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做主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目的。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同时,应强调,好的教学方法是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与创新而获得。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影响着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和人才构成。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主导思想由此,我尝试了一种‚让学生做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主体主动性积极性课程改革一、在教学中引入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以教材为纲,惟权威是命,惟标准是遵,使课堂教学变为单纯的语言文字训练的教学。
学生的学习以模仿、操练和获得标准答案为目的。
课堂教学沉闷、枯燥、单调。
教和学都是为了考试,忽视学生个体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机械化。
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让学习成为学生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教学过程成为‚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再是获得结果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强调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多义性,使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所面对的是不知道结果的问题情景,让学生感触创新,形成创新意识。
如在教学《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课时,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的那些景观使你感到特别神奇?为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这样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既强调语文的基础知识又延伸学生的生活知识。
二、怎么学,学生定,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那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
教师备课,总是‚重教材,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因而课堂上,教师一直充当指挥者的角色,每一环节教师教什么,学生如何学,甚至用几分钟完成这个教学任务都预先定好,学生毫无自由可言。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人教版新课标一、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法国著名教育学家卢梭曾提出了这样一个教学观点:“学生中心论。
”该观点指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来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学生自己的主导,一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另一方面也通过自觉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自愿融于语文教学中,顺利延续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此外,还要通过开展一些教学实践活动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育理念。
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首先通过检查预习,学生知道这是一篇科普文,然后不断地引发学生质疑,比如:为什么地球只有一个呢?地球有没有什么“亲戚伙伴”呢?地球上存在哪些生物呢?通过问题让学生自主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探求知识奥秘的兴趣。
以此为契机让学生自主阅读这篇课文,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及合作解决遇到的问题,最后以小组的形式汇报。
在此过程中教师做好及时的引导与鼓励,并对相关的问题做好及时的补充与点评。
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给予了学生一个自由的学习空间,对自己所感兴趣的段落有着更深切的体悟。
大家一起合作探究,激发学习热情和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学生不断地积累,这就需要不断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这也极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开展,提高课堂效率。
该教学方法的使用,既实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成功而有效的创新。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培养学习习惯语文是一门极强的综合性学科,它将语言和文字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因此,它也是一门极强的实践性学科。
在增长学生知识的同时,也是一种语言的学习,从而在语言能力的运用方面不断得到提高,也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语言交往,更好地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用生活中的经验来解答书本知识中的疑虑,用生活中的乐趣来化解课本的枯燥,让课本上的静态文字活跃为生活动画,让教学更生活化、形象化,也在生活化的学习中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过去,语文教学的效率不高,学生语文能力不强,虽然原因众多,但陈旧的教学模式把学生当作没有任何主观能动性的机器、容器,这是十分重要的因素。
课堂上光听老师讲课文,而少有学生自主读书,光听老师授文法,而少有学生的表达实践。
就好比学游泳光看别人游,光听别人讲,是无论如何也学不会游泳的本领的。
《新课程标准》特别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这里明确指出学生在学习中所处的主体地位。
作为教师要真正发挥导的作用,就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把自主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语文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变死记硬背为活学活记,变机械训练为积极实践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自主学习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认识主体性,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自主读书的时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读书是学生自己的事。
《新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
1、课堂上注重诵读,少一点对课文内容的讲解。
注重诵读是我们母语教育传统经验的精华,它的多重教育功能是不可低估的。
徐世英先生曾将朗读与讲解作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
”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指导学生读,尽可能地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老师切不可以自己的讲代替学生的读。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科目地之一是使学生阅读的时候自求了解,了解不会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确处理关系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确处理关系论文新教材改革下的师生课堂生活,其主旋律是教师、学生、文体的三种对话。
也就是说,课堂生活应摈弃传统的教师独白式的“填”“灌”“练”的教学模式,师生应以“敞开”“接纳”“倾听”和“分享”的态度,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构建出“恋爱型”的教学模式。
语文学科具有很强的认知能力,也就是说,小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获得语言,同时还可以学到知识,所以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改革开放以来,沉默了十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新一轮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正在全国迅速铺开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要还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国学大师梁启超说:一个学生时期能否养成读书兴趣和读书习惯是件人生大事,将影响其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学生要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培植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听、说、读、写的良好习惯。
这是重要的语文学习目标。
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主要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查阅工具书及其他资料的习惯。
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勤动手,常积累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际的习惯。
其中,最要紧的是读书看报的习惯。
读书,不仅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生存方式。
它是终生学习的需要,是知识经济成功之本,也是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学生从语文课程中要学习语文,学习做人。
学习做人好比握好方向盘,有了浓厚兴趣,良好习惯就有了不竭的动力。
