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陕西省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11目录第一章“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 (1)一、“十一五”旅游业成绩显著 (1)(一)旅游经济高速增长 (1)(二)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完善 (3)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5)(一)科学发展是旅游业发展中应始终坚持不渝的指导方针 (5)(二)政府主导是旅游业发展的可靠保证 (5)(三)服务大局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5)(四)改革创新是旅游业发展的不竭源泉 (6)三、“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不足 (6)第二章“十二五”旅游业发展形势 (7)一、“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背景 (7)二、“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7)三、“十二五”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7)第三章“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发展目标 (8)三、发展战略 (9)(一)政府主导发展战略 (9)(二)创新发展战略 (9)(三)精品名牌战略 (9)(四)项目带动战略 (10)(五)科教兴旅战略 (10)(六)低碳发展战略 (10)第四章总体发展布局 (12)一、发展思路 (12)二、总体布局 (12)(一)着力建设一批旅游目的地城市 (12)(二)重点开发建设六大主题旅游板块 (13)(三)大力建设具有省际集散延伸功能和覆盖全省的八条旅游线路 (14)第五章旅游产业体系建设 (17)一、开发思路 (17)二、旅游产品体系建设 (17)(一)历史文化旅游 (17)(二)自然观光旅游 (18)(三)商务会展旅游 (18)(四)休闲度假旅游 (19)(五)康体养生旅游 (19)(六)红色旅游 (20)(七)乡村旅游 (20)三、产业要素建设 (21)(一)旅游餐饮业 (21)(二)旅游住宿业 (21)(三)旅游交通运输业 (22)(四)旅行社业 (23)(五)旅游商品业 (23)(六)旅游观赏娱乐业 (24)(七)旅游服务体系建设 (24)(八)旅游教育业 (25)第六章旅游市场开发 (27)二、市场开发目标 (27)(一)全面发展国内旅游市场 (27)(二)积极发展入境旅游市场 (27)(三)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市场 (28)三、旅游市场营销主要措施 (28)(一)打造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品牌 (28)(二)充分重视旅游营销渠道建设 (29)(三)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加强网络宣传与营销 (29)(四)建立区域间、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实施联合营销 (29)第七章旅游保障体系建设 (31)一、加快全省旅游法制体系建设 (31)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优化旅游业发展环境 (31)三、积极探索旅游体制改革 (31)四、全面推进旅游信息化 (32)五、加强安全管理,实现平安旅游 (32)第一章“十一五”旅游业发展回顾一、“十一五”旅游业成绩显著“十一五”是陕西旅游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在全国的排名不断前移,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为“十二五”全省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6
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6一、背景与目标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为进一步推动西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制定以下工作方案:1. 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升西安市作为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 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打造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服务水平提升,提供更优质的旅游服务。
二、具体措施1.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1) 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投入,加强文物修复、整治和保护,确保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利用。
(2) 制定《西安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明确文化遗产的保护责任和权益,加强文物管理和保护工作。
(3) 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升西安市作为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地位和形象。
2. 深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1) 开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在旅游景区建设中融入文化元素,提供更加综合性的旅游体验。
(2) 创新旅游产品,推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线路和主题活动,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3) 引入科技手段,提升旅游体验和参观效果,如增加AR/VR等技术在文化旅游中的应用。
3. 提升旅游服务质量(1) 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旅游服务队伍,提供更专业、细致的服务。
(2) 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建立完善的旅游安全应急机制,加强景区安全巡查和管理。
(3) 完善旅游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即时、准确的旅游信息,方便游客自由行。
三、工作计划与重点1. 2021年: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修复整治一批重要文化遗产,推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
2. 2022年:推出一批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和线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知名度。
3. 2023年: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和服务水平提升。
四、预期效果通过上述工作方案的实施,预计将实现以下效果:1. 西安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年接待游客量逐年递增。
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9.28•【字号】陕政发[2001]56号•【施行日期】2001.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1〕56号2001年9月28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颁布之后,我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精神,推动旅游业形成新的产业优势,使之尽快成为全省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提出以下贯彻实施意见。
一、进一步落实旅游特色经济地位,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正确处理好发展旅游和保护资源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特殊作用。
要始终坚持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坚持严格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步提高,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特别要根据我省实际,进一步加强文物资源保护。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资源利用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大各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有效整合不同形式、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各种优势资源,更好地把我省的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正确处理好发展旅游产业与发展其他产业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拉动需求方面的促进作用。
