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业成本法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浅析

作业成本法浅析

作业成本法浅析作业成本计算(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亦有人称之为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

一、基本概念作业成本计算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间接费用归于每一作业,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

因此,进行作业成本计算首先必须明确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1.作业、作业中心及作业成本作业是企业为提供一定量的产品或劳务所消耗人力、技术、原材料、方法和环境的集合体。

将相类似的作业归集在一起便构成了作业中心。

建立作业中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归集每一类作业的成本,简化作业成本计算。

产品生产过程由作业构成,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表现为作业消耗,即作业成本。

通常企业的作业可分为以下四大类:1.1与产品产量有关的作业这类作业的成本与产品产量相关,或属于以产品产量为基础的变动成本。

如:装配与冲压的直接人工成本,以及机器运转成本等。

1.2与产品批次有关的作业这类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批次有关,但与特定批次的产量多少无关。

就生产批次而言,此类成本的性质为变动成本,但是就某一批产品而言,它属于固定成本。

例如:机器的的调整与材料处理成本就属于这类。

1.3与产品项目有关的作业这类作业的成本与产品项目的多少有关,但与某种产品的生产批次和生产数量无关。

换句话说,此类成本随产品的品种增加而增加。

但就某种特定产品而言,它属于同种产品的固定成本。

例如:各种产品其材料清单的设定、产品设计与产品测试的成本就属于此类。

1.4与产品设施有关的作业此类作业的成本与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有关。

它属于各类产品的共同成本,与产品项目多少、某种产品生产批次、某批产品的产量无关。

例如:厂房的折旧、厂房设备的维护与修理费用、工厂管理与人事管理等费用都属于此类。

2.作业链与价值链作业链是指企业为了顾客需要而建立的一系列有序的作业集合体。

各项作业之间彼此成为顾客,将作业链上所有作业汇总起来,即可为外部顾客提供有价值的服务。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指根据作业或工序的完成情况,将实际发生的成本按作业、工序、项目、产品等多个维度进行核算与分配的方法。

它适合于生产具有明确特征、相对独立的产品或服务,特别适用于订单化生产或项目型企业。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划分作业:根据作业特点和经济事物进行划分类别,将作业划分为不同的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工序、项目等。

2.确定作业成本:对每一个作业进行成本记录,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作业的原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与到作业中的人力资源成本,而制造费用则是间接费用,需要通过间接费用分配表决定。

3.计算作业成本率:以作业为单位计算单位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率=作业成本/作业量。

作业量可以是直接人工小时数、直接材料数量等。

4.分配作业成本:根据作业成本率,将作业成本分配给特定的成本对象。

例如,将产品生产作业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产品,将服务作业成本分配给不同的服务对象。

5.统计作业成本:将各个作业的成本进行统计,得出作业成本汇总表。

该表包括每个作业的成本细项和总成本。

6.分析作业成本: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包括成本差异分析、效益分析等。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分析,可以找出问题所在,优化成本结构。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精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对于成本管理和控制非常有利。

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核算,企业可以发现成本波动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成本调整。

其次,作业成本法可以提高产品定价和成本核算的精确度。

通过跟踪和记录每个作业的成本,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的成本,为产品定价提供有效依据。

此外,作业成本法还有助于企业的决策分析。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统计与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每个作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效益,为制定营销策略、生产计划等提供依据。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对成本计算的要求相对较高。

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它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各项成本对产品的影响,并做出相应的管理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运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基本核算单位,按照加工过程、产品特性、客户需求等对成本进行分配。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个成本对象,分别对其所需耗费的成本进行核算。

通过定额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比较,来评价生产成本的水平和风险,从而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二、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项目型企业。

在制造业中,它可以用于计算产品的成本;在服务业中,可以用于计算服务项目的成本;在项目型企业中,可以用于计算项目的成本。

无论是简单制作还是复杂项目,作业成本法都能够为企业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

三、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作业成本法的具体步骤包括:确定作业过程、收集成本数据、分配成本、计算成本。

确定作业过程,即将整个生产过程分解为若干个作业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成本对象。