学习方法、语文能力犹如高超的驾驶技术,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会使学生如虎添翼。
二.在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加强“双基”训练这是当时各科教学的统一思想,尤其是语文教学在“十年浩劫”中将语文课上成了政治课,对于语言因素失去的太多,此时提出加强语文“双基”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语文“双基”——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
语文知识主要有:(1)语言体系,包括字、词、句;(2)篇章结构体系,主要指文章的结构因素,包括文章的段落,中心思想,文章的标题及开头,结尾。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做主
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做主内容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目的。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同时,应强调,好的教学方法是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与创新而获得。
由此,我尝试了一种“让学生做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改革主体主动性积极性课程改革,目前是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它强调“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核心理念,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
而作为工具科的语文课程的改革,理所当然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首要突破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自觉主动的有创造的去学习。
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再扮演大法官的角色,而是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实现以学生为本,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这就是当前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重教法,轻学法,这是由当时“教师主体论”的教育理论决定的。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转变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加以实施。
但有些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刻板教条地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读书”,上课随心所欲,想怎么上就怎么上,认为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以学生为主自学、读书,教师落得清闲,导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
所以,我们应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任由学生自己学习,而是要求教师以春雨润物之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画龙点睛之笔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
精选小学语文新课改论文(共5篇)【教学论文】
第1篇:关于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思考实施小学语文新课改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目标,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理解能力的提高,应当抓住语文课程的特点,启发学生积极学习和自主学习,实现学生自主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可是,一些教师在实施新课改的时候,常常存在一些困惑。
下面,笔者对小学语文教师中如何更加有效地实施新课改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教师体现自身的教学主导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体现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以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语文这门学科有着非常强的实践性,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需要借助自身的语文实践。
并且,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个性化,不需要通过教师的讲解取代学生的学习实践。
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具备充足的看书、写字、交流、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以及注重班级所有学生的参与性。
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具备条件,这就需要教师体现自身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充当引导者、组织者。
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热爱;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
在学生具备了学习兴趣、自信心、学习方法后,可以有效地贯彻实施自主学习。
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体现自身的主导性,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和沟通交流;指导小组合作学习以及组织全班沟通,在自读自悟的前提下得以发展和提升,进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最根本的是在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不放弃教师的引导。
这是因为教师的引导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引导,一方面要应当具备清楚的和真正能够实施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要处理好教学目标与学生自主学习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针对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较为重要的知识,教师需要加以引导。
二、在灵活应用教材文本的同时适当地引用其他教学资源在之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视教材为经典,仅仅是照本宣科,不能调整教材内容和增删教材知识。
小学语文论文-转变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为本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转变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为本人教版新课标在当今时代,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必须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积极主动的探索性学习,由学习知识向学会学习转变。
1.改变教学方式,落实主体地位课堂教学必须要改变“满堂灌”及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枯燥、被动的教学方式,要代之以学生所喜欢的主动探索式的教学方式。
教师不能“霸占”学生课堂,越俎代庖,要多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运用“先学后教,自主探究”的模式,能有效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是精心设计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前置性作业,引导先学。
二是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问题从学生中来,又回到学生中去,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探究并解决问题,自读自悟,学会学习。
教师只在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以点拨提升。
三是多用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多给学生展示交流的机会,才能发挥每个人的优势。
2.释放学习时空,落实主体地位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后首先要给学生自学思考的时间、质疑的时间和互动交流的时间。
应让学生先充分自学、思考,再让同学交流、回答,学生自然就参与了学习体验的全过程。
要给学生空间。
每堂课都由教师把持,学生没有学习空间,不能自由读书学习,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与学习有关的事情……这都不能让学生有主人的感觉。
所以,要有预习,有自学,有练习,有复习,而不是所有时候都由老师讲。
其实,落实主体地位不难,只要老师相信学生能力,该放手时能放手。
3.引导学会质疑,落实主体地位问题是启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启动器和动力源,是从未知到已知的转换器,没有问题就没有人类的创造。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语文课程必须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利于挖掘潜能、调动思维和学习积极性。
人的思维活动起于问题。
如,苏教版小学课本上《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李四光之所以长大之后能发现冰川活动遗迹,与他小时候做游戏时发现奇怪大石头时产生的疑问有很大关系。
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语文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做主郴州市桂阳县流峰中心校欧阳金香【摘要】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注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精神。
