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
西北五省丝绸之路旅游区域竞合分析
西北五省丝绸之路旅游区域竞合分析一、介绍西北五省丝绸之路旅游区域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这五个省份都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连接中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本文将对这五省的旅游区域进行竞合分析,探讨各省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二、陕西省陕西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代表,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西安作为陕西省省会,以兵马俑、大雁塔等著名景点而闻名。
此外,陕西省还拥有华山、咸阳、汉中等其他旅游资源。
陕西省旅游区域体验既包括历史文化的探索,又包括自然风光的欣赏。
三、甘肃省甘肃省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遗产。
兰州、敦煌、酒泉等地都是甘肃省的重要旅游城市。
甘肃省以敦煌莫高窟、嘉峪关长城、马蹄寺等景点而闻名。
此外,甘肃省还拥有祁连山、黄河石林等自然景观。
旅游区域体验包括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遗产探索以及自然景观的欣赏。
四、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是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宁夏的银川、石嘴山等城市是该地区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宁夏以中卫鲁园、西夏王陵等景点而闻名。
此外,宁夏还拥有贺兰山、沙坡头等自然景观。
宁夏的旅游区域体验主要包括回族文化和历史遗迹的探索,以及自然风光的欣赏。
五、青海省青海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边缘性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
青海的西宁、格尔木等城市是旅游的重点目的地。
青海以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等景点而闻名。
此外,青海还拥有祁连山、可可西里等自然景观。
青海的旅游区域体验主要包括高原自然景观的欣赏以及藏族文化的体验。
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边疆地区,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
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等地是新疆的重要旅游城市。
新疆以天山、布尔津、喀纳斯等景点而闻名。
此外,新疆还拥有塔克拉玛干沙漠、库尔勒柯坪等自然景观。
新疆的旅游区域体验主要包括多元民族文化的欣赏以及广袤自然景观的探索。
中国西部12省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及对策研究
18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五个主 成分的累积方差百分比达87.133,已超过85,证明 前五个主成分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原始数据的大 部分信息。
—、引言 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作为第三产 业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 业,正朝着更新更大的格局转型升级。中国西部的 自然、人文资源丰富,极具旅游价值。在新的发展时 代里,中国西部旅游如何优化发展,明晰各省区市 竞争力现状,进而实施相应的发展策略,是一个基 础性的问题。 对于“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国内学者 从国家、省、市等维度和方位分析影响因素并构建 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爛 权TOPSIS法、线性回归分析法等,或者多种方法综 合应用。如杨晓娜等从企业、政府和公众竞争力三 个维度构建了三级评价体系,对中部六个省会城市 做了实证分析叫熊云明等依据资源禀赋、经济贡献 度、服务设施、对外开放度、游客满意度构建了评价 体系,并运用变异系数法对28省市进行了分类、评 价。卩谢爱良等从投入、产出、环境三个方面构建评 价指标体系,对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创新竞争力 进行动态分析。[3]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区域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应遵循以下 几方面的考虑。一是理论合理性,评价结果要能客
.403
森林覆盖率(%)
.876
星级景区密度(个/万kn?) .587
旅客周转量(亿人公里) .880
一般公共服务支岀(亿元) .864
户县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旅游综合竞争力评析
户县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旅游综合竞争力评析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户县旅游业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且建立户县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户县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依据户县旅游竞争力的评析,提出对户县未来旅游发展建议。
关键词:户县;swot分析;旅游综合竞争力户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西安、咸阳、汉中三大城市的交汇点。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通过对户县旅游竞争力评析,以求为旅游开发提出参考意见。
一、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1.优势(1)区位条件优越。
户县是西安——咸阳经济圈的重要拓展区,是陕西省一线两带的核心区域之一,西汉高速公路使户县成为连接陕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重要中转站之一。
(2)交通便利。
境内以公路交通线路为主,铁路交通为辅,多条国道、省道穿越境内,并连接西安、咸阳、汉中等省内外大中城市,对外联系十分便捷。
(3)旅游资源类型较为齐全。
旅游资源分类国标8大主类中户县有7大主类,覆盖率可达87.5%;国标31个亚类中,户县有19类,类型覆盖率可达61.3%。
(4)旅游产品特色鲜明。
户县农民画、朱雀和太平国家森林公园自然生态旅游产品、草堂寺与重阳宫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等享誉省内外。
2.劣势(1)旅游产品同质性较强。
户县人文类旅游产品笼罩在西安城区同类产品的巨大光环下;自然类旅游产品又面临着周边长安、周至、蓝田等区县的激烈竞争。
(2)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户县旅游产品仍多属观光型旅游产品,参与性以及文化体验型旅游产品开发显得不足,难以满足游客现代消费需求。
(3)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相关部门条块分割,政出多门,各自为政,尚未形成旅游合力,严重影响与制约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4)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
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的缺乏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户县旅游企业竞争力仍较弱。