要通过积极发展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的增长,推动商业、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的改造和提升,促进金融、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创新步伐,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提高服务业在我省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
(三)正确处理好旅游业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旅游业在促进经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1.29•【字号】陕政办发[2013]88号•【施行日期】2013.1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3〕88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国办发〔2013〕10号)精神,加快我省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和旅游休闲体系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按照建设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安全第一、绿色消费,倡导健康、文明、环保的旅游休闲理念,积极创造旅游休闲活动的便利条件,不断扩大国民旅游休闲的规模,提升旅游品质,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二)发展目标。
到2015年,旅游休闲服务设施、产品、服务、保障等体系基本完善,城乡居民年均出游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到2020年,旅游休闲服务设施、环境、质量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接轨,城乡居民休闲安排更加灵活,消费水平大幅增长,产业规模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二、主要任务和措施(三)保障旅游休闲时间。
认真贯彻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国务院令第514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的意见》(陕政发〔2012〕48号)要求,依法维护职工休假权利。
--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引导职工灵活安排休假时间,完善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商户等单位的职工休假保障措施。
--科学合理安排学校的假期时段,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高等院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暑假时间。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陕发[1998]16号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正文:---------------------------------------------------------------------------------------------------------------------------------------------------- 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陕发[1998]16号1998年12月4日)各地、市委,各地区行署和各市政府,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为了充分发挥我省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作如下决定:一、充分认识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1、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产品开发初具规模,综合接待水平显著提高,旅游业总收入已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6.3%,旅游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省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
我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是产业化程度不高。
随着改革的深化,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主要是:旅游资源管理分散,条块分割,部门所有,宏观调控力度不够;旅游企业规模小,效益差,经营管理粗放;旅游产品开发滞后,服务设施不配套,投资渠道单一。
2、旅游业是关联度高、综合性强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产业。
我省以文物为特色的旅游资源品位高、存量大、种类多、文化积淀深厚,具有巨大的发展优势。
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调整投资方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发展服务贸易,促进对外开放;有利于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面对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国内许多省区市已把旅游业确定为支柱产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重点突破,加快发展,把旅游业做大,使其成为我省名副其实的重要支柱产业。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8.16•【字号】陕政发〔2017〕31号•【施行日期】2017.08.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陕政发〔2017〕31号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2017年8月16日陕西省“十三五”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实现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发展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加快文化强省和创新型省份建设、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是优化供给、满足群众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根据《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6-2020年。
一、基本现状(一)文化资源丰富多样,积淀深厚。
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缔造了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灿烂古代文化。
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集聚了极具革命性和先进性的丰富红色文化资源,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陕西拥有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民俗各异,民间文化异彩纷呈。
陕西现代文化实力雄厚,培育了“长安画派”“文艺陕军”等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优秀艺术家群体和优秀作品。
我省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74项,省级441项,市级1415项,县级4150项。
西安鼓乐、中国剪纸(安塞剪纸、延川剪纸)、中国皮影戏(华州区皮影戏)成功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50人,省级385人,市级1281人,县级3977人。
陕西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
陕西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1995.07.13•【字号】陕政发[1995]49号•【施行日期】1995.07.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陕政发[1995]49号一九九五年七月十三日)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产业。