然后,收集成本数据,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费用等。

接下来,分配成本,按照每个作业单元的特点,将各项成本进行适当的分配。

计算成本,得出每个作业单元的成本金额。

四、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和局限作业成本法有以下几个优点:能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帮助其做出合理的决策;能够为企业生产过程提供有效的控制和监督;能够为企业评价产品或服务的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比如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不适用于高度机械化的生产流程。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通过对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完善作业成本法的理论体系,提高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

一方面,可以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制定相应的作业成本法应用标准和操作指南;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总结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经验和教训,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作业成本法简绍

作业成本法简绍

应用建议
在实施作业成本法时,确保准确收集数据,并 选择适合业务的分配方法。
计算方法
直接成本
将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与特定作业或产品相关联。
间接成本
通过分配方法将间接成本分 配给特定作业或产品。
总成本
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相加, 得出总成本。
优缺点
1 优点
能够准确计算和分配作业或产品的成本,提供了更好的经济决策基础。
2 缺点
计算复杂,需要准确的数据,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业务。
作业成本法简绍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计算和分配成本到特定作业或产品。 了解这种方法的计算方法、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实际案例,并掌握如何实施 和总结应用建议。
作业成本法是什么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和分配成本到特定作业或产品的管理会计方法。它将成本与作业相关联,以便更好 地了解成本结构,做出准确的经济决策。
3
建筑业
一家建筑公司使用作业成本法跟踪每个项目的成本,以确保项目盈利。
如何实施
收集数据
准备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 数据,包括材料和人工成本。
分配成本
使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将间接 成本分配给特定作业或产品。
计算总成本
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相加, 得出每个作业或产品的总成 本。
总结和应用建议
总结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方法,可以 帮助适用于各种制造业和服务业,包括生产商、承包商、餐饮业等。 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成本结构,为价格制定和成本控制提供依据。
实际案例
1
制造业
一家汽车制造商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以了解不同型号的盈 利能力。
2
餐饮业
一家餐厅使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每道菜品的制作成本,以决定菜品定价。

作业成本法的原则

作业成本法的原则

作业成本法的原则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一种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它以制造业中的作业为基本单位,通过对作业所需资源的跟踪和分配,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并将成本分配到产品或服务上。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则是将成本与作业相对应,以便更好地控制和管理成本。

下面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一些基本原则。

1. 作业的明细记录原则:作业成本法要求对每个作业进行明细记录,确保每项作业的成本能够准确地被记录和追踪。

这需要将每个作业的资源投入、时间花费和其他相关成本都进行记录,以便于后续的成本分配和核算。

2. 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的区分原则:作业成本法要求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特定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而间接成本是无法直接和特定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如生产设备的折旧、工厂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通过区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作业的成本。

3. 成本分配的合理原则: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以便于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成本分配需要根据不同作业的资源消耗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

一般采用各种成本分配方法,如直接原材料成本按产量比例分配、直接人工按工时或工作量分配等。

合理的成本分配可以使得每个作业的成本计算更加准确,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

4. 周期内成本计算原则:作业成本法强调对周期内的成本进行计算。

周期可以是一天、一个月或一个财年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

周期内成本计算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掌握每个周期内的作业成本变化情况,及时进行成本控制和管理。

5. 成本核算的实时性原则:作业成本法要求对作业的成本进行实时核算,确保成本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通过实时核算成本,企业可以及时掌握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对成本超支进行及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6. 成本控制和管理的原则:作业成本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通过对不同作业的成本进行跟踪和分析,可以找出成本高的作业,提出成本控制措施;同时,还可以识别出成本低的作业,以便进行改进和优化。