【关键词】新课程主体性主动性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做主,彰显自己的个性。
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使他们有意无意进入学习情境。
如在教学《鲁智深倒拔垂杨柳》一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法,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很容易入情入景,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还给学生自主权,培养人人参与的意识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力。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参与动手、动口、动脑,完善他们的语文基础知识结构。
教师要以亲切的教态,充满激情而又富于感染的语言吸引学生,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课;要采用“角色互换”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融合在一起。
比如,我在范读课文后就让学生评头论足,在分角色朗读练习中,常常与学生共同分担角色,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与他们一起学习课文的,在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过程中产生共鸣,课堂气氛平等、宽松、和谐。
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的新课程改革摘要: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实行以及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语文教学方式,同时因为语文教材有所变化,小学语文教师也需与时俱进,改变教学理念,启用全新的教学方式。
本文试从语文教师的角度浅谈新课程改革。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小学语文一、新课改带来的积极作用(一)教学方式的转变1.转变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标开始实行以后,人们认为教师变成能与学生面对面平等交流的指导者,不再像以前一样主宰课堂,而以前的苦口婆心的填鸭式教育已不符合教育的要求和形式发展的需要,让学生改变为自主学习的主体,变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只有最大限度地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全方位发展,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由于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因此根据个体的差异性和需要实施不同的教育方式,让每个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发展,这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有其发光点,如果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平时对其给予合理评价,这样会使其学习成绩有更快提高。
这就是新课程改改最大的优点——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可让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新课标实施后,不少教师体会到只有改变之前的教育方式,适应教育形式的需要,通过更多途径找到新的资料,在扩充学生知识面的同时,合理化教师的知识构架。
同时,新课标还能强化教师自身的学习,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知识武装教师队伍,通过参加专业培训,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到最高程度,以使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各种课堂资源。
从以上几点来看,教师对新课标的教材持肯定态度,认为新课标的教材内容丰富,架构安排合理,知识层次也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新教材的改变比之旧教材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充分好评,不但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还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教师的认知,使其水平有所提高。
(二)新教材内容、结构合理在使用新课标的教材后,很多老师觉得新教材的内容、知识结构和新颖的主题训练都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这就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演变为自主学习,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方向改革内容论文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方向与改革内容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
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
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一、在课程结构实施改革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
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三个层次”是指包含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紧密的语文学科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以中观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为主的课程论、教学论等学科,以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学科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次序,越来越贴近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将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技术、实践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整合其中。
“四个方向”是指具体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课程开发与研究、教育技术(主要指软性技术)、教育研究与设计、教育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而又突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影响。
“三块阵地”是指课堂教育与训练阵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与训练阵地和教育实践阵地(包括到小学进行的见实习和参加社会语文教育活动等)。
各个阵地学生和教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各不相同。
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小学语文教改论文
小学语文教改论文一、引言在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学生的语言素养和人文素质的培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为此,本文旨在通过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分析,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以期提高小学语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育现状1. 教学内容过于应试化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导致教学内容过于应试化,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课堂上,教师往往围绕考试大纲进行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思维发展。
2. 教学方法单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讲授法为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较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发挥。
3. 评价体系不合理小学语文教育评价体系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不足。
这种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应试心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三、教学改革措施1. 更新教学内容(1)关注学生兴趣,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加文学作品的比重,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结合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改革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2)增加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完善评价体系(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
(2)改革考试制度,降低考试难度,减少考试压力。
(3)鼓励教师进行个性化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四、结论四、教学改革实践与应用1. 教学模式的创新(1)推广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实施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兴趣,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小学语文课堂结构改革论文
小学语文课堂结构改革初探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师主宰课堂、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教师主动地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与素质教育格格不入。