(5)旅游投入不足。
户县地方财政对旅游业的发展支撑不足,且符合现代旅游发展的融资体制尚未建立或不完善,造成旅游开发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县域旅游发展研究一一以陕西旬邑为例
2019年5月下半月刊县域旅游发展研究——以陕西旬邑为例张 波在我国,由于受区位、资源存赋及经济状况方面的制约,部分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比较缓慢。
但近些年,旅游消费所表现的趋势与全域旅游理念的结合,导致区域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发生较大变化,上述地区中具备一定旅游资源基础,生态、文化环境保存相对较原始的地区在区域旅游网络空间的功能上重新被界定。
本文以陕西旬邑县为例,通过对其旅游发展条件的分析,结合全域旅游的理念,提出了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以期能促进其旅游产业的发展。
一、旬邑县概况旬邑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咸阳市北部,总面积1 811平方公里,为山区型县域。
旬邑自然资源类型多样,其中煤炭、石油、森林等资源较为丰富。
2017年总人口29.56万人,实现生产总值122.02亿元,为国家级贫困县。
旬邑古称豳,秦封邑,汉置县,革命战争年代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是关中分区和陕北公学所在地。
近些年,旬邑县依靠比较独特的渭北旱塬景观和多样的人文类旅游资源,结合比较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二、旬邑县旅游发展条件(一)区位条件通常认为,旅游区位是旅游地所处的地理位置,主要强调旅游地与其他区域在空间上所表现的位置关系,一般从自然区位、资源区位及交通区位等方面论证旅游地区位的优劣。
但随着全域旅游理念的提出,旅游区位的含义应有所改变,还应考察旅游区在更高一级旅游系统中的地位及未来被赋予的功能。
旅游区的区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在宏观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全域旅游发展进程中的时序、水平、结构和组织等。
旬邑县位于咸阳辖境的北端,黄土高原向关中平原过渡地带,东临铜川,北接甘肃庆阳,为咸阳、铜川及甘肃庆阳交界地带。
地理位置制约着地貌、植被、水系、气候等自然要素的组合,并进一步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旬邑县自然类旅游资源以渭北旱塬景观组合为主,人文类旅游资源以当地居民长期适应、改造自然环境而形成的生产、生活习俗为主,大致可归纳为“红色、古豳、绿色、民俗”四类,旅游资源表现出一定的独特性。
基于SWOT分析的陕西商洛旅游发展对策探讨
一
强市” 的发展战略。现代旅游业正是这一发展战略
的重 要支 点 , 就是 有着 巨大关联 带 动作用 、 被人 们誉
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商洛被纳入其 中, , 这让长
为“ 一业兴 , 百业旺 ; 一业强, 万民富” 。
府及 商 洛市 委 市政 府 的高 度 重 视 , 游 产 业 被 列 为 旅 全 市五 大 特色 产业 之 一 , 游业 被 放 在 更 加 突 出 的 旅
避寒 胜 地 。
() 4 旅游资 源丰富。首先 , 悠久 的历史为商洛
留下 了众 多 的古建 筑遗 址 。古遗 址古 建筑 等文 物保
护点多达 10 20多处 , 中省级以上文保单位 2 其 0多
处, 国家级 重点 文 物 保 护 单 位 2处 。商 洛 市 洛南 县 旧石 器 地 点群 被 评 为 19 97年 全 国 十大 考 古 发现 之
一
() 2 地理优势。商洛地处陕西省东南部 , 与豫、 鄂两省接壤 , 北接八百里秦 川 , 带江汉平原 , 南 西邻 古都西安 , 东瞰南阳盆地 。商洛道 ( 亦称商於古道) 自古是秦驰道 的主干道之一 , “ 为 秦楚咽喉 ” 是长 , 安通往东南诸地和 中原地 区的交通要道。沪陕、 福
一、 商洛 旅游 资 源及 景 区统 计分 析情 况
期 以来 相对 封 闭的商 洛融 人到 国家发展 战略 中 。面
对历史机遇 , 商洛重新审视 了城市的产业定位和可
持续 发 展 问题 , 定 了 “ 态 立 市 、 业 兴 市 、 业 确 生 产 工 2 。
商洛旅游资源及景区统计分析情况如表 l 和表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陕西省旅游产业影响因素分析——以旅游业发展研究专家的336份问卷调查为例
V0 1 . 2 8 No . 1 2
统 计 与 信 息t 论 坛 S t a t i s t i c s& I n f o r ma i o n F o r u m
2 0 1 3 年1 2 月
De c . , 2 0 1 3
【 统计 调查 与分 析】
难 以采 用技 术 方 法 进 行 定 量 分 析 的 因素 做 出合 理
估算 , 奠 定 了 对 多 影 响 因素 进 行 量 化 评 价 的 数 理
基础㈨ 。 一 。 。
性 和满 意 度 之 间 存 在 显 著 差 异 【 6 ; 韩 会 然 等 人 遵
循利克特 五级量 表法设计 调查 问卷 , 以芜湖市 中
基 于 因子 分 析 法 的 陕 西省 旅游 产业 影 响 因素分 析
— —
以旅游业发展研 究专家 的 3 3 6 份 问卷调查为例 董 皓, 李纪华
( 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 ,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1 ) 摘要: 通过对 陕西省旅游产业影 响因素的确定 , 设计 出包括 3 O 个 影响 因素 的调查问卷 , 对 3 3 8位旅 游从 业人员进行实地调研 , 发现从业人员对 3 O个影响因素 的评价具有显 著差异 。在将影 响因素划 分类 别并进行 相关性 分析后 , 提炼出两组 清晰命 名的 7 个公 因子 。结果表明 : 管理层认为旅游企业 自身的发展 、 人员的素质
等主观因素更为重要 , 而理 论层 和实践层 则认 为旅游企业 的信 息传递与宣 传、 交通 区位等客观 因素 同样 非常
重要 。
关键词 : 陕西省 ; 旅游 产业 ; 影响因素 ; 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 F 5 9 2 . 7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O O 7 —3 1 1 6 ( 2 0 1 3 ) 1 2 一O O 8 8 一O 7
陕西省旅游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争力 。 中国在 旅 游业 竞 争力 领 域 的研究 起 步较 晚 , 研究 方 向较 为分散 , 尚未 形成完 整的理论思 想体系 。 其 中 比较有 代表性 的有 : 洁 、 黎 赵西 萍借 鉴 波特 “ 钻 石模 型 ” 和竞 争 阶段理论 , 分析 了 国际旅游竞 争力 的 影响因素及 国际旅游竞争力 的阶段性演进- 。曹 5 j 宁、 郭舒认 为 区域旅游竞 争力评 价指标应该 有两类 : 显示 性 指 标 和 分 析 性 指 标 l 6。万 绪 才 、 刚 、 安 6 J 李 张 对 江苏省各 地市 的旅游业竞 争力进行 了定量评 价和 分 析 , 出 了 各 地 市 的优 劣 势 以及 相 应 的竞 争 策 提 略[ 引。
此为契机 , 提出提升陕西旅游业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把握影响产业竞争力 的决定因素 , 使相关发展
战略和政 策 的制 定更 具 有 针对 性 。 国外从 2 0世纪
二 、 标体 系 指
竞争力作为一个可量化、 可比较的概念 , 有必要 建立适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 法对其进行定量 比较分析, 找出竞争力 的根源。本
8 0年代末开始将竞争力分析模型用于旅游业的研 究l 。主要从旅游地客源竞争的角度 出发, 4 J 研究旅 游业 的市场定位、 目的地形象塑造 、 可持续发展与竞
收稿 日期 :0 8 2—0 ; 2 0 —1 4 修复 日期 :09—0 —2 20 2 3
作者简介 : 徐
阳(9 6 )男 , 1 7 一 , 陕西潼关人 , 博士生 , 研究方向 : 交通经济与管理、 区域经济 ;
第2 4卷第 4 期
Vl.4 No 4 0 2 1 .