作业成本法简绍

作业成本法简绍
作业成本法简绍
目录
CONTENTS
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作业成本法实施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前景展望
01
作业成本法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它通过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以及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有用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在决策分析中的应用
01
作业成本法可以为企业的决策分析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02
通过分析不同产品或服务的成本结构,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其盈利性和市场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成本节约机会,如通过改进生产或服务流程来降低成本。
03
03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与局限性
促进企业流程优化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深入分析,企业可以发现低效或无效的作业环节,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作业成本法的局限性
实施难度较大
作业成本法需要详细分析企业各项作业,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库,实施难度较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资源。
适用范围有限
作业成本法适用于间接费用较高且产品种类繁多的企业,对于直接费用占比较高或产品种类较少的企业,适用性有限。
单位成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计算产品或服务的总成本及单位成本
05
作业成本法的前景展望
CHAPTER
作业成本法的发展趋势
企业将更加注重战略成本管理,通过作业成本法深入分析成本动因,制定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提升企业竞争力。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1. 引言作业成本法(Job Costing)是一种针对单个作业或项目对成本进行核算的管理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每个作业或项目都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单位,其所有与成本相关的项目都被追踪和分配到该作业上。

作业成本法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尤其是定制制造和批量生产领域。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方法和优缺点。

2. 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是将成本分配到特定的作业或项目上,以确定每个作业的成本和盈利情况。

它基于以下假设:•每个作业都是独立的。

每个作业都有自己的成本和产出,不受其他作业的影响。

•成本可以明确地追踪到每个作业。

通过跟踪和记录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项目,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成本可以合理地分配到作业上。

通过使用适当的分配基准或分配方法,可以将间接成本按比例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

3. 应用方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1 作业识别和编号首先需要对每个作业进行识别和编号。

作业可以是一个产品、一个项目或一个服务,关键是要能够明确地将成本追踪到该作业上。

3.2 成本分类和追踪每个作业的成本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作业相关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归属于作业的成本,如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

通过记录和追踪这些成本项目,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3.3 成本分配间接成本需要根据一定的分配基准或分配方法分配到各个作业上。

常见的分配方法包括直接劳动小时数、直接劳动成本或作业的产出数量等。

分配基准的选择应基于作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

3.4 成本汇总和分析最后,需要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汇总和分析。

可以计算出每个作业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进而评估作业的盈利能力和成本效益。

4. 优缺点作业成本法具有以下优点:•可以准确衡量每个作业的成本和盈利情况,为管理者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

•可以追踪和控制作业的成本,帮助发现潜在的成本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高级会计实务-作业成本法

高级会计实务-作业成本法

第四节作业成本法一、作业成本法概述(理解)作业成本法,是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成本管理方法。

(一)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方法作业成本法又美国会计学家罗伯特▪卡普兰教授和汤▪约翰逊教授共同创立。

这是一种基于传统成本计算制度下间接成本分配不真实而提出来的成本计算和控制方法。

传统成本法下,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以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如人工小时、机器小时)作为所有间接制造成本分配依据,在品种少或间接成本数额不大的情形下较适用。

但随着生产环境等因素的不断变化,直接人工成本的比重大大下降,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间接成本”的比重却逐渐增加,与此同时,制造费用的发生与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直接人工小时等传统成本分摊标准的相关性越来越小,如果仍然按照原有单一标准分摊制造费用,则所得的成本核算结果必然失真,而这种成本信息扭曲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经营决策的失误。

作业成本法的逻辑依据是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资源消耗产生成本。

作业成本法不仅大大提高了成本计算结果的精度,还引导企业经营者高度关注成本动因,从而克服传统成本法中间接费用责任不清的不足,使传统成本法下的很多不可控的间接费用,都能在新的核算系统中找到相关责任人,并施加必要的成本控制。

(二)与作业成本法相关的概念(理解)1.资源含义资源是指在作业进行中被运用或使用的经济要素。

所有进入企业作业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它是企业生产耗费的最原始形态资源费用既包括房屋及建筑物、设备、材料、商品等有形资源的耗费,也包括信息、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各种无形资源的耗费,还包括人力资源耗费以及其他各种税费支出等分类产量级资源包括为单个产品(或服务)所取得的原材料、零部件、人工、能源等批别级资源包括用于生产准备、机器调试的人工等品种级资源包括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专用化设备、软件或人力等顾客级资源包括为服务特定客户所需要的专门化设备、软件和人力等设施级资源包括土地使用权、房屋及建筑物,以及所保持的不受产量、批别、产品、服务和客户变化影响的人力资源等2.作业(1)多样化;(2)相关性;(3)计量成本4.作业中心作业中心是指具有同质作业动因的作业集合。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_简介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作业成本法的出现及其在不同企业的试用,为解决这一需要提供了一个途径。