发展旅游业不但可以获得创汇增收的直接经济效益,带动和促进关联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通过组织客源,以人流带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发挥对外交往和经济、科技、文化交流的桥梁和媒体作用。
实施“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求发展”的战略,必须加快发展旅游业,使之尽快成为全省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把陕西建成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陕西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优势,早在1985年初,省委、省政府就作出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决定》。
10多年来,陕西旅游业有了长足发展,在扩大对外开放中发挥了先导作用。
全省旅游设施日臻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并有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旅游工作队伍,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旅游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旅游市场竞争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从去年开始,全省旅游行业出现了海外游客下降、企业经营困难的被动局面。
我们必须总结经验,坚定信心,抓住机遇,知难而进,促进旅游业走出困境、再上台阶。
今后一个时期,陕西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抓住机遇,开放开发,整体促销,配套建设,提高质量,增加效益。
通过海外抓促销,国内抓建设,逐步形成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以旅游为切入点,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以产业带行业,以行业促产业,走出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旅游产业化路子。
到本世纪末全省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年旅游总收入达到90亿元,其中外汇收入2.5亿美元;年接待海外旅游者75万人,接待国内旅游者3000万人次以上。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5.27•【字号】陕政发〔2015〕23号•【施行日期】2015.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15〕23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国办函〔2014)121号)精神,加快我省旅游业改革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树立科学旅游观(一)创新发展理念。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围绕建设“三个陕西”的总体要求,坚持“改革创新、依法兴旅、融合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旅游观,推动旅游业发展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
积极发挥旅游业对于调结构、转方式、扩就业、增收入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监管、企业守法经营、游客文明旅游的发展格局,做响“山水人文、大美陕西”旅游品牌,增强陕西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主线,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更加注重资源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
到2020年,全省接待游客达到6.4亿人次,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6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
二、增强旅游发展动力(三)全面深化旅游改革。
深化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旅游领域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进一步推进旅游市场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
陕西省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
陕西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内容一、“十五”期间陕西旅游业发展回顾(一)发展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旅游产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克服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非典”、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我省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全面进步。
“十五”末,全省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081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3万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5988万人次),年均增长%;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3亿元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31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2、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合理。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成效显著。
秦兵马俑博物馆馆前环境改造工程、黄帝陵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进一步提升了世界级旅游产品著名形象。
华山、太白山、翠华山、玉华宫、金丝峡、壶口瀑布、红碱淖、瀛湖、南宫山等的开发建设,有效改变我省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
大唐芙蓉园、秦岭野生动物园等主题公园类旅游产品形成新亮点,温泉、滑雪等休闲项目得到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休闲产品体系。
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完善。
2005年底,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各类等级旅游景区74处,其中,4A级景区17处,3A级景区28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处。
2005年底,我省共有旅行社35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5家,国内旅行社319家,导游人员近万名,旅馆业床位总数达到40余万张。
旅游星级饭店达到262座,其中5星级饭店4座,4星级饭店18座,其它星级饭店240座。
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31万,间接旅游从业人员155万。
西安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思路
支持保障与实施方案
品牌及产品营销战略 组织管理保障 人力资源保障 旅游卫生环境保障 安全及危机管理保障 医疗保障 资金保障 生态环境保护
从世界的追求与人的追求看休闲度假的时代意义
繁忙而喧闹的世界与健康而完整的人生之间出现了巨大的裂缝
找寻自我的回归之旅
驶入”回归”的休闲”慢”车
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发展之路
终南山分区
• 终南山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建设应以翠华山、南五台、沣峪为重点,突出山崩 奇观、森林生态旅游,以南五台佛教文化为陪衬。
辋川——王顺山分区
• 为了发挥蓝田人文景观丰富,文化 淀积深厚等优势,从区域组团出发, 构建蓝田县城——辋川——蓝桥— —县城的旅游环线,形成由县城、 辋川、蓝桥三个中心组成的辋川— —王顺山人文休闲度假旅游区。
功能分区:
楼观台道教文化与森林生态休闲度假区 朱雀——太平森林生态旅游与疗养度假区 终南山山崩奇观与佛教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 辋川溶洞与王顺山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 骊山古人文景观与森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
分区阐述
楼观台分区
• 以楼观台道教文化为特色,以山、水、 森林为陪衬,建设特点显明的养生休闲
