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伦理支撑

合集下载

环境伦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定位

环境伦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定位
e f ci e me n . fe t a s v
【 e od]nin et tc; cl i vi tn Rlo eti K yw rsE vom n e i Eo g ac izi ; o rn t n r l a hs o c ilao l e i ao
1 环 境 伦 理 的提 出与 内涵
发展 的观点看待人与 自然之间的关系 . 只有以全球 整体 利益为出发点 来保护环境 . 人类的永续生存才有可能 这就需要 人类必 须学会尊重 自然规律及其内在价值 . 开创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来延续人类 的生存 . 这就是生态 文明 我们不难发现 . 环境危机 的产生是由于人类 生产实践 活动产生的 总压力超过了地球 自 然环境 的承载能力。 环境承载着人类需求的多样 性 价值 . 人们不可能脱离他 们的环境而 自由. 只能在他们 的环 使“ 而 境 中获得 自由” 益恶化 的生存环境 . 日 预示着生态文 明对人类生存和 发展 的重要 环境伦理倡导人类最大限度地适应地球 . 以道德的方 并 式对待它 人类选择以什 么样的方式对待 自 环境 . 是对 自然生 然 不仅 态 环境 的应然 回答 . 更是关系到人类生存 和发 展的实然问题 . 人类 是 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文化导 向。 因此 , 只有遵循环境伦理 , 转变人类 的生 活方式 . 德伦 理应用到与人类生存息 息相 关的环境 . 将道 以文 化的视 角来审视 自然 .实现从 生产到生活到社会关 系的全 面转 型 . 化解当前 的生态危机 . 生态文明才有可能成功构建 。
应用到与人类生存息息相 关的环境 , 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基础, 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 关键词 】 环境伦理 ; 生态文 明; 作用定位
Ro eOre t i no vr n e t lEt c n t eCo sr cin oogc lCiiz t n l inato fEn io m n a hisi h n tu to ofEc l ia vl a o i i

公民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城市建设

公民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城市建设

公民生态伦理教育与生态城市建设摘要:公民生态伦理教育对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加深公民对生态城市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目的。

公民生态伦理教育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教育、学校教育、政府引导教育、法律法规约束教育等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公民;生态伦理;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城市中图分类号: f2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引发了生态意识的觉醒,提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态保护高度和谐的生态城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追求的模式。

生态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广大公民的共同努力,只有当公民具有了良好的生态伦理观,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去践行生态城市所要提倡的基本理念和原则,实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而公民生态伦理的形成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的教育来实现。

1.生态城市、生态伦理与生态伦理教育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的城市模式,是环境和谐、经济高效、发展持续的人类住区。

在生态城市模式下,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类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生态系统保持生态多样性。

生态城市建设模式的提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1] 生态伦理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伦理,它确定的是人对自然界和对自然存在物的道德义务、道德关怀,强调对人、对动植物以及一切生命的关爱和尊重,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社会的整体和谐。

生态伦理教育即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教育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改变人们不适当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走可持续的良性发展道路,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2.公民生态伦理教育对生态城市建设的意义生态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除了需要政府政策和的支持、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健全的法律法规的保障,最为关键的因素是生态城市的建设者--广大的公民应具有良好的生态伦理道德观,需要加强公民的生态伦理的教育。

结合环境伦理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

结合环境伦理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
s am e t e pr ect g he en i i ot m i t vr n onm en o m eett e ban dev opm en equi tt h ur el tr r ent n accor em si dan i h ecol cal ce w t t e h ogi cary n r i g capaci , t y
c an e te g o hmo e t t i h it e eo me t fmana d n tr. o ta a un f m n u ta ila in t c lgc l h g h rwt d , oobante j n v lp n o d o n aue S h t wec n tr r id s il vi t o e oo ia o r c i o z
先锋论坛
C m ns F rm o met ou
北京市优 秀人才培 养资助个人项 目 ( 编号
结合环境伦理学的城市生态规划与设计
Ur a c ogia l nn n d De i b n E ol c l a i g an sgn Com bi i g W ih E v r P nn t n i onm e t t is n al h c E
关键词 环 境 伦理 学 城 市 生态规 划 设 计 原则
Absr tact T s ce ban ecol cal obl si t e he esen ofur ogi pr em s h poorr at el i ons i bet hp ween h um an an t vr d he en i onm en ,w hch i t c t i s he s ope of
env r i onm ent h cs al et i .Ur ban ecol calpl ni s t ogi an ng i o deal ih ur t ban dev opm entan ecol cal w el d ogi envr i onmen ot ton i ar t pr ec i n l ge— cal s e pr act i . he prn pl hi i g ca1 T i ci e oft nkn nee o be com bi ds t ned w i h at s heor d et ods o v r m ent h cs S t t e l e tt h i an m es h fen i on al et i . pecic p ann n an i f l i g d

“美丽中国”环境设计中的伦理维度

“美丽中国”环境设计中的伦理维度

“美丽中国”环境设计中的伦理维度摘要:环境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各种社会利益矛盾之间的协调与制衡,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决不只是技术与艺术的问题。

针对中国当代城市环境所面临的权利审美、社会正义与公共空间的缺失、对弱势群体的忽视、“伪生态”等社会和环境设计问题的伦理批评,分析环境设计的伦理维度,提出建设“美丽中国”须重视对现实环境问题的伦理关怀。