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什么是作业成本法,欢迎阅读。

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一般指ABC成本法现代管理学将ABC成本法定义为“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

ABC 成本法是根据事物的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统计、排列和分析,抓住主要矛盾,分清重点与一般,从而有区别地采取管理方式的一种定量管理方法。

作业成本法简介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ABC成本法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美国人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教授。

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帐户、作业会计等概念。

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 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 Costing and Input Output 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

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法原理

传统成本法
按照产品或部门分配成本,更简单但可能导致成本 扭曲。
作业成本法在管理会计中的应用
1
成本控制
通过作业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帮助企业控制成本并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2
绩效评估
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用于评估业务部门或员工的绩效。
3
决策支持
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信息可以用于制定决策和评估项目的可行性。
作业成本法的 帮助管理者了解不同作业的成本构成。 • 有利于制定定价策略和优化资源利用。
缺点
• 需要较多的数据收集和处理。 • 难以应用于复杂和多元化的生产过程。 • 成本分配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作业成本法
按照作业或活动分配成本,更精确地反映实际成本。
作业成本法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和分配成本的方法,通过将成本与特定的作业或 活动相关联,帮助企业掌握成本构成和效益。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将成本分配给特定作业或活动的方法,以便更准确地确定 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它基于作业的特性和资源消耗进行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方法
直接成本
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生产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1
产品定价
根据作业成本计算确定产品定价,确保盈利能力。
2
生产效率
通过作业成本分析找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和改进机会,提高生产效率。
3
产品定位
通过作业成本计算,了解产品的成本构成,确定适合的市场定位。
间接成本
间接制造费用和间接人工成 本。
成本分配
通过计算作业费率和将间接 成本分配给各个作业来确定 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范围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

名词解释作业成本法(一)基本概念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法),即基于作业的成本计算法,是20世纪80年代西方管理会计发展和应用起来的新型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它提出将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和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理念。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将着眼点放在作业上,先根据作业所消耗的资源费用进行分配,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产品,得出产品最终成本。

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费用有明确的成本归属对象,所以在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方法上,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法并没有区别。

作业成本法对于成本的确认和归集特殊点主要体现在对间接费用的确认和归集上,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依据成本动因对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对于形成产品成本的所有相关费用均纳入成本归集、分配范畴,不仅仅局限于生产阶段发生的成本,这使得产品最终成本更加科学、合理,同时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作业动因、成本动因)归集成本也有利于企业进行业绩评价。

(二)涉及的相关概念1.资源进入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范畴,包括货币资源、材料资源、人力资源、动力资源等。

资源是指支持作业的成本和费用来源,是一定期间内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或者是作业执行过程中所需要花费的代价。

资源进入企业,不一定都被消耗,即便被消耗也不一定对最终产出有所贡献。

企业要区别有用消耗和无用消耗,把无用消耗价值单独归集到不增值作业价值中去,而将有用耗费的价值分配到作业中去。

作业成本计算以资源作为成本计算对象,是在价值形成的最初形态上反映被最终产出吸纳的有意义的资源消耗价值。

例如,材料运输是采购部门的一项作业,那么相应运输费用、车辆折旧费、搬运人员的职工薪酬、电话费等都是运输作业的资源费用。

制造行业中典型的资源项目一般有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资、折旧、办公费、修理费以及运输费等。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原理及应用分析1. 引言1.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于分析和计算生产过程中各个作业的成本。

根据作业成本法,成本被分配到不同的生产作业中,以便更好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结构和利润状况。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是将总成本按照作业的不同特性进行分配,并直接与生产作业相关联,以便进一步分析和管理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企业管理者了解每个生产环节的成本情况,从而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决策。

在作业成本法中,成本被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生产作业相关联的成本,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而间接成本则是不能直接与具体生产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如间接材料和间接人工成本。

