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主要历史特征讲解
初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近代史知识点
初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近代史知识点近代史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初三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也将涉及到这一部分内容。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初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近代史的知识点,帮助你进行复习和备考。
1. 近代史的时间范围近代史一般指自17世纪中叶以来,即近400年的历史时期。
具体的时间范围可以从明朝末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到20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和冷战结束。
2. 近代史的主要事件和发展(1)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代表了中国与西方列强的冲突与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如《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等。
这些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引起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2)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农民起义,由洪秀全领导,提出了均田免粮、共产教育的理念。
太平天国最终失败后,清政府推行了戊戌变法,试图进行改革与革命,但结果并不成功。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起源于对《凡尔赛和约》的抗议,并成为了反对封建思想和帝国主义的声音。
五四运动最终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基础。
(4)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次重要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试图实现国家的民主、民族的独立、人民的幸福。
(5)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英勇抵抗日本侵略的一段历史,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了激烈的国共内战,最终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近代史的影响与启示近代史给中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启示。
首先,它揭示了中国在世界大潮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我们要加强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其次,它提醒我们要警惕外来势力和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威胁,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最后,它强调了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为我们建设美好的社会提供了借鉴。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中国近代史(1840~1949年)阶段特征一、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1.19世纪中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世纪40、50年代)⑴列强侵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以中国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逼迫中国签订了《南京条约》等中国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签《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等又一批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工业革命发动战争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影响:破坏主权,社会性质变化;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客观上破坏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⑵中国人民的抗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的坚强决心。
由于阶级矛盾的加深,加之外来侵略引发的民族矛盾。
1851年,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革命运动的主体是农民阶级。
⑶在经济上,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侵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棉纺织业破产、耕织分离。
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农业生产商品化。
外商企业出现——早期资本输出。
⑷中国人民的探索:地主阶级:林则徐和魏源为首的地主阶级抵抗派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洪仁玕:《资政新篇》⑸中国社会的变化:政治上:①历史转折——近代史开端战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战后中国的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②阶级关系:新的阶级产生:无产阶级和买办阶级。
阶级矛盾激化:太平天国运动。
农民战争最高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具有反侵略反封建和向西方学习的时代特征、肩负起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中国近代史(1840—1894)
太平天国运动的新的时代特征
1、背景:太平天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环境下,世界已经 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2、革命任务新: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了反侵略的任务
3、治国方案新: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资政新篇》;
4、失败原因:太平天国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败求和。
3、结果:1860年10月签订《北京条约》。
(内容:课本52页)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1)政治上: ①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中国半半社会的程度加深了。 ②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 反抗。
(2)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 自然经济经济进一步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 洋务运动运动开始了中国的工业化历程;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近代化的历程; 文明史观:中国的农耕文明受到工业文明的冲击,
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2)现代化史观认为,现代化一般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 化、思想理性化等,试以这种史学范式,各举一事件说明中 国近代前期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重大进步。
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经济工业化:洋务运动; 思想理性化:新文化运动。
—— 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民族革命)
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反封建
——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民主革命)
四条基本线索: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逐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侵华史;(屈辱史)
中国人民为改变屈辱地位,奋起抗争、反抗 侵略、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
中 国 近 代 史 各 阶 段 历 史 特 征 ———内 在 联 系 表
中国近代史各阶段历史特征———内在联系表项目世界形势与列强侵华社会经济与阶级关系主要矛盾与政局变迁思想探索与文化发展晚清前期(19世纪40年代~70年代)1、英法美工业革命,加剧远东殖民(原料、市场),以武力打开国门、进行商品输出为特征;两次鸦片战争与边疆危机出现。
2、英国为侵华主角,占优势地位,法国次之,美国尾随;封建沙俄乘机扩张领土1、社会经济从半殖民地化向半封建转变;列强通过特权进行商品倾销,把中国逐步卷入世界市场,中国外贸从出超转为入超;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但开始解体;工业近代化起步(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随之产生。
2、中国无产阶级和民资相继产生。