统 计 与 信 息 论 坛
S a i i & If r ain F r m tt t s sc n om t ou o
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基于陕西旅游资源评价的分析
旅游业 已经成为规模化 的资本产业 。 目前 已成为地 区经 济社会发展 的引擎 。 陕西旅游资源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 既可以成为旅游资金 、 技术 、 人才 、 劳动力等旅游元素 由东 向 西 转移 的首选 承接 地 。又可 以成为这些 生产元素 向整个 西 北 、 地区转移的起点和辐射极 。 西南 因此 。 构建陕西旅 游资源 评价 指标体 系进 而对陕 西旅游发 展战略做 一平面 描述成 为 当务之急 。 对 陕西省旅游资源 的综合评价
一
鸡、 临潼—澶关等高速公路 。 乾陵至汤峪旅游专线公路 。 强 增 了通行能力 。使旅游者出行更加方便。旅游购物 、 旅游餐饮 、 旅游娱 乐产 品数量增加 ,质量显 著提 高。 ()弱势 ( a- 2 We k na)表现 在: ea。 旅游资源和规划管理相对滞后 。 游产品结 构 旅 深层次开发 和动态展示 不够 ;旅 游市场主体发展不 完善 。 现 代企业制度有 待进 一步落实 ;旅游 目的地通达能力 不强 。 旅 游城市和旅游 区( ) 点 服务设 施配套能力不足 ; 政府对 旅游产 业的导 向性投入不 足 。利用 政策吸引社会资金 的力度不 高 。 市场化的投融资机制有待探索建立。()机遇( po ui 3 O pr n t 一 s。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 ) 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 加大 了 基础设施 和城镇建 设速度 。 大 了山川秀 美工程力 度 。 加 为旅 游产业提供了 良 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环境 。 好 随着对 “ 大旅游” 理念认识 的不断深化和旅游产业规模 的不 断扩大 。 以政策扶 持和导 向投人 为依托 的地 区之间对旅 游市场 资源的 开发 和 保 护意识 日 益提高 。 传统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生产方式 正在被 旅游市场管理制度创新 和技术创新的发展模式所取代。( 4) 威胁c t a ) 现在 : n r t 。表 es 首先 , 交通状 况和住宿接待 能力不尽 人意 。在某种 程度上它使旅 游业 的规 划和运 作丧失 了主动 性 ,因而又使现有 的巨大 的国内外客源市 场呈现递减效 应。 从国际旅游市场 审视 。 由于咸 阳国际机场还没有 安排定期 国 际航班 , 而西安市作 为一个 世界历史名 城 , 因 尽管有 着世界 级的文物古迹旅游资源 , 但还没有成为我 国内陆 的国际旅游 客流集散 中心 。 对于 国内旅游来说 , 由于经济能力有限 。 多 大 数游客 尚不能将 飞机作为 主要交通工具 。这样 。 铁路 就必然
西安旅游吸引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
西安旅游吸引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张蓉珍;高凡【摘要】城市旅游吸引力及其各组合要素是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旅游消费的核心要素,它对于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和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借助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西安旅游吸引力进行评判,目的在于确定西安旅游吸引力的大小,并分析影响景区旅游吸引力因素,以在宏观上把握西安旅游的发展态势.从评判结果来看,西安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但仍受旅游基础设施薄弱、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因素的制约.今后应该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管理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西安市旅游吸引力.【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17)001【总页数】4页(P115-118)【关键词】旅游吸引力;评价;提升对策;西安【作者】张蓉珍;高凡【作者单位】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西安710065;西安文理学院文化与旅游学院,西安71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2.99旅游吸引力是一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首要决定因素,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是根据旅游地的资源情况、知名度、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条件来判断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大小,其本质是旅游资源与旅游客源市场之间在自然、文化、经济及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旅游目的地国家.而近年来国内一些主要传统型旅游目的地相继进入相对比较成熟阶段,旅游收入停滞不前、国内外游客数量增长不力,甚至出现停滞或衰退局面[1].西安作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古都型观光旅游城市,近年来旅游接待人数和外汇收入排名在全国的位次逐渐下降.西安接待的来华旅游人数由20世纪80年代的占全国1.12%下降至20世纪90年代的1%左右,至2005年更降至0.34%,至此以后并无回头势头[2].因此在目前西安客源地稳定、旅游业较为成熟的情况下,深入研究西安旅游吸引力,对制定有效的营销战略、旅游和经济政策,促进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指导和参考意义.1.1 旅游资源吸引力目前陕西已处在全国旅游业竞争中的第一梯队,名次位居第10名左右,是我国西部旅游发展较好的省份之一和西北旅游业发展的龙头[3].西安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西安市不少旅游景点已闻名国内外,其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大雁塔等景点早已驰名中外,成为西安的名片.西安的影响已经辐射到整个陕西,并与周边地区已形成不可分割的旅游产业链,层次可划分为:西安古都旅游区(核心层)和外围旅游卫星城镇圈层(腹地层) .(1)西安古都旅游区——核心层:由城市建成区和环城游憩带组成.主要包括市区主要风景旅游区、四大遗址旅游区和秦岭北麓度假休闲旅游带, 主要面向省内外游客.(2)外围旅游卫星城镇圈层——腹地层: 主要由市区外围景点组成.利用合理的旅游线路组织形成以西安为中心的放射状旅游产品集群, 主要面向省外游客[4].1.2 旅游服务吸引力到目前为止,西安已拥有380家旅行社,如:西安中国国际旅行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陕西海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陕西中国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旅行社总社西北有限公司,西安光大国际旅行社等,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优质完善的旅游服务.对西安目前现有的酒店、饭店的调查显示,截止到今年西安有9家五星级酒店、26家四星级酒店、73家三星级酒店.调查还显示,西安目前五星级酒店客房总数为3 200余套,四星级酒店客房总数为5 600余套,三星级酒店客房总数为8400余套,以上所有酒店、宾馆合计客房总数为17 200余套.1.3 区位优势及环境吸引力与西安地处中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地区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北五省其他城市相比,西安市具有难以超越的区位优势: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地理优势.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4月到10月气候温和,雨量适宜,日照充足,是西安旅游的最佳时段,旅游季节较长. 本项研究采取现场深入访谈和结构性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原始资料, 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各项统计分析并得出结论.2.1 问卷设计问卷的设计包括四部分:①游客基本信息, 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②游客满意度的评定.此部分采用了李克特5级量表,即V = {最满意, 满意,一般, 不满意, 最不满意}.文中旅游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重点参照了张文斌等在《模糊数学在旅游吸引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和田敏娟《西安市楼观台旅游吸引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文章中提出的旅游地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中的13个指标,并结合西安本身和预调查中所获取的有关信息进行修改和分析.调查共发放问卷500 份, 回收500份, 回收率100%, 其中有效问卷480份,有效率96%.2.2 分析方法及结果本文应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旅游地的吸引力进行评价,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评价因素集共有3层,通过AHP法得出每层因素集的权重[5](表1),用模糊评判法得到表2.2.3 结果分析从表2来看,西安市旅游吸引力满意隶属度中,旅游资源环境最高,为68.85%,其次为区域特性,满意隶属度为68.03%,景区建设的满意隶属度为61.89%,形象宣传的满意隶属度最低为52.61%.