通过将这两种成本分别分配到各个生产作业中,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会计方法,通过分配和计算各个生产作业的成本,为企业提供重要的成本控制和管理工具。

通过深入理解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原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把握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情况,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1.2 作业成本法的价值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通过对成本进行分配和追踪,帮助企业有效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价值在于帮助企业合理分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的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本,有助于企业管理者制定更加科学的生产计划和决策。

通过对成本的详细分析和跟踪,企业可以深入了解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构成,找出成本高的环节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成本,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作业成本法还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确保企业生产过程的成本管理符合经济效益和效率原则。

通过作业成本法,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波动和异常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保证企业生产运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浅析作业成本法

浅析作业成本法

浅析作业成本法随着企业生产方式的变化,间接费用的增加,造成了产品成本结构的重大变化,直接人工成本所占的比例大大减少,间接费用所占的比例则大幅增加。

本文就作业成本法概念、计算过程、优缺点进行了说明讲解。

标签: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应用一、作业成本法概念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进行动态的追踪来反映、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绩效和资源利用情况,根据各项作业费用的消耗情况将成本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因为它的核心是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先将制造费用归于每一作业,然后再由每一作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为成本分配的依据。

所以大大拓展了成本核算的范围,改进了成本分配方法,提供了较准确的成本信息,同时它也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

二、作业成本法计算过程(一)分析与确认作业作业是一个组织为达到其组织目标而开展的具体活动,在此,我们以典型的社会组织—企业为主要对象加以分析。

确认作业,就是将与企业间接费用发生有关作业活动进行分类。

不同类型的企业,不同产品的生产,其作业活动的领域不同。

作业的区分,原则上是越细越好,但源于对成本效益的考虑,应根据公司常用的重要性和同质性,来找出主要的作业。

(二)分析与确认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概念改进的意义在于:在原来的三种分配对象(资源、作业、成本对象)之间,成本分配方式大大增加。

新的分配方式出现,使得作业成本法可以通过构建相对复杂的分配体系来反映企业真实的成本流动过程,尤其作业面向作业的分配,可以反映企业内各个经营过程的成本流动(经营过程由一系列前后关联的活动组成),使成本核算过程与经营过程一致,有利于提高作业成本信息的管理相关性,发挥作业成本法的决策支持功能。

成本动因按在作业成本会计中的作用分类可分为以下两类:资源动因:表示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对于资源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度量标准,它用来把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

论作业成本法

论作业成本法

论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单位来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它是处理制造业成本中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之一。

作业成本法将生产过程分为一系列独立的作业,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核算,以确定成本的来源及产品成本。

通俗地说,作业成本法就是将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个不同的工序的产品,在每个工序都要分别计算所需的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并以此来确定每个工序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包括三个主要步骤:作业成本记录、作业成本汇总和作业成本计算。

下面我们将分别详细介绍这三个步骤。

作业成本记录:作业成本记录是指对每个作业的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的直接和间接成本进行记录。

直接成本指与特定的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如该作业所用的原材料费用、工人的直接工资和加班费用等。

间接成本指与多个作业或整个生产过程相关的成本,如生产车间的房租、设备维护费用、管理人员的薪酬等。

作业成本汇总:作业成本汇总是对每个作业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进行汇总,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反映每个作业所产生的成本,以及每个作业的利润。

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计算是确定每个作业和产品的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方法有两种:作业订单成本计算和作业进程成本计算。

作业订单成本计算是指将成本分摊到每个作业上,然后按作业单位成本计算。

作业进程成本计算是根据工序汇总所有作业的成本,再计算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明确了每个作业的成本来源,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有助于确定产品的价格和销售策略。

而作业成本法的缺点是需要较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成本,尤其是在生产过程是批量生产时。

此外,作业成本法只适用于处理制造业成本,没有通用性。

总之,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有效的成本核算方法,它可以帮助企业通过精确计算每项作业的成本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概念介绍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计算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以产品制造的过程作为计算成本的基础,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按照具体产生的工序分摊到制造的产品上,从而得到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是在制造类企业中广泛使用的成本计算方法,它着力强调的是“成本为产生的”,就是说成本是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则确定的。