关键词:设计伦理环境设计生态文明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新的战略层面,必将推动全社会形成善待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而城市环境设计是包括区域规划、建筑、室内外景观、公共艺术等在内的系统工程,旨在创造便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同时也涉及各种人群利益之间的协调与制衡,还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决不只是技术与艺术的问题。

当代中国倡导的“美丽中国”环境建设也不应理解为形式的争奇斗艳与“炫技”,须针对中国当前所处社会转型期环境建设中,所面临的社会正义与公共空间的关系、代际之间的矛盾冲突和协调、弱势群体的生存质量问题、社会文化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伪生态”等具体的环境伦理性问题的批评式解析,提出独特的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法,从而设计出具有独创性文化品质的环境。

环境创意往往来自于新的设计“态度”和新的设计方法。

从伦理的维度来生成设计的独创性,应是“美丽中国”城市环境设计发展的新视角。

环境设计伦理是设计学和环境伦理学的结合,主要关注相关环境设计的“态度”和价值判断。

当代严峻的环境伦理危机都不同程度地反映在设计活动中,使设计师的社会责任和伦理困惑空前增大,而随着我国”美丽中国”和“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环境发展战略的提出,对于环境设计伦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诉求。

一.城市环境设计与新的伦理诉求每次重大的设计创新都似乎与新的伦理诉求有关。

伦理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伦理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伦理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引言伦理原则是指在人类行为与决策中所遵循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

城市规划作为一种人为干预社会空间的活动,也需要考虑伦理原则的应用。

伦理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不仅影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还能够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本文就伦理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伦理原则与城市规划伦理原则是建立在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准则。

在城市规划中,伦理原则起到了指导城市发展方向和规划决策的作用。

它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在制定城市发展目标、规划城市用地、设计城市交通、保护城市环境等方面做出更符合道德伦理的决策。

社会公正原则社会公正是伦理原则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社会公正的应用体现为合理分配城市资源,保障社会上每个人的权益。

城市规划者应基于平等、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城市规划设计,避免资源的不均衡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城市发展带来的福利。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伦理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城市规划者需要考虑城市的长远发展,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和交通,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文关怀原则城市规划应以人为本,关注居民的需求与利益,体现人文关怀原则。

城市规划者应充分考虑居民的居住、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需求,设计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伦理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合理规划城市用地是伦理原则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城市规划者应根据城市发展目标和居民需求,科学规划城市用地,充分考虑城市各项功能的协调和利益的平衡。

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应注重保护农田、水源地、生态环境等重要资源,避免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设计人性化的城市交通城市交通是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伦理原则的应用之一。

城市规划者在设计城市交通时,应注重提升交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伦理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伦理与城市环境的关系

伦理与城市环境的关系概述伦理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

伦理学研究的是人类行为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而城市环境则是人类活动的舞台。

伦理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关系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个体的幸福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伦理与城市环境的相互影响,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融合伦理与城市环境的未来社会。

伦理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伦理是指个体和社会在行为中遵循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

城市环境是由人类活动所创造和塑造的,因此伦理对城市环境产生直接影响。

首先,伦理道德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个体和社会对城市环境的尊重程度。

如果一个社会缺乏道德意识和伦理价值观,人们就可能忽视城市环境的保护和维护。

这将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脏乱差的城市景象将降低个体和社会的生活质量。

其次,伦理对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决策也起着重要作用。

城市规划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交通、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

而这些决策往往要求考虑到伦理价值观,例如社会公平、环境可持续、生态保护等。

如果城市规划中缺乏伦理的考虑,可能会导致不合理的城市布局和资源浪费。

最后,伦理还影响着个体在城市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方式。

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风气直接关系到城市环境的公共秩序和社会和谐。

如果个体在城市环境中缺乏尊重和信任,公共资源的浪费和破坏现象将屡见不鲜。

综上所述,伦理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尊重程度、决策的合理性以及社会的公共秩序。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伦理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以建设一个和谐、可持续的城市社会。

城市环境对伦理的影响城市环境通过各种方式对个体和社会的伦理观念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城市环境的质量与个体的道德行为相关。

研究表明,一个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

相反,一个脏乱差的城市环境容易引发个体的道德滑坡,诱发不良行为。

其次,城市环境的社会经济结构也会影响个体和社会的伦理观念。

一个富裕、公正的城市环境会培养个体的公共意识和社会参与,促进伦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制度建设的伦理学基础

生态环境问题制度建设的伦理学基础
维普资讯
第2 鸯第1 25年2 期 0 0 6 月
Junl f hnzo ntu f eoa ta Id s yM ng m n( oil c neE io ) ora o egh uIstt o rnui l n ut a ae etS c i c dt n Z ie A c r aS e i
而扩 展至大地 、 岩石 、 河流乃 至整个生态系统 。 I动 物权 利论 。
世界是为人类的目的而存在的。亚里士多德就曾经告诉我 们:植物活着是为动物, “ 所有其他动物活着是为人类, 驯化
动物 是为了能役 使 它 们 , 当然 也 可作 为 食物 ; 至于 野生 动 物, 虽不是全都可食 用 , 有些 还是 可吃 的 , 但 它们还 有 其它