我认为改革课堂教学结构的着眼点应是摆正主导和主体的地位关系,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学生知识扎实、智能发展、自学能力得到培养。
因此,下面就课堂结构改革谈几点做法。
一、驾驭教材,应付自如教师首先要能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根据特点确定目的,抓住重点,比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训练重点是体会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崇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教者在教学时既要抓住重点,又要联系有关知识点,使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应付自如就是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应付。
比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在分段时,学生讲出三种分法:按时间划分,可分两段;按地点转换可分六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四段。
教者根据这一组重点训练项目一一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裁夺了第三种分法。
二、重视学生思维过程教师不是单纯地把知识的结论灌输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在结论得来的过程中去分析思考,既学到知识,又发展智能并掌握知识规律。
比如《将相和》一课,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以及他顾全大局、不计个人恩怨的高贵品质。
他的斗争精神和高贵品质怎样概括出来呢?教者引导学生抓住“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这些语句,概括出“不畏强暴、勇敢机智”的精神;抓住“蔺相如说:‘秦国不敢进攻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着是我们赵国啊!’”这些语句,概括出“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恩怨”的好品质。
这样在学生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举一反三、扶放结合在一定意义上,教师的“举一”和“扶”体现主导,学生的“反三”和根据教师教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体现主体。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教育改革。
如何更好地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文字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普遍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进行探讨,以期能够为教师和家长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参考。
一、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身心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情感变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尊重中学会尊重,让学生在理解中学会理解,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要注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和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德和文化素养。
教师要善于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引导学生读懂文章中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感受语文的魅力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实现情感与认知的统一。
二、注重启发思维,多维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启发思维,多维教学手段。
教学内容要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亲身体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新能力。
要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讲、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跳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要多样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和验证,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考试、口头表达、展示等形式,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勇于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挫折,从而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
三、注重文化传承,注重实际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化传承,注重实际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过于注重填鸭式的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缺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课程设置等。
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革。
小学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需求。
教师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自主学习。
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
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但目前许多小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培养阅读的兴趣,积极推广优秀作品,设立阅读角、图书馆等,提供多样化的阅读资源。
通过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让他们能够快速、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所读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应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引导他们运用所学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语文学习的实用性。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的日常生活的文章,让他们进行实地考察、讨论和写作。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能够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阅读教育,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只有这样,小学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起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
语文教育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内容也在不断地进行更新和改革。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也在不断地进行实践和探索。
本文将从多方面来介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需求是多样化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育改革方法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挖掘学生个体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在轻松和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语文教学实践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学习书本知识,而忽视了语文真正的实践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提高语文水平。
教师可以通过课外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例如实地考察、实验、研究等,让学生从实践中感悟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集中在游戏、音乐、美术和动画等方面,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美术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在学习中加入趣味性的元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例如语文歌曲、语文游戏、语文美术等,让学生在趣味性的活动中进行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
四、以多媒体技术为辅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
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做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过程应该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变化过程。
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才能实现。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必须使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为此,教师要善于调控自己在课堂上的情绪表现。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
