务 体 系 即
的 主 体 必 须 是 统 一 的 。对 于河 南 这 样 的 农 业 大 省 ,有 强 大 的 G P和强 盛 的农 村 消 费 市 场 做 后 盾 . 实 力 也 有 必 要 实 现 服 务 D 有 主体 的统 一 。二 是 重 组公 益性 农 业 社 会 化服 务 机 构 。通 过 财 政
好又快 的。
体 系 不 健 全 , 体 服 务 水 平 较 低 , 务 内容 单 一 , 务 管 理 不 够 总 服 服 规 范 , 业 技 术 、 业 信 息 、 产 品 质 量 监 管 及 农 业 金 融 和 保 险 农 农 农 服务 等方 面 都 存 在 问 题 . 南 农 业 社 会 化 服 务体 系 建 设 处 在 一 河

47 —
农 业 经 济
农 经 与 技2 1 第2卷 2 ( 第2 期) 村 济 科 0 年 2 第O期 总 6 1 3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8.07.30•【字号】•【施行日期】2018.07.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正文河南省农业厅、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南省财政厅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农业局(农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农业生产性服务是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或协助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

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新业态,增添新时代农业现代化新动能,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为加快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根据《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农经发〔2017〕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三农”工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发展规划区为重点(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果蔬),以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战略性产业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服务农业农民、创新发展方式、注重服务质量,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对接市场、融合社会化生产,促进产业兴旺,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强省建设。

力争通过5年的发展,全省农业生产性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信息化、组织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服务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服务能力较强、服务行为规范、覆盖全产业链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增强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支撑作用,打造要素集聚、主体多元、机制高效、体系完整的农业农村新业态。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要求越来越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成为保障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基础设施。

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先进、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将对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促进农业与工商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紧密结合,提高农村经济收益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方案的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当前优秀的农民散户生产方式无法胜任大规模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需要更为先进和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来支撑。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发展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义1、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是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2、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能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强农民生产积极性。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

4、推动城乡一体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现代化进程。

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1、强化政策保障:政府应出台有利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支持优秀农业社会化服务企业的发展。

2、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结构:不同地区、不同种植业和养殖业需要不同的服务,应建立多层次、全覆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3、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应大力推进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现代化农业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意见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意见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农
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河南省农业农村厅
•【公布日期】2018.09.07
•【字号】豫供文(2018)56号
•【施行日期】2018.09.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
正文
河南省供销合作总社、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社会
化服务发展的意见
豫供文(2018)56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供销合作社、农业局(农委):
为切实推动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宽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范围,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提升为农服务水平,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附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意见.pdf
2018年9月7日。

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公布日期】2017.11.08•【字号】•【施行日期】2017.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劳动安全保护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安委会各成员单位,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6〕32号)、《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6〕11号)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规范相关机构服务行为,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坚持政策引导、部门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以服务企业安全生产、服务政府安全监管监察、服务公众安全教育为主责,以提升安全生产社会治理能力为目标,搭建服务平台,壮大服务市场,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服务行为,更好地为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提供技术服务、责任保险、专业人才、安全培训、科技支撑、行业组织等社会化服务,加快建立主体多元、覆盖全面、综合配套、机制灵活、运转高效的新型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安全生产社会化服务机构,打造一支业务精湛、服务优良、诚信自律的安全生产专业化服务队伍,为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提供有力支撑。

二、提高安全评价、检测检验和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能力(一)规范机构管理,打造公平市场环境。

依法依规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技术服务机构实施监督管理,督促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从业。

破除地方保护和行业垄断,严禁违规设立备案、保证金等限制进入门槛,杜绝监管部门强制要求服务、指定服务和干预技术服务市场等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厅局领导谈“三农"关于推进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强化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的有效保障。

为了深入了解我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河南省财政厅和省农业厅、省畜牧局对许昌、焦作、信阳市进行了调研,就财政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和现代农业生产组织制度创新提出了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河南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近年来,河南省加快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初步建成了以政府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为农业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基本形成服务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我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供给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合作性服务组织、经营性服务组织和科研教育单位。

一是政府机构的公益性服务持续发挥作用。

我省建立了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公益性服务机构,主要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主。

初步统计,全省现有基层农技推广机构2530个,其中县口张中亮郑新建王淮水吴彬彬级农技推广机构628个,县以下1902个(包括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1848个、区域站s4个);全省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机构从事种植业技术推广实有人员近2万人(其中县级1.45万人,乡镇及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0.47万人)。

在畜牧业服务机构方面,全省畜牧技术推广机构有627个,动物疫病防控机构省级1个、市级18个、县级有160个;我省率先在全国建成了省、市、县、乡(镇)畜牧兽医综合执法体系,全省18个省辖市全部成立了畜牧兽医执法支队。

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服务能力日益增强。

近年来,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呈快速发展态势。

据农业部门统计,目前全省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9万家,实有入社成员204万户(占全省农户的十分之一),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高出非成员农民人均收入20%以上。

其中,全省农机合作社4421家,拥有大中型农机装备31万台,耕种土地面积达1751万亩,小麦机播、机收率分别达97%和98.7%,玉米机播、机收率分别达83%和60%以上。

全省各类植保专业合作组织1148个,从业人员4.9万人,拥有各类机械装备40多万台套,其中高效远程喷雾机、大型自走式、悬挂式喷杆喷雾机、烟雾机6000多台,年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4000万亩次以上,小麦条锈病、蝗虫等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重发区实现了专业化统防统治,草害发生面积的80%实现了统防统治。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对象主要是合作社自身和社员,有余力的合作社为社外农户提供服务,农机合作社基本实现跨区域作业。

很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形成自己的基地,实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