从景区整体评价结果看,满意的隶属度较高65.51%.游客满意度及忠诚度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6],是旅游目的地吸引力高低的很好例证.从问卷调查和研究结果来看,西安虽然旅游业发展的比较成熟,旅游资源、区域特性的满意度比较高,但在景区建设与形象宣传上仍然不足.旅游资源中文化古迹吸引力最高,但景点较为分散,容纳数量较少;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应急能力还有待提高,通过合理人性的规划提高景区间的通达性,此外宣传力度严重不足,旅游产业集群存在薄弱环节,旅游新产品开发能力有待提高.3.1 加快改善基础配套设施①增加相应数量的飞机、公路、铁路和船舶运输,并需要建设一批与之相配套的机场、码头等基础设施、汽车营地、加油站点和维修站点等服务设施.②加快改善景区的综合环境,例如水、电、路和卫生、安全、资源环境保护设施.其次设立旅游咨询中心,旅游咨询中心要以旅游咨询中心的站点为基础,以咨询服务标准为规范,以导引标识系统和信息网络为支撑,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服务.3.2 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当今信息时代,宣传促销已成为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中参与同业竞争的必然手段.宣传手段建议采取多种形式, 如举办国际国内旅游交易会、建立大型旅游服务中心、通过各种媒体-互联网、电台、电视台、报纸等,面向国内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展开西安旅游产品强大的宣传促销攻势, 抢占进军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先机是十分必要的.宣传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全面系统介绍西安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形式等,又要重点推出具有轰动效应的、迎合国际旅游时尚的高品位生态、文化旅游品牌.3.3 自然、人文资源综合开发,进一步提升旅游资源吸引力13朝古都的历史淀积为西安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然而西安旅游业要实现大发展,还应注重对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的综合开发[7].突出西安特色,保护开发文物古迹旅游资源,把已有的市场向纵深发展,增添一些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如因地制宜的推出踏春赏花、采摘品尝、登山健身等多种低门槛、参与度高的休闲产品,从而丰富旅游内容,即从内涵上挖潜.另一方面,应注意自然资源、生态资源开发,发展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及风景观赏旅游,特别是生态旅游,应在周边旅游发展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民俗观光旅游以及可参与性的旅游活动等[8],进行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进一步提升西安市旅游吸引力.【相关文献】[1] 国家统计局.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及首批城市投资硬环境[J].中国国情国力,1993(1):3.[2] 杨新军,张祖群.成熟型旅游地的RMIP拓展研究-西安市旅游业发展[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19(2):116-121.[3] 马耀峰.新世纪陕西旅游产品的开发[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1):85-89.[4] 王桂新,沈建法.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研究[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68-77.[5] 郭鹏,郑唯唯.AHP应用的一些改进[J].系统工程,1995,13(1):28-31.[6] 马秋芳,杨新军,康俊香.传统旅游城市入境游客满意度评价及其期望-感知特征差异分析-以西安欧美游客为例[J].旅游学刊,2006,21(2):30-35.[7] 欧阳溥蔓.西部旅游资源优势如何转化成经济优势[J].经济问题,2001,12:30-31.[8] 郭彩玲.西安旅游面临的机遇及对策[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2 (5):557-559.。
陕西省旅游中心城市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摘 要 针对 陕西省 旅游 中心城 市体 系建设 现状 中存在 的 中心城 市发展 较 少 、 旅游 者首 选旅游 目的地 不足 等问题 , 出依托旅 游 区域合 提 理发 展旅游 中心城 市体 系的建议 。 关 键词 陕 西省 ; 旅游 中心城 市体 系; 现状 ; 对策 中图分类号 F 9 . 52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0 1 — 6 120 )3 032 0 57 61 ( 90 — 1 — 3 0 4
Z E G Xuja (cnm c a g et eatet Xa e t h i l o eeXa ,ha 1町7 H N i u n E oo i M n e n D pr n, i A r e n a C lg , i S a 70 ) - am m n o c c l n i
l T u im 哪 Ieo e1 o rs i n l fXinf o 2 ∞ t 0 6 a rm 0 02 0
提供了雄厚 的资 源基 础 。但 是作 为 陕西 省旅游 资 源全 面开 发的支撑体系—— 旅游 中心城 市体系 的建 设却不 尽如人 意 , 仍 然存在诸多缺 陷与不足 , 给陕西省旅 游 中心城市体 系的发
注: 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下表同。
No D t a f 1 h hn o rs S ai ia Ye t e: aa c n e C ia T u im t t t l a t sc
陕西云南旅游业竞争力的对比分析
业发展 的比较分析 中, 陕西省旅游业暴露 出在基础设施 建设 、 资源开发与利用等方面存在的一 系列问题 , 应该
借“ 西部 大开发” 的机遇 , 采取 有效措施 , 发挥优 势 , 弥补不足 , 实现 陕西旅 游业 的再 次腾飞 。 关键词 : 陕西; 云南 ; 旅游业竞争力 中国分类号 :5 0 F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8— 14 2 1 )3— 0 8— 3 10 3 5 (0 0 0 0 4 0
DOI1 . 9 9 J IS 1 0 :0 3 6 / .S N.0 8—3 5 2 1 . 3 0 7 14.0 0 0 . 1
Co p r tv a y i fTo im m p ttv n s e we n ha x n m a a i e An l ss o urs Co e ii e e s b t e S n ia d Yun n na
F ENC a — e M o
( hno gY u d iir i ol e J a 50 4 S adn o t A mns av C l g , i n 0 1 ) h tte e n 2
Ab t a t a e n iv s g t n a d sai i 。 n i d x s se o o ei v o e fr go a o r m s s t sr c :B s d o n e t a i n tt t a n e y tm f c mp t ie p w r o e in lt u s i e i o sc t i u .T i a e o a e n n l z s te a v n a e n ia v n a e f tu s d v lp n f Yu n n a d p h s p p r c mp r s a d a ay e h d a tg s a d d s d a tg s o o r m e eo me t o n a i n S a n i y tmai a y i d o d dr ci n a d p st n fr t e tu s d v lp n fS a n i P o i c ,p t o - h a x se t l ,f sg o i t n o i o o o r m e eo me to h a x r vn e u s fr s cl n e o i h i w r p r p ae me s r sa d srt ge . a d a p r t a u e tae i s o i n Ke r s h n i u n n;T u im mp t ie e s y wo d :S a x ;Y n a o rs Co ei v n s ;Co aa ie Aa ay i t mp t n l ss r v
陕西考察报告
陕西考察报告一、导言陕西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华夏文明起源之地”的美誉。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陕西拥有丰富的历史遗产和独特的自然风光。
本报告旨在对陕西进行考察,探索其独特的魅力和发展潜力。
二、地理概况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毗邻甘肃、宁夏、山西、河南、湖北、四川等省区,总面积为20.6万平方公里。
地势高差较大,境内包含秦岭山脉、黄土高原等地貌特征。
气候以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夏季炎热。
三、历史遗迹陕西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
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兵马俑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是中国古代办丧葬的代表和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