成本构成作业成本法中,每个作业都会产生一定的成本。

这些成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直接材料成本: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材料的成本,比如木材、机械零部件等。

2.直接人工成本: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人工的成本,比如工人的工资、技术人员的课时费用等。

3.制造费用:制造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比如设备折旧费、电费、水费、耗材费等。

计算步骤作业成本法的计算步骤如下:1.确定作业:确定一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工序,也就是一个具体的作业。

2.确定成本驱动因素:确定直接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的产生量,以及制造费用如何适用于作业。

3.计算并累积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将每个作业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成本累积起来。

4.计算和分配制造费用:按照划定的成本驱动因素将制造费用分配到各个作业中。

5.计算单位成本:将每项作业的成本总和除以作业产出的单位数,从而计算出每个单位产品的成本。

优点和缺点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每一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成本,能够更加精细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能够及时发现不适宜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资源,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缺点在于,作业成本法计算可能出现产量偏差和价格波动的情况,会影响成本预算准确性,还需要大量的数据分析和,需要进行相关培训和指导。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制造类企业中的成本计算方法。

它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费用按照具体产生的工序分摊到制造的产品上,从而得到产品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有其优点和缺点,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应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方法。

简要介绍作业成本法

简要介绍作业成本法

简要介绍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确定产品或服务成本的方法。

根据作业成本法,成本是通过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然后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分析来确定的。

每个作业可以是一个单独的产品、服务或任务。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步骤包括:
1. 根据成本中心,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作业。

2. 对每个作业进行成本分析,收集与作业相关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与特定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如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成本。

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分配给特定作业的成本,如间接人工和间接材料成本。

3. 将所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给各个作业。

分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常见的方法有直接材料成本分配和直接人工成本分配。

4. 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可以得到每个作业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法的优点是能够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可以用于决策和控制成本。

然而,它也有一些限制,如需要精确划分作业和收集大量的成本数据,这可能需要很大的努力和成本。

此外,作业成本法在面对复杂的生产过程时可能不够灵活,需要使用其他方法来解决。

浅谈作业成本法

浅谈作业成本法

浅谈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理论和应用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商品产品的生产发展趋势表现为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产品的多样化、差异化,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方法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作业成本法的优势越来越明显。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有助于企业未来长期的发展。

一、作业成本概述作业成本法亦称为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activity-based costing system ,简称ABC 法)。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对各种主要的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的成本计算方法,它是对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创新。

(一)ABC的历史ABC起源于美国,较有影响力的主要有以下几位学者的观点:1、科勒(Kohler, Eric L.)的作业会计思想。

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主要来自于对20世纪30年代的水力发电活动的思考。

在水力发电生产过程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这里指水源)成本都很低廉,而间接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很高,这就从根本上冲击了传统的会计成本核算方法――按照工时比例分配间接费用的方法。

其原因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本文指制造成本法),预先假定了一个前提,即:直接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很高(如工业革命以来,机器大生产中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和原料消耗一直是成本的主体)。

在会计史上,科勒的作业会计思想第一次把作业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之中,被认为是ABC的萌芽。

2、斯拖布斯(G.T. Staubus )的会计思想。

斯拖布斯是第二位研究作业成本法的学者,他分别在1954年的《收益的会计概念》、1971年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和1988年的《服务与决策的作业成本计算――决策有用框架中的成本会计》等著作中提出了一系列的作业成本观念。

3、20世纪末ABC研究的全面兴起。

当时,计算机为主导的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人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明显突破了制造成本法中“直接成本比例较大”的假定。

浅谈作业成本法

浅谈作业成本法

浅谈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增加企业效益,为企业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信息。

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具有发展优势,使企业管理更加规范。

但目前我国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规范相关政策、企业制度,使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法,通常是以产品或劳务的作业作为成本核算对象,通过对所有作业的跟踪与分析,确认并计量作业消耗的资源成本,再将间接费用按照作业量进行分配,最终按照成本动因追溯到最终产品的成本核算法。

ABC法的计算过程大致分为归集直接成本费用、鉴定作业、归集成本库费用、确定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动因费率、分配成本库费用和计算产品成本几个步骤。