要 : 态环境 问题 , 生 说到底是人 的 问题 , 就需要 对人 本 身重新反 思 , 人 类行为 重新 评 估和规 范。 这 对
不仅要 求从道德屡 面上给予生态环境 关注, 而且还要求加 强制度 层 面上 的建 设, 从人 类 中心主义 伦理观到人 类非 中 主义伦理观 , 再从非 中心主义伦理观到 可持 续发展 伦理观 的 飞跃 , 为建设生 态环境制度提供 了合 理的伦理 学基 础。文章就从 这 两次 生 态伦理 的飞跃 , 论述 生 态环境 问题制
题产生 的根源 。
众所 周知 , 造成人 类 社会今 天这 种生 存 困境 局 面的原 因, 是复杂 的和多方 面的。但 是从 根本上讲 , 它根源 于人类 看待周围世界的特殊方 式 , 表现 出来 的是 一种本 能 意义上 的人类 中心主义的思 维方 式和 行为模 式 。概 括地 说 , 人类 中心 主义的思维和活 动模 式 , 即在人 与环 境及其 自然 存在 物的互相作用过程中 , 一切 总是 以人类 的现实利 益 和生存

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

生态文明建设的伦理向度
理 , 就 是 是 也
生 态 伦 理 是 在 人 与 自然 关 系 恶 化 的背 景 下 道 德 哲 学 发 展 的 时 代 产 物 。2 世 纪 中 叶 以来 , 识 之 士 对 人 类 的 生 产 方 0 有 式 、 生 活 方 式 以 及传 统 的 自然 观 和 价值 观进 行 了深 刻 反 思 。
索 。生 态 伦 理 学 作 为 一种 新 兴 的道 德 哲 学 , 论 从 理 论 研 究 无
还 是 道 德 实 践 方 面 , 日益 引 起 人们 的关 注 和 重 视 。在 建 设 都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 生 态 文 明 的 过程 中 , 从生 态伦 理 维 度 寻 找 缓 解生 态 危 机 、 护 自然 环境 的道 德 依 据是 十分 必 要 的一 项 保 工作 。
态 , 需要 时时提 醒 自己莫把“ 人 能为 ” 应 为” 以整体 性 的眼光 关照 自然 , 当“ , 在美 好 的生态环 境 中追 求 人的全 面发 展。
关 键 词 : 态 文 明 ; 态 伦理 ; 生 生 以人 为本
中图分类号:8 B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o 2 7 0 (0 90 - 0 0 0 1 0 - 4 82 0 )7 0 4 - 3
根 据 , 往 流 于虚 幻 , 生 态 文 明实 践 难 以 兑 现 。从 伦 理 本性 往 使
和现 实 生 活 出 发 , 态 文 明 建设 中 的伦 理 原 则 应 该 是 不 以 人 生
人 类 社 会 在 经 历 了原 始 文 明 、 耕 文 明 、 业 文 明等 几 农 工
个 不 同 的 时 期 之后 , 处 于需 要 变 革 的重 要 关 头 。 工业 文 明 正
( ) 一
境 保 护 提供 一 个 坚 实 的 道 德基 础 , 种 非 人 类 中 心 主 义 做 了 各 多 方 面 的 努力 , 出 了 许 多 建 设 性 的思 想 和 主 张 , 正 确 处 提 对 理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 进行 生 态文 明建 设 提 供 了丰 富 的精 神 资 源 。但 是 , 人 类 中 心 主 义 的伦 理 基 础 缺 乏 现 实 依 托 和人 性 非

环境伦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伦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

04
CHAPTER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
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案例
北京
通过实施严格的环保政策,推广 绿色出行方式,建设城市绿化带 和公园,打造宜居、低碳、生态 的城市环境。
杭州
依托西湖和钱塘江两大生态资源 ,推广生态旅游,建设生态景观 和休闲设施,打造“东方水城” 的生态文明城市形象。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案例
恢复生态系统
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增加碳汇能力,减缓 气候变化的影响。
提高适应能力
加强灾害预警和应对能力建设,提高社会适 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分享经验与技术
各国之间分享生态文明建设的 经验和技术,促进全球环保事
业的发展。
资金与技术支持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 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其应对环 境问题。
生物中心主义强调所有生物都有其内 在价值,人类应尊重所有生命体,并 维护生态平衡。
02
CHAPTER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和改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特点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可持续发展,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追求人与自 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红线制度的建设与实践
生态红线定义
生态红线制度是为了保障国家生 态安全而划定的底线,明确各类 生态空间的保护范围和开发强度。
红线制度内容
生态红线制度包括生态功能保护 区、生态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 的保护,以及对生态空间占用、 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限制。
实践案例
我国已经实施了生态红线制度, 并在一些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 有效保护了重要生态空间和资源。

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中的伦理支持

我国生态安全建设中的伦理支持

2 自然资源和 自然环境不仅有着为人类经济服务 的天然义务 . ,
同时也有其 自身的权利 . 这种权利的实质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安 典型 的 ” 暴发户文化” 这种精神 生活 的贫 乏值得深思 韦伯曾经 . 全建设之 间要遵循 “ 适度原则” 。人类需要 文明.需要发展 , 但更 强调 . 一个国家 . ” 一旦精神建设与物质建设不能并重 . 则物质建 要适度 。 所谓 文明就是人类对 自然的不 满. 适度的不满是发展 。 过 设 的成果很可能回过头 来腐 蚀原 先的精神动 力 到最后会造成物 度的不满则是破 坏 . 正如 白居易所说 ” 育物有时 . 生财 有限 . 质建设也逐渐崩溃。现在先进国家除了以经济指标表示 国民物质 天 地 ” 而人之欲无极。 我们一直患有增长 的饥渴症 . ” 不惜透支子孙后代 生活 品质 .同时也重视文化指标 、 态健 康指标 .以表示国民精 生 的资源支撑现代的经济增长 。不断的增长使物质财 富确实极大地 神生活 品质 。其中文化指标包括平均每人每年购书经费 . 音乐人 增长了 .但我们 的生活状况并不比过 去更轻松 .更快 乐,人 类必 口比重 .平均每天进 出图书馆 音乐厅、戏剧 院 博物馆的人数 须赋予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以同等的道德地 位.在充分尊重 和积 等等 。 极保护 它们的前提下 .适度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 。
: _ 亨
这对流通股和非法通股都没有好处,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 。 / ] 1 . 1
3不 定性因素将持续更长 的时间 。 然 非流通 股都 希望 生态 伦理 观念 ,加强生态道德 建设 ,已成为实现生态安全建设战 显
一?~_ …’ 一 L … . . 、
的竺卜 正作应 充 景 用孽 夕 此 面 孥 . 竺看它 合有 化 数 型 长 外 式 大生 .然源 发往 乏 待 ,理效 为 量 增或 延扩 再 产 自资 开 往缺 深 造于 大场资。 福广市投者 ; 科 评 ; 。 。 .弄 。 。 .