西安市交通便利,公路、铁路、航空联接国内外,由市区通往各区县与市境外的主干公路 将多数旅游区联接起来,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业已有较好的交通条件。
资源现状分析
• 西安秦岭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秦岭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分布比较集中,构成秦岭旅游带,便于开发;人文旅游资源特 色突出,丰富与深化了休闲度假旅游活动。
国际性休闲旅游度假区的综合标准要素 Common Characteristic
国际性休闲度假旅游区的发展共性也就构成了对休闲度假旅游区进行评价的标准体系
陕西省神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陕西省神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陕西省神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项目名称:陕西省神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方:陕西省神木县旅游局
地块面积:500 亩
项目投资额:6.1 亿
在建状态:已建成
规划总则
一、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神木县的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县城、尔林兔、大柳塔、店塔、高家堡、贺家川、万镇、大保当、中鸡、孙家岔、栏杆堡、麻家塔、解家堡、沙峁、马镇、乔岔滩、瑶镇、花石崖、太和寨等19个乡镇,739个行政村,总面积为7635平方公里。
在规划中,还从跨区域角度进行了综合考虑。
二、规划期限
从到2020年
近期: —
中期: -
远期: -2020年
规划目标
(一)摸清旅游资源家底
概查全县旅游资源,详查重点旅游资源,依据《中国旅游区(点)质量等级划分及评定》标准,形成神木旅游资源的调查结论,为全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提供基本依据,为创造前提条件。
(二)分析和预测市场
以资源和市场相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客源市场及预期进行分析。
(三)明确旅游业发展方向
提出神木县旅游业发展总的定位、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确定神木县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主要景区景点的定位。
(四)形成操作性较强的规划成果
就全县旅游业如何实现发展目标,提出相应的战略与战术,着重对旅游业的生产力布局、重点项目与产品的开发、品牌培育。
陕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规模目标
基数:2005年,全省接待境外旅游者93万人次,“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全省接待国内旅游者5988万人次,年均增长12.9%,国内旅游收入316亿元,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3亿元,年均增长18.7%。
近期(至2010年)目标: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0万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10亿美元,年均增长17.3%;年接待国内旅游者11000万人次(期望值),年均增长12.9%,国内旅游收入740亿元,年均增长18.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20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8.4%。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
近期规划为2006-2010年;
中期规划为2011-2015年;
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陕西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3、《陕西省旅游发展规划项目任务书》;
4、《陕西省旅游业“十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规划》;
2、可操作性原则
尊重各市(区)、各部门编制的各项规划及各相关规划中制定的准则、措施和具体安排;尊重当地政府、居民、游客和旅游部门的合理意见;全面考虑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资源、文化、社会经济等),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令、法规,使产业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陕政办字[2009]10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旅游局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陕政办字〔2009〕10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省旅游局制订的《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规划纲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九年二月二日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规划纲要省旅游局为了进一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陕南突破发展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陕南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尽快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使之成为陕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战略意义(一)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加快陕南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兴市富民的必然选择。
汉中、安康、商洛是我国自然生态旅游资源最丰富、特色最突出的地区之一。
从资源条件和发展前景看,旅游产业在陕南突破发展中最有可能、最有条件率先实现突破,也最需要率先实现突破。
大力发展陕南旅游产业,有利于发挥陕南生态资源后发优势,迅速提升陕南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气,拉动其他产业快速发展;有利于把产业发展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迅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带动现代服务业率先发展。
(二)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我省从旅游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强省的必要途径。
打造陕南山水休闲旅游品牌,形成区域生态旅游特色优势,实现历史文化、红色旅游、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一体化发展,是全省旅游产业完成战略转型和实现产业升级的重点所在。
(三)实现陕南旅游产业突破发展,是构建我国西部旅游产业紧密结合、完整一体战略格局的必然要求。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任务分解一览表》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任务分解一览表》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9.10.19
•【字号】陕政办发[2009]142号
•【施行日期】2009.10.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
正文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任务分解一览表》的通知
(陕政办发〔2009〕142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陕政发〔2009〕48号),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任务分解一览表》印发给你们,请按照任务分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认真组织实施,并将工作情况及时报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
二○○九年十月十九日《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任务分解一览表。
陕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
其中:
近期规划为2006-2010年;
中期规划为2011-2015年;
远期规划为2016-2020年。
三、规划依据
1、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陕西省旅游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3、《陕西省旅游发展规划项目任务书》;
