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尘封的往事:1946葫芦岛百万日侨大谴返

合集下载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

1997年,日本著名作家国弘威雄变卖家产,自费来中国东北拍摄了一部自叙体大型纪录片《葫芦岛大遣返》。

无独有偶,2010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同名大型历史题材影片《葫芦岛大遣返》开机。

这部影片再现了发生在1946年至1948年间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片断。

1946年5月7日至1948年9月20日,曾被日本侵略者烧杀掠夺的中国人民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从人道主义出发,在自己还是遍体鳞伤、食不果腹的条件下,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克服重重困难。

对陆续集中到葫芦岛港等待遣返的日本侨俘给予无私帮助。

将滞留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超过105万日侨俘虏全部遣返日本。

史称“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

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侨民最大规模的遣返行动之一,是世界史上绝无仅有的战后人道主义善举。

1908年。

日本殖民机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提出了“移民控制东北”的战略,计划从1908年开始,经过10期移民,从日本向中国东北地区至少移民50万人,如果情况允许,则大规模移民100万人以上。

这项恶毒的建议得到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至1930年,在大连的日本移民共有21万人。

1932年至1936年间。

日本向东北地区进行了5次大规模组团性移民。

1936年8月,广田弘毅内阁把向中国东北地区移民的计划正式确定为日本国策,提出要在20年内向中国东北移民100万户、500万人。

截止1944年9月,居住在东北各地的日本移民已达到166万多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

由于日本政府采取了冷酷无情的弃民政策,遗留在中国境内的日本侨民和战俘瞬间都变成了“难民”。

1945年7月17日,波茨坦会议规定,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后,包括家属和日本平民都将被允许返乡。

得到和平及生产生活的机会。

1945年9月29日,在中美联合参谋长会议致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的备忘录中。

最早提到“东北(满洲)日人遣送计划”问题。

1945年10月25日,中国国民党、共产党,美、苏三国四方在上海召开会议,就遣返日本侨俘问题进行协商,中美双方在上海共同制定了《中国战区日本官兵与侨俘遣送归国计划》,决定先遣返关内的日本侨俘,再遣返东北的日本人。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让我们共同来感受历史

传奇二:宁远之战震撼全国
宁远之战又称宁远保卫战、宁远大捷,发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 年)正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是明朝与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开 战八年来,明军取得的第一个胜利。其传奇意义还在于这是一场以少 胜多的经典战例。此战和牧野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一同被列 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十大战例。
帝自二十五岁 征伐以来,战无不 胜,攻无不克,惟宁 远一城不下,遂大 怀忿恨而回。
——《清太祖实录》
努尔哈赤是否在宁远之战中被红夷大炮击 中负伤,长期以来成为历史疑案,至今众说纷 纭。事实上,最早记载其中炮的文字资料是朝 鲜史料《春坡堂日月录》。即使努尔哈赤没有 中炮,他的死也与这场战败后的心境郁闷有重 要关系。努尔哈赤死于背部毒疽,于宁远保卫 战7个月后不治身亡。
历史造就城市气质,传承城市精神,一座城市不能没有自己 的历史,历史是城市的魂魄和筋骨,是一座城市发展振兴的内在 潜力和精神动力。匮乏历史的城市,是没有根的城市。
葫芦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太多 的名人故事、朝代更迭、古今演变、文化衍兴。今天这节活动课 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我们的家乡——葫芦岛,共同感受家乡历史的 深沉与厚重!
很多经葫芦岛遣返回国的日侨 将葫芦岛视作“再生之地”,这 是佐佐木宗春女士捐资修建的位 于新区龙湾公园的感恩碑。
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先
后有丸山岩、日本国际善邻协会等日本 友人和友好团体来葫芦岛故地重访。左 上图为当年从葫芦岛港遣返归国的日本 老人们重访仍在使用的马仗房火车站。
传奇五:辽沈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
张万年上将 参加过塔山
阻击战
中国独一无二的红色旅游景观—— 八位指挥塔山阻击战的开国将军去世
后相约安葬在昔日的战场上。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