环境科学:环境保护责任担当与美丽中国建设,培养生态伦理素养

环境科学:环境保护责任担当与美丽中国建设,培养生态伦理素养
应对气候变化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 采取措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如发展可再生能源、推广节能 技术等。但仍需加强国际合作与自身努力,以应对气候变化 带来的挑战。
05 环境保护行动实 践与成果展示
政府层面: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01
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为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法
律保障。
02
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政府应加强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进
行严厉打击,切实保障环境安全。
03
强化环保监管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环保监管机制,加强对企业排污的监管力度,确保企
业达标排放。
企业层面:推行绿色生产,承担社会责任
推行清洁生产
企业应积极推行清洁生产,采用 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减少生
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
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企业应加强对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
浪费。
承担环保社会责任
企业应积极承担环保社会责任, 自觉履行环保义务,为环境保护
事业做出贡献。
社会层面: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环保宣传教育
社会应加强环保宣传教育,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
环境科学:环境保护责任担 当与美丽中国建设,培养生 态伦理素养
汇报人:XX 2024-01-21
目录
• 环境保护责任担当 • 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与路径 • 生态伦理素养培养重要性 • 当前我国环境问题及挑战 • 环境保护行动实践与成果展示 • 未来展望与共同努力方向
01 环境保护责任担 当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现代环境伦理学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现代环境伦理学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

现代环境伦理学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对于保护和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环境伦理学思想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环境伦理学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学科,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对环境的责任与义务,对于推动生态文明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环境伦理学思想的基本原则环境伦理学思想的基本原则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的责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等。

首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环境伦理学的核心问题,要将人与自然看作一个整体,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既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要充分尊重自然的规律。

其次,环境保护是每个个体和社会的责任,我们应当积极采取措施,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并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的利益,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共同繁荣。

二、环境伦理学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环境伦理学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环境伦理学思想能够引导我们正确对待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其次,环境伦理学思想能够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人们改变以往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再次,环境伦理学思想能够帮助我们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推动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最后,环境伦理学思想还能够推动政府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政策,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现代环境伦理学思想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现代环境伦理学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首先,现代环境伦理学思想逐渐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强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恢复,在生态系统的层面上进行环境伦理学研究。

其次,现代环境伦理学思想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应当基于互惠互利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再次,现代环境伦理学思想逐渐拓展了伦理学的研究范围,将其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如生态学、哲学、社会学等,共同探索环境保护的道德和伦理问题。

生态伦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生态伦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