4、《陕西省旅游业“十一五”规划》;
本规划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分析、整合全省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提出陕西旅游的市场形象和市场定位;确定陕西旅游的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论证、安排陕西旅游的要素配置,同时提出规划的实施步骤和措施。
五、规划指导思想
1、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与确立陕西省在全国乃至国际旅游市场的地位及作用,充分把握国际与国内旅游发展动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指导,采取积极的旅游发展战略,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引导陕西旅游走向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方面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
项目 年份
总旅游人次
入境旅游者
期望年
增长率
国内旅游者
期望年
增长率
预测值
期望值
预测值
期望值
预测值
期望值
2005
6081万人次
6081万
人次
93万
人次
93万
人次
14.2%
5988万
人次
5988万
人次
12.9%
2006
6598万人次
6866万
人次
98万
人次
106万
人次
14.2%
6500万
人次
6760万
人次
4、借鉴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先进理念与技术方法,结合陕西旅游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探索适合于陕西旅游发展的新理念、新方法,注重陕西旅游发展的内涵提升。
陕西省旅游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陕西省旅游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昨日,《陕西省旅游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通过专家评审,到2020年前,陕西省将打造225个各具特色的旅游镇。
昨日,来自省旅游局、省发改委、省农业厅、省建设厅以及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一致通过了由陕西省旅游局和长安大学旅游规划设计研究所共同制定的《陕西省旅游镇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
陕西省将通过推进旅游镇的开发建设,形成一批主题鲜明、交通便利、服务配套、环境优美、吸引力强并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集休闲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旅游名镇,使陕西独特的民族文化、地方历史文化和优美环境得到更好地保护、挖掘和利用,最终将陕西建设成为一个国内知名、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与城镇建设和谐发展的旅游目的地。
根据《规划》,到2020年前,陕西省将分类分批分期,共筛选225个旅游镇,其中试点建设100个,规划筹备125个。
在225个旅游镇中,建设全国特色旅游景观旅游名镇18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9个,优先打造12大核心品牌旅游镇;积极培育15个旅游镇节庆品牌。
预计到2020年,试点建设100个旅游镇,其中优先打造12大核心品牌;旅游镇接待国内外游客总计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总计达629亿元人民币。
同时,提出了全省旅游镇规划总体空间布局“两轴三带四区,八板块多组团十二极心”。
此外,为方便出游,《规划》中明确,陕西省将建设规划旅游专线公路,包括陕西旅游大环线、关中旅游大环线、秦岭南坡环山旅游公路、秦巴快速旅游通道、至重点旅游镇专线公路等。
陕西省将以陕西省特色旅游镇为基础,向社会征集反映各旅游镇形象的徽标或景观标识,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全省旅游镇视觉符号,形成易于识别的旅游镇标志、标识、导游图和旅游商品等。
新闻链接全省27个国家级名镇18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蓝田县汤峪镇、宁强县青木川镇、耀州区照金镇、周至县楼观镇、礼泉县烟霞镇、扶风县法门镇、眉县汤峪镇、岐山县凤鸣镇、彬县香庙镇、永寿县永平镇、临渭区下吉镇、城固县橘园镇、洋县华阳镇、汉滨区县河镇、宁陕县皇冠镇、石泉县后柳镇、平利县长安镇和印台区陈炉古镇。
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6
西安市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工作方案6一、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1.加大对历史文化遗址和古建筑的保护力度,修复和维护城墙、古城建筑等,使其成为旅游景点。
2.加强对博物馆的建设和改造,推动世界级博物馆的建设,完善文物保护设施和管理机制。
3.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利用先进技术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提升旅游景区服务水平1.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旅游景区规模,提升景区服务设施水平。
2.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培训服务人员,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3.加强旅游景区安全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旅行的安心。
三、拓宽文化旅游产品供给1.加强旅游景区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推出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需求。
2.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街区和文化园区,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吸引更多游客。
3.推动旅游和体育、音乐、戏剧等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举办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促进文化旅游的繁荣。
四、加强宣传推广力度1.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大对西安市旅游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提升西安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2.组织文化旅游形象大使和明星代言人,利用其影响力宣传和推广西安的文化旅游产品。
3.加强与其他城市的旅游合作,共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开展区域旅游推广活动。
五、加强政策支持和金融扶持1.出台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2.设立文化旅游专项基金,支持和扶持文化旅游企业,提供贷款和资金投入。
3.鼓励企业间的合作共享,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链条延伸和全面发展。
六、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1.开展文化旅游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2.加强高职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吸纳有文化旅游经验和能力的人才,建立专业化的文化旅游队伍,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长期发展。
七、发扬城市文化特色1. 加强对西安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深入挖掘西安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文化旅游与城市文化的深度融合。
2024年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
汇报人:大文豪
2024年X月
目录
第1章 2024年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简介 第2章 2024年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第3章 2024年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挑战与机遇 第4章 2024年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第5章 2024年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展望
● 01
第1章 2024年陕西省旅游产 业发展简介
市场需求增长
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推动旅 游业发展