合作社为社员提供统一供种、统一耕种、统一购买生产资料、统一灌溉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等服务,发展较成熟的合作社还能提供统一收购、加工、销售等服务,一些规范的合作社还能够提供农民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服务。

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其服务能力快速提高,出现了“合作社+社员”、“合作社+基地”、“合作社+公司”、“合作社+会员”、“合作社+公司+农户”、“合作社+协会”等社会组织模式。

三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性服务初具规模。

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涌现了大批农产品加工、购销和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有专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较健全的农业生产机具设备,服务能力较强。

目前,我省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35家,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的企业,除了服务自身之外,还向合作社、合作农户提供多项农业社会化服务。

没有实施“公司+农户”模式的龙头企业主要服务企业自身,个别环节服务于企业之外的农户。

一般来说,龙头企业规模越大,服务内容越全面。

许昌天和公司除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年第7期5司厅局领导谈“三农"了融资、保险、科研、教育等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之外,大多数服务都能靠自身解决。

四是科研教育单位的服务辐射范围越来越广。

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充分发挥科研实力强的优势,在育种、供种、栽培等环节,通过兴办公司、建立基地,或与合作社、龙头企业合作等方式,将自身研究出来的新品种和薪技术直接应用于农业生产,向农业生产者传授先进农艺技术,做到科教、产学研相结合。

(二)基本形成服务内容“多样化”的格局。

一是公益服务与经营服务相结合。

政府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公共监管服务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农村经纪人等,发挥各自优势,有机结合,为农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便利化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公益性农业服务组织覆盖不足、服务缺位的问题。

二是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结合。

适应农户需求,社会化服务组织不但提供农资、施肥、植保、机耕、机收、加工运输、农产品销售等专项服务,还提供技术、信息、经纪等综合性服务,并越来越多地从简单专项服务转向内容全面、形式多样的综合服务。

(三)基本形成服务方式“机制化”的格局。

各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根据农民需要,结合各地实际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机制。

“订单农业”框架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采用的合同制服务,提供种子、化肥、技术培训等服务,签订收购产品协议;种养大户采取示范辐射式服务,为周边普通农户提供技术、信息、种子、种苗、种畜(禽)、疫病防控、机耕、机收等服务。

创新开展“农超对接”产销衔接服务,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开展“原料对接”,在出口农产品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中实行6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g7期“基地对接”,在批发市场、学校和农业生产单位中进行“产销对接”,较好地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服务。

(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多元化。

从许昌市的情况看,农业生产服务需求的满足程度约为40%,农民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评价满意的占37%,评价一般的占37%,评价较差的占26%,多数服务还不能让农民满意,亟待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一是服务主体与需求主体均呈多元化趋势。

随着土地流转加快,以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小规模农户为主体的需求格局逐渐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既是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又是需求者。

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对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二是服务需求多样化。

随着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以及农业生产逐步向市场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农民对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需求由单纯的“产中”环节逐渐向资金、技术、信息、金融、保险、仓储、运输等“产前、产后”环节扩展。

尤其是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产前和产中环节的融资需求、对产后的仓储、加工、销售等需求逐渐增加。

普通农户对良种选择、施肥、植保、灌溉、采收、销售的系列化需求逐渐增多,近年来“地管家”、“农地托管”等模式正因此而生。

二、河南省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做法(一)省财政积极支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支持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

2007年以来,筹措资金42亿元,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科技推广的支持力度,主要用于科技入户、农作物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测土配方施肥等。

通过依托农业科研单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进一步推广了新品种、新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明显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1%。

二是支持农业科技创新。

筹措专项资金、科技研发经费、中央产粮大省奖励资金,支持“豫南稻区籼改粳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农村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等重大农业科技项目。

每年新增创新专项资金1000万元,改善科技基础条件,支持青年人才创新研究。

三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十一五”以来,筹措农业结构调整专项资金4.2亿元,对符合支持条件农业主导产业重点县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进行扶持。

从2009年起,省财政设立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共筹措资金3亿元,重点扶持239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

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6248家,其中省级以上635家。

“十一五”期间,省财政累计筹措资金2亿元,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整合品牌、引进技术及规模化生产,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

四是支持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

“十一五”以来,共筹措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资金7.45亿元,对163.3万农村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累计拨付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雨露计划”资金4.15亿元,引导和鼓励120万贫困家庭子女和有外出务工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提高留守农民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

(二)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典型做法及成效。

一是创新合作社运作机制,摆脱单一合作社发展的资金困境。

罗山县在巩固“合作社+土地流转+农机服务”、“龙头企业十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公司十技术服务站+合作社+农户”等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三社合一的运作模式,形成合作社之间互补,实现合作社发展共赢。

焦作市创建“公司+合作社+银行”的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为合作社及其社员提供担保,满足合作社和农户发展所需的资金,增加农民收入。

武陟县创建了“合作社+担保公司+银行”的担保贷款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发展资金。

河南菡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依据自身实力,首先注资财政局下属的中小微企业担保公司成为股东,然后借助担保公司从银行借款,有效解决了合作社和农户的资金季节性需求。

二是创新合作社联合运作,有效控制单一合作社经营风险。

建立合作联社,扩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领域,提高了服务水平。

修武县以菡香合作社为核心建立的沿黄稻米合作联社,修武的生猪联社、博爱的蔬菜联社,建立起以某类种植或养殖为中心的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合作组织:一方面,以核心社为整合主体,跨空间和地域以及行业限制,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激发和调动了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造有效的利益共享和协调机制,从整体上推动了合作社及其社员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投资效果的提高;另一方面,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合作性竞争为主导,促使不同合作社以及合作社内部的协调,提高了合作社的市场竞争核心力,实现了合作社的良性发展。

合作联社的建立,提高了内部不同合作社提供社会化服务的能力,扩大了社会化服务领域,使得不同区域的合作社及其社员获得农业生产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