生态伦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伦理学论文-哲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将是我国未来一个时期现代化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而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观念引起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从而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从生态伦理角度寻找缓解生态危机、保护自然环境的道德依据和有效路径是十分必要的.一、生态伦理产生于人类生态文明新时代文明若是自发地发展,而不是自觉地发展,则留给自己的是荒漠.这是马克思在100 多年前对人类突飞猛进的工业文明发出的忠告.18 世纪从英国发起的以蒸汽动力为标志的工业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但同时,这一时期对自然资源的大肆开采和使用、对环境的肆意破坏也为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埋下了隐患.自工业以来,尤其是20 世纪的后50 年,全球环境遭到空前的破坏和污染.先后出现温室效应、酸雨污染、人口、森林面积锐减、土壤侵蚀、大气臭氧层破坏、陆地荒漠化扩大、有毒化学物质扩散、水资源污染和短缺、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十大全球性环境问题,爆发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有生态学家指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已经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持续发展,正残酷地撕毁着人类关于未来的每一个美好愿望和梦想,这一影响不仅会殃及一代、两代人,而且将影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正是在这样的生态危机背景下,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们逐渐认识到,过去工业时代人们所信奉的人类凌驾于自然之上、人类要征服和主宰自然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错误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的最终结果是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且生态危机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社会危机.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一种新的文明形态.自此,以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的威胁为标志,工业文明的社会开始走下坡路,一种新的文明---生态文明成为上升中的文明,人类社会逐渐步入生态文明时代.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伦理便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深刻影响并改变着人们的价值理念和生产生活方式.生态伦理旨在缓解生态危机,改变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状态,从人统治自然、奴役自然过渡到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也就是说,生态伦理是在人与自然生态关系、人与人社会关系全面失调的形势下,为适应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严重挑战而提出的,它是新时代---人类生态文明时代的全新伦理观念,引导人类向更高级的文明形态迈进.二、生态伦理倡导生态文明新理念生态伦理是调节人类与生态环境关系的一系列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伦理学视角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它以尊重和保护生态环境为宗旨,着眼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倡导实现生态公正,生态和谐,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协同进步的可持续发展.第一,生态和谐.生态伦理观点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然界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大自然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可以说,没有自然就没有人类社会.因此,人类应该正确认识并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摈弃过去人类是自然的主人的错误思想,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总之,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人类与其他物种同生共荣,人类必须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起新型的和谐关系.第二,生态公正.生态伦理观点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实现生态公正.生态公正就是要使不同区域的人、当代人以及后代人都获得其应得的东西.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 其一,代内公正.是指当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己利益的过程中要体现机会平等、责任共担、合理补偿,即强调公平地享有地球,并且共同承担起保护它的责任和义务.其二,代际公正.是指人类在世代更替的过程中对利益的满足要保持公正或合乎正义,即要求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为代价.正如席拉德. 弗雷切特所主张的那样,既然每个下代人都从上一代处获得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利益,那么当代人从过去一代人处得到的恩惠应该返还给未来的人们,也就是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存在互酬的关系.因此,为了人类永续发展,当代人要有自律精神,确保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损害后代人的利益,实现代际的生态公正.第三、可持续发展.生态伦理观点认为,建设生态文明,就要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永久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持续发展,它要求人们确立人类永久发展的观念,为后代人的顺利发展、文明的世代传递创造条件.当代人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后代的发展需求和可能,从而实现人类文明的顺利延续.其二,全面发展.人的发展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全面发展就是不仅要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协调发展,而且要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自然和社会也得到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精神文化需要,提升发展层次,扩展发展领域,从而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其三,共同发展.发展是全人类的发展,是所有国家、民族和地区共同的发展.现如今,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已经具有全球性质.因此,在个人、民族、国家的行为中,应当把全人类的利益看成一个整体,着眼于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共同肩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由此可见,生态伦理所倡导的生态和谐、生态公正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应该充分发挥生态伦理的指导作用,使生态伦理观念渗透到社会的全方面和各领域,从而更好地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三、生态伦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生态伦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和遵循生态伦理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有助于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革,提升人们的生态意识,从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首先,生态伦理促进生态意识的形成.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从从传统思维方式的条条框框中解放出来,确立绿色文明的思维模式.生态伦理宣扬人和自然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认为万物是平等的,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发展,这些观念都有助于人们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其一,生态伦理有助于培养人们敬畏生命的意识.敬畏,即小心翼翼地尊重规律,趋利避害,取之有道,取之有度,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地利用和改造自然.敬畏生命是尊重生命的基础,尊重生命、敬畏生命也应是人类应有的道德品质.其二,生态伦理有助于培养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意识.单就我国古代来看,热爱大自然自古就是圣贤们强调的道德准则.如孔子就有乐山乐水的生态伦理情怀,自觉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体味大自然化生万物的无限魅力,正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在与自然的接触中修炼自我,提升思想境界,真正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三,生态伦理有助于人们形成生态资源节约的意识.尽管从总量来看地球上的物种繁多,资源丰富,但资源毕竟是有限的,而且绝大部分不可再生.如果不养成生态资源节用观,破坏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就会造成资源枯竭,最终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次,生态伦理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在生产方式方面,工业文明社会依据只有人有价值,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的观点,在生产过程中无偿使用环境和自然资源,采用最简便、最经济的生产工艺,导致资源高投入、产品低产出、环境高污染.这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也是造成当代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而生态伦理观念依据生命和自然界有价值的观点,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社会物质生产对资源的利用付费并计入成本,从而实现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生态伦理促进消费方式的转变.人们不合理的消费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并不是直接作用于自然,而是通过加大生产力度加强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掠夺,从而造成自然负荷过重.生态专家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贫困加剧和各国的发展失衡.而生态伦理在促进消费方式的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生态伦理提倡适度消费、文明消费和绿色消费.它提倡把消费当作手段而非目的,既克服了过量消费的不正当性,又能保证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求.它以维护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观点为出发点,坚持消费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以过简朴和健康的生活为目标,实现人类与环境和谐并进.总之,生态伦理所倡导的消费方式是一种新的、更高级的消费模式,它不仅符合生态的要求,也更符合人的本性和需要.综上所述,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是任重而道远的,是关涉整个社会的全员工程.合理发挥生态伦理的指导作用,自觉控制自己的生态道德行为,有助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参考文献1 尚玉昌. 生态学概论[M]. : 大学出版社,2003: 192- 2122 岩佐茂. 环境的思想----环境保护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处[M]. 韩立新,张桂权,刘荣华,译. :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76 - 933 余谋昌. 从生态伦理到生态文明[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 年第二期4 陈静.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伦理对策研究[J].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5 李锋春. 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生态伦理观与生态文明建设[J].江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6。

生态伦理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伦理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生态伦理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也日益提高。

生态伦理作为一种重要的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观念,正逐渐成为环境保护的核心理念之一。

本文将从生态伦理的概念和意义出发,探讨生态伦理与环境保护的紧密关系,并分析其重要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生态伦理的概念。

生态伦理是一种将生态学和伦理学相结合的学科,它探讨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强调人类对环境的尊重和责任。

生态伦理认为,人类作为地球生态系统的一员,应该意识到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关系,并且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生态伦理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密切,彼此相辅相成。

首先,生态伦理的理念与环境保护的目标一致。

生态伦理倡导人与自然界和谐共生,而环境保护正是为了维护自然界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伦理教育人们尊重自然、珍爱生命,这也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