秦始皇陵则位于西安市东北郊,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皇陵,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此外,在陕西还有著名的华清池、大雁塔、钟楼等古迹,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符号,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的目光。
四、自然风光陕西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华山。
华山作为中国十大名山之一,以险峻、雄奇著称。
登上华山,可以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壮丽的日出日落。
此外,陕西还有黄河壶口瀑布、秦岭山脉、华阳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户外爱好者和自然旅游者。
五、发展潜力陕西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为了保护和传承陕西的历史文化,陕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旅游品质。
同时,陕西还注重保护自然环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
此外,陕西还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尤其是农产品方面,如苹果、枸杞等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陕西正在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和生产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六、总结陕西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投资者的目光。
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陕西还注重发展旅游和农业产业,不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榆林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
Tourism Planning旅游规划榆林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梁莉娜 刘 英 纪德爽 王美婷(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摘 要:坐落于陕西省北部的城市——榆林市,旅游资源丰富,涵盖多种类型,如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地质旅游资源等,这些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但是,目前榆林市的旅游资源开发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以陕西省榆林市的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从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自然地质旅游资源3个方面分析其开发现状,并探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期能够充分利用和挖掘榆林市的旅游资源,推动榆林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地质旅游;榆林市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及民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旅游已成为人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娱乐方式之一。
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屡创新高,能够促进我国就业创业,并且提高人民娱乐生活的幸福度,有效地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为社会和国家创造巨大的价值[1]。
而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能够蓬勃发展的根基,没有旅游资源就无法发展旅游业,因此对旅游资源进行研究能够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问题。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古称上郡,别称驼城、塞上明珠等,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交界处,位于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山西5个省区交界地,同时是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这使得该区域是一个多民族聚集融合、农牧文化交融的历史悠久的地区,不仅具有多样文化,还拥有众多的旅游资源,包括著名的关中文化、黄土高原的地貌风光等,涵盖山岳河川、湖泊泉水、古建筑、文物古迹、遗迹遗址等,而且具备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红色旅游资源和自然地质旅游资源。
随着2023“清爽榆林”旅游文化季近百项活动的陆续开展,榆林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榆林已发现潜在开发价值超过46万亿元的8大类48种矿产,尤其是煤炭预测储量极其丰富,而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正位于陕西省榆林市,这些矿产资源给榆林市带来了巨大的开发潜力,也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2]。
陕西省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分类评价研究
陕西省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分类评价研究摘要:旅游资源是随着旅游业的形成和发展而提出来的,它是旅游业的作用客体,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本条件,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是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因子作用的结果,在对陕西省旅游资源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分类评价,并阐述了陕西省旅游资源的分布,成因及开发方向。
关键词:陕西省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分类评价开发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处东经105°29′~111°15′和北纬31°42′~39°35′之间,东隔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甘肃、宁夏,北邻内蒙古,南连四川、重庆,东南与河南、湖北接壤。
全省地域南北长、东西窄,南北长约880公里,东西宽约160~490公里。
陕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远古时期黄炎二帝就在这里活动过,先后有13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久的地方,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悠久的历史给陕西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文物。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明代西安城墙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以及唐贵妃洗浴的地方华清池,此外还有大雁塔、小雁塔、西自然景观也极为丰富,有险峻的华山、有秀丽幽静的终南山,还有富有浪漫色彩的骊山,这些都给陕西的旅游提供了最佳的资源。
安碑林、司马迁墓、唐太宗昭陵、唐高宗乾陵等等古迹。
还有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临潼华清宫、中国革命圣地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等众多的博物馆。
陕西的自然景观也极为丰富,有险峻的华山、有秀丽幽静的终南山,还有富有浪漫色彩的骊山,这些都给陕西的旅游提供了最佳的资源。
1陕西自然旅游资源分布特征.总量及类型体系普查结果统计显示,陕西省共有旅游资源单体9972个,其中五级旅游资源单体154个,四级409个,三级1165个,二级1378个,一级2373个,未上级别的4493个,优良级旅游资源共1728个,在旅游资源单体中,共包含8个主类.29个亚类.131个基本类型,其中还新添加了6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国标》中8个主类的100%.31个亚类的93.55%和161个基本类型的81.37%。
西北五省区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
之下的 ;主成分得分为正值 ,说明被评区域的综合竞争力位 于平均水平之上 。
三 、各省区优劣势的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种把原来多个指标化为少数几个互
从经济竞争力来看 ,甘肃省在三年排名中的名次分别为 第二 、第五和第四 ,这与其他省份竞争力的变化有相当大的 关系 ,而其 GDP 的增长率 X3 三年来分别为三 、五 、四位 ,都 处于中下游水平 。
由于评价区域竞争力的指标 (影响因素) 之间存在密切
相关性 ,为消除自变量共线性问题 ,本文采用多元统计法中
的主成分分析法评估西北五省区的区域竞争力 。首先用全
国相同 指 标 数 据 对 原 始 数 据 进 行 标 准 化 处 理 , 随 后 采 用
UMS ———城市与规划模型系统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法确定
累计贡献率大于 85 %的主成分个数 ,其次得出各主成分在