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
走 当地 中 国 居 民 , 占 土 地 4 0 0町 步 夺 50
民” 。第一期计划移 民 1 户 , O万 实际移 人 8万户 ; 第二期计 划移 民 2 0万户 , 但 因军事上 的失 利 ,计划 无法 完成 。 到 14 9 5年 日本战败投降前 , 国策移 民” “ 共
口城 市 葫 芦 岛 ,仁 厚 的 中 国 人 开 始 将
日本 向 中国东北移 民
13 9 1年 “ 一 八 ” 变 后 , 九 事 日本 武 装
15万 敌国的国民 ,其 中包括一些 曾经 0
直 接 伤 害 过 中 国 同 胞 的 日侨 俘 送 回 他
为 保 证 日侨 顺 利 遣 返 , 国 方 面 先 中 后 成 立 了 以 李 修 业 将 军 为 处 长 的 国 民
葫芦岛成为 日 侨大遣返的输送港口
6 年 前 , 中 国 东北 一 个 不 大 的 港 0 在
投 降 , 世 界 反 法 西 斯 战 争 取 得 最 后 胜
利 。 时 , 留在 海 外 的 日本 人 约 有 6 0 当 滞 6 万 , 中 军 人 及 军 属 30 万 人 , 间 人 其 3 民 士 30余 万 人 ( 括 被 押 往 苏 联 的 4 3 包 7 万 余 人 ) 。
完 第 一 和 第 二 码 头 后 , 三 码 头 刚 修 建 第

田内 阁把 向中 国东北 移 民确立 为 七大
国策 之 一 。 在 日本 拓务 省 和关 东 军 的主
半 时 . 争 就 结 束 了 。 就 是 这 样 一 个 战 当时 尚 处 于 草 创 阶段 的 粗 港 口 , 为 成
遣 送 日人 管 理 处 , 以 葫 芦 岛 为 输 送 港 口 , 14 自 96年 5月 初 开 始 , 输 送 国 民 先

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的回顾与思考

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的回顾与思考

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的回顾与思考发布时间:2009年08月17日17:39 作者:张志坤关亚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9月2日,日本向中美苏等盟国签了投降书。

此后,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盟国开始磋商解决滞留海外的日侨俘问题,并作出遣返安排。

而葫芦岛百万日侨俘遣返,则是中国战区日侨俘遣返的重要组成部分。

战后,滞留在海外的日本人约有660万,分布在中国各地的则有394万,其中日侨200万余人,日俘194万余人(包括被押往苏联的47万余人)。

为解决中国战区日侨俘遣返问题,1945年9月29日,重庆中美联合参谋会议向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提出备忘录,要求其“尽快制定遣送日人计划”。

10月25日,中美在上海召开第一次遣送日侨俘会议,原则上确定将滞留在各战区的所有日侨俘一律有组织地遣返回日本。

同时制定了《中国战区日本官兵与侨民遣送归国计划》,规定:中国战区的日侨俘遣返按照先关内后关外、分期分批、中国政府负责陆路向港口集中与输送、美军组织船只负责海上输送的办法施行,并于1946年底全部遣送完毕。

1946年1月5日,中美在上海召开第二次遣送日侨俘会议,对东北日侨俘遣返作出实质性的安排与部署。

美军总部日侨俘遣送组长魏特曼上校提出:“关于满洲之组织,至少需使用两港口,其一预计为葫芦岛,若获得允许,另一港将为大连。

尤有进者,吾人希望于沈阳成立一美军输送总部,该地区亦需有一中国之机构。

华军(指东北民主联军)于哈尔滨、长春及齐齐哈尔,亦需设立遣送队,俾使日人按时自内地移至港口区,实为必要。

此等机构准备于4月1日左右开始工作,不得迟于5月1日。

吾人必须于此等机构进入满洲之前,获得关于满洲之充分侦察与情报。

无论如何,目前必须采取步骤,选择需于4月1日左右进入满洲之司令官,并组织是种机构。

”这样,东北日侨俘遣返便被提到日程上来。

当时,东北的政治局势非常复杂,国共双方不时地发生军事摩擦。

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

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

葫芦岛百万日侨俘大遣返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6年第24期面朝锦州湾的辽宁葫芦岛港,有一座“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碑亭,那是张学良1930年所立。

在碑亭后面不远处的山坡上,还横卧着一块纪念碑,碑中间一行大字是“日本侨俘遣返之地”。

这块纪念碑述说的是中日关系史上极为特殊的一页:1946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仍有一百多万日侨俘滞留在我国东北地区。