其次,生态伦理的实践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行动。

生态伦理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观念,更是一种行动指南。

生态伦理激励个体和社会团体采取积极的环境行动,例如减少能源消耗、推广可再生能源、实行垃圾分类等。

这些行动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生态伦理对于促进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也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个人利益和追求快速发展的诱惑日益增强,环境问题常常被忽视。

而生态伦理通过教育和引导,强调环境和人的关系,培养人们对环境的忧虑和责任感。

在生态伦理的引导下,人们意识到环境保护不仅关乎自身利益,更关乎后代子孙的生存环境,从而形成了积极的环保意识。

最后,生态伦理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可以为人类社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只有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才能解决。

而生态伦理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弘扬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念。

只有在这样的价值观引导下,人类才能更好地维护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此外,生态伦理还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从根本上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

伦理视域下的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研究

伦理视域下的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研究

伦理视域下的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研究伦理视域下的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研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各种环境灾难频频发生,使得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而在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法治化的重要性也愈加明显。

本文将从伦理视域角度出发,探讨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的研究,并举出5个例子进行分析,以证明法治化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必要性和作用。

一、伦理视域下的生态环境治理法治化伦理学是探讨人类行为与价值观的学科,其核心概念包括善恶、义务、责任等。

生态环境问题是伦理视域下的问题,关系到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是否符合道德伦理。

因此,在生态环境治理中,法律和规则制定者应该坚守伦理原则,使之成为法治化的基础。

首先,法治化是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

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无论是环境权益还是公众的利益都能得到充分的保障,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才能得到合理的维护与协调。

其次,法治化是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必要条件。

法治化可以使得环境治理的过程标准化、规范化、有序化,避免了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举例分析法治化在生态环境治理中的作用1、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和实施2014年,我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了修改和实施。

新法规明确了环境保护责任,强化了环境违法处罚力度,规定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等,有效强化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该例子表明法律的法治化可以起到约束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2、欧盟的环境政策欧盟一直以来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其环境政策始终坚持以法律规范为基础。

欧盟制定了《工业排放指令》、《环境影响评价指令》等多个环境保护法规,规定了严格的负责制和处罚制度。

欧盟环境政策的实施,使得欧洲的环境质量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人民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该例子表明法治化能够对环境治理起到显著推动作用。

3、北极圈航行的国际法案由于气候变化,北极圈航道逐渐打开,成为一条缩短世界航行距离的新航线。

伦理观念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影响与规范

伦理观念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影响与规范

伦理观念对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的影响与规范引言伦理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和个人生活中,基于道德价值观所形成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和规范。

伦理观念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伦理观念对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规范。

伦理观念对城市规划的影响人本主义的倡导伦理观念强调人本主义,即将人的需求和幸福作为城市规划的出发点与归宿。

在城市规划中,伦理观念使规划者更加注重居民的福祉,关注其基本需求,并提供良好的社区、公共服务以及良好的居住环境。

伦理观念推动着城市规划者更加关注人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形成以人为本的城市规划策略。

公平正义的追求伦理观念要求城市规划具有公平正义的特征。

城市规划应遵循社会公平和正义原则,保障每个市民的公平权益和机会。

规划者应考虑弱势群体的利益,确保资源的均衡分配,并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条件。

伦理观念的引导下,城市规划能够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避免社会的不平等现象。

环境保护的要求伦理观念强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城市规划应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可持续性,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绿化规划和交通规划,降低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并提供健康宜居的环境。

伦理观念的引导下,城市规划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

伦理观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文化多样性的呈现伦理观念要求尊重和保护不同文化的多样性。

城市发展应注重文化保护与传承,保留历史文化遗产,提供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的平台。

伦理观念的引导下,城市发展能够实现文化多样性的呈现,使人们能够在城市中感受到各种不同文化的魅力。

社会和谐稳定的实现伦理观念要求城市的发展能够实现社会和谐与稳定。

城市发展应关注社会公平与正义,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减少社会矛盾与不稳定因素。

伦理观念的引导下,城市发展能够实现社会和谐稳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伦理观念要求城市的发展应追求经济可持续发展。

城市发展应注重资源节约与利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

伦理与生态的关系

伦理与生态的关系

伦理与生态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而伦理与生态关系则是其中一个核心问题。

伦理是人类行为和价值观的规范,而生态则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既复杂又密切。

在人类活动不断改变自然环境的当今时代,探讨伦理与生态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伦理与生态是相辅相成的。

伦理准则以保护和尊重生态环境为前提。

伦理观念中的道德责任要求人们对待自然界以一种谦卑的态度。

通过正确的伦理举止,人们可以通过环保行动来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而生态的研究则提供了对自然环境的深入理解,为伦理准则提供了指导。

只有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性,人类才能制定出基于科学和伦理的行动计划,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其次,伦理与生态是相互制约的。

伦理是人类对自己和他人行为的道德评判,同时也是人类的价值观和文化的体现。

然而在追求人类利益的同时,可能会忽视对生态的损害。

这时候,生态会通过资源的匮乏或是生态系统的崩溃来给予反馈。

例如,过度的砍伐森林为经济发展带来了短期利益,却无法避免土地侵蚀和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这让人们开始反思和转变对待自然的态度。

因此,伦理准则不仅要呼吁人类尊重生态环境,同时也要提醒人们在追求利益时要有所克制,以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伦理与生态是共同发展的。