未来展望
未来几年,陕西省旅游产 业有望取得更大突破
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2024年,陕西省旅游产业蓬勃发展,各类景点 和旅游线路受到游客追捧,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政府加大对旅游业扶持力度,加速旅游基础设施 建设,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游客游览体验。
未来发展规划
03 咸阳秦都
古代秦国都城遗址
2024年陕西省旅游政策
支持力度加 大
政府加大对旅游 业的支持力度
优惠政策推 出
推出一系列优惠 政策吸引更多游
客
基础设施提 升
加强旅游基础设 施建设,提升游
客体验
陕西省旅游产业发展趋势
快速增长
2024年,陕西省旅游业呈 现快速增长态势
消费升级
旅游消费升级带动旅游业 扩大规模
文化旅游挖 掘
深挖历史文化资 源,推广文化旅
游
特色旅游线 路
打造特色旅游线 路,吸引各类游
客
生态旅游发 展
保护生态环境, 发展生态旅游项
目
● 02
第2章 2024年陕西省旅游产 业发展现状
陕西省旅游接待 量分析
2024年,陕西省接 待游客数量达到历史 新高。不同地区的热 门景点接待量有所不 同,形成了多元化的 旅游市场。旅游接待 量的增长为陕西省经 济贡献了重要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十一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容一、“十五”期间旅游业发展回顾(一)发展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旅游产业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努力克服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非典”、禽流感等不利因素的干扰和影响,旅游业呈现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我省的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进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旅游经济整体实力进一步增强。
“十五”期间我省入境旅游、国旅游、出境旅游全面进步。
“十五”末,全省年接待国外旅游者6081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93万人次,接待国旅游者5988万人次),年均增长14.2%;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353亿元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4.5亿美元,国旅游收入316亿元人民币),年均增长18.7%,旅游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经济增长速度,旅游业发展实现了新的跨越。
2、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合理。
历史文化资源开发成效显著。
兵马俑博物馆馆前环境改造工程、黄帝陵二期工程建设完成,进一步提升了世界级旅游产品著名形象。
华山、太白山、翠华山、玉华宫、金丝峡、壶口瀑布、红碱淖、瀛湖、南宫山等的开发建设,有效改变我省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
大唐芙蓉园、岭野生动物园等主题公园类旅游产品形成新亮点,温泉、滑雪等休闲项目得到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休闲产品体系。
产业要素配置日趋完善。
2005年底,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各类等级旅游景区74处,其中,4A级景区17处,3A级景区28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点7处。
2005年底,我省共有旅行社35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35家,国旅行社319家,导游人员近万名,旅馆业床位总数达到40余万。
旅游星级饭店达到262座,其中5星级饭店4座,4星级饭店18座,其它星级饭店240座。
全省直接旅游从业人员31万,间接旅游从业人员155万。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
“十五”期间,我省公路、铁路、航空、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极大改善了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大力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坚持实施旅游环境建设工程,全面提升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和品位。
3、旅游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大。
“十五”期间,举办了华山论剑、公祭黄帝陵、旅游歌曲大奖赛、法门寺佛指舍利赴、和国供奉、在海外开展一系列宣传促销活动,充分发挥了现代传媒手段的作用,活动影响面广,宣传效果明显,客源显著增加。
4、保障体系和管理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旅游法规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修订和实施《省旅游管理条例》。
依法治旅的意识不断增强。
旅游服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
坚持开展旅游市场治理整顿工作,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市场秩序明显改善。
旅游安全管理得到加强,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逐步形成。
大力开展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和管理质量。
5、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全省旅游行业积极开展以“创佳评差”为载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涌现出一批服务标兵、服务明星。
(二)基本经验“十五”期间,全省旅游行业坚持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旅游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积极开展宣传促销工作,大力进行旅游市场治理整顿,推动全省旅游业健康发展。
1、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是旅游业大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旅游业的综合性,旅游业的关联性,以及旅游市场尚处在培育发展期,在旅游产业各要素的资源配置、加快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开展旅游市场监管、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等诸多方面都需要政府发挥主导作用。
这些因素决定了旅游业必须采取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
2、坚持改革开放是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旅游业是一个外向型行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发展壮大起来的。
改革开放使旅游业充满活力。
“十五”期间,我省旅游业坚持改革开放,坚持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不断获取发展动力;坚持扩大开放,引进省外资金、人员和管理,推动了我省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3、坚持产业化发展是旅游业发展在规律的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需要。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产品已逐渐成为人们必需的消费品,旅游业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已成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重要产业。
拉动需是国家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要按照旅游大产业的思路来进行资源配置,也只有如此才能极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
在发展旅游产业时,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大资金运作,以加快旅游产业化发展进程。
4、坚持旅游各产业要素协调配合发展是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核心任务。
旅游业中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要协调配合,共同发展,出现缺项和弱项都会严重影响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影响产业的综合效益。