1、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且程度日益加深,社会主要矛盾开始转变,民族独立与近代化成为两大时代课题。
2、清廷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更迭,统治格局变化(慈禧听政、洋务派形成,汉族地主势力崛起),传统理藩开始转向近代外交(总理衙门);中外关系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埠,从排外对抗到“暂时和好”。
3、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太平天国拜上帝教和绝对平均主义1、由浅入深;西学基本限于器物技术层面,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师夷”思潮、洋务思潮、早期维新思潮迭起。
2、留学序幕揭开和新式学堂创办。
后期(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1、列强第二次工业革命,相继进入垄断,侵华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为特征;边疆新危机迭起与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瓜分狂潮与八国联军战争。
2、美德日侵华势力剧增;列强共同支配局部形成,侵华矛盾日趋尖锐。
1、封建经济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并存,构成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列强资本输出(贷款、筑路、采矿、设厂),控制经济命脉;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在夹缝中初步发展(棉纺织业)。
2、民族资产阶级和近代知识分子力量壮大,逐步登上政治舞台。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步形成,民族矛盾突出。
进入20世纪,两大主要矛盾汇流,主要体现为人民大众与清统治集团矛盾,社会处于急剧动荡之中,2、清廷历经光绪、宣统二朝,三大新政此起彼伏,专制政体向立宪政体艰难迈进;中外关系从再对抗到完全屈服,清廷成为列强侵华工具;近代军阀势力形成。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化和资产 阶级革命运动的(1901~1919年)
经济上: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在获得短暂迅速 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时代的潮流,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证明了帝国主义是阻碍中 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政治上: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加速了 辛亥革命的爆发;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政治近代 化达到高峰。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对外卖 国,中国的统治更为黑暗。
经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整个中国民族工业又迅速萧条。 政治:中国人民同列强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成为社会的 主要矛盾;五四运动爆发,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 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 革命,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基本上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统 治。 思想:新文化运动弘扬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一 步传播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毛 泽东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 考察报告》等文章,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 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张。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全形成 (1860~1901年 )
思想上:“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 思潮指导了洋务运动的进行;维新变法思 想广泛传播,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 放潮流。 军事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 义过渡,列强侵华加剧:边疆危机、甲午 中日战争、帝国主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国共的十年对峙(1927~1937年) (土地革命时期,第二次国民革命时)
思想上: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 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 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军事:国民党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反革命“ 围剿”;红军长征;日本发动“九•一八 ”事变,开始局部的侵华战争。外交国 民政府对日妥协,不抵抗政策和“攘外 必先安内”政策。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及史实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特点及史实中国近代史分为两个时期,1919年的五四运动以前,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近代,由于帝国主义不断地加深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两种根本性的变化:一是独立的中国变为半殖民地的中国,一是封建的社会变成了半封建社会,即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
这些发展变化又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一是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一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过程。
近代中国人民斗争所要解决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两大历史主题,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概括起来,如《历史教学大纲》中所说:“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一、帝国主义的侵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在近代,帝国主义不断侵略中国,企图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
其中影响最大的有三次战争: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率先用大炮打开了中国古老的大门。
中英《南京条约》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它使中国的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土主权遭到破坏,这是半殖民地化开始的标志。
鸦片战争成为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中国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使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另一方面,它们凭借自己的船坚炮利,继续进行武装侵略,不断扩大侵略权益,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步步加深。
1856年,英法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把侵略的魔爪从沿海深入到内地;沙俄趁火打劫,从19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侵占了我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边疆加紧侵略。
高考复习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1840~1949年)编辑者:李洁雄第一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
(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开始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附庸。
(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
(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基本线索】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为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世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对外掠夺以商品输出为特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的是沿海地区的话,那么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到中国社会的中枢。