伦理的发展和变革往往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而生态问题的关注与解决则是对社会进步的一种反思。

例如,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环保意识的兴起和环保行动的发展为生态保护的进展和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环保组织的活动和全球范围内的环境协议,都为人们的道德和伦理观念提供了变革的动力。

同时,不断的科学发展也为生态伦理提供了更多的支持,例如,通过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人们开始意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并对其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伦理与生态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没有健康和平衡的生态系统,人类无法生存和繁衍。

因此,我们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建立在对生态环境的尊重和保护之上。

工程中的环境伦理问题

工程中的环境伦理问题

工程中的环境伦理问题随着现代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工程建设过程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这些环境问题不仅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危害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给整个社会带来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需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重视环境伦理问题,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环保机制,从而有效地控制和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

工程建设中的环保要求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工程建设必须充分考虑环保要求。

环保要求涉及到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包括工程前期规划、设计、建设、使用和拆除等,它既是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一个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

在工程建设前期规划阶段,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自然特征和生态功能,制定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规划方案,并考虑如何避免和减少环境破坏。

在工程设计阶段,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影响因素,减少环境破坏,提高工程设计的环境可持续性;在工程建设阶段,需要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确保工程建设在符合环保要求的基础上尽快、高质量地完成,从而减少环保风险。

工程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尽管工程建设中的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各种环保问题,这些环保问题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还会对社会和经济造成不良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工程建设中的环保问题:垃圾处理难题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其中可能包括有毒有害物质。

垃圾的处理不当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水污染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其中可能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有毒气体和有机物。

这些污水如果不得到妥善处理,会对环境和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建设对野生动植物的影响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开垦、开挖等活动,会对周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影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声、震、光等污染工程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极大的噪音、地震和光污染等问题,影响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工程环保措施为了解决工程建设中的环保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降低环境的破坏和威胁。

环境伦理意识

环境伦理意识

环境伦理意识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环境伦理意识,作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道德关怀和责任担当,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环境伦理意识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这一意识。

环境伦理意识的内涵环境伦理意识是指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价值、权利和义务的认识和态度。

它包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环境伦理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倡导人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环境伦理意识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环境伦理意识有助于人们认识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从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2. 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伦理意识强调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子孙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有利于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生活质量:良好的环境伦理意识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 增强国际责任感:环境问题往往具有全球性,环境伦理意识有助于各国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履行国际责任。

培养和提升环境伦理意识的途径1. 加强环境教育: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途径,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的环境伦理意识。

2.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能减排、垃圾分类等绿色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3. 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清洁河流等环保公益活动,亲身体验环保行动的意义和价值。

4. 推动政策法规建设: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营造良好的环保法治环境。

5.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分享环保经验和技术,提升全球环境治理水平。

总之,环境伦理意识是当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绿色、美丽、可持续的地球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市建设的环境伦理支撑作者:周国文李霜霜来源:《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2期摘要::以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为原则所建立的现代城市造成了众多的城市环境问题,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二元对立的状态,促使城市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边缘。

在对现代城市环境问题深刻反思的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

生态城市是为了解决当前城市环境危机,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

生态城市与环境伦理具有内在一致性,它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公正的环境伦理观。

环境伦理引导生态城市建设,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支撑。

首先,环境伦理价值观、环境伦理道德规范和环境伦理信念等环境伦理价值理念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撑。

其次,生态伦理文化、生态道德教育、低碳经济模式和生态伦理法制等环境伦理实践行为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实践支撑。

关键词:生态城市;生态意识;生态道德教育;低碳经济;绿色消费;环境伦理法制中图分类号:B82-0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165(2013)02-0031-08城市,作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集聚地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着人类巨大的创造力与智慧,体现了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与文明。

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城市化进程处于加速发展阶段。

1800年,世界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1950年时则迅速攀升到了29%,而联合国《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年》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全世界有5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地区,而在未来20年内,全世界人口中近60%将是城市居民。

”联合国人居署:《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2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也显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达6.91亿,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常住人口首次超过农村常住人口。

今后20年内,中国将有近5亿农民需要实现市民化。

”潘家华、魏后凯:《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5:迈向城市时代的绿色繁荣》,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页。

由此可见,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工业文明浪潮的必然结果,城市作为人类未来的主要聚居地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随着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城市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联合国人居署的报告指出:“虽然世界城市面积只占全世界土地总面积的2%,但却消耗着75%的世界自然资源,产生着占世界总量75%的废弃物。

特别是大规模城市化进程,往往以人口大量集中、资源大量消耗、污染物大量排放为主要特征,严重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引发了一系列不可低估的环境负面问题。

”联合国人居署:《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2页。

城市环境恶化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对现代城市建设的深刻反思。

在此基础上,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

生态城市是为了解决城市当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必由之路,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生态环境的衰败只是问题的症状而非根源,而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人类的价值观念。

因此,生态城市建设不能仅仅依靠物质、技术和资源手段,最根本的是对人类的价值观念进行转变,以期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主导思路。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从研究人与自然深层关系出发,通过转变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而为城市环境问题提供解决策略,对当前的生态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说环境伦理学是理论基础,生态城市建设则是其引导下的具体实践,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学视角下建设生态城市,必然会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一、传统的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其伦理内因城市最早起源于农业文明时代。

经过不断的发展,城市逐渐成为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聚集地。

在农业文明社会中,城市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城市数量少且规模小,城市人口所占比重也十分低,城市化现象并不显著。