西北五省区的得分排名 ,再以各主成分在西北五省区的区域
竞争力得分为变量 、各主成分的贡献量为权数采用综合法
(加权求和) 计算出西北五省区的区域竞争力的综合得分 。
用综合得分可以对西北五省区的区域竞争力进行总体评价 ,
通过各要素 、各指标之间的比较 , 了解各省区的区域竞争力
主成分 2 8. 93 10. 93 7. 57 0. 24 0. 30 0. 22 0. 7697 0. 7548 0. 6844 主成分 3 5. 74 5. 31 6. 61 0. 16 0. 14 0. 19 0. 9249 0. 8982 0. 8733
表 3 西北五省区竞争力得分及排名
青海 - 2. 3971 5 - 5. 568 - 2. 084 5 - 5. 506 - 2. 6949 5 - 5. 1422
2006年经管院纵向课题表-经济管理学院
序号项目编号负责人参加人项目名称研究内容研究周期项目来源项目类型合同经费(万元)实到经费(万元)项目状态结题时间40 2005-05 胥卫平西安市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影响指标体系问题研究2005.4-2005.12西安市社科规划办地市级 0.50 0.30 在研41 2005-06 赵选民邵立英梁芳聂亦惠宁宇新蔡上游张立民中油集团财务会计规范化管理岗位流程设计2004-2005中油集团财务资产部省部级20.00 20.00 在研42 2005-25 杨惠贤油气矿业权流转会计问题研究2005.7-2006.12校创新基金校级0.30 0.30 在研43 2005-26 杜晓武油气管道的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2005.7-2006.12校创新基金校级0.30 0.30 在研44 2005-27 范琦我国油气资源矿权制度研究2005.7-2006.12校创新基金校级0.30 0.30 在研45 2005-28 刘军峰陕北地区油气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性研究2005.7-2006.12校创新基金校级0.30 0.30 在研46 2005-29 李国英资源型企业信息系统与数字化管理研究2005.7-2006.12校创新基金校级0.30 0.30 在研47 2005-30 王涛矿权资源产权交易及管理研究2005.7-2006.12校创新基金校级0.30 0.30 在研48 2005-31 巩前胜矿产资源性资产评价方法研究2005.7-2006.12校创新基金校级0.30 0.30 在研49 2005-32 张立民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2005.7-2006.12校创新基金校级0.30 0.30 在研50 2005-54 姚小剑陕西能源重化工基地产业结构及发展战略研究2005.7-2006.12校创新基金校级自筹在研51 2005-55 李继翠中国石油石化企业跨国经营模式及战略研究2005.7-2006.12校创新基金校级自筹在研52 2005-65 胥卫平张春莹董鸣睾王志英胥隽韩巧云范宏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及评价研究1、构建城市环境影响的经济运行模型;2、建立资源损耗模型;3、构建环境污染损失的确认、计量、评估的分析概念框架2005.7-2005.12陕西省教育厅地市级 1.00 1.00 在研53 2005-68 王爱莲石冬莲陕西果业龙头企业的打造与成长1、现状分析;2、主要问题剖析;3、分析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打2005.7-2005.12陕西省教育厅地市级 1.00 1.00 在研研究造适合陕西果业健康发展的思路和对策54 2005-73 胡健董春诗焦兵吴文洁杜小武苟三勇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1、油气资源开发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2、西部油气资源开发中的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研究3、中国西部石油化工产业发展评价研究4、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设计5西部典型省份案例分析两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一般8.00 6.40 在研55 2005-74 曾昭宁曾昭宁吴文洁林岚(学生)路阳夏先玉王国英西部地区振兴装备制造业研究1、装备制造业在工业化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2、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宏观环境3、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状况4、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可行性分析5、西部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框架6、振兴西部装备制造业的对策建议两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级一般8.00 6.40 在研56 2005-76 苏列英刘松华杨睿娟张建芳西安市信息咨询业发展问题研究1、信息咨询业的产业特点及对西安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产业结构形式与发展规律研究;3、该产业环境分析;4、该产业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5、对策和建议2005-2005.12西安市软科学地市级 1.50 1.05 在研57 2005-85 胡健范琦候海青田党宏陈楠黄莉集团公司技术创新案例研究调研中油集团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新疆石油管理局、玉门石油机械厂、宝鸡石油机械厂等单位技术创新案例,在此基础上编写成教学案例,以利于知识共享,推进其管理水平中石油软科学省部级 50.00 50.00 在研58 2005-86 胡健李志学刘永爱田党宏王小荣李立群印玺科技投入机制研究1、中石油集团公司科技投入总量与强度分析;2、调研国内外石油公司和服务公司科技投入总量与强度分析;3、研究中油集团公司科技投入结构;4、研究中油集团公司科技投入回报方法的修订;5、为集团公司制定十一五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中石油软科学省部级 20.00 20.00 在研59 2005-97 施宏伟渭河流域水资源博士启动费 1.50 1.50 在研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技术与政策系统研究60 2005-101 赵选民基于陕西省油气资产产权保护的会计控制问题研究省部级自筹在研61 2005-102 杨嵘王莹(交大)吴文洁杨睿娟西安军工企业转民发展战略研究1、军工企业的特点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2、外部环境分析;3、可行性分析;4、战略框架;5、对策建议2005.11-2006.12西安市社会科学基金厅局级0.50 0.30 在研62 2005-109 赵选民黄莉朱刚刚刘晓艳企业改革中并购重组的对策研究1、探讨我国企业并购重组中非市场问题;2、探讨我省企业并购重组的整体思路;3、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和企业改革现状,从政府角度出发研究如何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2005-2005.12陕西省国有资产管理学会1.80 1.80 在研63 2005-113 曾昭宁陕西推进新型工业化,培养壮大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陕西省第一次经济普查办公室0.80 在研64 2006-01 胡健李志学刘永爱田党宏李立群外单位刘亚旭易哓明惠渊涛梁明华陈娟利石油科技活动成本控制方法研究1、研究确定科技活动链中增值作业和非增制作业、有效作业和无效作业等,掌握科研成本变动的规律和成本习性,为科技投入预算的制定和各项科研活动定额标准制定等基本成本控制问题的解决打下基础;2、研究集团公司科技活动经费额定标准,为规范科技活动的经费预算管理奠定基础。
城市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以浙江省11个地市为例
式 中 为第 i 指标第 个 分 区的原始 数据 和 ; 个 分别为第 i 个指标 的样 本均 值和标 准差 。
( 计 相 系 矩 R () 其 r= ∑( - ) / 。 2 算 关 数 阵 =r ) 中 ÷ X ( ) 一 一
作者简介 : 储玖琳 ( 9 1 ) 女 , 17 ~ , 陕西 省安康 市 人 , 士 , 硕 安康 学 院讲 师 , 要研 究方 向 为旅游 地 理及 区域经 济。杨亮 主 (9 4 ) 男 , 1 8一 , 山东省鱼 台县人 , 西北大学硕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 向为旅游规划 、 旅游 市场营销 。
中研究样本分布规律的问题 , 通过降维得到简化 , 并尽量保 留原变量 的信息量。假设 原始变量为 x ,
o * i
q
,
,
主成分分析后得到的新变量( 综是 为 z , z ( p ,
收 稿 日期 :18— 8—1 20 0 3 1
的研究方法及评价体系构建 m 等方面。总体来看 , , 目前 国内外对城市旅游竞争力 的研究还相对缺 乏, 尤其是实 证研究 较 为有 限 , 市旅游 竞争 力指标 体 系与 解 释模 型 还有 待 完 善 。 因此 , 建某 一城 市 城 构
旅游竞 争力 的指标体 系并 运用 相关 方法 来评 价该城 市 的综合旅 游竞 争力 具有 理 论与实 践意义 。 浙 江省包 括 1 1个地级 市 ( 杭州 、 宁波 、 温州 、 兴 、 州 、 嘉 湖 绍兴 、 金华 、 山 、 舟 台州 、 州 与丽水 )是 全 衢 , 国 7个重点旅 游省 区之一 , 旅游业 发 展在全 国占有 举足 轻重 的地位 。尽 管 浙江旅 游综 合实 力较强 , 其 但
陕西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与竞争耦合
现代经济信息一、相关概念的界定(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是指旅游景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与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景区及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景区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反映了旅游景区的区位特点、地域空间中的相互关系及质量、数量组合关系。