“作业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会计学家科勒1952年出版的《会计师词典》一书中。

继而美国的斯特布斯教授1972年出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提出成本计算的对象是作业时,相较于产品作为对象,在计算成本的时候更为精确。

但传统成本会计的理念深入人心,导致作业成本系统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直到上世纪80年代,传统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时高速发展的制造企业,传统成本会计的缺陷使得企业财务报表对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无法提供有用信息,而只是用于对外反应企业的财务信息。

1984年,美国的库珀教授和卡普兰教授对作业成本法的作业与作业中心、作业价值链、成本动因和如何建立成本库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重新提出较为完整的作业成本法。

之后,作业成本法在西方国家理论研究与企业应用上得到长足发展和广泛应用。

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国内一些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引进了作业成本法这种企业管理方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但仍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

成本会计4-作业成本法一、作业成本法概述作业成本法是一种用于计算产品成本的方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每个作业或任务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生产环境。

该方法基于对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的跟踪,并将这些成本分配给相应的作业或任务。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理念是将消耗的资源与特定的作业相关联,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并为决策提供有关成本效益的信息。

二、作业成本法的步骤使用作业成本法来计算产品成本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成本驱动因素:首先需要确定哪些因素会驱动成本的产生,例如直接材料的使用量、直接劳动的投入时间等。

2.追踪直接成本:根据成本驱动因素的确定,将直接材料、直接劳动和制造费用与每个作业或任务相关联。

3.分配间接成本:除了直接成本外,还存在一些间接成本无法直接与作业相关联,需要将这些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规则分配给各个作业。

4.计算作业成本:将追踪的直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成本加总,得出每个作业或任务的总成本。

5.分析成本效益:根据计算出的作业成本,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评估每个作业的利润决策性能。

三、作业成本法的优点作业成本法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准确计算成本:作业成本法跟踪和分配了每个作业或任务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因此可以相对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2.提供决策信息: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析结果为管理层提供了关于作业成本效益的信息,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3.指导资源配置: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场景作业成本法通常适用于以下几种生产环境:1.定制生产:在定制生产过程中,每个订单或作业都具有相对独立性,作业成本法可以确保计算出每个订单的成本,并为定价等决策提供依据。

2.批量生产:在批量生产环境中,每个批次可以看作一个作业,作业成本法可以追踪和计算每个批次的成本,帮助管理者进行成本控制和分析。

3.服务行业:作业成本法不仅适用于制造业,还适用于服务行业,如餐饮、酒店等。

通俗理解作业成本法

通俗理解作业成本法

通俗理解作业成本法一、什么是作业成本法1.1 作业成本法的定义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会计核算方法,用于计算和分配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

它通过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或生产活动上,帮助企业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决策。

1.2 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是将企业的成本分配到不同的作业上,以便准确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这种方法通过跟踪和记录每个作业的直接和间接成本,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作业,从而提供作业成本的详细信息。

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概念是作业,也称为成本对象,它可以是产品、项目或服务。

二、作业成本法的主要步骤2.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步骤作业成本法的实施通常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 识别成本对象:确定需要计算成本的作业或活动,可以是产品、项目或服务。

2. 确定成本池:将相关的成本归入成本池,例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3. 计算成本驱动因素:确定用于分配成本的驱动因素,例如直接材料的重量、直接人工的工时等。

4. 分配直接成本:将直接成本直接分配给成本对象,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成本。

5. 分配间接成本:使用成本驱动因素将间接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例如制造费用。

6. 计算作业成本: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相加,得到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7. 分析作业成本: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和解释,评估成本效益和效率。

2.2 作业成本法的优势和局限性作业成本法有以下优势: - 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每个作业的详细成本信息,帮助企业了解成本构成,有助于成本控制和决策。

- 可追溯性强:作业成本法能够追踪和记录每个作业的成本来源,使成本计算更加准确。

-适用于复杂生产过程:作业成本法适用于复杂的生产过程,可以对不同的作业进行精确的成本分配。

然而,作业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 成本分配难度:作业成本法需要确定合适的成本驱动因素,并进行成本分配,这可能会涉及到主观判断和估计,存在一定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简称ABC,英文全称Activity-Based Costing,可直译为活动基准成本计算,从英文的直译上也许更能体现这种成本计算方法的核心。