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使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等农民运动的爆发。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同时还反映出了社会性质剧变的新趋势,具有以往农民起义所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
但是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无法克服其阶级局限性,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于以失败告终。
中国近现代史阶段特征【提纲】
中国近代史阶段综述两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时期的阶段特征(1840—1894)历史大变局与晚清的社会转型1.政治:①列强侵华势力从沿海向内地扩展,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朝贡体系与条约体系的冲突加剧,晚清外交逐渐向近代外交转型;③中国的反侵略斗争尚处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阶段;④清政府日益腐朽无能,权威与公信力迅速下降;⑤封建统治集团逐渐分化,汉族地主官僚实力上升;⑥地主阶级主导的中国近代化历程艰难启动,力图挽救封建统治;⑦无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新的阶级力量先后出现;⑧国家由闭关锁国转向被迫开放,主权大量丧失。
2.经济: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②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外经贸联系日益增多;③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但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④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企业产生并不断发展;⑤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在夹缝中艰难生存,曲折发展;⑥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3.文化:①国人天朝上国的观念与心态仍占主导地位;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并逐步付诸实践;③“西学东渐”规模扩大,一度出现高潮;④中国人的向西方学习尚处于器物技术层次;⑤中西文明交融且冲突激烈,观念习俗新旧杂陈,呈现出不平衡性。
清末民初的阶段特征(1894—1919)民族觉醒与清末民初的历史性巨变1.政治: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最终形成;②侵华国家数量急剧增多,并从竞相瓜分逐渐转向“以华制华”;③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趋于汇流;④帝制危机日益严重,逐渐被共和制取代;⑤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⑥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主流由改良趋向革命;⑦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历程曲折反复,中国陷入军阀割据;⑧近代化主导权逐渐转移到民族资产阶级手中;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⑩旧民主主义革命逐渐走入绝境,亟待实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
2.经济:①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②列强势力向中国腹地和京畿要地扩张、渗透;③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发展机遇与高潮;④逐渐放宽对工商业的限制,奖励实业;⑤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变迁出现高潮。
高考历史复习课件: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征(共32张PPT)
三、思想: 洋务思潮,中体西用。 维新思潮,君主立宪。 革命思潮,民主共和。 农民思想,盲目排外。
第三阶段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 (从中华民国建立—1919年五四运动前 ) 中国近代化的整体发展阶段
一、政治: 1. 列强继续发动侵华战争,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八国侵华 ),半殖民地半封建会形成和深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 起。 列强侵华政策从“瓜分”转为“以华制华”,先后扶植清王朝 、袁世凯和多派军阀作为殖民工具,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正式合流; 清政府反动本质进一步暴露;清王朝的“新政”和“立宪”;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民主共和制确立;
三、思想 1. 民主革命思想传播;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主共和、实 业救国成历史主流。 2.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动摇了封建思想的 统治地位,形成空前的思想解放;
二、经济: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近代化举步维艰: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 出现:外商企业;洋务运动兴起,开启中国工业现代化;民族 工业的兴起, 2、社会生活:西方生活方式开始传入,通商口岸衣食住行等 社会习俗开始变化,逐渐多元化。 服饰:西装传入、长袍马褂仍流行,旗袍。 饮食:西餐馆,面包房;租界出现西式住宅。 交通:轮船。 在华传教士办报。
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达到高峰;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第一次 历史巨变,
一、政治: 2.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开始北洋军阀统治,北洋军阀政府 对内专制独裁,对外卖国。 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的斗争连遭挫败: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复辟帝制;
孙中山维护共和民主进行反袁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连遭挫败。
二、经济:
中国近代史
高中历史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详解
政 治1840—1912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1列强的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1840—1842年,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清政府再次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①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为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加紧对外扩张。
②过程:1894年,日本在丰岛海面挑起战争,黄海海战中国失去对黄海的制海权。
③结果: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④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八国联军侵华①原因:义和团运动危及列强在华利益。
②结果: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③影响: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1)太平天国运动①前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1853年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具有空想性,且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与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②后期1856年,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1859年,颁布《资政新篇》,是最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资本主义发展的土壤,没有真正实行。
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2)戊戌变法1898年,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标志着政治领域的近代化开始启动。