这一年5月7日18时30分,从这里启程的两艘登陆艇,满载着2489名日侨俘,前往日本佐世保港。

在其后的3年里,从葫芦岛港遣返回国的日侨俘总数达1051047人,史称“葫芦岛大遣返”。

回首当年被遣返的往事,多年后重返故地的立石节子女士说:“自己能活着回来,真是不可思议,是我的幸运。

当年在中国,如果没有中国人的帮助,说不定我已经死了,能活着回来真是我的幸运。

”“东北地区的百万日侨俘大遣返,说明中国政府和人民认真履行了《波茨坦公告》的条款。

《波茨坦公告》第九条规定:‘日本军队在完全解除武装以后,将被允许其返乡,得有和平及生产生活之机会。

’70年前,中国政府和人民尽最大的可能帮助百万日侨俘回国,体现了受尽战争苦难的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曾潜心研究这段历史的辽宁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研究员张志坤说。

在人类的战争史上,善待战败国的侨民和俘虏,尤其是曾深受侵略者祸害的胜利者一方有此人道主义的善举,迄今为止并不多见,这同样不应被今人遗忘。

“国策移民”,战败后形同弃民时光回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

给全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落幕。

“当时,滞留在海外的日本人约有660万人,其中日本军人(含随军家属)和民间人士约各为一半。

这其中,滞留在中国各地的日侨俘多达350万人,占日本滞留海外总人数的50%以上,这350万人中还不包括被苏军押往西伯利亚的59.4万日军俘虏。

”辽宁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关亚新告诉记者。

1945年9月29日,重庆中美联合参谋会议提出备忘录,要求“尽快制定遣送日人计划”。

百万日侨遣返

百万日侨遣返

《百万日侨遣返》观后感中国人对日本的恨是深入骨髓的,观看完这部《百万日侨遣返》让我对中国人和日本人都有了另一种认识。

中国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注定中国人具有能包容的特性,国耻不能忘,可我们也做不到像日本那样丧心病狂。

日本的小岛国面积,注定他们生来就具有危机意识,秩序严谨,同时又是野心巨大,毕竟自己先天拥有的太少太少。

《百万日侨遣返》主要内容是日本战败后中美英三国出于人道主义将百万日侨从葫芦岛遣返回国。

葫芦岛是中国东北一个普通的港口城市,1946年5月到1948年9月,总数105万滞留在东北的日本侨民,从这里登船遣返回国。

中国人民承受着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的巨大创伤和牺牲,帮助百万日本侨民从葫芦岛踏上了归国之路,葫芦岛成为战后日本侨民“生命的驿站”。

这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宽宏大度的优秀品德。

我们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不幸历史,但必须对未来负责,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沉痛的教训,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1945年至1946年大批日本侨民由于接船没有及时到达,滞留中国大连,之后又转移的葫芦岛,据当时不完全统计,这批人也有几十万人,他们当中主要是伤残和妇幼,由于没有食品,濒临死亡。

就在这批人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号召中国人民对他们实行人道主义支援,不要忘记,中国人自己同样没有饭吃,也是饿着肚子的。

当时大连罐头厂有个叫杨秀林的工人带头救助一位带着6岁儿子的母亲,她们母子从1945年停战到1946年12月19日一直住在杨家。

杨秀林的救助行动影响了一大批中国人,霎时间许多中国人纷纷解囊救助,向日本伤残和妇幼提供住宿和食品。

杨秀林的带头行动感动天地,几十万正等待归国的日本人,无不为中国人的善意肃然起敬,特别是这位在当时大名鼎鼎的杨秀林。

战争的洗礼让这批活着的日本人永远不能忘怀当时那位帮助他们的“中国大哥——杨秀林”,这些年,许多日本人,他们一直在找他,归国的日本人自发组成了一个民间组织,叫“日本归侨联谊会”,他们决定出资为当年救助他们的杨秀林大哥建造一个铜像,以表达感恩之情。

葫芦岛大遣返纪念碑:百万日侨从此渡海回国,永远铭记历史

葫芦岛大遣返纪念碑:百万日侨从此渡海回国,永远铭记历史

葫芦岛大遣返纪念碑:百万日侨从此渡海回国,永远铭记历史
出山海关,就是“关外第一市”葫芦岛,这座港口城市,曾是侵华日军运输石油的地方,在几座残留的贮油罐旁,矗立着一块石碑,记载着抗战后,中国人民全力帮助日侨平安返回家园的历史一幕。