这一概念引入我国已近二十多年历史,但将该方法运用到实际成本计算的企业并不多。

随着生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日益提高,直接费用普遍减少,间接成本相对增加,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按人工工时、工作量等分配间接成本的思路,严重扭曲了成本。

同时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多、市场竞争的加剧和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客观条件越来越成熟。

作业成本法,是一个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系统,它以作业为中心,作业的划分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检到发运销售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

传统的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一般以“生产车间”为对象进行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而“作业”则是与制造费用形成直接相关的活动、方法、步骤或服务,它可能是一个车间内与生产有关的“活动”。

在作业成本法下,把制造费用分配给各个作业,按各产品耗用的作业量计算应分配的制造费用,再加直接归属的直接工资及直接材料费用,可以比较真实的计算出产品的生产成本。

作业成本法下,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由单标准改为多标准,提高了产品成本中制造费用项目的准确性;对于营销、产品设计等领域发生的成本,只要与特定产品相关的就可以通过有关作业分配至相关产品,而不同于传统成本法下将其列为期间费用。

作业成本法下作业及成本动因的确认是基础。

我们以物流企业为例,首先说说传统运输成本核算的成本项目,主要分为运输车辆费用和运营间接费用,运输车辆费用包括:工资及福利费、燃料消耗费、设备折旧费、保养及大修理费、养路费及运营管理费及事故处理费等;运营间接费用包括:订单接处理费、货物装卸搬运费、设备消耗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等;传统的成本核算是将运输服务作为核算对象按分步法和分批法进行的,基本上是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

该方法适用于品种少、批量大、直接人工高、管理费用低的运输业。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直接人工费用逐步下降,批量少、批次增加,一个运输企业面临多家供应商与零售商,造成管理和其他费用大幅上升,因此传统的核算方法已不适合现代物流企业的发展。

而作业成本法是把资源、资源动因、作业、作业动因、成本对象、成本分配系数、直接成本作为成本核算的主要体
系。

首先,运输过程中的资源主要包括资金、时间、设备、人力等。

具体为:固定资产费用,如车辆、库房等;直接人工、直接材料;运输生产维持成本,如业务人员的工资成本;间接费用,如管理人员的工资;低值易耗材料成本;车辆及运输保险费;运输过程以外的成本,如广告费用等。

资源的成本信息主要来源自企业的总分类账。

其次,对作业的划分和作业中心的确认,根据企业业务活动情况,运输业的作业中心可划分为:维修中心,包括车辆维修、保养、大修作业;订单处理中心,包括订单的接收、归类、发放作业;运输中心,包括货物的检验、接收、搬运、分类装车、运输作业;调度中心,包括车辆、线路、人员安排及调配、协调作业。

作业中心成本可以用作业中心所包括的各作业所消耗费用之和表示,它应包括工资及福利、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的费用、运输费、办公费等,这些数据可在企业原有的成本信息系统中取得,经过加工处理加以利用。

完成一项作业要消耗一定的资源,这种资源的消耗与作业的关系称为资源动因,资源动因是分配作业所耗资源的依据,分配到作业的每一种资源就成了该作业成本中心的一项成本要素。

成本要素的价值在于它们清晰地提示了哪些资源需要重新配置和利用。

完成了作业及作业中心的划分,确定了资源动因后,就可以对各作业进行效率分析、增值分析。

作业成本法的根本优点在于它能使管理人员想方设法地进行成本控制,不仅保证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而且促使企业有效在控制间接成本,降价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把理论运用到实际操作中还是不能完全避免一些成本分配的人为主观性问题,这是作业成本法的不足之处,同时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该方法,一般认为该方法适用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企业:
1、企业生产和经营自动化程度比较高,间接费用占总成本比例较大
2、企业规模较大,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3、企业管理水平较高
4、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5、财务人员素质较高,掌握全新的成本管理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