农业文明社会中的物质条件、技术手段都十分简单,人类依托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居住,对自然十分敬畏,顺从和适应大自然的安排。

在城市建设方面,传统的农业城市建设以自然为本,遵循“自然本体论”的城市发展模式。

因此,农业文明时代的城市建设对环境的影响非常小,城市生态系统的恢复能力较强,城市与自然处于原始的小农经济的和谐统一。

尽管城市起源于农业文明时代,但人口大规模的向城市迁徙则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

科技的发展所带来的机械化的生产方式促进世界人口加速向城市聚集,工业革命以后的城市数量和规模都开始剧增。

工业文明社会的现代城市,一方面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水平。

另一方面,快速发展的城市也给城市和人类社会带来了众多问题。

正如联合国人居署所指出的那样:“城市呈现出人类最好或最坏的一面,它们是历史和文化的物质载体,是各种革新、产业、科技、企业精神和创造力的孵化器,城市是人类最崇高的思想、雄心和愿望的物化形态,城市通过创造财富可以推动国家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发展并提供就业机会,却也可能成为贫困、社会歧视和环境恶化的温床。

”联合国人居署:《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2008/200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第2页。

环境恶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工业文明社会现代城市发展的瓶颈。

工业文明社会的现代城市将物质财富作为衡量城市是否发展的唯一标准,过分的强调经济建设而忽视环境保护,甚至是肆无忌惮地破坏生态环境,掠夺自然资源,滥杀野生动物,最终造成了城市的空气质量恶化、水污染、垃圾围城等一系列危害人类健康的城市环境问题的爆发。

工业文明社会现代城市的环境恶化的深层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所持有的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所导致。

工业革命的科学技术改变了城市以往的生产模式,减少了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现代化的机器工具增强了其改造自然的自信心,使人类开始疯狂的向自然进军。

由此,人类对大自然的态度由农业社会的敬畏、适应和顺从自然转变到统治、控制和征服自然,人类更加将自己看作自然的主人,将自然看作为人类所利用的工具,向自然界无限制的索取。

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上的工业文明城市发展模式最终使得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逐渐发展到二元对立的状态,使地球生态系统开始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边缘。

正如英国生态学家爱德华·戈德史密斯所说:“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可喻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由于这场大战,自然在崩溃,在衰亡,其速度之快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如果让这种趋势继续发展,自然界将很快失去供养人类的能力。

”爱德华·戈德史密斯:《企业伦理》,高等教育出版,2004年,第35页。

人类在对工业文明社会的城市环境危机深刻反思的基础上,将未来的取向与焦点放在生态城市的建设模式上。

二、生态城市的产生及其环境伦理意蕴面对现代城市所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资源枯竭和物种灭绝等问题,人们开始寻找取代工业社会现代城市的新模式,探索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从西方霍德华的“田园城市”到东方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无不体现了人类寻找理想的居住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

在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自然圈计划”中,生态城市的概念被首次提出。

在此计划的倡导下,作为一个崭新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应运而生并且迅速发展。

生态城市是指“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根据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指导城市经济、社会、自然环境建设以保持三者的高度和谐,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协调统一的复生态系统”周振华:《城市发展:愿景与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61页。

简而言之,生态城市就是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城市经济、人口、环境和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城市模式。

作为一个崭新的城市模式,生态城市具有深刻的内涵。

“从生态哲学的角度,生态城市的实质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城市。

从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生态城市要求以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作为其经济社会的基准。

从生态社会学的角度,生态城市不单单是自然生态化,而是人类生态化。

从系统论的角度,生态城市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稳定、达到动态状态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中国城市出版社,2009年,第378页。

作为人类未来居住的理想模式,生态城市具有丰富的特征。

它要求城市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和谐性;它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扩大物质循环利用,具有高效性;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将经济、环境和社会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具有系统性;它强调经济、环境和社会三者的整体平衡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全面性。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与生态城市具有一致性,二者都是人类对工业文明反思的必然结果,是解决当前生态危机理论基础与重要路径,都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客观选择。

生态城市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的环境伦理蕴含:首先,生态城市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观。

“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哲学所呼唤的生态城市是城市人谋求与地球更友好融洽相处的生态良心发现、生态居住环境及所蕴含的生态生活方式。

它已不再是一个敬畏自然的玄之又玄的理想,而是一个因应生态危机的活生生现实。

”周国文、卢风:《生态城市论——以环境哲学为立足点》,《社会科学评论》,2010年第2期。

与工业社会的现代城市所持有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相比,生态城市将自然界生态系统看作一个整体,将人类看作生态系统中的一员,要求我们尊敬自然、敬爱自然,要求人类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一切存在物,尊重其他生命的生存权。

生态城市建设要求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人类生态行为的准则,强调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建立在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上。

因此,生态城市蕴含着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它正是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新秩序的体现。

其次,生态城市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

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伦理学的新观点,它是指我们不仅要考虑当代人的利益,更要考虑子孙后代的利益。

可持续发展观要求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应遵循适度、简约和平衡的原则,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与工业社会城市建设所持有的掠夺和破坏自然相比,生态城市遵循着经济与环境平衡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

生态城市建设以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为道德底线,要求树立生态意识和长远利益的观点,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强调可持续性。

因此,生态城市蕴含着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它是实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最后,生态城市蕴含着生态公正的环境伦理观。

生态公正是环境伦理学的重要观念。

生态公正是指“在生态共同体中,人类应当合理地行使自己对待所有成员(包括人类自己)的环境义务,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余谋昌、王耀先:《环境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25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