史料记载,1946年5月其,葫芦岛港历时六个月,遣返日侨俘计达105多万人。

他们在这里登船启程迈出归国还乡的第一步。

这一举世瞩目的重大人道主义事件,历史上称之为葫芦岛大遣返。

在此期间葫芦岛人作出了巨大奉献。

当时入境待运的日侨俘在葫芦岛停留时间短者7天,长者半月,也有一部分人停留一月两月,乃至半年不等。

停留葫芦岛期间,日侨俘所需食物全部由当地人民负责供给。

仅按每个日侨俘在葫芦岛食用2.5公斤粮食计算,105多万人计需26.5.6万公斤粮食,而当时葫芦岛周边地区的年产粮量仅为400万公斤。

很多人家口粮不足,为了保证日侨安全遣返,他们常常把仅有的一点粮食贡献出来。

高粱、苞米、地瓜、土豆什么品种都有,而自己则时常依靠野菜充饥。

正是由于葫芦岛人的如此仗义之举,很多归国日侨才把葫芦岛视为他们的再生之地,称葫芦岛是他们一生中最为难忘的地方。

这段特殊的历史,已被树碑立传,载入史册,永存在人们的记忆里。

罪恶的战争是人类的毁灭之道,只有和平才能使人类生存和发展。

中国人民的善良和友好,以及日本人民的那份感动,真真切切地见证和诠释着大遣返的真谛。

勿忘历史,希望战争悲剧不要重演,让历史记忆化作警世的钟声,永远鸣响在人们的耳边。

日本侨民为何自杀

日本侨民为何自杀

日本侨民为何自杀□本报记者/王岩1946年7月,日侨登上白龙丸号,离开葫芦岛港,启程回国。

60多年前,有100多万日本侨民和俘虏,在中国政府的安排下,从葫芦岛上船,踏上回家之路,但有部分侨民选择了自杀,这是为什么?8月8日,当年被遣返的日本侨民在家属的陪同下,再次回访葫芦岛,开始了又一次感恩之旅,揭开了当年侨民自杀的谜底。

上船前,近千日本侨民死亡8月25日,葫芦岛市政协文史委办公室副主任张恺新陪同记者来到港口,参观“日本侨俘遣返之地”纪念碑。

“日本侨俘遣返之地”纪念碑位于葫芦岛市龙港区望海寺街道西山上,滨海公路的北侧,南面不远处就是葫芦岛港。

纪念碑设计得十分精巧,采用的是渡轮造型。

纪念碑正面写有“日本侨俘遣返之地”8个天蓝色大字,字上方刻有“1051047人”和“1946—1948”,纪念碑的背面刻有碑文。

张恺新指着纪念碑四周的小树对记者说:“这些都是国际善邻协会的日本老人在2013年栽下的,今年8月8日,他们又来到了葫芦岛,我全程陪同了这些日本老人,他们在葫芦岛期间和我的一些交谈让我深有感触。

”张恺新一直在研究“葫芦岛大遣返”这段历史。

在研究过程中,他发现很多日本侨俘来到葫芦岛之后,莫名其妙地生病或者自杀,死在回家前的最后一站地上,这件事引起了张恺新的兴趣。

“当时中国政府对这些待遣返的日本人进行了悉心的照顾,不但提供粮食,还特意修建了医院,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不断自杀?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

”张恺新说,“直到前几天从这些来葫芦岛感恩的日本老人口中,我才得到答案。

”原来,当年在葫芦岛等待遣返的日本侨民中,绝大部分是农民,他们被日本政府招募来东北进行耕种,身份大多是贫苦的劳动者,与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相比,这些日本移民是无辜的,也是战争的受害者。

日本战败前夕,在东北的日本高官及家属作鸟兽散,先行撤离了,而这100多万日本侨民却无依无靠,转瞬间成了“难民”。

“一位日本老人告诉我,在得知中国政府让他们前往葫芦岛的时候,他们错误地认为葫芦岛是中国政府安置他们的地方,以后他们可能就要在那里生活、定居了,心里充满希望。

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

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

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葫芦岛遣返的百万日本侨俘本身就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铁证,是对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事实的有力抨击,对中日关系有着重要的历史启示和现实意义。