(二)区域旅游景区竞争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竞争即某一区域内或区域间(主要以行政区划为主)旅游景区在对空间市场、空间资源竞争的行为。
(三)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与竞争耦合区域旅游开发具有时间阶段性特点,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规律与竞争内容沿时空两轴分别联系,探讨二者之间的内在对应性即两者的耦合。
二、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与竞争的耦合(一)区域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变与竞争纵向(时间)耦合分析从各地的发展过程和情况来看,旅游景区发展阶段与之对应三个旅游持续发展过程:最初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
本文以这三个阶段为时间轴,分别研究每个阶段区域景区空间结构的特征和竞争内容的不同及耦合关系。
(1)点状结构与资源竞争阶段。
这一阶段的旅游活动主要凝聚在一些先天资源优势突出、交通条件相对便利的零散景区,旅游景区开发处于R-P共生阶段,因此,与旅游景区相关联的资源禀赋在这一区域的空间分布情况,就决定了旅游景区的竞争力的大小。
因而在这一依托资源现状阶段,区域旅游竞争力不强。
(2)点轴式结构与产销竞争阶段。
这一阶段处于极核地位的旅游景区对周边旅游流的扩散作用开始显现,节点相互联系在一起,区域综合吸引力增强,依托级别较高的旅游景区,特色次级旅游景区规模扩大。
各个区域及区域内的旅游景区在旅游市场的促销方面形成了高潮,最突出的现象是各个城市和各个省促销团到周边城市、临近地区进行大规模的促销活动。
(3)网络式结构与创新能力竞争阶段。
这一阶段形成了网络式空间结构,各区域之间旅游流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得到最大程度发挥。
这一阶段区域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只有通过区域景区营销、旅游服务、信息传递、景区产品开发不断创新,才能最终促进区域旅游景区竞争力的提升。
陕西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陕西旅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陕西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开发较早。
但近年来,正当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时,陕西旅游业却呈现出与资源不符的缓慢状态。
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对陕西旅游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对策。
标签:陕西旅游业现状因素分析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陕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旅游业一直是陕西的支柱产业,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已成为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陕西旅游业的现状十三朝古都的深厚底蕴,赋予陕西“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的称号。
早在1980年代旅游业初兴起时,陕西就凭借诸如兵马俑、法门寺、大雁塔、古城墙等知名的人文旅游资源,一跃而成旅游大省,享誉中外。
然而近年来,正当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时,陕西旅游发展却呈现出与资源不符的缓慢状态。
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陕西的旅游收入不仅早已不能和昔日并驾齐驱的北京、上海相比;而且也远远落后于同为西部省份的云南、四川,尤其是云南旅游不论在国内旅游收入上还是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上均已超过陕西。
表1 2000年~2005年全国主要省市旅游收入及增长率对比表资料来源:历年各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省市旅游统计便览整理(旅游收入由国内旅游收入与国际旅游收入加总获得)。
因而相对于陕西旅游资源,无论从年接待量还是从旅游收入及增长率来看,陕西的旅游业均发展不足,有待提升。
二、影响陕西旅游业发展的因素分析1.旅游市场主体弱小、竞争力弱陕西地处西北,经济发展较慢,旅游业长期投入不足,与之配套的文化、娱乐、交通、通讯等建设落后。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对游客在住、食、游、购、行五方面的调查,约有50%以上游客表示不满,有61%的游客对陕西旅游的总体评价为一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渭南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系 09级1班)摘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是衡量城市旅游发展水平的综合方法,能够反映城市之间旅游发展的差异。
城市旅游业竞争力评价对于各地科学有序地发展旅游业,合理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城市旅游业市场、旅游资源禀赋、服务能力、经济支持力、基础设施支持力、环境支持力六大类24项指标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然后运用因子分析法定量评价陕西省11个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实力,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聚类分析将这11个城市划分类别,最后给出各类城市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
关键词:城市旅游竞争力;陕西省各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引言近年来,由于旅游产业具有潜在的、巨大的经济利益,越来越多的城市将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旅游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主体的重要部分,同时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如何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已成为广为关注的话题。
在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方面,国内的起步较晚,国内学者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量化评价研究主要通过构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
郭鲁芳(1999)最早提出采用多相测度法研究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并从旅游竞争实力、旅游竞争潜力和旅游竞争发展力三个角度选取测度指标评价国际旅游竞争力[1]。
万绪才、李刚、张安(2000)从旅游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其他条件三个角度构建了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省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与分析[2]。
王娟(2006)基于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三个层面对我国省域旅游业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定量研究[3]。
张梦论述了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构建与方法选择[4]。
邹家红、袁开国等以湖南省为例,建立了区域旅游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5]。
综上,国内关于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对象多为国家或省级等较大区域[6],而对于地级城市尤其是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尚不多见。
针对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的陕西省来说,研究其省内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就显得十分必要。
因此,本文将以陕西省为例,尝试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测度与综合评价研究。
2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数据来源2.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在借鉴前人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同时依据科学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再结合数据选取的权威性、实用性、可靠性以及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本文选取城市旅游业市场、旅游资源禀赋、服务能力、经济支持力、基础设施支持力、环境支持力六大类24项指标构建了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