(3)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提出了“扶清灭洋”口号,最后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4)辛亥革命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②1911年10月10日,发起武昌起义,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③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在维护固有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才能“自强”“求富”。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史1、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主要矛盾:⒈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1901年后两大矛盾趋于合流;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阶级矛盾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4、分期界标(新旧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同:任务(反帝反封建)、主力军(人民群众)异:领导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指导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前途(资本主义—社会主义)5、基本线索沉沦史: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封建统治者互相勾结,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如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抗争探索史:中国人民一方面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抗争(抗争史),另一方面积极探索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近代化)的道路(探索史)。
如太平天国运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属于抗争史的内容;而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工农武装割据等属于探索史的内容。
第一单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01)阶段特征中国近代化开始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政治上,西方列强为得到更多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先后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伴随民族危机的日趋严重,中国社会各阶级积极抗争,农民群众和民族资产阶级分别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形成了爱国救亡运动的高潮。
经济上,西方列强加紧经济侵略,在向中国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料的同时,不断强化资本输出。
侵略势力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与此同时,洋务运动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采用机器化大生产。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也开始出现并得到初步发展。
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史的特点
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史的特点中国近代史的特点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一段时间,延伸至20世纪中叶。
这段历史时期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革和事件,塑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并探讨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民族危机与思想觉醒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明显特点是面临着巨大的民族危机。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的封闭经济和强大的外国势力相撞,导致了国家的衰落和痛苦。
这种危机激发了人们的思想觉醒和民族意识的觉醒。
自强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一系列改革尝试表明,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摆脱这一困境并实现国家的独立和富强。
二、洋务运动与近代化进程为了强化国家实力,中国进行了洋务运动并启动了一系列的近代化改革。
这一运动出现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旨在引入西方技术和知识,强化军事、经济和工业实力。
同时,洋务运动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和挑战,如资本主义的渗透和社会不公平等等。
三、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标志着中国的封建帝制走向了终结,同时也在中国形成了共和政体的雏形。
辛亥革命力图建立一个现代化和民主的新中国,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目标在短期内并未实现。
四、各种思潮和政治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中,出现了各种思潮和政治运动。
例如,五四运动反映了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封建道德和旧体制的反叛,倡导民主和科学。
此外,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国共合作和土地革命等运动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
五、外国侵略与民族抗争中国近代史还被外国侵略与民族抗争所贯穿。
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始终在抵御外国势力的侵略和压迫。
这些抗争活动触发了民族主义情绪,培养了国家意识和集体认同感。
总结来看,中国近代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民族危机与思想觉醒、近代化进程、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各种思潮和政治运动以及外国侵略与民族抗争。
这些历史事件和影响因素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
高中精华历史王磊讲解中国近代史
我国近代史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国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国近代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其成为历史学习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成为历史学者和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历史学者中,王磊教授因其对我国近代史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而备受推崇。
王教授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多次阐述我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他的讲解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喜爱。
本文将针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介绍王磊教授讲解的我国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一、辛亥革命和民主革命的重要性王磊教授指出,辛亥革命是我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它标志着我国封建帝制的结束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我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民主革命的开展也为我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制度基础。
二、近代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在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方面,王磊教授特别强调了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政策。
他指出,近代我国面临着列强的侵略和割据,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备受挑战。
我国曾经历了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事件,这些事件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近代我国还经历了一系列的外交政策转变,从闭关自守到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一系列的变革为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我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在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方面,王教授强调了我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思想变革。
近代我国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封建社会逐渐被现代化的社会结构所取代。
我国的思想解放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从传统的儒家思想到西方的近代文化和思想的介绍,我国的思想解放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王磊教授还着重介绍了我国近代史上的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
他指出,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近代,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的经济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历史阶段特征一、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初步形成1、政治:①西方国家从鸦片战争开场侵略中国,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独立遭到破坏,中国开场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③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④太平天国运动揭开民主革命序幕。