只有在旅游业各要素协调发展,政府和市场各自发挥作用的前提下,旅游业的发展才能是健康、高效的。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十五”我省旅游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是旅游产品规模小、结构单一、开发层次低、品牌形象不够突出;二是产业意识不强,对旅游业的投入不足,一方面政府在旅游项目建设引导性投资、旅游目的地宣传促销和旅游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还不够,另一方面,旅游开发市场化程度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资金对旅游业的大规模投入;三是部分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不顺,一些旅游项目管理水平不高,不少旅游企业运营机制不活;四是一些地方和有些领导同志对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到位。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和战略措施(一)指导思想“十一五”我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坚持以规划为指导,加强资源整合和结构调整,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子。
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强化宣传促销,做大做强市场主体。
加强旅游法制建设,优化旅游环境。
形成特点突出,结构合理,体制完善,国际、国、出境旅游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推动旅游特色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
(二)“十一五”旅游业发展目标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者180万人次,年均增长14.2%;旅游外汇收入10亿美元,年均增长17.3%;接待国旅游者11000万人次,年均增长12.9%;国旅游收入740亿元,年均增长18.5%;旅游业总收入达到820亿元,年均增长18.4%。
(三)“十一五”旅游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具体措施实现旅游业“十一五”发展目标,必须尽快实现旅游业的三个转变:一是从追求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转变到注重保护资源,集数量和质量、效益为一体的规模化集约型发展上来。
二是从偏重历史文化资源的一般利用转变到依托文物资源,深入挖掘历史文化涵,突出人文优势,实现历史文化、自然生态和休闲度假一体化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是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转变到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旅游业的多元化、强投入、高起点、快发展上来。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实现我省旅游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全面推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
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正确处理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始终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在科学开发中促进保护。
积极推进旅游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旅游体系,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旅游产业。
2、坚持统筹协调。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规发展出境旅游,全面提升国旅游,促进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国旅游三大市场协调发展。
以旅游产业为切入点,与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林业、水利、商贸服务业、工农业等发展结合起来,形成互相促进、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3、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旅游业的特色产业地位,继续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加大政府在政策支持、引导性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形象宣传、旅游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
多年国旅游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是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4、坚持规划先行的旅游发展战略。
进一步加强规划编制工作,努力建设以省级规划为龙头,市区规划为骨干,景区规划为支撑的旅游规划体系。
努力提高旅游规划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加强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督,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5、坚持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
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聚集各类资源方面的特殊功能,加强不同类型、不同形式、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层次旅游产品的整合,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形成空间布局合理的多元化产品组合。
加强旅游“六要素”整合,努力提高旅游业综合收入。
6、坚持旅游精品开发战略。
坚持大手笔、大投入、大产出、大影响、大人流的发展模式,加强策划和包装,充分展示资源特色,突出产品文化个性,知识性、观赏性、趣味性与参与性密切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档次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服务,建成一个旅游产品,就是一个旅游精品,既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可以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推动一方经济发展。
7、坚持实施旅游市场开发战略。
确定明确的主题形象,挖掘旅游资源的丰富涵,树立旅游的良好形象。
大力开展旅游市场的调研工作,为提高宣传促销的针对性、有效性奠定基础。
积极开展项目策划工作,使的旅游产品能够活起来,增强旅游“活”的灵魂。
8、坚持旅游创新发展战略。
一是体制创新,改革现行管理体制中不适应旅游业发展需要的部分,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综合协调能力,进一步理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机制创新,在《行政许可法》的围,创立新的投融资机制,扩大渠道,大量引入社会资本进入旅游行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降低准入门坎,扩大投资群体。
三是制度创新,以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通过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广泛建立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旅游企业,以实现旅游企业间的兼并重组,为作大作强旅游企业开辟道路。
9、坚持大力开发旅游人力资源战略。
充分发挥我省旅游院校教育的优势,大力拓展旅游培训教育网络,形成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中初级教育、在岗在职培训等阶梯层次,多层次培养旅游人才,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数量充足、质量较高的人力资源保障。
三、旅游产品开发规划(一)旅游产品开发思路和原则以优势资源和交通网络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知名品牌为目标,建设旅游精品,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发挥和提升核心产品竞争力,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重要旅游产品;完善产品网络布局,加强区域合作,强化旅游网络重要节点景区和城市建设,完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城市功能。
打造人文旅游精品,提升人文景区吸引力,挖掘独具特色的历史、地域、民间民俗类文化旅游产品,着力培育高水平自然观光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