文 / 本刊记者 王哲 发自辽宁葫芦岛“回去以后,要仔细地想一想、比一比,你们是怎样对待中国人的,中国人是怎样对待你们的,希望你们以后只带友谊来,不要再带刺刀来……再见吧!”1946年11月底,当年最后一艘送日本侨俘回国的轮船即将离开葫芦岛港,负责日本侨俘管理的中国政府官员李修业上船送行时,说了这样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1946年至1948年,总计有1051047名日本侨俘从葫芦岛踏上归国之旅,这一事件迄今为止是由单个港口遣返敌国难民人数的世界之最,史称“葫芦岛百万侨俘大遣返”。

日本侵华战争是对中华民族的空前浩劫,造成数千万同胞伤亡。

但是,作为战胜国的中国人民没有以暴易暴,而是以善良与宽容妥善安排日本侨俘平安归国,体现了博大胸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许多日侨在归国之后,都将葫芦岛视为再生之地。

多年之后,随着当事人的年迈与逝去,这次伟大的壮举逐渐湮没在世人的记忆中。

本刊记者专程赶往辽宁省葫芦岛市,去探访“大遣返”在当地留下的印记。

九旬老人忆遣返时间拨转回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推行“弃民”政策,拒绝为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侨民提供救济,100多万侨民瞬间成为无家可归的难民。

他们原本大都是日本的贫苦劳动者,在日本军国主义的诱骗下移民中国,当时唯一的选择就是尽早回到日本与亲人团聚,而帮他们回家的,正是饱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践踏的中国人民。

中、美、苏三国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多次就遣返东北日侨问题进行磋商。

由于苏军不同意将外地日侨由大连、营口港遣返回国,于是葫芦岛港成为当时“东北日侨生还的唯一希望”。

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张群、美国特使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会议,商定了遣返日侨的具体办法。

从1946年4月开始,散居在东北各地的日侨在三方合作下分批分期集中到葫芦岛,在这里登船启程回国,历史也在这里为日本侵略中国以失败告终画上了一个句号。

二战后中国遣返300万日俘与日侨

二战后中国遣返300万日俘与日侨

二战后中国遣返300万日俘与日侨据1946年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中美联合遣送日俘日侨会议公告,中国战区(不包括东北三省)等待遣返的日俘日侨共200.16万余人。