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其情绪良好,可以使全体学生心旷神怡,使课堂气氛轻松愉快;而不良情绪却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导致教学中学生角色的附庸化。
所以教师一进课堂,必须抛弃杂念,集中精力进入角色,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用和蔼慈祥的目光覆盖全体学生,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三、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一种全新的教育观。
古人也曾指出:“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为此,教师只有让学生掌握并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然而,教师学法的传授要因课而异,因人而异,教师应从教材实际出发,制定一个有系统、有层次、有重点的学法指导计划。
四、提倡质疑问难,促学生好学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通过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激活学生的思维。
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态度应该是:提倡、鼓励、引导。
通过提倡、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逐步做到善于提问。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也在不断改革之中。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如何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当前教育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展开深入的讨论。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其中在传统的语文教育中,老师是以讲解为主的,学生是被动接受而且练习较少的角色。
如今,我们需要转变思维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扮演主体,通过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应用中体会到语文的魅力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朗诵比赛、语文游戏、语文互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其课堂教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也可以变得有趣,而不单单是老师的说教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以小学四年级上册《XXX》为例,教师可以设置互动游戏,让学生分组自行阅读内容并制定出题,而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互相答疑等形式,学习更加轻松、高效,同时还能拓展视野,为下一步应用知识奠定基础。
二、注重文化背景与历史知识的渗透语文学习不单只是语言的学习,也需要加强文化背景的掌握与历史知识的积累,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文化学习方面更加全面。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名著、文化经典等形式让学生感知祖国的历史文化,如读小学二年级上册《XXX》中的天上、地下,教学中可以通过解释自然界的形成奥秘增长知识面,同时教授文化方面的语言知识更加深入的了解。
注重文化背景渗透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文明意识。
三、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中,评价往往以课堂测试为主,而教学目标就是为了能够考试取得高分而不是为了掌握语文知识而学习,这违背了语文教育和学习的初衷。
如今我们需要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更加全面和有益的成长。
多元化评价体系常用的有分层评价、综合评价、自评和互评等,这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熟悉知识的基本上做到自我评价、彼此尊重和互相提高,不仅有利于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能引导其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懂得自我总结和自我提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
小学语文课改论文随着教育环境和教育理念的变革,小学语文教育也正在不断改进和发展。
聚焦于当下小学语文教育面临的一些挑战和困境,如重视应用能力、培养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等问题,本篇文章将提出一些可行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措施。
一、注重应用能力,以实用为导向近年来,小学语文教育过于注重传统规范化和语文基础知识的讲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应用能力训练。
如今,社会和现实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元和复杂,学生需要具备的不是简单的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而是语文应用的能力。
因此,小学语文课程应该以实用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文。
二、培养思维能力,以良好的文学素养为基础小学语文教育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以良好的文学素养为基础。
理解和分析成为学习的重点。
学生不仅要了解一篇文章的内容,还要学会思考,在思路上有所拓展,通过思维的强化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
三、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以提高学习效率小学语文学生面对的是大量的文字材料和学习压力。
如果小学语文课程全程单调,死板,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热情和耐心。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利,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主、自发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热情。
四、多元化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最后,小学语文课程应该注重教学手段的多元化,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可以通过文学创作,阅读课外书籍,观看电影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交流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帮助,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注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语文教育更符合现实人才需求,更具有实用性和发展性。
一、注重应用能力,以实用为导向小学语文课程的应用能力不仅包括学生对于写作、阅读、口语交流等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将语文知识应用于生活中、学习中、社会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做主内容摘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最终目的。
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同时,应强调,好的教学方法是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学习与创新而获得。
由此,我尝试了一种“让学生做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方法改革主体主动性积极性课程改革,目前是二十一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
它强调“以人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核心理念,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课堂。
而作为工具科的语文课程的改革,理所当然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首要突破口。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因而,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的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
即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并且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自觉主动的有创造的去学习。
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再扮演大法官的角色,而是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为了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实现以学生为本,适应新形势下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寻找各种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这就是当前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问题: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重教法,轻学法,这是由当时“教师主体论”的教育理论决定的。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步转变教育观念,用发展的眼光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并加以实施。
但有些教师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刻板教条地强调学生的“自学”和“读书”,上课随心所欲,想怎么上就怎么上,认为语文新课程改革就是以学生为主自学、读书,教师落得清闲,导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流于形式。