表1中列出了层次关系、指标名称、代码。
标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旅游业市场入境旅游人数X1;国内旅游人数X2;旅游外汇收入X3;国内旅游收入X4;旅游收入占GDP比重X5;资源禀赋旅游资源品味度X6;旅游资源垄断度X7;旅游资源丰富度X8;服务能力星级饭店X9;旅行社数X1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X11;城市公共汽车X12;城市出租车X13;经济支持力人均GDPX14;城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X15;财政收入X16;第三产业增加值X17;基础设施支持力城市公厕数量X18;城市公共服务用水量X19;人均拥有道路面积X20;环境支持力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X2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X22;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X23;生活垃圾清运量X24;2.2数据来源本文主要以陕西省各地级城市为例,比较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
数据主要来源于2012年《陕西省统计年鉴》及2011年陕西省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和陕西省旅游局网站的统计数据。
其中,少量指标在个别年份有丢失,本文均以平均值来代替缺失值。
表1中的城市旅游市场、服务能力、经济支持力、基础设施支持力和环境支持力等方面的21个二级指标数据可以从统计年鉴中直接获得,城市旅游资源禀赋中3个二级指标可通过模糊评价获得。
旅游资源禀赋主要以旅游资源垄断度、品位度和丰富度来体现。
一般旅游品位越高,对游客的吸引越大,旅游竞争潜力就越强。
根据这一原则,选择了对旅游者吸引力强的A级旅游景区作为城市旅游资源禀赋原始评价变量,按模糊评价方法具体量化评价指标[7]。
旅游资源垄断度X6的评价标准为:世界罕见(10分)、国内罕见(5分)、省内罕见(2分)、其他(0分)。
旅游资源品位度按如下获取分值: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10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分)、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5分)、国家自然保护区(3分)、国家森林公园(2分)、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分)。
旅游资源丰富度,指各类A级(5A、4A、3A、2A、1A)旅游景区的总数。
表2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入境旅游人数X1(万人)100.2 3.5 20.3 13.1 18.9 12.01 2.01 0.29 1.8 1.05 1.82国内旅游人数X2(万人)6553 558.5 2079.72519 2020 2038 1502 648 1560 1702 355旅游外汇收入X3(万美元)6140 887 1021 2659 3545 908.5 830 128 360 197 2743 国内旅游收入X4(亿元)488.5 18.54 131.3 113.3 114.1 109.5 63 29.42 63.15 67.99 4.52 旅游收入占GDP比重X5(%)13.72 8.15 11.23 8.46 11.3 9.88 9.81 1.29 15.54 18.77 8.79旅游资源品位度X6 135 18 69 38 41 44 59 19 46 16 12 旅游资源垄断度X7 52 6 20 8 13 20 17 4 14 4 6 旅游资源丰富度X8 43 6 24 13 16 13 17 6 16 6 4 星级饭店X9(家)71 10 38 26 18 18 14 29 17 7 6 旅行社X10(家)377 18 41 43 50 51 23 48 21 16 2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X11(万人)61.29 3.45 8.79 6.64 4.6 3.59 4.32 3.38 3.99 2.77 1.44 城市公共汽车X12(辆)7662 239 685 629 506 542 516 643 135 152 26城市出租车X13(辆)13839990 3004 2718 3078 2219 1801 3175 1252 939 200人均GDP X14(元)4547527806315792775119424508071895268358154771551330199城镇人均年可支配收入X15(元)2598118779223372222418768211881701920721173651734425999财政收入X16(亿元)318.6 18.89 51.44 58.56 44.3 120.7 23.55 180.3 17.34 16.49 3.54 第三产业增加值X17(亿元)1993 67.81 297.9 365.8 322.3 211.2 237.6 550.7 152.1 129.3 24.95 城市公厕X18(座)1442 199 215 207 116 147 102 207 121 60 89 城市公共服务用水X19(万立方米)6291 152.9 725 2592 894.9 651.8 581 498 213 140 1072 人均拥有道路面积X20(平方米)16.02 11.16 15.49 10.13 18.83 5.12 6.91 13.23 13.85 14.12 12.48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X21(公顷)140971748 3458 2707 1517 1358 1433 2468 1256 1382 31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X22(平方米)10.44 10.01 14.06 14.82 12.13 9.55 14.95 7.69 10.59 11.36 11.56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X23(%)88.54 99.22 99.67 99.81 93.95 97.16 97.36 98.95 98.63 95.33 96.88生活垃圾清运量X24(万吨)233.5 17.01 24.83 27.83 16.33 12.27 11.67 22.23 36 6.01 40.773城市旅游竞争力比较分析本文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得到的原始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因子分析法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在减少分析指标的同时,尽量减少原指标包含信息的损失,对所收集的资料作全面分析的一种统计方法。
基于因子分析这种降维的思想,在对原始数据指标内在结构的研究基础上,从而找出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几个主要指标,即主因子,构建区域旅游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1)提取公因子提取公因子的方法运用主成分分析。
这种方法是将原来多个相关变量作线性变化,转换为应一组不相关的变量。
选取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这样就达到了因子分析较少变量的目的,同时又能用较少的变量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
如表3 所示,根据特征值大于1 的原则, 本研究选取了4 个主成分。
其中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93.463%>85%,符合提取主成分的原则。
表3 主成分提取公因子分析表Table 3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o extract common factors成分特征值根据载荷提取主成分总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总方差贡献率(%)累计贡献率(%)1 17.493 72.888 72.888 16.681 69.502 69.5022 2.644 11.017 83.905 2.065 8.602 78.1053 1.245 5.188 89.093 1.973 8.221 86.3254 1.049 4.370 93.463 1.713 7.138 93.463 (2)计算因子载荷矩阵表4 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Table 4 Rotated factor loading matrix指标主成分指标主成分1 2 3 4 1 2 3 4X1 0.9650.0920.0230.220X13 0.9640.1180.1490.148 X2 0.969-0.068-0.0720.103X14 0.9440.1440.1980.150 X3 0.7510.283-0.2030.446X15 0.2430.6050.679-0.261 X4 0.983-0.0040.0010.142X16 0.4610.753-0.0710.245 X5 0.250-0.774-0.2980.291X17 0.8220.2710.475-0.030 X6 0.958-0.061-0.141-0.061X18 0.9500.1360.1450.170 X7 0.968-0.041-0.029-0.031X19 0.9090.276-0.0850.188 X8 0.942-0.077-0.1630.022X20 0.181-0.0990.0510.865 X9 0.9060.2260.0980.053X21 0.9210.2250.0670.244 X10 0.9660.0870.1620.164X22 0.012-0.0490.953-0.125 X11 0.9690.0710.0750.186X23 0.9210.1430.0940.2560.9670.0940.1270.160-0.7860.263-0.167-0.359为了便于解释主因子,采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它使每个因子具有最高载荷的变量数最小,可以简化对因子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