加上后来沈阳日侨联络总处统计的东北待遣返日侨约110万人,总数在310万以上。

在中国的日本战俘归国前,进行最后的身体检查。

京都舞鹤港,妻儿在岸边等待家人遣返回国。

进港的归国船。

广岛宇品港:被遣返回国人员换乘小船上岸。

与亲人相见的日本归国战俘激动不已。

1946年5月,冈山车站,被遣返的日本兵下车回家。

函馆的归国日本战俘们受到故乡的“豚汁”接待。

京都舞鹤港,码头上苦苦等待家人归来的母子。

1956年7月下旬,太原战犯管理所,战犯们的演艺会。

中央吹口琴的战犯脚下少女是作为战犯在太原军事法庭受到了有期刑罚的菊地修一(原陆军大尉)的女儿,她只身一人从福冈参加了访华团前来看望其父。

1956年,抚顺战犯管理所,抚顺组和太原组的日本战犯们在军事法庭受到有罪判决后,被聚集在抚顺的照片。

曾担任日军第117师团长的铃木启久坐着在照片的左角落,他以前指挥三光作战。

1956年,中国政府宣布对在押的1000余名日本战犯免予起诉,在6月至9月分3批释放回国。

图为1956年8月第二批300名释放战犯在港口启程前的情景。

照片中背景是日本运送战犯的归国船兴安号,上船的约300名释放战犯都穿有白衬衫大部分集中在上层,下层大部分是普通乘客。

前排左端是广岛出生的宫崎弘,他是第二批释放战犯们的团长,右端是新泻出生的小林芳郎,在中间宣读感谢信的是担任副团长的小山一郎,当时36岁。

中国东北,日本侨民步行在归国的路上,何时才能走到葫芦岛?对于日本侨民来说,这条归国路只有眼泪、苦难和;但必须指出,并没有人请他们到中国来。

对于日本侨民来说,这条归国路只有眼泪、苦难和;但必须指出,并没有人请他们到中国来。

归国船的悲与喜:小生命诞生,旁边是来自日本红十字会的祝贺。

归国船上的悲剧:一个女性断气了,其他人无能为力。

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始末调查与思考

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始末调查与思考

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始末调查与思考
张志坤;关亚新;李劲为
【期刊名称】《日本研究》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本文以最新的调查资料,真实地叙述了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的历史过程.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中国人民以德报怨的人道主义精神.并且表明,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同时也给日本侨民带来极大的祸害.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反思战争,珍惜和平!这就是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的历史回声.
【总页数】8页(P49-56)
【作者】张志坤;关亚新;李劲为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辽宁社会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抗战胜利后中国遣返日本侨俘研究 [J], 徐志民
2.日本侨俘大遣返 [J], 张向冰
3.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 [J], 王哲;
4.战后日本侨俘遣返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J], 王惠宇;
5.战后日本侨俘遣返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J], 王惠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葫芦岛105万日侨大遣返

葫芦岛105万日侨大遣返

葫芦岛105万日侨大遣返
佚名
【期刊名称】《新长征》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在抗日战争中,日本军国主义为吞并中国,不断向中国输送移民。

日赢投降后,为了尽快将这部分日本侨俘送回国,1945年10月25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召开专门会议,并制定了《中国战区日本官兵与侨民遣送归国计划》。

1946年1月7日,在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张群、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美国代表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小组会议上,三方决定从1946年4月起,开始全面遣返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侨俘。

【总页数】1页(P35-3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513
【相关文献】
1.百万日侨从葫芦岛遣返回国 [J], 史鸿轩;
2.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始末调查与思考 [J], 张志坤;关亚新;李劲为
3.抗战胜利后遣返日侨在华财产处置及其流向 [J], 冯兵
4.三百万日侨大遣返从“头等公民”到“天皇弃民” [J], 王龙;
5.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 [J], 韩贵林袁长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百万日侨从葫芦岛遣返回国

百万日侨从葫芦岛遣返回国

百万日侨从葫芦岛遣返回国
史鸿轩
【期刊名称】《云岭先锋》
【年(卷),期】2015(000)008
【摘要】1946年5月7日,位于辽宁的葫芦岛港内突然涌入近3000名带着大包小包、拖家带口的“难民”,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难民出逃在葫芦岛人眼中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这一次不同,因为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些“难民”竟然说的是日语。

原来,这些人是日本战败后滞留在中国东北的日本侨民,他们将从这里踏上被遣返回国的旅程。

【总页数】1页(P52-52)
【作者】史鸿轩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815.6
【相关文献】
1.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始末调查与思考
2.三百万日侨大遣返从“头等公民”到“天皇弃民”
3.葫芦岛105万日侨大遣返
4.葫芦岛百万日侨大遣返
5.
葫芦岛百万庄社区:争创文明城垃圾分类我能行——学生暑期活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哉中华 百万日侨、日俘大遣返

大哉中华 百万日侨、日俘大遣返

大哉中华百万日侨、日俘大遣返
卓成华
【期刊名称】《中国老年》
【年(卷),期】2015(000)018
【摘要】2015年9月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中国举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

然而,阅兵并不是为了“亮肌肉”,不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昭示和平。

【总页数】6页(P12-17)
【作者】卓成华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04
【相关文献】
1.战后中国遣返日侨日俘述略
2.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始末调查与思考
3.三百万日侨大遣返从“头等公民”到“天皇弃民”
4.葫芦岛105万日侨大遣返
5.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葫芦岛:二战后百万日本侨民的“生命驿站”

葫芦岛:二战后百万日本侨民的“生命驿站”

葫芦岛:二战后百万日本侨民的“生命驿站”
纪述
【期刊名称】《下一代》
【年(卷),期】2007(000)0Z2
【摘要】驿站,是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60年前,抗战刚胜利,中国人民遭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所造成的巨大创伤尚未恢复,就帮助在日本侵略扩张政策驱使下来华的百万日本侨民,摆脱惊魂落魄、十分艰难的困境,从葫芦岛踏上归国之路。