所以,我们应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撒手任由学生自己学习,而是要求教师以春雨润物之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以画龙点睛之笔对学生进行指导点拨。
叶圣陶曾说:“教师当然讲,尤宜至力于导,导者,想方设法使学生自学得之。
”那么,我们应如何扮演好自己的“主导”角色呢?教学方法的改革把重心放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上。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认为,“一个真正的教师指点给他们的学生的,不是现成的高楼大厦,而是教他建筑。
”换句话说,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就应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为目标,而不应以“讲了多少,讲得多精彩”为衡量标准,甚至可以说,今天的多讲是为了明天的少讲乃至不讲,这犹如扶着小孩走路一样,扶是为了将来不扶,最终目标是要让他们学会自主学习。
从“学”的角度来看,学生要发挥“主体”作用,要扮演的则是“学习的主人”的角色,以表现出“自主学习的意识”,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主导”角色和学生的“主体”角色在课堂上是可以并存的。
在我走上工作岗位的这八年中,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呼声越来越高。
虽说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并没有成为主流,但我们教师都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重新定位自己的“主导”身份。
最近几年,我也时刻牢记这一教学理念,力求自己在教学方法中有所创新,尝试了一种“让学生做主”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既要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但一直以来,教学目标由我们教师定,学生的学习内容由我们教师定,甚至课堂上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步骤,我们都替他们安排妥当,这让学生如何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呢?主要源于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
其实,有时我们在课堂上的“放手”,试着“让学生做主”,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语文苏教版教材第十二册,有一篇课文《烟台的海》,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向我们展现了烟台海上景观的四季特色及烟台人对生活的热情。
教学这一课,最重要的也就是要让学生了解烟台四季不同的海上景观及人文风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的美好感情。
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尝试课堂上“让学生做主”。
一、学什么,学生定,走出教材的框框。
《烟台的海》条理清楚,线索分明。
课文的结构是先总起,再分述,最后总结。
在具体分述时,按照季节顺序“冬春夏秋”来展示每个季节的风情,又始终按照先海(景观)后人(活动)的顺序组织材料,这两条线形式上同步发展,内容上又相互关联,从而恰到好处地反映出人与海亦人与自然和谐密切的关系。
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模式,“教师带着教材走近学生”,我们会按照课文的结构顺序,引导学生逐一欣赏烟台的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海上景观及人文风情。
这样,虽说学生也能学到教师希望他们掌握的知识,但学生学什么,甚至先学什么,后学什么,都是教师定的,学生一直被牵着鼻子走,俨然成了一个机器人。
在这种状况下,还希望学生热情高涨的学习,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
因而我在教学《烟台的海》这一课时,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走出教材的框框,让学生就“一个”问题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若有机会,你会选择在哪个季节去烟台看海?为什么?”试想一下,“学什么?讲什么?”都是他们自己想学想讲的内容,他们能不主动吗?这样,“教师带着学生走近教材”,继而,“学生带着教材走近教师”,做到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二、怎么学,学生定,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那种“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
教师备课,总是“重教材,轻学生”,“重教法,轻学法”,因而课堂上,教师一直充当指挥者的角色,每一环节教师教什么,学生如何学,甚至用几分钟完成这个教学任务都预先定好,学生毫无自由可言。
而现在,课堂上,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聪明。
”可见,教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因而,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应越来越多地考虑学生和学法的选择。
其实,有时我们也可以考虑一下让学生自己选择学法。
在教学《烟台的海》一课时,在学生初步了解烟台的海的四季风情,即“冬的凝重、春的轻盈、夏的浪漫、秋的高远”之后,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生活的热爱,我让学生为老师做主,为自己如何学做主,采取“辩一辩”的方式,“你认为老师应该在什么季节去烟台看海?你可以用感人的语言来说服老师,可以用优美的朗读来感动老师,也可以以‘导游’的身份先带老师去看一看。
”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之中,而且从学习的效果来看,学生的交流汇报是精彩的,迸发出了思维的火花,展现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的,我们教师在备课时,通常都会考虑这么一个因素,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需要花几课时呢?那么,我们按照预定的时间自认为已经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任务时,学生是否真的满足了呢?比如《烟台的海》这一课的教学,我预定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但课后中队长提出,他们想开展一次“我是小导游”的班队活动。
当时我也没太在意,到了周四班队课时,有一组“导游和游客”上来表演了……虽说我也看得出他们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如小导游阎宇带了导游帽,还做了一个小旗帜,但对于导游语的认识还不到位,此外,与游客之间的互动也太少。
后来又上来几组表演者,情况差不多。
但就这堂课,让我明白了学生有时想得到的东西,课堂并不能满足他们,因而课外延伸不能忽视。
于是,我利用周五作文课的时间,让他们练写了一篇“导游词”,又组织他们在文娱课上重新开展了一次“我是小导游”的活动,指导他们做了一些道具。
同一主题的活动,第二次学生的再创造多了。
其实,就这一课的教学,我们还可以就写作方法上对他们进行延伸指导,引导他们学习文中按季节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描写一处景物。
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有利于学以至用和学文育人,还能克服语文学习的长期性和普遍性与事实上的课时有限之间的矛盾。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学会”转化为“会学”,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学的主体。
”这是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中,必须时刻尊重的理念。
“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改革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
实践下来,“让学生做主”这一教学方法,学生真正做到了积极主动地去学,是一种真正的“乐学教育”。
当然,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所涉及的面很广,所谓“教无止境”,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应在符合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教学方法并存,鼓励个人创新,而不要强求一律。
在此观念的指导下,我们应明确的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并不是说要完全屏弃传统,我们可广泛吸纳,深入发掘我国历史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法,经过改革加工,形成适合于当今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方法。
如当代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践行的“商量法”,吸取的就是孔子教弟子时循循善诱的谈话法的精华。
又如古人一直倡导并奉行的诵读法、背诵法等,我们都一直延用至今。
这些都是对语文教育传统的继承、创新与发扬光大。
但我们也不要把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误认为传统教法的改良,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学习与创新,在大量教学经验下,形成、发展乃至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是最可行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善教者,师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师勤而功半。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达到学生、师生的和谐互动,我想,我们必须以“唯物主义辨证观”充分考虑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间的关系,处理好教学方法的“双法性”问题。
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做教学改革的弄潮儿。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只有这样,我们在更新了教学观念,深入领会新大纲的精神和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实践的基础之上,才能做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才能真正完成好教学方法的改革。