2、经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倾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农副产品,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思想文化: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开场向西方学习,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二、19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1、政治:①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中外反动势力开场勾结到一起成为中国革命的敌人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完毕后获得大量侵略权益满足了其侵略野心,同时列强在国内忙于政治经济改革,因此19世纪60~70年代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但从19世纪后半期开场西方列强扩大对中国侵略,先后爆发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民族矛盾进一步加剧。
至20世纪初两大社会矛盾开场汇流,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在?辛丑条约?签订后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掀起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
2、经济:中国近代化开场起步,地主阶级开展了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初步开展。
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向资本输出转变。
3、思想文化:地主阶级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维新派提出了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在19世纪末促成了思想解放。
三、20世纪初至191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和开展1、政治:民主革命成为20世纪初的进步潮流,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完毕了君主专制政体,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中国开场出现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与特点.ppt
绪言
一、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与特点
1、中国近代史的起止时间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起到1949年止。 以1919年为界,又把近代史分为两期,前期 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我们现在讲的近代史是指前期,习惯上仍 称为中国近代史。
2、史学
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开始有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 范文澜的《中国近代史》、戴逸的《中国近代史》。
参考书目:
1、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 2、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 3、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初版、1997年修订
他主张基本上用阶级斗争的表现来做划分中国近代史 时期的标志,即按照中国近代史的具体特征,注意这段历
史中三个革命运动的高涨时期,从而提出了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三次革命高潮的观点。
2、四个阶梯说
代表人物为李时岳。
3、争取独立谋求进步说
胡滨指出,近代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当时中国人民面临着争取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和 谋求社会进步(发展资本主义)两项根本任务。这两项
(2)在中国发现历史模式
1994年,柯文(Paul A, Cohen)发表 Discovering History in China,对冲击—反应模式作了全面批判。柯文
提出与“西方中心论”相对立的“中国中心观”问题。 所谓“中国中心观”是指近现代的中国是历史中国的逻
中国近代史总结
中国近代史总结一、何谓中国近代史?1.基本概念一部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中国倍受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抗争不息、也是中国人民抗争不息、探索不止,探索不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命胜利的历史。
关键词: 侵略、抗争、探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多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多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封建主义”:地主阶级 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 当权的各种封建半封建反动势力 “人民大众”: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进步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3.近代中国人民的基本任务彻底反侵略(后可以表述为反帝)反封和实现国家近代化)反封和实现国家近代化 4.基本结论: 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二、基本线索—— 三条线(脉络)(1)屈辱史—— 列强侵略(英、法、美、俄、日、德等)经济 政治(军事) 思想文化 侵略 侵略 侵略(2)抗争史—— 彻底的反侵略反封,重获民族独立。
(3)探索史—— 向西方学习,寻求富国强兵的近代化之路。
向西方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学习 政治: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思想:(1)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2)马克思主义(3)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甲午中日战争) 工人阶级(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民族资产阶级: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近代社会各阶级的抗争与探索三、中国近代史的发展阶段(分期):四、近代中国政权的沿革晚清政权(1840-1911年) 北洋军阀政权(1912-1928年) 南京国民党政权(1927-1949年)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五、基本概念:▲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不能机械地理解为“半殖民地”是政治的,“半封建”是经济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中国近代的意 识形态、文化
第四章 中国近代文化 (1840-1949) 第一节 清朝晚期文化(一) (1840-1912)
向西方寻求强国之道的思想界 连接 科学技术的成果 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改革 连接 连接
背 根本原因:中国近代落后 景 直接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
时间
学习内容
工艺技术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和政 治制度
代表
地主阶级改革 派思想家 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 派、革命派
概 况
19世纪40年代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90年代 以后
代 严复 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天演论》影片
退出
科 技
龚振麟首创铁模炮法、撰成《铸炮铁模图说》
李善兰写《方圆阐幽》、翻译《重学》
徐寿、华衡芳在自然科学的重大贡献
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意义; 《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顺应了中 国教育近代化的要求,具有进步性, 但也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
退 出
退 出
退 出
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编撰《京张铁 路记略》 影片
冯如是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制造家和 飞行家 影片 退出
洋务 派创 办的 新式 学堂
目的:
“新”的表现:
主要学堂: 意义: 主要学堂:
维新 派创 办的 新式 学堂
与洋务派的区别:
教学内容 办学目的 退出
20世纪初的教育改革: 背景;第一、科举制度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第二、清政府被迫适应形势需要 内容: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