葫芦岛成为战后日本侨民的"生命驿站"。

【总页数】8页(P14-21)
【作者】纪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战后中国对东北地区日本侨民的安置和遣返--近现代中国政府和人民妥善处理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2.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始末调查与思考
3.日本战后的右翼发展--从二战后的日本和一战后的德国比较看日本军国主义
4.战后中国对东北地区日本侨民的安置和遣返--近现代中国政府和人民妥善处理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5.二战后初期中苏关于中国俄侨问题的交涉与斗争——以苏联恢复俄国侨民苏联国籍为中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记忆中的老锦西

记忆中的老锦西

记忆中的老锦西老錦西就是现在的葫芦岛,地处辽西走廊中部,座落渤海之滨。

古时这里是努尔哈赤与吴三桂打仗负伤的地方;是解放战争辽沈战役的主战场;是百万日侨和战俘遣返日本的登船地;是'’航天英雄'’杨利伟的故乡;是集山、海、城、泉、岛、庙、寺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半个世纪以来,老錦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见到久别的老街坊,老同学,老同志聊起来时,很轻松地打开了我记忆老锦西的闸门。

據《錦西县志》记载,光绪三十二年,划锦县(即现在的锦州市)西部为冮家屯厅(厅址,今连山区钢屯乡)。

1913年改厅为县。

因地处錦县(即现的锦州市)西部,所以叫锦西县。

1985年4月锦西县撤县设立县级锦西市,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批准锦西市升格为地级市,1994年9月20日国务院批准锦西市更名为葫芦岛市。

锦西地处辽西走廊,挾关內外咽喉,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史上著名的松锦大战、直奉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均在此留下战争遗迹,著名的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就发生在这里。

塔山是塔山堡的简称,然而塔山并没有塔也没有山。

塔山只是一个在锦西以东大约有一百户人家的小村庄,距离锦州30公里,距锦西4公里。

塔山阻击战进行了六天六夜(1948年10月10日~15日),解放军8个师顶住了国民党军11个师还有海空军的立体攻击,击毙国民党军计6549人。

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是一个伟大的战争奇迹,使塔山闻名于世。

阻击战后在这里修筑了一座高大的纪念塔,使塔山有了塔,烈士的鲜血使塔山永放光芒。

1953年10月1日,曾在塔山村西山顶建纪念塔。

水泥方柱体,顶有持枪战士塑像,塔高10余米,背面有碑文。

周围有石柱铁索境、范围约1000平方米。

曾经参加战斗的将军故地重游时大哭,战士们的鲜血白流了,塔址选在敌人的阵地上了。

遂炸掉又在我方阵地重建。

1963年1月15日建成,时值辽沈战役胜利15周年。

塔址是明朝天启年间的烽火台,群众称“东楼台”,海拔41.8,工程面积1922平方米,塔身是白色花岗岩方石筑成,用钢筋水泥浇灌。

百万日侨终身难忘葫芦岛

百万日侨终身难忘葫芦岛

百万日侨终身难忘葫芦岛
佚名
【期刊名称】《下一代》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日本侵略者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骨肉离散、家破人亡的深悲剧痛。

然而,宅心仁厚的中国人却以德报怨,将曾经伤害过中国的105万日侨送回他们
的故乡。

1945年8月15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战后的日侨俘遣返,是中美苏等盟国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战争遗留问题。

同年10月25日,中美
双方根据《波茨坦公告》精神,在上海召开会议,就遣返日侨俘问题进行磋商,原则上确定将滞留在各战区的所有日侨俘一律有组织地遣返回日本。

【总页数】1页(P74-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
【相关文献】
1.百万日侨从葫芦岛遣返回国
2.1946年葫芦岛百万日本侨俘大遣返始末调查与思考
3.三百万日侨大遣返从“头等公民”到“天皇弃民”
4.葫芦岛105万日侨大遣
返5.葫芦岛百万庄社区:争创文明城垃圾分类我能行——学生暑期活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段尘封的往事:1946葫芦岛百万日侨大谴返
1946年5月7日,汽笛鸣响,两艘轮船缓缓驶离中国辽宁西部的葫芦岛港,2489名日本侨民和战俘从这里踏上了遣返回国之路。

此后3年,仅仅从这个当时鲜为人知的小港,就有超过105万日本人被遣返回国。

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对战败国侨民最大规模的遣返行动之一。

纵观整个二战,法西斯侵略军铁蹄过后,大批平民随后向被侵略国家的国土挺进。

战败后,大批移民被战胜国遣返。

风雨惨淡、络绎于途,他们又度过了人生中一段惨痛的岁月,成了本国侵略国策的牺牲品。

近60年风风雨雨,从葫芦岛被遣返的百万之众星散在日本各地,仍健在的也多已年逾古稀,但他们没有忘记中国人,没有忘记葫芦岛,没有忘记他们心中的“再生之地”。

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国策的重要补充。

20世纪前40多年,日本有组织、分批次地向中国东北地区大规模移民。

通过移民大量掠夺土地矿产资源,垄断市场,遏制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

这种蓄意的移民行动成为战后近200万日本侨民滞留中国的肇始。

百万日本人成“弃民”
“眼看冬季将临,约80万(日本)难民拥挤在南满一带,无食物、无住所、无钱,陷入绝境。

”这是1945年9月2日,长春日侨会发给东京的电报文。

事实上,日本战败投降后,日本政府采
取了将移民丢下不管的“弃民政策”,居住在东北各地的日本移民四处溃逃,归国无望,只能在难民收容所里苦捱岁月。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战败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按照国际惯例,中国政府必须在战争结束后的最短时间内,把缴械之后的日军连同日侨遣送回国。

当时东北的政治局势非常复杂,国民党军队控制沈阳、长春及周边的城市,约有日本军人和侨民80***;***军队控制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吉林、延吉、安东(今丹东)等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约有日本军人和侨民30***;还有苏联红军控制的大连地区,约有日本军人和侨民27***。

国共美四方合作遣返
1945年10月25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共同制定了《中国战区日本官兵与侨俘遣送归国计划》,决定先遣返关内的日本侨俘,再遣返东北的日本人。

1945年底,美、苏、***、国民党三国四方就遣返日侨俘问题进行磋商,原则上确定将所有在华日本侨俘一律有组织地遣返回日本。

美国同意派海军第七舰队担任从中国东北到日本本土之间的海上运输,苏联承诺负责遣返大连旅顺地区日本侨俘,但是拒绝利用大连和营口两港遣返其他地区的日本人,因此东北地区唯一可利用的港口就是辽宁的葫芦岛港。

至此葫芦岛港成为东北日本侨民生还的希望,葫芦岛成为他们新生活的启航站。

把数目如此庞大的日本军人和侨民在短期内全部遣返回国
是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所面对的一项艰巨任务。

尽管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为控制东北政局斗争激烈,军事摩擦不断,但是在遣返
日侨这个历史遗留问题上,国共双方皆以中华民族大义为重,摒弃党派之纷争,意识形态之差异,在各自政治力量控制区分别建立了遣返日本侨民的机构,切实做到统一部署,相互配合,协调行动,力争顺利完成东北日侨遣返任务。

1946年1月10日,由***代表周恩来、美国代表马歇尔、国民党代表张群组成的军事三人会议商定,设立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三人小组,负责东北日侨遣返的总体部署,由国民党东北行辕和东北民主联军共同组织实施具体遣返工作。

军调部三人小组决定,由东北民主联军负责组织安东7.5万日侨从鸭绿江口登船遣送;由苏军负责径直遣送大连27万日侨,在东北的其余日侨,无论是国民党控制区的,还是***控制区的,全部经葫芦岛遣返。

根据这个部署,国民党控制区成立了东北行辕日侨俘管理处,下设葫芦岛东北日侨离境接待和检查总站,其他各市县均设有日侨俘管理所,负责对日侨登记并进行身体检查和物品检查。

另外,国民党当局根据遣送日侨计划,特别设置了待运集中营、终点转运站和日侨联络处来传达遣送规则,并详细编制了《东北各地日侨俘遣送计划表》,以确立遣送对象和出港人数。

同时,根据总体部署,***控制区成立了东北民主联军遣送日人办事处及其相关机构,李敏然(李立三)任处长。

为了确保遣返日侨工作能够安全有序地进行,8月14日,***谈判代表李敏然与国民党代表,就经费、日程和路线等细则在哈尔滨签署了《遣送东北***管制区内之日人之协定》,***方面负责安排日期和路线等具体事务,国民党方面则负责向***方面提供遣送经费6000万元,即日人运输费(东北流通券5000万元)与遣送行政费(东北流通券1000万元);此外,
每日还需提供船只100艘或相当数量船只及船夫,以便运送日侨及行李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